行测逻辑填空备考: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行测备考中有哪些常见的易混淆的成语?想学习的考生可以来看看,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逻辑填空备考:常见易混成语辨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逻辑填空备考: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行测的必考题目逻辑填空,一直是令各位考生头疼的一种题型,尤其是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同学,对于近义成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但是一旦选项中涉及一些易混淆成语时就会纠结,看着认识但又相近的成语一头雾水,因此造成了选择上的纠结以及答案的错误选择。今天小编带大家通过具体的例子,明确成语的使用:

  如虎添翼 为虎添翼

  如虎添翼:意思是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兵机》“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含褒义。

  为虎添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刘备枭雄,久留蜀而不遣,是纵虎入室矣。今更助之以军马钱粮,何异与为虎添翼乎?”含贬义。

  试题展示1

  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让微消费模式_______。这种情况下,随时随地消费就成为可能,碎片化时间得以充分运用。这种由碎片化时间_______出的微消费市场_______着很大的商机。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蒸蒸日上 生产 隐藏 B.如日中天 牵引 潜藏

  C.如虎添翼 衍生 蕴藏 D.突飞猛进 产生 掩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与实词辨析。第一空,“微消费模式”是一种消费模式。“突飞猛进”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蒸蒸日上”多指生活和生意发展速度快,这两项都不能和模式搭配,排除A、D两项。“如日中天”比喻事物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如虎添翼”比喻强大的事物更加强大了,由文段意思可知,微消费模式要早于移动互联网出现,只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更加强大,C项比较合适。第二空,“牵引”是拉动的意思,微消费市场不是在碎片化时间下拉动出来的,故B项排除。第三空代入验证,“蕴藏”是蕴含的意思,商机并不是躲藏起来的实体,更多要引申为含有的意思,由此验证C项为正确选项。故正确答案为C。

  试题展示2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创意作为一种特有的“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一样,越发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_______因素。一个好的文化创意,往往能够_______,把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唤醒,实现十倍百倍的增值效应。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基础 锦上添花 B.关键 点石成金

  C.重要 为虎添翼 D.必备 以点带面

  答案:B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把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唤醒,实现十倍百倍的增值效应”可知,横线处应表示将无用的文化资源发挥出很大作用的意思,B项“点石成金”多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符合文意,当选。A项“锦上添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申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段并未提及原有基础,且未体现发挥很大作用的意思,程度过轻,排除;C项“为虎添翼”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感情色彩偏消极,与文段积极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D项“以点带面”指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与文意无关,排除。第一空,代入验证,“关键因素”形容文化创意的重要性,符合文意,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

  行测备考指导:隐性主旨,你Get到了吗?

  在行测片段阅读的题目中,很多时候可以发现文段中会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考生在做题时只需要把文中的主要意思概括起来就行,但是在一些题目当中,文段中并没有很明确的表达这种意思,这就需要广大考生站在出题者的角度去推测这段话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在文段中暗含的意思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隐性主旨。而这种题目很容易在选择的时候出现过度推断或者主观臆断的情况,经过研究分析,小编找到了在行测考试中常见的一些隐性主旨的类型,下面就通过一些例题进行详细说明。

  一、问题+危害

  如果所给的文段主要在描述一个问题,同时强调这个问题的危害很严重,那么文段所暗示的意思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在选项中倾向于选对策。

  【例1】目前,流动人口虽然进入城市工作生活,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制度的隔离客观上强化了人口的地缘、乡缘、亲缘关系,加剧社会分化,在城市内部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一些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倒挂,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存在经济利益冲突,极易激发社会矛盾。流动人口家庭成员长期分离,造成儿童监护失责、情感缺失、婚姻不稳定、留守老人和妇女受侵害等问题,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

  以上文段意在说明:

  A.制度的隔离使流动人口不可能融入城市社会

  B.流动人口的进入会导致城市内部出现二元结构

  C.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D.解决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分离问题是瓦解城市二元结构的关键所在

  【解析】C。文段中第一句话交代问题是流动人口当前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第二句话是未能融入在制度隔离上所产生的二元结构问题;第三句话是未能融入后所激化的社会矛盾;最后一句话还是说流动人口长期分离所影响的社会长治久安的问题。分析上下文核心问题是流动人口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故作者意在强调解决核心问题社会才能长治久安,所以只有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才能长治久安。故答案为C。

  二、问题+重要性

  在文段中强调一件事物的重要性,同时又说了在某方面是存在问题的,那么文段暗含这要解决此问题的意图,因此在选择时倾向解决问题的对策。

  【例2】科学素质是公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基础。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以上,我国仅为6.2%。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很快,但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我国科普方面的公共服务很不均衡,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获得服务的机会明显偏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B.全社会应关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C.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公民科学素质上存在差距

  D.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解析】A。文段开篇强调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后文指出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存在的问题,即“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后通过我国与发达国家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等一系列数据对比论证前文观点,尾句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再次强调我国科学素质存在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与发达国家差距大。文段重点强调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存在比例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意在指出解决问题的对策,A项当选。

  三、问题+危害+原因

  当文段中的内容重点说的是出现一个问题,同时又强调了这个问题所造成的一些危害,而且还把问题的原因也分析出来了,那么此时作者的意图是针对这些原因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所以在选择答案的时候倾向于选择对策。

  【例3】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生态失衡。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为蓝藻的爆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段话意在强调:

  A.谨防蓝藻上浮形成水华阻隔氧气进入水体

  B.蓝藻爆发会影响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

  C.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爆发的根本措施

  D.适当引种蓝藻吸收氮、磷元素以优化水环境

  【解析】C。此文段主要谈论的是蓝藻形成水华带来的危害及蓝藻爆发的原因是水体污染(即先提出问题,又进行原因分析)文段意在强调的是针对水体污染的原因来控制蓝藻爆发。所以选择C项。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高效解决浓度问题”

  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部分经常会碰见关于溶液的配比问题,很多考生由于时间的原因基础知识在脑海中所剩无几,复习的不到位导致碰见该类问题痛苦并懊悔,今天小编和各位考生聊聊数量关系中的浓度问题如何解决。

  一、什么是浓度问题?浓度问题的核心是溶质与溶液的配比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糖水甜不甜”、“汤咸不咸”这些关于浓度问题的描述,其实甜的程度由糖的浓度决定,当水是固定的数值,糖多则甜。同理,咸的程度是由盐的浓度决定的。

  二、浓度问题里常见的概念1.溶质:溶液中被溶剂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行测数量关系中常见的溶质是固体和液体。

  2.溶剂:可以融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液体,常见的溶剂是水。

  3.溶液:溶质和溶液组成的均匀的、稳定的混合液。

  三、基本公式溶液=溶质+溶剂

  四、常用方法1. 方程法

  2. 十字交叉法

  以几道例题为例:

  1.有100克糖水,其浓度为20%,加入60克糖,待其全部溶解后,溶液的浓度变为多少?

  A.35% B.40% C.45% D.50%

  【解析】: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100×20%=20克,再加入60克糖,则溶质为80克,溶液的质量此时为100+60=160克,所以浓度为答案选D。

  2.有甲乙两瓶盐水,其浓度分别为16%和25%,质量分别为600克和240克,若向这两瓶盐水中加入等量的水,使他们的浓度相同,则需要加入水的量为多少?

  A.320 B.360 C.370 D.377

  【解析】:甲溶液在开始时有溶质600×16%=96克,乙溶液在开始时有溶质240×25%=60克,加入的水量未知,均可设为加入了x克的水,当加入等量的水时,由于浓度变为相同,则有,解得x=360克,答案选B。

  3.现有浓度为15%的盐水200克和浓度为30%的盐水若干,如要配出浓度为25%的盐水,则需要浓度为30%的溶液多少克?

  A.300 B.400 C.600 D.800

  【解析】:浓度的混合问题可以选十字交叉法进行求解

  最后实际量之比对应最简比1:2,所以30%的盐水溶液需要400克,答案选B。


行测真题 行测答案 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题库 模拟试题
分享

热门关注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型怎么做

行测常识题技巧

行测常识判断答题技巧归纳

行测常识判断技巧

公务员行测如何提高做题速度

行测做题速度怎么提高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怎么准备

行测常识怎么准备

公务员行测考试题型分布

行测考试题型

行测逻辑填空备考:词语辨析角度

行测逻辑填空

行测逻辑填空技巧:如何辨析行测中的成语

逻辑填空技巧

行测技巧:逻辑填空词语辨析

行测技巧

行测逻辑填空技巧:词汇辨析方法

逻辑填空

行测技巧:逻辑填空实词辨析技巧

逻辑填空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