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逻辑填空技巧:虚词如何使用

  行测虚词作为常考题型如何正确的使用虚词是考生要掌握的事情,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逻辑填空技巧:虚词如何使用”,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逻辑填空技巧:虚词如何使用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逻辑填空会涉及到虚词使用的考查。其实,虚词使用的考查并不是太难,重点需要把握两个核心:一是关联词的搭配使用,主要是积累关联词的固定搭配。二是把握句间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下面小编带大家通过例题来分析一下:

  【例1】在文化大交融的南北朝时期,被完全汉化的箜篌逐渐成为中原民族定型的传统乐器,箜篌最辉煌的岁月是在唐朝,________在民间也很流行,________会弹奏箜篌是衡量一个女子有才学的标志之一。

  A.哪怕 是否

  B.不但 而且

  C.即使 甚至

  D.由此 还将

  【答案】C。解析:第一空,“不但”“由此”填入与后文的“也”不搭配,排除B、D。第二空,“是否”表两面,“有才学”表一面,“是否”填入会造成两面对一面的错误,不合逻辑,排除 A。把会弹奏箜篌作为衡量女子有才学的标志之一更进一步体现了箜篌在唐朝的受重视程度,表递进的“甚至”填入恰当。故本题选C。

  【例2】要实施整体性发展,________必然要求推行协商民主,________整体性发展的 核心要素或内在的统领性要素是整体利益,这种整体利益把不同的群体统合在一起, ________形成了促进整体性发展的强大动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 因为 所以

  B.于是 因为 从而

  C.就 因为 从而

  D.于是 因为 所以

  【答案】C。解析:第一空,“就”表示假设或让步,“于是”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文段是对实施整体性发展方向的假设,“就”填入恰当,排除B、D。第三空,“所以”表因果,“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第三空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 A。故本题选C。

  【例3】中国哲学逻辑结构系统,________是哲学家思辨的独撰,________是千古的心 传。________是中国哲学历史的发展和中国哲学内在逻辑的体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 又 也

  B.即不 也不 而

  C.不仅 而且 还

  D.既 也 更

  【答案】B。解析:根据常识及题干的逻辑可知,中国哲学的逻辑结构系统既不是“哲学家思辨的独撰”,也不是“千古的心传”,而是其历史发展和内在逻辑的体现。A、C、D 三项填入均与句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行测主旨观点题含转折词段落的解题技巧

  在公务员考试中,主旨观点题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很关键的一种题型,这部分内容就需要我们学的更加扎实,更加全面。那学习主旨观点题的重点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熟练掌握文段的类型,能准确的发现文段的主旨表达,今天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一种文段的类型——含有转折词的文段。

  我们先来说说常见的转折词有哪些,比如:但是、却、然而、可是、只是、不过、实际上、事实上等等。文段中出现转折词的文段,主要分为两种情况:话题转换和话题对比,当文段在转折词前后话题不一致,出现明显的话题转换,文段的主旨侧重于转折之后的内容;当文段在转折词前后话题的主体一致,在对比优劣,利弊,新旧等两方面的内容时,属于话题的对比,需要对转折词前后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例题】超过一半的人要求将有意义和创意的网络词汇收入词典,代表的是对网络词汇的肯定与重视。但在今天,重视网络词汇,是否非得通过将之纳入词典的方式来表现?毕竟,相较于传统词汇的变化速度和路径,网络词汇已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不少网络词汇可能火过一阵就开始被遗忘,比如,传统汉语中的新词一般是通过入选词典而被加以确认,从而逐渐被推广、使用,然而网络词汇更多源自自发式生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们对网络词汇需要有开放的态度

  B、网络词汇相较于传统词汇没有生命力

  C、将某些网络词汇纳入词典,确有必要

  D、网络词汇是否纳入词典,无关紧要

  【解析】文段主要阐述的是网络词汇入词典的话题,第一句先引出超半数人要求将网络词汇入词典,转折后作者抛出自己观点认为没必要把网络词汇把纳入到词典中,然后通过举例说说明没有必要纳入词典的原因。更强调转折之后的内容,文段主旨就是作者认为网络词汇没必要一定纳入词典。来看A项,我们对网络词汇需要有开放的态度,原文中并无这样的表述,排除;B项,网络词汇相较于传统词汇没有生命力,出自原文中不少网络词汇可能火过一阵就开始被遗忘,但这句只是体现没必要纳入词典的例子,非重点内容,排除;C项将某些网络词汇纳入词典,确有必要,这是转折之前超半数人的观点,非重点且与作者意图相反,故排除;D项网络词汇是否纳入词典,无关紧要符合文段的主旨表达,故答案选择D项。

  【注意】含转折词的文段的脉络一般都很清晰,但是同学们要注意并不是文段中出现转折词就一定是转折文段,需要分辨一下转折词在前后文中的作用,再判断文段类型。

  行测词语理解解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在考试时各位考生会面临着题量大,文字多,涉及的知识范围广等问题。其中片段阅读更是各位考生头疼的一部分内容,总觉得自己分析的是正确的,这样的主观性过强也正是大家易做错题目的原因。

  考生们在考试中会遇到一种题目,它需要考生们根据上下文内容,准确理解把握材料中词语的含义,这就是词语理解题。如何能够战胜这样的一类题型呢?今天考生们就跟着小编的步伐,一起学习词语理解题。对于词语理解题来说,在考试中常出现的词语为指代词、修辞类词语、概念词等,针对不同类型的词语,我们的解题原则也是不同的。

  【例题1】离婚成了21世纪的世纪流行病。我料定未来的日子里公众还会看到更多的名人俗子离婚,这不是乌鸦嘴,是大势所趋。想想身边的人,看看每一天发生的事情,就知道趋势已不可避免。原因是信息革命会改变传统。工业革命后婚姻状况与农业社会的传统不同,导致新式家庭出现,旧式家庭崩盘。今天,这一代赶上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山雨欲来。

  “山雨欲来”在文中的意思是:

  A.当今社会将会迎来更高的离婚率

  B.离婚率高于结婚率将成为新常态

  C.传统家庭模式即将走向彻底消亡

  D.婚姻制度的颠覆性变革即将到来

  【答案】A

  【解析】文段围绕离婚这个核心话题展开论述。“山雨欲来”这个词语出现在文段的段尾,对于前文内容进行了梳理总结。开篇论述离婚成为了21世纪的流行病,未来的日子大家会看到更多的名人俗子离婚,这是大势所趋。接下来对于上述话题进行原因分析。所以文段主要在讲述未来会有更多的人离婚。综合上述分析只有A项符合,故A项正确; B项阐述离婚率高于结婚率文段并没有相关表述,C项阐述彻底消亡文段也未出现相关表述,D项婚姻制度的颠覆性变革文段也没有相关阐述,均排除。故本题选A项。

  【例题2】跟石头和金属相比,木质砧板从表面上看也是硬邦邦一块,可“内心”很柔软,内部的植物纤维虽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这使它在受到剧烈冲击时,内部结构发生弹性微调,既能避免与刀刃硬碰硬伤及刃口,又能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不会让刀刃在接触板面的一刹那,由于反弹力过大而“剑走偏锋”发生侧滑,这在连续切割,比如剁馅、切丝时尤为明显。

  画线句子中的“这”指的是木质砧板的( )

  A. 外观形态

  B. 材料来源

  C. 结构特点

  D. 制作工艺

  【答案】C

  【解析】文段围绕木质砧板展开讨论。问题是让我们解释题中画线句子中的“这”指代是什么内容。“这”为题目中的指代词,对于指代词而言,我们要遵循就近原则。也就是需要它在文中所对应的内容“内心”很柔软,内部的植物纤维虽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进行概括理解。对于这样的内容,我们概括可为木质砧板的结构特点,故本题选C。

  行测中的年龄问题

  对于年龄问题,我们有两个遵循的原则:1、年龄差不变:随时间推移,两个对象的年龄差是恒定的;2、过相同年份,年龄的变化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两个原则,通过方程法或者列表格的形式来解题。

  考点一:不同时刻年龄对比问题

  例1.甲对乙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才6岁。”乙对甲说:“当我的岁数到你现在岁数时,你将有66岁。”问:甲、乙现在各有( )岁?

  A.45、27 B.46、26 C.47、28 D.48、25

  【答案】B。解析:关系比较复杂,可采用列表格的方法解题。设现在甲x岁,乙y岁,则他们不同时间的年龄有下列的关系:

  根据年龄差不变,可得:y-6=x-y=66-x,前两个式子化简得:2y-x=6①,后两个式子化简得:2x-y=66②,①×2+②得:y=26,将y=26代入①得:x=46,得现在甲46岁,乙26岁。此题,最终答案选择:B。

  考点二:岁数与年份问题

  例2.一位长寿老人生于19世纪90年代,有一年他发现自己年龄的平方刚好等于当年的年份,问:这位老人出生于( )年?

  A.1892 B.1894 C.1896 D.1898

  【答案】A。解析:设老人当年年龄为:x,可得出生年份为:x2-x=x(x-1),因为老人生于19世纪90年代,即出生在189*年,所以x应在40-50之间。代入x=45,得45×44=1980,不符合题意;代入x=44,得44×43=1892,符合题意。此题,最终答案选择:A。

  考点三:多人年龄问题

  例3.甲、乙、丙三人在2008年的年龄(周岁)之和为60岁,2010年甲是丙年龄的两倍,2011年乙是丙年龄的两倍,问:甲是哪一年出生的?

  A.1988 B.1986 C.1984 D.1982

  【答案】C。解析:题干存在多个等量关系,可采用方程法解题。设2008年甲x岁、乙y岁、丙z岁,可得:x+y+z=60①,x+2=2(z+2)②,y+3=2(z+3)③,三个未知数、三个方程,通过求解可得:x=24,2008-24=1984。此题,最终答案选择:C。


行测真题 行测答案 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题库 模拟试题
分享

热门关注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型怎么做

行测常识题技巧

行测常识判断答题技巧归纳

行测常识判断技巧

公务员行测如何提高做题速度

行测做题速度怎么提高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怎么准备

行测常识怎么准备

公务员行测考试题型分布

行测考试题型

行测逻辑填空技巧:选词填空如何判定倾向

逻辑填空技巧

行测逻辑填空技巧:如何辨析行测中的成语

逻辑填空技巧

2020行测逻辑填空技巧:如何告别语感

行测技巧

行测技巧:逻辑填空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技巧

行测答题技巧:行测逻辑填空如何打破纠结局面

2020行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