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萧墙的典故出处

  祸起萧墙的典故来源于哪里?对此典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看,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准备了“祸起萧墙的典故出处”,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资讯

祸起萧墙的典故出处

  祸起萧墙出自于《论语·季氏》。萧墙指古代宫室用以区隔内外的当门小墙。祸起萧墙是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

  “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意思是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祸起萧墙”即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后汉书》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也。”

  拓展阅读祸:起萧墙典故白话文

  典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春秋时期,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为鲁国的执政者季氏当家臣。有一次,季氏想要攻打弱小的邻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就来找到孔子,想听一听他的看法。

  孔子听了这件事以后,就严厉地批评他们说:“鲁国的国君曾经任命颛臾的国君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现在,季氏为什么要去攻打他呢?”冉有回答说:“这件事是季氏想要做的,我们两人只是臣子,也没有办法呀。”孔子说:“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盒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冉有说:“颛臾这个小国,城墙坚固,而且离鲁国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依我看,季氏最大的隐患不再颛臾那里,却在萧墙的里面,在季氏兄弟之间呀。”不久,季氏兄弟之间果然发生了内乱。

  “萧墙”是指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后人就用“祸起萧墙”来比喻内乱。清末蔡东藩在《民国演义》中用到:“不照这么办法,恐祸起萧墙,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

  祸起萧墙典故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zhuān)臾。冉有、季路(两人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季氏的臣子)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祸起萧墙典故翻译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先王曾经任命颛臾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你们俩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后汉书》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也。”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祸起萧墙的典故出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描写父爱如山的名人名言

描写父爱如山的名言

描写夏天的温柔句子80条

描写夏天的句子80条

适合发朋友圈祝福新人的话

发朋友圈祝福新人的话

端午微信朋友圈文案2021

端午微信朋友圈文案

简单员工试用期转正申请书

简单员工转正申请书

推敲的典故出处 来自哪首诗句

推敲的典故

观海听涛的意思及出处

观海听涛的意思

关于春意盎然的意思和出处

春意盎然意思

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意思及出处

传道授业解惑也

忠厚传家久下一句及出处

忠厚传家久下一句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祸起萧墙的典故来源于哪里?对此典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看,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准备了“祸起萧墙的典故出处”,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资讯

祸起萧墙的典故出处

  祸起萧墙出自于《论语·季氏》。萧墙指古代宫室用以区隔内外的当门小墙。祸起萧墙是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

  “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意思是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祸起萧墙”即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后汉书》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也。”

  拓展阅读祸:起萧墙典故白话文

  典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春秋时期,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为鲁国的执政者季氏当家臣。有一次,季氏想要攻打弱小的邻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就来找到孔子,想听一听他的看法。

  孔子听了这件事以后,就严厉地批评他们说:“鲁国的国君曾经任命颛臾的国君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现在,季氏为什么要去攻打他呢?”冉有回答说:“这件事是季氏想要做的,我们两人只是臣子,也没有办法呀。”孔子说:“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盒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冉有说:“颛臾这个小国,城墙坚固,而且离鲁国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依我看,季氏最大的隐患不再颛臾那里,却在萧墙的里面,在季氏兄弟之间呀。”不久,季氏兄弟之间果然发生了内乱。

  “萧墙”是指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后人就用“祸起萧墙”来比喻内乱。清末蔡东藩在《民国演义》中用到:“不照这么办法,恐祸起萧墙,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

  祸起萧墙典故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zhuān)臾。冉有、季路(两人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季氏的臣子)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祸起萧墙典故翻译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先王曾经任命颛臾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你们俩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后汉书》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也。”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