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互看 两个发展中大国均有留学惆怅

2012-04-13 09:25:56 admin 出国留学印度中国
《中国与印度互看 两个发展中大国均有留学惆怅》新闻由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04月13日报道。

挤上去,爬出来,走出去。回来否?

印度:如影片台词所说:“学校不再是一个育人的地方,而是一个工厂,批量生产蠢驴。”

中国:一项调查显示,77.6%的中国高中生出国旨在寻求更好的教育环境,该比例远超韩国(39.1%)、美国(37.9%)和日本(16.8%)。

■俞可

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之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3月29日在新德里与印度总理辛格共同点燃油灯,“中印友好合作年”正式启动。

中国与印度的龙象之争

一山之隔的印度,既熟知又生疏,“龙象之争”往往成为国际舆论炒作的热点,就连印度本国人也热衷于拿中国说事。3月28日出版的印度《经济时报》,援引刚发布的《2012年财富报告》指明,中国将在2020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又将在2050年被印度超越。3月25日出版的印度《当代科学》杂志,刊发了印度国家科学通讯和信息资源研究院的一份基于2011年度免费期刊信息分析平台(SCImago)院校排行榜(SIR2011)的分析报告。该排行榜对世界3042个主要学术机构在2005至2009年发表的科研成果进行量化处理,印度111所(其中85所高校)和中国285所(其中239所高校)被纳入。该院得出结论,中国高校科研实力三倍于印度,并各排出20所顶尖高校。北京大学以50473分领衔中国高校,是印度榜首印度科技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2.5倍。报告仅揭示印度高校的科研问题。2月24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虽以“印度的科学”为封面话题,却把视线引向高等教育首要使命——人才培养。主打文章《印度崛起》的作者理查德·斯通认为,资金已不再是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是大学教育:学风不正,腐败丛生,科研热情丧失,杰出人才消匿,死读书的庸才充斥校园。受访的社会生物学家拉加万·贾德卡斥责,“教育体系仅能培养追随者而非开拓者”。

印度顶级大学毕业生纷纷出洋

印度大学教育的痼疾,经由宝莱坞影片《三个傻瓜》而为世人所知。片中虚构的皇家理工学院,其实就是现实中的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与印度科技学院齐名,只是前者以教学为主,后者以科研为导向。

事实上,印度理工学院并非一所大学,而是16所,均独立设置,以地名来区分,但拥有统一的校务委员会,总统亲自出任总督导,国会还专门为该校颁布法案。荣登上述排行榜的20所印度顶尖高校,印度理工学院独占7席,足以作为全球性标识来表征该国度。该校公然宣称,其在印度的角色相当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之和。2011年报考该校学生数量逾48.5万人,招生名额仅9618名。为跻身该校,甚而催生“一个兴隆的产业”,英国记者安吉拉·萨伊尼在去年出版的《极客民族——印度科学如何超越世界》对此加以详尽描述。

2009年出品的《三个傻瓜》今年作为贺岁片在我国公映,它近乎真实地还原该校真相,并喜剧化予以嘲讽鞭挞。而早在2004年,《印度理工学院的精英们》就试图解读这个神话。作为资深媒体人的校友桑迪潘·德布耗时14个月在全球采访成功校友,他发现,神话中竟深藏着两大问题:其一,该校毕业生普遍遗忘所学知识,却铭记竞争之道——与最优秀者展开殊死搏斗。该校工程学毕业生年薪最高近400万卢比,而印度高中教师人均仅10万卢比。以前的“年轻人是因为擅长科学和工程而报考印度理工学院,现在的学生图的只是工作——即便这意味着试卷占据其所有课余时间”(《极客民族》)。其二,该校毕业生纷纷出洋。印度理工学院全球校友联盟宣称,近20年至少20%的毕业生供职于硅谷。不过,人才流失比率从过去10年最高70%下降为今天的30%。按该校教授苏克哈特姆在《真正的人才外流》中所言,如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校毕业生赴美首要动机为“舒适安逸的生活”、“对一流科学技术的使命感”、“强烈的正义和公平意识”,那么,时至今日,这些民族精英甘愿在西方为勉强糊口而怡然自得,竞争之勇荡然无存,如影片台词所说:“学校不再是一个育人的地方,而是一个工厂,批量生产蠢驴。这些蠢驴在这里先学工程学,然后去读MBA,接着在美国当银行家,就为了敛财,生活对他们而言,就是一张利润报表。”

印度实业家纳里尼·蓝金·萨卡领导的21人委员会1946年为印度理工学院所设计的蓝图意在根除照本宣科,激励自主创新。而如今,却因血腥竞争而频发自杀现象。德布虽描述“一所非凡印度大学的故事及其校友们如何重塑世界”,其警示之声却在邻邦中国激荡回响。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生源地

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去年11月14日公布的《2011年度国门开放报告》表明,中国大陆连续两年成为留美国际学生第一大来源地,2010至2011学年157558人,占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21.8%,比上一学年净增近3万人,飙升23.3%。

4月3日的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中国人锁定国外大学》的署名文章,提及高等教育咨询机构Grok China的观点,中国人已成为英语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最大国际生源,形成年产值为25亿美元的产业。

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同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申请今年秋季赴美读研的中国学生人数持续7年以两位数字的增幅在攀高,占海外申请总量的47%。

然而,《2011年度国门开放报告》却发现,中国赴美留学呈现低龄化与低学历化走向:研究生年增长率15.6%,本科生年增幅高达42.7%。当然,其中不乏大批弃高考而意在攻克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擒获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课程(A-Level)的高中生。高考生源自2008年突破千万之后全面下降,2010年高考报名人数锐减至957万,2011年滑至933万。虽有人口自然波动因素,但2010年放弃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中21.1%出于留学目的,2011年出国留学的高中生递增28%。从4月10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日韩美高中生留学意愿及生活意识比较研究报告》中得知,70.1%的中国高中生对出国留学感兴趣,79.9%的中国父母赞成孩子出国留学。77.6%的中国高中生出国旨在寻求更好的教育环境,该比例远超韩国(39.1%)、美国(37.9%)和日本(16.8%)。

美国国土安全部的数据再次显示中国留学低龄化走向:2005至2006学年,在美国上中学的中国学生仅65人,而2010至2011学年,人数已达6725人,增幅逾百倍。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的数据,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28.47万人,学成回国仅13.48万人。自1978年以来,我国人才流失高达74.23%,为世界之最。难怪国际教育界惊呼,中国无可匹敌地担当全球最大生源地角色;难怪国内舆论界警示,中国顶尖高校与名牌高中势必沦为西方大学的预科部;难怪中国家长坦言,滚滚留学潮实则因惧怕应试教育而涌动的一场大逃亡。

以印度反观中国

印度理工学院是在尼赫鲁时代作为“国家要害机构”来设计的。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在1945年出版的《印度的发现》中写道:以它现处地理位置,印度决不可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要么崛起,要么沉沦。

以两国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和平崛起的中国迫切期待印度这面明镜,发现印度旨在反观自身。如果中国本土教育足以使留学作为一种补充而非一种修正,抑或一种颠覆,那么,走得出去,会背负丝丝眷恋;回得来,则能肩扛芊芊憧憬。(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

《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13日第8版

分享

热门关注

高中毕业可以出国读大学吗

高中毕业出国留学

日本专门学校入学要求有哪些

日本专门学校条件

美国留学申请需要考虑到哪些方面

留学考虑因素

高中毕业去白俄罗斯留学需要做什么

高中毕业留学白俄罗斯

美国留学双录取是什么 留学美国双录取的条件

美国双录取介绍

加拿大国际留学热潮中的机遇和挑战

加拿大留学新闻

在商学院面试中大获全胜的7大技巧

商学院

澳洲留学适合回国发展的专业

澳洲留学专业

艺术留学去哪里发展前景好

艺术留学就业前景

印度、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是留学费用低的目的地

印度留学费用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