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共有62万中国人出国留学,这个数字超过了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中国 巨大的留学生群体已不局限于来自名牌高校,大多独生子女有了更多出国学习的机会。而在留学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收获学识,更重要的是扩大视野、完善性格和学 会与各国学生良好沟通,求同存异。
据北京国际在线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杜金秀是石家庄市42中国际班的一名学生,她说:“我打算去美国沃顿商学 院(Wharton Business School)读精算。”该班共30名学生,都打算毕业后出国读大学。杜金秀的同学焦博文(音译)的梦想是去洛杉矶读电影学院,而李颖(音译)则打算去英 国学习,因为她喜欢《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这本书。
中国传统上只有最优秀的人才有机会出国留学,他们往往选择在中国顶尖大学读本科,然后出国继续深造。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上周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申请美国研究生院的中国学生数量较去年增长了18%。
但出国读本科的人数增长得更为迅速。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数据,2011年中国赴美读本科的人数激增了43%。
美国大学注册及录取协会(AACRAO)助理执行董事杰弗里彼德鲁奇(Jeffry Petrucci)表示:“二三十年前,大部分来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即使不是全部的话——都是学术精英,但现在范围扩大了很多。”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让许多家庭得以将双方老人的积蓄用在孙辈身上。同时,只有极少数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能延续传统的 成功道路,考入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这样的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相当于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现在,许多家庭都负担得起出国留学,这也让留学成为越来越受欢 迎的B计划。
高等教育咨询机构Grok China主要合伙人金莫里森(Kim Morrison)表示:“在他们看来,西方是通往成功生活的第二佳途径。”
石家庄就是一个例子。这座市区人口260万、位于北京以南的工业城市既不是国际大都市,也不是特别富裕的城市或学术中心。但石家庄市42中现在将自己作为到海外读大学的“跳板”来推销。“去年,我们的600名毕业生中有10%赴海外留学,”该校校长李亚卿说。
杜金秀的父亲杜力如(音译)说,他最初对女儿一心想出国留学强烈反对。他说,“我们觉得对于中国女孩来说,美国不是一个合适的地方,更不要说她一个人去了。但后来,时代在变化,我觉得她的决定是很明智的。”
对许多中国学生来说,适应西方的新生活十分困难。他们习惯了强调“博闻强记”的教育体制,常常很难参与课堂讨论,也 很少与西方的同龄人交往。“我觉得这和民族背景有关,”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数学专业大一学生于子文(音译)说。“在交谈中,美国人可能提到一些我所不了解和不感兴趣的美国历史,所以我宁愿和中国朋友一起交 往。”
由诺丁汉大学(Nottingham University)、伯明翰大学(Birmingham University)和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对毕业自英国大学的中国校友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学生在大学中很少交到西方朋友,一部分原因是,当他们的欧洲同学公开谈论性或 邀请他们去夜总会玩时,他们会感到不自在。不过,他们大多数会感到,在海外的几年生活让他们发生了永久性的改变。
该调查报告的撰写人之一Qing Gu表示, “中国人生活在一种较为单一的文化的环境里,海外留学先是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然后帮助他们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找到共同点”。她的研究发现,许多中国年轻人在留学回国之后,会以更具发展性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国家。
对曾在爱丁堡留学、现在在北京教英语的Zheng-Yang Shuting来说,这无疑是事实。她说,人们越多到海外去亲自看一看,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就会变得越融洽。
《英媒:中国留学热不限于精英 出国学会求同存异 - 华人 - 欧洲新闻》本文来源:(出国留学 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