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独居的经历吗?想象一个人住在湖边是怎样的光景,没有人和你聊天,什么都要靠自己……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2000字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瓦尔登湖读后感2000字左右【一】
读完《瓦尔登湖》,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膨胀的欲望与必需品: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如果遥想当年人类文明的起点处人们所拥有的简朴得有些鄙陋的生活,再与今日繁复的、“现代化”的生活相比较,巨大的差距当下即现。是什么改造了世界,让人类的生活从刀耕火种到农机隆隆,从结绳记事到信息爆炸?科学技术毋庸置疑地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从而逐渐将人类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使得人类有时间与精力去创造更多的文明成果,取得更大的进步。
众所周知的是,我们的物质生活正在日趋丰富。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不断被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人们由此积蓄了物质财富,然而物质财富的丰富带来的后果是,一些人成了物质的奴隶,梭罗这样描写他们:“这种人看来阔绰,实际却是所有阶层中最贫困可怕的,他们固然已积蓄了一些闲钱,却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摆脱它,因此他们给自己铸造了一副金银的镣铐。”
人们追求财富的累积,追求所谓的生活的舒适,追求那些因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而出现的奢侈品,这个过程让众多的人陷入了物欲之中,物欲发展为贪欲,便导致了良知和理性的缺失。正如梭罗在书中所写,“大部分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所以关于奢侈与舒适,最明智的人生活得甚至比穷人更加简单和朴素。”
在人类的生活资料中,相对于奢侈品的概念是必需品,梭罗认为,人类应该认识到什么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并主张人们体验相对原始而朴素的生活方式,从而对必需品有基本的认识。梭罗这样界定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所谓生活必需品,在我的意思中,是指一切人用了自己的精力收获得来的那种物品:或是它开始就显得很重要,或是由于长久的习惯,因此对于人生具有了这样的重要性,即使有人尝试着不要它,其人数也寥寥无几,他们或者是由于野蛮,或是出于穷困,或者只是为了一种哲学的缘故,才这么做的。”
然而多数人终究没有去领悟生活必需品的概念,于是在广厦华服、珍馐美味的享受中,生命的高贵被抛弃,诗意的栖居被忘记,物化的生命中只剩下物欲横流,而这样的生命中,没有丝毫人性的尊严与美感可言。
原本为了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而产生的科学技术与文明,却在某种程度上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对物质倾心的时代,一个精神需求被忽视的时代,一个拜金主义的时代。而学术界也未能幸免,梭罗写道,“近来是哲学教授满天飞,哲学家一个没有。”潜心钻研真理的人日渐稀少,科研成了谋取社会地位和金钱的手段。
在梭罗看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并没有为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带来多少推力,他写道,“我发现,无论双腿怎样努力,都无法让两颗心靠得更近。”以及:“我相信如果人们都生活得像我一样简单,那么抢劫、盗窃案的发生一定会减少很多。”
这无疑是一种对科技进步的反思,科学技术的发展演进,固然让人们更加接近真理,诸多科学发现,使得人们可以更透彻地认识世界,不少技术成果,使得人们可以更充分地改造世界,但科技进步是否也在另一个层面上引人堕落?
行文至此,不禁想到,在这个日益浮躁和物质化的今天,快餐文化大行其道,已经没有几个人愿意静静坐在灯前捧读这一本沉静如秋水的《瓦尔登湖》,与自己的灵魂对视。
二、自然之美的遗失
除了对物质的疯狂追求之外,现代社会的人们还有不少失去了对自然美感的体验。他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中,陶醉于荧屏上的画面与各种乐器制造出的声音,每每忽视了自然的美丽。全身心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梭罗,用恬淡优美的笔触描绘着自然的美丽,而一些语句又看似不经意般地流露出他的深思与批判。
梭罗这样描写湖水:“它们是液体,且水量充裕,永远地泽被我们的子孙后代,而我们却漠视它们,去追求科依诺尔的钻石。它们如此纯洁,珍贵无价;它们不含任何污秽。它们比我们的生命不知美了多少,比我们的性格不知剔透了多少。”人们被物欲迷蒙了双眼、污浊了心灵,却忽视了自然的美丽与纯净。
三、发展:不可逆的过程
我们被绑在岁月的车轮上前进,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着漂流,即使有极少数人可以逆时而动,即使有极少数人可以遗世独立,整个人类却无法回到过去的某一个时代。
电子邮件大行其道的今天,有人怀念一纸素笺上秀丽的字迹透出的芬芳,诚然一封手写的情书往往更能博得芳心,然而假如弃用电子邮件,全面回归传统投递,将有无数需要及时完成的事项无法进行;有人怀念工业革命前优美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向往南北战争前南方浪漫悠闲的庄园生活,然而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无法满足现在人口的需要,同时他们怀念的也只是贵族们的优雅生活方式,而未曾考虑过奴隶们的悲惨境地;甚至梭罗自给自足的恬淡生活,也只能是个别人的选择,假如在人口空前膨胀的当下,人人都隐居入湖畔,想必有无数人将面临失业的困境,何况手工业时代的生产效率无法养活这地球上的数十亿人口。
四、梭罗存在的意义与我们的任务
既然发展的过程无法逆转,我们所能做的,是什么呢?
需要阐明的是,梭罗并不是对文明持以否认与反动的观点,他只是如挑剔与嘲讽之神摩摩斯一般,遗世独立,冷眼看着世俗花花世界里的万千红紫。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思索告诉我们,人只有从物欲的泥淖中抽身出来,才不至于自我,才能够追寻生命的本真,得到灵魂的安宁与平静,以及精神的满足与幸福。时代需要这样的守望者,来填补物质发展给人心灵留下的空缺,来提醒人们在物欲的潮流中关注灵魂、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同时也为文明的发展纠正着航线。
梭罗已经证明,物质财富的单纯增加并不一定给人带来幸福感。一个人的基本权益受到保护和尊重,心灵得到平静与满足,能够尽量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些在很多时候都远比物质财富的累积来得更重要。
瓦尔登湖读后感2000字左右【二】
快速过了一遍,触发的可能是和这本书没太大关系的理解。
有仙气是比较直接的第一感受,你可以体会到一种神圣感,在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叙述中。
我似乎可以说作者理解的神圣就是天人合一,而天就是大自然母亲。在他的理解中人对自然世界有着合适的处理方式,而这反应在日常的生活,也就是在瓦尔登湖中他所过的生活。也就是说有着作者不喜欢的生活方式,而这在作者理解下来就是不自然,不能够天人合一的。
是否有一种真正自然的生活方式?作者对自然的限定应该是让人觉得舒适,特别是对于其个人觉得舒适的生活就是自然的。且因为他是人,而我们也具有他一样的天性本能,那么可以说让他觉得舒适、神圣的生活,我们也可以理解和体验到,而这就是这本书仙气的来源。
而我要说的自然,这种范围就大到涵盖一切生活方式。
这要从科学理解的世界说起,世界的底层规律是随机论还是决定论,这在目前来说是未知的。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是可以解释为人无法控制的真随机,还是背后有某种制约定律的伪随机这目前无法知道。而且是决定论还更容易被人类利用,如果真随机,那么只能概率性的利用。
那么从物理、生物等学科的理解来说,不管随机论或决定论,一切都在世界的运行都受着底层规律的制约。那么可以说一切生活方式,人的心理、身理都是在规律的运行中生成的,所以不存在一种生活方式比另一种生活方式更自然,同样也不存在一种事件比另一种事件更神圣。
的确,如果一个人恰好在作者讨厌的生活方式中怡然自得,甚至感受到了作者体验到的神圣、天人合一,那么作者可以说对方的生活是不自然的吗?
作为同一物种,存在很多的相似性,这也是法律、道德等规范来源的合理性。但在细节部分就不可能一样,所以说我觉得神圣可以在任何一个人觉得舒适的时候感受到。
这里说的是单单书中描述的生活的理解,还有一种理解方式,就是通过了解作者真实的生活,然后与书中文字做对比来理解作者的思想。而因为历史久远,那么所谓的真实就会打上问号,作文所以,这只能得出概率性的结论。我是不相信什么为艺术而艺术,为文学而文学,为哲学而哲学,一个作品怎么可能与作者的生活没有关系?这就好比是自己的亲生孩子没有与自己相似的基因一样滑稽。当然,对于这种比较方式,我现在暂时没太大兴趣。
这里也就说了人的倾向性,我很欣赏作者书中描述遵从自己的倾向生活,并在这样的天命中过上了怡然自得的生活。但我要说明的是,人各不同,所以发现、明确自己的倾向就是每个人需要做的,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资源、能力等力所能及的满足自己的倾向,这就是人要做的事。
再说关于神圣,人描述任何东西,都是对于我怎样,语言、意识的结构就显然肯定了“我”的重要性,而我所在乎的事物,也就相应具有重要性。而我在我认为重要的场所做重要的事情,最后我的生活就是这样重要,那么这就是神圣的来源。
就在人打算理解他和他所过的生活时,在信念系统、意识结构中就已经有现成的神圣、重要的指向。在我谈论意义、价值的时候,意义、价值就已经依附在触发这种谈论的场所以及我所过的生活中。人天生就有倾向,就会重视某事某物,那么去肯定这种倾向也就具有意义、价值、神圣性。
从纯粹自然主义来看,万事皆允,万事皆虚,一切都是无意义的,自我和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这个视角是超越的,显然不是人可以有的,因为人就是有倾向性,且在意识中就已经包含了肯定意识,肯定生命,肯定世界的机制。
所以,我说人要过一种像本书作者一样寻得自己天命的生活,去知道自己最重要的倾向,过上一种“神圣”的生活,尽管这一切都是无意义的。
或许可以这样说,本质上没有什么更神圣更自然的生活,只不过恰好人要选择不让自己痛苦的生活方式,而这应该成为神圣性的来源,而不是被各种虚拟的规范束缚。所以,满足自己的倾向本身就具有神圣性,且是人活着最重要的事情。
而过于执着于外界事物符合自己的预期也是一种陷阱,毕竟求而不得是人力微薄的宿命,于是,就像某些人强调的中庸一样,人要尽可能的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也要在求而不得的情境中怡然自得,甚至如随遇而安、从心所欲所描述的一样,在任何一种必须遭遇的令人痛苦的情境中保持一份安稳舒适的心境,这大抵是人对无法避免的痛苦的最终反抗,当然,在可以的情况下,求有所得是最好不过的了。
倾向是可以被操控的,也就是说自己的意志可以被各种广告、信息、基因等各种身理心理方面操控,且从更底层的规律来理解,这一切都是被决定的,所以说到底什么样的意志才是人需要去满足的这又是一个难搞的问题。综上考虑,所谓的从心所欲也只是在一种恰好、有所保留、值得怀疑的状况中,生活方式也应该处于某种认真与不认真的变幻中,这或许就是智慧的迷惑之处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2000字左右【三】
还记得第一次读《瓦尔登湖》是在初中,那时候只是读了这本书的一章节便无可救药的被吸引了。他的文字似乎有种独立于世的清醇香气,散发着清新自然的气息,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书中的景物描写很美很纯粹,让人心驰神往。想必这个人跟别人很不相同吧。果然,当老师介绍《瓦尔登湖》的作者时印证了我的猜测,梭罗,真的很不一般。作者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但是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平静的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非常简谱、原始的生活。我们不难注意到,梭罗在创作《瓦尔登湖》的时候正是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者竟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样特立独行,怀着一颗质朴纯真之心踏上了这样一段非同寻常的旅程,这种勇气和魄力令人无比钦佩,而在梭罗心中能存有这样的不带有一丝一毫受世俗之气污染的纯净思想更是让我肃然!
如今再读梭罗的《瓦尔登湖》,再一次感受到了初读时的心动,我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捧着它,像是在寻找生命最本真的意义。
《瓦尔登湖》以春天开始,经历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这本书分为经济篇,补充诗篇,穷困的托词,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阅读,声音,寂寞,访客,种豆,村子,湖,贝克田庄,更高的规律,禽兽为邻,室内的取暖,旧居民:冬天的访客,冬天的禽兽,冬天的湖,春天,结束语,一共二十个章节。书的开篇中就提到:“当我写后面那些篇页,或者后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时候,我是在孤独的生活着。”孤独一人时,更容易思考,更容易体味生存的意义。书中不止一次的探讨到寂寞孤独。“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糟糕。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还有“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我倒要问问这孤独的湖有谁作伴?然而在它的蔚蓝的水波上,却有着不是蓝色的魔鬼,而是蓝色的天使呢。太阳是寂寞的,除非乌云满天,有时候就好像有两个太阳,但那一个是假的。上帝是孤独的,——可是魔鬼就绝不孤独;他看到许多伙伴;他是要结成帮的。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酢酱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溶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也许只有将自己置身于寂寞的梭罗才有权利去谈论寂寞的滋味和益处。梭罗的《瓦尔登湖》看上去是分离的一篇一篇,每篇里又琐碎的讲了许多生活的细节、感悟。但是实际上这些琐碎在一起才构成了完整的生活。它们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阅读、禽兽、湖、冬天、春天、室内取暖、种植等等。第一篇,经济篇,我从没看到过关于经济的文字可以写成这样的诗意和哲理。很奇怪的是,虽然作者的思想和时代相悖,但文字读来并没有半分消极和孤独,有的只是作者不断向上的不屈精神和勇气,以及那种自给自足的安静从容和坦然。将眼光收回来,当今社会里的人们,似乎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世界中迷失了。穷尽他们的一生去追逐身外之物,钱财。殊不知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他们不停的用钱财的累积的多少来区别、彰显自己的身份。他们用极尽奢华的物品来装饰他们的房屋和外表。殊不知劳力士和几块钱的电子手表是一个用途,价钱的悬殊却改变不了本质的用途。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在对物质的无限追求中渐渐遗失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放弃了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对心灵丰富的向往。
第十二篇和第十五篇都是讲瓦尔登湖的动物。翻阅了大半本的《瓦尔登湖》,老实说好多段落都看不太懂,唯讲动物那些章节显得尤为妙趣横生,让人读来颇觉新鲜。第一个引人注意的动物是公鸡,那最平常不过的家禽在作者的笔下忽然神气而可怜的不得了。作者梭罗是这样形容它们的:公鸡,原本是野鸡,他们的啼叫是这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胜过一切其他动物,可惜大多时候填补它们声音空白的是它们的太太——母鸡们的聒噪,这也就难怪它们最终只能是家禽了,更不要说鸡腿鸡蛋什么的了。这些话忍不住让人拼命想回忆起公鸡晨鸣的乐音,结果竟是茫然,只除了来自书面的机械的“喔喔”声。至于母鸡,也只记得它们每次下完蛋后倒是“咯咯”地欢叫个不停的。
瓦尔登湖怎么可以有那么多野生动物呢?似乎作者每天都和它们随便打着招呼。熟悉的有蚂蚁,可是那里的蚂蚁又是多么地象战士啊,那一场蚂蚁大战让人读了真是不敢小瞧那微小生物了。可爱的让人怜的鹧鸪幼雏,它们只服从母亲和自己的本能哦,它们的长着丰满小羽毛的身子和落叶枯枝融为一体,可以保持同一个姿势呆在那里一动不动,当一个生人拿起它或踏着它时,它依然那样呆着一动不动,或者拿纯洁的眼睛看着你。最最搞怪的当然是潜水鸟了,它总是发出狂笑,当它从湖面的这头潜到那头,把猎者或观察者大大戏弄了一番后。那是怎样的鸟啊,可以深入到湖底鱼儿中去的鸟。
说到底人类也是动物啊,高级动物罢了。作者预言,人类进步的结果必然是放弃肉食,正如野蛮人向文明靠近后,放弃了人吃人的恶习一样。我不知道人类是不是终有一天会放弃肉食,只是很好奇兔子的叫声。作者在书中说:兔子到了末路,呼喊得真象一个小孩。关于兔子,最深刻的印象是一只野兔撞到了树干,却并没有见着我们的文字记载过一只被追捕的可怜兔子。
这个暑假因为有瓦尔登湖的陪伴而充满生机与活力,我真想亲眼去看看梭罗笔下的那一片净土。
读后感小编精心推荐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