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许多同学想了解初二物理上册的知识点,那么初二物理上册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3um 103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S t。

  (4)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

  6、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测平均速度:原理:v = s / t,

  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拓展阅读: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380伏。

  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

  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计算U1,U2,可用:;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Q是热量)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

  ④分流作用:;计算I1,I2可用:;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Q是热量)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有哪些

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

初中中考复习物理的方法

初中中考复习物理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

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2021

物理中考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