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热点评论:如何合理引导企业“软淘汰”“强内功”

2012-04-21 20:43:11


  新生代农民工对各项劳动权益诉求的提高,倒逼部分企业改善劳动福利保障制度,自觉提高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等软实力。相关人士认为,面对用工荒,政府不必着急埋单,宜乘势而为,引导企业在逆环境中实现优胜劣汰,最终实现企业“强体质”和员工“强保障”的双赢。

  “给我双倍的工资也不跳槽”

  半月谈记者最近走访浙江杭州、绍兴、温州、嘉兴、金华等地企业了解到,“涨工钱”已经不是农民工的唯一诉求。在温州乐清市人才市场,一家只有20来个工人的小型电器公司老板黄先生说,往年招工只需要开辆挂着“招工”牌子的拖斗车往人才市场一停,就有人围上来找工作,谈好工资拉上车就走。今年他还这样招人,但围上来的人明显让他不满意。

  他有些郁闷地告诉记者:“这些人里好些个都是干几天就走的‘老油条’,在我厂里进出好几回了。要不然就是老的、没技术的。我们真正需要的人,除了问工资还问有啥福利。你说,我这一个小厂子能有啥福利?能按时发工资就是最大的福利。结果人家屁股一扭就走人了。”

  在位于嘉兴海宁的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里,25岁的山东小伙赵彬和26岁的海宁人凌国伟告诉半月谈记者:“我们是车间的一线员工,现在一年收入4万多元,但就算有人出双倍工资,我们也不会跳槽。”

  赵彬说,公司提供了30余平方米的夫妻宿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都免费使用,连水电费也比外面租房的便宜,这些都是无法具体量化的待遇,再换个双倍工资的工作,不见得能享受这么好的福利。凌国伟说:“我们本地人不在乎公司住宿和伙食,但在乎长远的职业规划。小公司一时半会儿给你钱多,但不稳定,遇到订单少的时期,人都要撂荒。海利得钱不算最多的,但它是上市公司,管理和福利都比较完善。在这里工作,我说出去也有面子,女朋友都好找些。”

  增加员工愉悦度,大小企业皆可为

  不少企业家反映,目前靠涨几百元工资的手法招工,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越来越小,要想吸引员工,还必须重视内部管理、改善福利保障体系建设等软环境。

  浙江万事利集团为了搞好企业文化凝聚人心,光去年春节就花了100多万元搞企业年会。集团总裁李建华说:“我们已经认识到,花在员工身上的钱,再多也不能说是花费,而是投资,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回报。”

  在调研中,一些中小微企业主叫苦说,单纯涨工资招不到人,比拼软环境又争不过大公司,加之市场环境也不好,生产订单时有时无,小企业受着“市场不疼、工人不爱”的夹板气。

  但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可喜的现象。在嘉兴海宁、杭州余杭等地,一些中小企业开始将工资结构从过去单纯的“基本+计件”进行细分,新增了工龄工资、技能工资等项目,对老员工、有技能的员工在绩效工资基础上再进行奖励,收到了“开心留人”的效果。

  27岁的浙江磐安人施理斌在义乌华盟电器有限公司当装配测试工人,月工资3000多元,在义乌算中等。他说:“也有朋友拉我干活,说多给点工资,但我没去,在这里干活心情愉快。测试室里专门有个台式电脑,大家想听什么歌就可以一天到晚地放,老板特别支持员工在轻松的环境里干活。”华盟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翁正佩表示:“企业实力小,但老板心眼不能小。善待员工,是不分企业大小的。”

  合理引导企业“软淘汰”“强内功”

  在浙江省召开的一次民营经济万人大会上,浙江省省长夏宝龙强调,浙江企业要“以亩产论英雄”,将多用工、高能耗、低产值的产业逐步实行“软淘汰”,提高企业的单位亩产值,一方面要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一方面要推进企业内部管理、练好内功。

  海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钱海屏、绍兴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王新宝等基层干部和一些中小企业主认为,当前浙江省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逐步摆脱家族化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并致力于对实业的扩大投资,形势颇为喜人。他们建议,对于一部分拒不调整经营思路的企业,务工者“用脚投票”本身已对其进行了淘汰,政府不可一味大包大揽帮助招工;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主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双培训”力度,一方面帮助企业提升素质,提升员工工作愉悦度,另一方面提高工人技能,为浙江蓄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劳务支撑。


 


公务员报考指南 公务员报考条件 公务员报名入口 行测专题 申论专题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