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精选

  4月21日教育部发表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有许多亮点,广大教育工作者朋友们需要尽快解读其中内容,学习新课标好在往后的课堂中运用。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2022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2022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精选(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共有五大重要变化:

  一、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1.文化自信。

  2.语言运用。

  3.思维能力。

  4.审美创造。

  课时量达到所有学科的20%-22%(惊人的高比例)。

  从课时量地激增,就能看出,语文试卷上的题会越来越难,题量越来越大。

  二、古诗文背诵量增加

  教材即将改版,初中阶段的调整目前看变动应该不能太大,重点的变动在小学。但从前上海中考的课内古诗文背诵范围都是很小的,以后的考纲很可能会增大背诵和赏析的范围。所以,一定要珍惜自己课堂上学习古诗文的时机。

  三、语文学习四个板块的界定

  1.识字与写字。

  2.阅读与鉴赏。

  3.交流与表达。

  4.梳理与探究。

  其中,整本书阅读也会继续成为考试的重点之一,名著本身与名著导读同时变成了重中之重,家里娃儿还小的家长,一定要提前准备好,让孩子挤出时间安排大量的阅读。

  四、学习任务群

  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主要是语言文字的积累,今后临时抱佛脚会越来越难。

  2.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主要是实用性阅读、文学性阅读及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及表达。

  3.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主要是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需要读的书籍具体参考新课标的阅读书目推荐。

  五、学业质量标准

  每个年级段,会以学业质量内涵和描述两方面,明确此阶段学生应该学会什么,以及学到哪些程度。语文试题年级阶层会被明确量化,更加科学,有章法。

  总结

  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梳理文化自信,所以,古诗词的背诵范围和难度,都是会增加的!此外,表达更是重项,小作文大作文,更重视创新与发展。同时,跨学科也对同学们知识面的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小积累,从现在积累,语文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学科,早已成为老大哥级别的学科,让我们共勉吧!

  2022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精选(二)

  初中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称“新课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2011版课程标准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读“新课标”,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新课标”的如下特点:

  1.强化素养导向。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2.聚焦学习任务。“新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三大不同层面的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同时,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3.关注学习情境。“新课标”明确提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语文学科需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注重质量标准。相较2011版课程标准,“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的相关内容。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四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

  初中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称“新课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使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

  新课标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明确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明确数学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的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更新义务教育学段划分。义务教育数学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其中,“六三”学制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3.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更新了课程内容,新增“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强调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关联,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4.研制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依据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5.注重内容核心素养关联。要求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的关系,要整体把握内容与相应核心素养的关联,重视单元整体教学,强化情景设计,加强综合与实践,学科内外融合等。

  6.增加学业考试规范要求。强调评价方式多元化,明确数学考试命题坚持素养立意,凸显育人导向和核心素养导向,强调命题规划及试题命制的标准化建设,建立数学试题监测与评估体系。

  7.建构教研培训系统设计。强调区域教研应重视顶层设计,校本教研应建构常态化教研共同体,创新教研方式,教师培训应着眼新理念,强化整体性,突出关键点,注重实践性,采取多样化培训方式。

  8.发挥教学评价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特别指出在教学评价时要基于核心素养转变评价方式,比如要从概念记忆转变到概念理解,要从几何证明转变到几何证明+代数证明,要从回答问题转变到提出问题等,均是要与对应的数学核心素养匹配。

  初中英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启了义务教育学段英语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征程。

  义教课标遵循英语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在传承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第一,明确新时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性质和理念。在保留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等新要求。

  第二,提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的育人要求。

  第三,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制与英语学科育人本质和英语课程育人功能相吻合的、与普通高中相衔接的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

  第四,提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目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构成。将其称为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而非四个核心素养,是强调融合、渗透、互动、协调发展的关系。

  第五,建立按照英语能力发展进阶的九年义务教育英语分级体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异,充分考虑学习起点、学习时限以及学习条件的不同,建立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义务教育英语分级体系。

  第六,以单元为基本载体,以促进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整合,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实践性、成长性、综合性等特征为基本要求的英语课程内容。

  第七,创新教学方式,实践学习活动观。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发展为一体的、相互关联的、循环递进的学习活动。

  第八,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强化“教—学—评”一体化。新增了学业质量描述和学业质量标准。倡导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理念,建立评价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

  第九,提高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质量。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从学校、教师和教研员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体现了教研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

  对比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版课程标准在结构和内容方面有着明显不同。从结构上看,“前言”部分调整到目录之前,设置“指导思想”“修订原则”“主要变化”等板块,旨在引导教师以“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为指导,深入思考语文课程标准“变”与“不变”的内在逻辑,进一步明晰时代新人的培育要求,把准语文课程建设的方向。从内容上看,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强调“集群”“整合”等实施策略,更加重视学段衔接,明确了学业质量标准。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维度拟订,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相契合,对教师教学目标的定位有更深刻的指导意义。

  小学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修订情况,具体到小学阶段,变化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的内涵指向三个维度: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被表述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二、调整细化了学段的划分。

  义务教育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由原来的三个学段调整为四个学段,其中第一学段指1-2年级,第二学段指3-4年级,第三学段指5-6年级,第四学段指7-9年级。

  三、结构化整合了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修订除将部分内容安排的学段做了调整外,如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初中,重点是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了结构化整合。如在“数与代数”知识领域,将“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统整为“数与运算”,增加并单列了“数量关系”这一知识子领域并用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统整常见的数量关系。又如在“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将原来的四个知识子领域统整为两个知识子领域,即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统整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与位置”。通过知识结构化,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路径,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四、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形成了教学评的闭环。

  课程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四要素。原来的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为此2022版课标专门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并作了描述,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除此之外,新课标通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增加教学、评价案例等方式增强了新课标的指导性。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加强了幼、小、初、高的学段衔接。

  小学英语

  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下称《课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课标》强调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围绕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内涵,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六个方面的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总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强调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所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重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策略、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和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这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学段目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分为三个学段,一级为3-4年级学段应达目标,二级为5-6年级学段应达目标。各学段目标之间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

  同时,兼顾小学英语开设起始年级区域差异,课程内容还设置预备级和三个“级别+”。预备级主要满足1-2年级教学需要,以视听说为主。“级别+”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选择。

  2022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精选(三)

  01分级标准改变

  在2011版课标中,义务教育阶段分为5个等级。在2022年新课标中,义务阶段的英语改为四个等级。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的课程标准,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英语能力是没有明确要求的,在2022版新课标对低年龄的学生有了明确要求。同时,“一、二、三”出现了“+”级别,这个“+”为了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对应2022年4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一文中“试卷过易难以体现区分度”这一段话,意味着英语不再有明确的年级限制,国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扎实学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做一定的提升,去满足“+”部分的能力需求。

  02词汇量要求增加

  老课标中,对于参加中考的学生,词汇量要求是1600个,200-300个短语,而在新课标中,三级“➕”的标准变成了1800个单词,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接触并学习相关主题范围内的200个单词以及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所以,新课标要求2000个词汇量,比原来增加25%,并要求活学活用。

  03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提高

  原先的老课标对于阅读部分,提了7点要求,而新课标,对于阅读部分一共提供13+3要求。同时,要求三至四年级课外阅读量达到1500-2000词,五至六年级课外阅读达到4000-5000词,初中课外阅读量达到150000词。

  老课标里,只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段落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在新课标中变成了“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逻辑关系”,同时还要求“理解多模态语篇中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高中课标会强调“听说读看写”五项能力并行。新课标甚至还要求分析作者观点,了解作者的态度,去了解整个语篇的结构,从而提高整体的逻辑水平。

  很明显,新课标对阅读要求的字数变多,难度变大,突出强调了孩子对英文文章要求更深层的理解。预计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的难度会加大,这一模块将成为主要的扣分点。

  04模板化写作不再适用

  在写作部分,新课标对于义务阶段的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相比以前,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比如,要求“以书面语篇的形式,描述和介绍身边的任何事物,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这些写作要求其实以前是对标高中课标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能够自我修正,用语得当。

  在“+”要求里,更要求“恰当质疑语篇当中的内容、观点,解释不合理之处”。这要求学生们具备“批判性思维”,也就是核心素养里的critical thinking,而这些是初中学段很容易被忽略的。

  新课标的英语写作不再仅是要求模式化写作,而是一定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总结

  简而言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的重大变化就是:要求高了!题更活了!死记硬背的时代已经被淘汰,未来的英语教育将更加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时代全面来临。

  2022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精选(四)

  01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对重大主题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安排,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强化课程思想性。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

  三是坚持创新导向,进一步深化改革,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

  02修订后的课程方案有哪些主要变化?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03修订后的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变化?

  一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二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三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04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有哪些改革重点?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立足世界教育改革前沿,描绘了中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育人蓝图,改革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

  二是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跳出学科知识罗列的窠臼,按照学生学习逻辑组织呈现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主干、去除冗余。

  三是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开展跨学科实践,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克服认识与实践“两张皮”现象。

  05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如何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

  为了落实创新人才培养这样一个要求,我们必须大中小一体化考虑和设计。

  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创新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专门技能,更需要能够不断探究、不断质疑、独立思考等等这样一些创新的品质和意识。我们最近在研究加强科学教育,加强工程教育,科学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对中小学来讲,主要是培养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又是什么?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究“理”的习惯,就是要不断去思考为什么。工程教育主要着力在培养学生怎么去做事,如何能做更好的事。所有这些,不仅仅是知识的问题,更需要是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是第一个方面,我们要理解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第二,大中小一体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各个学段的任务是不一样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核心是打基础,主要还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法培养。这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学生思维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个过程,要避免一个事情,就是不给孩子简单的贴标签,哪个孩子将来是数学家、化学家。义务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主要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现学生发展的潜能,培养和激发他的好奇心。这是第二点,一体化设计,不同学段有不同要求。专业知识、专门技能的培养,需要到更高学段去落实这样一个要求。这次修订围绕这个重点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设计。从课程理念的确立,到内容的选择和实施方式,每一个环节都贯穿这一要求。在课程标准或者方案里能看到的,主要是几个方面:

  一是强调学科实践。就是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经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的过程。为此,我们规定每学科拿出10%的时间开展实践活动。

  二是强调综合学习。任何一项创新、任何一个问题解决都不是单一知识、单一学科能完成的,一定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这次特别强调了综合学习,提倡主题式、项目式、单元式等教学。

  三是强调评价改革。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评价提出了系列要求,有课堂教学的评价要求,有作业评价的要求,有学段评价的要求,当然还有学业水平考试评价改革的要求。这些要求重要的关键点,就是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考多少分,还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进行跟踪,及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06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如何落实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和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

  一是对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进行了整体的规划。主要是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深入研究,结合重大主题教育的要求和课程教材的特点,系列研制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的系列指南和指导纲要,从总体上规定了各个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呈现方式等等,从整体上对推进这项工作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二是系统安排重大主题教育进入到课程教材。主要是结合各个学段、各个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以直接安排和有机融入相结合的方式来推进各个重大主题教育的相关内容进入到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课程教材中去。既要体现进课程教材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增强学习要求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让学生真正结合各学科学习过程,能够润物无声地、很自然地掌握相关重大主题教育内容。

  三是加强审核指导。主要是在整个义务教育课程修订过程中成立了重大主题教育专题组,对各个课程标准修订落实重大主题教育,及时地进行过程性督促指导。同时,审核阶段,组织国家教材委思想政治专家委员会对重大主题进入课程的具体情况进行专项审核把关,确保落实到位。

  07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如何突出和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首先要转变理念,让每一位老师做到“眼中有人”,不是眼中只有分数。做到“眼中有人”,就要给老师提供学生的“画像”,我们希望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长什么样,核心素养就描绘了这样一个画像。每门课程各自的育人功能不同,共同完成这个“画像”。各门课程都要思考,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什么独特的贡献。通过修订,明确本课程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超越学科、超越教材,做到“眼中有人”。数学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得怎么样,语文老师不仅要关注语文学得怎么样,还要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就是核心素养的要求。

  这次修订就是要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育人观念、育人理念,推动育人方式的改革。我举几个例子。比如,道德与法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明确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这些素养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标准提出了三条要求:第一,确定的教学目标政治立场鲜明。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立场,对错误的社会思潮旗帜鲜明地加以批判。第二,价值导向清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符合人类共同价值。第三,知行要求明确。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学段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对教学目标提出这三点要求,就是为了把核心素养融到教学中。

  再举一个例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的素养如何落实在育人方式改革上?这次修订就突出强调了语文实践活动,把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作为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的核心素养就无从形成。

  大家还关心评价问题,我们以后怎么考试,怎么评价,我们也明确提出,考试评价要强调素养立意。就是要在创设的情境、给出的任务当中去考察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去考察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是简单考察学生死记硬背,比如历史,改变过去死记硬背时间、人物、事件的考试要求,而是通过提供素材,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素养立意的考试命题,考查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面素养的综合表现怎么样?我们怎么考呢?比如,《马关条约》签署以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办厂。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也允许外国人来投资办厂,这两者有什么不同?这不仅仅考学生历史知识掌握情况,更主要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方面的素养。

  08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将如何落实中央“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教与学的要求。过去我们的课程标准是比较明确地规定了教师教什么,但是对教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规定。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跟以往不同,有一个创新点,就是首次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专门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对于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或者说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了相应的要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学得过多、学得过难的问题,就是过去我们讲的超出标准要求,人为加大了学习的难度、深度。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对于下一步我们有效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供了指导。

  二是进一步加大了对作业设计方面的系列要求。在评价建议部分,专门增加了作业评价建议,对作业类型、作业层次、作业立意、作业量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在教学提示、教材编写建议部分,也明确提出了作业习题设计要求,要减少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作业,丰富作业类型,增强作业针对性,增强实践性作业,要控制作业量和作业难度。

  三是从改革考试评价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增强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刚才继亮同志也介绍了相关内容,特别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表现的全面考察,强化素养立意考试命题。过去考试很大一个问题就是着眼于知识点的考查,导致了死记硬背。这次课标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教与学要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考试也要基于核心素养来作为命题的出发点,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落实课程标准有关学业水平进阶要求,进一步扭转超前超标、重复刷题等倾向。

  此外,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前面我们也介绍了,为了更好地、全面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次课程修订,从核心素养培养出发,精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对课程内容结构作了进一步优化。如果从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全面落实好新修订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我相信将来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会进一步提升,自然就会产生减负的效应,我们也期望将来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落实减负目标。

  2022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精选(五)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两方面介绍了修订的主要变化。

  在课程方案方面,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在课程标准方面,一是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如何生成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分别实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根据课程改革自身规律性要求,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

  根据中央作出的新部署、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课程实施中发现的新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应运而生。

  修订坚持3条主要思路。坚持目标导向,对重大主题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安排,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增强课程思想性。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坚持创新导向,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修订经历了组建队伍、总体设计、调研论证、组织修订、开展测试、征求意见等环节。由两院院士、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等近300人组成的修订组,承担修订任务。组织浙江、河南和甘肃等15个省近6万名学生进行课程标准测试,根据结果进行修改。2021年4月至12月,国家教材委及其专家委员会审议审核通过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下一步,一是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培训,提供培训资源,帮助广大教师准确理解把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的新理念、新要求。二是强化课程落地实施制度建设。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课程实施办法。各省要对学校规划课程实施提出工作要求。三是全面启动相关教材修订工作,为学校教学提供有效支持。四是围绕课程实施重点难点问题,设立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创新实践。”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这四大特点

  “本次修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义务教育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和系统完善。”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介绍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审议审核情况。他指出,国家教材委及其专家委员会于2021年4月至12月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开展了系列审议审核,认为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了课程改革,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彰显国家意志。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课程改革优秀传统,在育人目标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

  二是课程一体化设计理念进一步加强。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课程内容结构化,全面提升课程系统性。

  三是创新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凸显。汲取历次课程修订经验,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

  四是课程实施指导进一步强化。为增强可操作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设计、学业质量标准研制、丰富案例、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细化、强化,努力做到好用、管用。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将“文化自信”作为要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

  在发布会上透露,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彰显国家意志。其中语文课程将“文化自信”作为要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课程改革优秀传统,在育人目标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例如,课程方案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描绘时代新人画像,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系统构建了“五育”并举的目标体系。历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物化生等科学领域课程将加强对共通性素养的培育

  在发布会上指出,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课程内容结构化,全面提升课程系统性。道德与法治课程秉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理念,强化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要求。地理课程构建了以人类地球家园为主线,以认识全球和区域为知识基础,以地理实践和地理工具贯穿其中的内容框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课程在目标与内容架构上注重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加强了对共通性素养的培育。

  据了解,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也得到进一步凸显。汲取历次课程修订经验,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例如,劳动课程以劳动精神为引领,围绕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进一步强调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砺意志。数学课程提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通过学科实践实现其独特育人价值。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进一步强化课程实施指导(外语课程充分发挥教学提示的作用)

  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课程实施指导将进一步强化。为增强可操作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设计、学业质量标准研制、丰富案例、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细化、强化,努力做到好用、管用。

  信息科技课程强调学校信息科技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为学生学习提供场地、硬件、软件、材料和工具等支持与保障。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在应用情境中评价学生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学练活动中实现素养提升。外语课程充分发挥教学提示的作用,挖掘单元育人价值,通过语言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艺术课程增加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具体可操作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多样化,引导学校和教师对学生作出全方位评价。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

  具体来看,一是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二是关注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三是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推荐阅读:

  2022义务教育新课标详细解读

  2022义务教育新课标重点解读

  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文档

  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最新2022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祝福句子图片(合集48句)

祝福高考

最新劳动节放假安排2022年天津(合集5篇)

天津劳动节放假安排5篇

转学申请书怎么写 范文是什么

转学申请书怎么写

2022年高考祝福句子简短

祝福高考

劳动节放假安排2022年吉林合集

吉林劳动节放假安排

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文档

课程方案文档

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最新2022

最新课程方案

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Word文档

课程方案Word文档

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原文详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电子档

课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