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精选)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端午节手抄报可以写什么?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端午节手抄报内容【一】

  端午节挂艾草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

  传说

  挂艾草的源于古代黄巢军队对老进姓的屠杀,人们认为在门上挂上艾草就可以规避这个风险,于是这个习俗流传了下来。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起了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关于端午节手抄报内容【二】

  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节

  说法一: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

  说法二: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所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说法三: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其实“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书中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 “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

  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关于端午节手抄报内容【三】

  端午节有哪些禁忌

  1、忌恶日,小孩儿“躲午”

  五月在风水习俗中称为“恶月”,是不吉利的月份,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为“重五”,是恶上加恶,是五月中最不吉利的一天。所以端午节这天有“躲午”的习俗。

  2、忌讳最多的一日

  端午节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活动就是祭祀先人了,在这天里,有很多地方的习俗是将粽子丢到河里。有些地方的人认为,端午节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心情不好或者是压抑,不然的话对自己有不好的影响。一些喜庆的活动或者是搬家、上任、动工等等,都是不适合在这天里进行,而在这天里最适合于自己的家人团聚。

  3、忌戴大红大紫的珠宝

  红色宝石往往非常喜庆,在端午缅怀先人这样的节气就不是很合时宜了。红碧玺、红宝石、石榴石、红纹石、南红玛瑙等红色的玉石珠宝,还是尽量不要佩戴。在中国传统中,紫色是非常尊贵的颜色,也总是被看作帝王之气,能够震慑四方。这样看来,平时佩戴能量大,端午祭祀的时候,也最好不戴紫色的珠宝。

  4、小孩子戴的香包不可以丢失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方的孩子在端午节的时候有着佩戴香包的习俗。而且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果是佩戴了香包的话,那么在这天里是不可以丢失的。民间有一个说法,如果当天小孩子的香包不见了,那么就可能在这一年里遇到灾难。而等过了端午节之后,孩子们可以直接把自己所佩戴的香包顺手扔到河里,这样就可以避灾。

  关于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四】

  关于端午的诗句

  1、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正月十五夜》

  2、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

  3、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4、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5、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6、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7、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8、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9、彩丝金黍,水边还又相逢。怀沙人问,二千年、犹带酸风。骚人洒墨香浓。幽情要眇,雅调惺松。——赵以夫《芰荷香》

  10、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11、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12、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来自于陆游《三峡歌》

  13、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4、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5、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6、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18、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卢肇《竞渡诗》

  19、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宋•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

  20、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推荐阅读:

  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简单学生

  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高中生

  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内容大全

  端午节诗词主题手抄报内容资料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资料大全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端午节手抄报 | 端午节小报 | 端午节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2022重阳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简短

重阳节手抄报文字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简单2022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军训手抄报内容文字精选

军训手抄报内容精选

世界急救日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世界急救日手抄报内容

迎接新学期手抄报内容该怎么写

迎接新学期手抄报内容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精选)

端午节精选手抄报内容

关于端午节手抄报资料内容短(精选)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内容短

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简短

简短手抄报内容

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简单学生

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简单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汇总

手抄报内容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