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庆中考语文B卷真题及答案解析

重庆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已经结束了,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编辑的重庆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还没找到答案的考生快来看看,解析超级详细,欢迎阅读参考。

2022年重庆市B卷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30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①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一代代青年人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烙下奋斗的印记:国难当头的奔走nà喊,抗日战场的歼击顽敌,建设工地的激情yǒng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青年先锋队的旗zhì

②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从妙手回春的抢险救灾前线,到形势严峻的疫情防控一线:从尽显风流的奥运赛场,到保家卫国的戍边哨卡……新时代的青年人主动作为、勇挑重担,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鞠躬尽瘁,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

③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风华正茂的你是选择躺平还是奋斗大国之崛起呼唤青春之力量。青年一代要坚定理想信念,有责任,敢担当,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建功立业。

1.选文第①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披荆斩棘(jí)   B.百折不挠(ráo)    C.烙(luò)下  D.歼(qiān)击

2.根据选文第①段的拼音写汉字。(3分)

nà喊     yǒng    旗zhì

3.选文第②段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赋予        B.妙手回春       C.风流        D.鞠躬尽瘁

4.给选文第③段方框处加上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处是(    ) (3 分)

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  风华正茂的你是选择躺平?还是奋斗?、


 A                 B                        C        D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

A.正确。

B.有误,“百折不挠”的“挠”应读作“náo”。

C.有误,“烙下”的“烙”应读作“lào”。

D.有误,“歼击”的“歼”应读作“jiān”。

故选:A。

2)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根据积累可知,“nà喊”应写作“呐喊”,“yǒng跃”应写作“踊跃”,“旗zhì”应写作“旗帜”。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ACD.正确。

B.有误,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这里不能用来形容“抢险救灾前线”。

故选:B。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A.有误,“自古英雄出少年”应该用引号。

B.有误,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一句完整的单句,这里应该用逗号。

C,有误,选择问第一个应该用逗号,最后一个问句后面用问号。

D.正确。

故选:D。

【解答】答案:

1)A

2)B

3)D

【点评】看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结合词义判断是哪个汉字。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书写时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要清晰,书写要规范、美观,不写繁体字。



   5.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使写作对象特点鲜明,生动形象。请你从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 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话。示例仅供参考。(4分)

示例:对“风”的描写——风越来越狂,在天地间横冲直撞。树林像一块面团,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备选词语:秋雨  烈日  湖水

【分析】本题考查正侧面描写的掌握与运用。正面描写即对事物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根据题意,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段话即可。比如选择“烈日”,可先正面描写烈日如何毒辣,然后通过烈日下动、植物的不同表现来表现“烈日”之毒。

【解答】答案:

示例一:对“秋雨”的描写——秋雨不再像夏天那样热烈,淅淅沥沥的雨滴落,就像一根根细长的玻璃线,晶莹透亮。雨渐渐大了,水泥路上的斑点越来越多,树叶子被雨冲得发颤,几片黄叶摇摇欲坠。原本深红色的塑胶跑道仿佛又涂了一层新漆。

示例二:对“烈日”的描写——空中没有一丝云,烈日是那样地毒辣。没有一点风,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太阳刚一出头,地上像已着了火。

示例三:对“湖水”的描写——和煦的春风吹拂着这一池湖水,湖面上顿时波光粼粼,荡漾起层层涟漪。水下的鱼儿你追我赶,在湖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一群野鸭悠哉游哉地结伴而行,时而钻进水里觅食,时而跃出水面追逐,好不热闹。就连湖边的树上,几只呆头呆脑的黄鹂,也久久地驻足观望,欣赏着湖水中自己的倒影。



【点评】选词写话是写作的基本能力,注意审清题意,运用题干指定的写作手法。



6.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的内容,按要求答题。(6分)

(1)下图概括了保尔的成长历程,请你根据小说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情节。(2分)

image.png

 

(2)“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烈火的淬炼让钢不断祛除杂质,变得坚硬纯净。保尔也是在不断“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的。请你结合小说内容,举出一例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1)①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②暴风雨所诞生的。(2)示例:保尔第二次来到丘察姆家的时候,他知晓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本不能维持多久,于是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是思考过后,他还是忍住了,并向达雅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保尔在此时接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但是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坚强地面对生活,表现出保尔在“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


【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识记。阅读图表,可以看出①处要填写的是保尔参加筑路工作时,死里逃生的经历。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保尔有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他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肺炎。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在这种情况下,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以笔作为武器,开始新的生活。据此得出两处的答案。

2)本题考查名著主旨的理解与情节分析。不断“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意思就是在不同的困难中磨炼成长。所以解答此题,选择小说中的某一情节,表现出保尔面对困难的坚强不屈,在困难中成长蜕变即可。

答案:

1)①得了伤寒和肺炎 ②暴风雨所诞生的

2)示例:经历了四次死里逃生和多次伤病的折磨,保尔的身体越来越差,他想到了自杀。他换出手枪,对准自己。可他最终放弃了,他想到“任何一个笨蛋都会随时冲着自己开一枪”,纵然生活到了实在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能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让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综合性学习(8分)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班要组织一次“孝亲敬老”的活动。作为活动策划者,你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宣传】](6分)

(1)请完成海报设计。

①为宣传海报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②你会选择什么内容的图片作为海报的配图?请说明理由。(3 分)

  

image.png

 【活动实施】 (2分)

(2)请在横线上补写活动内容。(至少要有一项孝亲的活动)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走进敬老院,慰问老人。


【分析】1)①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本题紧扣“孝新敬老,青年在行动”这一主题,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表述出活动的方式或作用等即可。比如:敬天下老人,做文明少年。

②本题考查海报内容的设计。根据题意,选择的图片能表现对老人的孝敬关爱之心即可。比如,选择少年孝顺老人的图片,小辈常回家看看、与父母谈心的图片,孩子在老人身边,为他们带来欢笑的图片等等。此题为开放题,只要描述的图片内容与主题相符都可以。

2)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根据题意,设计有关“孝亲敬老”的活动,并参照活动三的名称拟写出相应的活动名称即可。比如“孝亲”活动可设计为“走近父母,倾听父母心声”。

【解答】答案:

1)①示例: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

②示例:我会选择爱心在祖孙几代人间传递的图片来作为配图。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行为的榜样,爱心传递类图片能引起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孝亲敬老”的重视。

2)示例:活动一:走近父母,倾听父母心声

活动二:走进社区,服务老人

【点评】写宣传标语应注意: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标语是面向大众的,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应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标语是用创意来说话的,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的心上。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好的标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格诱导,激起人们的崇高情感。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8.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三年初中生活转瞬即逝,毕业在即,同学们互赠书签作为留念。请你将书签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image.png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①海内存知己(注意“己”的书写)

②千里共婵娟(注意“婵娟”的书写)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会当凌绝顶(注意“凌”的书写)

⑤病树前头万木春

⑥柳暗花明又一村

⑦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注意“昼”的书写)

⑧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15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3 分)

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艸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

B.“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

C.“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更加”的意思。

D.查阅词典,“植” 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3 分)

A.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

B.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

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

D.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

12.选文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5 分)

[链接材料]

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甲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

【分析】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链接材料译文:

曲折的堤岸弥漫着荷花清幽的香气,圆月笼罩着荷叶重重叠叠的覆盖在池塘上。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让人来不及欣赏荷花就凋落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CD.正确。

B.有误,“不蔓不枝”句意:不生蔓,也不长枝。蔓,生长枝蔓。

故选:B。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而,表转折。濯,洗涤。句意: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②重点词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鲜,少。句意: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故选:D。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选文通过莲花表达自己的志向,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体现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卢照邻的诗展示出荷田的美好景象,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并且所受到的压抑,以及诗人欲向社会展露才华的忧伤。

答案:

1)B

2)①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②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3)D

4)周敦颐借写莲花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卢照邻先写荷花溢香、荷叶田田的景象,暗喻自己才华卓著;又写荷花对秋风零落的恐惧,暗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虑。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回家过年

刘洪文

⑴过了腊月二十三,家里便有了年味儿。

⑵在厨房蒸馒头的母亲,揭开锅盖高兴地说到:“馒头笑了。”我没看出来,就问她怎么笑的。母亲说:“就是馒头开口了,过年了,讨个吉利,所以要说笑了才行。”

⑶我前窜后跳的,看什么都好玩。邻居家孩子的纸灯笼做好了,是用高粱秸扎成的,外面糊了红纸,还贴了一个倒着的“福”字。我羡慕极了,央求父亲给我也做一个,留到年三十晚上出去捡鞭炮。父亲手太笨,只能用老套路,拿一个空罐头瓶,里面用蜡油粘上一截蜡烛, 再在瓶口绑一根电线,一个灯笼就做成了。

⑷关于年的记忆,我总是停留在小时候。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不为别的,只想给自己争一口气。父亲的咆哮声依旧在我的耳边回响。

⑸“你要是有点能耐,就干出个人样来给我看,别整天窝在家里,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谈什么理想?”

⑹我也急了:“好歹我也是个大学生,我就不信了,我要是不混出个人样来,就不再回来见你!”毕业那年,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整天在家和一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父亲实在看不下去,和我大吵了一架。

⑺我一赌气离开家,想来已三年有余。

⑻三年里,我孤身一人,漂泊异乡,尝尽冷暖,对家倍感思念,可我放不下可怜的尊严。

⑼我当过保安,做过泥瓦匠,卖过保险,做过推销……可我离那个誓言里的“人样”,依旧遥远。三年来,我除了买两部手机,一部寄给家里,一部自己用,以方便和家里联系外,几乎一无所有。

⑩而那部手机除了发发短信,几乎很少打电话。我必须节省钱交房租,买赖以生存的食物。

⑾我也许真的就如父亲所说,是个没用的东西!看看身边的同学有的当老板,有的考进好单位,人家的父母春风满面,而我的父母只有长吁短叹。

今年我决定回去,尽管我依旧没个“人样”。大年二十六,我发短信给家里,说了要回家过年。

⒀次日早起,我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和老板告了假,拖着长长的拉杆箱朝车站方向走去。路面结了厚厚的冰,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村边可以溜冰的水塘。

⒁长途客车终于来了,我跺了跺冻僵的脚,上了车。

⒂车里面很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回家的幸福,让我感觉到这次回家还是值得的,尽管我依旧一无所有,尽管我还是孤身一人。

⒃几个小时的车程,很快过去了,正当我昏昏欲睡时,乘务员喊:“小榆树车站到了。”

⒄我忙提了行李下车。没想到父母早等在马路边。他们看到我赶紧迎过来接我手里的东西,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⒅父亲的背明显驼了很多,鬓边也多了白发。他不再和我怄气,而是不住地向我问这问那。

⒆所谓车站,不过是钉在树上的破旧木板,用墨汁写着站名而已,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我问母亲冷不冷,她兴奋地摇头:“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⒇回家路上,不时有人打招呼:“儿子回来了,高兴了吧?”母亲不住地应着:“高兴,高兴!”

(21)到家后,父母忙着生火做饭。我闲着没事,翻看父亲的手机,奇怪的是,我昨晚上发的短信居然未读,再往前翻,所有短信都未读。我忙问父亲这是咋回事儿?

(22)“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母亲抢着说。

(23)“那往年呢?”我焦急地问。

24)“还不都一样。”母亲唠叨着。

25)我的泪水流了下来……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 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你班准备将上面的小说拍成微电影,参加学校艺术节展评。你作为导演,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导演说戏]

13.你需要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把下图中对小说内容的概括补充完整,让演员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4 分)

  

image.png


    14.为帮助演员把握人物情感,你需要对下面句子的意蕴进行分析。(4分)

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电影拍摄]

15.在拍摄第④段“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和第②段“今年我决定回去”的内容时,你将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请说说这样拍摄的好处。(5 分)

16.小说中常常留有空白,拍摄时需要将它补充出来。你认为在小说结尾处,应补上什么样的镜头来解释我流泪的原因,请把这处空白描绘出来。(5 分)

[观影互动]

17.电影播出后,同学们对文中的“我”没有混出人样,就三年不回家过年的行为产生了争议。对此,你怎么看? (4 分)

【分析】本文写“我”与父亲赌气而离家三年,内心充满思念和放不下的尊严的复杂情感。今年终于决定回家过年,提前给父亲发了短信,不料回到家后,才得知在车站顺利接“我”回家的父母并未读到“我”的短信。

【解答】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此题要注意题干“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的要求,先找到相关语段,再仿照示例,以六字短语概括。

①根据第⑤至⑦段“父亲实在看不下去,和我大吵了一架”“我一赌气离开家,想来已三年有余”等语句可概括为:赌气离开家乡。

②根据第段至文末“奇怪的是,我昨晚上发的短信居然未读,再往前翻,所有短信都未读。我忙问父亲这是咋回事儿”“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等语句可概括为:惊知短信未读。

2)本题考查语句分析能力。此题既要分析其表面含义,又要挖掘其深层含义。根据“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我问母亲冷不冷”可知其表面含义是身体上的不冷,结合“他们看到我赶紧迎过来接我手里的东西,惊喜之情溢于言表”“高兴,高兴”等内容可知,其深层含义是母亲看到儿子回家过年,心里高兴。该句是一个感叹句,表达了母亲强烈的喜悦之情。

3)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能力。“将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即拍摄电影时使用的蒙太奇手法,可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其好处。内容上,结合“过了腊月二十三,家里便有了年味儿”“我前窜后跳的,看什么都好玩”“三年里,我孤身一人,漂泊异乡,尝尽冷暖,对家倍感思念,可我放不下可怜的尊严”等语句可知,“我”虽赌气离家,但内心对家、亲人是十分思念的,交错拍摄能表现出“我”此时复杂的情感。结构上,“将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能在短时间内交代清楚“我”的经历,也为下文“我”回家见到父母后的喜悦、感动等情节作铺垫。交错拍摄避免了情节的平淡,并使情节显得紧凑。效果上,交错拍摄给观众以新奇的感受,有吸引观众的拍摄效果。

4)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补上镜头解释“我”流泪的原因,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结合“大年二十六,我发短信给家里,说了要回家过年”“我忙提了行李下车。没想到父母早等在马路边”“奇怪的是,我昨晚上发的短信居然未读,再往前翻,所有短信都未读”等语句可知,父亲并未读到“我”告知回家的短信,却在车站接到了“我”。可见父母亲一直在盼望、等待“我”回家,即使天气很冷,也会去车站等。并且由“那往年呢”“还不都一样”可想象到,这三年来,父母可能每年底都会到车站等“我”回家。据此分析,可从父母在寒风中等候公共汽车的角度设计镜头。

5)本题考查发表看法的能力。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如对“我”的做法持肯定态度,可从艰难困苦能磨练人的意志的角度阐述理由。如对“我”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可从亲情可贵的角度阐述理由。

答案:

1)①赌气离开家乡 ②惊知短信未读

2)表面上母亲是回应儿子自己身体上不冷,实际上表达了母亲看到儿子回家过年时高兴的心情。“你回来了”是“就不觉得冷了”的先决条件,表现出母亲深切的爱子之心;使用叹号结尾,流露出母亲强烈的喜悦之情。

3)将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是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好处有:①内容上,表现了“我”虽赌气离家,但内心对家、亲人是十分思念的复杂情感。②结构上,在短时间内交代清楚“我”的经历,为下文“我”回家见到父母后的喜悦、感动等情节作铺垫。情节紧凑,避免平淡。③效果上,给观众以新奇的感受,吸引观众。

4)示例:三年来,每到年底,父母都会在“小榆树车站”的站牌旁,顶着寒风,眼巴巴地看着公共汽车,等着他们的儿子。

5)示例一:文中的“我”三年不回家的做法可取。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艰难困苦的境遇能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能,能促使文中的“我”事业取得成功。

示例二:文中的“我”三年不回家的做法不可取。子女尽孝的首要表现是不应让父母担心,文中的“我”赌气离家三年是不孝的表现。我们决不能为了创业而对父母不闻不顾。

【点评】对语句的理解分析,既要根据上下文情节理解其表面含义,又要结合文章主旨、人物形象挖掘其深层含义。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8~21 题。(18分)

[材料一]

阅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滋养精神最有效的方式,然而阅读也有“深”“浅”之分。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这种阅读方式如今广为流行。 

深阅读是指对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如沉浸在一部纸质经典书中的阅读。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向、实现精神跨越的过程。(摘编自百度百科,有改动)

[材料二]

     

image.png


[注]数字化阅读方式有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数据来源于《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和《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今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阅读方式之一。究其原因,一是人们运用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二是由于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视觉图像脱离了高度抽象的文字编码,人们不需要解码,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就可以完成。三是浅阅读不再受阅,读者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可,轻松愉快。

浅阅读多是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这种浅显化、碎片化的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弱化,知识难成系统。浅阅读中,读者只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量地占有信息。这种功利性的阅读心态,使读者对外来信息只简单接受,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浅尝辄止。同时数字阅读中各种各样的链接和音像让青少年很难养成集中精力阅读的习惯,弱化了他们的专注力和阅读理解力。浅阅读一旦成为习惯,必导致思考力和文化感受力的萎缩。 (根据王晓敏《数字语境下“浅阅读”利与弊的辨析》等文章改编)

[材料三]

著名心理学家内尔发现,当读者进行深阅读时,阅读速度会变慢。这使得读者能通过反思、分析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丰富阅读的内容,看到文字背后的思想意蕴。这是一种沉浸式的、 有着丰富的感官体验和精神体会的阅读。当然深阅读不等于慢阅读。阅读程度的深浅跟阅读速度的快慢没有必然的联系,要看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思维的深度加工。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本书,只要在阅读中思考深,或者感悟深,都是深阅读。

没有深阅读,阅读的很多内容就会成为过眼云烟。只有深入思考,深度挖掘,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也才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深阅读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比起浅阅读来是呈几何增长的,今天快节奏的生活和一部分人的浮躁情绪,让深阅读变得困难。

怎样才能深阅读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寻找关联

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联想,从本书的其他章节或者其他书籍里面,寻找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二、纵向挖掘

遇到一些重要或难以理解的知识,我们要去深度挖掘它背后的原理和背景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知识融会贯通。

三、精准转化

在真正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整理和讲述。这是一个对书本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和整理,然后重新阐述的过程。当你进入这样一一个过程的时候,你就迈进了深阅读的门槛。

四、圈画批注

在阅读中带着问题思考,把问题或内在的理解感悟转化成文字。通过思维导图、文字批注等方法,来实现你与所读材料的互动,让阅读向纵深行进。其实,阅读的“深”与“浅”可以并行不悖。鲁迅主张读书既要“泛览”“多翻”,又要“专精”“读活”。书海无涯,采用何种方式阅读最终取决于个人的阅读能力及阅读目的。(根据叶峰《阅读的正餐与快餐——深浅阅读的利弊分析》 等文章改编)

18.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剧增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但没有改变人们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介质。

B.2019~2021 年,国民图书阅读率逐年增加,说明深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浅阅读的人数逐年减少。

C.利用数字化阅读工具进行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方便快挑,有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

D.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是一种浅阅读,这种阅读方式追求快速获取大量信息,容易浅尝辄止。

19.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浅阅读”流行的原因。(5 分)

20.有人认为纸质阅读就是深阅读,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根据材料三阐明理由。(4 分)

21.请你根据材料三,为小渝解决阅读困惑。(6 分)

 

image.png

【分析】材料一是关于“深阅读”与“浅阅读”的概念解释。材料二是“浅阅读”利于弊的分析。材料三是如何进行深阅读。三则材料共同构成了关于阅读的主题材料。

【解答】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

A.有误,根据材料一第①段中“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可知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剧增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介质。因此本项说法错误;

B.有误,根据材料二中国民综合阅读率的图表,可知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逐年增加,期刊、报纸阅读率逐年减少,说明深阅读的人数逐年减少,浅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因此本项中“深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浅阅读的人数逐年减少”说法错误;

C.有误,根据材料二第②段中“浅阅读多是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这种浅显化、碎片化的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弱化”“数字阅读中各种各样的链接和音像让青少年很难养成集中精力阅读的习惯,弱化了他们的专注力和阅读理解力”,可知利用数字化阅读工具进行阅读,不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本项中说法错误;

D.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浅阅读”流行的原因,在材料一和二中。结合材料一第②段中“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可概括为: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加,阅读介质转变为以电子为主;材料二第①段中“当今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阅读方式之一。究其原因,一是人们运用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问获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二是由于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视觉图像脱离了高度抽象的文字编码,人们不需要解码,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就可以完成。三是浅阅读不再受阅读者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可,轻松愉快”,直接引用或加以适当概括即可作为答案。

3)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纸质阅读和深阅读有关联,但并非同一概念。因此认为纸质阅读就是深阅读的观点是错误的。答题时首先明确不赞同这一观点,然后根据材料说明理由。

根据材料一第②段中“深阅读是指对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向、实现精神跨越的过程”,可见深阅读是指对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方式,与所阅读的介质是纸质还是电子屏幕没有直接关联。阅读纸质书,如果采取粗略浏览、娱乐式阅读方式,就是浅阅读;阅读电子书,如果进行反复揣摩、深入思考,也是深阅读。

4)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运用。

要求就《岳阳楼记》如何进行深阅读,推荐两种方法,共具体说明如何运用。可根据材料三中列举的“寻找关联”“纵向挖掘”“精确转化”“图画批注”四种方法进行选择,结合文章进行具体分析运用。

如:可运用“寻找关联”法,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如某些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文言词语,可从其他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寻找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纵向挖掘”法,不要仅仅停留在阅读背诵课文上,对作者写此文的背景、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等,要通过查找资料,搞清弄懂,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答案:

1)D

2)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加,阅读介质转变为以电子为主;人们运用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问获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由于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就可以完成阅读;浅阅读不再受阅读者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可,轻松愉快。

3)不同意。阅读的“深”“浅”与所阅读的介质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对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才是深阅读。如果对一本纸质书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就是浅阅读。

4)示例:可采用“精准转化”法,在阅读理解了《岳阳楼记》的课文内容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整理和讲述。还可采用“圈画批注”法,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认真思考,通过思维导图、文字批注等方法,进行纵深的研究试阅读。

【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四、写作(55 分)

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在唐诗宋词的意蕴里,在书法国画的神韵里,在春联灯谜、月饼粽子的民俗里,在善良诚信、谦让友爱的品行里……请以“       里的文化”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⑵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劳动这个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为提高同学们对劳动的认识,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话说劳动”的专刊,请你写一篇文章投稿。你可以记叙一次自己的劳动经历,也可以介绍一项自己的劳动技能,还可以表达自己对劳动的看法……题目自拟。



语文真题 数学真题 英语真题 物理真题 化学真题 历史真题 政治真题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答题模板初中试卷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中试卷

中考语文考前一百天复习方法有哪些

中考语文该怎么复习

初中语文基础很差怎么办 如何学好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初一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归纳大全(超级详细)

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归纳

初中语文如何学习 有哪些学习技巧

怎么才能学好初中语文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

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套路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套路

2022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实用)

2022中考语文

2022中考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梳理

2020中考语文常考成语的解析

中考语文成语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