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的气候多变,气象灾害频发,带有一定的极端性,你知道什么是极端天气吗?我们要如何应对?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极端天气有哪些 应对措施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极端天气有哪些 应对措施有哪些
什么是极端天气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历史上罕见的气象事件,其发生概率通常小于5%或10%。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可以分为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干旱、极端降水等几类, 一般特点是发生概率小、社会影响大。
极端天气有哪些
极端天气有:狂风、暴雨、暴雪、龙卷风、冰雹、台风、强寒潮、沙尘暴、大雾、长期干旱、大风、暴雨、龙卷风、冰看、台风等。
极端天气概率
从概率论上来说,如果某一地区或地点的气温在多年平均条件下呈正态分布,那么在平均温度处的天气出现的概率最大,偏冷和偏热天气出现的概率较小,极冷或极热的天气出现的可能性更小。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该地气温的平均值增加,这时偏热天气出现的概率将明显增加,并且很少出现的极热天气也可能频繁出现,高温热浪等极端事件将变得频繁;若气温变化的方差增大,则极端天气将出现得更为频繁。
遭遇雷雨天气室外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行走,外出时应穿塑料材质等不透水的雨衣。
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活动,立即停止室外球类运动,立即离开水面以及其它空旷的场地。
寻找最近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避雷,不停留在大树下、铁塔旁或金属物体旁避雨。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等高大、孤立的物体。
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在空旷场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也不要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更不要使用移动电话等通讯设备。
不要骑在牲畜上,也不要驾驶摩托车、骑自行车。
不要进入无防雷设施的临时棚户、岗亭或低矮建筑。
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线,防止雷电反击和跨步电压伤人。
遭遇雷雨天气室内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出现雷电天气时,不要碰触室内任何金属管道,因为一旦楼体遭雷击,大量电荷是会通过这些金属管道释放电流的。
关好门窗,远离窗户,此时不要洗澡,尤其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不要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
如非紧急情况,不要使用各种通讯设备。不要使用电脑上网。
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拔掉家里网线的电源插头,并与之保持安全距离。最好在电源线上安装避雷器并做好接地。
遭遇洪水灾害的防护措施:
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尽快向安全地方转移。此时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沿着泄洪道方向跑。
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此时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更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遭遇冰雹天气的防护措施:
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冰雹从几千米的高空落下来,力量很大,如果这时你正好在外面,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使头部不受损害。
迅速关好门窗,并远离玻璃门窗。防止冰雹砸破玻璃时,对我们造成伤害。
及时躲避到建筑物或者坚固的遮挡物下面。不要站在空旷地带或阳台上,要躲到坚硬的遮挡物下面,防止被冰雹砸伤。
无遮挡物时,要躲到背风处。双臂交叉护住头部和脸部,腿前屈并下蹲,手背部向上,尽量减少身体的裸露部位。
不要在烟囱,电线杆或者大树底下躲冰雹,因为建筑物或树木一经折断会很危险。
遭遇龙卷风天气的防护措施:
在野外遭遇龙卷风时,记住要快跑,但不要乱跑。应以最快的速度朝与龙卷风前进路线垂直的方向逃离。来不及逃离的,要迅速找一个低洼地趴下。正确的姿势是: 脸朝下,闭上嘴巴和眼睛,用双手、双臂保护住头部。
遇到龙卷风时,一定要远离大树、电线杆、简易房屋等,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
在电线杆或房屋已倒塌的紧急情况下,要尽可能切断电源,以防触电或引起火灾。
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混凝土建筑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千万不要待在楼顶上。
如果人在室内,要避开窗户、门和房子的外墙,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同时,用厚实的床垫或毯子罩在身上,以防被掉落的东西砸伤。
极端天气救灾救助工作:
一是将重大灾情及时报出来。对于极端性灾害造成的断路、断电、断通信的情况,往往会在局部灾区形成“孤岛”,尤其是被洪水围困的地区,应急管理部和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将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到灾区一线了解灾情,指导地方做好救灾救助和灾情统计报送工作。
二是将包保责任制落实好。督促指导灾区各级进一步落实抢险救灾包保责任制,以村和社区为单元,加强网格化管理,细化实化人员转移避险和安置救助应急预案,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三是将群众提前转移出来。指导各地切实落实好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强化汛情灾情分析研判,提前开放应急避难场所,准备好救灾物资,提前组织人员转移避险,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
四是将救灾物资发放到位。城乡洪涝形成以后,对于安全有保障、部分暂时不需要转移的受困群众,组织各方应急力量,深入到楼栋、村组逐户排查受灾情况,及时将食品、饮用水等基本生活物资发放到每一户、每一人,将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群众的家里。
五是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根据灾情的发展态势,及时调拨救灾款物,全力支持灾区抗灾救灾。同时,指导地方加强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的管理,统筹做好过渡期安置和灾后民房恢复重建等工作,组织开展受灾群众的帮扶救助和疫情防控,防止因灾返贫和大灾之后有大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