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语文真题和作文估计让许多的考生都大跌眼镜,不过先不用担心。先来听听国内高中一线教师对今年全国高考语文全国卷的评价吧。欢迎各位阅读本文,关注本站即可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2022年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后,来自一线的中学教师结合本省教情、学情、考情,对试题进行了全面点评。现摘录部分如下:
对全国甲卷的评价
昆明一中杨仕云老师:
论述类文本阅读体现稳中求新、稳中求变原则,和以往相同,试题重点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含义,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实用类文本阅读采用的是多则材料的形式,内容为“杂交水稻的培育”,体现了时代性,引导考生对中国在农业方面的巨大进步加深认识与理解,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试题设计保持了往年试题的稳重风格,侧重对考生重点信息的把握与理解,梳理分析概括文本的考查,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使用两个文本是一大特点、一大创新。文本一为小说节选,属于虚构类文本,文本二为回忆录节选,属于非虚构类文本,内容相似,风格大不相同,这种形式对考生的文学作品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文言文阅读从《战国策》中选材,不再是以往考查多年的史传文,以及去年的纪事本末体,突破性强,凸显了命题的创新性;第11小题不再考查文化常识,而是考查文中的重要实词的理解,且与教材所学要点关联紧密,充分体现了“引导教学”“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命题意图。古代诗歌阅读选材为两首同题诗,重点考查对同一意象的不同内涵的理解,对学生把握诗歌形象、情感的能力有较高要求。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考点涉及成语、病句、标点、补写、修辞手法,题型变化很大,成语病句不再采用客观题型,对考生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成都教科院袁文、成都七中游俊松老师:
试题材料亲切平实,丰富多元,凸显情境。作文材料选自《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的一个情节,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让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思考其启示,鼓励其面向未来创新,彰显了让传统文化传下去、活起来的理念,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学生成长相呼应。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古诗中的“画眉鸟”等语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试题设问注重对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语言文字运用中将词语和病句改为了主观题的形式呈现,凸显学以致用,这种题型可以体现了对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系统精准地掌握扎实的必备知识,强调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以落地。试卷结构稳定,难度合理,与学情相符,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2
对全国乙卷试题的评价
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鲁智瑛老师:
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便于理解。语言文字运用II模块选取了对“眼中风”这种眼科疾病的介绍,多次强调“眼中风”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提醒学生关注用眼健康。展现新时代发展成就,激发爱国热情。作文题的材料选择是“双奥之城”的北京,对2008年和2022年两届奥运会上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两点、交通知识、国家经济的列举,展示了两次奥运会中国家综合实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本就是学生生活中热切关注的热点,便于学生理解。改变了固化的试题形式。语言文字运用模块设题新颖,打破传统选择题的形式,18题考查叙述人称的表达效果,注重文字鉴赏的主观表达。
河南省实验中学焦文韬老师:
使用跨学科素材考查阅读能力。实用文本阅读选择物理学对雪花的研究成果为阅读材料,内容源于生活,便于学生联系生活,准确理解阅读材料,又采用了科学研究的视野,体现科研价值,彰显了科技创新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追求。试题范围设置和难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有意关联教材。文言文阅读的11题落实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又采取比较释义的形式,兼顾对教材中所学课文的重要实词的考查。诗歌鉴赏15题关于送别诗的比较鉴赏也采用了与教材中的诗歌作品进行比较鉴赏的考查形式,强调对教材知识的掌握。
合肥六中彭胜文老师:
试题化人为要,强调文化浸润。文学类文本选取的是萧红的作品《“九一八”致弟弟书》,文章通过自己的经历,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考生深刻领悟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的历史规律。深化基础考查,落实课程标准。诗歌鉴赏试题,文本选取的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的一首送别诗《白下驿践唐少府》,后面问答题的设计是:“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种把课外和课内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唤醒考生的知识记忆进行合理推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迁移,从思想内容上产生联想。加强情境设计,关键能力为重。语言文字运用类的第17题,由原来给定成语考生选择,变为让考生直接填写相关成语,在“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3
对新高考全国I卷的评价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虹老师:
试题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选取古代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中国古典诗论、中国古代做人原则、围棋等素材以及学生熟悉的历史人物,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试题稳定,但是“反套路化”倾向明显。就试卷结构、试题难度、难度梯度等而言,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是稳定的,注重对教材的回归,对学科基础必备知识的考查。这对今年全国各地受到不同程度疫情影响的考生来说,是极具人本关怀的,同时也体现了高考改革是稳步推进的;但是也充分体现了“反套路”化,注重因文设题,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的灵活运用。
山东省实验中学吉林絮:
素材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在大阅读的文本语料选择上,信息类文本突出学术研究的民族性导向,文学类文本取材于渔夫拒剑的历史故事、作文中“本手、妙手、俗手”的下棋之道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给考生很多启发。试题以情境任务为载体。如信息类文本阅读将《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国际外交的某种通用法则,结合材料进行解读。既体现了信息筛选与应用的基本学科能力,又能引领学生关注时代。语用题目稳中有变,句式、修辞、定位补写等作为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传统考点继续保留,第21题考查代词“你”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理解,非常灵活,能够落实到考生的生活实践中,对学生基本功提出更高要求。
广东实验中学倪晓龙:
试题有三大特点。一是注重基础。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中的文章是中学教材中的常客,叙事性强,适合中学生阅读,其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很多都是我们学生感兴趣并应该学习的。试题中的文化常识一向以来都是学生的难点,感觉漫无边际,但今年的文化常识选择了非常符合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求,选择了常见的“寡人”“百乘”等常见文言词,选项中关联了初中教材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内容,难度适中,重视了平时语文学习的积累和运用,有效地指导了语文的教学和备考工作。二是有所创新。今年的试题在应用性和创新性方面都做出了新的尝试。如语言运用的考查,向来是高考改革的试验田,今年更加强了语言建构与应用的核心素养的考查。往年考查成语的使用一般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但今年考查在具体语境中填写恰当的成语,重视基础性和应用性的考查,难度有所提高,但真正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这一点对于语文的教学意义重大。学生的词汇量尤其是成语量都在呈现一个下滑的趋势,只会比较而不会独立使用,使得部分同学表达简单枯燥苍白。成语的考查方式变化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三是保持平稳。题型总体保持稳定,在不同版块的分值和不同题型上作微调。整体文字量适中,学生作答难度得到了有效控制,难度合理。这一点体现出试题在稳定的基础上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整体来看,有效地减少单纯的机械刷题,刷题已经是不再是应考的法宝了。
广州市执信中学都昌其老师:
试题强化改革意识,落实题型创新。文言语料的选择,突破了前几年的人物传记、纪事本末体的形式,基于叙事主线,展示不同人物事件及智谋的博弈,展示家国情怀,重视学生的价值培养。语用题的变化,强化了核心素养落实。一方面,对语言建构与运用有了一定的强化,成语的基础积累、汉语基本语法的掌握、对修辞运用效果的分析,均体现出对学生语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信息类阅读语料及问题都涉及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考查、历史小说阅读的提问也有比较与思辨意识,而作文题在本手、妙手、俗手之间的展开辩证思考,凸显高考评价体系的对思维素养的考查要求。
4
对新高考全国II卷的评价
重庆市教科院钱金涛、南开中学陆平老师:
试卷结构相对稳定,依然分阅读和表达两个板块,共有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个部分,各部分分值也与去年一致;试题难易结合,难度合理。试题选材堂皇正大,充满正气和文化自信。选材注重可读性,如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到橘子林去》语言清新,语言文字运用II关于“小城”的回忆性文字,读来生动有趣;注重典型性和严谨性,很多文本属于大家、名家之作。选材注意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如语言文字运用I选择了关于“天宫课堂”的语料,来自今年的新闻报道。再如作文以中央广播电视台一组介绍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的微纪录片为主体材料,让学生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参加复兴中学团委的征文活动,写一篇体现认识和思考的文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试题紧扣课标、关联教材。如信息类文本阅读关联了《红楼梦》,文言文阅读关联了《论语》,古代诗歌阅读关联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主观题的权重,语言文字运用5道试题均为主观题。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霍建华、辽宁省实验中学关大伟老师:
试题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稳。试题结构基本与2021年相同,试题难度相当,试题命制有意关联教材。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择李白作品《送别》,有利于与教材关联,降低阅读难度,题目中提及教材中李白的选篇,形成比较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均符合《课程标准》篇目要求。第二是变。一是分值上,信息类文本阅读19分,比去年多了2分,而文学类文本16分,比去年少了2分。语言运用分值由9和11分,改为7和8分。二是文本选材上,信息性类文本阅读选择了三则材料,属于群文阅读。文言文材料突破史传文和纪事本末体的限制。三是题型设置上,第1小题创新使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充分考查了考生对于文本内容理解的深入程度。语言文字运用5道试题全部采用主观试题模式。第18小题成语考查题,以填空的方式和情境化模式灵活考查学生对于成语的识记和理解,给予考生充分的灵活性,同时也更全面地考查了考生成语理解和积累的深度,是一道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好题。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