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古代,元宵夜还有元宵照井的习俗,古谚语说:照井水,面皎美。俗传元宵夜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所以古代少女常乘元宵明月当空、皎洁玲珑之际,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貌来。元宵节除了保留着许多有趣的游戏习俗外,还流传着许多轶闻趣事。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成语,其趣事就是出于元宵。相传,宋朝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为了避官讳,他骄横跋扈,不许百姓言登,因登和灯同音,也就不许百姓说灯,点灯只能叫点火。这个州官在元宵节时,贴出告示写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于他平日胡作非为,人们便针对他的布告,讥讽他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月上柳梢人约黄昏元宵节古代也浪漫风俗:猜灯谜
元宵节自古以来是一个
浪漫的节日,可以说是一个中国的“情人节”。
陈培爱说,灯会是元宵节期间公共场所的主要活动。在古代,闺中女子是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的,但过节可结伴出游,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男女青年交往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
灯之机可为自己物色对象。所以,元宵灯节就成了中国古代男女青年或情人相会的日子,元宵节可以说是中国的“情人节”。这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和民间戏曲中都不胜枚举。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北宋著名文人欧阳修所作的《生查子·元夕》,词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首缠绵悱恻的元夕词,就是当时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陈培爱说,在闽南、台湾等地,至今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希望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
元宵节由来的说法多种多样。一说,元宵节源于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因为平息“吕氏之乱”是正月十五,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二说,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主管上元的天官喜燃灯作乐;三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一年好收成。直到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在田头、晒谷场翩翩起舞。
莲花灯一般送给女孩,寓意接受花灯的女孩越长越漂亮;如果想要男孩对自己温顺体贴,女孩便送男孩一盏绵羊灯;希望孩子长大有武才,大人便给孩子送关刀灯,希望孩子有文才则送状元骑马灯。
元宵节经典祝福 | 元宵节温馨祝福 | 元宵节个性祝福 | 元宵节搞笑祝福 | 元宵节幽默祝福 | 元宵节整人祝福 | ||||||
给老板 | 给领导 | 给客户 | 给同事 | 给上级 | 给员工 | 给下属 | 给晚辈 | 给老师 | 给校长 | 给教师 | 给同学 |
给老婆 | 给老公 | 给爱人 | 给父母 | 给哥哥 | 给姐姐 | 给弟弟 | 给妹妹 | 给男友 | 给女友 | 给闺蜜 | 给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