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试卷分析:传记类阅读精选题

2012-04-28 14:58:00 2012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七)董宣传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诸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 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日:“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划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日:“愿乞一言而死。’’帝日:‘‘欲何言?”宣日: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日:“文叔为白衣 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悚。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 (《后汉书》)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置尸舍内,以塞其咎 罪过,过失

  B.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 拷问

  C.大言数主之失 列举

  D.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 依次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虑交通海贼 勾结

  B.在狱,晨夜讽诵 诵读

  C.后特征为洛阳令 特意征召

  D.陛下圣德中兴 内心高兴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②因敕强项令出

  ③宣悉以班诸吏

  ④宣以丹前附王莽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宣坐征诣廷尉——董宣因为(这件事),被传到廷尉那里(受审)

  B.使宣叩头谢主——让董宣向皇上叩头谢恩

  C.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因死罪而躲藏、逃亡,官吏不敢上门

  D.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当初被司徒侯霸征辟,因门第高被举荐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董宣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 )

  ① 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

  ② 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

  ③ 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④ 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

  ⑤ 驻车叩马,以刀划地,大言数主之失

  ⑥ 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董宣为人刚直,蔑视权贵,因为打击豪强,遭到了贬谪。

  B.皇帝听了董宣拦车杀奴之事后,大怒,想杀董宣,袒护女儿。

  C.董宣面对盛怒的皇帝,以死直谏,最终感动了皇帝,赢得了皇帝的赞誉和褒奖。

  D.文章叙事简明,剪裁得当,尤其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来描述具体细节,使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八)张俭亡命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日:“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日:“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

  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②,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闺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 (《后汉书》)

  【注】①刊章:在诏令上删去告密人的姓名。 ②差温:比较宽裕。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残暴百姓,所为不轨 合法

  B.俭举劾览及其母罪 举报

  C.明延今日载其半矣 分享

  D.伏重诛者以十数 通“服”,屈服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谢病不起 推托有病

  B.望门投止 慌忙逃跑

  C.笃因缘送俭出塞 有缘

  D. 起家拜少府 起用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B、钦叹息而去

  吾尝终日而思矣

  C、乃倾竭财产

  合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D、赖其存者以百数

  忽魂悸以魄动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刺史非其人

  ——因为刺史不是与职位相称的人

  B.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

  ——侯览截留了张俭上递的奏章,使他的建议不能上达到皇帝那里

  C.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没有不看重自己的名声和品行的,都不惜破家灭族来保护他

  D.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

  ——于是闭门隐去,不再参与政事

  5.下列句子,直接表现张俭不畏权贵、坚持自己做人原则的一项是 ( )

  ①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

  ②俭举劾侯览及其母罪

  ③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④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

  ⑤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

  ⑥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

  A.①③⑥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6.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俭为人梗直,不愿接受与职位不相称的人举荐,做官后,敢于向权贵挑战,揭发他们的罪状,因此受到众人的敬重。

  B.张俭在得罪权贵后,受到追捕,在他出逃在外时,许多人因此受到诛连,他不能及时站出来承担一切,他其实是一个懦夫。

  C.李笃为了自己个人名声,不惜破家灭族,感动了闻风前来捉拿张俭的县令毛钦,侥幸放走了张俭,其行同样令人敬佩。

  D.张俭因党事受到追杀,侥幸留下一条命后,变得胆小怕事,不愿出来做官,不敢与心生异志的曹操作斗争,一味破财消灾,令人同情。

  (九)严光拒仕

  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 ,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缫,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日:“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日:“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聿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日:“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

  良久,乃张目熟视日:“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日:“子陵,我竞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日:“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后汉书》)

  1.下列句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区区欲即诣造 到,往

  B.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屈尊

  C.何至相迫乎 窘迫

  D.除为谏议大夫 授官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

  A.阿谀顺旨要领绝 性 命

  B.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 品德高尚

  C.论道旧故,相对累日 讲述道理

  D.建武十七年,复特征 特别征召

  3.下列句申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 B、使人因谓光日

  良久,乃张目纛视 因共雇卧

  C、迫于典司 D、与光武同游学

  舍于北军 南徒侯霸与光素旧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令以物色访之

  ——于是派人带着财物美女到处去寻访他

  B.不可相助为理邪

  ——不能帮助我治理天下吗

  C.我竟不能下汝邪

  ——我终究不能低声下气地求你吧

  D.陛下差增于往

  ——陛下的差错比以往略微多了些

  5.下列句子,都能表现严光狂傲不羁、淡泊名利的一项是 ( )

  ①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②(帝)备安车玄缥,遣使聘之

  ③车驾幸其馆,光卧不起

  ④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

  ⑤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⑥除为谏议大夫,不屈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光武帝称帝后,严光却改名更姓,隐居湖畔,后虽勉强来到京师,仍然是狂傲如故。

  B.侯霸是严光的旧交,想邀请他来家中叙谈,严光不去,只捎个口信提醒侯霸,一味阿谀奉承皇帝的旨意,就会走上绝路。

  C.对光武帝亲自来访,严光“卧不起”“眠不应”并且“以足加帝腹上”,表现出对皇帝权势的藐视。

  D.严光坚辞高官不受,始终过着归隐躬耕的生活,后人把他曾经垂钓的地方起名叫严陵濑。

  (十)虞诩计安凉州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每冬月上其状,恒流涕随之。尝称日:“东海于公高为里门,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吾决狱六十年矣,虽不及于公,其庶几乎!子孙何必不为九卿邪?”故字诩日升卿。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日:“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每终,服阕①,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

  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骘日:“譬若衣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若不如此,将两无所保。”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修日:“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先帝开拓土宇,劬劳②后定,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日:‘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必生异志。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东,虽贲、盲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弃之非计。”修日:“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诩日:“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

  (《后汉书》)

  【注】①阕:停止,终了。 ②劬劳:劳苦,劳累。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决狱六十年矣 案件

  B.辟太尉李修府 征召

  C.以军役方费,事不相瞻 观看

  D.求之愚心,未见其便 合适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务存宽恕 同情关爱

  B.残破并、凉 摧伤破坏

  c.先帝开拓土宇 开辟扩张

  D.外以劝厉,答其功勤 功绩辛劳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B、乃会公卿集议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C、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D、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不及于公,其庶几乎

  ——虽然比不上于公,但也差不多啊

  B.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

  ——毁了一件补另一件,还能有一件完好的

  C.微子之言,其败国事

  ——如果不是你的一番话,几乎坏了国家的大事

  D.修善其言

  ——李修认为 虞诩的话很友善

  5.下列句子,全部表明虞诩反对放弃凉州理由的一项是 ( )

  ①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

  ②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

  ③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患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④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必生异志

  ⑤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

  ⑥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虞诩幼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为了孝顺和奉养祖母,他辞谢了陈国国相想让他做属吏的要求,直到祖母去世后,他才接受太尉李修的征召,被任命为郎中。

  B.虞诩是一个不畏权势、有胆有谋、敢于主持正义的官员形象,在东汉中期打击宦官势力、惩治不法官吏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本文所记叙的事件发生在汉永初四年,时值羌族叛乱,大将军邓骘主张放弃凉州,而当时地位低下的虞诩则有力地反驳了这种错误主张,使朝廷采取了他的正确意见,确保了凉州的安全。

  D.这篇选文主要表现了虞诩在平定羌族叛乱时的深谋远虑,以大段言辞展现了他的睿智、远见及顾全大局的气概。

  四、课外提高

  (一)张堪不贪

  张堪,南阳宛人也。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日“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例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孤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日:“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后汉书》)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受业长安,志美行厉 通“勉”,勉励

  B.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 拜访

  C.赏罚必信 诚信

  D.其仁以惠下 施恩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受业长安,志美行厉 从师学习

  B.见堪志操,常嘉焉 志向,操守

  C.使送委输缣帛 转运

  D.收其珍宝,悉条例上言 依照规定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汉从之,乃示弱挑敌 B、见堪志操,常嘉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于是余有叹焉

  C、成都既拔 D、郡界以静

  君既为府吏 汝殁以六月二日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

  ——匈奴曾带领上万名骑兵入侵渔阳。

  B.劝民耕种,以致殷富

  ——劝谕百姓耕种,因此使郡中富裕起来

  C.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询问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前后守令任职的情况。

  D.卷握之物,足富十世

  ——他掌握的财物,足可使十代成为巨富

  5.下列句子,全部表现张堪不贪品质的一项是 ( )

  ①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

  ②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兵七干匹

  ③收其珍宝,悉条例上言,秋毫无私

  ④乃于孤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

  ⑤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⑥帝深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6.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张堪从小就养成清廉不贪的品格,曾把先父留下的百万家财送给兄长的儿子。

  B.张堪先是帮助吴汉打败公孙述,后又在孤奴开垦荒地,指导那里的百姓致富,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较为突出的才能。

  C.张堪面对足以使自己十代成为巨富的财产,秋毫不动心,如数上交朝廷,受到百姓、官吏的称赞。

  D.张堪不贪慕钱财,不以权谋私,并能想办法帮助百姓致富,令人可敬,但其个人结局却颇为凄苦,让人同情。

  (二)李章惩豪

  李章,字第公,河内怀人也。五世二千石。章习《严氏春秋》,经明教授,历州郡吏。光武为大司马,平定河北,召章置东曹属,数从征伐。

  光武即位,拜阳平令。时赵、魏豪右往往屯聚,清河大姓赵纲遂于县界起坞壁,缮甲兵,为民所害。章到,乃设飨会,而延谒纲。纲带文剑,被羽衣,从士百余人来到。章与对宴饮,有顷,手剑斩纲,伏兵亦悉杀其从者,因驰诣坞壁,掩击破之,吏人遂安。

  迁千乘太守,坐诛斩盗贼 过滥,征下狱免。岁中拜侍御史,出为琅邪太守。时北海安丘大姓夏长思等反,遂囚太守处兴,而据营陵城。章闻,即发兵千人,驰往击之。掾史止章日:“二千石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发。”章按剑怒:“逆虏无状,囚劫郡守,此何可忍!若坐讨贼而死,吾不恨也。”遂引兵安丘城下,募勇敢烧城门,与长思战,斩之,获三百余级,得牛马五百余头而还。兴归郡,以状上帝,悉以所得班劳吏士。后坐度人田不实征,以章有功,但司寇论。月余免刑归。复征,会病卒。(《后汉书》)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召章置东曹属 安置

  B.坐诛斩盗贼过滥 治罪

  C.若坐讨贼而死,吾不恨也 遗憾

  D.后坐度人田不实征 丈量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数从征伐

  ②复征,会病卒

  ③从士百余人来到

  ④伏兵亦悉杀其从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驰诣坞壁 B、若坐讨贼而死

  我欲因之梦吴越 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C、兴归郡,以状上闻 D、但司寇论

  以啮人,完御之者 但微颔之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经明教授,历州郡吏

  ——通习经典,教授学生,曾做过州郡的吏员。

  B.清河大姓赵纲遂于县界起坞壁

  ——清河大姓赵纲甚至在坞壁起兵谋反。

  C.二干石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发

  ——做二干石官的不能走出郡界,军队不能擅自出动。

  D.悉以所得班劳吏±

  ——(光武帝命令)把所得的财物全部分发慰劳给有功的官吏士兵。

  5.下列句子,全部表现李章惩处豪强态度坚决、行为果断的一项是( )

  ①召章置东曹属,数从征伐

  ②章与对饮,有顷,手剑斩纲

  ③因驰诣坞壁,掩击破之

  ④章闻,即发兵干人,驰往击之

  ⑤若坐讨贼而死,吾不恨也

  ⑥悉以所得班劳吏士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6.下列表述,和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李章深受光武帝的信任与器重,早在他任大司农时,就曾跟随光武帝一起,平定河北,征伐盗贼。

  B.李章面对强敌,巧设飨食,不动声色,斩强盗之首头颅于地,突出表现了一个将领的大智大勇。

  C.李章不为陈规所限,宁可丢掉自己的性命,也要牟兵攻打随意囚禁太守的地方豪强的做法得到了光武帝的肯定。

  D.李章屡次征伐盗贼,建立奇功,保护了地方百姓和地方官员生命,但他有时斩杀盗贼过于随便,也因此受到朝廷的批评和弹劾。

  (三)孔奋力行清洁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日:“吾已从君鱼受道矣。”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 ,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至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成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竞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日:“孔君清廉佳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后汉书》)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接受(教育)

  B.窦融请奋署议曹掾 代理,暂任

  C.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日 交互

  D.士多不修节操 修:美好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 B.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

  C.躬率妻子 D.而奋力行清洁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姑臧称为富邑 B、不以官属礼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以金笼进上

  C、而奋力行清洁,为众所笑。 D、常迎于大门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既而得其尸于井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孔奋小时候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

  B.市日四合——集市每天有四次集会

  C.徒益苦辛耳——只是白白地辛苦罢了

  D.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孔奋坚定自己的操守,治理辖区以仁慈公平为贵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孔奋清正廉洁的一组是( )

  ①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②不以官属礼之

  ③单车就路

  ④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⑤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常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奋是刘歆的学生,但刘歆却对他的弟子说他已经从孔奋那儿学到了道理。

  B.孔奋治理姑臧非常得法,那儿的百姓生活从此变得安定而富足,而孔奋自己在职期间的财产却没有什么增加。

  C.孔奋的清廉受到当时许多做官人的嘲笑,只有太守梁统非常敬重他,还把他介绍给自己的母亲认识。

  D.孔奋离开姑臧时单车上路:百姓们感谢孔奋的恩泽,捐送了许多物品给他,但他却什么都没拿。

  (四)高柔断案

  护军营士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表言逐捕,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盈连至州府,称冤自讼,莫有省者。乃辞诣廷尉。柔问日:“汝何以知夫不亡?”盈垂泣对曰:“夫少单特,养一老妪为母,事甚恭谨,又哀儿女,抚视不离,非是轻狡不顾家室者也。”柔重问曰:“汝夫不与人有怨仇乎?”对日:“夫良善,与人无仇。”又日:“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对日:“尝出钱与同营士焦子文,求不得。”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柔乃见子文,问所坐。言次,曰:“汝曾举人钱不?”子文日:“自以单贫,初不敢举人钱物也。”柔察子文色动,遂日:“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邪?”子文怪,知事露,应对不次。柔日:“汝已杀礼,便宜旱服。”子文于是叩头,具首杀礼本末,埋藏处所。柔便遣吏卒,承子文辞往挖掘,即得其尸。诏书复盈母子为平民,班文天下,以礼为戒。(《三国志》)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 逃跑

  B.养一老妪为母,事甚恭谨 侍奉

  C.称冤自讼,莫有省者 知道

  D.班文天下 颁布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称冤自讼,莫有省者 为自己辩白

  B.夫少单特,养一老妪为母 孤单

  C.具首杀礼本末 全面交代(罪行)

  D.汝已杀礼,便宜早服 应该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子文怪,知事露,应对不次 ②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③乃辞诣廷尉 ④承子文辞往挖掘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

  ——收他的妻子盈和家中的男女仆人为官府的奴婢

  B.汝曾举人钱不?

  ——你是不是曾经拿过别人的钱?

  C.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

  ——当时子文正好因一件小事被关进监狱里

  D.柔察子文色动

  ——高柔观察到子文有悔改之意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高柔断案高明的一组是( )

  ① 又日:“汝夫不 与人交钱财乎?”

  ② 诏书复盈母子为平民,班文天下,以礼为戒

  ③ 柔察子文色动,遂日:“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邪?”

  ④ 柔便遣吏卒,承子文辞往挖掘,即得其尸

  ⑤ 称冤自讼,莫有省者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柔断案手段高明,开始故意不受理礼妻的诉讼,静观礼妻的反应。

  B.窦礼少年丧父,对母亲尽心侍奉。

  C.窦礼之妻去州府申冤,但没有人查问此案。

  D.焦子文见高柔来狱中,知事已败,不敢再有隐瞒。

  (五)蒋琬得诸葛亮器重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琬见推之后,夜梦有一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直日:“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日:“思惟背亲舍德,以殄①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五年,亮往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日:“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三国志》)

  【注】①“殄”:通“腆”,丰厚,美好。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奄至广都 突然

  B.琬见推之后 推崇,称赞

  C.思惟背亲舍德 思,想

  D.密表后主日 秘密,暗中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 B.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C.又使远近不解其义 D.后 事宜以付琬

  3.下列旬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

  以资政殿学士行

  B、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4.将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白话文

  (1) 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2) 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蒋琬深受诸葛亮器重原因的一组是 ( )

  ①非百里之才也

  ②君位必当至公

  ③背亲舍德,以殄百姓

  ④不以修饰为先

  ⑤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备出游暗访至广都,见蒋琬不理政事,要给他定罪,后经诸葛亮求情,才免去罪名。

  B.蒋琬曾请赵直占梦,赵直胡乱欺骗他有大吉之兆。

  C.蒋琬坚辞茂才之举,诸葛亮认为这样做既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又让大家心里不痛快。

  D.蒋琬深得诸葛亮的赏识和器重,主要是因为他“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关于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精选汇总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考试阅读题答题技巧

语文考试阅读题答题技巧

语文高考必背古诗文精选

高考语文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