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考研大军将在今年的八月到九月开始报名,具体报名时间还没有确定,但预计也即将来临了,在复习过程中政治一直都是让考生头痛的一科,需要记背的内容和考点太多了,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2023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重难点,快来看看吧!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本章重点:物质观、实践观、意思观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的定义:
物质的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是:
⑴、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
⑵、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
⑶、而且是客观实在的。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重要意义:
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和二元论的物质观
⑵、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
⑶、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克服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个性代替一般、共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
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⑴、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⑵、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和承担者
⑶、精神的运动是人脑这种高度发展的物质的运动的表现
⑷、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脱离了物质谈运动
⑸、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设想成没有运动的物质。
5、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静止的定义: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况。
⑴、指一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特定的运动
⑵、指事物处于量变阶段而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⑴、对立统一关系
⑵、绝 对和相对的关系
⑶、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⑷、相互渗透的关系。
7、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空的定义:
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8、时空与物资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9、时空既是绝 对的,又是相对的。既是无 限的,又是有限的。
10、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
揭示了自然界在微观领域、宏观领域、宇观领域的物资结构层次的多样性、无 限性,证明自然界是一个具有无 限层次结构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有机整体。
11、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的哲学意义:
证实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将进一步深化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⑴、在对象上:是普遍规律的科学,正确的指出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⑵、在内容上: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⑶、在作用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三个特点。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种对立思潮:科学主义、人本主义。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基础
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定义:
⑴、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⑵、是人的存在方式。
2、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实践不同理解:
唯心主义:把实践归结为精神活动
唯物主义:把实践理解为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
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定义的两层意思:
⑴、是自主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的活动
⑵、是物质的、客观的、有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5、实践的基本特征:
⑴、客观现实性
⑵、自觉能动性
⑶、社会历史性。
6、实践的基本形式:
⑴、生产实践: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
⑶、科学实践。
7、实践的主体:
⑴、指于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⑵、作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的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因素,是物质的和精神的统一体、自然的和社会的统一体
⑶、主体按社会构成可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社会主体。
8、实践的客体:
⑴、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⑵、具有客观性的特征,但客体和客观事物又有区别
⑶、客体和主体一样也是历史的范畴
⑷、有三种基本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9、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是第一性、第二性关系。
10、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⑴、主体客体化:
指人经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
⑵、客体主体化:
⒈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为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⒉人经过实践活动,产生新的意识,也是客体主体化的一种表现。
11、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意义:
⑴、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客体成为“为我之物”
⑵、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容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不断打破限定,超越现实客体。这种限定和超越的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⑶、实践使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使世界二重化(一分为二)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构成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世界观意义。
12、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⑴、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包括人的意识的一切活动过程及其产物
⑵、客观世界:指人的意识之外的一切存在。
13、自在世界的定义:
指天然世界,是人尚未认识和改造过的世界。
14、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⑴、一元论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
⑵、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
15、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⑴、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于物质
⑵、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于精神。
16、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⑴、自然界的物质性:是指自然界及其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⑵、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社会存在等同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由生产方式为主、及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构成。
17、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⑴、世界是多样的
⑵、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8、折中主义:调和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19、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⑴、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是物质世界
⑵、世界上存在包罗万象的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
⑶、意识也不过是物质的产物和属性,并不能独立的存在
⑷、物质是世界上一切变化、发展的基础。
20、意思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推荐阅读:
考研大纲 | 考研经验 | 考研真题 | 考研答案 | 考研院校 | 考研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