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秋连旱 伏旱和秋旱是什么意思

  当持续高温无雨引发干旱的时候要做好防范和应急措施,伏秋连旱是什么意思?伏旱和秋旱是什么意思?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伏秋连旱 伏旱和秋旱是什么意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伏秋连旱 伏旱和秋旱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伏=夏季 秋=秋季 伏秋旱=夏季或者秋季的旱灾 伏秋连旱=从夏季到秋季的旱灾

  伏旱

  在伏天时期出现的干旱,称为伏(夏)旱,属于季风区灾害性气候。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伏旱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同时还影响工矿业用水、生活用水和航运事业;也因干热缺水,引发疾病,危害人、畜健康。

  产生原因

  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梅雨静止锋已于7月上旬推移到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也快,农田需水量很大。但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无大片雨区,普遍出现干旱酷暑天气,故叫“伏旱”。这一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午后气温一般达33~35℃,个别地方有高达43~45℃的高温记录。一般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少台风活动时,容易出现严重干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少台风活动时,容易出现严重干旱,降水量显著少于多年平均值的现象。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伏天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起,大约在每年7月12日之后的10天里。)

  影响

  梅雨过后,就会出现伏旱。伏旱,顾名思义,就是伏天发生的干旱。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俗称三伏。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从入伏到出伏,约相当于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它们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一单一气团控制,气流下沉,温度升高,出现较长时间的晴热少雨天气,这时夏季农作物(如水稻等)生长很不利,比春旱更严重,故称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农谚;当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副热带高压位置没有按常规由南向北推进时,有些地区会出现严重的伏旱。如2000年入夏以来,因受异常气候影响,河南省出现了大面积严重伏旱,豫南的部分市县降水量创建国以来历史同期最少纪录。据河南省2000年6月1日至8月18日的累计雨量统计,全省降雨量为46毫米至392毫米。有91个市县降雨较常年偏少1成至9成。有30多个市县降雨量创下建国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或次少纪录。特别是7月7日以来的40多天时间,全省大部旱情急剧发展,据统计,共有96个市县的累计雨量在100毫米以下,其中有72个市县降雨不足50毫米,较常年偏少5成至10成。伏旱不仅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同时还影响工矿业用水、生活用水和航运事业;也因干热缺水,引发疾病,危害人、畜健康。

  判断标准和防御措施

  伏旱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有较大的影响,对是否是伏旱有一个判断的标准。

  一般性伏旱标准:6月下旬到9月上中旬,连续20-29天总雨量<30毫米,其中有5天以上高温出现。

  重伏旱标准:连续30-39天总雨量<40毫米,其中有7天以上高温出现。

  严重伏旱标准:连续超过(等于)40天总雨量<60毫米,其中有10天以上高温出现。

  防御措施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和救灾工作;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远距离调水等应急供水方案,采取提外水、打深井、车载送水等多种手段,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牲畜饮水;

  3、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缩小或者阶段性停止农业灌溉供水;

  4、严禁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暂停排放工业污水;

  5、气象部门适时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

  特点

  伏旱的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成为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中国长江流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晴热少雨,伏旱的发生比较频繁,高达50%。其他地区有些年份也出现伏(夏)旱。 夏季是农作物生育旺盛的时期,伏(夏)旱虽不及春旱出现的频率高;但对作物的危害一般较春旱重,所以有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农谚。伏旱不仅关系到当年作物的生长,而且也决定当年水库的蓄水量和土壤底墒的形成,对来年的冬小麦和春播作物的生长及产量都有重要影响。盛夏伏天期间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的干旱。伏旱发生于梅雨期之后,通常为7月中旬—8月中旬的三伏时段内。伏旱期间高温闷热、晴朗少雨、蒸发旺盛、旱情灾害严重。7月平均气温可达28—31℃,如重庆为28.6℃,汉口29.0℃,南京28.2℃,号称长江流域的“三大火炉”。由于阳光充足,骄阳似火,地温高达70℃以上,酌热的大地不断地把热量散发给大气,午后最高气温平均高达34—35℃,甚至出现不少40℃以上的记录。伏旱期间虽然晴朗少雨,但因长江中下游和川东地区河网密布,水汽蒸发很多,低空湿度仍很大,故热量不易散发。高温加高湿,人体不易排汗,感到闷热难耐。

  秋旱

  秋旱是指9-11月份发生的干旱。9月份以后,副热带高压迅速南退东撤,雨带逐渐南移。如果副热带高压的撤退比常年快,使有些地区降水显著偏少,则会发生秋旱,华北地区群众称之为“秋吊”。

  连续时间≥30天为秋旱。无或≥40毫米降水,按各年最大一次连续30至39天为轻;40至49天为中等;≥50天为重。秋旱造成农作物生长需水不足,减少产量。

  小旱

  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16至30天、夏季16至25天、秋、冬季31至50天。

  中旱

  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31至45天、夏季26至35天、秋冬季51至70天。

  大旱

  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46至60天、夏季36至45天、秋冬季71至90天。

  特大旱

  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

  危害

  秋旱灾害,轻者作物减产;重则河湖干涸,井泉枯竭,田土龟裂,禾稼槁死,人畜饮水无着。

  天气干燥时候,会出现一种小飞虫。飞虫之所以大量出现,经分析是跟天气有关。秋季持续不雨,很多草本植物过早枯黄死亡,小虫不得不倾巢出动,“期望”在省城能找到幼嫩植物作为食物。小长蝽其食性很杂,喜吸食草本植物汁液,对草本花卉以及草坪会产生危害。

  秋旱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麻烦,各种“干燥病”明显增加。比如皮肤瘙痒、出鼻血,以及咽炎患者逐渐增多。患者中有超过4成是由于空气干燥等引发的皮肤瘙痒。

  秋旱影响夏播作物和部分晚熟春播作物正常灌浆成熟,延误秋播 作物适时播种和出苗生长。

  1、晚---- 多种作物不能及时播种,普遍形成晚播晚发。有效积温相对减少,生长发育后延,成熟期推迟,普遍变成晚茬作物。

  2、弱---- 长期干旱造成了农作物植株小、根系弱、叶片面积小,生物产量大幅度减少,直接影响经济产量。

  3、乱---- 由于受害程度不同,农作物播种有早有晚,品种杂乱,长势不整齐,给管理造成困难。

  4、慢---- 受害的农作物脆弱,抗逆能力差,管理措施效应慢,养分吸收慢,光合积累慢。

  原因

  原因之一是少雨。

  我国北方秋季少雨,如果夏季也少雨,且容易形成夏秋连旱。华中 、华南地区也可出现秋旱。华西秋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有的年份没有明显秋雨,因而形成秋旱。江西造成秋旱的主要原因是连续4年降水偏少,致使水库蓄水不足,江河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缺墒,出现秋旱、暖冬天气,加之没有大范围有效降雨,致使旱情呈加重态势。

  原因之二是温度偏高。

  在这两个原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比较严重的气象干旱,蒸发严重。长沙出现连续60多天的秋旱,江河水位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降雨偏少、上游来水不足等。

  推荐阅读:

  2022关于节水抗旱小知识

  2022抗旱指南日常节水常识大全

  2022高温抗旱宣传标语(合集50句)

  抗旱保水应急科普知识大全2022精选

  2022抗旱应急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

  关于抗旱的宣传语(最新50句)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伏秋连旱 伏旱和秋旱是什么意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适合恋爱官宣的文案短句八十条

恋爱官宣文案

早安明日一语正能量句子锦集一百零五句

早上正能量满满短句

适合在减肥时候发布的说说文案

减肥的句子

游戏名字好听简单干净(最新140句)

游戏名字

座右铭大全写给自己的一句话(99句)

写给自己的座右铭

应对伏秋连旱防范旱涝急转工作方案(大全5篇)

应对伏秋连旱防范旱涝急转

应对伏秋连旱及粮食作物应急处置方案(合集4篇)

应对伏秋连旱

立秋不是秋 处暑才是秋是什么意思

立秋不是秋意思

关于夏至消夏避伏是什么意思

消夏避伏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通用)

通用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当持续高温无雨引发干旱的时候要做好防范和应急措施,伏秋连旱是什么意思?伏旱和秋旱是什么意思?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伏秋连旱 伏旱和秋旱是什么意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伏秋连旱 伏旱和秋旱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伏=夏季 秋=秋季 伏秋旱=夏季或者秋季的旱灾 伏秋连旱=从夏季到秋季的旱灾

  伏旱

  在伏天时期出现的干旱,称为伏(夏)旱,属于季风区灾害性气候。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伏旱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同时还影响工矿业用水、生活用水和航运事业;也因干热缺水,引发疾病,危害人、畜健康。

  产生原因

  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梅雨静止锋已于7月上旬推移到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也快,农田需水量很大。但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无大片雨区,普遍出现干旱酷暑天气,故叫“伏旱”。这一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午后气温一般达33~35℃,个别地方有高达43~45℃的高温记录。一般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少台风活动时,容易出现严重干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少台风活动时,容易出现严重干旱,降水量显著少于多年平均值的现象。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伏天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起,大约在每年7月12日之后的10天里。)

  影响

  梅雨过后,就会出现伏旱。伏旱,顾名思义,就是伏天发生的干旱。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俗称三伏。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从入伏到出伏,约相当于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它们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一单一气团控制,气流下沉,温度升高,出现较长时间的晴热少雨天气,这时夏季农作物(如水稻等)生长很不利,比春旱更严重,故称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农谚;当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副热带高压位置没有按常规由南向北推进时,有些地区会出现严重的伏旱。如2000年入夏以来,因受异常气候影响,河南省出现了大面积严重伏旱,豫南的部分市县降水量创建国以来历史同期最少纪录。据河南省2000年6月1日至8月18日的累计雨量统计,全省降雨量为46毫米至392毫米。有91个市县降雨较常年偏少1成至9成。有30多个市县降雨量创下建国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或次少纪录。特别是7月7日以来的40多天时间,全省大部旱情急剧发展,据统计,共有96个市县的累计雨量在100毫米以下,其中有72个市县降雨不足50毫米,较常年偏少5成至10成。伏旱不仅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同时还影响工矿业用水、生活用水和航运事业;也因干热缺水,引发疾病,危害人、畜健康。

  判断标准和防御措施

  伏旱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有较大的影响,对是否是伏旱有一个判断的标准。

  一般性伏旱标准:6月下旬到9月上中旬,连续20-29天总雨量<30毫米,其中有5天以上高温出现。

  重伏旱标准:连续30-39天总雨量<40毫米,其中有7天以上高温出现。

  严重伏旱标准:连续超过(等于)40天总雨量<60毫米,其中有10天以上高温出现。

  防御措施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和救灾工作;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远距离调水等应急供水方案,采取提外水、打深井、车载送水等多种手段,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牲畜饮水;

  3、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缩小或者阶段性停止农业灌溉供水;

  4、严禁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暂停排放工业污水;

  5、气象部门适时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

  特点

  伏旱的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成为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中国长江流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晴热少雨,伏旱的发生比较频繁,高达50%。其他地区有些年份也出现伏(夏)旱。 夏季是农作物生育旺盛的时期,伏(夏)旱虽不及春旱出现的频率高;但对作物的危害一般较春旱重,所以有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农谚。伏旱不仅关系到当年作物的生长,而且也决定当年水库的蓄水量和土壤底墒的形成,对来年的冬小麦和春播作物的生长及产量都有重要影响。盛夏伏天期间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的干旱。伏旱发生于梅雨期之后,通常为7月中旬—8月中旬的三伏时段内。伏旱期间高温闷热、晴朗少雨、蒸发旺盛、旱情灾害严重。7月平均气温可达28—31℃,如重庆为28.6℃,汉口29.0℃,南京28.2℃,号称长江流域的“三大火炉”。由于阳光充足,骄阳似火,地温高达70℃以上,酌热的大地不断地把热量散发给大气,午后最高气温平均高达34—35℃,甚至出现不少40℃以上的记录。伏旱期间虽然晴朗少雨,但因长江中下游和川东地区河网密布,水汽蒸发很多,低空湿度仍很大,故热量不易散发。高温加高湿,人体不易排汗,感到闷热难耐。

  秋旱

  秋旱是指9-11月份发生的干旱。9月份以后,副热带高压迅速南退东撤,雨带逐渐南移。如果副热带高压的撤退比常年快,使有些地区降水显著偏少,则会发生秋旱,华北地区群众称之为“秋吊”。

  连续时间≥30天为秋旱。无或≥40毫米降水,按各年最大一次连续30至39天为轻;40至49天为中等;≥50天为重。秋旱造成农作物生长需水不足,减少产量。

  小旱

  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16至30天、夏季16至25天、秋、冬季31至50天。

  中旱

  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31至45天、夏季26至35天、秋冬季51至70天。

  大旱

  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46至60天、夏季36至45天、秋冬季71至90天。

  特大旱

  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

  危害

  秋旱灾害,轻者作物减产;重则河湖干涸,井泉枯竭,田土龟裂,禾稼槁死,人畜饮水无着。

  天气干燥时候,会出现一种小飞虫。飞虫之所以大量出现,经分析是跟天气有关。秋季持续不雨,很多草本植物过早枯黄死亡,小虫不得不倾巢出动,“期望”在省城能找到幼嫩植物作为食物。小长蝽其食性很杂,喜吸食草本植物汁液,对草本花卉以及草坪会产生危害。

  秋旱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麻烦,各种“干燥病”明显增加。比如皮肤瘙痒、出鼻血,以及咽炎患者逐渐增多。患者中有超过4成是由于空气干燥等引发的皮肤瘙痒。

  秋旱影响夏播作物和部分晚熟春播作物正常灌浆成熟,延误秋播 作物适时播种和出苗生长。

  1、晚---- 多种作物不能及时播种,普遍形成晚播晚发。有效积温相对减少,生长发育后延,成熟期推迟,普遍变成晚茬作物。

  2、弱---- 长期干旱造成了农作物植株小、根系弱、叶片面积小,生物产量大幅度减少,直接影响经济产量。

  3、乱---- 由于受害程度不同,农作物播种有早有晚,品种杂乱,长势不整齐,给管理造成困难。

  4、慢---- 受害的农作物脆弱,抗逆能力差,管理措施效应慢,养分吸收慢,光合积累慢。

  原因

  原因之一是少雨。

  我国北方秋季少雨,如果夏季也少雨,且容易形成夏秋连旱。华中 、华南地区也可出现秋旱。华西秋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有的年份没有明显秋雨,因而形成秋旱。江西造成秋旱的主要原因是连续4年降水偏少,致使水库蓄水不足,江河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缺墒,出现秋旱、暖冬天气,加之没有大范围有效降雨,致使旱情呈加重态势。

  原因之二是温度偏高。

  在这两个原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比较严重的气象干旱,蒸发严重。长沙出现连续60多天的秋旱,江河水位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降雨偏少、上游来水不足等。

  推荐阅读:

  2022关于节水抗旱小知识

  2022抗旱指南日常节水常识大全

  2022高温抗旱宣传标语(合集50句)

  抗旱保水应急科普知识大全2022精选

  2022抗旱应急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

  关于抗旱的宣传语(最新50句)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