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声的世界里充满爱是国际聋人日的初衷,随着时间的退役,国际聋人日也悄无声息的即将到来,那么你知道国际聋人日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吗?知道国际聋人日的来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际聋人日是什么节日 国际聋人日的来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际聋人日的来历
世界聋人联合会成立于1951年,是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造福于世界聋人,捍卫聋人的权利,帮助聋人康复。该会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每四年举行一次大会。中国盲聋人协会是其正式会员。
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
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每年此日,中国各地都为当地聋人组织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聋人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以及球类、棋类、田径等体育比赛等,这对活跃聋人生活,促进社会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国际聋人节由世界聋人联合会设立。世界聋人联合会成立于1951年,是世界性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造福于世界聋人,捍卫聋人的权利,帮助聋人康复。该会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每4年举行一次大会。世界性的聋人节日。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聋人节的意义在于对社会进行宣传,引起社会对聋人工作的重视,提高聋人的社会地位。我国会在聋人节举办各种活动,以推动聋人平等参与社会,并唤起社会对聋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我国于1955年加入世界聋人联合会,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每年此日,中国各地都为当地聋人组织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聋人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以及球类、棋类、田径等体育比赛等,这对活跃聋人生活,促进社会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健全人与健全人在一起会感到交际谈话自由自在十分方便,这一点,聋人亦然。不过聋人听不见,独自一人的时候,往往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窒息感,这是处于无声世界里,什么声音都听不见的难受感觉吧,所以,聋人喜欢与聋人在一起过群体生活。可以用手语聊天玩乐,可以自由自在地交流思想感情,并由此获得一些信息,不至有与世隔绝之感。就连聋哑学校的小学生,每到放学之际都不想马上回家。这并非他们不爱家,只为回家没人陪他聊天(玩),所以,宁愿在学校多呆会儿再走。难怪他们对聋人那套手语无师自通,很快成为手语族的成员了!聋人虽听不见,生活在手语族中,同样渴望学习,获得信息,渴望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渴望社会交往,他们的思想感情,七情六欲,心理活动,都与健全人一样。只是由于语言不同,外界不了解聋人,加之一些小说、影视等媒介不准确的宣传,往往把聋人描绘成愚昧、简单、鲁莽、甚至是野蛮的低能人,因而使一些人产生误解,从而疏远聋人。其实聋人与健全人一样,好人是多数,坏人败类只是极少数。一些机关企业单位,嫌聋人“不便沟通”,即使有大学文凭,也不愿录用。但有的单位,在与聋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和相处之后,就觉得聋人虽然耳听不见,不会说话,但可以用笔谈来沟通;通过工作,又会觉得聋人心灵手巧工作踏实,耐劳肯干,因而从“勉强用”到“可以胜任”,再到“你最好干下去,别离开”,这种情形并不少见。聋人虽属有困难的群体,但是通过教育训练,可以成这回报社会的有用之材,所以说他们是可以“造就”的群体。至于当前多数聋哑人文化水平偏低,掌握谋生技能有限,下岗后再就业困难,阻碍他们回报社会,这种现象并不是聋哑人愚昧。根源是我们的聋哑教育无视聋哑人是手语族,过分偏重口语教学,虽然老师化费多年苦功,而学生所学的文化知识过于浅陋,毕业后依然使用手语,不足以与健全人社会交往之用,对较高深的科学技术知识,更无条件学习,因而导致了聋人文化危机。假如对那些不适于口语教学的聋哑儿童,区别对待,从小就依照他们自身条件,偏重于手语及写话的教学,相信这样做了,会使大多数手语族成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大幅度提高,情形就会不一样了。总之,提高和发展聋人文化是关系到聋人切身利益的大事,聋哑教育应从承认和适应聋人生理特点的需求,顺其自然,重视手语教学,并着重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这样才能使手语族的同胞们实现平等参与、回报国家与社会,自强、自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