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哪些题目要利用修辞知识

2012-05-03 21:33:06 2012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纲的一个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较大,涉及的面也很广,但很多考生并不重视这一知识点的复习,甚至在高考复习时把它排除在外,认为这不是重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且不说修辞手法的使用对写作的作用,单从语言表达与阅读鉴赏上看,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至少以下几类题目需要利用修辞知识。

  -仿写题

  这类题考查的重点就是修辞,是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仿”的对象就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例1(2006年全国卷I20)请在“家园”和“思念”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写三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的联系。(6分)

  示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解析:这道题重点考查修辞手法中比喻和比拟的运用。考生如果不了解比喻和比拟的特点,仿写起来就容易出现误差。所给例句的句式的特点是A像B,突出二者的相似处,适用于B的词可以灵活运用于A,即一定要包含一个比喻和一个比拟修辞,而且第二小句一定是二者的相似点;三个句子之间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从小到大,或从浅到深,或从局部到整体等等。

  参考答案:思念像风,带着对故乡的情,抚摸游子;思念像雨,装着对家人的爱,滋润离人;思念像雾,载着对朋友的想念,包裹心田。

  思念像温暖的阳光,明媚灿烂的,普照着我的心房;思念像一缕清风,微微徐徐的,吹动着万千思情;思念像平静的湖水,明澈清透的,荡起阵阵涟漪。

  家园是破土而出的嫩芽,萌生在每个游子心头,它守候着故人;家园是百林中那株合欢树,历经沧桑的岁月,它等待着归客;家园是枝头的繁花,容颜永不老去,它思念着游子。

  例2(2006年浙江卷22)标点符号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请以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除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生活道理。(3分)

  解析:这道题目的设置可谓巧妙———既考查了考生对标点符号的熟悉度,又考查了考生运用比喻、提炼生活哲理和联想仿写的能力。但是无论考生提炼出什么样的生活哲理,都必须在形式上符合比喻的特点。所以比喻修辞格的正确运用是这道题得分的基础。

  参考答案:问号,就像人躬身自问一辈子,因为人生最大的困惑来自我们自身。

  感叹号像一支催人奋进的鼓槌,等待我们去擂响时代最强音。

  例3(2006四川卷19)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6分)

  示例: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解析:这道题也依旧是考查比喻修辞格。这里,如果严格要求,应该写一个运用暗喻修辞的句子,当然写成一般的明喻句也可得分。

  参考答案: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

  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

  -扩写题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一般比较简洁、凝练,或单纯、简略。扩展后的语句应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符合试题要求。

  例4(2006年全国II20)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5分)

  解析:这道题要求非常明确,在修辞上明确要求运用比喻修辞格,而且要求三句话要运用排比的辞格。那么形式上不符合要求的考生就不能得分了,由此可见,修辞在扩写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和谐是乐手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和谐是家庭驶向幸福港湾的风帆,和谐是国家保持统一强大的砥柱,和谐是世界和平之花盛放的阳光。

  例5(2006年安徽卷19)请围绕节约这一话题,用“少一点……,多一点……”的句式写三句话,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6分)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扩写的能力,但限定了句式,虽没有修辞方面的明确要求,但在最后的“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的要求中却隐含着排比修辞的要求。所以在扩写是必须注意。

  参考答案:少一点大手大脚,多一点精打细算;少一点取用无度,多一点细水长流;少一点铺张浪费,多一点勤俭节约。

  -诗歌鉴赏题

  诗歌鉴赏的内容有三大方面: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语言和表达技巧都牵涉到修辞手法。

  例6(2003年全国卷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薄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尘,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同学们应重点答出三个要点,一是绘写出了崇山峻岭中寂寥的景象,此所谓意境;二是此二字可以说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使诗文更为生动,三是此二字衬写出了作者本身禅寂的心境。可见,只有理解拟人、通感,才能准确找出这两个“诗眼”。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例7(2006年高考安徽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解析:这道题目设置有一定的迷惑性。通常我们提到表达感情的方式主要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而这首诗却不是通常所运用的抒情方法,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这首诗,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运用最多的是比喻修辞格,在运用过程中,层层深入,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形象生动地传达出来。据此,我们就可以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与鉴赏题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大内容,其中的“重要词语”就包含运用比喻、借代、反语、双关等修辞格的特殊词语。

  例8(2006年江西卷18)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6分)

  (1)童话

  解析:这道题考查同学们对重要词语的理解,“童话”一词在原文段落中是指当人们一斧一斧砍光森林,森林消失之后,人们回忆中茂密的森林就像一个虚幻的童话一样。“童话”一词显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

  参考答案:喻指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表达了作者对森林变成荒原的担心。

  例9(1999年全国卷22)

  创造宣言(节录)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的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第四段)

  第四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这里使用了比喻,然后通过相似点去寻找各自比喻的本体。

  参考答案:“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这也是高考设题的一个较为集中的知识点。所谓重要语句有一个大的类别就是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而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多数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例10(2006年福建卷13)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解析:这道题目直接考查了修辞手法,同时也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而解读这个句子的含义的关键就是对修辞格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就这个句子而言,就是把握喻体的含义,理解了喻体的含义,句子含义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例11(2006年四川卷14)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解析:此题考查重要语句的理解。句中很明显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解题的关键就是正确理解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所谓“底片”是照相术语,它能真实地记录现实。所谓“童年的底片”,是一种比喻说法,说明它记录了“我”童年的生活。所谓“洗出乡村旧事”是前一个比喻的延续,就是它把自己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引出来了。

  参考答案:“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

  3、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属于形式方面的问题,“语言”要生动形象一般不能离开修辞,“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例12(2006年江苏卷14)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爱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5分)

  解析:这道题就是考查同学们对作品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第二问更是限定了答题的范围--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角度来鉴赏。

  参考答案: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第二段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以上两段的鉴赏都应举例说明)

  例13(1998年全国卷)报秋(节选)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问:作者连续用了四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解析:回答本题,关键在于首先明确这里使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其次要明确这两种修辞的表达效果(排比:能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排比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参考答案: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总而言之,修辞手法的运用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同学们应重视这一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要①掌握修辞知识。②学会辨析。③按照要求,能够正确运用。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有哪些

高考语文知识

高中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高中语文

高二语文重点知识点有哪些

高二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