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为提升高等教育品质,积极招聘西方学者并提供优渥研究经费。
前任教澳洲国家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近14年的现任中国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国际MBA学程院长(dean of the Beijing International MBA program)史坦因教授(Professor Bruce Stening)在2007年正式在北京大学任教前,已访问中国不下100次。史坦因教授现年63岁,已有数十年研究东亚国际商业管理的经验,他表示在中国生活及工作对他的教学与研究带来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未来几年中国预期扩大并改善其高等教育系统,中国政府为促使各大学吸引更多外国学者采取提供一系列诱因的崭新计画;再加上政府同时投资大量研究经费,教育专家(education experts)表示,中国对澳洲、美国、加拿大及英国等国渐进提供诱人的学术机会。
香港大学(University of Hong Kong)华正中国教育研究中心(Wah Ching Center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 in China)政策管理与社会科学组(Division of Policy, Administration and Social Sciences)主任波斯迪里恩教授(Professor Gerry Postiglione)表示,许多中国顶尖大学拥有大量经费并已建造良好的校园,西方学者渐渐愿意到中国提供所需的软体;特别来自澳洲、美国及其他竞争激烈国家的学者皆愿意到中国工作。
虽然中国政府过去数十年已逐渐招聘更多外国人到中国工作;政府目前设有外国专家千人计画(Thousand Foreign Experts Program)加速吸收大量海外学者到中国;此计画拟在未来10年内吸收外国学者及企业家达1,000名,以期促进研究与创新。
此千人计画於2011年由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pert Affairs)所设立,提供高达1百万人民币(约澳币15万元)诱人的补助。当西方学者在其自身的国家被迫须在研究经费缩减的情况下竞争,反观在中国的外国学者可申请介於3至5百万人民币的研究津贴,这是相当吸引人的诱因。依据今(2012)年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Xinhua)所做的调查显示,迄本年2月止已有逾200名来自美国、日本及德国的学者申请该计画。
波斯迪里恩教授表示,中国政府希望扩大其高等教育系统并预期在2020年有40%的高中毕业生升大学就读。"量化"(massification) 高等教育已迫使中国政府不但需招聘更多学者,同时更关心如何提升其高等教育品质。
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全球化高等教育研究中心(Globaliz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Centre)主任罗德思教授(Professor Robert Rhoads)表示,中国政府重视国际化及研究经费,因为他们认为研究型大学在新知识经济占有重要角色。
澳洲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高等教育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马金森教授(Professor Simon Marginson)表示,中国大学需要有能发表学术研究的杰出研究人员,以打造研究出版纪录及有效竞争获取中国内部的研究计画奖助。目前中国的大学在工程、电脑科学、化学及数学等领域所发表的论文在全球最常被引用的论文里占有很高的篇数。
澳洲前商业谘询家史密斯(Daniel Smith)於2009年至中国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担任兼任讲师,他表示,中国大学在实验上有较多的弹性与机会,而且中国学生充满活力及天分。
中国一直以来被批评侵犯学术研究自由,特别在其视为敏感领域。波斯迪里恩教授进一步指出,学术自主权(academic autonomy)的问题似乎未阻止外国学者到中国的吸引力,但是若将政治科学研究学者与天文研究学者相比之下,政治科学研究学者的学术自主权将更显重要。
资料来源: 2012年4月24日澳洲年代报 (The Age),"China's New Import: Brain Power"
(出国留学网m.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