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的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

2022-12-18 17:18:11 搭石教学反思

  一个人不教育好自己,就不可能去教育别人。在公开讲课的时候,教案的准备就十分重要。一篇教案要合理地组织教材。一份好的教案具体该包含哪些要点呢?栏目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搭石》的教学反思”,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搭石》的教学反思 篇1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而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写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和谐美。

  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倡导个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以“美”作为学习这个自然段的主线,贯穿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段

  这篇课文文字虽然浅显,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在学习第3自然段开始,让学生读书,谈谈自己的感受,有学生谈到了这个自然段很美,像画一样,我立刻抓住这个“美”字做文章,让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阅读全段,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这一行走搭石的人,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二、抓住关键词句感知美

  在教学第3自然段“行人走搭石”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协调有序”,师生合作读,想象人们“走搭石”的画面;让学生敲击桌子发出的“踏踏”声,模仿一行人走搭石的声音,从而形象地感受了课文中描写的“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想象画面,感受那藏于文字之中的美。通过学生的回答人们走搭石没有人突然止步,感受心灵美。从而整段的音乐美、画面美、心灵美浑然一体,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得到升华。

  三、多种形式地读

  感受美这是一篇美文,语言优美,非常适合朗读和语言的积累。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如自由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齐读,想象画面读等,让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关注朗读的层次性,通过评价性的语言,教师的引导,层层递进。如开始通过朗读找出体现美的句子,再抓住重点词理解体会搭石的美,读出美感,最后通过想象拓展提升学生的情感,朗读更富有激情。读出了画面的美,音乐的美,诗歌的美。

  在教学本课后,我觉得自己在关注全体学生方面做得还不够。关注全体学生不能只是挂在口头的一句空口号,不管是在备课时,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时刻要有关注全体学生的意识。如在备课时就要想好这个问题我该请哪位学生回答,我为什么要请他回答这个问题,通过这个问题我想提高他什么能力。再如,在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有所关注,不能让成绩好或表现积极的学生独占课堂,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却一无所获。

《搭石》的教学反思 篇2

  我执教的是《搭石》的第二课时。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总体上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励学生发现美的目的。课堂上,师生能共创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回顾本课,自始至终,我的教学宗旨是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对语文的情感。

  这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性之美。首先,通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由学生为搭石作自我介绍,从而拉进彼此的距离。接着,设置疑问“景美在哪里?人美在哪里?”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风景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体会句子时,我紧紧围绕老人整理搭石的三个动作:放、找、踏来仔细探究。

  师:如果你是这位老人,发现搭石不平稳后,会怎么“放”。

  生:我会把东西放到对面的岸边,再回去整理搭石。

  生:当我提着篮子走到小溪中间发现搭石不平稳,我会走回去把篮子放到岸边,然后再整理搭石。

  师:真是一位有心的老人。现在你来到岸边,哇,石头可真多,你会“找”哪块石头呢?课件出示:

  生:我选择四四方方的那一块,这样搭起来就牢固一些。

  师:你真是经验丰富。

  生:我选择平整方正的那一块,这样,别人走在上面就安全了。

  师:你真是一位为他人着想的老在爷爷。……你会怎么踏呢?

  生:我会用力地踏。

  师:有这个必要吗?

  生:有,有些挑重担的人,走路时会很用力的。

  师:哦,你想得真周到。

  ……

  这一环节的处理,表面上看机械重复地围绕“如果你是老人,你会怎么放?”、“你会怎么找?”、“你会怎么踏?”几个问题展开,稍显啰嗦。但细细想来,学生与文本是有一定距离的,这样咬文嚼字的研究,达到文章情、教师情与学生情三情合一,让情感共鸣于课堂。

  风景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在充分研读后,伴着优美的音乐我范读了这一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各种场面),学生发挥想象力看到了书本中未描写出的场景,有同学说,他看到了大学生背小学生走搭石的场景,看到人们互相礼让的情景……

  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上完这节课,整体感觉教学设计还应多一些预设,教师的语言再自然些,这样课堂会更生动。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应学会聆听孩子的心理,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美,这样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多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全面的体现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

《搭石》的教学反思 篇3

  虽知自己浅陋,但我坚持觉得一堂课在设计上就应该追求有高潮低谷,有抑扬顿挫,有曲折回环,有起承转合——就如一篇文学作品。我也是带着这样的想法,努力备这堂课,也很努力想体现我的一些想法。

  一、首呼尾应,促成浑然一体的“课势”

  一篇文章要求结构完整,一堂课也该如此。首尾呼应使得文章气势贯通,线索清晰,课也该就是这样的。所以在本课设计中,我力图通过头尾相同的诗句诵读,首尾课文题目的感情朗读,凸显主题,实现感情的升华。学生从刚开始带着疑惑读课文到结尾的满怀赞美读课题,从刚开始接受性的理解诗歌到结尾处真诚的歌颂故乡,体现的就是认识的提升,感情的提升。

  这是理想效果之一。

  二、反复吟诵,促成“后浪推前浪”的“情势”

  反复读这篇文章,我为作者对于乡亲们和故乡的热爱而唏嘘。作者寄情于普普通通的搭石,抒发他心中的诗情,又令我倾倒。全文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对搭石的喜爱,对乡亲们的赞美,甚至还有对故乡的热爱。但我知道,我的感受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我要做的就是为学生点一把热情地火,并推波助澜,让孩子们感情的火越烧越旺——让孩子们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浓浓的人文熏陶。

  但怎样实现呢?这是个技术难题。我想起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那主旋律的反复出现,想起王菘舟老师课堂中惯用的艺术重复。我想,我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做,于是便有了“主旋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它们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的五次吟诵,我设计的初衷是想通过这样的回环反复,促成“后浪推前浪”的“情势”,不断地把学生的感情推向高潮。但没有经过课堂,也只能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有待在课堂中得到印证。

  当然,从小处看,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设计,如在学习搭石作用时,教师有意让学生五次读“脱鞋绾裤”,也为学生理解搭石的作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不过,这是他山之石,我是信手拈来,从她的课堂实录看,效果是相当好的。

  这是我的理想效果之二。

  三、创设情境,努力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鸿沟

  这篇文章所描绘的画面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得很远,这是架在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一道鸿沟,阻碍着孩子们和文本的通畅对话。为此,我在设计时便创设了一个贯穿始终的情境——走上搭石,走进画面,寻觅美景。这样,学生能在情境中用自己的眼看美景,用自己的心感“人”心。

  在板块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表演”、“情景对话”的环节,努力营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表演中、对话中自然入情入境,拉近了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大部分学生跳一跳,能跨越鸿沟。

  这是理想效果之三。

  四、弹性设计,构建板块促使生成

  为了促进课堂生成,我简化教学设计,努力构建板块教学,有以下一个板块:

  1、知作者,走进搭石,围绕“搭石”提问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正确

  3、初读反馈,教学第一自然段,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搭石的感情。

  4、研读课文,走进画面,寻觅美景,感受搭石上“景美人更美”。

  5、根据板书,感悟许多“理所当然”背后蕴含的美好传统。

  6、回读课题和诗句,使对乡亲们和家乡的热爱与赞美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每个板块都留有充足的弹性空间,大部分的内容都努力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设计能很大程度上保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体验。

  这是理想效果之四。

  五、立足涵咏,摒弃非语文因素干扰课堂

  语文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的设计中开出了很大的空间,让学生品味重点词句,由浅入深,体会作品蕴含的感情,并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穿插的表演和情境对话,也是为了语文而教学服务,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内化了文本语言和文本内涵,可谓一箭双雕。

  这是理想效果之五。

《搭石》的教学反思 篇4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编排特点之一,就是以主题组织单元。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搭石》的第二课时。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我是抓住以下两方面进行教学,感觉颇深。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助人为乐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随着我的话音落下,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

  美是见到小草,脚下留情绕一绕;

  美是见到垃圾,弯下腰身捡一捡;

  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

  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

  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

  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搭石》的教学反思 篇5

  我在教学这堂课的时候紧紧围绕一条主线:通过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山村里的人们那种为人着想、无私奉献、互相谦让的情感。因此,我针对中高年级的特点,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我在课堂上从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入手,把词语有规律地归类出示、朗读。然后让学生运用句式说课文的大概内容。这样既是对词语的重组记忆又是对文本的感知,为学生学习下文作铺垫。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主要问题寻找几个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展开。

  摆搭石这部分内容,我主要抓住“无论、只要”等一些连接词让学生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这段内容。走搭石这部分内容很美,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让搭石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过搭石——”,问:你觉得这两个人会是怎样的两个人让学生想象其中的一幕场景。使人物形象显得更丰满,学生对情感的体会也就更深刻。

  接着是对文本的整体提升,通过朗读达到高潮,最后把课文最后一节进行改变,以小诗的形式出现,进行拓展与延伸。整个课堂老师满怀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把学生朗读的情感激发起来了,感受着一种课堂的融洽与和谐。

  同时也使我认识到,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的理解,真正的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反思每个老师都会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许多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适时的指导、点拨、,使课堂教学更深入更有效,借以引起我不断反思的东西。我将不断努力与探究,争取更大的进步。

《搭石》的教学反思 篇6

  今天学校新调入我校的李校长走进我的语文课堂,我很荣幸领导走进我的课堂。没上课之前我还是紧张了一下会儿呢。

  但是,一上课我就没有了紧张的情绪,立刻和孩子们一起进入学习状态。这节课我首先从课题入手,学生看到课题立刻提出“什么是搭石”?学生走进课文很快的找到,而且读的很好。接下出示画面,你从画面中看到什么?随机出示“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提问质疑,带着问题走进课文2---4自然段,默读课文动笔画出描写美的画面,写批注。我走进学生中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根据情况提示学生,多数学生找到了,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写批注,今后需要训练指导。学生汇报时,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出示句子,指导朗读。最后出示全文最后一段,读小组讨论。你读懂什么?学生体会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说出更深的感受,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才说出来,可是我没有找更多学生说,只是一个孩子一带而过,老师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突出课文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这是李校长给我指出的不足,谢谢校长的指点。这种现象希望在今后的课堂上要改进。

  下课后,李校长与我进行了交流,我明白自己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我会取长补短,争取更多进步。

《搭石》的教学反思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伟大的人性美。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2、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一、谈话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小组内自由朗读)。

  2、提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写成一个片段全班交流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能从“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句话中体会到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如此善良,我觉得中年人也会这么做,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2、我能从这句话中“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我能自由读课文,寻找“美”。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最能体现搭石美丽,是一道风景的句子或段落。

  4、我能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5、我能从生活中知道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比如:穿衣服自己穿;一日三餐自己吃;每天自己上学等等。

  6、我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我知道“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子?

  生1:小溪潺潺地流着,人的影子在摇晃。

  生2:清澈的溪水在荡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动,看不大清楚。

  生3:我能读得让溪水动起来,让心中有清波在荡漾,有人影在晃动。

  三、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师:欣赏了搭石上的一幅幅朴实动人的画面,相信同学们的心里一定播下了美的种子。

  1、我收集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我能说说身边平凡事物的美。

  3、美无处不在,我能把发现的身边的美写下来,把“美”留住。

  4、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搭石。

  5、我自创了一首诗: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着万物的成长;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让我们拾起这颗颗夺目的珍珠吧,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吧!

  6、我也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大家:

  溪水潺潺

  走上故乡的搭石

  脚步轻快

  清波荡漾

  …

  作者刘章也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

  师:并不起眼的搭石分布在无名小溪之上,不知为多少人服务过!它们默默地让人走,让人踏。在这寻常的小路上也不知留下了多少让家乡人引以为豪的故事。他们是那么勤劳、无私,那样的谦让、互助,更是那么的尊老、敬老!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语言朴实。我学习了网上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后思考:班上没有电脑,怎样让在城市的孩子能一目了然知道“什么是搭石呢?”:通过简笔画,于是我在板书上下功夫,既要体现家乡风景美,又要让学生直观的懂得了搭石在家乡起的作用和含着的美,于是我把家乡人的品质写在每块搭石上,突破了重、难点。

  教学要回归本色,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分层次地读,在读中领悟,在读中解词,每次读的目的不同:

  如紧扣“脱鞋绾裤”、“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协调有序”等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家乡人每次过小溪脱鞋绾裤的不方便,通过读明白什么是“紧走搭石慢过桥”,朗读“前面的……后面的……”句子,从而进一步理解“协调有序”等词语。

  2、拓展练习说话:

  运用“假如……总会……”关联词,让学生想象画面练习说话。既培养了想象力,有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不足的地方在于,读的时间还不够充分,读的形式还可以更灵活。

《搭石》的教学反思 篇8

  在小学的学习中,语文文章是学习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一些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下面是学大的专家为大家总结的20xx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沛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倡导个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觅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觅美的画面。学生每寻到一处美,教师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觅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使学生的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搭石》的教学反思 篇9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大山里人的浓郁的生活气息。我设计本课的教学思路,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人们感受到美的。为了让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感染学生的心,我注重了以下几个环节的处理,用以激发学生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愿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由艺术家罗丹的名言导入,告诉学生生活中只要用心去看一定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创设美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把学生带进教材。

  二、预习交流环节是按照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正常交流的。让学生小声快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后,从生字词、作者、主要内容和什么是搭石这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三、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从而引出“但凡称得上风景的多是具有美感的景观,那么搭石这道风景又美在哪里呢?让学生默读第2-5自然段,画出能感受到美的句子,谈谈体会”这一主线问题,让学生读书、批画和谈体会。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如谦让美、敬老美、自然美……学生们主要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四、通过准备这堂课,我知道老师在课堂上应起主导作用,老师设计的提问和评价语不能过多过碎,应点拨引导学生多交流,老师应该和学生平等对话。

  在教学中,尽管我课前精心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课堂驾驭能力十分欠缺。课堂教学中总是被自己备好的课所牵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开展教学,对于课上突发的意外情况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引导。

  2.学生在汇报主要内容时,其实应把两个学生的汇报结合在一起才是最完整的,而老师对这一问题很模糊,以后还应认真研读教材。

  3.主线问题应是一个问题群,而不应该忽略对文本表达形式、语言技巧的把握。

  4.没有“点睛”。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本课的点睛之笔,而因为时间问题我没有出示,很可惜。

  5.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畅所欲言,表达不够流畅,我想可能与我的情感和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有关,以后教学中还得弥补这几方面的不足。

  6.在词句教学时,我只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意思,还应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

《搭石》的教学反思 篇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搭石》是湘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湘教版语文《课标》教材编排的特点之一,就是以主题组织单元。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让学生感受“人间真情”。

  《搭石》描写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课文语言质朴,景中有人、景中有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使得学生的情感在对话中流动,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风景”这个词,深入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紧紧围绕“寻找文章的美”、“文中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美”这样的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我本着采用自读想象画面,自悟体会情感、把教学重点放在体味“美”当中,有情景的“美”,有心灵的“美”,有能想象的到的实际的“美”,有需要我们自己去感悟的“美”,我回味自己的教学,我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虽然在教学设计时自己尽量考虑周全,但一堂课下来,静心思索,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语言不够自然流畅,学生谈体会时引导不够到位,还应该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美多多交流,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另外,还犯了一个教学生涯一来最低级的一个错误,就是把“一行人”的“行”读错音,这充分说明了自己知识面的狭窄,视野也不够开阔,外出听课的学习机会太少,今后应多向他人学习,补己之短,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搭石》的教学反思 篇11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紧扣这一主题,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述了爱的哲理。《搭石》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看完《搭石》一课,心中不由一颤。多么朴实的一堂课,从头到尾仅仅只用了一张幻灯片,而且是在这样全国级的阅读比赛中,令人佩服!在课件铺天盖地的语文展示课中,犹如出水芙蓉般清纯,耳目一新。是的,语文是该洗去铅华浮现本质的时候了。这堂课老师轻松自如、行云流水般把课演绎的非常生动、形象,不知不觉中就把人带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值得我们细细体味的地方真是太多了。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读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特别是理解重点难点的词语时,真是煞费苦心。如“协调有序”是这样来理解的,她先让一组学生参加到走搭石的行列中,上到这里,我心想:这个我也会,不就是表演吗?我平时上课也是经常用的嘛。哪知她却只是和学生进行合作朗读。师说前面的,生马上接上去,师说后面的,生马上紧跟上去。刚开始是一个小组,接着就是全班,那种默契,一下子就把人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一起去走那优美的搭石了。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环节,课堂马上焕发出光彩,成为本节课一道最亮丽的风景。词语的理解不攻自破,水到渠成。至此,学生已经完全融入到课文中,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的生机勃勃。接下来的教学就更得心应手。在读中悟,读中思,紧紧抓住读这条主线。另外还加强说、写的训练,设计了从搭石走过的还有哪些人?会怎么走呢?进行说话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与表达。通过朗读──评价,描述画面──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品质。 其次,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提示学习规律。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词句教学时,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是文章。深深体会到小山村的迷人风光。

  再次,注重人类美好品德的熏陶,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特别是欣赏完了一行人走搭石的美之后,师话锋一转:那如果是对面走来,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学生体会到谦让是一种美德。体会到那里民风的淳朴。问到如果是老人和青年时,这个环节让人感动不已。青年人背老人是理所当然,是每个人认为很自然的事。这里的教学可以结束了,可她却又适时的生发下去:如果这个青年老了,会怎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心灵深处的美德被激发了,他们说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说的多好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在学生心中扎根,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们这些当老师的欣慰的呢?这位老师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教师的自身素质非常好。无论是在开始时那娓娓道来的音乐伴颂,还是各个环节的教学,优美的语言总是把人带入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去。还有在教学青年人背老人时老师出现的象形字,连我这个自以为对书法很感兴趣的人却也一无所知。这场景也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也可以说是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知识渊博,让人敬佩!当然我也有点不同意见,毕竟把人与狗连在一起,似乎有点不妥(当然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

  总之,看完录像后,心中感触颇多。似乎耳边还依然,萦绕着那“踏踏”的声音,正如她在那极其简单的板书中写的那样: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她的质朴,她的谦虚,已和搭石一起融进我们的心灵深处,成为我们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教学反思 | 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分享

热门关注

伤感扎心的句子通用

伤感扎心句子

精选主管申请书格式范文(模板5篇)

主管申请书

初七祝福图片文案(汇总28条)

初七祝福文案

[荐]2023年学校运动会方案1500字精选10篇

运动会方案

筹备工作方案1500字精选11篇

筹备工作方案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

索溪峪教学反思

采山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

采山教学反思

形体切挖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

形体教学反思

[精品]关于赵州桥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

赵州桥教学反思

端午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11篇

端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