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学反思合集

2022-12-23 11:59:02 平均分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学反思【篇1】

  认识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重要基础,平均分的认识对后续的除法学习非常重要。但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的二年级学生对平均分配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限,清晰分辨两种分法的不同对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

  本节课,在教师一步步引导下,通过看、想、说、摆、猜、提问题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学生对平均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分法文字表达的含义,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具体操作的过程联系起来,在脑海里建立起平均分在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对两种分法不同的过程和共同的结果有了深入清晰的认识。突破了平均分的难点,认识除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认识平均分重在一个分字,引导学生用实物来分,是必经的一个过程。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用实物来分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学生进行适当的实物均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用线段、圆圈、三角形等简单图形代替实物,画出分法。这样既可以巩固、深化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向学生渗透了简单、明了、高效的符号化思想。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学反思【篇2】

  成功之处:

  1、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你会怎么分?巡视学生的操作,发现有不同的分法。但大多数学生是5个5个的分,因为他们从结果来考虑的。接下来的环节分扑克牌的设计我觉得很有必要。学生们在总数多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多种分法,有一张一张的分,有2张2张的分等等。充分体现了分法多样化。

  2、注重学生叙述分的方法。创设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上台展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分的过程,以及分的结果。学生做到了做数学、说数学,真正参与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

  不足之处:

  应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我设计的稍有片面,高估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前让学生分果冻,学生很认真地进行了平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情况。我只注意强调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而没有预设不是平均分的反例,结果在操作中就出现了每份分的不同样多的情况。其实可以再次回到开始,问问除了每份2只,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吗?用平均分与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这样就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了。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学反思【篇3】

  教学反思: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生动手分发实物的过程中建立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平均分,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如把15支粉笔、或15本本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学生有很多种分法。但是在这一环节时,学生没有完全展示出各种分法了,基本是5个5个的分,因为他们从结果来考虑的。

  3、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铅笔,学生都十分一致的进行了平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情况。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平均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对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教学反思 | 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学反思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深夜情感的心情短语25句

深夜情感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12篇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平安夜祝福语文案71条

平安夜祝福语文案

房地产客服述职报告(通用9篇)

房地产客服述职报告

植树节策划书2000字(集锦5篇)

植树节策划书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有关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教学反思

2021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700字精选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学反思【篇1】

  认识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重要基础,平均分的认识对后续的除法学习非常重要。但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的二年级学生对平均分配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限,清晰分辨两种分法的不同对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

  本节课,在教师一步步引导下,通过看、想、说、摆、猜、提问题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学生对平均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分法文字表达的含义,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具体操作的过程联系起来,在脑海里建立起平均分在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对两种分法不同的过程和共同的结果有了深入清晰的认识。突破了平均分的难点,认识除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认识平均分重在一个分字,引导学生用实物来分,是必经的一个过程。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用实物来分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学生进行适当的实物均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用线段、圆圈、三角形等简单图形代替实物,画出分法。这样既可以巩固、深化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向学生渗透了简单、明了、高效的符号化思想。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学反思【篇2】

  成功之处:

  1、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你会怎么分?巡视学生的操作,发现有不同的分法。但大多数学生是5个5个的分,因为他们从结果来考虑的。接下来的环节分扑克牌的设计我觉得很有必要。学生们在总数多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多种分法,有一张一张的分,有2张2张的分等等。充分体现了分法多样化。

  2、注重学生叙述分的方法。创设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上台展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分的过程,以及分的结果。学生做到了做数学、说数学,真正参与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

  不足之处:

  应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我设计的稍有片面,高估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前让学生分果冻,学生很认真地进行了平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情况。我只注意强调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而没有预设不是平均分的反例,结果在操作中就出现了每份分的不同样多的情况。其实可以再次回到开始,问问除了每份2只,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吗?用平均分与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这样就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了。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学反思【篇3】

  教学反思: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生动手分发实物的过程中建立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平均分,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如把15支粉笔、或15本本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学生有很多种分法。但是在这一环节时,学生没有完全展示出各种分法了,基本是5个5个的分,因为他们从结果来考虑的。

  3、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铅笔,学生都十分一致的进行了平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情况。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平均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对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教学反思 | 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