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马上就要正式开始正式笔试部分的考试了,考生们将在明年一月的月初迎来考试,在考试之前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份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考前模拟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1.有一次,苏格拉底淌水过河,脚一划,落水了。他拼命挣扎,大喊救命,不远处有个钓鱼者不但不救他,反而转身就走。最后是他的学生救了他。后来那个钓鱼者淌水过河,也落水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正巧在河边散步,便用竹竿把他救了上来。当学生们知道救上来的就是那个钓鱼者时,都后悔了,但苏格拉底却说:“不对,你们应该救他,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
A.莫以善小而不为
B.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做人原则应一以贯之
D.普度众生是哲学家的使命
2.遗传学对研究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医学、农业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以至人类学和社会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是在动植物育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必然又可以回过来知道动植物育种的实践。抗菌素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又推动抗菌素工业及其他发酵工业的进步,就是明显的例证。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A.遗传学各个分支的演变过程
B.生命科学对社会科学的作业方式
C.遗传学的学科基础及指导意义
D.遗传学广阔的应用前景
3.策略博弈的本质在于参与者的决策相互依存,这种相互作用通过两种方式体现出来:第一种方式是序贯发生,参与者轮流出招;第二种方式是同时发生,参与者同时出招,但是不论如何,每个人必须明白这个博弈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积极参与者,每个人都要将自己置身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评估自己的这一步行动会带来什么结果。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
A.策略博弈的本质在于团体协作
B.博弈的过程中参与者相互影响制约
C.博弈中每一步的结果都直接影响全局
D.博弈过程中要为他人设身处地地考虑
4.法国和比利时的科学家试图找出数学天才与常人的大脑是否有差别,他们在发表的报告中说,研究发现有人能够快速心算复杂数学问题,可能是因为他们能够使用其他人无法使用的大脑部位。科研人员利用正电子射线扫描技术对一位著名数学家的大脑和普通人的大脑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发现数学家在进行题目演算时,大脑中通常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也进入活跃状态,而一般人则没有这种现象。科研人员因此推断,数学家在进行演算时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从而使演算速度加快,这个原理与电脑的原理一样,内存越大,运算速度越快。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知道:
A.大脑部位使用越多,运算速度就越快
B.快速心算时,长期记忆一般会被激活
C.脑容量决定了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D.运算速度加快是因为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
5.“学习悖论”是古希腊有名的悖论之一,其内容是: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前者学习没有目标,后者学习没有必要。其实,破解这个悖论并不难,用我国古语中 的道理就能做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适当的一项是( )
A.“谦受益”与“满招损”
B.“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C.“博观而约取”与“厚积而薄发”
D.“学而不思则罔”与“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解析:
1.C。【解析】本题属于主观型题目。本题主要讲了苏格拉底救了曾经不愿对自己伸出援助之手的钓鱼者的故事,说明苏格拉底不因对方跟自己有过节而做出有背原则的事情,即“做人原则应一以贯之”,所以选择C选项。
2.C。【解析】本题属于主观型题目。第一句话引出话题“遗传学”;第二句话提出观点:“遗传学”的发展基础和指导意义;第三句话举例证明前面的观点。所以选择C选项。
3.B。【解析】本题属于细节型题目。A选项属于偷换概念,将“相互依存”换为“团体协作”。D选项也属于偷换概念,原文中的“将自己置身在他人的立场上”偏重于“目的为了自己,只是看问题从他人的角度”,而D选项中的“为他人设身处地地考虑”偏重于“目的为了他人”。C选项是无中生有。所以选择B选项。
4.D。【解析】本题属于细节型题目。前三个选项都属于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没有提到“越多,则越快”的逻辑关系,所以A选项错误。原文中只是说,“一位数学家快速心算时,长期记忆的部分被激活”,而B选项一省略了“一位数学家”,二省略了“部分”,所以错误。C选项更是明显的无中生有。所以选择D选项。
5.B。【解析】本题属于语句衔接题。原文中的悖论是:一不知道学习的内容,二已经知道学习的内容。而最后一句话提到“破解这个悖论”,所以,填入横线处的语句应该是与悖论的两个内容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不知道学习的内容”,当然要去尝试知道,要“知其然”;“已经知道学习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了解内容的原因,要“知其所以然”。除了B选项,其它的选项都不能与原文有效地对接。所以选择B选项。
推荐阅读: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面试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