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2023年的考研人数明显上涨?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人数的上涨是否也意味着竞争愈发激烈,上岸难上加难呢?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整理的“2023年考研人数上涨?竞争愈发激烈?”,此文本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3年考研人数上涨?竞争愈发激烈?
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474万人,未能如民间所预测的那样实现高增长,仅增长17万人,同比增长仅有3%。
然而,回看前几年: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457万,同比净增长80万,增长了21%,创下令人震惊的历史新高;2017年考研人数首次超200万,但是5年后就实现了翻番,近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考研高考化”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正因此,某机构上半年就曾预测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将超过520万人。
但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增量却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远远低于民间的预测,与2022年21%的增长比例相比,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显著下挫。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23年研招调查报告,高教大省四川、陕西2023考研报名人数仅增长1.57%和2.46%,分别为25.8万和17.19万,辽宁和黑龙江则出现下降。
伴随“逆向考研”现象,一些高教薄弱省份考研报名人数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比如广西报名人数突破9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同比增长13.9%。但这些省份因为报考人数本身就比较低,这种高增长并未能影响总量的增长。
与各省报名人数增减相呼应,从高校分布看,位于高教强省的双一流高校,尤其是著名高校增长乏力,但位于高教薄弱省的双非高校增长显著。
比如云南民族大学2023年的报名人数为9486人,比2022年的报考人数增加了3385人,增幅达35.7%。江西农业大学也比2022年增长了39.52%,首次超过5000人。
但与此相反,南开大学2023年报考人数17263人,比2022年的18154人减少了891人,这也是2019年后,南开继续下降。天津大学同比则大幅下降15%,北京林业大学也出现下降。东北一些著名高校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甚至下降的现象。
虽然说很多高校并没有给出缩减招生人数的消息,但是已经把名额给了推免生,这个举动就代表着招生名额减少,让考研党的上岸难度更大。
这个时候只有把全部的希望都投向到分数线上面,如果说分数线没有那么高的话,自己还是有很大机会上岸的。
但是经过教育专家的预测,今年考研国家线是很大成都会上涨的,很多学生都认为既然高考分大小年,是不是考研也是会区分大小年呢?
按照这个说法来看的话,既然去年的考研分数线上涨,那么今年的分数线可能就会下降,教育部是否会按照这个分析来走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国家线和大小年没有关系,它主要是和报考人数,试题难度相关,以及当年学生的平均分数。
第一今年的考研人数相比于去年增加了70多万人,往届生很多,国家为了可以选拔出来更加优秀的人才,国家线是应该会上涨的。
第二考研试题虽然说暂时没有流露出来,但是一般英语,数学等科目,最近5年的平均分都是在6分以内的。
出题人也没有改变,所以说难度不会太大,最后一个便是平均分,很多学生都觉得今年的考研难,所以便肯定是努力学习,要是说分数线太低的化,学生就会很容易上岸,无法选出来优秀的人才。
因此从各个方面来看,23年国家线是铁定上涨的,专家表示分数即便是上涨,也不会涨幅太多,控制在3-5分左右。
听到这个消息后,考研党是悲喜交加,喜的是国家线上涨没有太多,但是上涨确实是给自己增加了不少难度。
如果说这一次考研不能上岸,自己还需要重新备考,或者是进入到社会就业,就业又是一个大难题。
考研虽然是提升学历的最佳通道,但是无法上岸的学生也不用太失落
很多学生之所以会选择考研上岸,都是因为学历在社会上很重要,学生只有得到越高的学历,才可以让自己获得就业单位的肯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考研上岸的几率还是很小的,而且每年都会有大批量的二战生,三战生,上岸的几率也是很小的。
考研虽然说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并非是你唯一的选择,如果说你经历过一战,二战甚至是三战,这个时候都没有成功上岸的话,那么不如跳出去这个怪圈子,去社会就业,在社会上的岗位还是有很多值得你选择的。
比如说考公,考事业编,这些岗位都值得你选择,不如放弃考研,也许你会发现另外一个不错的天地。
为什么考研报名人数增长出现暴跌?可能是8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可能很复杂,在此我仅作简单分析:
第一,大约就是自然的钟摆效应。考研人数连续5年高增长,虽然招生人数也在显著增长,但考研竞争的确越来越激烈,各种考研难的报道、说法,让很多人畏惧,带来了自然的回调,让一部分人在自我评估后放弃了考研。
第二,报名人数中,应届生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也是主力,但是这届应届生几乎全部是在疫情下完成学业,即断断续续以在线教育完成3年学业。这种教育学习方式,在质量上大家可想而知,于是很多人可能畏惧胆怯,也缺乏自信,于是就放弃了考研。
第三,就业难,考研的附加价值降低,让很多人放弃了通过考研追求体面工作的想法。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就业持续出现困难,今年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年轻人失业率达到了19.9%,创下这一数据历史最高。大量研究生毕业生下街道、进中小学、涌入小县城,让很多人对通过考研提升竞争力,实现体面工作的期望降低。也就是说,考上又如何?这种示范效应是巨大的。
第四,激烈竞争溢出效应,让一些人选择了出国留学。根据最新美国门户开放报告,赴美中国留学生中,研究生占比继续上升,已经逼近本科生规模。同时,赴英留学生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研究生占比大幅超越本科生,继续保持在60%以上。而赴中国香港地区的研究生申请也出现了暴涨,甚至出现翻番增长。这些都对国内考研形成了一定的分流。
第五,名校报名人数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下降,从一个侧面反映,名校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有报考实力的人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增长。比如南开与天津大学都出现了下降。
第六,严控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让一部分同学知难而退。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研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不同,有着较高的要求,不是熬上3年就当然会拿到一个毕业证的。越来越多延毕的同学,伴随自媒体的发展,让更多人知晓,很多研究生在读同学在自媒体上倾诉读研的压力,也让一部分人知难而退。
第七,相关部门与高校对考研的积极引导。考研需谨慎,读研有风险,不宜盲目跟随、报考。近一年相关部门与高校做了很多积极的引导工作,引导考生理性考研,应该说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八,这一代人价值观开始变了,不再过度追求“拼搏奋斗”了。本次应届毕业生几乎都是00后了,对于这一代人,崇尚的可能不再是奋斗,而是追求一份安逸的人生,生活。
这从高考报名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北京、上海高校分数优势日渐衰微,考生转而更关注四川、重庆的高校,关注重点越来越倾向于生活品质。我们过去说“少不入川”,但是现在的人更希望追求一份安逸的生活,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
各地普遍出现的“逆向考研”,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虽然说“逆向考研”更多的是因为竞争激烈,孩子们首先选择能考上,而不是更好。但一批著名高校毕业生被推免至双非高校,本身就说明了一种价值选择:不挣扎,不要太辛苦就好。
推荐阅读:
考研大纲 | 考研经验 | 考研真题 | 考研答案 | 考研院校 | 考研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