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康复后家庭消杀方案 篇1
一、清洁为主,消毒为辅
居家优先使用阳光暴晒、热力等物理消毒方法。要做好通风换气,建议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居家消毒应以清洁为主,化学品消毒为辅,做好重点部位消毒即可。
二、重点部位
马桶:家庭里洗手池、马桶可能残存感染者患病期间的呼吸道分泌物,"阳过"康复后可使用酒精湿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进行消毒。
衣物、床单被褥等棉质物品:棉质物品可在洗衣机中正常清洗,洗涤去污的同时也能去掉病原体。把被子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即可。如有加温消毒功能的洗衣机,理论上56°C的温度下30分钟病毒就会失活。
冰箱:"阳过"康复后,可拔掉冰箱电源,用含有酒精的湿巾把冰箱擦拭一遍。冰箱内的没有密闭包装的食物加热后再食用,可消除病毒。
桌面:柜子等硬质表面病毒在硬质物表的存活时间有限,用含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
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1。消毒剂的选择
手消毒可选醇类或季铵盐类;表面擦拭消毒(如门把手、扶手),可选用消毒湿巾,或选择含氯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手机、钥匙等小物件的表面,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2。消毒剂的配置和使用
配制时,做好个人防护,使用过程中注意避开口鼻,最好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防止液体飞溅。
3。消毒剂的存放
应放置于避光、避热的阴凉处,确保儿童不易触及。用于消毒的抹布或其他物品,在使用完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后放通风处晾干。存放消毒剂的容器必须有盖子。
4。不同类型的消毒剂不可以混合使用
如84消毒液与洁厕剂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刺激人体咽喉、呼吸道和肺部而引发中毒。洗衣液同样不宜与消毒剂混合使用。
特别提醒:千万不要用含酒精喷雾,酒精在空气中一见火容易爆燃。
新冠康复后家庭消杀方案 篇2
在消毒前最好先进行清洁(肥皂和清洁剂可以降低污染物传播的风险),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要不要消毒或消毒的方式,避免过度消毒。
一、全家小阳人
如果全家都阳了,消毒的必要性便小很多,毕竟体内都有抗体,区区小量病毒完全不在怕的。
保持日常通风和卫生清洁,一周左右病毒便会自然消亡。
二、“阳人”和“未阳人”混住
● “阳人”最好选择独立房间居住,每日至少开窗通风两次,一次30分钟左右,最好与其他房间分时间段通风;
● 不与“未阳人”共用卫生用品,餐具使用后需及时清洁和消毒;
● 如果是外卖垃圾便放在专门的垃圾桶,与个人用过的生活垃圾一起,套两层垃圾袋后再扎紧袋口,表面喷洒酒精消毒;
● 如果家庭只有一个卫生间,“阳人”每次用完卫生间后要将卫生间的窗户打开,再用75%酒精擦拭接触面,如水龙头、马桶冲水按钮、洗水池、门把手等。若是身体不适,可让“未阳人”对卫生间进行消毒,但要做好防护(口罩、一次性手套),避免感染;
● 衣物分开清洗,如果不放心,也可以用热水浸泡后再清洗;
● 目前认为,大多数轻症或者中度症状的患者,在症状出现的10天后具有低传染性,可以不用隔离。
三、“阳康人”和“未阳人”混住
● 开窗通风,在阳光下晾晒被褥衣物;
● 不建议通过喷洒方式进行消毒,如果要使用消毒剂,尽量使用浸有消毒剂的布或抹布擦拭经常摸的地方,如门把手、水龙头、洗水池、台面等;
● 用过的餐具、水杯等可用热水煮沸浸泡15分钟消毒;
● 马桶、冰箱要重点消毒,可用含氯消毒液擦拭马桶周边,冰箱要断电后取出里面的东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冰箱内部和食品外包装;
● 电子产品、小物品等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答疑解惑:
1、不做好消毒容易重阳?
可能性较小。
感染后3~6个月体内有较多抗体,即便不是同一毒株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必过分担心和焦虑,日常戴好口罩和注意手卫生比什么都强。
2、牙刷、口红上有病毒需要换牙刷?
你都有抗体了你怕啥?但如果这是你更换新牙刷和新口红的借口,那就换吧,病毒又不会告你诽谤。
3、向身体喷消毒剂能预防感染?
不建议这么干,消毒剂对眼睛、呼吸道、皮肤均有一定的刺激和损害。
4、哪些消毒剂能消灭病毒?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消毒剂使用指南》,目前有8类消毒剂可用于新冠病毒的消杀,分别是:
①醇类消毒剂:适用于手、皮肤和较小物体等;
②含氯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织物、水和餐具等;
③二氧化氯消毒剂:适用于水、物体表面、瓜果蔬菜、室内空气等;
④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适用于皮肤伤口、物体表面、室内空气等;
⑤含碘消毒剂:适用于手术部位、注射和穿刺部位皮肤等;
⑥含溴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
⑦酚类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织物等;
⑧季铵盐类消毒剂:适用于环境、物体表面、手等。
这8种几乎涵盖了市面上绝大多数消毒剂,大家选其中一两种就行。实在纠结不知道选哪种的朋友,可以选择84消毒液或70~75%酒精。
需注意,无论哪种消毒液,都应放在不透明的容器中,存放在通风良好、有遮盖的区域,避免阳光直射,需要配制的消毒液最好现配现用。
此外,新型冠状病毒还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开窗通风、晾晒衣物被褥、高温蒸煮等都是既高效又经济的消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