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3000字

2022-12-31 16:06:07 地质实习报告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生活的价值。为了记录这些宝贵的经验,我们应该写岗位实习报告,报实习报告可以让我们了解公司部门的构成和职能。。你知道哪些优秀的岗位实习报告的范文吗?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地质实习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地质实习报告【篇1】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熟悉与了解,把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学问,但是书本上的学问与实际状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熟悉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头我们的地质实习。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用法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把握褶皱的基本学问和推断背斜、向斜的力量

  6、现场熟悉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

  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熟悉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爱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头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特别的严峻,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其次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化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留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稍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掩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峻。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其次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峻,表面基本无植被掩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连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看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2、熟悉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四周,开头下午的实习,主要是熟悉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具体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终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习结束,

  3、熟悉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头了其次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由于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晰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熟悉。

  4、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行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看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看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长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状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连续登山,开头褶曲的熟悉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推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渐渐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

  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连续上行,在途中老师时常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洁通过直观的感觉来推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特别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终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简单造成错误推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

  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学问,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用法,测得岩层产状

  3、把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熟悉,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熟悉。

地质实习报告【篇2】

  实习时间:

  11月24日—11月28日

  实习地点:

  x府君山及中上元古界地质剖面

  实习目的:

  为了深入学习了解我国的地貌、地质构造情况和三大类岩石的分类,以及对建筑工程所造成的影响。

  实习内容:

  10月25日按计划我们去x中上元古界进行地质实习。早上天还没有亮的时候我们集合整装待发,然后等到6:50大巴从学校出发,伴着朝阳的升起我们奔向目的地。尽管温度很低,有些风,但阳光还是不错的,同学们心情也舒畅起来。9:30到达x地界时车里的气氛活跃了起来,大家议论着即将看到的情景。当陡峭的山石映入眼帘,我们很激动,感觉到这里的山与我们平时游览的相比显着格外的雄伟和坚韧。山上还有一片片柿子林,接着又出现了土豆、玉米、小山庄等,一种自然亲近之感,闲适自在油然而生。10:00进入封山育林区几公里后我们下车了,太阳已经很高了,阳光暖洋洋的,但山里风很大还是有点冷的。

  在老师的带领和指点下我们出发了,这边的断层基本上形成于8亿到14亿年前,多灰岩、页岩,砂岩也有一些,有藻类化石、叶虫化石。老师让我们从两侧岩石的构造、岩性等方面来观察。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页岩,该结构是由粒径〈0.005mm粘土矿物颗粒所组成,由粘土脱水胶结而成,有明显的薄层理,成页片状,有多种颜色,一般呈灰色、黑色、棕色,约8亿年前形成,每层几毫米左右,一层形成期1到两年。之后是瘤状构造,瘤状构造顾名思义即是岩层中出现如瘤的团块、半球形、糖饼状形态的透镜状岩石,其物质成分与上下岩层略有区分,以含沥青质、泥质为主的白云岩,是由于沉积时水动力及静压力等因素改变而成。在高于庄组中上部出现较多。接着我们还看到了泥岩,它的成分与页岩相似,也是常成厚层状,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的,据老师说其吸水性强,遇水后易软化;来也看到了沉积岩岩层面上的特征如波浪、泥裂、雨痕等,这些特征同样反映了沉积岩生成条件和形成环境的特殊性,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标志。

  随着队伍的前行,沿途我们又看到了更多地貌特征:倾斜——由板块的造山运动形成的,倾斜岩层的产状,是用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来表示的;断层是岩体受力断裂后,断裂面两侧岩体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它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相对位移大约有25厘米左右;断层三要素——倾角、倾向、走向;然后我们还来到了未开采的梦矿山,见到了一块大的岩石,叫做锰方硼石矿(Mn3B7013C1)1971年我国在此地首次发现该稀有矿物,且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矿床,属浅海相沉积锰硼矿。锰方硼石矿在电子工业和原子能工业上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接着我们向前走,经过了一片茂密的山坡林,然后块茎状高于庄叠层石挺立在我们面前,上面写着“由块茎体或少数粗短的次圆柱体组成,柱体间通常为碎屑白云岩所充填。基本层呈平缓到凸起较高的穹形、带状。地质年龄约15亿年。”没走几步,又一块土黄色的岩石在等待着介绍给我们藻席及藻屑(Algae sheet and algae clast)——“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常见能反映生物有机物的藻架结构,或藻席结构,它们通常由亮、暗纹层交替叠置而成,如早期(准同生)被硅化,有时还可保存藻丝体化石。它们通常呈纹层状碳酸盐岩,有时则形成典型的叠层石。这种藻架结构的沉积物若遭冲刷而再沉积,则成藻屑。”其中因面积大而成为藻席,白色的是岩石,深色的是藻类化石。接着我们还来到了大红峪与高于庄组界线,“此两组地层在这儿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高于庄组底部为一层石英状砂岩,层面有波痕,砂岩之下为大红峪含锥叠层石燧石白云岩,其锥顶被切,表示曾受到侵蚀作用,即代表一次沉积间断。”接着有一块大理石向我们介绍了波痕的地质年龄为14.35亿年,是由风、水流、波浪交互作用于沉积物表面而形成的。然后看到了海浪岩——海象沉积,了解到平行不整合——斜的断层被磨平上面继续沉积形成的岩层构造,特点是年代不连续。

  一会儿我们又发现了:

  (1)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气孔构造是岩浆凝固时,挥发性的气体未能及时溢出,以致在岩石中留下许多圆形、椭圆形或长管形的孔洞,随即形成的。而杏仁状构造是岩石中的气孔为后期矿物所充填所形成的一种形似杏仁的构造,也即一种岩石中夹杂着其他类岩石。

  (2)火山角砾岩——火山爆发时随着深部岩浆的喷出,由于通道附近围岩碎片的加入,加上喷发强度及深度诸多因素影响,可出现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火山凝灰岩等。大红峪组火山角砾岩十分发育,分布范围广,角砾成分主要为白云岩、燧石、玄武岩等。角砾大者称为火山集块岩。

  (3)泥裂——当未固结的沉积物露出水面时,会受到暴晒而干涸,并发生收缩和裂开,这时所形成的裂缝为泥裂。泥裂的裂片为多角形,裂缝上宽下窄,大致与层面垂直,其中常充填有上覆沉积物的成分,泥裂多见于湖或海洋的滨岸地带或者河漫滩沉积环境中。

  (4)断层(Fault)——岩层发生的错断,断层几乎在地表上处处都有,特别是在山脉强烈变形的岩石中,此处两层坚硬的石英砂岩沿着沟被错开,它位于断层面上盘,地质学家称其为断层。

  (5)侵入构造,中间黑色为侵入体,侵入白色岩石中

  (6)格鲁纳叠层石——一种层柱状叠层石,其柱体部分多为硅泥质组成,常彼此间密集共生,柱体横断面为次圆形到椭圆形。基本层呈薄而平缓的穹形,向上有不同程度的凸起变化,地质年龄约为16.8亿年。

  下午我们来到了府君山,公园里七个景点,包括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峡谷景区,九山顶石英砂岩峰林景区,黄崖关断崖地貌景区,等等。一进门那个岩层状的建筑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种构造神神奇很美观。还看到了飞来峰的地貌,上面说明了府君山、北岭等山顶部位都是雾迷山组条带状白云岩(12亿年),压在较年轻的地层上,形成的飞来峰。接着老师还指引我们看山脊和垭口,盘山公路在垭口出现,但其需要注意很多安全问题——滑坡等,

  老师告诉我们垭口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等等知识。最后我们都登上了山顶,一览群山,俯看脚下的四界那么的渺小,山石的起伏接合,不禁让人惊叹。

  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我们来到了x这个地貌地质特征复杂丰富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从地球演化距今约18至8亿年间的地质历史,学习和了解到关于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古构造、古地磁等大量的自然信息以及多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我们看到了很多地质现象,像元古宙和太古宙分界、泥裂、杏仁、气孔、波浪波痕等把我们带入了遥远的远古时期;团山子多细胞生物化石和桑树鞍宏观藻类化石让我们叹为观止,流连往返。在这里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地质特征、不同地质构造中观测考察x剖面的地质奇观,从而也达到了保护自然珍惜国家自然遗产、学习知识、开拓眼界、陶冶情操的目的。

  收获/建议:

  实习很快就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理解,增加了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我们实际观察到各种地理特征,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

  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把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然而实习也让我们懂得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多去自然界和各个地方去考察实践,才能更好的了解和鉴定岩石,区分识别常见的岩石,更多掌握我国地理地质方面的特征,为我们以后建筑工程上对地质的选择和岩石的选用安排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建议我们学习的时候能够结合更多的实地和实际图片等工具来形象的具体的认识和辨认,这样我们对地质的掌握才能更加深入全面。

地质实习报告【篇3】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使我们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使我们了解野外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罗盘测量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了解地质构造对工程影响,把地质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实习地点

  1.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馒头山

  3.济南市长清区苏庄背斜

  三、实习时间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四、实习仪器

  地质罗盘

  五、实习内容

  第一天20xx年xx月xx日

  第一天我们实习的目的地是济南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馒头山和灵岩寺,主要内容是观察馒头山的地质构造和馒头组、毛庄组等岩层,以及灵岩寺附近的滑坡和断层。

  (一)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馒头山

  1.馒头山简介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这说明这山的外形特别像馒头。馒头山距济南市区仅20来公里。张夏境内群山连绵,馒头山就在这群山之间,和周围的山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山上满是杂草,零零散散地有些低矮的小树。整个山体为石质山,半山腰上散落着一小块一小块的农田。名字看起来有些俗气,个头也不算太高。 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因为,它那丰富的皱纹和陈年脉络,忠实地记录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真可谓“浓缩的就是精华”。抬手之间,跨越五亿年顺着不太陡的山势拾径而上,在山腰处便可见一处岩层,这块岩层乍看起来很普通,但它却是无价之宝。因为,这一块岩层记录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该处岩层近两米高,层次非常明显。于峰介绍,最底部淡粉红色的一层是花岗岩石,与这一层对比非常明显的是,上面紧挨着的青灰色古代花岗岩,两者之间的时间相隔2.5亿年,而古代花岗岩距今约2.8亿年。也就是说,人蹲在地上,一抬手之间的距离就轻松跨越了整整5.3亿年的历史。让人不得不感慨沧海桑田变幻之快啊!再往上走,就会发现一个小土丘,土丘上布满了碎石片。可别认为它只是个普通的小山丘,这里可是有名的三叶虫化石的聚集地,小小的三叶虫见证了这里曾是海洋深处的历史。三叶虫是生活在6亿年到2亿多年前的古老节肢动物,在当时它几乎占据了整个海洋,是古生代一霸。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绝灭。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三叶虫化石约四千多种,我国是发现三叶虫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有1千多种。三叶虫化石又叫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它历史悠久,据记载,宋、明、清时代已有人把玩,称之为“多福石”、“鸿福石”。在普通人的眼里,三叶虫化石是“玩物”,但它在地质科研人员的眼里却是货真价实的“宝贝”。从上个世纪初,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地质科研人员不断探索研究,在馒头山地区发现了17个三叶虫生物带,并确定馒头山为一处最完整的寒武纪地层层型剖面,从而成为中国寒武纪地质结构划分的标准山。因此,馒头山也就成为地质界公认的世界地质名山。每年,都有无数地质专业的大学生和相关专家造访馒头山,一睹它沧海桑田的容颜。实在的名字背后是丰厚的物产馒头山不是一个孤立的小山头,它的余脉蜿蜒相连。其中东边的一支余脉远观像一个大佛头,鼻子、眼睛、嘴巴惟妙惟肖,煞是生动。这么美丽的山当然也有美丽的传说。

  馒头山不仅地质丰富,据说还藏有金矿。相传很久以前在山的东侧有一处泉眼,泉水常年汩汩喷涌,泉水清澈见底。有一年,一个从南方过来专做修补铁锅铁盆的手艺人,走到这个泉眼处坐下休息。休息完了起身要走的时候,他竟然发现泉水里有一层亮亮的金粒儿。他大喜过望,赶紧把包袱解开,把金粒儿捞上来放进包袱里。捡了个大财的生意人在心里打起了算盘:“可不能让别人知道这里有金子,得想个办法把泉眼藏起来。”于是,他在泉眼边顺手拔了一棵草,用草堵住了泉眼。过了几天,这个生意人得意洋洋地赶了一辆大马车又来到泉眼处,想捞到更多的金子。可是等他到了跟前,傻了眼,泉眼处竟然不流泉水了。据老人们讲,他拔的那棵草正好是万年草,用它堵死了泉眼,泉水要到一万年以后才能重新流淌。馒头山到底有没有金矿,还需要地质部门的勘查,但馒头山周边盛产木鱼石可是个不争的事实。 1991年,张夏镇馒头山附近的村民们惊讶地发现,他们平时用来垒猪圈的石头竟然是世上少有的宝贝——木鱼石。这是木鱼石首次在张夏镇中部馒头山被发现。据考证,形成于距今约5.5——5.8亿年之间的木鱼石,是一种珍贵的玉石石材,含26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用木鱼石制作的器皿通透防腐,此外,它还能制成各类收藏艺术精品。馒头山是块宝地,珍贵的木鱼石给馒头山周边的居民们带来了财富和商机,也是馒头山除了是地质名山外的又一骄傲。馒头山将建大型地质公园自馒头山被命名为世界地质第三名山,尤其是在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以后。当地有关部门经多方论证、研究,决定根据馒头山独特的地质风貌和考察价值,以馒头山为核心,在其周围兴建集科普、教育、研究、旅游于一体的地质公园,这也将是山东省最大的地质公园。据介绍,规划中的馒头山地质公园将划分为五大片区,中部将建成地质文化广场,设计面积200亩,主要工程是建设三叶虫概念性广场标志雕塑和区内各景点雕塑;西部是展馆片区,规划面积100亩,主要是地质博物展厅,为地质专家、学者及游客提供地质教学设施和科普知识展览;北部是大沙河片区,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突出灵山秀水的地方特色;南部是馒头山地质剖面片区,将整理修建参观场地、修建硬化参观道路及碑亭、山顶标志性建筑等。

  2.实习任务:馒头山岩层

  (1)馒头组

  第一层页岩,黄灰色,2m。

  第二层薄层石灰岩,蓝灰色,厚4m,含燧石结核。

  第三层钙质页岩,灰黄色及灰色,厚13m。

  第四层页岩,紫色,厚8m。

  第五层石灰岩,土黄色,厚6m。与另一个山体对比可发现此处为断层,为平推断层。

  第六层页岩,灰绿色,厚4m。

  第七层石灰岩,灰绿色,厚2m。岩体上孔洞发育成熟,岩体易形成溶洞,不利于工程建设,强度低于第五层的石灰岩。

  第八层页岩,紫红色,厚7m。

  第九层石灰岩,灰白色,厚2m,纵向裂隙打,孔洞发育少。

  第十层页岩,鲜红色,厚5m,风化严重。

  (2)毛庄组

  第一层云母页岩,紫红色,厚4m。

  第二层页岩,紫色,厚13m。

  第三层页岩,紫红色,厚4m。

  (二、三层中间有明显分隔带)

  第四层鲕状石灰岩,厚0.8m。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0.2m。

  第六层鲕状石灰岩,厚0.3m。

  据老师介绍说,第四、五、六层原来为海底,由于后来的地壳运动成为现在的毛庄组岩层。

  (二)长清区灵岩寺滑坡、断层

  在长清灵岩寺附近我们实习认识了山体的滑坡。

  1.滑坡的概念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2.滑坡的分类

  根据滑坡体体积,将滑坡分为4个等级:①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10×104立方米;②中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104-100×104立方米;③大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0×104-1000×104立方米;④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大于1000×104立方米。根据滑坡的滑动速度,将滑坡分为4类:①蠕动型滑坡,人们作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②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③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④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3.滑坡的产生原因

  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第二天20xx年xx月xx日

  第二天我们实习的目的地是济南市长清区的苏庄。

  (一)断层

  1.一开始我们先是在一户农家小院里观察了一处明显的断层,此断层为正断层。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大家鉴定了该断层的上盘、下盘、断线及其断层面,并且还估计了该断层的断距与落差。

  2.关于断层

  概念: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分类:根据断层线上原来相邻接的两点在断层运动中的相对运动状况可以将断层分类。

  如果它们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走向滑动断层又进一步分为右滑和左滑断层。

  如果一个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侧,面向断层,另一边的岩块向他左方滑动,那它就叫左滑断层。之所以如此称呼,因为要追索被移动了的地表特征时,该人需沿断层线转向左边,才能在那一边找到与这边相对应的特征。这种走向滑动断层也叫右旋或左旋、右行或左行断层,或统称走向断层。加利福尼亚圣安德列斯断层是一条右旋断层或滑动断层。

  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

  当断层面倾角小于或等于45°,上盘相对下盘作向上运动时,叫冲断层,而若断层面倾角大于45°,则称逆断层。

  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界于走向滑动断层和倾向滑动断层之间的,叫斜向滑动断层。

  断层两盘之间的相对位移常被叫作断层落差和平错。落差反映垂直位移,而平错反映水平位移。以上所说的断层都有一个共同的运动特点,即在运动中两盘的构造保持着平行。

  但也可以有这样的断层,相邻两盘块体之间发生了扭动、转动,这样的断层被称为旋转断层或剪状断层.

  (二)苏庄背斜

  苏庄背斜距济南长清区政府以南约3—4公里,是一处非常典型的两翼不对称的背斜构造。

  1.概念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苏庄背斜的垭口处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剥蚀,往往给人造成假象它是向斜,其实不然,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根据岩层走向仔细判断,最终得出了此处为背斜的结论。

  2.褶皱要素

  褶皱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以描述褶皱的形态和产状。包括﹕①核﹐褶皱的中心部位﹔②翼﹐泛指核部两侧比较平直的部分﹔③轴迹﹐褶皱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时出露的轴部﹔④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⑤轴面﹐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联成的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曲面﹐轴面与地面或其他面的交线称为该面上的轴迹﹔⑥轴﹐理想的圆柱状褶皱可以由一条平行其自身移动而描绘出该褶皱面弯曲形态的直线﹐这一直线又称为褶轴。褶轴只是具有表明几何方位意义的线段﹐圆柱状褶皱的枢纽方向代表了褶轴的方向。非圆柱状褶皱可有枢纽线而没有统一的褶轴﹐只有把它分解成许多近似圆柱状褶皱的区段﹐才可分别确定其褶轴﹔脊线和槽线﹐在横剖面上褶皱面的最高点称为脊﹐同一褶皱面上脊的连线称为脊线﹔反之﹐褶皱面在剖面上的最低点称槽﹐同一褶皱面上槽的连线称为槽线。

  3.褶皱的野外识别

  一般情况下,人们容易认为背斜是山,向斜为谷,但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背斜长期遭受剥蚀,不但可以逐渐的夷为平地,而且往往由于背斜轴部的岩层遭到构造作用的强烈破坏,在一定的外力条件下,甚至可以发展成谷地。所以向斜山与背斜谷的情况在野外是比较常见的。因此,不能完全以地形的起伏情况作为识别褶皱构造的主要标志。

  褶皱的规模,有的较小,有的较大。小的褶皱,可以再小范围内,通过几个出露的地面的基岩露头进行观察。规模大的褶皱,一则分布的范围较大,二则常受地形高低起伏的影响,既难一览无余,也不可能通过几个露头就窥其全貌。对于大型褶皱构造,在野外需要采用穿越的方法和追踪的方法进行观察。

  (1)穿越法。就是沿着选定的调查路线,垂直岩层走向进行观察。用穿越的方法便于了解岩层的产状、层序及其新老关系。如果在线路通过的地带岩层成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则必有褶皱构造。再根据岩层出露的层序及其新老关系,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然后进一步分析两翼岩层的产状和两翼与轴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判断褶皱的形态类型。

  (2)追踪法。就是平行岩层走向进行观察的方法。平行岩层走向进行追踪观察,便于褶皱延伸的方向及其构造变化的情况。当两翼岩层在平面上彼此平行展布时为水平褶皱,如果两翼岩层在转折翼闭合或呈“S”行弯曲时,则为倾伏褶皱。

  (三)地质罗盘的使用

  第二天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地质罗盘的使用了,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1.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2.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3.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①.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②.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③.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子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下面表格内为三组现场实测数据:

  组号走向(度)倾向(度)倾角(度)

  第一组NE∠54.5 NE∠319.5 WN∠45

  第二组NE∠64 NE∠349 WN∠33

  第三组NE∠59 NE∠334 WN∠69

  六、实习总结

  为期两天的实习匆匆结束了,在这两天里面,虽然天气不太好,但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带领下,实地认识了断层、滑坡、褶皱、岩石构造以及向斜背斜的地质构造。这次实习的亲身经历,使我们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巩固了我们所学到的知识。

地质实习报告【篇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出发前往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历经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向往已久的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习基地!

  我们信息工程专业两个班的几十号学生在黄鹰、陈占龙等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秭归实习的脚步。沿着兰陵溪木材检查站——杉木溪大桥东700米——九曲脑中桥东西各100米——九曲脑中桥后700米——泗溪公园外——银杏沱混装码头——湖锦天城采石唱—三峡大坝——链子崖——泗溪公园这条线路进行学习,原本是一次别样的野外实习,中途却有几天以天气原因草草了事,使得这次实习存在太多的遗憾!但是从这次实习中,对于我这个未来从事测绘工作的人,是一种难得的经历与体验。

  第一章绪论

  走进秭归,走进基地

  一,实习基地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习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北瞰三峡库区库首部分。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东临宜昌市,距离湖北省省会武汉市约400公里,武汉至秭归交通十分便利,每天有数班客车直达武汉,到宜昌的班车每15分钟一班。实习区处于我国三个梯度带的第二个梯度带的大巴山山系的东端。属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河谷地带的鄂西南山区。山脉走向为北东—南西或北西—南东向。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

  水力资源丰富,长江横贯县境,8大溪河水系水电开发潜力巨大,水能理论蕴藏量17.2万千瓦,中小型水电站星罗棋布,秭归已成为全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县,是全国农村水电中级电气化建设试点县。

  新中国建立后至1975年,先后有数十个单位或部门进入测区,进行比较深入的地质调查矿产普查或勘探工作,分别对黄陵背斜岩浆岩、变质岩均做过较详细的研究;对鄂西的铁、煤、汞、金、铬铁矿、黄铁矿等做了不同程度的普查勘探工作,积累了丰富资料;对峡东震旦纪至二叠纪地层做了详细的研究,其研究程度较高。近年来,特别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省煤炭局、江汉石油管理局均在区内进行许多专题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是加深了区内的地质研究工作。上述研究工作为教学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为实习基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定的基矗二,秭归县概况

  1,行政区划与经济

  秭归全县辖7镇5乡,全县总人口约39.5万人(20xx),面积2427平方公里(图1-1)。全县耕地面积2.39万公顷,多以荒山林地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尤以脐橙盛名,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誉。

  秭归县是我国柑桔生产的最重要产地,本县的脐橙尤其是“长红”目前在我国已享有盛名,此外,本县生产的香菇、木耳、核桃、茶叶、中药等,也在省内占有一定市常

  近年来,伴随大坝水库蓄水的递增,网箱养鱼业已悄然兴起,从发展的角度看,其前景将十分看好。

  此外,本县尚甚产各种天然奇石。

  秭归县成矿条件差,矿产资源较少,具有工业价值、并有一定规模的矿产资源主要为煤矿与金矿,此外为灰岩及建材。因此区内矿产开发业不发达而且难以发展。但是,其余有关经济发展项目却存在较好前景。

  2,交通条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东临宜昌市,距离湖北省省会武汉市约400公里,武汉至秭归交通十分便利,每天有数班客车直达武汉,到宜昌的班车每15分钟一班。

  3,自然地理

  a地貌

  实习区处于我国三个阶梯的第二阶梯大巴山山系的东端,属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河谷地带的鄂西南山区。山脉走向为北东—南西或北西—南东向。

  b气候

  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实习区由于高山夹峙,下有水垫,因此600米以下形成逆温层,即在冬天形成沿江两岸的冬暖带,年均气温18℃,极端最低温只有-3℃,有利于柑桔特别是脐橙的生长三,地质实习概况。

  1,目的与任务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为了巩固与加强我们所学的《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基本知识,加深学生们对地质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通过实习使我们具备以下几项能力:

  a)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要求步骤;

  b)掌握三大岩类的野外观察方法与描述内容以及地层系统的建立原则;

  c)掌握野外褶皱、断层等构造现象的识别、观察与描述;

  d)掌握野外相关地质图件的绘制与要求;

  e)具备一定的资料综合分析和整理能力,独立完成实习报告的编写,为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地质学基矗

  2,实习时间及组队情况

  第二章实习

  地点:一、兰陵溪木材检查站

  天气:多云

  任务:观察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接触处

  岩浆岩:以花岗岩为主

  变质岩:以片岩、片麻岩为主

  1、观察花岗岩

  从外形来看这里的花岗岩是一种灰白色、中立、黑云母角闪斜长花岗岩,它的主要成分有石英、黑云母、斜长石、角闪石。其中斜长石和石英都是有浅色光泽的物质,黑云母和角闪石都是暗色物质。它们的区别是黑云母有油质光泽而长石是肉色,没有油质光泽;黑云母

  是片状金属光泽,角闪石是柱状无金属光泽。

  2、观察灰色片麻岩

  灰色片麻岩是在30亿年前形成的,有“大陆岩石之母”之称。它的主要成分是长石和云母属于混合变质岩。呈片状构造。

  3、观察它们的侵入关系

  片麻岩形成之后,由于岩浆的喷发,侵入岩石形成黄陵岩。

  地点:二、杉木溪大桥东700米

  任务:

  1、观察、辨认变质岩(3~5种)

  岩浆岩-----变质岩(正变质)

  沉积岩-----变质岩(负变质) 2、辨别几种变质岩

  1绿泥石的片岩:呈淡绿或暗绿色,呈块状或鳞片状,片理明显,常具有○

  小褶皱,片理面触之有滑腻感,绿泥石一般很细肉眼不易辨识,其质地很软,用指甲便可刮伤之,有时可看到斑状变晶的石榴子石与磁铁矿。

  2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鳞片或叶片、粒状变晶结构。原岩主要是含长石砂岩○

  和安山质火山岩。

  3二云母片岩:灰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

  4黑云母斜长角闪岩○

  5条带状混合岩○

  6黑云母斜长岩○

  片麻岩结构和片岩结构的区别在于前者有颗粒状、不连续

  地点:三、九曲脑中桥东、西各100米

  任务:观察断裂构造、震旦系莲沱组和座椅褶皱

  西100米:这里主要是观察断裂构造,包括裂隙构造和断层构造。其中裂隙构造是山体无移动,断层有山体的错位。在这个观察点有明显的断层和裂隙构造。在山体上出现了巨大的裂隙,左边的山体发生了移动。

  东100米:这里观察的是座椅褶皱,这个褶皱分为多个层次,位于山腰上。由于地势险要,我们只是对部分主要层次进行了了解。

  第一层:薄层装的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

  第二层:钙质页岩

  第三层:泥灰岩加页岩

  第四层:薄层泥质岩

  第五层:条带状灰质泥岩

  第六层:含碳质页岩

地质实习报告【篇5】

  地质实习报告

  20xx年7月23日~8月2日

  一、实习目的: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土木工程地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土木工程地质》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为了更好地认识土木工程地质现象,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同时充分认识到土木工程地质实践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土木工程地质实习。实习的主要目的为以下几方面:

  1.结合实践,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一定的野外学习实践能力,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并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3.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参观大型博物馆,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5.在实习观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土木工程地质等基本知识分析土木工程的施工方法和原因。

  6.掌握根据现场观察所得资料和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精神,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7.切身理解工地施工的具体情况、步骤、施工难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实习安排:

  三、实习内容

  (1)学习使用地质罗盘仪和实习动员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臵,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臵(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臵),以及测定岩层各产状要素的具体数值。因此,本次实习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学会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在正式实习的第一天老师就带领我们在铁道学院向我们传授了罗盘仪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并且在现场演示了如何利用罗盘仪去判断岩层的走向,倾向及倾角。在听完老师的讲解之后,我们就开始分组学习使用罗盘仪。

  随后老师带领我们到建工楼开地质实习动员会,土木工程地质实习,学院非常重视本次实习,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会议主要由徐林荣老师主持,他向大家系统地介绍了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教学要求、实习内容、详情安排、注意事项等。徐老师特别强调了本次实习的安全问题,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同学们也很认真的听讲了有关需要注意的事项。

  (2)岳麓山地质现象的观看与学习

  在实习的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了岳麓山。老师带我去看了一个完美的褶曲——背斜,听完老师的讲解后,我们测了此背斜两翼的岩层产状。在测完上述地方的岩层产状之后,我们还在岳麓山爱晚亭附近测其两侧的岩层产状,最后我们发现这两侧的岩层的倾向相反并且都指向外,故可判断在以前此处地方为背斜,由于各种风化作用使得其核部被侵蚀减少而形成谷。

  (3)美丽的地质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的一天实习,不仅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相关的知识,而且还让我大开眼界,深深地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妙。这一天,我们又一次把我们所学的岩石与土、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等相关知识学习了一遍。不过这次的学习与以往学习不同,这次的学习虽是自学,但却很深动形象。在看到各种岩石和矿物时,对照之前所学的与其相关的性质和特性,这样学习效果很好,而且记忆较深。

  (4)娄底各种地质现象及地质工程的观看学习

  棋梓桥水库附近的铁路旁沉积岩

  沉积岩所特有的一大构造特征是化石,化石也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和区分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娄底实习时,在娄邵铁路DK117+700m附近,老师还带领我们找到了很多生物化石,其中许多都是珊瑚和贝类的化石,由此可以知道这里在几百万年以前曾是海底,我们不禁感叹沧海桑田,也见证了地质作用的伟大。

  原岩在变质因素作用下地质特性发生改变而生成的具有新特性的岩石。各种变质岩的存在条件,几乎跟它们的变质作用的类型有密切关系,换句话说,如果在野外工作时,能识别出变质作用的类型,那么也就大体上能估计出其中有哪些具体的变质岩的种类了。根据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的因素来考虑变质作用的格局,实际上,也包括了变质作用的规模。其类型大体上划分为四种:接触变质作用、交代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他们都是野外常遇到的。在实习中,我们在岳麓山见到的板岩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变质岩。板岩鉴定特征有:常见颜色为深灰、黑色;变余结构为常见变余泥状结构或致密结晶结构;板状构造;粘土及其他肉眼难辨矿物。

  了解地质构造及其类型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有三种主要类型:倾斜岩层、褶皱和断裂。

  岩层的空间分布状态称岩层产状。岩层按其产状可以分为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直立岩层。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见到的比较多的是倾斜岩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棋梓桥水库铁路线附近的一大片倾斜岩层,其形态颇为壮观。

  岩层受构造运动作用,当所受的构造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断裂,称为断裂构造。按照断裂后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无明显的相对位移,又可以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种类型。实习过程中只有见到几处范围比较小的节理,且较多的是张节理,也有几处节理面较光滑故可判断为剪节理。在娄底一处铁路线附近我们看到了断层构造,该断层的断面较光滑,有明显的水平擦痕,在断面上存在矿物结晶体和构造角砾岩及阶步,故我们可以判断此处为平移断层。

  认识边坡防护地质问题

  边坡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斜坡,是人类工程活动中最基本的地质环境之一,也是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工程形式。边坡病害防治采取以防为主,辅以治理的原则。

  整治原则的指导下,边坡病害整治主要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采用工程防护技术、植物防护技术或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防治技术来进行。

  1.坡面防护防护措施主要有抹面、捶面、喷砂浆和喷混凝土、勾缝和灌浆、护面墙、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等方式。在娄邵铁路上行走,我们所见到就是一处片石护坡,据老师介绍片石护坡有浆砌片石和干砌片石两种类型,前者整体性好,后者有利于排水。两者外观基本一致,区别只是在于片石间是否含有砂浆。

  2锚杆加固防护稳边坡和可能失稳边坡,我们须采用边坡加固技术来保证边坡的稳定性,然后再考虑坡面防护工程。边坡加固技术包括锚杆防护、抗滑桩防护和挡土墙防护等。坡面为碎裂结构的硬岩、层状结构的不连续地层、坡面岩石与基岩分离有可能下滑的挖方边坡适用于锚杆防护。这种防护还特别适用于岩层倾角接近边坡坡角和有裂隙的厚层岩石。

  3.支挡工程土墙是整治滑坡常用的有效措施之一。抗滑挡土墙一般设臵在滑坡前缘,挡土墙基础必须深埋于滑动面(带)以下的稳定地层中,以免随滑体被推走。抗滑挡土墙可采用重力式和桩板式等,重力式挡土墙利用墙身重量来抗衡滑体,优点是取材容易、机械化要求不高、施工方便、见效快。在娄底市涟钢铁路专用线旁所采用的却是桩板式挡土墙,它以抗滑桩为主要构件。抗滑桩又称锚固桩,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一种新型抗滑支挡结构物,抗滑桩埋于稳定滑体中,依靠桩与桩周岩(土)体的相互嵌制作用把滑坡推力传递到稳定地层,利用稳定地层的锚固作用和被动抗力,使滑坡得到稳定。

  四、实习总结:

  转眼间,短暂而难忘的地质实习结束了。在这段实习时间里,学习到很多工程地质相关的知识这是毋庸臵疑的,而且大家都学到的都差不多,只是因个人学习能力不同而学习的深度不同而已。因此,在这方面的总结,大家都差不多,而我更想谈谈的是在这次实习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关于学习,我们真的不能死学,你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好,并不代表这门课程我就真正的学会了。有没有真正的理解,实践中一目了然,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次的实习,让我进一步的了解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句话。此次实习,还让我体会到自己的知识的缺陷和平时的学习方法的误区,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没有抓住重点的盲目学习,不仅学习起来很累,而且学不到真正的知识精华。除此之外,本次实习还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土木者的不易,工作环境、条件没得选择,起早贪黑更是家常便饭,而且工作不许有任何的粗心大意,因为任何的一点大意,都可能威胁到很多人的生命安全。所谓的差之毫米失之千里,也许就是对土木工程最好的诠释了。然而,再苦再累,我们都不会畏惧,因为我们具备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最后,感学学校给予我们这样一次难得的实习机会,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学不到的知识。实习虽然完了,但是我的路还很长,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好好的利用这次实习教会我的东西,继续努力,不断进取!篇2: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

地质实习报告【篇6】

  一、实习目的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实习的主要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情况

  (一)时间

  20xx年X月2日至20xx年X月4日,野外实习共三天。

  (二)小组成员

  王XX 王XX 王XX 吴XX 武XX 薛XX

  (三)实习路线

  (1) 20xx年1月2日 星期四 晴

  河南省XX市辉县市上八里乡薄壁镇鸭口村

  (2)20xx年1月3日 星期五 晴

  河南省焦作市龙洞乡XX村后沟

  (3)20xx年X月4日 星期六 晴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常平乡向南100米左右

  三、实习内容

  1、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

  2、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悉地层时代。

  3、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4、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

  5、学会做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

  6、编写实习报告

  第二章 地层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可以显示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因此它和 一定得时间含义相联系。所以在底层形成以后,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此种顺序称为正常层序。

  区域内出露与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变质岩系、元

  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叠系下统,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分述】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再细到系、组)新生界

  古生界为地球上首次大量出现生物的时期,距今约 7.5 亿年到

  2.3 亿年前,主要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在焦作地区因为地层遭到侵蚀,缺失了全部的志留系和泥盆系。其中寒武系和奥陶系为整合接触;奥陶系和石炭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石炭系和二叠系为整合接触。

  2.1 太古界(A r)

  辉县市上八里乡鸭口盘山公路沿途的太古界可见底层为赞皇群

  (Arz ),所 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为:在盘山公路边可以看到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混合岩及小型岩脉或岩墙侵入岩体。

  (1)

  (2)呈黑褐色及黄褐色,鳞片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斜长石占55%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泽,风化后呈土状光泽,黑云母占 15%~25%左右,呈片状。石英占 15%~25%左右,油脂光泽。

  (2)角闪斜长片麻岩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石英及黑云母、透辉石、紫苏辉石等矿物组成。明显的片麻状构造是由暗色矿物、浅色矿物相同排列的条带表现出来。角闪斜长片麻岩,由中基性岩浆岩及富铁白云质泥灰岩经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角闪石占50%~60%左右,呈柱状 或粒状,斜长石占 20%~30%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泽,风化后呈土状光泽。石英占5%~10%左右,油脂光泽;

  (3)花岗片麻岩(肉红色),其矿物成分主要是正长石、石英、黑云母、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可包括三种不同类型:

  ①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碱性长石片麻岩;

  ②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花岗质混合片麻岩;

  ③与造山运动同时在强应力作用下,由压力结晶作用形成的片麻状花岗岩。

  (3) 混合岩 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它是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过渡岩类,混合岩的矿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排列。 在盘山公路观察到的混合岩:含有一定数量近于平行的浅色长石英质或花岗质脉状体的混合岩,多呈厚度不等的层状特征特征,围岩中大量的侵入体(脉状、条带状)与围岩组合在一起形成岩石,围岩称为基体,侵入岩称为脉体,主要有石英脉和长石英质岩脉。岩浆沿着与岩层层面垂直或斜交的断面侵入,形成了规模较大,似墙状的岩体

地质实习报告【篇7】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使我们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使我们了解野外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罗盘测量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了解地质构造对工程影响,把地质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实习地点

  1.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馒头山

  3.济南市长清区苏庄背斜

  三、实习时间

  20xx年x月x日——20xx年四、实习仪器

  地质罗盘

  五、实习内容

  第一天20xx年6月3日

  第一天我们实习的目的地是济南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馒头山和灵岩寺,主要内容是观察馒头山的地质构造和馒头组、毛庄组等岩层,以及灵岩寺附近的滑坡和断层。

  (一)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馒头山

  1.馒头山简介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这说明这山的外形特别像馒头。馒头山距济南市区仅20来公里。张夏境内群山连绵,馒头山就在这群山之间,和周围的山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山上满是杂草,零零散散地有些低矮的小树。整个山体为石质山,半山腰上散落着一小块一小块的农田。名字看起来有些俗气,个头也不算太高。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因为,它那丰富的皱纹和陈年脉络,忠实地记录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真可谓“浓缩的就是精华”。抬手之间,跨越五亿年顺着不太陡的山势拾径而上,在山腰处便可见一处岩层,这块岩层乍看起来很普通,但它却是无价之宝。因为,这一块岩层记录了五亿多年的地质变化。该处岩层近两米高,层次非常明显。于峰介绍,最底部淡粉红色的一层是花岗岩石,与这一层对比非常明显的是,上面紧挨着的青灰色古代花岗岩,两者之间的时间相隔2.5亿年,而古代花岗岩距今约2.8亿年。也就是说,人蹲在地上,一抬手之间的距离就轻松跨越了整整5.3亿年的历史。让人不得不感慨沧海桑田变幻之快啊!再往上走,就会发现一个小土丘,土丘上布满了碎石片。可别认为它只是个普通的小山丘,这里可是有名的三叶虫化石的聚集地,小小的三叶虫见证了这里曾是海洋深处的历史。三叶虫是生活在6亿年到2亿多年前的古老节肢动物,在当时它几乎占据了整个海洋,是古生代一霸。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绝灭。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三叶虫化石约四千多种,我国是发现三叶虫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有1千多种。三叶虫化石又叫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它历史悠久,据记载,宋、明、清时代已有人把玩,称之为“多福石”、“鸿福石”。在普通人的眼里,三叶虫化石是“玩物”,但它在地质科研人员的眼里却是货真价实的“宝贝”。从上个世纪初,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地质科研人员不断探索研究,在馒头山地区发现了17个三叶虫生物带,并确定馒头山为一处最完整的寒武纪地层层型剖面,从而成为中国寒武纪地质结构划分的标准山。因此,馒头山也就成为地质界公认的世界地质名山。每年,都有无数地质专业的大学生和相关专家造访馒头山,一睹它沧海桑田的容颜。实在的名字背后是丰厚的物产馒头山不是一个孤立的小山头,它的余脉蜿蜒相连。其中东边的一支余脉远观像一个大佛头,鼻子、眼睛、嘴巴惟妙惟肖,煞是生动。这么美丽的山当然也有美丽的传说。

  馒头山不仅地质丰富,据说还藏有金矿。相传很久以前在山的东侧有一处泉眼,泉水常年汩汩喷涌,泉水清澈见底。有一年,一个从南方过来专做修补铁锅铁盆的手艺人,走到这个泉眼处坐下休息。休息完了起身要走的时候,他竟然发现泉水里有一层亮亮的金粒儿。他大喜过望,赶紧把包袱解开,把金粒儿捞上来放进包袱里。捡了个大财的生意人在心里打起了算盘:“可不能让别人知道这里有金子,得想个办法把泉眼藏起来。”于是,他在泉眼边顺手拔了一棵草,用草堵住了泉眼。过了几天,这个生意人得意洋洋地赶了一辆大马车又来到泉眼处,想捞到更多的金子。可是等他到了跟前,傻了眼,泉眼处竟然不流泉水了。据老人们讲,他拔的那棵草正好是万年草,用它堵死了泉眼,泉水要到一万年以后才能重新流淌。馒头山到底有没有金矿,还需要地质部门的勘查,但馒头山周边盛产木鱼石可是个不争的事实。1991年,张夏镇馒头山附近的村民们惊讶地发现,他们平时用来垒猪圈的石头竟然是世上少有的宝贝——木鱼石。这是木鱼石首次在张夏镇中部馒头山被发现。据考证,形成于距今约5.5——5.8亿年之间的木鱼石,是一种珍贵的玉石石材,含26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用木鱼石制作的器皿通透防腐,此外,它还能制成各类收藏艺术精品。馒头山是块宝地,珍贵的木鱼石给馒头山周边的居民们带来了财富和商机,也是馒头山除了是地质名山外的又一骄傲。馒头山将建大型地质公园自馒头山被命名为世界地质第三名山,尤其是在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以后。当地有关部门经多方论证、研究,决定根据馒头山独特的地质风貌和考察价值,以馒头山为核心,在其周围兴建集科普、教育、研究、旅游于一体的地质公园,这也将是山东省最大的地质公园。据介绍,规划中的馒头山地质公园将划分为五大片区,中部将建成地质文化广场,设计面积200亩,主要工程是建设三叶虫概念性广场标志雕塑和区内各景点雕塑;西部是展馆片区,规划面积160亩,主要是地质博物展厅,为地质专家、学者及游客提供地质教学设施和科普知识展览;北部是大沙河片区,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突出灵山秀水的地方特色;南部是馒头山地质剖面片区,将整理修建参观场地、修建硬化参观道路及碑亭、山顶标志性建筑等。

  2.实习任务:馒头山岩层

  (1)馒头组

  第一层页岩,黄灰色,2m。

  第二层薄层石灰岩,蓝灰色,厚4m,含燧石结核。

  第三层钙质页岩,灰黄色及灰色,厚13m。

  第四层页岩,紫色,厚8m。

  第五层石灰岩,土黄色,厚6m。与另一个山体对比可发现此处为断层,为平推断层。

  第六层页岩,灰绿色,厚4m。

  第七层石灰岩,灰绿色,厚2m。岩体上孔洞发育成熟,岩体易形成溶洞,不利于工程建设,强度低于第五层的石灰岩。

  第八层页岩,紫红色,厚7m。

  第九层石灰岩,灰白色,厚2m,纵向裂隙打,孔洞发育少。

  第十层页岩,鲜红色,厚5m,风化严重。

  (2)毛庄组

  第一层云母页岩,紫红色,厚4m。

  第二层页岩,紫色,厚13m。

  第三层页岩,紫红色,厚4m。

  (二、三层中间有明显分隔带)

  第四层鲕状石灰岩,厚0.8m。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0.2m。

  第六层鲕状石灰岩,厚0.3m。

  据老师介绍说,第四、五、六层原来为海底,由于后来的地壳运动成为现在的毛庄组岩层。

  (二)长清区灵岩寺滑坡、断层

  在长清灵岩寺附近我们实习认识了山体的滑坡。

地质实习报告【篇8】

  地质学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时间:

  一、序言

  1、实习时间:xxxx、实习地点:

  年10月21-23日

  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10月22日)

  碓石口-碓臼峪(10月23日) 中国地质博物馆(10月25日)

  3、自然地理概况: (1)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

  沿途有石灰岩山地、花岗岩山地、火山沉积盆地、白河峡谷等地貌类型。 可看到石灰岩层面构造、单斜构造、穹窿构造以及硅化木的形成环境

  。

  (2)碓石口-碓臼峪

  该区域有很多震旦系硅质灰岩、石英砂岩,太古片麻岩,燕山期花岗岩。能看到不同时代岩层的接触关系以及燕山复背斜南翼单斜构造。

  4.实习仪器及调查方法:

  (1)实习仪器: 地质罗盘仪、地质锤、放大镜、卷尺、标本袋、照相机、地形图、记录本、铅笔等 (2)调查方法:

  A、岩性和构造的观察方法

  选择地质露头作为观测点:自然露头和人工露头 a岩性观察内容 沉积岩-

  颜色:注意区别继承色、原生色和次生色 矿物成分:继承矿物、粘土矿物和化学沉积的矿物 结构:碎屑结构

  构造:层理、波痕、结核、化石 岩浆岩-

  矿物成分: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 结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 构造:气孔、杏仁、流纹等 变质岩-

  矿物成分:特有矿物 结构:变晶结构和变余结构 构造:片理、片麻、千枚构造 b.构造观察内容

  层理构造:注意区分层面和节理面 褶皱构造:观察褶曲类型 断裂构造:断层和节理 B、地质露头的测量方法 产状的测量注意事项:

  a.查明所测的层面是岩层上层面还是下层面,二者倾向差180度

  b.所测层面应能代表整个岩层的产状

  c.测量倾角时,一定要测量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

  C.松散沉积物的调查方法

  观测内容:沉积物厚度、产状、颜色、结构和构造特征等 第四纪沉积物鉴别标志见附表 D.野外记录的内容

  记录形式:文字记录、图上记录、图形记录和照相记录 记录内容:观测日期、天气状况、当日路线起止地点,各点观测记录

  各点观测记录:顺序编号、地形图上坐标、方位、露头或剖面的性质、岩性、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地貌调查的主要内容等. 5.基础资料:

  附表1 第四纪沉积物鉴别标志

  附表2 岩浆岩和沉积岩的分类

地质实习报告【篇9】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1、实习的性质

  实践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发扬我们当代理工大学生动手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优良传统的基本保证,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2、实习的目的

  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火炉山的了解与观察,初步的了解工程地质,并将大二所学专业知识,与所见所闻相结合,从而有所感悟,进而加深同学们对建筑施工内容的消化和理解。并通过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认识与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同学们对本专业有更深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实习的任务

  通过在广东火炉山森林公园的认识和学习,联系我们大二所学的知识,并试着运用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去分析一些现场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从而达到实践生产实习的目的。

  二、实习时间

  20xx年11月13日

  三、实习项目

  到火炉山森林公园实习

  四、实习的收获体会

  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实习是关于地质的实习,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专业课主要是学习了工程地质,它是地质学得一个分支,而我们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法生地工程地质问题和其对建筑环境的影

  五、实习的收获体会

  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实习是关于地质的实习,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专业课主要是学习了工程地质,它是地质学得一个分支,而我们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法生地工程地质问题和其对建筑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当天早上我们一大早就起床,在饭堂门口集合完毕后,就坐上校车出发到实习地点,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火炉山。它位于天河区东北部,车程并不久,四十多分钟就来到了。下车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青葱的大山。据了解,火炉山长约3公里,面积600公顷,是典型的花岗岩山地。火炉山的岩浆岩属于侏罗纪时代的。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我们并没有沿着正门走,我们沿着铺好的沥青路往山上走,刚开始几个班的同学都是一起走的,后来就分散了,我们沿着一条小得登山路往上走,路上我们看到了几种不同形状的土堆,回来的时候,我们查过资料,知道这是两种土壤,分别是残积土和坡积土。残积土是岩石风化后未经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松散碎屑物质,坡积土是由于重力,雨水或雪水的作用将原处于高处的风化碎屑物质向下搬运,堆积在平缓的山坡或坡脚处而形成的堆积物,两者最大的鉴别依据是土中残留碎屑的矿物成分是否于下卧基岩相一致——残积土由于是原地沉积,碎屑物成分上与原岩呈简单的直接的关系;坡积土则经过或多或少的搬运距离,其碎屑物成分往往找不到一定的规律性,与下卧基岩也没什么联系。上部的土层很薄,经榔头敲打后土层剥落,下卧基岩清晰可见,且土中的碎石颗粒棱角分明,表面较新鲜,分布也比较均匀,判定为残积土;下部的土层较厚,用榔头锤击数次仍不见有岩石出露,另外,土中碎屑颗粒分布零散随机,结构混乱,性质似乎更加软弱,这是坡积土的表现。

  一般里面矿物结晶,比方水晶、金刚石上所没有学过的,回来查找相岩的成因可以推测出其存在的合理性:由于岩浆侵入地壳某深处,在压力和温度的强作用下,岩浆冷凝非常缓慢,矿物结晶有了充足的时间,于是长成了巨大的伟晶岩;由于岩浆属于复杂的混合物,伟晶岩中不可避免会包含一些其他的矿物成分,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随伟晶岩一起缓慢冷凝,形成了完整良好的矿物结晶。了解伟晶岩的特性对开采矿产资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我看到有一个岩石缝隙的泉水中带出了不少黄色的沙,从书本上的介绍明白到那正是岩石的风化现象,由于流水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岩石内部“变质”,形成细小的颗粒随流水一起带出,形成沙,长江、黄河里面的河沙来源正是由于这一原理,河流旁边山体的岩石的风化颗粒随水流带到江里,于是便形成了河沙。所有沙的来源都可根据这一原理解释。

  一路登上山顶,已经有许多游人和同学在那里休息,他们并不只是坐在凉亭下,许多人都爬上石头上去,那些石头就是猪头石,下山时,我看到了有条水流顺着石阶而下,这大概是从山上的泉水,被人工地用水管接下来,那水很清澈,有不少人在那里装水,有的装回家,有的就直接装上水壶中,直接煮沸哦泡茶喝,但也有人直接饮用,这我就很纳闷了,就算是泉水,总该处理一下,例如煮沸了再喝,抱着咨询的态度问了那人,那人却说这些泉水无须处理,可以直接饮用,这些泉水是由雨水经过过滤,进入岩石缝隙,然后通过打入不锈钢钢管将其引出来。这些介绍澄清了我一直以为的想法。

  就这样,我们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把一天的实习任务完成了。接着,我们小组几人把火炉山附近逛了一下,还特地到正门对面的中大新华学院看了一下,并且吃了远近驰名的岑村排骨,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既有学习性又有娱乐性的实习。

  六、实习感悟

  这次实习不仅是一次对自己这学期学习的知识的梳理和补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这个专业相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实际的实践活动同样重要,因为许多东西是不通过实际的探究或者询问,是不会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欠缺,书本上知识哪些用得上,哪些常用,哪方面的知识需要再深一步去学习,这些东西都要自己发掘。应该说,这或许这是我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不要死啃课本,而不知变通,这样会造成坐井观天、夜郎自大。抛开课本,走出课堂,这很重要,要将理论在实际中运用起来,,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运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挖掘新知巩固旧识,这样才能达成学习的目的。

地质实习报告【篇10】

  序言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根据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的安排,在学完专业基础课之后,必须进行一次野外地质填图实习。其目的在于使我们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习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对岩石及地层露头进行观察和描述,能够利用岩性、化石进行地层对比和划分,掌握实习区各地层的分层标志及填绘地质图的方法;学会地层剖面的测制方法,学会编制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学习观察和分析各种地质构造,掌握识别褶皱和断层的标志,了解实习区地质构造发展历史;学会利用实际资料进行室内整理和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实习任务:实习结束时,应提交下列成果:

  1.实习区地质报告一份;

  2.实习区地形地质图一幅(1:5000)

  3.实测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各一幅(1:1000)

  4.图切地质剖面图二幅(1:5000)

  5.实习区构造纲要图一幅

  实习过程准备:

  为了强化实践性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计划规定地质填图实习时间为6周,一般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实习动员和准备工作(两天)

  首先由地质专业的领导进行实习动员,说明地质填图实习的目的

  和要求,宣布实习计划。然后由指导老师介绍实习区的地质情况,使学生基本了解实习区前人的工作成果和地质概况,同时做好物质准备。

  第二阶段 野外地质地质踏勘(3)天

  采用横向穿越和走向追索的方法,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路线,进行观察和分析,是学生对实习区内的地层和构造的整体特征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三阶段 测制地层剖面(3天)

  先由指导老师介绍地层剖面的测制方法,然后去野外分组实测地层剖面,主要测制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地层。根据实测资料编制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

  第四阶段 地质填图(3周)

  首先由指导老师介绍地质填图方法,包括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地质观察点的标定,地质观察和记录,地质界线的填绘等。然后同学分组进行野外地质填图。

  第五阶段 室内资料整理和编写地质报告(一周)

  指导老师介绍资料整理和地质报告编写的方法,同学根据野外收集的地质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整理,每人单独编写一份地质报告。

  实习人员:共53人,分为8小组

  第二组 **************

  实习时间: 三月一日至四月九日

  实习地点: 凉风垭至蒋家坡一带

  第一章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

  我们学院地质填图实习主要在中梁山凉风垭至蒋家坡一带。位于重庆市西郊,属于沙坪坝区管辖范围。实习区南北长2Km,面积约3Km2。区内有多条公路通过,交通较为方便(如下图所示)。

  实习区地貌特征是岭峰相间,以剥蚀构造为主,相对高差在200~250左右。山上大部分地区植被发育,沿山脊采石场较多。在山脚下的槽谷中,第四纪沉积物较发育,地势较平坦,人口稠密,工厂林立,各种建筑物繁多,紧急文化发达。

  实习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具有夏季炎热,冬季温暖,秋季多雨常年多雾,雨量充沛等特点。

  实习区处于中梁山矿务局北矿井范围,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地层划分较细,有大量的地质治疗可供参考。离学校不远,是地质填图实习的良好基地。

  第二章地层

  中梁山地区是一个轴迹进南北的背斜构造,断裂发育,出露地层主要是上古界和中生界的地层。岩石类型全为沉积岩,煤是该地区的主要矿产。现将主要地质特征叙述如下:

  中梁山地区的地层,按全国区域地层划属于扬子地层区,四川盆地分区,万县小区。出露有上二叠统,三叠系,侏罗系等地层及第四纪的沉积物。上二叠统的龙潭组的长兴组地层组成背斜核部,三叠系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须家河组及侏罗系地层依次分布在背斜两翼。现将填图区地层的岩性特征有老到新分述如下:

  (一)上二叠统龙潭组(P2l)

  龙潭组主要沉积在下伏地层茅口组石灰岩的侵蚀面上,二者呈平行埠整合接触,与上覆长兴组呈现整合接触。由于断层作用,测区内龙潭组上部的黄褐色页岩,砂纸泥岩夹灰岩仅在凉风垭一带出露10米左右。根据中梁山背筐治疗,将龙潭组分为三个岩性段。

  第一段(P2l):底部为3米厚的灰白色铝土页岩,页岩中含有球状黄铁矿结核和星散黄铁矿晶粒。其上为深色、灰褐色、灰色页岩和灰黄色细砂岩,粉砂岩互层夹煤层。其中含有菱铁矿、黄铁矿结核。岩层水平层理发育,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含煤4层(K7-K10),称为下煤组,厚度35米左右。

  第二段(P2l):底部为一层3.5米厚的灰色石灰岩,俗称“大铁板”,富含,腕足类化石,是第二段与第一段的分层标志。其上为灰色、灰黄色薄至厚层细砂岩,粉砂岩夹页岩和煤岩。岩层中含黄铁矿,菱铁矿结核和似层状菱铁矿,水平层理发育,植物化石丰富,含煤6层,称为中煤组,厚度40米左右。

  第三段:底部有一层4米厚的铁质页岩,是第三段与第二段的分层标志。其上为深灰色、灰黄色页岩,细砂岩、粉砂岩。夹褐色中厚层灰岩和泥灰岩。页岩、细砂岩、粉砂岩具水平层理,含黄铁矿和菱铁矿结核,不含可采煤层,只含有煤线,厚度在40米左右。

  (二).上二叠统长兴组

  长兴石灰岩主要出露在中梁山背斜的核部,在凉风垭的五台山和北风井一带出露齐全,厚度90米左右。更具岩性和生物化石等特征,由下至上可分为六个岩性段:

  第一段深灰色中至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夹碳质,钙质页岩。含黄铁矿晶粒,风华表面为黄褐色。含中华梨行澡.腕足类.海百合经等化石,厚度7米左右。

  第二段灰黑色.灰色.黄褐色钙质页岩夹泥沙岩。含丰富的腕足类化石,厚度3米左右。

  第三段灰色后曾块状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和丰富的古蜓和中华梨行澡及玩族类等化石,厚度10米左右。

  第四段深灰色中至厚层灰岩夹薄层黑色泥岩,沥青质页岩。含黄铁矿晶粒和菱铁矿结核及少量燧石结核。

分享

热门关注

通用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荐]个人求职简历700字精选

个人求职简历

2023情感语录短句31句

情感语录短句

清明节思念亲人视频文案精选

清明节思念亲人文案

兔年新年的拜年词40条

新年拜年

参观实习报告3000字精选

参观实习报告

审计实习报告3000字精选

审计实习报告

审计实习报告怎么3000字

审计实习报告

物流顶岗实习报告3000字

物流顶岗实习报告

大学认识实习报告3000字

大学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