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2023-01-03 10:43:14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出国留学网专题“社会公德调查报告”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一般来说,有付出就有收获。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书写报告,报告的内容应该是完整的,不遗漏读者需要阅读的内容。那要怎么样才能写好报告呢?以下内容是栏目小编特地整理的“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 篇1

  1、生活垃圾从车窗、住房、店铺、摊点向外乱抛;这些行为对人们来说是最方便的习惯,往往自以为这是小事,无伤大雅。但这种行为实质上是缺少社会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意识不强,忽视他人健康、影响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可见,树立人们环保意识的工作我任重而道远。

  2,地铺中心菜场为人口密集体、横街窄巷多、马路规模不大,且马路两旁店铺密布的街道。每天人流量在3万左右,节假日高达10万人左右,商业氛围非常浓厚,巨大的商业利益,吸引了大量无证商贩聚集。据了解,聚集在该菜场的流动商贩多数为外来人口,文化水平低,多数没有一技之长,缺乏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水平没有保障。在城管监测他们的时候实施反监测,出现了城管进,走鬼退;城管走,走鬼进的现象。而且随着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城管执法者与违法者的矛盾冲突在不断升级,矛盾冲突由个体违法发展成为了有组织、有预谋地团伙违法;,城管执法环境管理难度非常大。

  由此可见,四抛,六乱管理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如:小区开发配套设施不到位、物业管理不到位带来的脏、乱、差及违章搭建;道路建管脱节,无人管理,保洁跟不上;拆迁管理不到位,拆迁现场变成新的卫生死角等等。这意味着它在很大程度上掌控着整个街道、整个城市健康成长的命脉。四抛,六乱管理的成效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要想真正的杜绝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人文素质还是有待提高。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 篇2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按照一定的标准来看,我们的分法不是很合理,但是我们还是一致认为这两个题应属于这这范畴。从11题看来,75%得人对道德底线的接受程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认为至少都要正直守法守信、友善。然还是有3%得人觉得无所谓,这部分人还有待加强道德认识。再从12题看,能时时刻刻按照道德准则来行事的人的比例明显比例不大,只占了36%,二更多的人,大约占了45%得人要根据情况才判断能不能,甚至还有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这是有点让人头疼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素质应该相对较高,必须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争取按照以遵纪守法为荣,一违法乱纪为耻行事。

  爱护公物:在我们的问卷中,第5这一个题属于这一范畴。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那么根据我们的问卷内容,我们对第五题进行分析:在游览古迹的时候,有37%的人会亲自去阻止别人在古迹的柱子上刻字有17%

  的人选择向相关工作人员反映,有33%的人会内心愤怒却不制止,有11%的人认为这很正常,有2%的人也想去刻。通过结果表明,87%的人会觉得在古迹上刻字是不道德的行为,觉得保护古迹才是道德好的表现,丹仍然有13%的人还没意识到保护名胜古迹的重要性。爱护公物与破坏公物的行为还有很多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要增强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珍惜国家、集体财产,爱护公物,特别要保护社会公用设施,坚持同损害公共财产、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 篇3

  调查课题:社会公德问题

  调查时间:xx月xx日xx月xx日

  调查对象:社会所有人员

  调查类型:问卷调查形式

  调查地点:xxxx

  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这5个方面。我们小组就这5个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并作出以下报告:

  本次社会公德问卷调查我们第五小组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为98.1%。其中男士52份,占50.5%,女士51份,占49.5%。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计算,我们对数字进行处理并进行以下书面说明。

  在文明礼貌方面,被接受调查的民众中,认为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占99.02%,其中98.1%的民众认为自己平时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但是当问及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和粗话时,8.74%的民众表示会说,33%的民众表示不会说,58.3%的民众表示偶尔会说。另外就平时见到师长会不会主动问好方面,81.6%的民众都表示会主动问好。在文明礼貌方面相对做的不好的就是脏话和粗话方面,其他方面也还带进一步的提高!

  在助人为乐方面,被调查人群中,79.6%的民众都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只有少部分民众表示没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在公交车上,68%的民众表示愿意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让座,还有29.1%的民众会看情况而决定为不为别人让座,只有2.9%的民众表示不愿为弱势群体让座。在当问及马路上有人学要帮助,你会不会伸出援手时,只有31.1%的民众表示会伸出援手,6.8%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是不会伸出援手,看情况来定的民众占63.1%,就这个问题,当继续追问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时的理由时,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世界太复杂,好心办坏事的事件太多了。结果表明,在助人为乐方面,最严重的主要是当今的诚信问题缺失,导致许多人需要帮助,但没人敢去帮。要解决这类问题还得从诚信方面做起。

  在爱护公物方面,就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不会去阻止时,34%的民众表示会上前阻止,在这方面,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一些退休人员更为主动一些。看情况再决定的民众占了51.5%,他们表示当时情况下能阻止尽量阻止,不在能力范围就算了。还有14.6%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自己不会去阻止。当碰倒标语牌时,绝大多数的民众表示会把它捡起来放好,面对生活中的公共财产物品,73.8%的民众表示会好好珍惜,23.3%的民众表示有时会珍惜,低于2.9%的民众不会珍惜公共物品。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在爱护公物方面还在存在很多的不足,民众的公共财产意识不强,还将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在保护环境方面,只有22.3%的民众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强,75.7%的民众表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是一般,甚至还有1.9%的人表示自己基本没有任何环境保护意识。在公共场合,还有6.8%的民众表示会乱扔垃圾,偶尔会会乱扔的民众也还高达38.8%,只有54.4%的民众在公共场合是不会乱扔垃圾的。民众针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普遍都认为不好,其中,69.9%的民众认为做得一般,24.3%民众表示做得很差。在垃圾处理问题上,68%的民众表示都是直接就倾倒了,会分类在处理的民众只占1/3。就当今我国的保护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是必要且重要的。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每个人的努力会汇成全人类的努力,凭借着等同于征服自然的信心,来还自然环境一份清白。

  在遵纪守法方面,调查显示,仅有41.7%民众做到从来不闯红灯,绝大多数民众都会不同程度的闯红灯。在提到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时,只有33%的民众认为道德规范对民众的制约作用很大,绝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道德本身的作用应该是很大的,但是在当今谁会,它的作用不大,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认为道德对公民没有作用。在公共场合,61.2%的民众表示不会插队,6.8%的民众有时会插队,4.9%的民众经常插队,27.2%的民众表示会偶尔插队。在生活中,完全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民众仅占17.5%,绝大部分民众表示不完全做到,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表示自己完全没做到。就遵纪守法方面而言,从调查数据上来看,我们这方面确实存在许多的问题。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当今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今民众大部分都不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对社会公德的五个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民众都还不能够意识到加强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一些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时,能够主动指出并制止的为数甚少,大多数民众仅能做到自律,而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有待提高,在实际行动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礼即公德,《论语》中孔子告诉世人不学礼,无以立简简单单几个字,足以说明公德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社会公德问题,拥有一颗公德心,亲身力行成为社会公德的实践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公德教育与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今社会物质财富正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贫乏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当然,目前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现象,但是,社会公德总体上是好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民的精神财富也能像物质财富一样不断丰富。

  总之,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公德是整个民族的艰巨工程。单独依靠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亦或是某个地区是无法完成历史重托和社会所赋予的重任的。这需要全体民众共同投身于社会公德的建设中去,更需要政府发挥其巨大的引导作用,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创造这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 篇4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违背社会公德现象产生的原因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研究表明:道德观念的形成遵循以下的阶段性原则,第一阶段是道德的他律阶段。以完善的制度和规则,甚至是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置或惩罚,是公民社会公德观念形成的基础环节和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道德的自律阶段。这个时期,人们逐步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评价能力,道德行为不再像第一阶段那样是外在约束的结果,而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促使人们从道德的他律阶段向道德的自律阶段转化的主要方法是道德教育,在社会公德教育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重人、关心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只有相互

  尊重、关心和照顾,才能避免造成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建立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使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尤其要教育青年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

  (二)在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社会公共秩序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社会的公共秩序良好,人们就能解除后顾之忧,整个社会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就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青年人不仅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对于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要敢于制止,敢于斗争。

  (三)在个人修养上,要教育青年讲究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既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现,又是维护人们社会交往中友好和睦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就是要求青年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准则。

  (四)在家庭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的基本单位,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必须教育青年正确对待家庭关系。

  综上所述,提高社会公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和规则,使公德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当出现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时,轻则有规则可循,重则有法可依。

  (二)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导向作用。毫无疑问,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同时,每个个体也是公众舆论的构成者,是舆论方向的形成者。

  (三)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只是空洞的口号,要掌握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的规律规则,遵循这些规则,采用复杂多样、灵活多变、易于为老百姓所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

  (四)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在微观上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德素质水平,才可能在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面貌。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 篇5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 篇6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我们这次调查的主题是“校园公物爱护”,公物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了解,看见别人正在损害公物时,41%的同学觉得看不下去,会上前阻止这种行为,25%的同学觉得与自己无关,继续干自己的事,32%的同学觉得没必要去说别人,多管闲事,还好,没有同学赞成这样的行为。当看见墙上和桌上到处写有不文明的语言时,81%的同学觉得那些人的素质低,不爱护公物,19%的同学觉得理解这种行为,因为上课太无聊了。对于一些同学用笔在课桌上乱写乱画的现象是常常发生的,大部分同学的态度是视而不见,觉得无所谓。破坏公物的不文明现象44%的同学觉得是大多数人身上存在的,31%的同学觉得是少数人身上存在的,25%的同学认为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对于目前存在破坏公物的现象主要原因有72%的同学认为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弱,19%的同学觉得是有关社会公德方面的思想教育不被重视,只有9%的同学认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于改善目前破坏公物的最有效方法有44%的同学认为是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28%的同学认为应该加强舆论监督,另外28%的同学认为可以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对于一些不爱护公物的其他现象,比如用脚踢教室门,图书馆内同学随手撕书,乱放等现象,大部分同学表示都有看到过。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有%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针对我们调查的结果,有以下建议:

  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些许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机制不够完善,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易于受到外在不正确因素的影响及自身错误认识的影响。

  第一、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教育体系:道德教育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外部机制的基础。首先,普及公共文明礼仪知识。新闻媒体开辟专版、专栏和专题节目,集中宣传公共生活领域文明礼仪知识。其次,突出公共文明礼仪教育重点。在公共卫生方面着力培养责任意识,主动营造和爱护身边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在公共秩序方面着力培养自觉遵守法规的意识,解决知行不统一的问题;在公共交往方面着力培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宽容他人的意识;在公共观赏领域全面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和观赏礼仪知识,提高观赏水平;在公共参与领域着力培养人人参与奥运、人人从自我做起的意识和行动。最后,构建公共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开展像“班班唱”、“大家唱”之类的活动,将个人融入到集体的大环境之中。

  第二、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修养体系:道德境界犹如阶梯,从初始境界到完善境界,其间是漫长的中间境界。道德境界层次是基于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功夫而形成的。从社会公德的角度分析,道德修养包括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动态上的"下功夫",即依照社会公德的要求,进行学习、体验、对照、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另一层含义是指静态的"已经达到的功夫",即经过长期的修养之后所逐步达到的道德境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公德能否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关键在于它最终能否转化为广大同学的道德修养,并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第三、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创建体系:给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基层的机会。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深化社会公德的意识形成自己独立的基于实践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组织"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去,使志愿服务覆盖广、参与人数多,这对社会公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

  第四、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示范机制: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学生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自强之星”便是一个很成功的道德典范。在评选的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都用自己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同时其内心深处产生正面的影响,起到典范的积极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综上所述,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但仍有不足之处。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温暖氛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徐再接再厉,争当道德模范。

  运管10-1班

  组员:曾妮,黄凤琳,乔松涛,王雅雪,蒲国栋,李檬,张苏蓉

  小编特别推荐

  社会实践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社会实践总结 | 社会实践自我鉴定 |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分享

热门关注

2022年公务员述职报告5篇

公务员述职报告

幼儿励志的句子简短精选

幼儿励志句子

交接协议书1000字

交接协议书

拍卖申请书模板7篇

拍卖申请书

一发正能量句子29句

一发正能量句子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700字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社会调查报告

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2000字精选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共享单车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共享单车调查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通用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