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安全“中国策”论文(精选6篇)

  牢固树立“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思想,深刻认识保障粮食安全的全局意义、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关于保障粮食安全“中国策”论文怎么写?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保障粮食安全“中国策”论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保障粮食安全“中国策”论文

  提升农业质效 端牢中国饭碗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扎实举措大力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增添底气,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基础支撑。

  加强农业政策保障,提高生产力。我国粮食生产获得“十七连丰”,连续6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上,农业的“压舱石”作用愈发稳固。但是,我国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为此,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好国土空间规划,在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上下功夫。要健全激励性利益补偿机制,保护主产区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强化农业人才支撑,注入新活力。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贫困县已全部实现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农业要实现大发展,必须以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各地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要鼓励引导企业员工、复转军人、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到农村创新创业,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增添新活力。要发挥农业科技人员、执业兽医、农业职业经理人的作用,大力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育更多的涉农人才,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主要农作物实现良种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科技对农业作用更加明显,但与发展国家相比仍差距较大。进入“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聚焦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绿色投入品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要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推动农业节本增效。要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

  畅通产品供给渠道,提升保障力。当前我国棉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农业仍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基础还不稳固,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还不足。下一步,要根据市场供需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优质耕地优先种粮,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让品质更优良、效益更明显。要完善全链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努力减少粮食生产、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损失和浪费,加强现代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篇二:保障粮食安全“中国策”论文

  做好四个“藏” 端牢中国饭碗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任何时候都要绷紧这根弦,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让百姓任何时候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藏粮于地,喜看禾菽千重浪。“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有根才有果,有果才有实,有实才能让14亿人有饭吃,吃得饱。在当今国际局势动荡和一次次新冠疫情形势严峻的影响下,要更加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增产高产,护好老百姓的肚子,装满老百姓的“菜篮子”,增加老百姓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底气。同时,要保好农村耕地的质量,各级地方政府要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变“撂荒地”为高质量标准农田,带领农民改进耕作方式,将“望天田”改造为“保收田”,让农民装满粮仓,更装满“钱袋子”。

  藏粮于种,笑闻碗间稻香飘。吃饭的家伙要牢牢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在粮食生产上,种子是源,产量是泉,未有源头活水来,就未有活力之泉。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百分之九十六以上,水稻、小麦、大豆全部使用自主品种,基本做到中国种中国粮。但同时在一些品种、领域跟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短板和弱项,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起表率作用,牟足劲、精奋进,要有“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的精神和攻破“卡脖子”技术的干劲去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同时,还应将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和产学研用相结合,完善种业产业链,早日实现“禾下乘凉梦”。

  藏粮于库,仓廪充实底气足。“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国库和粮农户仓装满粮食是愿景,是目标,更是行动指南。粮农仓丰实稳的是小家,护的是人心,保的是平稳;国库丰实稳得是“大家”,护的是天下,天下安则社稷稳。仓库需装满粮食,更需装好粮食,“装好粮”需奋战在一线的粮食守护者们,特别是党员干部们要以身作则,怀揣一颗“定心”,以“钉钉子”精神研发和改进粮情智能检测系统、储存系统和运输系统,用高科技为仓库存储保驾护航,护好手里的每一粒粮。

  藏粮于民,乐传社会风尚浓。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之风,坚决杜绝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粮食是中国永不过时的传统美德。光盘行动提倡鼓励大家“珍惜粮食,拒绝浪费”,有力改善了社会上粮食浪费的现象,很多人增强了节约粮食的观念,但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节约粮食任重道远,我们应该从娃娃抓起,从一餐一饭抓起。大力倡导良好家风,父母多引导孩子;完善学校相关制度,开展主题班会等各类活动,形成“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的良好风气;加强社会的监督,共同作用,形成闭环式管理,从根本上杜绝产生粮食浪费的现象,让“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好习惯在一代一代人中蔚然成风,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篇三:保障粮食安全“中国策”论文

  藏好“粮袋子”走稳粮食安全路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一直以来,粮食安全始终是心之所系。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因此各地要主动挑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策,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行稳致远走好粮食安全路。

  定下耕地“硬规矩”,藏粮于地不退让。“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耕地问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国虽然坐拥960万平方公里,18亿亩耕地面积,但同14亿人口的需求一比,依旧是稀缺资源。应当看到,保护耕地是保证粮食产量的最直接方法,各地要积极贯彻党中央部署,坚持“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定不移提高标准、抓稳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采取“铁手腕”开展工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对任何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行为坚决不留情面,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让保护耕地深入人心,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严肃追究责任。

  提供科技“动力源”,藏粮于技不畏难。“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从杂交水稻到耐盐碱小麦,从大海之滨到沙漠深处,科技创新让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生根发芽。种子安全与否、种源好坏,都会影响着粮食的产能和品质。因此为保证主粮安全,并在此基础上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度,种源技术显得至关重要。由于种子研发需要经历选种、育种、验证等漫长步骤,这注定将是一场持久战与资源投入战,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来考量种业科技研发。因此各地要采用“政策输血”与“资金输血”相结合的方法,加大技术的研发,大力支持种业科技创新,不断进行良种培育,让科研单位没有经费的后顾之忧。更好地实现科技种地、高效种地,增强种源安全保障能力。始终保持危机感,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紧迫感,不断突破技术新高,守护好种子安全这份农业“振兴之宝”。

  签订行动“军令状”,藏粮于策不放松。“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粮食不是一般的商品,围绕粮食安全,该有的责任必须扛起来,保障粮食安全是各地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因此要打好“政策牌”,坚决杜绝“只想吃饭不想种粮、只想吃肉不想养猪”的错误思想,严格落实中央相关粮食政策要求,在政策保障上将粮食安全融入政策制度中,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及其监督考核机制,抓好各领域监管工作,采取数字、信息等技术对耕地进行动态跟踪监测、研判,切实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粮食总体播种面积不降低。要维护粮食市场价格,确保粮食质量稳定。要抓准时机不误农时,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农民下田、外出农民返乡务农开辟“绿色通道”,助力春耕秋收、农资农机调运。不断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让“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实、民心更稳。

  篇四:保障粮食安全“中国策”论文

  粮食安全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而言,关系重大。现在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很高,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水平较高。但中国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大豆、玉米等杂粮缺口较大,而稻谷出现了阶段性过剩的情况。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中国多措并举:第一,实施党政同责政策,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各地粮食的播种面积总体实现稳中有增;第二,大力培育推广优良品种,达到粮食产量的增长;第三,在极端灾害天气发生后,采取补种、田间管理等补救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后,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并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和力度,进而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

  中国把自身的粮食安全问题解决好,就是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和美国将粮食援助作为政治外交手段不同,中国与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1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xx召开,有利于凝聚国际社会在粮食减损方面的共识,构建全球共同节粮减损的良好氛围,增强疫情下世界粮食安全韧性,推动形成长效合作机制,扩大全球农业合作。

  除了保障中国14亿人的饭碗,中国还积极承担大国义务,向全球低收入国家和粮食危机比较严重的国家提供粮食援助,帮助他们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缓解粮食危机。同时开展技术合作,派遣科技人员到发展中国家,推广中国的杂交稻等农业技术和先进机械,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产量。

  当前,中国的粮食安全仍面临许多挑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市场上粮食供应链不稳定,对粮食进口的影响不可忽视。从国内生产的角度看,中国资源有限,对于耕地的保护建设仍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也有待提高,当今生物技术突飞猛进,中国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部分农业机械有待升级。另外,农民的利益问题难以解决,农民收入过低,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农村无人种粮。

  面对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通过国际合作来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对内,首先要保护和建设耕地,稳定粮食的种植面积;其次,要调整粮食产业结构,扩大大豆油料的种植面积。同时,使用无人机等智能设备,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可以有效解决劳动力减少的问题。通过以上措施,在保障本国粮食安全的同时,为世界做出示范。

  篇五:保障粮食安全“中国策”论文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端牢中国饭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这是基于粮食战略价值作出的重大判断,充分体现了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使用“全方位”“根基”,这是中央文件在粮食安全领域的新提法。“全方位”是方式方法,体现出中央对粮食安全的深入思考和科学部署,“根基”是重要性,有根底和基础的涵义。只有做到“全方位”才能夯实“根基”。从国际发展经验看,现代化强国都很好地解决了粮食问题。要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要解决好粮食问题,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全方位”是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拓展,具有全面、完整、系统的涵义。“全方位”是新时代统筹发展与稳定、风险与安全、粮食与其他产业,以及应对国际形势变幻动荡提出的新要求,从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保障粮食安全,也是全面系统准确把握我国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导向。

  “全方位”有别于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侧重自身内部,“全方位”不仅包括内部强筋壮骨,也包括外部的鼎力相助。从以往世界上出现的粮食安全波动看,问题往往不是来自粮食本身,而是来自粮食外部,地缘冲突、大宗产品价格上涨等公共事件助长了粮食市场波动。因此,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不能仅仅着眼粮食本身,要从更大范围、更宽视角、更大格局上支持发展粮食。

  “全方位”要从“地、技、利、义”着眼。“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是“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是“技”;“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是“利;”“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是“义”。“地”上重点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30年全国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技”上重点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这两个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用好基因编辑、空间诱变育种等生物技术,拓展粮食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弥补国产农机装备短板,加快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机械水平和作业质量。“利”上重点是建立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这两个机制,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让主产区不吃亏、多产粮,调动农民和地方积极性。“义”上重点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动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共同扛起粮食安全重任。

  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覆盖基础设施、科技装备、收益保障、政治责任等方面。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我国形成了基本农田保护、土地用途管制、耕地占补平衡、耕地退出平衡等在内的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体系。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巩固和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农业科技实力持续提升、装备水平明显提升,为农业农村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涌现出一批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整体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显著提高。

  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积极性。以最低收购价为代表的价格支持政策是保护农民合理收益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国家适度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对小麦、稻谷市场价格形成利好支撑,兼顾了种粮收益与后续市场平稳运行的双重目标。构建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生产者补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补贴等系统补贴体系,粮食生产补贴容量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当前,仍需要增强农民种粮收益预期、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强化粮食安全责任义务。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我们调研发现,很多地方政府每年年初第一件事就是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下达面积和产量任务,细化到村组地块,落实到具体作物品种。接下来,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科学合理设置考核内容,配套规范化、可操作的措施。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着力点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还需采取系统性的强政策调动地方抓粮、农民种粮积极性,采取超常规的“黑科技”突破资源技术约束,提高单产、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耕地保护利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防止耕地“非粮化”。中央地方协同发力,共同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引导地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投融资模式、充分利用新增耕地调剂收益等方式,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合理提高建设标准。挖掘依靠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粮食安全领域。利用中央专项债渠道,将粮食基础设施列入发行支持范围,明确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用于支持振兴粮食重点领域,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挥财政杠杆作用,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农田建设,鼓励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筹资投劳,参与农田建设和运营管理。力争到2035年,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加快农业科技装备创新研发。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注重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结合,立足行业急需解决的瓶颈制约问题,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抓好种业创新,围绕“卡脖子”问题,组织全国范围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攻关,加快培育一批高产稳产、优质专用、绿色生态、适宜机械化、轻简化的新品种;抓紧搭建政策桥梁,破除科企联合的体制机制障碍,在以国有科研机构为主体的育种基础理论、种质资源创新、高新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体系之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形成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为一体的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新模式。加快农机装备提档升级,一方面要聚焦国产农机在粮食生产薄弱环节、高端智能、大功率、丘陵山区小型机械等方面的突出短板,加强研发,提升国产农机装备水平;另一方面,要完善农机购置和作业补贴政策,加强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智慧农业示范应用,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加大种粮支持与主产区补偿。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构筑农业补贴、信贷政策、保险政策“三位一体”的联动支持体系,为种粮农户构建收入保障网,让种粮农户经济上不吃亏。提高价格预期,利用期货规避价格风险,积极引入“保险+期货”模式试点,通过汇集产业链上下游力量,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地方抓粮积极性还需要解决主产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问题。进一步加大中央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全面保障粮食主产区的基本支出和基本运行。同时,建立主销区向主产区财政转移的发展性补偿机制,主要用于推动主产区搞好粮食生产经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让产粮大县更好抓粮增粮,做到产粮越多、贡献越多、实惠越多,在加快经济转型、迈向现代化征程中同步发展。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明确党、政方面领导干部责任,形成党委抓面积、抓数量,政府抓流通、抓质量的责任机制,共同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尽快制定粮食主产县经济社会发展扶持清单,加大对粮食主产县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明确主销区对主产区进行对口援建,投资生产设施设备、社会化服务、科技研发、购销协作等,提升主产区现代产业经济活力。把稳定保持一定的粮食自给率作为粮食主销区的重点考核内容,明确粮食产量底线。

  篇六:保障粮食安全“中国策”论文

  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

  保障粮食安全既要看产量,也要看粮食生产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仓廪实,天下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粮食丰收,全局主动。今年全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粮食产量将创历史新高,我国粮食生产将迎来第十八个丰收年景。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将连续7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为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夯实了基础,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4.4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解决了世界约20%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保障粮食安全既要看产量,也要看粮食生产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必须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能够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在严重气象灾害年份,粮食产能稳定性明显高于非项目区。截至去年底,全国已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占全国耕地面积近40%。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让更多“望天田”变成“吨粮田”,才能更好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必须打好种业翻身仗。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水稻、小麦、大豆全部为自主品种,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同时也要看到,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我们还有短板和弱项。当前,我国种业已进入到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我们要保持水稻、小麦等优势品种竞争力,缩小玉米、大豆等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加快少数依赖型品种选育。同时,还应打通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促进产学研用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完善种业产业链。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方面,应守住耕地红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把农田水利搞上去,把现代种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好建设好,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还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仓廪实,天下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迈步新征程,不断打牢粮食安全的基础,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就一定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有力支撑。

  推荐阅读:

  粮食安全手抄报简单又漂亮(最新5张)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大学生(精选6篇)

  粮食安全周主题活动总结(通用5篇)

  粮食安全周活动总结简短(精选5篇)

  世界粮食日国旗下演讲稿2022(通用6篇)

  论文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论文格式 | 论文提纲 | 论文摘要 | 论文致谢 | 论文答辩 | 毕业论文

分享

热门关注

关于总结与计划4篇

总结计划

祝福语三八妇女节老师(摘录49句)

祝福语三八妇女节

除夕守岁问候句子(简短72条)

除夕守岁问候句子

贫困低保申请书700字5篇

贫困低保申请书

运动会领导致辞精选

运动会领导致辞

2022全国粮食安全周宣传口号63句收藏

节约粮食宣传标语

农贸市场粮食安全工作方案模板汇集

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心得体会(合集5篇)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学校安全应急预案精选6篇

学校安全应急预案

春运安全倡议书范文(精选6篇)

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