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3000字通用

2023-01-15 16:24:14 人教版数学教案

  教师是最无私的人。每位教师都会经历被教案支配的时间段。教师借助教案能对课堂进行预设并得出教学设计,我们写教案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格式呢?也许下面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正合你意!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1】

  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并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化简或把一个数改为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发现小数的性质的过程,获得观察对比、推理概括的方法。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认识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组成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生一般都有去商店购物的体验,了解0.2元与0.20元相等,1.70与1.7相等,但学生的认识只停留于表象,但并不理解其原由。因此,课上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先前经验,体验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原因。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通过例举、操作、观察、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能够通过讨论、交流等互动活动进行思辨,但在用数学语言表述或说理方面有不准确的现象,因此需要在课堂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归纳的小数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的小数性质。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提出问题

  1.师写数,学生读。

  板书:3、30、300

  学生读数分别说出从上往下、从下往上观察原数的变化。

  师指出:看来0很重要。,我在整数的末尾添、去0,改变了它的大小。

  2.设疑: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数,在它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大小都会改变呢?

  活动2【活动】二、探索验证

  1.学生例举相等的小数(如:0.3和0.30等)

  看到0.3你想到什么?

  (让学生充分联想,可能答出0.3可以表示0.3元、0.3米,还可以表示把1个图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0.3由3个0.1组成等)

  2.观察学生例举的相等小数,问:这几组小数的大小都没变吗?这只是我们提出的想法,还需验证。

  选择0.1=0.10来研究。

  问:你们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来证明吗?两人一组商量商量。

  学生讨论后汇报:

  添单位,用具体数量说明相等。

  如:0.1元=0.10元

  结合0.1米=0.10米,动手操作,用纸条截取0.1米、0.10米对比长度,感受相等。

  结合小数意义用图形来直观表示并进行比较。

  请学生在白板前,边涂色边说明0.1=0.10的理由。

  利用小数的组成,比较计数单位间的关系来证明。

  结合学生汇报,板书:

  0.1表示1个0.1

  0.10表示10个0.01

  3.小结以上三种证明方法,板书:实际数量、图形直观、计数单位。

  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验证其他相等小数,如0.3=0.30、0.5=0.500等。

  学生试说然后汇报。

  活动3【讲授】三、观察发现

  观察这些等式,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汇报。

  引导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个规律?

  结合学生汇报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反问:什么叫小数的性质?

  活动4【活动】四、自学应用

  1.小数的性质有什么应用呢?打开书p55页自学。

  2.看提纲自学后汇报

  (1)化简。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侯,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例如0.30=0.3

  (2)改写。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0.2=0.200(三位)

  3.练习

  把1.06化简()

  A.1.6B.1.60C.1.06

  活动5【练习】五、小结延伸

  1.谈谈学习收获。

  2.质疑交流:解释整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随意去掉

  3.延伸介绍,教育学生要养成仔细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

  (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

  ……

  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等于多少?

  (3)操作验证答案。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答案吗?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集体验证:

  (预设)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

  方法2:是2个,2个加1个是3个,也就是

  ……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示范。

  (4)引导辨析:+的结果为什么不是?

  【设计意图】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出现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显然,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是不合理的,这时,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

  2.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

  (1)观察课件: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2)猜一猜:-等于多少?

  (3)小组讨论:-等于多少?

  (4)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

  方法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比1份多1份,也就是;

  方法2:2个减掉1个还剩1个,也就是;

  ……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

  (5)讨论:爸爸吃了,同学们想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可以用几种不同的结果表示?(1,)

  【设计意图】通过“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的讨论,既巩固练习了前面的分数加法,又为后面学生自学1减几分之几这一环节中对于“1”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3.探究1减几分之几

  (1)自学第97页例3,把你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

  (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怎样想的,是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

  (3)“1”还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请写出几个。

  (4)巩固练习(指名让学生板演)

  1-1-1-

  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数不同,意义亦不同。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第97页“做一做”第1、2、3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2题。

  【设计意图】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组织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你是怎样计算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3

  课题: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并且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

  2.能正确地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且理解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想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补0占位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卡片若干张或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42÷262÷3166×475÷5

  51÷384÷254÷2720×40

  2.说出下面各题的商的位在哪一位?商是几位数?(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3.笔算:(教师出示题目,找个别学生板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教师用卡片出示

  (2)教师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口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商是多位数且商中间有零的计算法则.

  2.教学例13.

  (1)出示例13:2835÷27

  启发思考:首商写在什么地方?商是几位数?学生试做.

  引导学生讲述:求出商的百位上的数之后,百位上的余数是1,把被除数十位上的3落下来以后是13,比被除数27小,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教师列竖式板书(注:0字用彩粉笔写上,提醒注意):

  (2)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呢?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们在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求出商的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3)继续试商:第二次除,当移下3后,13不够除,直接移下5,这时商5不行,因为商已确定是三位数,不写0,商便成了两位数15了,0起到占位作用.

  师生共同解答:

  (4)师生共同小结: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求出商的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5)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计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哪一位上面写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可通过先确定商的位数的方法来检查商中间是否丢掉了0.

  随堂练习

  1.填空:(教师出示投影片)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讲清为什么.

  2.9315÷455287÷175916÷29

  教师投影出题目的同时,发3张投影胶片给3位学生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然后利用3位学生的投影胶片进行讲评和集体订正.

  3.用打手势“√”或“×”来判断改错.

  教师:这三道题比上面三道题有难度,看谁这节课学得好,问题看得准.注意判断过后要讲清理由,错在哪儿.

  结合上三道题的判断说明:出现商中间连续有两个零的情况;在除法计算中,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上,不免商1,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0,在除的过程中,如果前一步除时没有余数,这时被除数上的0不往下移.

  布置作业

  1.(1)3829除以36,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2)27除5616得多少?

  (3)3648是24的多少倍?

  2.同学们一共收776千克核桃,每25千克装一筐,可以装多少筐,还剩多少千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加法的理解。

  重点:掌握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做整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74+2851+62

  (小结时,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新课:

  1、设计购物情景图。学习小数的加法计算。

  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你想购买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你最少选择购买两种商品,请你计算一下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钱?

  计算结束之后说给同桌的小伙伴,你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给出活动时间)

  学生活动后汇报归总。得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板书)

  教师补充讲清,直接用小数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格式)

  2、试一试(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5+2.30.9+6.214.1+3.62.08+0.49

  3、师生小结,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形成文字。计算小数加法时,要使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加得的结果要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三、实践活动:

  1、把自己的语文、数学课本的单价找出来,计算一下语文、数学两本书一共用多少元钱?

  2、看够物信息,帮小强计算一共用去多少元钱。

  面条一包食盐一袋火腿肠味精一袋

  1.86元1.00元5.06元9.47元

  四、巩固练习

  1、判断正、误(并说出错误的原因)

  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3、摘果游戏

  说明(果树图上有小数的加法算式,谁计算结果正确,摘下的果子归谁。)

  五、全课归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你在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4课时

  课题:笔算小数的减法。

  内容: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96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小数加法

  0.37+0.5810.9+7.8

  2、重点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

  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

  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

  出数据信息

  尺子铅笔作文本图画本笔盒彩色笔

  0.80元0.50元1.20元0.60元9.67元12.40元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

  4、回顾对比:

  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三、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

  四、练习作业。

  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

  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

  第5课时

  课题: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P97~~P98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6+5.40.6+0.80.36+0.4

  0.9–0.70.8–0.41–0.6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1、完成P97第4题和P98第6题。

  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1、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0.95-0.58=0.37;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1.3=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补充题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重点: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主题图,谈话引入:今天天气真热,童童想到冷饮店买些冷饮。 请大家观察价目表,看看这里有哪些品种的冷饮,价钱分别是多少?

  学生看图,教师指名说说每种冷饮的名称和价钱。

  教师整理板书: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砖1.5元,蛋筒2.2元。

  提问:通过这些商品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谈话:童童想买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个贵一些,你能帮她比一比吗? 揭题: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提问:如何比较0.8和0.6的大小?

  课件出示:0.8 ○ 0.6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交流、汇报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0.6。 10101010

  出示两个正方形,让学生在正方形中分别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 小结:两个小数都是零点几的,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小数部分,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2.试一试。

  提出问题:比一比雪糕和冰砖的价格,并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出示:0.8 ○ 1.5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数部分是0,1.5的整数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写成分数是88,

  想法三:因为8比15小,所以0.8

  (2)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多,这些方法都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这两个数。

  (出示数轴图)提问:你能在数轴上标出0.8和1.5的位置吗?

  学生在教材中的数轴上标出两个小数的位置。

  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3)引导:在数轴上标出0.6,比较0.6、0.8和1.5这三个数哪个,哪个最小。 学生独立标出位置,并比较大小。

  (4)任意选两种冷饮,比一比价格,再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主要比较以下四种情况:

  0.8○2.2 0.6○2.2 1.5○2.2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的方法,师生共同讲评。

  比一比:四种饮品,哪种冷饮最贵,哪种,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提问:我们在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1)采用换算单位法,把较大的单位换算成小的单位。

  (2)数轴比较法,先把这些数依次在数轴上标出,然后比较其大小。

  (3)整体比较法,即位数相同,从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大;位数不同,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时候,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两条彩带各长多少厘米吗?(6厘米和9厘米)

  再问:用分米作单位,这两条彩带分别长多少?

  再问:你能比较这两个小数吗?(0.6分米

  (2)要求:先写出小数再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小数,然后比较大小。

  指名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回顾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再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汇报。

  4.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在数轴上标出数,然后按顺序把三个数填入括号内,最后集体交流,说说比较的过程。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探索规律寻求新知。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无限循环小数的意义和循环节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评价任务:

  1.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认识循环小数,循环节,会进行循环小数的简写。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以玩扑克牌的游戏说明摆放顺序重复出现。

  2、今天我们将学习与循环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3、展示目标: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环节二

  目标展示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探索规律寻求新知。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环节三

  学习新知

  1.出示例7

  (1)板书:40075

  让学生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交流讨论:第一题可以除尽,2、3题的商除不尽,总也除不完.(4)建立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5)归纳总结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2.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老师指着40075的竖式提问: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总结:我们所说的重复也叫循环,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4、建立循环节的概念,指导循环小数的写法。让学生任意说出几个无限循环小数,教师板书:

  5、老师指导书写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小数的循环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环节四

  训练操作。

  做一做第一题

  矫正:强调循环小数的写法。

  小组合作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环节五

  课堂小结

  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掌握不太好的是?

  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8题、第10题。

  2.课外作业:

  (1)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11题。

  (2)算一算,想一想:107的商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4】

  开场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环节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上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我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熟悉情境出发意在学生能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习这部分知识既可以解决实际生活的应用,又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的乘除法法奠定基础,在整个数学体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根据对教材地位分析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将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白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在实际计算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迁移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为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归纳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逆运算。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接下来是我对学生的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理解能力,但总结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节课鼓励学生大胆用语言描述对新知的理解,提高学生概括能力,感受获取新知的乐趣。

  三、说教法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教法我选择以启发法为主,辅之以讨论交流法、讲练结合等多法,并借助多媒体、教材等教具完成教学,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新知探索过程。

  四、说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因此,我会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动手用脑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春游插花比赛的情境图,并提问(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预设有的学生会用加法列式计算:3+3+3+3=12,还有的学生用乘法列式计算34=12,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可以用加法,也可以乘法呢?顺势揭示本节课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通过学生喜欢春游插花比赛的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转移到课堂中,为新知的探索做好准备。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其部分名称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先观察两个算式,同桌之间说一说:乘法和加法有什么关系吗?通过加法,我们如何描述乘法的意义?学生观察后发现几个相同数字相加得到的结果可以用乘法表示,教师讲授乘法的意义及其组成部分名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在算式34=12中,3、4是因数,12是积。

  其次,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问题(2)、(3):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请学生先独立列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问:这两道题用的是什么运算?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请学生代表汇报结果,预设学生会快速列出算式:123=4,124=3,学生观察并结合上节课加减法的学习,会发现这个两个算式是已知两个数的乘积的结果,要计算其中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教师讲授: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其中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商。比如123=4,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活动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我们上一节课学习加减法的意义后还学习了什么?那大家能用式子总结一下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吗?乘法和除法又有什么关系呢?组织学生前后四人小组讨论,我会走下讲台巡视指导,请学生以抢答的方式汇报结果,针对学生活动情况和汇报结果我予以肯定或鼓励的评价,师生共同得出: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如果老师变一个魔术,藏起来1枝花,该怎么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呢?预设学生会列出算式113=32,114=23,师生共同总结: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本环节充分呈现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

  3、练习提升,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趁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会把拿出课本上的做一做融入到插花比赛的情境中,每个花篮有36枝花,一共有14蓝,请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接着根据列出这个乘法算式快速改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归纳,扩展新知

  练习结束教师提问学生: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表现的最优秀?你最想向她学习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知识点,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学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提升。

  5、课后作业

  教师在大屏幕中呈现必做题和选做题,请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课后让不同的学生数学也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内容随着课程的推进而逐一展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条理性,意在加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树。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经验,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例,掌握基本算法。理解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

  2.提高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运算及推理能力

  3.感受小数乘整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算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小数计算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一、复习导入,新知铺垫

  1.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数整数的计算方法,老师这里有一道题,4.68你们能算出来吗?快拿起课堂练习本算一算。

  2.师: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把4.6扩大10倍得46,积也就扩大了10倍。468=368,积368缩小10倍变回原来的积36810=36.8。

  3.师:我们通过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成功解决了小数整数的问题。那小数小数呢?你们会计算吗?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小数小数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深入新知

  1.师:接下来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列出三道算式,等会我们挑选一组同学的算式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在列算式时要注意小数不宜过长,不然不方便计算。

  预设:2.40.8(一位一位)、1.920.9(两位一位)、0.450.6(两个小数都不大于1)

  2.师:这三道题你们会计算吗?拿起练习本,尝试独立计算。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小声地与同桌交流。

  3.学生独立活动,指名扮演

  3.师:这三个不同的算式都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先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出积。因数扩大,积也就扩大了相应倍数。要求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出来的积缩小相应倍数。

  4.师:那看来小数小数的计算难不倒同学们。先按照积的变化规律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出积,再将得到的积缩小相应倍数得到原来的积。

  5.师:那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再与同桌交流交流。

  预设:它们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小数小数;不同点在于第一道算式是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第二道算式和第三道算式是两位小数一位小数。

  6.师:仔细观察因数和积的小数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第一个竖式中,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是2位小数;后面2个竖式中,两个因数中一共都有3位小数,而它们的积都是3位小数。我发现在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总和。

  10.师: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将小数乘小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算出积,然后根据因数中小数的位数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三、聚焦问题,突破难点

  1.探究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点小数点。

  (1)出示例4:0.560.04

  师:这道题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3)师:在计算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预设:0.56是两位小数,0.04也是两位小数,那积应该是四位小数,可是现在乘得的积224是一个三位数,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点小数点。

  (4)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可以借助之前学过的知识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利用之前学过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用0来补足小数位数,再点上小数点。

  2.探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1)出示:做一做第2题完成版本

  师:看来同学们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都掌握了。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将每组题的计算结果和第一个因数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2)全班交流、总结规律

  预设:通过观察,第一组乘法算式中,第一个因数2.4不变,第二个因数都>1,乘得的积都>2.4;第二组乘法算式中,第一个因数1.2不变,第二个因数都<1,乘得的积都<1.2。我发现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这个数不能是0。

  四、梳理反思,内化提升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怎么样的收获?

  2.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并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将小数乘小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算出积,然后根据因数中小数的位数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当积的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还知道了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我们通过自主探索,将小数小数转化为整数整数进行思考。再一次成功借助旧知识帮忙解决了新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6】

  一、 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师: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它们的准确数,而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同样,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求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积的近似数)

  二、创设条件,主体参与

  1 、创设情境

  投影课本例6主题图,教师讲述故事

  2 、问题质疑。

  师:同学们,为什么警犬能很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预设: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灵敏的嗅觉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

  师: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

  3 教学例6。

  (1)呈现信息: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的嗅觉细胞约有多少亿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根据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列式呢?并说明理由。

  (2)教师板书:0.049×45

  (3)学生独立完成求积的近似数。

  (4)与你的同桌交流你所求得的结果,互相检验。指名学生板书计算过程,由其讲解保留近似数的依据。

  全体学生对他的板演过程和解释作出评价。

  (5)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反馈、评价自己的计算过程、结果是否正确,更正自己做错的地方。

  (6)师小结:求2.205这个积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要看小数点后第二位,因为积的十分位上的数是0,05,所以要舍去小数部分的0和5,积的近似数约是2.2。由于求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在横式中要用约等号“≈”。

  (7)这里追问如果要求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应该是多少呢?并说明理由。

  (8)独立完成10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质疑,引出人和狗的嗅觉细胞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自主探索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通过交流研讨、反馈、评价、更正错误,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教育。)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师:同学们,有些应用问题取近似数时,还要联系实际想一想。下面这道题的答案没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应保留几位小数才合理呢?

  出示:小丽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6.8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元。小丽家上个月应付水费多少元?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16.85×2.5=42.125≈42.13(元)

  (2)讨论交流:这道题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

  (3)预设:由于是计算钱数,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分,应精确到分(百分位),所以将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是合理的。根据“四舍五入”法把百分位后面的数省略,千分位上的数是5,向百分位进1,得到近似数42.13。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数学的灵活性。下面我们来交流提纲中的第三个问题:你认为在求积的近似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自觉性,通过总结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内化,提升迁移、类推能力。)

  四、精讲释疑,应用实践

  1 、选一选

  2、判一判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9.1×0.5=4.6(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2.34×0.15≈0.36(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先让学生算一算,再判断计算是否正确,然后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想一想

  4、解决问题我最棒

  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选择、判断、改错、解决问题等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求积的近似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相信聪明的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是受益匪浅的,下面和同学们共同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收获吧!

  作业设计:13页2、3题。

  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数

  例6. 0.049×45≈2.2(亿个)

  生板书计算过程

  答: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

分享

热门关注

最新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最新小学音乐课教案模板精选

小学音乐课教案

小学科学教案1500字

小学科学教案

小学数学百分数教案1500字集锦

小学数学教案

最新小学英语优秀教案2500字精选12篇

小学英语教案

[推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2000字系列

人教版数学教案

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2000字(精选8篇)

人教版数学教案

通用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通用五年级数学教案

通用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通用五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通用

三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