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学期合肥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是我们冲刺高考的阶段,大大小小的考试都需要我们去认真对待。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应对高考,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找来了“2023年上学期合肥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可供各位考生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考试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

2023年上学期合肥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俗语说,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正说出了性格的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由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

  刘再复认为“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相反两极所构成的”。这种两极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恶,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刚有柔,有粗有细……任何性格或心理状态都是两极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的表现。文学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缺陷,难以界定好坏,无法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殆尽。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人的性格并不是静态性的,而是通过两极性的元素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仅仅存在一组两极性的内容,而是存在一组或多组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的对立统一的内容。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结构层次,使性格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动状态。不管如何组合,性格中都有一个决定其运动方向的主导因素。

  说到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指每个人的性格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美有丑,有善有恶,不可能完全单一。然而这只是表层的、狭隘的理解,只能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这种表层意义上的二重组合很容易被庸俗化,或作为一种公式照搬套用。

  而二重组合的深层意义,则是指性格内部深层结构中,即人的内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这种拼搏引起的不安、动荡、痛苦等复杂情感,强调多种性格元素在性格内部世界中的复杂动态过程。文学史上有很多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安娜·卡列尼娜、哈姆莱特等,从表象上看,他们的性格是杂多的,从本质意义上看,都是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性格深处的动荡、不安、痛苦、挣扎,深深地矛盾和斗争正是人物魅力所在。正如歌德评价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奥赛罗等人物形象难以说尽,深不可测,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正是因为从哈姆莱特身上体现出的忧郁与延宕中可以听见他内心世界的挣扎,深沉的思索以及对人类灵魂的拷问,从而产生情感上的颤动,才能产生各种不尽相同、常读赏断的强烈审美体验。

  文学作品中熠熠生辉的一些人物形象都具有丰富的个性,具备了人类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因而往往被称为艺术典型。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所寻找的道路正是通向个性丰富性的道路,也是通向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塑造的道路。优秀的创作者也许不能完全界定什么是典型,但他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作品中追求人物个性的丰富性。

  (摘编自王琪《高中语文教学中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教学研究》,有删减)

  材料二:

  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

  首先,《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意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宝钗一方面想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淑女形象,这是她真实的社会欲求,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她不能摆脱生命赋予的本性;于是两种欲求便在心灵深处发尘冲突!一方面,作为一个少女,面对着神采飘逸的富贵公子宝玉,产生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另一方面,又用理性原则掩埋爱的心迹。在探望宝玉时,她“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忙又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感情与理性两股潜流在内心冲突,使人们看到人物心灵深处。

  其次,作者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宝黛之间的爱情,可谓心心相印,刻骨铭心。然而,他们却爱得那样痛苦,那样哀怨:欲得真心,却瞒真心,以假意试探,结果求近之心,反成疏远之意,求爱之意,反成生怨之因。如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二十九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等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杰作。四十五回,宝玉冒着雨去探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哪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表演的渔婆了。”及至说出来,想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而“宝玉却不留心”。这里的黛玉说错了话当然是“无心”,后悔与害羞是“多心”,但这种害羞又包含着她的“有心”。后来宝玉要走了,她劝他拿自己的玻璃绣球灯,千般叮嘱宝玉要小心,不要摔了,表现了对宝玉的“关心”,联系上面的描写,表现她的无心,又是平时“有心”的流露。宝玉走后,当夜深人静时,听到窗外的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想到自己没有父母兄长,婚姻大事无人主张,又不觉滴下泪来,感到伤心。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心理流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动人。

  (摘编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任何人的性格都是由两极性的元素,如善与恶、刚与柔、粗与细等,按照一定的力工入组合和排列而成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独特的系统。

  B. 性格的二重组合结构,有一组或多组两极性的元素,这些元素并不是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互相融合、不断转化,使人的性格具有了动态性。

  C. 薛宝钗在探望宝玉时“不觉的就红了脸”与第四十五回林黛玉“羞的脸飞红”,都是因为她们说的话不小心流露出了心疼宝玉的情感。

  D.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的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真切的心理流程体现了她纯真可爱又敏感多情的二重组合性格。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两个人的性格元素完全相同,那么他们呈现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也是一致的。

  B. 因为人的性格是由两极相反的元素排列组合而成的,所以,性格是复杂和分裂的。

  C. 宝钗、黛玉等这些二重组合性格的艺术典型,可以使人产生常读常新的审美体验。

  D. 个性丰富的文学形象往往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作家应该摒弃性格单一的文学形象。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冷酷的周朴园面对曾经的恋人,面对自己的儿女,有时候也会流露出那么一丝温情。

  B. 《水浒》里的林冲,是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人,也是嫉恶如仇、极富正义的人。

  C. 阿Q既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既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既憎恶权势却又趋炎附势。

  D. 在京剧里,红脸的关羽忠义、耿直、英勇,白脸的曹操奸诈、多疑,两人忠奸分明。

  薛宝钗是《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宝钗成为富有魅力的艺术典型的原因。

  西方有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这句话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请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硪工号子

  安晓斯

  晨光熹微,春风骀荡。黄河老田庵控导工程大坝,轮椅上的黄波涛老人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目光炯炯地望着眼前波光粼粼的黄河。老人仿佛听到了古老黄河的咆哮声,仿佛看到了千军万马抢险的场面,仿佛听到了抛石打桩的吭唷声。老人的耳边,陡然响起那昂扬厚重的“硪工号子”。

  往事,记忆犹新。

  ……

  险情突发。决堤口汪洋恣肆。

  抢险。堵口。黄波涛和河工们挺身跃入浑浊的黄水中,手挽手构建人墙,捆抛柳石枕、推掷铅丝石笼,阻挡洪水。

  刺眼的阳光扑打着澎湃汹涌的黄河水。堤外,有万千百姓,有万顷良田。

  抢筑埽坝。身为黄河工程队队长的黄波涛,迅速带领河工们打桩、拉绳。桩为两米长的柳木、榆木,下部削成三棱形桩尖,绳为苘麻做成的核桃绳、六丈绳、八丈绳。他们在堤坝处打桩,依托薪柴土石,用桩绳紧密联结,筑牢埽坝。赤裸着上身的黄波涛,紧握重约9公斤的槐木手柄铁油锤,举锤高过头顶,猛打桩顶,随着落锤时短促有力的“欸”声,一根根木桩被砸入堤坝。手硪队8名河工挺起重约40公斤的圆柱形铁硪,伴随着铿锵顿挫的“硪工号子”,精准砸桩。

  谁都知道洪水无情。生死,就在一瞬间。

  黄水滚滚,湍急凶猛。河工们捆枕、推枕、推笼、搂厢。回填土方,夯实基础,重筑堤坝。“起硪!”黄波涛一声令下,石硪组迅速分区集结。每组17名河工一起弯腰,绷紧用苎麻或苘麻编制的硪辫,高起石硪,重重地砸向堤坡。险工地段传出“咚、咚”的声响,“硪工号子”在黄河回荡。

  日落昆仑黑了天,鸟投树林虎登山。

  行路客人住了店,千家万户把门关。

  灯火通明白如昼,抢险堵口战犹酣。

  ……

  黄河岸边长大的黄波涛,14岁就报名参加黄河抢险队。他的家乡武陟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是黄河“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腰”。从武陟老田庵控导工程大坝望向南岸,便是郑州桃花峪——黄河近八百里悬河的起点。黄河从此摆脱最后一处山地的束缚,开始在广袤的平原地带“奔腾不息”。黄河自古多洪泛,周期性的泛滥,裹泥带沙,冲刷出广阔而肥沃的冲积平原,也带来一次次洪患劫难。

  痴爱黄河,就得摸透黄河的脾气。经历了黄河保合寨抢险、大张庄抢险、花堤坡抢险、花园口抢险的河工黄波涛,在肆虐的洪水中积累了丰富的险工抢险和黄河堵口经验。

  大张庄,惊心动魄的抢险。面对脱缰野马般的黄河水,冥思苦索良久的黄波涛豁然开朗。这个关键节点,他发明的“柳石混合滚厢”“柳石混砸”“桥下顺溜抛笼”等著名抢险“绝活儿”,刷新了传统埽工技术。“抛厢!”“河势上提!”“河势下挫!“抛石!”“抛柳!”黄波涛的声音嘶哑了,浑浊的河泥裹着汗水,把他塑成黄河上一尊活动雕像。人,岿然不动!水,才顺河东流!紧急时刻,黄波涛和河工们在水中构建的人墙、修筑的埽坝和“柳石混合滚厢”一起,给湍急横流、飞扬跋扈的黄河决口处箍上了一道致命的“金箍咒”。

  抢筑埽坝!打桩、拉绳、捆枕、推枕、捆抛柳石枕、推掷铅丝石笼。河工们回填土方,夯实基础,重筑堤坝。“起硪!”打硪河工们一起弯腰,绷紧硪辫,高起石硪,重重地砸向堤坡。伴随着“咚、咚”的石硪声,“硪工号子”在黄河上空回荡。

  黄波涛喊唱的“硪工号子”伴随着施工地点的不同而快速变换。“慢号”“紧急风”“沾地起”“打丁号”“缺把号”“大定刚号”……这些不同的硪号,号词不同,速度不同。声音的变化,决定着石硪的高低与快慢,指导着硪工掌握起落的“火候”,确保拉得高、落得平、打得狠。

  大堤筑得高又宽,砸紧土石平又坚。

  修建闸门提灌站,治好沙荒压盐碱。

  曲折连绵八百里,大海入口到邙山。

  黄河两岸变良田,面貌改变全靠咱。

  ……

  花园口,重大抢险!黄波涛和河工们奋勇创下口门进占三天100米的纪录,一举成为黄河上技艺高超、战功赫赫的优秀河工。他发明的“柳石混合滚厢”技术被誉为“风搅雪”,广泛使用于黄河重大抢险中。

  时光荏苒,往日记忆如电影般频闪。此时,黄波涛已是90多岁的老人。欣慰的是,祖孙四代都已成为黄河河工。孙子黄志远早已是黄河工程队的队长,延续着他悠长的治黄梦。

  今天,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组,要拍摄《黄河记忆》专题片,黄波涛老人应邀出席,再指挥一场传统黄河抢险,再喊一回久违的“硪工号子”。

  抢筑埽坝!“河势上提!”“河势下挫!“柳石混合滚厢!”“柳石混砸!”“桥下顺溜抛笼!”随着黄波涛老人一声令下,500名黄河河工投入紧张的抢险之中。打桩、拉绳、捆枕、推枕。回填土方,夯实基础,重筑堤坝。

  大坝上,10盘石硪系着红飘带。“起硪!”黄波涛老人喊出了雄浑高亢、激昂慷慨的“硪工号子”。170名硪工精神抖擞,一起弯腰,绷紧硪辫,高起石硪,重重地砸向堤坡。伴随着“咚、咚”的石硪声,“硪工号子”再度在黄河上空回荡。

  黄河黄,黄河长,黄河凶猛最难防。

  水来挡,险来抢,固守大堤不受伤。

  险工林立赛战场,石料堆积如山岗。

  任凭惊涛与骇浪,把守黄河享安康。

  ……

  镜头回放。黄波涛老人的记忆依然清晰,他参与的无数次抢险、堵口工程历历在目:1933年,长垣冯楼堵口。1934年,封丘贯台堵口。1935年,鄄城董庄堵口。……原阳黑石堵口、武陟大樊堵口、郑州花园口堵口。

  暮色苍茫,雾岚弥漫奔腾不息的黄河。轮椅上的黄波涛老人紧紧拉着孙子黄志远的手,禁不住潸然泪下……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20期)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晨光熹微,春风骀荡”开头,以“暮色苍茫,雾岚弥漫奔腾不息的黄河”收尾,通过记叙黄波涛老人一天之内的回忆,涵盖了几十年无数黄河河工舍身抢险的壮阔图景。

  B. “硪工号子”能够体现黄河河工的精神风貌,如“灯火通明白如昼,抢险堵口战犹酣”,号词淡化抢险的艰难困苦,“战犹酣”尤其突出了河工与自然战斗,其乐无穷的积极乐观。

  C. 电视台要拍摄《黄河记忆》专题片,邀请黄波涛老人再指挥一场传统黄河抢险。当今时代也许不再需要传统方式的黄河抢险了,但是黄河抢险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也不能忘。

  D. 小说结尾处坐在轮椅上的黄波涛禁不住潸然泪下,这百感交集的泪水融入了他一生投身治黄抢险、立下赫赫战功的感慨,也有如今黄河安宁、人民安定生活来之不易的欣慰。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语言朴素却不乏感染力,开篇连用三个“仿佛句”作排比,为下文主人公陷入回忆蓄积情感。“大张庄,惊心动魄的抢险”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突出了抢险的惊心动魄和河工的勇敢无畏。

  B. 小说采用倒叙,借主人公的回忆展开情节,情节设计颇具匠心,尤其是在大张庄抢险和花园口抢险中,作者巧妙地设计了多处“摇摆”,让读者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中感受黄波涛和河工们的生动形象。

  C. 小说一反现代文学提倡的“语言模糊美”,运用了大量的数量词,如“8名河工”“40公斤的圆柱形铁硪”“100米的纪录”“10盘石硪”,体现了语言的精确性,给人以一种新闻报道般的纪实感。

  D. 小说运用了时空闪现的手法,“1934年,封丘贯台堵口。1935年,鄄城董庄堵口。……”,这处略写既是对前文大张庄和花园口抢险的补充,又丰满了主人公的回忆,为下文其潸然泪下做了情感酝酿。

  多个段落连续使用如“捆枕、推枕、推笼、搂厢”“打桩、拉绳、捆枕、推枕、捆抛柳石枕、推掷铅丝石笼”等这类词组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简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有评论者说“硪工号子是理解本文的关键”,请结合文中的“硪工号子”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能慎其独也。”谚曰:“诚无垢,思无辱。”夫不诚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

  夫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齐顷公是也。齐顷公,桓公之子孙也,地广民众,兵强国富,又得霸者之余尊,骄蹇怠傲,未尝肯出会同诸侯,乃兴师伐鲁,反败卫师于新筑。轻小嫚大之行甚。俄而晋、鲁往聘,以使者戏,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期战于鞍,大败齐师,获齐顷公,斩逢丑父,于是戄然大恐,赖逢丑父之欺,奔逃得归。吊死问疾,七年不饮酒,不食肉,外金石丝竹之声,远妇女之色,出会与盟,卑下诸侯。国家内得行义,声问震乎诸侯。所亡之地弗求而自为来,尊宠不武而得之,可谓能诎免变化以致之。故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此得失之效也。

  好战之臣,不可不察也。羞小耻以构大怨,贪小利以亡大众。《春秋》有其戒,晋先轸是也。先轸欲要功获名,则以秦不假道之故,请要秦师,襄公曰:“不可,夫秦伯与吾先君有结。先君一日薨而兴师击之,是孤之负吾先君,败邻国之交而失孝子之行也。”先轸曰:“先君薨而不吊赠,是无哀吾丧也。兴师径吾地而不假道,是弱吾孤也。且柩毕尚薄屋,无哀吾丧也。”兴师。卜曰:“大国师将至,请击之。”则听先轸兴兵要之殽击之匹马支轮无脱者大结怨构祸于秦接刃流血伏尸暴骸麋烂国家十有余年,卒丧其师众,祸及大夫,忧累后世。故好战之臣,不可不察也。

  (节选自《说苑·敬慎》)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则听先轸兴兵/要之殽/击之匹马/支轮无脱者/大结怨构祸于秦/接刃流血/伏尸暴骸/麋烂国家/

  B. 则听先轸兴兵/要之殽/击之/匹马支轮无脱者/大结怨构祸/于秦接刃流血/伏尸暴骸/麋烂国家/

  C. 则听先轸兴兵/要之殽/击之/匹马支轮无脱者/大结怨构祸于秦/接刃流血/伏尸暴骸/麋烂国家/

  D. 则听先轸兴兵/要之殽/击之匹马/支轮无脱者/大结怨构祸/于秦接刃流血/伏尸暴骸/麋烂国家/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庸》原属《礼记》,作者尚无定论,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孟子》合编为“四书”。

  B. 会同,文中指会见,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如会同”的“会同”相同。

  C. “请要秦师”的“要”意思是拦截,与《鸿门宴》中“张良出,要项伯”的“要”意思不同。

  D. 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之死为“薨”。文中“先君薨”,“先君”指晋文公,是诸侯王,用“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的生死存亡,灾祸幸福,关键在于自己。多警醒自己多思考就不会有耻辱、受欺侮,如果不这样的话,是难以保全自身和国家的。

  B. 齐顷公虽坐拥广阔的土地,众多的人口,强大的军队,又继承了霸主余威,但他骄横乖戾,肆意轻视小国欺侮大国,因此被四国打败。

  C. 因为齐顷公能够谦卑退让、屈己下人,所以他在战败时丢失的土地,没有刻意索取,别国就主动送来;丧失的尊宠没有使用武力就能获得。

  D. 晋襄公认为,秦穆公与晋文公结有盟约,晋文公刚去世就发兵攻打秦国既破坏邻国邦交,又丧失孝子品行,最终他没有同意先轸攻打秦军。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齐顷公是也。

  ②羞小耻以构大怨,贪小利以亡大众。

  齐顷公在战败奔逃回国后却能“声问震乎诸侯”,他的具体做法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①

  杜甫

  雀啄江头黄柳花,鶄鸂鶒②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

  近侍③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

  丈人才力④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⑤?

  【注】①此诗作于乾元元年春,时杜甫在左拾遗任上。郑八丈,朝廷史官。南史是春秋时齐国的史官,以不畏强权、直书史实而著称。②鶄(jiāo jīng):水鸟。鸂鶒(xī chī):水鸟。③近侍,即左拾遗。④才力,一作“文力”。⑤汉朝初年,故秦东陵侯邵平,秦亡后沦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东门,其门青色,故称青门。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联写江边黄柳花开、雀儿啄食、水鸟曝沙的清新之景,展现江边动人的春色。

  B.颔联抒发诗人自叹人生迟暮之悲和及时行乐、借酒消愁的豁达,含蓄而委婉。

  C.“近侍即今难浪迹”一句写诗人居官左拾遗而难得浪迹江湖,处境进退两难。

  D.本诗首联写春景,颔联写陪郑,颈联自叙,尾联又提到郑,起承转合,层次分明。

  尾联“丈人才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管子治国有道,十分注重百姓的利益,他强调:“ ______ , ______ ”只有先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要求他们有更高的发展。这一思想,与孔子的“庶矣、富之、教之”如出一辙。(《管仲列传》)

  (2) 孔子阐述正直与不正直两类人生存关系的句子:子曰:“ ______ , ______ 。”《论语雍也第六》

  (3) 《论语 阳货第十六》中,把古民与今民进行对比,感叹社会风气的败坏与人的堕落, ______ , ______ 两句,论述了操守矜持的人的古今不同。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有限的认知和经验里,四面孔子雕像还是第一回见到。四面,可以理解为传统的“四至”,即君子修为需要达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目标。当然,四至是递进式的,不同的人实现的目标各不一样,孔子从来不认为每个弟子的修为都应该达到这四至。孔子主张,也主张 ,在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岗位上都可以成为有作为的君子。如同这尊雕像一样,虽然指向不同却基于一体,把它们聚合成一体的是学习,向古人学,向社会学,向自然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从这层意义上讲,四面孔子立于校园是再恰当不过了。,这尊孔子四面雕像在我心中活起来了。我深知孔子作为国人的骄傲,不仅只有“四面”;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中,还有诸子百家,文史英华,巧匠百工,唐风宋韵……在文化日益自觉、日益自信的新时代,中国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日益加深,传统文化之美越来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四面孔子”这样的作品,正在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打开方式。通过一个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文质兼美的文化图景将正徐徐展开,有待我们尽情挥洒、融入其中。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有教无类 因人而异 无可辩驳 独具匠心

  B.不耻下问 因人而异 毋庸置疑 别具匠心

  C.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毋庸置疑 独具匠心

  D.不耻下问 因材施教 无可辩驳 别具匠心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通过一个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文质兼美的文化图景将正徐徐展开,有待我们融入其中、尽情挥洒。

  B.一个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文质兼美的文化图景正徐徐展开,有待我们融入其中、尽情挥洒。

  C.一个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文质兼美的文化图景将正徐徐展开,有待我们尽情挥洒、融入其中。

  D.通过一个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文质兼美的文化图景正徐徐展开,有待我们尽情挥洒、融入其中。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四至”这一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古人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好。

  C.“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小学教材的内容。

  D.恰恰运气坏,一个“东洋婆”走过来了。

  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几年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①______。虽然如此,但是如何科学地减,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有些人觉得,减盐很简单,炒菜时少放一勺盐就可以了。②______在饮食上,科学“减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首先,要做到厨房里科学用盐。可以在厨房准备一把限盐勺,根据家庭成员年龄及身体的具体情况而制定每天的盐摄入量,其次,要对味精,酱料等调味品多加注意,盐摄入包含显性盐和隐性盐,显性盐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烹调用盐,隐性盐包括酱油、酱类等调味品和饼干、咸菜等高盐食品,再次,除了摄入的盐要控制外,体内多余的盐分也要想办法排出,饮食中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这些食物含钠元素较少,水分也多,对排盐有一定帮助。③______,吃盐较多的人需要多运动、多喝水,通过汗液,尿液把身体内多余的钠离子排出,进一步清理人体的内环境.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请依据上文,为社区“健康生活”宣传栏拟写宣传语,要求列举科学减盐的三条措施,句式整齐,每条不超过9个字。

  五、写作(本题共1题,共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医药临床学有“守方”“变方”的说法。所谓“守方”,指方药对症、切中病机,短期未见明显疗效,但坚持使用原来的药方。所谓“变方”,指对原方进行适当地调整或改变,以适应新的病机。无论“守方”“变方”,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治疗的效果,如何选择,因人而异。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C 2.C 3.D 4.①艺术典型是具有丰富的个性,具备了人类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的人物形象。宝钗具有丰富的个性,是一个有自己真实的社会欲求和少女情怀的艺术典型。

  ②性格深处的不安、挣扎,深深的矛盾和斗争是人物魅力所在。《红楼经》写出了宝钗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使宝钗的人物形象极富魅力。

  5.①这句话的合理性在于它说明人的性格不是单一的。魔鬼和仙子正是性格中两极相反的元素,它们构成了性格的二重组合。

  ②这句话的局限性在于它只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其实两极性元素并不是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通过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6.B 7.B

  8.一系列抢险动作紧密排列,可以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黄河决堤时,间不容发的紧迫和危急。捆、推、搂、打、拉、掷等动词,精准而生动地描绘出河工抢险筑坝的动作,使河工强壮有力、技术专业、不畏艰险的形象更加具体丰满。作者以这些词组构成抢险筑坝的画面,与硪工号子相互映衬,使抢险筑坝的场景有声有画,声画一体。多个动词性词组连续使用,节奏紧张,环环相扣,给读者以很强的代入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9.①三段硪工号子如同一部抢险治黄的宏大史诗。从河工们灯火通明不分昼夜地抢险堵口,到修建提灌站,治理沙化盐碱化,使“黄河两岸变良田”,再到今天的“把守黄河享安康”,三段硪工号子讲述了河工们抢险筑坝,继往开来,逐渐驯服黄河的艰辛历程。

  ②硪工号子集中反映了河工们不畏艰险、勇担重责、自信乐观、保护家园的精神品质。

  ③硪工号子突出呈现小说主题。铭记抢险治黄的困难与艰辛,感受安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河工精神值得铭记和颂赞。

  10.C 11.B 12.D

  13.①福运在困厄时生长,灾祸在志得意满时发生,齐顷公就是这样。

  ②对小的耻辱感到羞耻就会结成大的仇恨,贪图小利就会损失更多的人。

  14.①齐顷公回国后吊唁死者,慰问疾苦。

  ②摈除声乐,远离酒肉和女色。

  ③外出参与会盟,卑下结交诸侯。

  ④国家内部推行仁义。

  15.B

  16.尾联引用邵平种瓜东门的典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说郑八丈才力犹健,不应当学邵平在青门种瓜。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勉励郑八丈积极出仕,有所作为之意。

  17.(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3)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

  18.C 19.B 20.A

  21.①减盐的重要性

  ②这一想法很片面(或“减盐远非如此简单”)

  ③为了彻底排盐、过量食盐莫摄入,蔬菜水果宜多吃,运动喝水要牢记。

  22.过量食盐莫摄入,蔬菜水果宜多吃,运动喝水要牢记。

  23.略

  推荐阅读:

  2022年安徽12月有哪些考试?安徽12月考试月历公布

  四川2023年艺考部分专业统考12月1日开始

  四川2023年1月有哪些考试?四川1月考试月历出炉

  2023年新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浙江2023年1月选考科目命题思路

  2023年高考语文最新模拟试卷及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2023年高考语文阿根廷夺冠作文素材

高考语文

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真题

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2023年山东高考模拟试卷语文题目及答案解析

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高考语文2023年阅读理解题型考试答题技巧

高考

2023年高考语文科目阅读理解备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

2023年新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2023年上海春考语文写作题及专家点评

上海春考语文写作题

2023年高考语文最新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2022年河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高考语文试卷

2022年广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西高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