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2002)

2012-05-18 14:08:43 广东省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8分)根据要求填空。

  (1)《〈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描写西湖六月优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以景写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稻花香里说丰年, 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西江月》)

  (5)《醉翁亭记》描写了“山间之四时”,其中写夏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4)听取蛙声一片。(5)佳木秀而繁阴。

  2.(4分)改正下面(1)小题的错别字和(2)小题的语病。

  (1)“费寝忘食”错别字是: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无微不致”错别字是: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林红老师当上了我市2001年“十佳青年教师”的荣誉称号。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费”改为“废”;“致”改为”至”。(2)“当上”与”称号”搭配不当。将“当上”改为“获得”。

  二、现代文阅读(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3—17题。

  (一)(10分)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步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蹬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节选自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3.(2分)“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一句中的“硬”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硬”字写出了祥子当时不顾一切的(反抗)心理,突出了他在暴雨中难以忍受的痛苦。

  4.(4分)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坐车的”的什么性格特点?试想像“坐车的”的心理活动,用一两句话描写出来。

  答: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性格特点:冷漠、缺乏同情心、自私。心理活动(例):哼,我才不管你是死是活,反正你得把我平安送到。

  5.(2分)从文段内容看,祥子的痛苦来自哪里?请概括出两点。

  答:祥子的痛苦来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暴雨的折磨。(2)坐车人的冷漠。

  6.(2分)文章最后将哆嗦的样子比喻成“风雨中的树叶”,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语双关,既形象地写出了祥子当时痛苦不堪的状态,又暗示在那样的社会里祥子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

  有价值短文——(二)(14分)

  ①维生素K是维生素家庭中的止血“功臣”,人体缺少它,出血时血就不能凝固。

  ②维生素K的两兄弟K1、K2的性格、脾气有同有异。

  ③相同的是它们都是中性黄色的化合物,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性质十分稳定,不怕酸,也不怕热,即使在强酸下或在150℃的高温中也能泰然自若。但是,维生素K却非常害怕碱和紫外线,一旦和它们相遇,就会被撕得支离破碎。因而,含有丰富维生素K的食物如青菜、猪肝在烹调中切不可放碱,否则,会把维生素K破坏殆尽。

  ④不同的是,在常温下维生素K1是液体,维生素K2却是固体。维生素K1通常存在于植物体内,在各种绿色植物中含量尤为丰富;维生素K2通常存在于动物体内,尤其是动物的肝脏内。

  ⑤它们化学结构中都有一个名叫α-甲基酸的结构,因此都有止血的本领。但由于其结构有不同之处,因而止血的效力也不同。维生素K1的止血本领要比维生素K2大百分之六十。

  ⑥维生素K止血的奥妙在哪里呢?

  ⑦原来人体血液中含有凝血酶元,它能起止血的作用。可是光有凝血酶元是不能使血液凝固的,一旦人体某处组织出血,血小板遭到破坏,就会释放出凝血活素和钙离子,这二者与凝血酶元结合在一起,变成了凝血酶。在凝血酶的催化下,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元就很快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这样,出血也就被止住了。而维生素K不仅是凝血酶元的主要组成成分,而且还能促进肝脏制造凝血酶元。所以缺乏维生素K就会缺少凝血酶元,凝血酶的组成便遭到破坏,血液就不能凝固。维生素K止血的奥妙也就在这里。

  (节选自王一川《生命科学的奇葩》,有删改)

  7.(4分)请写出维生素K的四个特点。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

  7.(1)中性黄色化合物。(2)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3)性质十分稳定(不怕酸,不怕热)。(4)怕碱和紫外线。

  8.(3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凝血酶元止血的原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凝血酶元与出血时血小板释放的凝血活素和钙离子结合变成凝血酶,凝血酶的催化使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元迅速变成了不溶性纤维蛋白,从而止血。

  9.(2分)本文用了不少生动的词语,如“家族”、“功臣”等。请在文段中再找出4个这样的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兄弟、性格、脾气、泰然自若、撕、怕。

  10.(3分)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试从本文第③、④自然段中举一个例句加以说明。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例一:“它们……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只”字起限制作用,准确说明了维生素K的性质)例二:“在常温下维生素K1是液体,维生素K2却是固体。(”在常温下”准确表明条件,极为严密)。

  11.(2分)根据本文内容,选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一项( )。

  A.肝脏是人体中制造凝血酶元的主要器官,所以肝功能不全者伤口往往出血不止。

  B.青菜最好生吃,这样可以保持青菜中富含的维生素K。

  C.科学家在实验中用麻子油治好了小鸡的出血病。由此可推断麻子油中可能含有维生素K。

  D.准备动大手术的病人要适量补充维生素K,以防手术中出血不止。 11.B。

  (三)(18分)

  ①那时候我很小,独自去离家有20分钟路程的电影院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我迷路了。这时华灯初上。不知是恐惧还是 A (xiūsè),我不敢去问任何人,忍不住嘤嘤地哭了起来。

  ②这时走过来一对夫妇,那穿着薄呢大衣的女人低头拉住我的手轻声问道:“怎么了,小姑娘?”我大哭起来,告诉他们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那女人随即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找找,好吗?”她又俯身拉起了我的手,我在黑暗中感觉着她手的温暖。

  ③原来我离家并不远。那对善良的夫妇将我轻轻一送,就送到了我母亲的身边。

  ④我破涕为笑的时候,他们向我微笑一下,转身离去了。夜色笼罩了他们修挺笔直的身影,我手心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

  ⑤几十个寒冬酷暑过去了,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但他们留给我的温暖,仍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

  ⑥十几岁时的我常独自一个人去粮店买粮。那一次,我努力将一袋粮背到我单薄的肩上。可我却没有将它背上去。咬着牙,较着劲,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差那么一点儿,我无望地站在这一袋粮食前。

  ⑦我决定再试一次,忽然粮袋顺利地上了肩。我 B (chàyì)地转过头,发现一双苍老而虬筋毕露的手正托住我的粮袋,一双同样苍老却充制爱的眼睛在亲切地注视着我。给了我这一把力气的竟是一个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老人。那力气化作一股暖流汩汩地流进我的心里。

  ⑧一次,我生病在床,心绪异常烦躁,嘴唇干裂出一层白皮。突然听见“啪”的一声脆响,什么东西摔碎了。我恼怒地大喊起来:“娇娇,你又在淘气!你能不能让人安静一下?你真太不懂事了。”屋内静了半晌,才见女儿怯怯地走到我身边嗫嚅着说:“妈妈,我看你嘴大干了,想给你倒点热水喝,我不是故意弄碎杯子的,你别生气好吗?”我一下子把女儿那溢满莹莹泪水的眼睛紧紧地吻住了。我吮吸着女儿的泪,暖暖的,有点咸。

  ⑨人的一生可能经历过许多喜怒哀乐,但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却可能是那一次次温暖轻柔的抚摸。它就像那 C (páihuái)在你周围的微风和细雨,让你体味着人生的温暖。

  ⑩这温暖的感觉浸润我的心许久了,我常被它逼得扪心自问:你曾向迷路者伸出你的友谊之手吗?你给了对你也许并不重要,但却是别人所急需的一把力了吗?你能谅解和宽容那些无意中伤害了你的人吗?只要感觉到那一丝丝温暖存在,人生就会轻松多了。能够给人以这种温暖,我想快乐一定会更大些。 (作者孙苏,本文选用时有删改)

  12.(3分)根据拼音写出文中括号处应填人的词语。

  A.xiūsè( ) B chàyì( ) C páihuái( )12.A.差涩。B.诧异。C.徘徊。

  13.(3分)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一对善良的夫妇把迷路的“我”送回家;(2)一位老人帮“我”把一袋粮食背上肩:(3)女儿想为病中的“我”倒水却打碎了杯子。

  14.(2分)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限四个字)。

  14.温暖人生。

  15.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

  “爱幻想的我从此被幻想折磨着:当我所崇拜的老师在课堂上严厉而关切地注视我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温和的女医生轻揉我疼痛难忍的身体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我羡慕地望着一对对和谐、美丽、善良的夫妇的时候,我想,会是他们吗?”

  (1)(3分)这段话的恰当位置应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依据是什么?

  答:恰当位置在第________自然段与第________自然段之间。依据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④⑤。依据是:从语言上看,本段与④段中“我手中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气与⑤段中“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相关联;从内容上看,本段是上文的延续,也是上文叙事后感情的抒发。(2)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送“我”回家的那对夫妇的感激和怀念,同时暗示社会上有很多如那对夫妇般热心肠的人,有力地突出了“人生充满温暖”这一中心。

  16.(2分)扣紧“浸润”和“逼”这两个词语,简要分析第⑩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长久以来,他人给予的温暖不仅温暖着“我”的心,而且时时提醒并激励着“我”给他人送温暖。

  17.本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时时给人温暖,人生才会更加快乐。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课内古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第18—21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必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8.(3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

  (2)或异二者之为 或( )

  (3)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

  18.(1)曾经。(2)或许。(3)在……之前。

  19.(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不因外界事物的好坏或自己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0.(2分)在文中,“进”是指“________________”,“退”是指“________________”。 20.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21.(3分)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表达了作者阔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议论。

  四、作文(50分)

  22.生活中,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有很多,例如:自己的未来,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生存的环境,民族的复兴,世界的和平……你关注什么?请以“我关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否则扣分。

  附加题(10分)

  课外古文——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2分)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分)画线句子中的“此”是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怎么能够因为情况危急就抛下他不管呢?(2)“贼追至”。(3)华歆优,王朗劣。开始,华歆不愿让那人上船,是预见“贼追至”,足见他比王朗有远见;后来,贼真的追来,情况危急,华歆不愿抛下别人不管,可谓是“患难见真心”,而王朗却即刻想舍人救己。华歆有远见,不顾危险帮助他人,是君子;而王朗既无远见,又自私,是小人。

  2.(4分)仿写下面句子。

  例句:世界上没有完全的伟岸,也没有完全的渺小;没有百分之百的强,也没有百分之百的弱。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略





语文试卷 数学试卷 英语试卷 政治试卷 物理试卷 化学试卷 历史试卷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200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语文:全面的试卷分析方法

中考语文复习方法

中考语文怎么提分 关于中考语文复习方法

中考语文怎么提分

中考语文题型分值分布

中考语文题型

中考语文阅读满分攻略

中考语文阅读攻略

中考语文复习冲刺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冲刺技巧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8分)根据要求填空。

  (1)《〈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描写西湖六月优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以景写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稻花香里说丰年, 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西江月》)

  (5)《醉翁亭记》描写了“山间之四时”,其中写夏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4)听取蛙声一片。(5)佳木秀而繁阴。

  2.(4分)改正下面(1)小题的错别字和(2)小题的语病。

  (1)“费寝忘食”错别字是: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无微不致”错别字是: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林红老师当上了我市2001年“十佳青年教师”的荣誉称号。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费”改为“废”;“致”改为”至”。(2)“当上”与”称号”搭配不当。将“当上”改为“获得”。

  二、现代文阅读(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3—17题。

  (一)(10分)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步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蹬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节选自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3.(2分)“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一句中的“硬”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硬”字写出了祥子当时不顾一切的(反抗)心理,突出了他在暴雨中难以忍受的痛苦。

  4.(4分)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坐车的”的什么性格特点?试想像“坐车的”的心理活动,用一两句话描写出来。

  答: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性格特点:冷漠、缺乏同情心、自私。心理活动(例):哼,我才不管你是死是活,反正你得把我平安送到。

  5.(2分)从文段内容看,祥子的痛苦来自哪里?请概括出两点。

  答:祥子的痛苦来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暴雨的折磨。(2)坐车人的冷漠。

  6.(2分)文章最后将哆嗦的样子比喻成“风雨中的树叶”,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语双关,既形象地写出了祥子当时痛苦不堪的状态,又暗示在那样的社会里祥子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

  有价值短文——(二)(14分)

  ①维生素K是维生素家庭中的止血“功臣”,人体缺少它,出血时血就不能凝固。

  ②维生素K的两兄弟K1、K2的性格、脾气有同有异。

  ③相同的是它们都是中性黄色的化合物,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性质十分稳定,不怕酸,也不怕热,即使在强酸下或在150℃的高温中也能泰然自若。但是,维生素K却非常害怕碱和紫外线,一旦和它们相遇,就会被撕得支离破碎。因而,含有丰富维生素K的食物如青菜、猪肝在烹调中切不可放碱,否则,会把维生素K破坏殆尽。

  ④不同的是,在常温下维生素K1是液体,维生素K2却是固体。维生素K1通常存在于植物体内,在各种绿色植物中含量尤为丰富;维生素K2通常存在于动物体内,尤其是动物的肝脏内。

  ⑤它们化学结构中都有一个名叫α-甲基酸的结构,因此都有止血的本领。但由于其结构有不同之处,因而止血的效力也不同。维生素K1的止血本领要比维生素K2大百分之六十。

  ⑥维生素K止血的奥妙在哪里呢?

  ⑦原来人体血液中含有凝血酶元,它能起止血的作用。可是光有凝血酶元是不能使血液凝固的,一旦人体某处组织出血,血小板遭到破坏,就会释放出凝血活素和钙离子,这二者与凝血酶元结合在一起,变成了凝血酶。在凝血酶的催化下,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元就很快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这样,出血也就被止住了。而维生素K不仅是凝血酶元的主要组成成分,而且还能促进肝脏制造凝血酶元。所以缺乏维生素K就会缺少凝血酶元,凝血酶的组成便遭到破坏,血液就不能凝固。维生素K止血的奥妙也就在这里。

  (节选自王一川《生命科学的奇葩》,有删改)

  7.(4分)请写出维生素K的四个特点。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

  7.(1)中性黄色化合物。(2)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3)性质十分稳定(不怕酸,不怕热)。(4)怕碱和紫外线。

  8.(3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凝血酶元止血的原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凝血酶元与出血时血小板释放的凝血活素和钙离子结合变成凝血酶,凝血酶的催化使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元迅速变成了不溶性纤维蛋白,从而止血。

  9.(2分)本文用了不少生动的词语,如“家族”、“功臣”等。请在文段中再找出4个这样的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兄弟、性格、脾气、泰然自若、撕、怕。

  10.(3分)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试从本文第③、④自然段中举一个例句加以说明。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例一:“它们……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只”字起限制作用,准确说明了维生素K的性质)例二:“在常温下维生素K1是液体,维生素K2却是固体。(”在常温下”准确表明条件,极为严密)。

  11.(2分)根据本文内容,选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一项( )。

  A.肝脏是人体中制造凝血酶元的主要器官,所以肝功能不全者伤口往往出血不止。

  B.青菜最好生吃,这样可以保持青菜中富含的维生素K。

  C.科学家在实验中用麻子油治好了小鸡的出血病。由此可推断麻子油中可能含有维生素K。

  D.准备动大手术的病人要适量补充维生素K,以防手术中出血不止。 11.B。

  (三)(18分)

  ①那时候我很小,独自去离家有20分钟路程的电影院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我迷路了。这时华灯初上。不知是恐惧还是 A (xiūsè),我不敢去问任何人,忍不住嘤嘤地哭了起来。

  ②这时走过来一对夫妇,那穿着薄呢大衣的女人低头拉住我的手轻声问道:“怎么了,小姑娘?”我大哭起来,告诉他们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那女人随即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找找,好吗?”她又俯身拉起了我的手,我在黑暗中感觉着她手的温暖。

  ③原来我离家并不远。那对善良的夫妇将我轻轻一送,就送到了我母亲的身边。

  ④我破涕为笑的时候,他们向我微笑一下,转身离去了。夜色笼罩了他们修挺笔直的身影,我手心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

  ⑤几十个寒冬酷暑过去了,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但他们留给我的温暖,仍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

  ⑥十几岁时的我常独自一个人去粮店买粮。那一次,我努力将一袋粮背到我单薄的肩上。可我却没有将它背上去。咬着牙,较着劲,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差那么一点儿,我无望地站在这一袋粮食前。

  ⑦我决定再试一次,忽然粮袋顺利地上了肩。我 B (chàyì)地转过头,发现一双苍老而虬筋毕露的手正托住我的粮袋,一双同样苍老却充制爱的眼睛在亲切地注视着我。给了我这一把力气的竟是一个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老人。那力气化作一股暖流汩汩地流进我的心里。

  ⑧一次,我生病在床,心绪异常烦躁,嘴唇干裂出一层白皮。突然听见“啪”的一声脆响,什么东西摔碎了。我恼怒地大喊起来:“娇娇,你又在淘气!你能不能让人安静一下?你真太不懂事了。”屋内静了半晌,才见女儿怯怯地走到我身边嗫嚅着说:“妈妈,我看你嘴大干了,想给你倒点热水喝,我不是故意弄碎杯子的,你别生气好吗?”我一下子把女儿那溢满莹莹泪水的眼睛紧紧地吻住了。我吮吸着女儿的泪,暖暖的,有点咸。

  ⑨人的一生可能经历过许多喜怒哀乐,但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却可能是那一次次温暖轻柔的抚摸。它就像那 C (páihuái)在你周围的微风和细雨,让你体味着人生的温暖。

  ⑩这温暖的感觉浸润我的心许久了,我常被它逼得扪心自问:你曾向迷路者伸出你的友谊之手吗?你给了对你也许并不重要,但却是别人所急需的一把力了吗?你能谅解和宽容那些无意中伤害了你的人吗?只要感觉到那一丝丝温暖存在,人生就会轻松多了。能够给人以这种温暖,我想快乐一定会更大些。 (作者孙苏,本文选用时有删改)

  12.(3分)根据拼音写出文中括号处应填人的词语。

  A.xiūsè( ) B chàyì( ) C páihuái( )12.A.差涩。B.诧异。C.徘徊。

  13.(3分)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一对善良的夫妇把迷路的“我”送回家;(2)一位老人帮“我”把一袋粮食背上肩:(3)女儿想为病中的“我”倒水却打碎了杯子。

  14.(2分)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限四个字)。

  14.温暖人生。

  15.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

  “爱幻想的我从此被幻想折磨着:当我所崇拜的老师在课堂上严厉而关切地注视我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温和的女医生轻揉我疼痛难忍的身体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我羡慕地望着一对对和谐、美丽、善良的夫妇的时候,我想,会是他们吗?”

  (1)(3分)这段话的恰当位置应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依据是什么?

  答:恰当位置在第________自然段与第________自然段之间。依据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④⑤。依据是:从语言上看,本段与④段中“我手中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气与⑤段中“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相关联;从内容上看,本段是上文的延续,也是上文叙事后感情的抒发。(2)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送“我”回家的那对夫妇的感激和怀念,同时暗示社会上有很多如那对夫妇般热心肠的人,有力地突出了“人生充满温暖”这一中心。

  16.(2分)扣紧“浸润”和“逼”这两个词语,简要分析第⑩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长久以来,他人给予的温暖不仅温暖着“我”的心,而且时时提醒并激励着“我”给他人送温暖。

  17.本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时时给人温暖,人生才会更加快乐。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课内古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第18—21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必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8.(3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

  (2)或异二者之为 或( )

  (3)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

  18.(1)曾经。(2)或许。(3)在……之前。

  19.(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不因外界事物的好坏或自己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0.(2分)在文中,“进”是指“________________”,“退”是指“________________”。 20.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21.(3分)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表达了作者阔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议论。

  四、作文(50分)

  22.生活中,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有很多,例如:自己的未来,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生存的环境,民族的复兴,世界的和平……你关注什么?请以“我关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否则扣分。

  附加题(10分)

  课外古文——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2分)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分)画线句子中的“此”是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怎么能够因为情况危急就抛下他不管呢?(2)“贼追至”。(3)华歆优,王朗劣。开始,华歆不愿让那人上船,是预见“贼追至”,足见他比王朗有远见;后来,贼真的追来,情况危急,华歆不愿抛下别人不管,可谓是“患难见真心”,而王朗却即刻想舍人救己。华歆有远见,不顾危险帮助他人,是君子;而王朗既无远见,又自私,是小人。

  2.(4分)仿写下面句子。

  例句:世界上没有完全的伟岸,也没有完全的渺小;没有百分之百的强,也没有百分之百的弱。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略





语文试卷 数学试卷 英语试卷 政治试卷 物理试卷 化学试卷 历史试卷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