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草原教学反思集锦

2023-02-07 18:13:38 草原教学反思

  出国留学网专题“草原教学反思”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彩云好听的声音来源于优美的教案,作为教师应该用心去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体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草原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草原教学反思 篇1

  《草原赞歌》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蒙古族短调民歌特征,a羽调式,旋律起伏不大,节奏规整。歌曲多采用“X·X X X”和“X XX X X”的节奏,具有草原骏马飞奔的节奏特点,表达了赞美草原的喜悦情感,使人感到欢快活泼。在这一课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的收获“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一、主动参与

  进行了以下思路的设计:

  ①通过唱歌乐曲,表达音乐情感具有不同作用的各种音乐要素。

  ②通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片段的欣赏,让学生感受、音乐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不同作用。

  ③通过对《草原赞歌》听赏,以及对其旋律、速度、节奏等要素的进一步感受、分析和理解,通过自由创编和小组练习等活动,学习歌曲。

  ④根据乐曲情境,学生共同活动,即兴地选择各种表演形式进行综合展示汇报。

  在活动中,我没有过多干预学生,始终处于指导地位。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运用原有的音乐知识,在活动中去感受、分析、理解和巩固,并自由地组合、运用这些音乐知识为自己的创作实践和表现活动服务。

  二、合作学习

  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交往活动。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各种交往关系的处理是否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发展的环境的关键问题。

  在《草原赞歌》一课的教学中,将小组学习方式较好地运用于课堂上,形成了一个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愉快的氛围。小组内由于每个人学习音乐的条件、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他们的学唱也呈现丰富多样的结果。而由于各小组间处于一种相对平等的竞争状态,所有的小组为了能很好地表现自己,都积极地和同学配合,协调自己的创作,都愿意通过合作,使自己小组的成果超过其他小组。通过我与各组的平等交流和适时点拨,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创造与合作、协调了课堂成果的多样和统一。为学生充分发挥个体能力、协调创作中的个体与群体关系以及师生间平等交往,创设了宽松的环境与和谐的氛围。

  教师采取“合作学习”,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精心呵护他们的创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良好的学习愿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既学会了表现自己,也学会了与人合作。

草原教学反思 篇2

  《静默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消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2、把握草原的特点,并体会作者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情感。

  3、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读准字音并理解重点词组的意思。

  2、把握草原的特点,体会草原的魅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对作者蕴藏在草原景色中情感,即人生的思考体验。

  学情分析:

  本文内容比较抽象,我们这里的学生对草原的了解较少,再加上这是第五单元的课文学生还没有学到,也没有预习。所以学习本课我以课文为载体,通过“教师引领——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对话(如果有条件兼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草原有一个初步认识)。让学生领悟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内蕴。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应以读课文为基础,具体学法可分为以下三步:

  认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解读课文:把握草原的特点,体会草原魅力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赏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并体会作者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情感。

  写法借鉴:

  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设计教学情境(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如果让你旅游,你想到哪儿去呢?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顺势导入新课)。

  二、作者介绍:

  ⑴当们想到蒙古人时,给我们的第一个感觉是什么?(豪放爽朗粗犷……)

  然而在这篇散文中让我们感觉到了蒙古人的另一特征:细腻柔情。在我国当今文艺界就有三个蒙古人以他们的细腻柔情征服了很多人。他们就是草原三剑客: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以及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作家鲍吉尔.原野。

  ⑵鲍尔吉?原野,1958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著有《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散文集13部,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作家。

  ⑶以上是对作者的简单介绍。

  除了作家身份,他还是一名人民警察,作为一个生长在蒙古的警察,却有如此的细腻柔情,在他的成长中,有两个人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曾祖母——尊贵的台吉夫人和他的老师——诗人安谧。

  他的老师告诉他;“你要爱人民,爱土地,你要听人民的声音,你要听土地的声音。”正是因为他们的影响,原野面对种种环境,始终能保持一颗纯真而善良的心,他用这颗心感受世界,感受人间,感受他的草原,这种感受化入文字就形成了他作品的种种特点:优美、细腻、豪放、睿智等等。

  三、学习课文:

  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认识,走进原野的《静默草原》。

  1、认读课文: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并运用圈点批注法标出本文的生字生词,了解本文大意。

  (1)解决字词障碍:

  前瞻(zhān)簇(cù)立迥(jiǒng)然穹(qióng)庐长鬃(zōng)摩挲(suō)咆哮(páo xiào)处境(chù)

  前瞻:向前方的远处看;引申:向将来看。

  簇立:聚集成堆地挺立着,一般是用于花草等体型较小的植物。

  迥然:形容差得很远。穹庐:借指天空。摩挲:用手抚摩。

  (2)解题:

  从标题来看,作者笔下的草原侧重的是“静默”,而不是喧闹的。

  “静默”在文中体现在那些方面,为何说草原是静默的?

  明确:草原是辽远的苍茫的。一个人,站在在草原上,可以任意遐想,悟出一些我们以前根本没悟出的哲理。这时的草原是静的,也就是作者所说“静默”的。没有受到世俗的侵扰。所以,人,也必将是“静默”的。也是个“善忘者”。

  2、解读课文:把握草原的特点,体会草原魅力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多种形式读课文(1—10段),并标出有关描写草原特点和人们对于草原的感受的语句用“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出了草原的__________的特点,我是这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来分析草原的特点。(板书句式)

  A、草原的特点:(内容可以根据时间来调节)

  参考内容:

  (1)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对草原,要用心去感受。“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既是草原的特点,也是我们了解草原的所要的态度——用心去感受。

  (2)因此蒙古人“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苍茫是草原人面对草原的一种心情,一种感受,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实际上是用心去体会草原。

  (3)看不到与看不尽:草原是辽阔无边的,所以看不到也看不尽;而草原的变化多端,我们可以看到草原各种各样的特点,所以“看不尽”。这是草原的又一特点。

  (4)在单一中呈现丰富:也就是说,丰富是蕴涵在单一之中的。草原首先给人以单一感。“这颜色无疑是绿”,“无疑”也就是说,不用怀疑,草原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大片大片的绿。“草就是海水,极单纯”这都表现了草原的单一,然而,这种单一,“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这就是草原的丰富。正如作者指出的“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5)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从观海者的不同角度(岸上、船上),比较出草原的另一特点:中心不定和可接触性,再进一步指出草原的辽远与苍茫,和给人的亲切感。

  (6)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善忘实际上是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是一种对荣誉、金钱、地位等的不计较……“在静默中观望”是一种坦然自若的不张扬的沉稳。观望未来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永葆一颗纯净的心。

  B、人们对于草原的感受:(齐读11--12段)(内容可以根据时间来调节)

  参考内容:

  (1)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此时人们为眼前突然开阔的空间而惊慌,为自己不知所从而惊慌,为担心为担心自己的得失而惊慌。

  (2)为什么说“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呢?

  这里又出现一对相矛盾的词语。“自由”与“不自由”,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回答)

  明确:首先要注意两个词“首先”“第二个”,也就是说自由与不自由这两种感觉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依次而来。当我们站在草原上,面对草原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自由。我们可以在这里骑马、摔跤……悠闲自在。然而,正如作者接下来所说的“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有句话说“有比较才有差距”人与阔大无边的草原相比,自然就显得渺小与微不足道了。而此前,人背负着种种世俗之事,荣誉、地位、权利、金钱……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拐杖”“人文背景”,人因此以为自己至高无上,骄傲、自大……然而面对草原的宽厚仁慈、自若坦然的阔大无边的胸襟时,人所拥有的一切就显得可悲、可笑了。所以作者说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竟然”一词突显了人面对草原的感受以及“处境感”。这就是草原给人自由感同时给予人的另一种体会“不自由”“局促”。

  (3)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作者是说,人在草原上既不能怨天尤人,也不能自怨自艾,而应当不卑不亢,保持独立的个性和人格。

  C、(指生读13—15段)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并体会作者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情感。用“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出了人们对草原的__________感受,我是这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来分析人们对于草原的感受。(板书句式)

  3、赏读课文:本文语言优美,富含哲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用心体会。并用“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句式作答。

  提示:对于这一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引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用心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从文中摘录一句话,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合适的理由即可。

  参考内容:

  (1)如何理解作者将自己比为“母牛”“烈马”; “母牛”和“烈马”两个反差的意象。母牛,烈马让人想到什么?

  赏析:母牛、烈马都是食草动物,是草原上最常见最普通的动物。它们生长在草原上,草原养育了它们。草原是它们的故乡,它们的母亲。虽然二者的性格完全不同,母牛温顺,烈马暴躁,但它们面对草原面对故乡时,却表达了同样的感情——对草原的如同对母亲的深沉的爱,细腻柔情。在这里,作者自比母牛、烈马,实际上是作者的两种不同的心境。用“母牛”这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温柔之爱,全身心投入的敬仰之爱,易让人想起“母亲”的意象。而“烈马”却正好与“母牛”相反。火热的爱,不顾一切的爱,甚至有点野蛮的爱。无论是怎样的心情,面对草原,作者的内心总是能得到宁静。这是草原豁达的胸襟对我(作者)的感染。

  (2)现在我们来一同思考“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这里“善忘”是忘记什么?对未来的态度,如何在静默中观望。

  赏析:善忘实际上是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是一种对荣誉、金钱、地位等的不计较……“在静默中观望”是一种坦然自若的不张扬的沉稳。观望未来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永葆一颗纯净的心。

  4、学习并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语段,并简析其作用。

  参考内容:

  1、城里人看草原和牧人看草原的对比。

  2、观看海景与观看草原景色的对比。

  四、布置作业:

  背诵11段,选做互动练习题3-5道题。

  【板书设计】静默草原

  鲍尔吉.原野

  1、“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出了草原的__________的特点,我是这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出了人们对草原的__________感受,我是这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方法:对比作用:强化

  《静默草原》教学反思

  《静默草原》这一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篇目,本文语言优美,富含哲理,是一篇词清辞丽的哲理性散文。教读这一课,必须紧扣课文,在阅读中去理解、去体会、去感悟。因此,我针对本文设计了“教师引领——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认真分析了学生学习本文可能出现的情况:本文内容比较抽象,我们这里的学生对草原的了解较少,再加上这是第五单元的课文学生还没有学到,也没有预习。所以学习本课我以课文为载体,通过“教师引领——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对话。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领悟本文的真正内蕴。

  我设计的第一套教学方案是: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草原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1和教学目标2。通过幻灯片展示,引领学生阅读分析重点语段。当我得知焦园中学没有多媒体教室时,我立即又设计了第二套教学方案。

  我设计的第二套教学方案是:学生课前预习,消除字词障碍。课堂上重点讲读课文:首先分段讲解,然后精讲精彩片段,最后引导学生探究本文主旨,学习写作方法。但是,我在网上看到教育局的通知说“课前抽签决定上课顺序”,我想如果这样学生是没有预习机会的。于是我又设计了第三套教学方案。

  我设计的第三套教学方案是:“教师引领——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里结合了我们三春中学的“三读教学法”。课堂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能够引起学生深层思考。如果学生大胆自信、积极勇敢我就让学生自主发言,如果学生没有积极举手、大胆发言的习惯,我就指生回答。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我紧扣课文设计了几个句式:

  1、“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出了草原的__________的特点,我是这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出了人们对草原的__________感受,我是这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句式不但扣紧了课文,又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这时老师要给以适时的指导、评价。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还设计了评比台。

  在我教授完这一节课后,我的教学目标都基本实现。学生在我的引领之下,有条不紊的学习了课文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引起了他们或深刻或浅显的人生体验。但是对于这一课,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内容需要挖掘,这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它要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在课堂上学习,到生活中体验。

  美中不足之处是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涨,虽然我课前得知这个班的学习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爱发言、成绩也较差。但是我没有想到他们即使会也不愿意回答问题;不过在我用多种形式引导之下,也出现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局面;其中一个同学,一节课就回答了四次。不过因此也影响了我的教学进度,我预计提前3—5分钟完成的教学任务,却在下课铃打响之前的几秒钟完成

草原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片断】

  师:课文第一段描写了草原景色美,后边则用大量篇幅描写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请认真阅读后面的段落,用你们的慧眼和细腻敏感的心,去寻找、去体验、去感悟草原的人情美。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生: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远处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么多人老远骑马来迎接客人,我从这里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师:你体会得很好。我们一起读这句话,感受他们的热情。

  生齐读。

  生: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不仅写出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还写得很美。作者把这群疾驰而来的迎客队伍比作一条飘来的彩虹,我认为是他们穿的衣服颜色艳美,才会给作者美的印象。刚才读这句话,我觉得真美。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请看插图,他们的服饰确实色彩鲜艳,很有自己的民族特点。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朗读方式表现出来吗?

  生动情地读。

  【教学反思】

  要让学生产生阅读体验,就得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对话)。在教学中,学生能感悟到文中的色彩美,引领学生循着美的新线索重新解读文本,于是才生成了后边愈来愈精彩的对话。如果漠视了学生的这一独特体验,非但是对学生的不尊重,草原也不会教学留下如此美的记忆。

草原教学反思 篇4

  本单元以放牧为主题,我结合了歌曲《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听赏《草原放牧》,通过讲,唱,听,感受,表演,由表向里地学习《草原放牧》这首音乐作品。

  讲:通过故事导入课程学习。要想真正体会音乐,就要先了解音乐背景,特别是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音乐作品,孩子们不是很能体会,并且可能也不会很感兴趣,那么就需要用适当的手段去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耳朵,注意力。所以一开始,我就找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大概地讲给孩子们听,成功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听:欣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音乐都在听中去感受音乐内在涵义,由于这首作品比较长,我重点是让学生听出主题一中的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明白好的音乐都有一个很经典的主旋律反复出现。

  唱:《草原放牧》的主题音乐很明显,在书本上也有写出,所以,应该让孩子们听熟并唱会。我只让孩子们学会听主题出现的次数,但在唱的方面做得不够。应该让孩子听熟,唱熟。才能准确地记住听过的曲目。

  感受:重在体会音乐情感,这首作品要体现的是以集体利益为重,热爱祖国的.精神。让学生通过音乐主题一,二,音乐速度的变化,情绪的变化来感受。但是,在主题二部分,孩子们把这部分理解成暴风雪来了,所以在这一主题开始时,要做好铺垫,讲清楚这一部分还是在暴风雪来临前。

  表演:艺术是相通的,通过这一部作品,我们可以衍生出舞蹈,画画,朗诵等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它。但是这个过程,可以给学生做一些课前准备,再来表演,效果可能更好,但放在一节课上就不是很好。

  备一节课容易,上好一节课难,更细致,更具体,更踏实地备课,上课,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知识,做到有备无患。

草原教学反思 篇5

  苏教版第二册《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一共有两句话“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鞭声打破黎明的宁静”等词句,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这一段是,我借助音乐边演示投影片边深情地讲述:“天快亮了,无边的草原静悄悄的。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勤劳的牧民们赶着羊儿开始放牧了,草原顿时热闹起来了。”孩子们仿佛也感受到了辽阔草原的蓬勃生机。接着,我又让学生们看图练读,读好象声词“啪!啪!”,讨论理解“打破”,“黎明”,“宁静”等词语的意思,感受草原的“宁静”。虽然同学们的感情朗读的韵味越来越浓,可我总感到还不够。于是,我让大家讨论:“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又是什么声音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

  “喔!喔!喔”响亮的公鸡啼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小鸟的歌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笛!笛!笛”汽车的喇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丁铃铃!丁铃铃!”清脆的铃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刷!刷!”清晰的扫地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嘀嘀嗒嗒!嘀嘀嗒嗒!”一阵大雨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

  从生活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引导学生走进教材的重要方法。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他们把学的东西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一个个例子互为补充,丰富了常识,开阔了视野,加深了理解。

草原教学反思 篇6

  本课是小学音乐二年级的内容,要求是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并能即兴、主动地参与歌曲表现。课后,我自己也做了反思,现将自己的不足分析如下:

  教学内容的导入环节,我设计的活动是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并表达自己喜欢的活动。其中播放的曲子《我是草原小骑手》比较合适。这样,可以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为后面的学唱歌曲作好铺垫。之后又让学生谈了谈对蒙古族的了解,启发学生感受、表现小骑手豪爽、自豪的性格和热爱家乡的情感,体验到了研究学、合作、自主学习的快乐,在这个环节上时间把握的不好,有些过长,可以再提炼,争取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的更快更好。。

  在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中,听一听和唱一唱两个环节完成的非常理想,但学唱这个环节时间过长,出现了一些小误差,这说明我在课下没有很好的评估学生的能力,前面拖延了时间,直接影响到后面教唱的环节,到了学唱歌曲的时候课巳过半,所幸的是,学生对曲调比较熟悉,最后还是把歌曲学会了,但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歌曲情感的传递还不够到位,心里感到很遗憾。

  这节课虽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很多老师对我的教学都给予了肯定与帮助,我的内心很满足,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取长补短,多听优质课,争取让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不断提升!

草原教学反思 篇7

  《草原的早晨》中的语句感悟 共饮一杯

  昨天上午第一节课,重点指导孩子对这篇课文的朗读,我把课文中的一些语句的朗读权力放给了孩子们,不是我教给他们怎么读,而是让他们认为这些语句你应该怎么读!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讲到“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呀,从低年级就应该开始训练学生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在这节课我就试着做了,结果让我收到了一份喜悦!

  如:“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我引导:“你读了这句话,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该怎样读?”有的学生说:“我看到美丽的花儿醒了!”有的说:“草儿也醒了,伸了伸懒腰!”有的说:“我听见羊咩咩地叫了!”“是呀,那你就读读你眼中刚醒来的草原吧!”孩子们自然把“醒来了”读得各有各的特色!

  有了上面的例子,当读这一句时“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时,孩子们好象知道该怎么读了,我说,当你读这句话时,就把你看到的,感受到读出来就行,练了一会,他们读得还令我满意,(包括中下生)问起他们为什么这样读时,他们兴奋极了,“我看见羊都往外挤,咩咩地叫,我知道小羊高兴,就这样读了!”“我看见大草原了,小羊撒欢往外跑!”几个学生说完,真的象小羊一样,挤出教室门外,嘴里还咩咩地叫着!

  剩下的内容孩子们自己就这样解决了,我也上得很轻松,再不象以前那样这样引导,那样引导,最后还气得你半死,总还觉得他们没读到位!

  !

  

草原教学反思 篇8

  《草原》课文很美,反而让我无从下手,心中没底。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四处找寻现成的教案或课堂实录来阅读。我把支玉恒老师的课堂实录读了一遍,除了惊叹还是惊叹。再认真读一遍,除了感慨还是感慨:教学大家真的是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抛开惊叹和感慨,我决定备课,没想到,我的脑袋一片空白,连导入语都不知道怎么写。思前想后,才决定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前,我让学生认真听这首歌的词中都唱到了哪些景物。这是为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想像草原的风光。接着,我便自然地提出“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学生有的说“大”,有的说“很绿”,可见学生的词语积累得非常少,即使积累了一些词语,但等到要用时却拿不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才能说出“一望无垠”、“一望无际”、“一碧千里”等词语。

  就这样开了一个头,接下来便要讲解课文。我采用提纲挈领的方法,先让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并找出最能概括草原特点的一句话。学生似乎不明白“概括”一词什么意思,问题一抛出,我就发现有学生眉头紧锁。于是,我换了一种问法:哪句话最能写出草原的特点。这回,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又近了一步。但是,当我巡视他们画出的答案时,我不禁心凉,还有的学生找不正确,三分之一的学生画的是具体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我纳闷,是我的问题太难?还是学生读不懂课文?甚至是不熟悉课文?我不知道。

  当学生把“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一句找到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碧千里”、“并不茫茫”这两个词。我问学生“老舍是怎样写出草原的一碧千里的?”学生思考片刻后只有四、五个举手,我想,敢举手的肯定是会的。提问一个举手的学生,果然答对了。课上到这,我感觉到有些吃力。学生对课文不熟悉是造成反应慢的重要原因。看来,在上新课之前要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以多种方式读课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迅速做出反应并准确地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做答。否则,学生的学习就很被动,进度也很慢。

  讲解第一段的时候,我虽然有些地方处理得不到位,但还有一点是让我自己比较满意的。通过语句的对比来体会语句的情感。这是我最喜欢使用的品词品句的方法之一,也是我认为最实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指导朗读第一段时,我就发现学生在读第一句话时不能很好的定位感情基调,要么过高昂,要么过平淡,这也是我在备课时考虑在内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直接告诉学生读的方法,这会让学生难以理解;直接范读给学生听,学生的体会会很浅。于是,我使用“句子对比读”的方法。我先读课文的第一句话,再读“这次,我又看到了草原”。后者比前者仅多了一个“又”字,其所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学生一听,便“刷”的一声把手举起来,争着告诉我有什么不同,并且,学生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既快又准地找到“愉快”一词来解释作者写第一句话的心情。

  这么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情感,还很好地把握住了朗读的感情基调。

  支玉恒老师对词语的考究是最令我佩服的。在他的课堂实录中,我对他引导学生探讨能否将“高歌一曲”与“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二者对调这细节印象深刻。因此,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也灵机一动,学着支老师的引导和提问方法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一问题。没想到,学生很感兴趣。由于时间关系,我给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很少。等他们汇报讨论的结果时,我心里是有些失望的。因为学生很难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有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回答问题的吴家庆和肖海加两位同学都认为不能将“高歌”和“低吟”调换,他们的理由大同小异,基本上是认为调换了之后不能体现出老舍第一次看到草原时的心情。这样的理解不能算错,但由于我不会引导,自己对这一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从而不能使学生作出更精彩的回答。

  课文的第二部分有四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四个内容,我采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这一招是从支玉恒老师的课堂实录中学来的,实践起来效果不错!支玉恒老师是稳扎稳打教课文,他采用“读说式”学习法逐段讲解,逐段分析。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拾级而上,对第二部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但我觉得第二部分是一个整体,总的写出了草原人的热情好客。因此,我在概括完各段的小标题后让他们说说草原上的人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学生都会说“热情”、“好客”,于是我把这两个词板在黑板上。然后,我让学生从第二部分找出具体体现蒙古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无论学生找到哪个句子,我都顺着他的思路讲下去,提及每句中应注意的地方。我觉得这样讲授第二部分灵活性大一些,不会显得那么死板。诚然,支老师按课文顺序逐段分析的方法更能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的思路,让学生学到了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即使研究了名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课堂中,仍会产生灵动的瞬间。

草原教学反思 篇9

  本课的教学环节主要有:

  一、揭示课题,检查字词。

  重点关注了“渲染”的“渲”和“羞涩”的“涩”。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目前完整地朗读一篇课文,开学至今还是第一次,也许是突发奇想,心血来潮。效果令人满意。朗读完毕,感觉是带着全班学生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尽兴地游览了一番。反思学生不爱读书,是否同教师的范读少有关?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尽管自己的朗读还不够专业水准,但还是应该在学生面前勇于读书,我相信这对于学生是一种最好的朗读的教育——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即使读得还不够好,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三、理清思路,编列标题。

  第一自然段是先让学生朗读,然后概括。学生想到: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如诗如画等词语,板书:美景如画。后边四个小节让学生默读,独立练习概括。多数学生的反应并不热烈,只有少数学生表现较为活跃。最后黑板上形成的板书为:欢迎远客——热情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第二节,有学生概括为“骑马迎客”。第三节有学生概括为“热情好客”、“民族团结”、“团结友爱”等,均不够恰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与“中心”的把握总是容易混淆。第四节中“盛情”一词,也是引导而得。而最后一节,先是有学生概括为“依依惜别”,就把“联欢”的场景全删除了,显得不够完整。由此可见,学生的概括能力的确也是需要好好训练的。

  四、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这个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并未充分展开。学生只是读了课文第一节,找到其中的比喻句与拟人句。这样的句子好在哪里?值得细细品味。

草原教学反思 篇10

  《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张xx老师今天展示了这节课,听完以后我有以下收获:

  首先,张老师用一些美景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张老师学习课文很有层次性。先总体概括全文:快速浏览课文,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再重点品读草原美景这一段,先找中心句,圈关键词,谈感受,带感受,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好。

  三,多种层次读课文,自由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指名读。

  四,张老师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写作方法很自然的出现在教学过程当中,例如:在品读第一段,老师问学生有什么感受,然后出示文中作者也有这样的感受,这样就叫情景交融;在后面的试背诵环节,又有写作顺序的指导,而这些写作方法正好为最后的小练笔环节做准备。

  五,张老师特别细心,“渲染”和“勾勒”这两个词不好理解,张老师用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降低了学习难度。

  六,张老师特别注重学生自身素质,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抬起头说话,声音响亮,显得自信。班里学生状态很好,精神饱满,学习习惯好,无论是坐姿,还是齐读。

  七,在快速浏览课文,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和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草原特点的句子,感觉张老师讲的快了些,给学生的时间有点短。

  总之,张xx老师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教学反思 | 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分享

热门关注

聚会策划书2000字通用

聚会策划书

三八节前最火的句子精选25句

三八节句子

[荐]违禁电器检讨书(集锦5篇)

违禁电器检讨书

高质量表白创意文案合集(精选199句)

表白创意文案

简短的老乡聚会邀请函7篇

老乡聚会邀请函

[荐]树之歌教学反思(集锦7篇)

树之歌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1000字模板

草原教学反思

《灯笼》教学反思集锦

灯笼教学反思

[荐]生物教学反思1000字

生物教学反思

[荐]守株待兔教学反思简短汇总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