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先进事迹简介范文精选

2023-02-26 15:39:10 名人先进事迹简介

关于名人先进事迹简介范文 篇1

  战国时代,魏国的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无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魏国因此迅速强大起来。

  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次日下午到郊外去打猎练兵。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宴会,魏文侯准备在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是,宴会快结束的时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看看快到中午了,雨还是不停,而且越下越大,魏文侯起身对席间的众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郊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有人在等我了。”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走上来劝阻。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么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得告诉一下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众臣中有一位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马上去告诉。”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得我自己去。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跟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往管理山林人的住处去。

关于名人先进事迹简介范文 篇2

  1897年8月,在安徽怀宁,一场门当户对的盛大婚礼正在举行,宾朋欢呼中,18岁的陈独秀和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大众三拜九叩成亲了。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作为将门闺秀的高大众恰好比陈独秀大三岁,无论家世和相貌都无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陈独秀也前程似锦。这是一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最初,年少夫妻倒也说得上琴瑟和鸣。十年间,高大众为高家添了三男两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婚后,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杭州求学的陈独秀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因受通缉,最后逃亡日本。回国后,陈独秀就成了高大众眼中的“怪咖”,而在陈独秀眼里,妻子高大众也成了彻头彻尾的“古董”。自从母亲去世后,陈独秀就很少回家,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几乎放弃了平常人世的天伦之乐。聚少离多,再加上个性和才情的天渊之别,夫妻之间越发人疏情薄。

  作为一个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妻子,高大众希望丈夫能安分守己,所以她对陈独秀的所作所为极为排斥,甚至加以阻拦。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陈独秀,偶尔回来面对的也是无休止的唠叨和数落,这使得他更对这份包办的婚姻和旧式的妻子充满厌恶。于是,家庭失和,口舌之争在所难免。日复一日,家,再也不是让人栖息安生的场所,情,冷漠之后就成了禁锢自由的监牢。

  就在他们的婚姻陷入僵局之际,一天,高家迎来了位意外之客——高大众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高君曼本名小众,小姐姐10岁,从小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泼,热情奔放。她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对姐夫发表的作品尤其钟爱,带着仰慕和崇拜,她走进了陈独秀死水般的婚姻生活。

  陈独秀原本对这些世俗的亲戚关系并不上心,但高君曼时尚的装扮、灿烂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不凡的谈吐还是让他耳目一新。于是,高君曼借着各种机会与陈独秀单独接触,或促膝谈心,或小径漫步,在密集相处中,陈独秀被她新式女性的一切行为惊喜着。在高大众眼里,妹妹的到来也许能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机,她从不怀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会出现任何问题。可感情是一把燎原的火,稍有风助,则不可遏制也难以浇熄。

  一颗求教上进乃至产生爱慕的粉丝之心,一颗急于冲破藩篱寻找慰藉方向的自由之灵,在一来一往的碰撞中,探讨变成了约会,亲情转向了爱情,情感在一爱一慕中升华,日子在分分秒秒中难舍,等他们警觉到危险性时,彼此已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面对接踵而至的风言风语和世俗家族的压力,思想前卫的高君曼毫不在意,而乐于打破束缚的陈独秀也不顾人言,非议反而让离经叛道的两个“忤逆者”抱得更紧。各种打压扼杀无效后,高调“自由恋爱”的他们被逐出家门。

  1910年,怀着对爱情的向往,他们一同来到杭州,正式同居。彼时,陈独秀在杭州陆军小学任教,打扮入时的高君曼陪伴在侧,他们出访高朋,听琴作诗,“徜徉在湖山之间,相得甚欢”。

  新欢良宵短,旧爱寂寞长。面对丈夫的背叛,妹妹的掠夺,在老家恪守妇道的高大众饱受锥心之痛但又无计可施,只能忍辱负重,如往常一样上孝公婆,下抚子女。她没有大吵大闹,更不想家丑外扬,只是整天悲郁哽咽,闭守房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陈独秀被任命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高君曼陪他重回安徽。很快,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面对追捕不得不再一次逃离家乡。在辗转逃命的岁月里,高君曼不离不弃,饱经风霜,承担了全部家务和养育子女的重任。只是动荡的生活击垮了她的身体,她患上了肺结核,整日咳血不止。但她并不后悔,真正让她心寒齿冷的',则是陈独秀对家庭关系的偏执。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高大众所生的两个儿子前来谋生,作为姨母和继母,高君曼想把孩子们接到家中食宿,没料想陈独秀坚决不允,并骂她“妇人之仁”。见陈独秀如此不近人情,两人开始争吵,后来,竟然动了手。

  因为长期生病,从1922年起,已转战北京的陈独秀开始对高君曼逐渐冷淡,并且外面盛传他另有红颜,心高气傲的高君曼怎受得了如此对待,心灰意冷之下于1925年带着儿女移居南京。自此离别,一南一北,他们再也没有相见。

  1930年9月,高大众在老家走完此生的第55个春秋。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为姐姐奔丧,时光荏苒,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家族依旧对她鄙恨难泯。一年后,孤立无援的她旧病未愈又添新疾,最终病殒南京。

  在陈独秀的一生里,一共有四段感情,高君曼离开后,他与一名女医生施芝英渐生情愫,并公开同居。晚年落魄之际,陪伴他走向生命终点的则是一位相差30岁的女士潘兰珍。1942年,陈独秀在重庆病逝,弥留之际他也许才终于明白夫妻间同甘共苦、永不言弃的意义。只是,面对陈独秀情感的过往,那一对风姿卓绝的高家姐妹花,虽然个性截然不同,但殒灭的悲惨命运又何其相似。

关于名人先进事迹简介范文 篇3

  魏源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人们常常称赞他博古通今、造诣精深。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英才。

  这位英才的名字叫石昌化。

  魏源15岁在县试中,认识了小他一岁的竞争对手石昌化。主考官发现这两人年龄虽小,文章都属上佳。因为难分伯仲,便将他俩同时“拔置前茅,赞为双璧”。第二年,魏源和石昌化又同时参加了“府试”,分别获得冠军、亚军。

  魏源能成功,绝对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的爱好就是读书,甚至因为在书房里待得太久,连自己家的仆人都认不出来了。

  石昌化在认识魏源后,感到自己的见识与学问与魏源还有一段差距。一心争强好胜的他开始琢磨,自己该如何缩短差距,赶上魏源呢?

  石昌化开始给自己加码:魏源读书读到三更,那我就读到五更。魏源读到五更,那我就通宵熬夜。如此拼命的他没想到,“梅花没香苦寒枯”。由于过分刻苦,石昌化患风寒引发痨病,进而呕血。

  身体垮了,学业也就无从继续,这个早年与魏源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神童,因为过分苛求自己,失去了参加殿试的机会,“以病剧而不得与魏同捷”。

  魏源不努力,绝对成不了魏源,石昌化过于努力,却只成为历的一个无名小卒。

  你知道大树能长多高吗?科学家说,一棵大树再怎么具有生命力,也只能长到122米到130米,不是大地撑不起它,而是它自己撑不起自己。在130米的极限,再长一米,甚至哪怕几厘米,都可能自己压垮自己,轰然倒塌。其实在人生中,读书、工作、理想都是如此。要十分努力,却不可超出自己的能量极限,尤其不能把别人的高度当成自己一定要达到的高度,否则往往不成功,却逼苦了自己。

关于名人先进事迹简介范文 篇4

  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然而去。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江神子》。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真是天赐良机,李琪决定豁出去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看到时机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求苏东坡签名墨宝。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东坡再续。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激动得流下眼泪。

  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兴地对人说:“嫁人只嫁苏东坡!”于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顾其淑女形象,愣是翻过高墙,来到苏东坡窗前听他吟诗诵读。一个晚上,窗外的温超超被苏东坡发现了,慌乱之中,温超超马上就翻 墙跑回家中。苏轼跟踪寻到温家,问其缘故。温父无奈地告诉了苏东坡实情。苏东坡并不是好色之徒,他答应温父,要给温超超找到一个好归宿。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苏东坡就又被贬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苏东坡遇赦放还,途经惠州时,温超超已经抑郁而终。

  在京城的皇宫里,苏东坡的粉丝也不在少数。当时,皇宫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宫女都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她们对苏东坡的一贬再贬非常愤慨,但始终无能为力。北宋元丰年间,“乌台诗案”案发,苏轼被逮捕下狱。宋神宗当时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狱,神宗为此闷闷不乐。后来,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搬出了当年宋仁宗“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的祖训,为苏东坡说情。最终,宋神宗决定对苏东坡从轻处理。所谓的“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其实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对苏东坡爱戴有加的一个体现。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苏东坡的粉丝。有一回,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出使辽国,在辽国,苏辙惊奇地发现,辽国人常常向他打听苏东坡的情况。后来,苏辙在给苏东坡的信中写道:“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由此可见,苏东坡在辽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力。当时高丽国有两个兄弟,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他们分别取名为金富轼、金富辙。轼和辙,正是苏东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见,苏东坡被外国人崇拜的程度。

关于名人先进事迹简介范文 篇5

  中国传统文人,通常羞言金钱,以“铜臭味”鄙视之。故不少优秀的文人墨客,都不事生产,不谙经营之道。但也有例外,既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又具备超人的经济头脑,懂得理财。康有为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对房地产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好几次牛刀小试,便获利不菲。其点子之准,下手之稳,就算现在的炒房高手,也自愧不如。

  康有为流 亡海外多年,其间得到了许多爱国华侨的慷慨资助,这是他得以周游列国的重要经济保障。但他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赚了不少钱,特别是在房地产上屡有斩获。

  比如1906年春节期间,他访问墨西哥,受到当地隆重接待。当时墨西哥城正在筹款修筑有轨电车,他敏锐地意识到电车轨道经过的地方,必将成为人气旺盛的商业圈,地价必定随之飙升,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赚钱的机会,便大量购置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地产。没过多少日子,这些地价果然上扬了好几倍,他轻轻松松获得了10多万银元的赢利。

  应该说梁启超也是赚钱的好手,早在1898年就以“保皇会”的名义,用入股的方式向海外华侨集资,在上海创办“广智书局”和“新民丛报社”。他凭借自己的知识资源,占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一年收益上万银元。当时康有为因逃避清政府追杀而避居印度吉大岭,经济陷于窘境,他得知后马上汇出1800银元,资助康有为。

  有道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康有为在墨西哥的房地产上狠赚了一笔之时,梁启超的“广智书局”却陷入亏损的窘境,康有为得知后马上写信询问梁启超需要多少钱?梁启超回信说:“每年费用3000银元。”康有为立即汇出5000银元:给梁启超本人3000银元,给梁启超在澳门的家属1000银元,给梁启超的兄弟学费1000银元。出手之阔绰,堪与当今那些房地产老板媲美。“康梁”在政治上结为同盟早已美名远扬,在经济上互相施以援手,也传为佳话。

  康有为晚年经济状况非常富裕。1913年康有为55岁那年结束流 亡生涯回国,广东政府发还了被清朝政府抄没的康氏家产,并加发官产作为对康有为流 亡15年的赔偿。资本贵在积累与增长,康有为非常清楚这一点,通过炒房地产来获利,依然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于1914年6月定居上海,租赁上海新闸路16号辛家花园,每月租金120银元,一住8年。这期间他看到上海房地产的升值潜力巨大,便马上变卖了广东的房产,在上海买入地皮。没过多久,上海的地皮飞涨,康有为又大赚了一笔。接着他又投资交通干线附近的房产,同样获利颇丰。

  1921年,康有为在愚园路自购地皮10亩,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住宅,取名“游存庐”,十分豪华。晚年时他还在别处修建、购买了3座别墅,分别为杭州西湖的“一天园”、上海杨树浦的“莹园”和青岛的“天游园”。“一天园”占地30余亩,历时4年才建成。“莹园”建成后转让给别人,属于短线投资项目。青岛的“天游园”原来是总督楼,康有为购买后加以改扩建,他的生命最后终结于此。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关于名人先进事迹简介范文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西游记里的好词好句29句

西游记

项目开工庆典致辞范文1000字系列

庆典致辞

手机使用调查报告范文模板

手机使用调查报告

女人说说心情短语27句

女人说说

形容困的句子搞笑18句

形容搞笑句子

写名人励志的先进事迹范文5篇

名人励志先进事迹

疫情防控先进事迹范文精选

疫情防控先进事迹

2022精选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关于先进事迹材料格式2000字精选

先进事迹材料

先进事迹材料怎么写 ?个人先进事迹写作范本(精选5篇)

先进事迹材料怎么写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关于名人先进事迹简介范文 篇1

  战国时代,魏国的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无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魏国因此迅速强大起来。

  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次日下午到郊外去打猎练兵。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宴会,魏文侯准备在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是,宴会快结束的时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看看快到中午了,雨还是不停,而且越下越大,魏文侯起身对席间的众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郊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有人在等我了。”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走上来劝阻。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么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得告诉一下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众臣中有一位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马上去告诉。”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得我自己去。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跟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往管理山林人的住处去。

关于名人先进事迹简介范文 篇2

  1897年8月,在安徽怀宁,一场门当户对的盛大婚礼正在举行,宾朋欢呼中,18岁的陈独秀和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大众三拜九叩成亲了。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作为将门闺秀的高大众恰好比陈独秀大三岁,无论家世和相貌都无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陈独秀也前程似锦。这是一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最初,年少夫妻倒也说得上琴瑟和鸣。十年间,高大众为高家添了三男两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婚后,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杭州求学的陈独秀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因受通缉,最后逃亡日本。回国后,陈独秀就成了高大众眼中的“怪咖”,而在陈独秀眼里,妻子高大众也成了彻头彻尾的“古董”。自从母亲去世后,陈独秀就很少回家,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几乎放弃了平常人世的天伦之乐。聚少离多,再加上个性和才情的天渊之别,夫妻之间越发人疏情薄。

  作为一个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妻子,高大众希望丈夫能安分守己,所以她对陈独秀的所作所为极为排斥,甚至加以阻拦。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陈独秀,偶尔回来面对的也是无休止的唠叨和数落,这使得他更对这份包办的婚姻和旧式的妻子充满厌恶。于是,家庭失和,口舌之争在所难免。日复一日,家,再也不是让人栖息安生的场所,情,冷漠之后就成了禁锢自由的监牢。

  就在他们的婚姻陷入僵局之际,一天,高家迎来了位意外之客——高大众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高君曼本名小众,小姐姐10岁,从小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泼,热情奔放。她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对姐夫发表的作品尤其钟爱,带着仰慕和崇拜,她走进了陈独秀死水般的婚姻生活。

  陈独秀原本对这些世俗的亲戚关系并不上心,但高君曼时尚的装扮、灿烂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不凡的谈吐还是让他耳目一新。于是,高君曼借着各种机会与陈独秀单独接触,或促膝谈心,或小径漫步,在密集相处中,陈独秀被她新式女性的一切行为惊喜着。在高大众眼里,妹妹的到来也许能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机,她从不怀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会出现任何问题。可感情是一把燎原的火,稍有风助,则不可遏制也难以浇熄。

  一颗求教上进乃至产生爱慕的粉丝之心,一颗急于冲破藩篱寻找慰藉方向的自由之灵,在一来一往的碰撞中,探讨变成了约会,亲情转向了爱情,情感在一爱一慕中升华,日子在分分秒秒中难舍,等他们警觉到危险性时,彼此已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面对接踵而至的风言风语和世俗家族的压力,思想前卫的高君曼毫不在意,而乐于打破束缚的陈独秀也不顾人言,非议反而让离经叛道的两个“忤逆者”抱得更紧。各种打压扼杀无效后,高调“自由恋爱”的他们被逐出家门。

  1910年,怀着对爱情的向往,他们一同来到杭州,正式同居。彼时,陈独秀在杭州陆军小学任教,打扮入时的高君曼陪伴在侧,他们出访高朋,听琴作诗,“徜徉在湖山之间,相得甚欢”。

  新欢良宵短,旧爱寂寞长。面对丈夫的背叛,妹妹的掠夺,在老家恪守妇道的高大众饱受锥心之痛但又无计可施,只能忍辱负重,如往常一样上孝公婆,下抚子女。她没有大吵大闹,更不想家丑外扬,只是整天悲郁哽咽,闭守房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陈独秀被任命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高君曼陪他重回安徽。很快,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面对追捕不得不再一次逃离家乡。在辗转逃命的岁月里,高君曼不离不弃,饱经风霜,承担了全部家务和养育子女的重任。只是动荡的生活击垮了她的身体,她患上了肺结核,整日咳血不止。但她并不后悔,真正让她心寒齿冷的',则是陈独秀对家庭关系的偏执。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高大众所生的两个儿子前来谋生,作为姨母和继母,高君曼想把孩子们接到家中食宿,没料想陈独秀坚决不允,并骂她“妇人之仁”。见陈独秀如此不近人情,两人开始争吵,后来,竟然动了手。

  因为长期生病,从1922年起,已转战北京的陈独秀开始对高君曼逐渐冷淡,并且外面盛传他另有红颜,心高气傲的高君曼怎受得了如此对待,心灰意冷之下于1925年带着儿女移居南京。自此离别,一南一北,他们再也没有相见。

  1930年9月,高大众在老家走完此生的第55个春秋。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为姐姐奔丧,时光荏苒,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家族依旧对她鄙恨难泯。一年后,孤立无援的她旧病未愈又添新疾,最终病殒南京。

  在陈独秀的一生里,一共有四段感情,高君曼离开后,他与一名女医生施芝英渐生情愫,并公开同居。晚年落魄之际,陪伴他走向生命终点的则是一位相差30岁的女士潘兰珍。1942年,陈独秀在重庆病逝,弥留之际他也许才终于明白夫妻间同甘共苦、永不言弃的意义。只是,面对陈独秀情感的过往,那一对风姿卓绝的高家姐妹花,虽然个性截然不同,但殒灭的悲惨命运又何其相似。

关于名人先进事迹简介范文 篇3

  魏源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人们常常称赞他博古通今、造诣精深。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英才。

  这位英才的名字叫石昌化。

  魏源15岁在县试中,认识了小他一岁的竞争对手石昌化。主考官发现这两人年龄虽小,文章都属上佳。因为难分伯仲,便将他俩同时“拔置前茅,赞为双璧”。第二年,魏源和石昌化又同时参加了“府试”,分别获得冠军、亚军。

  魏源能成功,绝对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的爱好就是读书,甚至因为在书房里待得太久,连自己家的仆人都认不出来了。

  石昌化在认识魏源后,感到自己的见识与学问与魏源还有一段差距。一心争强好胜的他开始琢磨,自己该如何缩短差距,赶上魏源呢?

  石昌化开始给自己加码:魏源读书读到三更,那我就读到五更。魏源读到五更,那我就通宵熬夜。如此拼命的他没想到,“梅花没香苦寒枯”。由于过分刻苦,石昌化患风寒引发痨病,进而呕血。

  身体垮了,学业也就无从继续,这个早年与魏源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神童,因为过分苛求自己,失去了参加殿试的机会,“以病剧而不得与魏同捷”。

  魏源不努力,绝对成不了魏源,石昌化过于努力,却只成为历的一个无名小卒。

  你知道大树能长多高吗?科学家说,一棵大树再怎么具有生命力,也只能长到122米到130米,不是大地撑不起它,而是它自己撑不起自己。在130米的极限,再长一米,甚至哪怕几厘米,都可能自己压垮自己,轰然倒塌。其实在人生中,读书、工作、理想都是如此。要十分努力,却不可超出自己的能量极限,尤其不能把别人的高度当成自己一定要达到的高度,否则往往不成功,却逼苦了自己。

关于名人先进事迹简介范文 篇4

  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然而去。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江神子》。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真是天赐良机,李琪决定豁出去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看到时机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求苏东坡签名墨宝。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东坡再续。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激动得流下眼泪。

  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兴地对人说:“嫁人只嫁苏东坡!”于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顾其淑女形象,愣是翻过高墙,来到苏东坡窗前听他吟诗诵读。一个晚上,窗外的温超超被苏东坡发现了,慌乱之中,温超超马上就翻 墙跑回家中。苏轼跟踪寻到温家,问其缘故。温父无奈地告诉了苏东坡实情。苏东坡并不是好色之徒,他答应温父,要给温超超找到一个好归宿。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苏东坡就又被贬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苏东坡遇赦放还,途经惠州时,温超超已经抑郁而终。

  在京城的皇宫里,苏东坡的粉丝也不在少数。当时,皇宫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宫女都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她们对苏东坡的一贬再贬非常愤慨,但始终无能为力。北宋元丰年间,“乌台诗案”案发,苏轼被逮捕下狱。宋神宗当时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狱,神宗为此闷闷不乐。后来,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搬出了当年宋仁宗“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的祖训,为苏东坡说情。最终,宋神宗决定对苏东坡从轻处理。所谓的“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其实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对苏东坡爱戴有加的一个体现。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苏东坡的粉丝。有一回,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出使辽国,在辽国,苏辙惊奇地发现,辽国人常常向他打听苏东坡的情况。后来,苏辙在给苏东坡的信中写道:“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由此可见,苏东坡在辽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力。当时高丽国有两个兄弟,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他们分别取名为金富轼、金富辙。轼和辙,正是苏东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见,苏东坡被外国人崇拜的程度。

关于名人先进事迹简介范文 篇5

  中国传统文人,通常羞言金钱,以“铜臭味”鄙视之。故不少优秀的文人墨客,都不事生产,不谙经营之道。但也有例外,既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又具备超人的经济头脑,懂得理财。康有为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对房地产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好几次牛刀小试,便获利不菲。其点子之准,下手之稳,就算现在的炒房高手,也自愧不如。

  康有为流 亡海外多年,其间得到了许多爱国华侨的慷慨资助,这是他得以周游列国的重要经济保障。但他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赚了不少钱,特别是在房地产上屡有斩获。

  比如1906年春节期间,他访问墨西哥,受到当地隆重接待。当时墨西哥城正在筹款修筑有轨电车,他敏锐地意识到电车轨道经过的地方,必将成为人气旺盛的商业圈,地价必定随之飙升,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赚钱的机会,便大量购置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地产。没过多少日子,这些地价果然上扬了好几倍,他轻轻松松获得了10多万银元的赢利。

  应该说梁启超也是赚钱的好手,早在1898年就以“保皇会”的名义,用入股的方式向海外华侨集资,在上海创办“广智书局”和“新民丛报社”。他凭借自己的知识资源,占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一年收益上万银元。当时康有为因逃避清政府追杀而避居印度吉大岭,经济陷于窘境,他得知后马上汇出1800银元,资助康有为。

  有道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康有为在墨西哥的房地产上狠赚了一笔之时,梁启超的“广智书局”却陷入亏损的窘境,康有为得知后马上写信询问梁启超需要多少钱?梁启超回信说:“每年费用3000银元。”康有为立即汇出5000银元:给梁启超本人3000银元,给梁启超在澳门的家属1000银元,给梁启超的兄弟学费1000银元。出手之阔绰,堪与当今那些房地产老板媲美。“康梁”在政治上结为同盟早已美名远扬,在经济上互相施以援手,也传为佳话。

  康有为晚年经济状况非常富裕。1913年康有为55岁那年结束流 亡生涯回国,广东政府发还了被清朝政府抄没的康氏家产,并加发官产作为对康有为流 亡15年的赔偿。资本贵在积累与增长,康有为非常清楚这一点,通过炒房地产来获利,依然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于1914年6月定居上海,租赁上海新闸路16号辛家花园,每月租金120银元,一住8年。这期间他看到上海房地产的升值潜力巨大,便马上变卖了广东的房产,在上海买入地皮。没过多久,上海的地皮飞涨,康有为又大赚了一笔。接着他又投资交通干线附近的房产,同样获利颇丰。

  1921年,康有为在愚园路自购地皮10亩,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住宅,取名“游存庐”,十分豪华。晚年时他还在别处修建、购买了3座别墅,分别为杭州西湖的“一天园”、上海杨树浦的“莹园”和青岛的“天游园”。“一天园”占地30余亩,历时4年才建成。“莹园”建成后转让给别人,属于短线投资项目。青岛的“天游园”原来是总督楼,康有为购买后加以改扩建,他的生命最后终结于此。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