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怎么写 心得体会范文

2023-02-28 16:05:36 心得体会乡村振兴心得

  我们不用去强求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一样,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怎么写 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xx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各级领导和政府的顶层设计。空壳化、老龄化、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是一些贫困乡村的现状。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支柱产业,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顶层设计,走出高楼,深入调研,认真研究分析,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乡村的发展出谋划策,让城市的资本、人才、学校等要素向乡村流动,促进乡村的发展,让乡村成为看的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村落。

  乡村的振兴需要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党组织书记。“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的发展需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秦玥飞、黄文秀......等一大批乡村干部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知识为乡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将知识转化为村民发展的动力,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鼓励更多年轻优秀的干部投身基层,加入村两委班子,吸引新型农民返乡创业并成为乡村“领头雁”,是我党目前三农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只有农村支部强了,农民有了带头人,农村才能富裕,农村才能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2)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脱贫、求振兴都是增进人民福祉的“接力赛”。越到接近脱贫终点的关键时期,越要保持一鼓作气、善始善终的攻坚态势,从脱贫攻坚中总结经验,稳扎稳打冲刺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将共同富裕的“接力棒”顺利交接到乡村振兴。

  激发内生动力,聚力跑好“第一棒”。脱贫攻坚,久久为功。防止返贫增贫关键在人,在于实施“扶志扶智”工程,从根本上改变“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要通过农民夜校、文化下乡、好人好事评选等载体,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教育,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感恩奋进的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尚,激发贫困群众致富积极性和脱贫志气;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文化、知识与技术教育,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真正实现从“被动扶”到“主动兴”转变,积蓄脱贫奔康的强大内生动力。

  聚焦问题短板,整改提升“接好棒”。控制贫困户增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在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时期,一方面要重点攻克剩下的“硬骨头”,另一方面要有效控制新增和返贫人口。要针对处于贫困边缘的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聚焦影响致贫返贫的问题短板,找准“病、学、灾”等致贫返贫原因,划定支出预警线、识别高风险农户,划定收入资格线、框定易返贫贫困户,对识别出的易致贫返贫对象,因户施策、分类提供保障措施,为赢得全局夯实基础。

  强化利益联结,产业扶贫“传好棒”。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不能为了脱贫而脱贫,要在建立完善常态长效的脱贫致富机制、为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统筹做好二者衔接上下功夫。发展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是脱贫致富、实现长效脱贫,稳定巩固脱贫成果的核心手段。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地方特色优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效拓展对接市场,助力产业换档升级,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

  回望“雄关漫道真如铁”艰难的过去,瞭望“乘风破浪会有时”崭新的未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这重要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乡村振兴战略,深刻把握了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了我国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一位党员干部要立足自身岗位,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始终坚持对党的信仰。俗话说:人生如船,信仰如灯。人生有了灯塔,奋斗才有方向,道路才不会迷失。怀揣对党最纯粹的忠诚,才能使我们不偏离党指引的道路。大山深处无数教师因怀揣信仰的爱而坚守大山数十载,扎根基层的黄文秀因怀揣信仰为农村发展奉献青春和生命,更有无数各行各业的战士、英雄,因怀揣信仰而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一名战士,而信仰是支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无限力量。只有坚定对党的信仰,理想才不会动摇,精神才不会缺钙,才能在乡村振兴平凡的工作中闯出一片不平凡的天地。

  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作为党员干部,确知此事要躬行,必须下到农村,走上田坎,投入其中常思索,落到实地广调研。瞄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如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就以乡村旅游为基点,地势适中,得天独厚那就发展特色农业,总之因地制宜、埋头苦干的搞好发展,切勿凭空推断,浮于表面。理论决定高度,实践决定深度。党员干部思想解不解放,担当作为如何,创新力度大小,直接影响了工作的落地和预期效果,而实干往往是最有效的检验方式。党员干部要在实干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实干中磨练才能增长知识,才能在实干中成长成才。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如果说党是一棵树,那人民就是土壤,是生命之源,是失去了人民这个土壤,那就成了无本之木,无缘之水,发展将举步维艰。人民群众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受益者。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揭示了一个真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彰显,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发动群众,凝聚引领群众,服务联系群众,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3)

  陕西省脱贫取得决定性胜利,56个贫困县(区)都脱贫摘帽,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面完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更大的飞跃是我省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陕西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发生过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从物质层面看,截至20xx年底,全省118个市、县(市、区)共有20xx处革命遗址,可准确证明属于原来的遗址,有保护利用条件的革命遗址有1959处,其中相当部分分分布在许多乡村。从精神制度层面来看,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精神、事迹、优秀的传统、优秀的作风等遍布三秦大地,鼓励我们不断前进。保护、活化和利用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实践五个坚实,提高乡村经济,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

  加强遗产保护利用,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文化是民族、国家的精神和灵魂,乡村振兴首先要振兴乡村文化。通过挖掘红色文化遗产,从历史的深度、文化的厚度、传承的力富乡村文化。第一,以科研攻关、课题研究等形式对遗产从党史、文物、民俗等方面进行研究,加大重要事件发生地、人物事迹、制度传承等整理和调查。第二,对现有资源进行分类定级,制定不同级别的研究保护政策,特别是对重要、濒临破坏、失传的遗迹、证人、纪念物等加快修复、制作文件、加强保护,为乡村文化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建立乡村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与国内同时发生事件的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数据库,构建现代科技视野下乡村文化的大体系。第四,发挥乡村文化事业单位和人才作用,结合乡风家风建设、乡村史修订完善,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流传在乡村的红歌、故事等,不断加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推进红色文旅融合,激发乡村经济动力。产业化活力注入是红色遗产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20xx年文旅融合为红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以延安精神为核心,打造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红色带绿色的乡村振兴模式。例如,红军跨境遗址群,地理跨度几乎涉及全省,具有重要的史实价值。已经建立了一些红军过境纪念馆,开展了人气小路、战时场景模拟团建等文化旅游形式的活动,开始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原型。第一,尽快制定完善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政策。以十四五规划制定为契机,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提出的理念、职能、产业、市场、服务、交流六大融合等发展途径.第二,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探索社会资本注入模式,引进有感情、负责的旅游企业,以整体、大项目、大产业思路整合现有资源,围绕研究、采摘、颐养、度假、出版等多个领域,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创造新的乡村振兴经济增长点。

  扩大红色文化教育,吸引乡村人才聚集。实践证明,利用红色文化遗产对党员干部、人民大众进行教育训练是可行有效的。在乡村振兴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表现革命精神,讲述新时代消除贫困的故事。第一,对具有红色文化遗产的乡村和地区整体规划,提炼精神内涵,引进高层次红色教育培训项目,建设乡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国史、革命传统教育。以专题讲授、现场教育、情景剧等多种方式,使参加者融入其中,使红色教育进入大脑、入心,表现出高度的`参加性和深刻的理论性,表现出特色的训练效果。第二,扩展到红色出版、红色艺能、红色等多个相关产业部门,还可以与月光经济等结合开展夜间红色文化活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和人才,以红色文化遗产为依托,建立红色教育体系,吸引与之相关的各类人才,包括管理型、技能型、学术型等核心人才,人才聚集为乡村振兴带来活力。红色文化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其为主,能吸引更多上下游产业聚集,形成更长的产业链,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促进乡村振兴多角度、多层次发展。

  加强红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环境质量。环境提高是乡村管理的重要方面,以红色文化遗产辅助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提高乡村居住性和整体风貌。第一,对于具有红色遗产体积大、意义重大等特点的乡村,根据小而精的原则,建设红色文化特色城镇,照金红色旅游城镇是我们探索的成功案例。第二,对于红色遗产相对分散或不能单独构成系统的乡村和地区,紧紧围绕纪念馆、展览馆建设,结合美丽乡村标准,建设辅助基础设施,包括绿道、自营营地等建设,推进公共卫生设施、文化设施落地建设,加强乡村特色风貌引导,提高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要创新理念、大胆探索、科学规划,推动陕西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4)

  近日,在省委组织部的安排下,本人有幸参加了在渭华干部学院举办的“乡村振兴战略专题研讨班”。为期一周的培训,内容设置丰富、组织安排科学,既有理论研究,也有现场教学。我们在渭华起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精神,实地观摩了大荔县羌白镇畅家村等村在打造智慧产业、推动乡村治理、建设美丽乡村中的典型案例,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实景体验、专题研讨等方式,深刻领会了渭华起义的时代价值,对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乡村振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农村综合改革及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全新的感悟和认识。现结合所学所思,谈谈几点体会和感受。

  一、深刻领会渭华起义的时代价值

  渭华起义的枪声虽已沉寂,但它所熔铸的“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不怕牺牲、矢志奋斗”的革命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首先,要筑牢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最根本、最紧要的是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我们要始终做到: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坚决,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其次,要锤炼政治忠诚。历史启示我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事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坚持正确方向不动摇,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再次,要勇于牺牲奉献。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必须时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要经受得起时空、环境和各种复杂条件的考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奋发进取。

  二、深挖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和渭华地区一样,我们佳县也是革命老区,是颂歌《东方红》的故乡。全县有红色革命旧址52处,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打造好、开发好红色旅游,既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一是要在红色旅游体验上深入挖掘。改变单纯的图片、橱窗式的文物陈列,综合运用声音、图像、动漫、数字互动等科技手段还原革命生活、还原历史场景,使红色历史由静止向动态转型,增强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现场感,深度开发一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型、参与型、娱乐型旅游项目,让游客在尝试互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二是要在红色旅游商品上深入挖掘。以佳县为例,要结合剪纸、刺绣、泥塑、木雕等传统手工艺,精心开发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质优价廉、设计精美的红色旅游纪念品。例如红色连环画、红色书籍、纪念邮票、纪念币、纪念章、伟人雕像等工艺品,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条,增强红色旅游文化吸引力。三是要在红色革命教育品牌上深入挖掘。立足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榆林市党史教育基地、榆林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榆林市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市委党校干部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等十多项品牌基础,以东方红文化纪念园和“东方红干部学院”硬件设施为依托,聘请专家团队深入挖掘“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和“与时并进”的光辉题词精神,加快完成东方红干部学院项目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东方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四是要在红色旅游项目上深入挖掘。创建纪念毛主席率领党中央转战陕北主题展馆,把转战陕北历史适度聚拢、浓缩,让游客在当地就可以完整地感受某段历史的全貌。同时要加强与靖边小河村、米脂杨家沟、清涧枣林沟等红色景点的互通合作,联合打造转战陕北主题旅游线路,组团发展红色旅游,着力构建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优势互补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共同助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

  三、着力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02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个(是榆林市唯一一个有深度贫困村的县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8069户46402人。近年来,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和第一民生工程,通过几年的接续发力,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近年示范村建设的实践探索,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四个衔接:一要抓好思想衔接。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把主要时间和精力基本都放在了脱贫攻坚上,乡村振兴战略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后,在实际工作推动中还是有些滞缓,没有更多地思考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如何衔接的问题。因此,脱贫攻坚后,要尽快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转变观念,统筹兼顾,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的新共识。二要抓好规划衔接。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契机,对县域内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措施作出总体安排,科学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互相补充的新体系。三要抓好产业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在于产业的承接和延续。要加强产业政策统筹,将脱贫攻坚产业项目库和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库合并管理。同时,要促进相关产业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在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同时,加大对非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新格局。四要抓好机制衔接。借鉴脱贫攻坚形成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好“五级书记抓扶贫”与抓乡村振兴的衔接共进,推广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探索推行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制度,派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成立乡村振兴产业技术指导组,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协调的新机制。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5)

  在此次大讲堂中我学到了许多。乡村的振兴根本的依靠不是外部的支持,而是内部的衍生与升级,我们看到了对知识分子的渴望,淳朴的村民他们也许不懂专业知识,但是他们有振兴乡村的愿望,建立起集体经济的形式,以合作社的力量解决个体解决不了的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问题,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依托村级党组织的力量,推进土地流转与集中,将集体收入固定比例用于困难救助,公益事业。提升村民的整体福利,让村民留住乡愁。不让一个人掉队,广泛吸收全体村民,整合土地果园,让绿水青山变成百姓的金山银山。同时,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努力,每一个先进富裕或有发展希望的村庄都有着一个或多个真正有心的人。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村落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资金,空心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村里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纷纷离开,村里几乎只有六旬以上的老人,再过二十年,乡村人才若继续流失,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些村落将何去何从,想象一下,可能很多历史悠久的村子都会面临消失的风险。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就业范围不应该局限于城市,可以扩大范围,将自己的智慧才智发挥在农村的沃土上,为建设中国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阅读: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怎么写 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合集5篇

  谈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通用范文

  乡村振兴2023心得体会感悟推荐

  小编精心推荐

  心得体会范文 | 心得体会怎么写 | 心得体会格式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怎么写 心得体会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2023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感悟(集锦5篇)

心得体会

中国现代化发展心得感悟模板集锦(6篇)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专题学习心得体会汇编(6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集锦7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心得范文汇编10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怎么写 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合集5篇

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关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模板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通用5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感悟范文(8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谈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通用范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我们不用去强求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一样,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怎么写 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xx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各级领导和政府的顶层设计。空壳化、老龄化、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是一些贫困乡村的现状。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支柱产业,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顶层设计,走出高楼,深入调研,认真研究分析,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乡村的发展出谋划策,让城市的资本、人才、学校等要素向乡村流动,促进乡村的发展,让乡村成为看的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村落。

  乡村的振兴需要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党组织书记。“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的发展需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秦玥飞、黄文秀......等一大批乡村干部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知识为乡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将知识转化为村民发展的动力,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鼓励更多年轻优秀的干部投身基层,加入村两委班子,吸引新型农民返乡创业并成为乡村“领头雁”,是我党目前三农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只有农村支部强了,农民有了带头人,农村才能富裕,农村才能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2)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脱贫、求振兴都是增进人民福祉的“接力赛”。越到接近脱贫终点的关键时期,越要保持一鼓作气、善始善终的攻坚态势,从脱贫攻坚中总结经验,稳扎稳打冲刺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将共同富裕的“接力棒”顺利交接到乡村振兴。

  激发内生动力,聚力跑好“第一棒”。脱贫攻坚,久久为功。防止返贫增贫关键在人,在于实施“扶志扶智”工程,从根本上改变“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要通过农民夜校、文化下乡、好人好事评选等载体,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教育,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感恩奋进的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尚,激发贫困群众致富积极性和脱贫志气;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文化、知识与技术教育,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真正实现从“被动扶”到“主动兴”转变,积蓄脱贫奔康的强大内生动力。

  聚焦问题短板,整改提升“接好棒”。控制贫困户增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在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时期,一方面要重点攻克剩下的“硬骨头”,另一方面要有效控制新增和返贫人口。要针对处于贫困边缘的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聚焦影响致贫返贫的问题短板,找准“病、学、灾”等致贫返贫原因,划定支出预警线、识别高风险农户,划定收入资格线、框定易返贫贫困户,对识别出的易致贫返贫对象,因户施策、分类提供保障措施,为赢得全局夯实基础。

  强化利益联结,产业扶贫“传好棒”。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不能为了脱贫而脱贫,要在建立完善常态长效的脱贫致富机制、为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统筹做好二者衔接上下功夫。发展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是脱贫致富、实现长效脱贫,稳定巩固脱贫成果的核心手段。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地方特色优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效拓展对接市场,助力产业换档升级,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

  回望“雄关漫道真如铁”艰难的过去,瞭望“乘风破浪会有时”崭新的未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这重要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乡村振兴战略,深刻把握了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了我国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一位党员干部要立足自身岗位,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始终坚持对党的信仰。俗话说:人生如船,信仰如灯。人生有了灯塔,奋斗才有方向,道路才不会迷失。怀揣对党最纯粹的忠诚,才能使我们不偏离党指引的道路。大山深处无数教师因怀揣信仰的爱而坚守大山数十载,扎根基层的黄文秀因怀揣信仰为农村发展奉献青春和生命,更有无数各行各业的战士、英雄,因怀揣信仰而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一名战士,而信仰是支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无限力量。只有坚定对党的信仰,理想才不会动摇,精神才不会缺钙,才能在乡村振兴平凡的工作中闯出一片不平凡的天地。

  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作为党员干部,确知此事要躬行,必须下到农村,走上田坎,投入其中常思索,落到实地广调研。瞄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如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就以乡村旅游为基点,地势适中,得天独厚那就发展特色农业,总之因地制宜、埋头苦干的搞好发展,切勿凭空推断,浮于表面。理论决定高度,实践决定深度。党员干部思想解不解放,担当作为如何,创新力度大小,直接影响了工作的落地和预期效果,而实干往往是最有效的检验方式。党员干部要在实干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实干中磨练才能增长知识,才能在实干中成长成才。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如果说党是一棵树,那人民就是土壤,是生命之源,是失去了人民这个土壤,那就成了无本之木,无缘之水,发展将举步维艰。人民群众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受益者。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揭示了一个真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彰显,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发动群众,凝聚引领群众,服务联系群众,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3)

  陕西省脱贫取得决定性胜利,56个贫困县(区)都脱贫摘帽,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面完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更大的飞跃是我省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陕西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发生过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从物质层面看,截至20xx年底,全省118个市、县(市、区)共有20xx处革命遗址,可准确证明属于原来的遗址,有保护利用条件的革命遗址有1959处,其中相当部分分分布在许多乡村。从精神制度层面来看,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精神、事迹、优秀的传统、优秀的作风等遍布三秦大地,鼓励我们不断前进。保护、活化和利用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实践五个坚实,提高乡村经济,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

  加强遗产保护利用,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文化是民族、国家的精神和灵魂,乡村振兴首先要振兴乡村文化。通过挖掘红色文化遗产,从历史的深度、文化的厚度、传承的力富乡村文化。第一,以科研攻关、课题研究等形式对遗产从党史、文物、民俗等方面进行研究,加大重要事件发生地、人物事迹、制度传承等整理和调查。第二,对现有资源进行分类定级,制定不同级别的研究保护政策,特别是对重要、濒临破坏、失传的遗迹、证人、纪念物等加快修复、制作文件、加强保护,为乡村文化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建立乡村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与国内同时发生事件的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数据库,构建现代科技视野下乡村文化的大体系。第四,发挥乡村文化事业单位和人才作用,结合乡风家风建设、乡村史修订完善,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流传在乡村的红歌、故事等,不断加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推进红色文旅融合,激发乡村经济动力。产业化活力注入是红色遗产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20xx年文旅融合为红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以延安精神为核心,打造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红色带绿色的乡村振兴模式。例如,红军跨境遗址群,地理跨度几乎涉及全省,具有重要的史实价值。已经建立了一些红军过境纪念馆,开展了人气小路、战时场景模拟团建等文化旅游形式的活动,开始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原型。第一,尽快制定完善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政策。以十四五规划制定为契机,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提出的理念、职能、产业、市场、服务、交流六大融合等发展途径.第二,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探索社会资本注入模式,引进有感情、负责的旅游企业,以整体、大项目、大产业思路整合现有资源,围绕研究、采摘、颐养、度假、出版等多个领域,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创造新的乡村振兴经济增长点。

  扩大红色文化教育,吸引乡村人才聚集。实践证明,利用红色文化遗产对党员干部、人民大众进行教育训练是可行有效的。在乡村振兴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表现革命精神,讲述新时代消除贫困的故事。第一,对具有红色文化遗产的乡村和地区整体规划,提炼精神内涵,引进高层次红色教育培训项目,建设乡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国史、革命传统教育。以专题讲授、现场教育、情景剧等多种方式,使参加者融入其中,使红色教育进入大脑、入心,表现出高度的`参加性和深刻的理论性,表现出特色的训练效果。第二,扩展到红色出版、红色艺能、红色等多个相关产业部门,还可以与月光经济等结合开展夜间红色文化活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和人才,以红色文化遗产为依托,建立红色教育体系,吸引与之相关的各类人才,包括管理型、技能型、学术型等核心人才,人才聚集为乡村振兴带来活力。红色文化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其为主,能吸引更多上下游产业聚集,形成更长的产业链,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促进乡村振兴多角度、多层次发展。

  加强红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环境质量。环境提高是乡村管理的重要方面,以红色文化遗产辅助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提高乡村居住性和整体风貌。第一,对于具有红色遗产体积大、意义重大等特点的乡村,根据小而精的原则,建设红色文化特色城镇,照金红色旅游城镇是我们探索的成功案例。第二,对于红色遗产相对分散或不能单独构成系统的乡村和地区,紧紧围绕纪念馆、展览馆建设,结合美丽乡村标准,建设辅助基础设施,包括绿道、自营营地等建设,推进公共卫生设施、文化设施落地建设,加强乡村特色风貌引导,提高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要创新理念、大胆探索、科学规划,推动陕西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4)

  近日,在省委组织部的安排下,本人有幸参加了在渭华干部学院举办的“乡村振兴战略专题研讨班”。为期一周的培训,内容设置丰富、组织安排科学,既有理论研究,也有现场教学。我们在渭华起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精神,实地观摩了大荔县羌白镇畅家村等村在打造智慧产业、推动乡村治理、建设美丽乡村中的典型案例,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实景体验、专题研讨等方式,深刻领会了渭华起义的时代价值,对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乡村振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农村综合改革及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全新的感悟和认识。现结合所学所思,谈谈几点体会和感受。

  一、深刻领会渭华起义的时代价值

  渭华起义的枪声虽已沉寂,但它所熔铸的“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不怕牺牲、矢志奋斗”的革命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首先,要筑牢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最根本、最紧要的是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我们要始终做到: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坚决,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其次,要锤炼政治忠诚。历史启示我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事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坚持正确方向不动摇,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再次,要勇于牺牲奉献。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必须时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要经受得起时空、环境和各种复杂条件的考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奋发进取。

  二、深挖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和渭华地区一样,我们佳县也是革命老区,是颂歌《东方红》的故乡。全县有红色革命旧址52处,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打造好、开发好红色旅游,既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一是要在红色旅游体验上深入挖掘。改变单纯的图片、橱窗式的文物陈列,综合运用声音、图像、动漫、数字互动等科技手段还原革命生活、还原历史场景,使红色历史由静止向动态转型,增强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现场感,深度开发一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型、参与型、娱乐型旅游项目,让游客在尝试互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二是要在红色旅游商品上深入挖掘。以佳县为例,要结合剪纸、刺绣、泥塑、木雕等传统手工艺,精心开发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质优价廉、设计精美的红色旅游纪念品。例如红色连环画、红色书籍、纪念邮票、纪念币、纪念章、伟人雕像等工艺品,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条,增强红色旅游文化吸引力。三是要在红色革命教育品牌上深入挖掘。立足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榆林市党史教育基地、榆林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榆林市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市委党校干部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等十多项品牌基础,以东方红文化纪念园和“东方红干部学院”硬件设施为依托,聘请专家团队深入挖掘“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和“与时并进”的光辉题词精神,加快完成东方红干部学院项目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东方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四是要在红色旅游项目上深入挖掘。创建纪念毛主席率领党中央转战陕北主题展馆,把转战陕北历史适度聚拢、浓缩,让游客在当地就可以完整地感受某段历史的全貌。同时要加强与靖边小河村、米脂杨家沟、清涧枣林沟等红色景点的互通合作,联合打造转战陕北主题旅游线路,组团发展红色旅游,着力构建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优势互补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共同助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

  三、着力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02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个(是榆林市唯一一个有深度贫困村的县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8069户46402人。近年来,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和第一民生工程,通过几年的接续发力,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近年示范村建设的实践探索,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四个衔接:一要抓好思想衔接。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把主要时间和精力基本都放在了脱贫攻坚上,乡村振兴战略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后,在实际工作推动中还是有些滞缓,没有更多地思考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如何衔接的问题。因此,脱贫攻坚后,要尽快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转变观念,统筹兼顾,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的新共识。二要抓好规划衔接。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契机,对县域内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措施作出总体安排,科学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互相补充的新体系。三要抓好产业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在于产业的承接和延续。要加强产业政策统筹,将脱贫攻坚产业项目库和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库合并管理。同时,要促进相关产业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在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同时,加大对非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新格局。四要抓好机制衔接。借鉴脱贫攻坚形成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好“五级书记抓扶贫”与抓乡村振兴的衔接共进,推广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探索推行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制度,派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成立乡村振兴产业技术指导组,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协调的新机制。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5)

  在此次大讲堂中我学到了许多。乡村的振兴根本的依靠不是外部的支持,而是内部的衍生与升级,我们看到了对知识分子的渴望,淳朴的村民他们也许不懂专业知识,但是他们有振兴乡村的愿望,建立起集体经济的形式,以合作社的力量解决个体解决不了的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问题,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依托村级党组织的力量,推进土地流转与集中,将集体收入固定比例用于困难救助,公益事业。提升村民的整体福利,让村民留住乡愁。不让一个人掉队,广泛吸收全体村民,整合土地果园,让绿水青山变成百姓的金山银山。同时,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努力,每一个先进富裕或有发展希望的村庄都有着一个或多个真正有心的人。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村落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资金,空心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村里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纷纷离开,村里几乎只有六旬以上的老人,再过二十年,乡村人才若继续流失,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些村落将何去何从,想象一下,可能很多历史悠久的村子都会面临消失的风险。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就业范围不应该局限于城市,可以扩大范围,将自己的智慧才智发挥在农村的沃土上,为建设中国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阅读: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怎么写 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合集5篇

  谈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通用范文

  乡村振兴2023心得体会感悟推荐

  小编精心推荐

  心得体会范文 | 心得体会怎么写 | 心得体会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