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

  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那么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从史书记载的壮族三月三来源于对北方大帝真武神的祭祀,壮族三月三是对中国古代“上巳节”的传承。现“三月三”节日在中原地区逐渐衰落了,而壮族人民在历史中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渗透在壮族三月三节日中,使壮族三月三在民族文化中延续传承。

  中国古代就有“三月三,上巳节”的记载。唐代时期,杜甫在《丽人行》诗中描绘唐朝的风俗写照:“三月三天气新,长安水边多游人。”宋之问在《桂州三月三日》描写了今桂林一带三月三期间的场面:“始安繁华旧风俗,帐饮倾城沸江曲”。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记载:“交阯俗,上巳日,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駞。男女目成,则女受駞而男婚已定。”飞駞(今绣球),是壮族人公共聚会活动中娱乐传情之常用器物。

  明代邝露所撰《赤雅》“浪花歌”记载:“峒女于春秋时,布花果笙箫于名山,五丝刺同心结,百纽鸳鸯囊。选峒中之少好者,伴峒官之女,名曰天姬队。余则三三五五,采芳拾翠于山椒水湄。歌唱为乐,男亦三五群,歌而赴之,相得则唱和竞日,解衣结带,相赠以去。春歌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节,三月之歌,曰浪花歌。”

  清代陆次云《峒溪纤志》“浪花歌”条记载:“溪峒男女,相歌于正月朔、三月三、八月十五。而三月谓之浪花歌,尤无禁忌。”清代韦丰华撰《廖江竹枝词》里记载:“春风酿暖雨初过,青满平畴绿满坡,试向黄林林外望,三三佳日好花多。胙颁真武喜分将,食罢青精糯米香,忽漫歌声风外起,家家儿女靓新妆。”描绘了今南宁市武鸣区罗波镇一带人们的壮族三月三,共同祭祀、食乌米饭、聚会交友、以歌为媒的场景。清代诗人沈自修在《粤西记俗》里记载:“武缘之俗,三月三日,各以乌米饭(即“青精糯饭”俗称“无色饭”)祀真武。”真武,即玄武,水神名,道教所信奉的神祗之一,即道教神谱中脚踏龟蛇的北方大帝,因北方属水,所以真武帝也被当作水神。

  武鸣区廖江沿岸是旧时壮族三月三的节日场地,当地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群众便汇集此地过节。清光绪年间黄君钜编成的《武缘县图经》记载:“答歌之习,武缘(今武鸣区)仙湖,廖江二处有之,每年三月初一日到初十日,沿江上下,数里之内,士女如云。”但在历史上禁歌的现象屡有发生。《武缘县图经》曾记载,清道光年间,思恩知府李彦章喻令禁歌。当时的禁歌碑就立在歌圩的中心(今武鸣县马头镇小陆村)。民国年间,县府也曾下令禁歌,但歌圩仍盛行如故。

  文革时期壮族三月三亦被禁,但人们仍在壮族三月三这天悄悄地到野外祭祖过节。改革开放后壮族三月三歌节得于恢复。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的传统节日。武鸣区的壮族三月三节日场地逐渐向武鸣区城市转移。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壮族三月三歌节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那天,青年男女三五成群,互找对象以歌对答,此起彼伏彻夜不息。所唱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一不唱。在歌圩中,还有抛绣球作为定亲信约的,所以,它又是恋爱中青年传达情意的场合。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男女青年山歌对唱,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绣球则是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歌圩上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推荐阅读:

  大寒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三月三的优秀作文精选

  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大雪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分享

热门关注

龙抬头好祝福语文案43条

龙抬头祝福语文案

开幕式嘉宾致辞6篇

开幕式致辞

公司总裁新年致辞范文精选

公司总裁新年致辞

努力奋斗的好词佳句59句

努力奋斗

【热】解除协议申请书模板(集锦4篇)

解除协议申请书

大寒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大寒节气的由来

寒露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关于寒露的由来

小暑节气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小暑节气的由来简介

冬至的由来和风俗传说故事2022

冬至的传说故事

2022寒露节气的由来和风俗(实用)

寒露的由来和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