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一些与您需要相关的资料《树叶说课稿》,敬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免遗忘。优秀的老师不仅懂得教育学,更懂得孩子的心理学,教案是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编写教案,极大提高教师备课效率。
树叶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树叶粘贴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树叶粘贴画说课稿在四年级上学期安排这样的内容,是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而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部分教材要求贴出形象生动的小动物,是树叶粘贴画中最接进儿童生活的内容。树叶粘贴画说课稿就是这样来的。树叶粘贴画说课稿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想象,有步骤的贴好动物画。
教学目标: (1)掌握树叶粘贴画的方法。(2)能选择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3)通过引导学生用树叶拼贴动物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
美术教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节课重在寻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2)动手尝试练习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法和学法,采用如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动物世界、胶水、浆糊、剪刀、树叶、范画、投影片等。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设计教学程序的: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好,今天我带来许多小动物和大家交朋友,大家要注意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长的什么样?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动物世界》。教师在学生看完录象后,学生可以提问:你们看见了哪能小动物呀?它们长得什么样呢?学生不难回答:长腿的驼鸟、长脖子的长颈鹿,有胖乎乎的大熊猫等。
这样的开头,使学生熟悉动物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表现动物的创作欲望,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接着,教师拿出范图------《两条鱼》,并提问:我们这里有小动物,同学们看是什么呢?学生说,两条金鱼。然后,教师将一条金鱼拆成几片树叶,引导学生发现金鱼是由不同树叶拼成的,从而导入新课,到了秋天,我们经常可以随地捡到树上落下的树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树叶粘贴画。
板书课题:树叶粘贴画-------《动物》,这样导入,给学生一种自然、贴切的感觉。
(2)、分部讲授新课:
学生在第一环节中产生对树叶粘贴画的极大兴趣,处于最佳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将范图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新授,揭示讲解树叶粘贴画的方法:
a、 看------树叶
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树叶,要求学生看树叶联想动物想想动物的哪些部位,如:熊猫的头、公鸡的尾巴孔雀的羽毛、老鼠的头、长颈鹿的脖子等,这时教师引入第二步;
b、想------动物
教师拿出一组树叶,要求学生看看、想想能摆出什么动物,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拼一只孔雀,教师引导:刚才的树叶可以拼做羽毛,尖叶子可做身子,在剪一片细长的叶子做脖子。
教师提示,当我们决定拼孔雀后,还想一想,拼一只怎样的姿态,在干什么呢?导入下一步:
c、 摆------姿态
根据尾巴的样子可以想象出,这是一只正在开屏的孔雀,这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拼一幅孔雀图。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树叶不仅可以拼孔雀、金鱼,还可以拼其它小动物。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形态的动物,(树叶粘贴画),使学生拼、看、想,三者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d、贴------平整
指导学生贴画,这是粘贴画的最后一步。
这时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贴画,教师巡回辅导。
大约十几分钟后,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针对作品情况进行评比,教师可以这样说:好,比赛结束,下面我们要评出优秀作品,大家看看哪些作品好,师生共同评出佳作,并给他们一个金叶奖,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小结: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学、练结合,发现学习和美育相融,是美术大纲教学的要求。
五、说板书: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树叶说课稿【篇2】
《蓝色的树叶》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倍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2倍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1、利用教材,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二、教材说明:
本课讲了一件发生在美术课上的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树叶时找不到绿铅笔,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找出各种理由不愿意把自己心爱的绿铅笔借给她,后来李丽只好用蓝铅笔画出一片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
三、设计理念:
本着“小立课程、大下功夫”的精神,进行发现、利用、改造。发现,以创新教育的视角去审视课文,而不是用教师备课,以编书人的视角;在“服从”的前提下“如何上好这一课”的理念,永远不会有新的发现。 利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可以全部利用,也可以部分利用;前提是教材有价值的就是可以利用的资源。改造,其实就是对教材开发的创新行为。尤其是《语文》,时效性强,一篇文章发表时可能还“时髦”,教这篇课文时也许就“老化”了,要加以改造。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捡绿树叶”游戏。每片绿树叶后藏着若干个生字,全部认对了这片绿树叶就送给她。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
(6)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让我们在回到刚上课的时候。林园园会怎么做?
师:第一次。李丽画树叶找不到绿铅笔,同桌林园园发现了,她怎么说?
生:“你为什么还不开始画?”
“绿铅笔不见了。”
“我借给你吧!”
“你也没画好啊!”
“没事。我先画别的。”
李丽第一次感动了。
师:第二次。李丽过分用力把借的绿铅笔的笔尖弄断了。林园园怎么说。
“坏了!”李丽说。
林园园一看,李丽把笔尖弄断了!
李丽觉得抱歉,差不多要哭了。
“对不起,我用力太大了!”
“没关系,削一下就是了。”林园园一边安慰她,一边削起铅笔,李丽又一次被感动了。
师:第三次。李丽最后又画了一大堆小草,笔尖又磨平了。说:“不好意思,我画好了,铅笔尖用完了!”“那有什么,再削就是了。”林园园微笑着说。生答
结尾:李丽望着林园园的笑脸,心里感到:“林园园多么像姐姐呀。”
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五、板书设计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小声借 吞吞吐吐
等 借 怕 不要 不要 不要
只画 皱着眉头 还要
用心画 看(脸红了)
(应该相互帮助)
树叶说课稿【篇3】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本二年级上册第19课。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平时都可能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李丽上美术课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同桌的林园园借,林园园不借给她,她只好用蓝铅笔画树叶,林园园看了后羞愧地脸红了。故事内容浅显,孩子们容易体会情感:我们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能自私。因此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确的理解课文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确的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出道理。
小学低段从文本中体会情感(道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技能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里要求1—2年级的学生掌握基本识字,标点的同时还要能在阅读方面:“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口语交际中能与人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在这样“道理”不是很难懂的文本里,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课文的中间部分刚好是以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进而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进行自主体会,让文本与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对话的同时,还学会去体会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情感,这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和积累。并初步学习记叙文的叙事方法:起因、经过、结果,为孩子们今后进入中高段阅读学习和作文的基本框架奠定一定得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4、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重点和难点
1、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1、读书和拼写生字、词语;并掌握生字基本结构和拼音。
2、能读通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
第二课时:1、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法:
基于这样的理解,针对本班学生的学情:第2课时教学时宜采用:本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进行一次深层次的对话之后,将之转变为课堂设计的大框架,试图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生成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注重学生的动态生成和能力培养。故我今天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内容。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都已经把文章好好地读了几遍,有些同学也能说出课文里的故事了,可是老师还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文章的题目是“蓝色的树叶”呢?树叶都是绿色的,可它是谁造出来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在把握课堂基本内容之后开始深入了解课题。学会读文章先从质疑课题开始。)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那我们一起来重新走进文中的美术课堂,来看看她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2、研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
重点感悟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事情
(让学生体会叙事文章的开头可以交代这样的信息,还可以看出此时的李丽正在需要帮助,从而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3、研读2、3、4自然段,品味人物语言
研读第一次对话
(1)、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预设)林园园明明画好了,为什么说‘我还没有画好呢?
(活的课堂应该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对话生成的课程,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地预设,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2)指导读李丽与林园园的第一次对话,(分角色朗读)
“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体会李丽有礼貌、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随机理解“吞吞吐吐”,什么叫“吞吞吐吐”,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吞吞吐吐”。进而体会林园园不想借而又不直接说的心情。
(学生体会新词又通过联系生活来体会,并表达出来,对词语的理解会更深刻。对人物的做法的对错会有所判断。)
研读第二次对话
a、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b、引导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李丽请求、诚恳、和小心谨慎的语气,体会林园园不乐意借的心情。
c、同桌互读:感悟对话,引导互换读
研读第三次对话
小组合作读,想一想:你从哪里体会到什么?
整体感悟三次对话,感受心情小组讨论并发言。并回顾全文,你是重点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让学生体会出来之后,回到全文中去总结重点词句,锻炼阅读能力)
4、感悟结果,拓展延伸
此刻,我们在李丽的身边聆听了这个对话的全过程,我们的内心有什么想说的吗?孩子说感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们在生活中也有遇到类似的事情吗?当时你们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共鸣,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价值观得到熏陶。并在口头表达上也会有所锻炼)
5、总结全文,概括框架
我们来重新看看今天学的文章题目:蓝色的树叶
明白为什么树叶是“蓝色”的吗?(题目是结果)—————学生说出:是李丽没有绿铅笔(原因)————她可以解决绿铅笔的问题吗?去借笔没借到。(经过)
教师配上板书(学生概括的语句)
同学们把这三句话来概括后进行排序:
1、李美术课时,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原因)
2、丽向林园园借笔,但她不愿意借给她(经过)
3、李丽就用蓝铅笔画树叶(结果)
总结出这篇写故事的文章是分三步:原因——经过——结果。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写作文中去。
(学习语言不光是为了识字认词,熏陶我们人的思想和情操。很多时候学时为了学以致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紧紧扣住“三维”来进行学习,并特别注重阅读能力地培养是我本节课的目的。)
教学板书:19蓝色的树叶(结果)
时间:美术课上
人物:李丽林园园
1、李美术课时,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原因)
2、丽向林园园借笔,但她不愿意借给她(经过)
3、李丽就用蓝铅笔画树叶(结果)
道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树叶说课稿【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品读课文中进行词句训练。
4、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小朋友,树叶中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呢?
(预设)生:绿色——是呀,绿色是生命之源,一看见绿树叶,我们就情不自禁地喜欢它。
生:黄色——金秋时节,在空中飘飞的就是这些黄树叶。
生:半黄半绿——哦,你真善于观察,你是生活的有心人。
生:红色的——是呀,特别到深秋,枫树叶红似火,唐代诗人杜牧就曾留下千古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
师:可是有一个孩子,却在美术课上画了一片片蓝色的树叶,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19蓝色的树叶
二、自读识字
1、现在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生字自己想办法解决,读的同时,标
出自然段落。
2、师:我发现同学们读书的时候都非常认真,现在有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意把课文读一读?指名读。
3、刚才的几位同学读得都非常好,现在同学们看小黑板,把你认识的生字和词语大声地读出来,
不会读的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
4、从你们的声音里,老师知道你们已经会熟练拼读了,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读一读?小老师
领读。
5、去掉拼音读、去掉词语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的情感。
师:下面,咱们就走进这个故事,走进那一节美术课。
师:谁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李丽遇到了什么麻烦,她会怎样想呢?
(预设)生: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生:她很着急……
师:是呀,想要用绿铅笔,却又怎么也找不到绿铅笔,这真让人心急呀!出示: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师:谁来把李丽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师生评议)
师:这时,“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于是,她就向林园园借绿铅笔。请小朋友自由读读2——4自然段,读完后,还请用“——”划出李丽说的话,用“~~~”标出林园园说的话,并数一数她们俩共有几次对话。(3次)
师:下面请小朋友自由读读第一次对话。出示:
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有画完呢。”
师:你从她们对话中的哪些词体会到了什么?
(李丽的礼貌:小声、行吗)(林园园的小气,不想借又不好意思:吞吞吐吐)
同桌分角色练读。
师:师读叙述的话,一、二组扮演李丽读,三四组扮演林园园读。
师:和你们合作感觉真好。让我们再来读读她们的第二次对话。
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结合插图边读边想象李丽和林园园说话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表情。
出示: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师:可是林园园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出示: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
师:李丽又怎样说呢?出示: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师: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出示一、二两次对话齐读)
师:面对李丽再三真诚地请求,林园园无法推却,她只得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待会儿请你说说,你又读懂了什么?
(预设)生:林园园小气、不情愿、舍不得、不放心……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师:你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
师:你还从哪里看出她很不情愿?
出示: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
师:小朋友,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皱着眉头。(生气、烦恼……)
此时此刻,林园园皱着眉头会想些什么?(要画这么多啊!会不会把我的心爱的铅笔画完了呢……)请小朋友皱着眉头来读读这句话。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吗?——引导从李丽角度体会。
出示: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李丽非常向借用绿铅笔、林园园这么多的要求也不计较)
师: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可最后为什么又没接呢?此时,她什么也没说,你知道她都想些什么?
(预设)生:还是算了吧,她既然这么不愿意借,又何必强人所难呢?
生:这么小气,太不够意思了,我们还是同桌呢!
……
师引读最后一节:于是,李丽拿起……。林园园看着……
师: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呢?
生:……
师:是呀,从脸红了可以看出林园园也很想改正自己的错误,很想让这一切重新发生。让我们给林园园一个改正的机会,赞成吗?好,请看屏幕,现在我们一起来改改课文,使林园园变成一个大方、乐于助人的孩子。
师:是呀,乐于助人的孩子人见人爱。我们以后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要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关爱他人。
四、作业
1完成书中我会说
2重新创设情境改写课文
五、全文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树叶说课稿【篇5】
一、听辨质疑,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赛,看看谁最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1)、众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
(4)、树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2、第4句被你们否定了,能说说理由吗?学生责疑:树上怎么会长出蓝色的树叶呢?
3、是呀,书中却有一篇文章课题就叫——蓝色的树叶,(板书课题:蓝色的树叶)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数数自然段标好。
2、教师范读,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3、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分自然段接读课文,评价。
三、认读生字。
1、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用红色区别)
3、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比较形近字:术、木吐、土
注、住、往削、消由、甲
6、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绿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皱眉头风景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学生练习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四、作业
1、填上合适的词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一()椅子
一()刺猬一()板凳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树叶说课稿【篇6】
一、说教材
《蓝树叶》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三、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3、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三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三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实现由读话到说话的迁移。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让学生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激起学生的好奇。
2、圈点勾划法
五、说教学过程(见教学设计)
六:板书设计:
19. 蓝色的树叶
李丽 → 林园园
借绿铅笔 舍不得借
画蓝树叶 不由得脸红了
(应该互相帮助)
七、说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预设中也想孩子们一定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的;他们也都能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可是,在这样的一句话后面又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体会了、感受着友爱呢?
在认真分析了教参之后,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结合李丽林园园的几次对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通过初读、再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从而升华到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挺高的。
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几名学生在读林园园和李丽的话时,还需要进一步地引导。读出林园园的不乐意、舍不得,抓住文中的吞吞吐吐、皱着眉头、三个不要等词语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李丽的话学生也没有完全读出味来。有一部分学生读出了李丽的礼貌、请求,但是没有读出李凡的无奈以及委屈来。在今后学习类似的课文时,还要多加指导。
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让学生生硬的理解字词,字词理解脱离了具体的语境。
树叶说课稿【篇7】
教材简介:
课文以李丽借绿色的铅笔为线索,记述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明白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用“吗、吧”说句子。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难点: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课件学生读课文。
交流:背诗
一、创设情境自读识字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平时见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啊,树叶一般有绿色、黄色或红色(出示图片)今天还有一片奇特的树叶飘落到我们课堂(出示),它是什么颜色的?(蓝色),这节课咱们来学一个关于蓝树叶的故事。
大家伸出手来和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一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贵有疑,相信这节课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恩,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3、这些小问号呀,多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唉,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好,开始吧,嘹亮的读书声响起来。可以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学习字词
(1)读好了?真的,那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读(谁来读给我们听?
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生字宝宝见同学们读得这么好,看自己跳出来和大家见面,你还能喊出它们的名字吗?(会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
通过读,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加一加……)老师出一个谜语你看说的是哪个字“一刀削掉小月亮”(真聪明/生活中有心就会认识很多字)这些
(2)这些生字宝宝跑到老师的卡片上了,我们读一读(厉害)我们来开火车读读好吗?火车司机在哪里?(4)指导写“笔”
同学们真棒,老师送给大家一幅画,看,是什么?(毛笔)
古代的人们都用它来写字,它上面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用动物的毛制成的,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汉字“笔”的由来。
观察田字格里的“笔”字,我们怎么写才好看呢?(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上小下大师范写(边写边讲)
翻到91也,在田字格里找到把它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姿势,头正、身直两脚平。)——展示
3、这个字笔,我们成功的写漂亮了,那课文围绕铅笔还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吧
咱班的孩子读书习惯就是好,读完就用端正的桌子跟老师报到啦。(交流——板书)
三、词句引领读中感悟
是呀,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风景,李丽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她该怎么办呢?
1、谁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呢?(生读)师:谁来说一说,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师出示: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指导孩子朗读。
(1)从李丽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出你的理解
(2)为什么要小声的说?多么有礼貌啊!请你读
是啊,充满了担心,带着担心,请你来读。(3)我们一起带着和气、礼貌的语气来读
(4)读完这句话,你还能想起自己借东西的情景吗?说来说
2、面对李丽的恳求,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默读
2、
3、4段,边读边画出林园园的话。(生默读2—4段,画出句子)师:谁来读读你画出的句子?(出示)
师:再次自由地读一读,看看从林园园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读)交流
3、能具体说说吗?你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依据孩子的回答指导朗读林园园的四句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A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师;你在什么情况下说话会吞吞吐吐地?
师:他是在吞吞吐吐地说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你能照着“吞吞吐吐”的样子再说个这样的词语吗?B生读: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师:一个怕字还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C、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一句。出示: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师:从这三个不要,你听出了什么?(特别的不放心)①你能带着不放心的心情,来读读这几句话吗?
②从这三个不要,你还听出了什么吧?(借铅笔心里很不情愿)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带着你的感受,我们一起读。
D、出示: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
她为什么皱着眉头?(她没有想到李丽还会画小草,出乎她的意料,不满意)她心里会怎么想?你来读这句话
小结: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林园园?(自私、小气、不想借——板书)
4、分角色读对话
(1)让我们再次走近她俩,品读她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出示)我想找一个同学和我分角色读,谁愿意?(师读林)读得好不好?
我想问XX:李丽的前两句话,你怎么语气说的不一样啊?(有些不耐烦)体会得多好啊,你走进了李丽的内心。
你能不能也来说个这样的句子啊?(咱班同学的模仿力就是强)(2)接下来,同桌两人合作着读一读,演一演。(生自由练读。)学生展示
你俩把我带到了她们身边,演得真好。
(3)(出示图)这就是当时的一幕,观察她们的表情,哪个同桌再来演一演?掌声送给他们。
林园园,你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5、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大家读最后一段。
四、反馈巩固拓展延伸
1、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2、同学们,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说什么?可以对林园园、李丽说,也可以对自己或其他人说。(互相帮助)
小结:
互相帮助是我们人类的美德,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热情帮助,这样,我们才会收获友情,赢得尊重,人和人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美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得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
3、作业:如果故事继续。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她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在课下想象着继续编故事,下节课我们交流!
4、在我们的身边和社会中有许许多多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事例,大家看(图片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5、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欢快的儿歌中结束今天的课吧!(音乐响起,师生合作)谁和谁好?谁和谁好?藤和瓜好,我和同学好,它们手拉手,大家唱着歌,不吵也不闹。一起上学校。
谁和谁好?
蜜蜂和花好,
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树叶说课稿【篇8】
一、教材分析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惟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画有蓝色树叶的图画。
2.看了这张树叶你想说些什么?提问: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这张树叶怎么会是蓝色?
3.总结学生感想导入课题:这幅图画是有点怪,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重点读准生字字音。
2.在不理解的词语下面画上“?”并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做动作、举实例、换词”等多种方式理解。
3.反馈:
·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
出示生字: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注意: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看课件,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出示词语:风景房子近处远处铅笔旁边已经惹人爱
借我桌上现在弄断小心注意连忙吞吞吐吐
皱着眉头自己用心不由脸红
·说说你有什么词语不理解?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及时纠正。
5.指导观察课文插图:谁是林园园,谁是李丽?你是怎么知道的?
6.同桌互相说说课文的内容。
(三)朗读感悟
1.刚才你们说得很好,现在你们能分别扮演“林园园和李丽”来朗读课文吗?
2.分三人小组表演朗读课文。(在表演过程中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
·在评议中,引导学生理解“吞吞吐吐、皱着眉头、没有接”等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指导读出林园园不愿意把笔借给李丽时吞吞吐吐的语气;
林园园皱着眉头不高兴时语气。
如: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1.你喜欢故事里的李丽和林园园吗?为什么?
2.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3.同学们你们能猜猜她为什么脸红,她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让他们和林园园一起进行反思。)
4.教师总结: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我们再也不要成为现在的林园园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生字认读: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2.读读词语:风景房子近处远处铅笔旁边已经惹人爱
借我桌上现在弄断小心注意连忙吞吞吐吐
皱着眉头自己用心不由脸红
3.同桌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领悟同学之间应该互助互爱)
(二)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欣赏。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是一个人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
可以表演读,可以读给老师等。
(三)读说练习
1.读一读,体会商量的语气。
·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2.同桌互读互听,练习读这两句话。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由术吐注课铅笔桌景拿”请学生读一读。
2.小组为单位观察字形的特点,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3.你能一、教材分析
树叶说课稿【篇9】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故事讲述了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圆圆借绿铅笔,而林圆圆舍不得把绿铅笔借给同学,最后,李丽用蓝铅笔画出了树叶的事。文中的林圆圆,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圆圆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圆圆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不能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这个故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本文的教学是要让学生明白“互相帮助”不应是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重点目标。
3、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是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三)、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
(四)说学法
根据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小组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同桌朗读,同桌对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
二、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教学过程我准备采取:创设情景,质疑导入;学习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又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开课时和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课件展示画有蓝色树叶的图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树叶是蓝色的,咦,树叶怎么是蓝色的,这是为什么呢?采取这样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这一环节我分两部分完成。
一是,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在我国古代,有一位哲学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因此在初读感知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用笔划划圈圈,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复习巩固生字新词,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形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三读,了解课文大意,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出现的?并指明学生口述。
二是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在学生初读基础上,随文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情况。
在此基础上,进入:朗读课文,学习词句。在这一步中,我主要采取的是情景教学法,根据课标对二年级阅读的要求,借助读物,在读中学习词句,了解课文大意。在学生初读课文基础上,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学生情况,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读懂第1组对话。
(出示第一组对话)让学生观察图画,借助图画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小声”“吞吞吐吐”;指导学生学习问句,读出问句语气,用问句说话。(相机出示灯片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
2、3、4次对话,运用第一次对话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自主练习对话,随文学习词句,分角色朗读课文。
因为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我在此环节教学中,以李丽和林园园的四组对话为重点,进行了充分的朗读训练.
(三)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话对林园园说吗?”“你觉得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在孩子们畅所欲言以后,及时鼓励真是一群能说会道的孩子。
三、说板书设计。
认为板书设计贵在精而不在多,从我的板书设计里你不难看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文,通过学习,解决问题,明白互相帮助的道理。
1、蓝色的树叶?
李丽林园园(互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