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通用系列

  因为教师,所以莘莘学子才能成才教学计划按步骤推行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有一份优秀的教案,写教案能够帮助老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有哪些写好教案的技巧呢?栏目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通用,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通用(篇1)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认识整万数的基础上,教学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一组成的数,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这些大数目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组成及读、写方法,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这些数的数值。教材的安排是用计数器分别呈现了万级和个级都不含0、万级和个级末尾含0、万级和个级其他数位含0的三个数。以这样的三种类型的数为代表,教学这类数的组成和读、写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0的读法。我在教学时,是让学生自己先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三个数的,没有采用书中直接呈现的方法。我是想让学生在拨的过程中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另外,在教学时,我提前讲了分级的方法,所以学生在认识组成时问题不大。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把重点放在0的不同读法的教学上的。把三个数分级以后,让学生反复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到读法的不同和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数的不同之处,重点放在0的位置区别上。通过这样的教学,我感觉到学生掌握的要好一些。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体会和发现的,而不是老师告诉他的。数的读、写尤其是大数目的数的读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在练习中错误较多。所以在这节课我尝试这样做,不知是否可行。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通用(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中初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在动手操作的情境中,进一步感受1毫升的含义,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升于毫升之间的换算。

  2、让学生在应用练习中,感受一些小容器的容量,体验毫升的应用价值。

  3、让学生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课堂上的阅读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能进行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学生:(个人)收集毫升做单位的不同容器、1瓶100毫升的饮料、1只纸杯

  (分组)自制1升容器、50毫升水、瓷碗、茶杯、微波盒各1只

  教师:教学光盘、1个1000毫升量筒、1个10毫升量筒、滴管1支、500毫

  升量杯2只、水一盆

  教学过程:

  一、交流比较初建观念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采用分组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每组有一张工作单,请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操作观察,将自己最真实的收获填写下来。

  1、组内交流收集容器的容量,注意使用的单位。

  2、将容器内所装液体的多少与自制容器中的1升水进行比较,填写结论:

  我们认识到:计量比较____的液体常用________作单位。

  3、交流导入:

  (1)指名汇报结论。

  (2)展示以毫升作单位的容器,读一读容量。

  (3)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些容器比通、锅要小得多,用升做单位显然不合适,因此我们就要用到另一个容量单位毫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

  4、光盘出示例题,你能说说它们的容量吗?

  介绍并板书:容量还可以用ml表示。

  5、小结:学到这,你对毫升这个容量单位有了哪些初步印象?

  [以生活中的毫升切入学习内容,符合以学生的事实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再通过观察和实验,比较直观地帮学生建立起毫升表象]

  二、观察实验体验概念

  大家都认为毫升时比较小的计量单位,到底1毫升是多少呢?

  1、观察滴管中的1毫升水有多少。

  2、用滴管向量筒中滴1毫升水,数数1毫升水有几滴,填写结论并组织交流:

  我们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练习:(想想做做1)

  出示题中四幅图,猜一猜药水的容量,学生猜完出示答案,齐读。

  4、分组操作,估测容量

  将50毫升水分别倒入瓷碗、茶杯、微波碗,观察水面在哪里,讨论估算三种容器的容量,并填写结论:

  我们看见:水面大约在瓷碗()处,容量大约是()

  茶杯()处,容量大约是()

  微波盒()处,容量大约是()

  你能实验验证吗(量筒测量)

  小结: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由直观的观察提升到抽象的估测,学生对毫升的认识递进式提升。自主实验探究的空间使得学生兴趣浓厚,收获颇丰]

  三、自主探究提升认识

  升和毫升都是容量单位,它们有不同的使用范围,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介绍量杯的用法

  2、指名将1升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思考升与毫升的关系,填写结论:

  可以倒()杯,因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交流。

  3、再做实验验证。

  小结板书:1升=1000毫升

  4、小练习

  (想想做做3):

  ①估测:三种饮料分别是多少毫升?

  ②计算:每种饮料分别要多少瓶正好是1升?

  (想想做做4)

  ①独立填写。

  ②指名交流答案与思考过程。

  5、小结:学到这里,你对毫升这个容量单位一定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了吧!能谈谈你现在的认识吗?

  [给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的空间,很好地实现1升=1000毫升的意义建构。估测计算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升与毫升的进率,也可感知一些常用饮料瓶的容量]

  四、生活应用体验价值

  1、实践活动

  倒出100毫升饮料,按正常饮用习惯喝完,填写结论:

  数一数:()口能喝完

  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是()毫升

  2、阅读拓展:

  (1)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

  (2)师小结:阅读部分结合毫升知识向我们介绍了人体血液与义务献血的常识。

  指名交流读后感想。

  [实践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容量观念;你知道吗自主阅读让学生了解毫升与我们息息相关,了解科学知识并接受关爱他人的教育]

  五、小结延伸拓展升华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与之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什么联系?你认为学习这一知识有什么用途?

  [简要回顾新知的学习过程,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认知建构]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通用(篇3)

  成功之处:本节课的教学都是建立在不同的活动中的,在每位学生参与观察的基础上,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交流,通过交流学生不仅可以更清楚明确自己对空间的看法,还有机会分享别人的看法,所有的结论都是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到的,老师没有丝毫的强加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的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发展空间观念。因此,教学中,我设计了3个不同层次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真正经历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使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1.关注了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注重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看图片猜物体的形式导入,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使他们积极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在教学中有序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了3个不同层次的观察活动。首先学生观察的是长方体,在观察中学生有许多发现,如:观察位置高低的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站在任意位置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等等。在演示和交流中,学生明确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带着这样的观察经验再去观察球和圆柱体。在观察中,这两个物体各个方位的形状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最后,再去观察球和圆柱的组合体,学生觉得轻松自如。3个活动层层递进,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明确了自己对空间的看法。所有的结论都是他们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到的。

  3.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在教室里自由走动。学生在走动中体验到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结果不同。这样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最后一环节猜物体。学生在猜的过程中经历了想象、猜测、推理、验证的过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通用(篇4)

  新课程理念下,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数学概念。小数的意义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本案例中,教者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从把1米的尺子看成一条线段,到学生感悟这条线段可以表示很多事物,步步清晰,层层深入。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很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并逐步形成小数的意义这一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出发点,学生对数学概念掌握得是否准确、完整,将直接影响到各种性质、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影响着各种数学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捷有效地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加深对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的认识。由此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产生神秘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该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米尺,获得分母是1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与两位小数等等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并概括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来,在这个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小数的意义就水道渠成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是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因此,数学课堂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本案例中,如1分米=1/10米=0.1米,渗透等量代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鼓励学生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在概括出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比,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并对三位小数的意义进行大胆猜测,仔细验证。归纳小数的意义时,先将1米抽象成一条线段,去掉单位名称,由这条线段联想到可以表示很多的事物,最后抽象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从而有效地渗透数学抽象化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是既重概念形成结果,又重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这样的概念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通用(篇5)

  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是本单元的重难点,相比只认识整万数和只认识整亿数来说困难一些.但学生有了认识整万数和整亿数的基础,在写法和读法上道理相通.教学时通过引入生活的中数,让学生应用数位顺序表去读写中认识数的组成,进一步掌握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同时在想想做做中呈现我国近几年发展的一些数据,通过的对数据的读写与说感受,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我们经济的发展。

  1、组织交流,掌握读写的方法

  首先通过对整亿数和整万数的复习,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读写时应注意什么。把学生读写时的一些经验与体会进行交流。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读生活中的大数,体会到含有亿级和个级的大数的读写方法与前面的读写方法有很大相似之处,最后通过交流得出多位数的读写方法。通过学生多层次的交流体会与经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读写多位数的方法。

  2、联系生活,培养数感

  教材提供了生活中很多大数,让学生通过读一读写一写掌握进一步掌握读写多位数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体会大数的意义,感受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其实这几课的教学目标中都出现了培养学生数感,相当于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来说,这是一个隐性的教学目标,如何在完成显性目标(如掌握多位数的读写)同时也能达成隐性的教学目标。我就结合这几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存在的问题:

  一是应在估计、想象、类推等活动中发展数感。如在认识3万这个数时,让学生根据我校学生在操场上做操时的情景(我校3000人左右)估计3万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在读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时,让学生结合我们教室和学校的面积去想象天安门广场的大小。当学生难以估计和想象时,也可以用类推的方法理解大数的意义,如在练习[已知100张白纸的厚度,让学生说说100000000张的厚度]让学生用类推出1000张、10000张的厚度。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具体感知这些大数的意义。

  在交流与表达中发展数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数据后,让学生说说体会,在学生在情境中去体会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让收集相关信息后进行相关交流,在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互相学习,认识到数可以进行信息交流,体会数学的价值。如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后来交流有关我国在校学生的人数、我们身体的确一些数据,以及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

  本单元难点是学生对于数的改写的掌握,错误较多的就是这部分知识,还有个别学生不会进行数的改写和取近似数.往往不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或是把改写成用万或是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最高位上的数相混,通过加强练习后情况明显有好转.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通用(篇6)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以多元智能作指导,在课堂情境上,一方面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观看教师大量的实物演示,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然后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另外,教学中我注意了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民主、友好的氛围中参与活动,高高兴兴地感悟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充分体现《课标》中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一课标新理念。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和形成相关技能,是《课标》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正是学生进行多种活动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有利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教师恰当点拨相结合,重视学生的情感。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化,即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感性这样两次飞跃。但因为自己时间上把握不够好,导致课后的小结草草收兵,同时,教学中如果再增加一些不同颜色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平移和旋转来组成有趣的图形,则会更有童趣。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通用(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容量忽然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由此过度到第二个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估计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联系实际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

  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

  实验,(略)得出结论。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

  3、完成书上的练习(1)和(2)

  分别让学生把图的意思说一说,再得出某个结论。

  4、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看来不能以杯作容量的单位,大家知道容量用什么作单位吗?

  二、感受容量单位升

  1、出示挂图,说说这些商品的标签上发现了什么?(升、L)

  2、介绍升:是一种常用的容量单位,也可以用字母L来表示。

  3、联系生活: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容量单位。并相机说明,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三、感知1升有多少

  1、谈话:实际上,里面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

  出示正方体的容器,用直尺示范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1升水

  2、引导验证:如果我们把水倒入量杯,可以看出这些水正好1升。

  3、体验1升

  (1)如果我们把这一升水倒入一次性纸杯,估计一下大约可以倒几杯?(操作验证)指出:一个正常人大约每天要喝1-1.5升水。

  (2)如果把1升水这个可乐瓶中,(操作)估计一下这个可乐瓶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升?

  (3)出示水桶,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升上水?(引导学生参照纯净水桶的容量,来估计水桶的容量。)

  四、应用拓展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和第4题。

  五、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六、布置实践作业:

  找一个容量是1升上的物体,用倒水的方法,去了解家中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

  【教学反思】:

  今天是教学的内容是初步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这是学生学习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其计量单位,这对于丰富学生对量及其计量单位的认识是十分有益的,也为高年学习体积和容积打下基础。

  1、在观察、操作、比较中认识容量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大小明显的两个杯子,让学生发现杯子的容量是有大小的。然后组织学生应用操作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大小不明显的杯子,掌握比较杯子容量大小的方法,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1、2练习,进一步感受这种比较方法,体会容量是有大小的。

  2、在认知冲突中引出容量单位升

  创设一个比一比,谁家的水壶的容量大?这一个问题情境,学生在争论中产生统一和认识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这时及时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容量单位?关于升你知道些什么?用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对学生容量单位的欲望。

  3、在估计与验证中认识1升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观察、估计、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来感受1升有多少,使学生形成1升的清晰表象。在估计与验证中积累对1升的直观经验,在交流中去强化对1升大小的体验。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 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分享

热门关注

小学毕业校长致辞1000字合集

小学校长致辞

教师的绩效考核方案(通用10篇)

教师绩效考核方案

申请书范本11篇

申请书范本

[荐]十大歌手策划书1500字汇总

歌手策划书

医院实习外科心得精选

医院实习心得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教案反思模板

四年级教案

[推荐]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通用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00字系列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