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内容“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是小编特意为您准备的。古人曾说,力行而后知之真,为了向领导更好地汇报工作。都需要进行报告,报告有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篇1)
课题名称
高中生作文语言枯燥的解决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写作能力也才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终极体现。但在当前语文教学功利化严重的形势下,作文的教学也体现出明显的功利化色彩。如在高考指挥棒的挥舞下,作文的模式化倾向严重,语言上表现出为语言而语言的弊病,开头一段排比,不管它与主题是否吻合;或当头一个题记,不管它是否能够揭示文章主旨,大有以华丽的辞藻懵人的感觉。更甚者干脆背诵几段开头或结尾,以不变应万变,只要作文,稍加改造后默写即成。还有指导学生掌握几个名人,用华丽的辞藻对其包装,再引其几句名言或诗文打造几篇文章,然后逢作文即默写套用,迅速成文。结构上也大致如此,可以说中学生作文的“新八股”正在形成。作文已经完全沦为应试的技术,而非真正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创作了。
本课题的提出就是针对解决学生机械式作文的问题而进行的。我们力求通过课题的研究,把学生被动机械地作文扭转过来,让学生真正通过自己的大脑、通过自己严密而细致的思维来丰富语言,进而创作出有自己语言特色的精彩作文。如果在教学中不能有效解决语言枯燥的问题,整个的语文教学都可以说是失败的,这一失败的实质是语文教学背后对思维培养的缺失。当然,这是当下语文教学过于琐碎,过于强调字词句的理解而造成的。因此,本课题的探究不仅仅是对作文语言枯燥的研究,更是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进行的一次深入思考。通过这一研究,定会促进语文教学更加趋向于科学,趋向于回归语文的本真。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高中生作文语言枯燥的解决对策研究”,这一课题是针对已经具有相对完整的形象与抽象思维能力的高中生而言的,思维的空洞与粗糙是造成学生作文语言枯燥的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则要针对思维展开训练,语言之本解决好了,语言之木自然壮大。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阶段:
1.20xx年5月9日前提交开题报告。
2.20xx年5月10日至8月30日,储备研究资料。
①阅读心理学有关思维的书籍并采集一些与中学生思维相关的资料。
②搜集古今中外经典名句段,尤其注重那些有思维又有文采的语段、文章。
③根据教学安排编制课时计划,并制定教案计划。
④编制书写教案,尤其注重设计训练学生思维与语言的作业。
3.20xx年9月1日至11月20日,课题研究。
①心理准备:9月1日至20日,从心理学角度给学生作以思维的训练与指导。采用品味名段的方式,使学生逐步感悟如何丰富自己的思维,如何使思维更加条理化。
②模仿练习:9月21日至10月21日,从经典名段与篇入手,指导学生通过模仿写作来丰富自己的思维和语言。通过模仿别人的思维进而生发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③综合实践:10月21日至11月15日,进行综合的作文训练,以检验研究效果。
④整理总结:11月15日至19日,整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⑤结题申请:11月20日,提交结题报告。
二、总结应用:
如果课题研究取得成果并结题,将根据专家们的指导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过程,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中学生作文的审题、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一整套作文教学的思想,用来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拟撰写论文《高中生作文语言枯燥的解决对策》,将整个研究过程中的收获整理后,进行条理化,从而能够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拟或能够直接进行推广,给其他教师在同方面进行研究时提供帮助。
2.形成3个优秀的教学设计,针对心理准备、模仿练习、综合实践三个阶段,各撰写出至少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以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积累素材。
3.制作3个优秀的教学课件,针对心理准备、模仿练习、综合实践三个阶段,各设计出至少一个优秀的教学课伯,以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积累素材。
4.收集学生优秀的模仿练习作业若干、综合实践作品若干。
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篇2)
题目:初中数学主体方式的探究开题报告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理论意义: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要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同时《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习中合作这种学习方式的确很重要。
应用价值: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主体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标下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建立各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协调、取向一致的关系;使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指导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数学教学学习快乐、快乐学习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创新的,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少学生从中受益,教师们在实践中也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但目前国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主要是在高等学校,中学阶段的合作学习刚刚起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阶段需要进一步开展合作学习,小学阶段尚未看到数学与合作学习整合的研究课题。因此现在进行初中数学与合作学习整合的研究带有前瞻性。国内目前的合作学习研究比较多的是提出一些原则,而对实践的、具体层面的、可操作的方式与途径的研究则比较少,本课题注重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二、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什么是主体合作学习形式就是通过小组目标、小组分工、角色分配与转换、集体奖励等形式,激发每个学生荣辱与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道德情感,通过感染舆论,集体荣誉体验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感悟到只有自己努力对小组做贡献,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学习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前数学教与学形式上存在着种种弊端,要么是学习没有目标,或目标不能落实;要么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不问,要么是教师主观臆断,脱离学生实际,总之数学学习形式亟待改变。
主体合作学习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
高效率地利用时间,使学生有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能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在主体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地位。
转变观念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在小组中不是局外人,而是学习目标的制造者,程序的设计者,情景的创造者,讨论的参与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
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关键在于精心设计讨论话题。从教师这方面看,设计话题应突出趣味性、情景性、可操作性、创造性。
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评价对象和方法。
评价的对象包括评价自己、评价同学等。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等几个方面。合作学习作为系统的学习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能够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孤立的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过程,把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融合。
转变观念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转变为学习者学习的向导、参谋、设计师、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有一定教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
研究视角本课题从新课标合作学习的角度出发,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方式,建立合作研究的多元互动,注重开放的合作过程,强调合作方式的建构。
研究方法:
②。调查法:运用座谈、问卷等方式,向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现状,并对此作出科学的分析。
④。实验法:在学习方式的实验阶段,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分析的方式,研究这一学习方式的实践操作效果。
⑤。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评价分析,寻找得失原因,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⑥。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小组合作的途径、方法和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搜集反映小组合作学习中事实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和加工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作为合作学习方式的理论依据。
研究阶段
⑴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⑵实施过程(20xx年6月20xx年1月)
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行动研究。不断实践,定期总结,每学期都有阶段成果。
⑶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篇3)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及终身教育的基石,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的习作训练不仅直接关乎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叙事水平,对学生未来的语言文字造诣和思维深度及广度都有着深远影响。但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教学指导策略落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配合度低、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如何制定出一套可行性高且能有效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师指导策略成为实践的挑战。
一、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现状述评。
1、研究价值。
开展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同样也对老师习作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能有效的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
2、研究现状。
我校地处农村偏远山区,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本地实际,依据新课标,来研究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为促进提高教师对习作起步的指导,提高教学水平,改变习作指导模式,按照我校教务处20zz至20zz年教研工作计划,结合教学实际,确立了这一研修课题。
《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在我们学校,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作文书,最少一本(综合类),多本的自是不少,甚至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各个类型,一个类型一本,遇到作文课,就在五花八门的作文书上去找,内容差不多,连读都不读,抄下来就完事儿了,作文本一交,脑子里没留下蛛丝马迹。还有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就是回去写一篇某某类型的作文。
习作在学生心目中是一座大山,那座山直插云霄,看不到上山的路,看不到山顶,也没有登山必须的工具“安全带、主锁、丝扣锁或自扣锁、扁带,下降器、头盔等。”作文这座山在学生心目中不亚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难和怕。而在老师心目中,也是把作文当成了“攀登珠穆朗玛峰”,老师害怕讲作文,害怕阅作文,害怕讲评作文,归根到底一个字“怕”,学生怕作文,老师怕作文。既然作文是一座山,为啥老师和学生不手拉手一起攀爬?一起欣赏沿路的风景?
综上,教师通过怎样的作文指导,来有效的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用眼去看自然,用心去感受生活,把自己看到感受到的,用文字来表达真实的情感呢?这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让三年级学生养成观察生活、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能及时分享和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比较流畅的书面语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能正确的表达思想情感。
(2)使三年级学生做到说写结合。能把日常生活中见识到的,书中积累的,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比较准确的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3)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写出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尽可能丰富些,以此提高习作能力和水平。
(4)让学生掌握围绕一句话把事情说清楚的习作方法。
(5)通过研究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学习并积累习作指导的方法,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困难及问题研究。从学生入手,是兴趣没激起还是观察不仔细?是方法缺失还是条理不清?是语言平淡还是口语较多?是描述空洞贫乏还是所学不会应用?等等问题,从教者入手,是方法指导不具体,仿写不及时,素材没抓住等等原因,做细致的分析评估总结,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总结设计出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型策略。
(2)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策略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借阅图书,让学生爱上阅读,通过讲故事,使学生勇于展示善于表达,从而树立自信心。
②“亲历”对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习作兴趣提高的研究。通过研究提高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激发表达的欲望,习作成为孩子们“我手写我心”的交流平台,享受表达的乐趣。给学生不拘泥形式的创造习作机会,作文素材随手拈来,,不为写作文而写作文,能减轻习作带来的负担的研究。
③及时仿写对习作方法的指导作用研究。为了使意思表达准确,让学生不断尝试变换语气,替换词语,使学生逐步养成字斟句酌的好习惯。
④ “我是小小书法家”“故事大王”“剪报”“成语接龙”“查字典”“巧手大比拼”等班队活动,对学生作文水品提高的辅助作用研究。
⑤探究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的策略。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以下方法:
(1)文献法。
利用校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广泛搜集课题相关资料,为课题后期教学策略设计打好基础。
(2)访谈法。
课题组利用自身资源,对践行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和优秀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访谈,广泛吸收同行的优秀教学经验。
(3)实验法。
本课题将切实利用成员优势,将试推行的教学策略进行试点研究和对比研究,通过同校异班间习作成绩对比、异校间习作成绩对比等,对比分析策略的有效性和不足。
3、计划进度。
20xx.xx—20xx.xx
(1)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2)召开研究开题会,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和学习。
20xx.xx—20xx.xx
(1)通过教师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
(2)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上传至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和互动。
20xx.xx—20xx.xx
(1)参加研究课题的小组成员,共同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进行公开课教学,不断修改总结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指导方法及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及时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等。
(3)定时召开小组讨论会,交流指导心得和经验,撰写并上传课题中期报告。
20xx.xx—20xx.xx
不断跟踪分析,前后对比,取长补短,确定科学有效的作文起步的指导策略。
20xx。10—20xx。11
(1)课题研究成果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
(2)准备结题申请和撰写结题报告。
4、前期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具备一级教师职称,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二十七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工作中喜欢阅读,善于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经常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善于创新。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工作在第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工作兢兢业业,富有激情,责任心强。
5、资料准备情况。
当前,课题组已经大量的查阅资料,认真分析学情,拟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研究的真实性,方法的可行性。
四、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终成果,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1。研究的中期成果:
1、成果:
(1)针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组织公开课教学,评议课,不断修改总结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
2、研究的最终成果:
(1)研究报告。形成《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咯研究》成果报告。
(2)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份。
(3)学生优秀作文集。
(4)“亲历”对学生习作起步兴趣的研究。
(5)成果展览册。将“书法比赛”“我爱阅读”“故事大王”“剪报”“手抄报”等实践活动的实录作记录装订。
3、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1)课题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有效性方法、有效性实现途径、有效性动态评价等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2)充分发挥课题组的实践平台优势,将课题成果直接应用到实践中进行验证,最终取得的结论、理论、方法和工具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篇4)
课题名称
初中的指导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提出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论述本研究的价值或重要性)
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学习的时间也无限。学习书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贯穿学习始终,贯穿人生始终的重要的学习方法则是:阅读。通过阅读书籍,人们了解世界,获取各种信息,掌握不同技能。地理阅读,则是专门针对地理学习过程的阅读方法。与其他的阅读内容相比,专业性明显,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但也不失与其他阅读的共性。
本课题解决的问题:
一、首先要解决阅读的一般问题。
什么是阅读?阅读有哪些方法?如何分类的?
阅读的方法和需要通过阅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渠道很多,本课题是地理阅读方法指导研究,地理知识,使我们学习的各种知识中的一种,地理知识既贯穿于各学科之中,又独立成一门学科,其学科自有其特点和专业独特性,因此,需要在众多的阅读方法中找寻出适合地理知识和地理课堂学习的一些方法。
二、寻找适合地理阅读的方法。
适合地理学习的阅读方法有哪些?地理阅读有哪些使用的方法?本课题力图从调查中,从教师实践中,摸索出适合地理学科的有效的阅读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三、初中生成长的需要,一生习惯培养的需要。
初中是学生成长期最关键的时段,处在由孩童向成人的过度阶段,其认识问题的能力正在扩大,这个时期形成的一些重要观念、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不断扩大的对世界的认识需求,正好通过阅读地理知识相互对接,因此,许多孩子对地理课对外部世界非常感兴趣,但是,受到我国教育中长期形成的对地理学科的一些做法影响(其中在有一时段为减轻学生负担,去除地理高考学科地位),同时,学校和家长对地理学科的见解不同,以及孩子们不断加重的学业负担,往往出现学生没偏见,家长有偏见;学生不偏见,学校做偏见;学生无偏见,课业时间没法办的现象;初期很喜欢,中期没时间,后期出偏见的现实。因此,初中阶段需要有好的地理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地理阅读习惯,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而且,课外地理阅读,就是一个轻松、自由、随意的学习。也是一个不受时间约束,不受年龄限制,不被别人约束的学习。一旦学生形成习惯,会对他们终生产生影响。这就需要通过兴趣的引导,并给以科学的指导,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很好的让地理阅读为孩子的成长服务。
四、初高中知识衔接的需要。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有关高中课程性质中谈到初高中地理课程的关系: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
教育部考试中心印刷的,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关于谈到: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稿)的有关内容。
在考试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的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高中地理学习和高考地理试题对文科学生有这么高的要求,可是,受陕西初中地理不中考的因素影响,初中地理在家长、学校、最后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副科,不中考科目的印象,所以,学生的学习受到很大影响。到高中后,文科学生地理基础太差,地理阅读习惯不好,使他们的地理学习大受影响,也使高考地理成绩上升困难,因此,如何从地理阅读入手,培养学生学习、阅读地理的习惯,也为地理教育和地理教育科研提供一些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是本课题要研究的第四个问题。
五、地理学科特殊的阅读方法的探索。
地理学科有其科学的特殊性,它和文学性的阅读不完全一样,尽管文学中包含一些地理知识,但在地理学习中,需要学生学习学会各种地图的阅读尤其是等高线地形图、地理图表的阅读、获取相关地理信息,是需要进行专门训练和指导的。
本课题主要进行问卷调查法和结论分析法,另外,还有部分资料需要查阅文件和上网查找资料。这三种方法都是课题研究通常使用的方法。根据研究的需要,把研究的有关问题设置成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可以取得相关信息数据和为定性分析问题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当然,受问卷范围和试题设置的影响,问卷调查也有一些局限和不完全。但使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初中地理阅读方法的指导研究,课题应当包含:初中地理,这是对研究对象的研究范围的限定,一是说明这个科研课题研究的是有关地理方面,而不是其他方面学科;二是限定在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获得方法。知识的获得方法和途径有多种,在实践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尤其是学习书本知识,成为主要的学习获取知识的途径。今天,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许多知识的获得,就是通过阅读书籍,通过学校教育获得。阅读成为了解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三是方法(查寻方法的概念)。
阅读方法。阅读是有方法的,但是,此处的阅读不是该课题研究的重点,阅读方法也不是研究的重点,但是,在课题名称中已经包含一个基本范围框架,即就是地理阅读方法必须是我们熟悉的,尤其是初中地理阅读方法我们必须清楚。清楚了地理阅读方法,我们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指导。
指导和研究,是两个动词词组,前者对所知方法给学生加以指导,要求对方法类型、阅读时间、阅读书目、阅读效果有所了解,后者要求对指导的过程和结果能够做出相应分析,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加以改进,或为教育行政部门做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课题的研究主要分成三部分:
一、查阅文献资料阶段。主要是对有关阅读及阅读方法、地理阅读方法的相关资料的掌握和了解。并从中选择适合地理学习的阅读方法。
二、调查分析阶段。对初中学生阅读范围、阅读时间、地理阅读进行问卷调查,以便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三、实践指导阶段。针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类,(年龄段、学业段、学情段、时间段),并且开出书目,进行阅读指导(学期段和假期段、课内段和课外段)。
四、结果调查和分析。对于指导的学生,进行再次问卷调查,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和取得一些数据。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课题成果的表述,在研究过程中,要进行相应的阅读调查,需要设计调查卷试题,这在研究步骤中已经叙述。调查结束,还要进行分析和记录,以便给下一阶段的研究做好相应基础。
同时,查阅资料,需要通过网络和书籍,这些工作利用工作间歇就可完成。两次问卷,需要年级组及班主任提供配合。也可以利用我们的课堂课余进行。
最后,需要对两次调查,和其中的地理阅读指导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分析报告。以论文的形式呈现。
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篇5)
各位课题组成员、各位老师: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课题,20xx年12月申报,于20xx年1月8日经宁阳县教科研中心审批立项,编号为115GH120xx。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目前,许多国家的中小学教学,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都开展了相关研究。为改革传统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个人的作用,忽视学生小组竞争的教学模式,我们构建旨在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二、本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本课题突出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教学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实际将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法优化组合形成动态策略体系。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形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能力。
教学组织形式 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它包括师生组合的比例搭配关系、师生共同活动中的相互作用、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在时间和内容上的集结和综合。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调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
2、 探索适合于数学教学内容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及其优化组合策略,从而归纳出带有一定规律的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
3、 制定出一套相应的数学教学形式的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4、 在实践中总结和完善学科教学方法的优选程度。
四、 本课题拟研究的主要思路和重要观点: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也影响着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和谐发展的能力。如果教学方式得当,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们的研究思路是从现实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问题出发,在课堂上设计和概括出一个实验框架,并在实践中论证、推广。
五、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认真钻研理论知识基础上,以行动研究为主线,采取走研究—总结—改进—再总结—再改进—出成果的路子,分实验阶段进行科学管理与操作:准备阶段主要方法:理性思辨法、调查法;实施阶段主要方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总结阶段主要方法:经验总结法。
六、 本课题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工作重点:是依据成功案例提炼有效的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构建;难点:总结和完善学科教学方法优选难度。
七、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受到两类教学理论的影响。一类是外显的“倡导理论”(也叫信奉理论)。例如,我们目前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这类知识存在于意识水平,教师容易意识到,也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这类知识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有的教师通过培训对现代教学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但观察其教学实践,发现其教学行为与所讲的教学理论却是两码事。另一类是内隐的“运用理论”。这类知识将深深地植根于教师的潜意识之中,不张扬,也不外显,但这类知识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并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好地调控师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我们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等方面的培养,但是如何使教师能针对课型特点,准确决策,组织切实有效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所必须发展的过程,寻找一系列可操作的、稳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为我镇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八、 课题研究的现有基础
现使用的青岛版教材,注重情境的创造和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为研究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本研究的基础。
本课题负责人:xxx
课题组成员共5名,均为我镇数学骨干教师,其余5人分获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质课奖励。多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3篇刊登在报刊杂志上。
九、 本课题研究计划
实验对象:在实验学校低、中、高年级各抽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班。
实验周期:一年20xx、11------20xx、11
实验步骤:
1、 准备阶段:(20xx、11-------20xx、12)
阶段任务:形成实验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2、 调查阶段:(20xx.12------20xx.12)
阶段任务:完成问卷分析和制定出阶段工作分工,落实研究任务。
3、 实验阶段:20xx.1------20xx.7
阶段任务:数学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报告,成专题论文。
(1) 第一阶段
a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看专家讲座录像。
b教师培训,了解各环节操作,明确课题实验要求。
(2) 第二阶段
a组织教师听课、评课。b适时总结实施情况。c研究学生对实验的反应。d定时交流体会
e根据情况进行课题中期调整。f完成中期报告.
(3) 第三阶段:
a根据调整情况进行实验。B加强研究难点问题。C研究论文撰写。D测试e组织形式形成,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
4、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整理材料,撰写实验报告。
成果形式 《学科教学形式研究报告》及相关研究论文。
十、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1、 实验对象: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强(展示形式:汇报课、观摩课形式展示)
2、 实验者素质得到提高,指导能力得到加强,能从实践上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能着呢对课型特点准确决策并组织实施有效的教学形式。(展示形式:汇报课和论文形式)
3、 课题成果探索出不同课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并进行理论升华(展示形式:结题汇报展示课和相关成果论文集。)
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北城学校冯俊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将我的小课题实施方案面对面地向诸位前辈、同行作出汇报,也诚恳地邀请大家对我的开题报告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大方面对我的开题报告做出阐述和汇报。
第一,介绍小课题成员(略)
第二,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在很多公开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只重视利用电化教具来组织活动,许多教师从而产生了误区,电化教具就比过去的教具要好,既省时又方便。其实不然,因为有的电化教具并不是太直观,它不能随手拿着来回在学生中间走动给学生一种科幻的感觉,上课就像看电视,容易走神。电化教具比起以往的教具,具有图声并茂、直观形象、操作灵活、感染力强等优点。存在着许多局限性,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电化教具,更不能滥用电化教具,应当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具,也可将多种手段配合使用,充分发挥各种教具的作用,以取得最佳的活动效果,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2、在我平时的教具准备中,我经常使用现成的挂图,或者根据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或者自己绘画图片、制作教具。学生感觉很兴奋,但这样的教学缺少系统性。因为我相信,只有适合的教具,没有规定的教具。
3、学生缺少创新精神
第三,从“我遇到的问题”提炼课题名称
我将研究的课题:自制教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第四,我们将具体研究哪些问题
研究规划的规划如下:
1、通过网上、书籍及其他途径,收集资料。
2、课题研究的范围拓展。
3、将初三化学科目中教师和学生做好的教具,学具进行汇总拍,评价及改进。
4、通过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自制教具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第五,我将采用“什么研究方法”解决问题
1、行动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经验交流法
4、资料收集法
第六,我将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
1、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2、三篇研究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
4、自制教具汇总巡展。
成果形式:成果专辑与物化资料 。
相信,有了西安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统一安排的指导老师,再加上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的小课题研究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果。而我除了按照《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按时定期地上交各个阶段所需要的资料,此外,在研究期间我还会写一些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在博客上与各位同仁分享交流;同时,我会保留所完成的调查问卷,以及在跟相关教师交流时的往来记录等作为最终的成果一并呈现。
总之,小课题研究很显然是一条教师向专业化成长,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我也坚信努力必有回报:在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在各位前辈同仁的指导下,我们的小课题研究一定都能顺利结题,并且取得优异而丰硕的成果!我的开题报告到此结束,再次诚挚地邀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仁在我的博客上给我多提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篇7)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3、从20xx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的路子,是农村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
4、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
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6、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我们这里谈的“语文”主要是指语文这门学科,“高中语文”即指高中语文这门课程,它包括课文的教与学、试题研究、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现有课堂时间和课堂资源的情况下,教师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是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结合农村发展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其核心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对话式、交流式的教学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依据
(1)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习惯。”
(4)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张。
(5)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构建”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识结构去主动构建知识;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是具有社会性,强调生生互动,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
(6)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周至中学高效课堂模式——“三步五环”为窗口,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形成互动的语文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现状。
施行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个案研究。对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高效课堂开展以来的教学实效、学生评价、教师感想以及社会上的要求和建议。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
2、新教学管理模式下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及教学模式。
3、研究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方式对农村中学学生创新意识、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1、参与对象:陕西省周至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2、 研究步骤(20xx。4—20xx。12)
(1) 准备阶段:(20xx。4-20xx。5)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落实课题实施细则。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教育改革文件,学习语文科的《课程标准》,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专著。
(2) 实施阶段:(20xx。5-20xx。6)
A、 (20xx。5—20xx。6)调查研究,明确要求。通过对自身及教研组成员的教学行为研究、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参观了解县内其它学校课堂教学等方法,分析周至县课堂教学现状,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现状、现行教材及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农村中学教育资源情况等等。
B、 (20xx。9—20xx。10)设计案例,具体实施。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整改和提高。
C、 (20xx。11—20xx。12)小结规律,进一步实施。小结一年来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并探索出有关规律及体系,根据这些规律、体系及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实践。完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初步探索和相关案例的搜索整理。
(3) 总结阶段:(20xx。11-20xx。12) 汇总研究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综合,撰写课题报告。邀请上级领导、专家进行结题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