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系列11篇

2023-04-07 08:24:22 幼儿园活动方案

  感谢查阅出国留学网为你推荐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强烈的信仰会赢得坚强的人,然后使他们更坚强,为了尽快的完成工作任务。就需要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内容条理清楚,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 篇1

  幼儿园中班活动设计――各种各样的盒子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盒子,了解盒子的用途。

  2、会按照盒子的一个共同特征进行分类,提高合作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能利用废旧物参加游戏活动,提高跳跃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盒子若干(包括泡沫盒、纸盒、木盒、铁盒);分类架三只。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盒子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里都是什么呀?(盒子)那这些盒子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请小朋友边看边讲。(探索一)

  2、幼儿自由操作并讲述,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从盒子的形状、颜色、材料以及用途四方面来讲述。)

  3、个别幼儿回答。

  4、教师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知道这种盒子叫牙膏盒、这种叫饼干盒……这些盒子除了名字不一样,还有什么地方也是不一样的呢?可以用两种盒子进行比较。(探索二)

  ?/SpAN>5、幼儿操作讲述,教师引导幼儿从多方面(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盒盖、用途)进行比较。

  6、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对讲述完整,与别人不一样的给予奖励。

  7、教师小结:大家讲得非常好!盒子与盒子相比,各不相同。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正方体,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木头制成的,有的是硬板纸做的,有的是塑料做的。种类真不少。就连盒盖也是品种繁多,有的是抽拉式的,有的是全掀式的,有的是半掀式的。这么多盒子都堆放在一块儿,很乱。下面请小朋友学习营业员阿姨将各类盒子分分类好吗?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再分类。要求按一个共同特征分类,看哪组小朋友想的办法多。

  二、学习按盒子的一个共同特征进行分类

  1、幼儿分组分类

  2、提问:你们一组按什么来分的?你还会怎么分?

  三、增强环保意识,能运用盒子开展游戏

  1、师:盒子到底有什么用?盒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处处都要用到盒子。可是有的盒子象牙膏盒、牛奶盒用完了就扔掉了,很可惜。我们怎样来很好的利用它,使它变废为宝呢?(讨论)

  2、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讲述(做装饰品:小动物头饰、家用电器、机器人;玩游戏)

  3、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运盒子的游戏。要求双脚夹紧盒子往前跳,双手同时也搬运盒子。

  中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盒子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3、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科学实验有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杯白糖水,标记指示图,磁铁板一块。

  2、装有温开水的水壶每组两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盖布四块。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一杯白糖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

  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

  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

  二、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

  观察桌上的材料,说说都有些什么?

  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水壶倒水时,一手哪好把子,一手扶助壶身,不能倒的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小勺、水壶)要放回原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比较、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帮助幼儿理解“溶化”,并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使饮料粉溶化的方法。)

  三、品尝活动。

  说说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四、表述结果,教师记录。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冲调方法、步骤。

  教师利用标记指示图进行记录。

  五、再次冲调饮料。

  提出要求:

  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幼儿操作。

  六、延伸活动

  你还喝过哪些味道的水。

  水除了能使糖、奶粉、果珍粉溶化,还能使什么溶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娃娃变魔术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 篇3

  中班活动设计――宝宝不见了

  一、活动题目:

  “宝宝”不见了

  二、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活动,感知糖和肥皂溶解得快慢与它们的体积和状态有关。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玻璃杯、一次性汤匙、不同形状的糖(粉状白糖、方糖、冰糖)、肥皂两块(大小相同)、盐、温水、冷水等。

  五、活动过程:

  1、瓶里装有同样重量的白糖、方糖、冰糖。想一想,如果把这些糖分别放人盛有同样多冷水的杯子里,哪种糖溶解得快。

  2、幼儿讨论。

  (1)白糖溶解得最快。

  (2)方糖第二。

  (3)冰糖最慢。

  3、做一做。

  (1)将两块同样大小的冰糖分别放人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玻璃杯中,哪一杯里的冰糖溶解得快?

  ①在热水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

  ②水是黄色的。

  (2)两块大小一样的肥皂宝宝,将其中的一块切碎;然后分别放入水温相同、水量相同的两个杯中,哪个杯里的肥皂溶解得快?

  ①切碎后的肥皂溶解得快些。

  ②整块的肥皂溶解得慢。

  (3)将两勺盐宝宝同时放入水温相同的两个杯里,其中一杯用小勺搅拌,哪个杯里的盐宝宝溶解得快?

  ①用小勺搅拌溶解得特别快。

  ②不搅拌的盐溶解得慢。

  4、说一说,怎样使“宝宝"在水中溶解得快。

  (1)提高水温。“宝宝”溶解得很快,但不如温水加搅拌的方法快。

  (2)实验前把东西弄成碎块。

  (3)东西放入水中时,不停地搅拌。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前让幼儿讨论,哪些物品在水中容易溶解。

  2.提供切碎物品的刀不应太锋利,教师应正确引导握刀方法,以免伤手。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圈的测量方法;

  2.通过滚动、包围、两个对应点间测量等方法测量圈的周长和直径,对比感知圈的大小;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能大胆交流。

  活动重点:

  探索学习包括测量、对应点间测量以及滚动测量的方法。

  活动难点:

  滚动测量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会自然测量。

  物质准备:大小相近两个圈、绳子、记录表、笔、纸筒、彩纸、剪刀、双面胶、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圈类物品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看看。(出示ppT)一起说说是什么?

  2.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中间怎么样?(空的)对了,这些东西都是像圈一样,圆圆的,中间是空的。

  (评析:通过迁移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充分了解圈类物品,知道圈类物品的共同特征:四周围绕,中间是空的。本环节旨在让幼儿理解圈的基本概念。)

  二、比较圈的大小

  1.(出示一大一小两个圈)这儿有两个圈,它们有什么不同?(一个大,一个小)

  2.(出示大小不明显的两个圈)这两个圈呢?谁大谁小?你怎么知道的?(比一比、看一看)

  3.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准确地知道它们谁大谁小呢?(测量)

  (评析:通过一大一小和大小不明显的两个圈.激发幼儿比较圈的大小的兴趣。一大一小的两个圈一看就知道,但是两个大小不明显的圈很难看出.除了用重叠比一比的方法.还可以用测量的方法.这样就引出活动的主题:圈的测量。)

  三、探索圈的测量方法

  1.你知道有哪些测量工具?(尺、绳子、小棒、吸管等等)

  2.上次我们用绳子测量了书、椅子等东西,今天我们也用绳子来测量这两个圈,比一比谁大谁小,把结果记录下来。(幼儿操作)

  (评析:大班幼儿已经有自然测量的经验,但是对圆弧形的圈类物品还没有测量过。本次活动运用绳子作为测量工具,因为绳子柔软,可塑性大,利于幼儿对圆弧形进行多种方法测量。同时,通过记录测量结果,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四、交流学习圈的测量方法

  1.谁来说说你测量的结果是什么?(红圈大,黄圈小;黄圈大,红圈小)

  2.现在有两种答案,那你们说说是怎么测量的?

  (1)绳子沿着圈围一圈(幼儿演示)这样就可以测量出圈一周的长度了。

  (2)量圈中间的长度

  中间的长度怎么量就准确了呢?(看课件)

  (先在圈上画一个固定点,然后在它的对应的地方再画一个点,用绳子的一头对准一个固定点,另一头对准另一个固定点,然后在绳子上做上标记,就测量出了两个对应点间的长度。)

  (3)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谁有不同的办法?

  还有一种方法也能测量圈呢,一起看下。(看课件)

  这是什么方法?(滚动的方法)

  怎么测量的?

  (在圈上画一个固定点,固定点对准绳子的顶端,然后沿绳子慢慢向前滚动,滚到固定点的时候停止,在绳子上做个标记,这样就测量出了圈滚动一周的长度。)

  (4)现在请小朋友试一试用滚动测量的方法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圈到底谁大谁小。(幼儿再次操作)

  (5)现在你知道哪个圈大,哪个圈小?(红圈大,黄圈小)

  小结:测量圈有用绳子围一圈的方法、有从中间两个对应点测量的方法,还有滚动测量的方法。

  (评析:在幼儿的交流中,出现了两种答案,教师没有给予正确答案,而是先让幼儿交流探索出的测量方法。幼儿发现了两种测量方法:围一圈测量和两个固定点之间的测量,还有一种滚动测量的方法是老师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幼儿了解到的,在随后的实践操作中,教师要求幼儿运用滚动测量方法来验证到底哪个圈大.哪个圈小,找到正确答案。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滚动测量的方法又是活动的难点,重点难点在交流讨论和实践操作中顺利化解。对于幼儿操作结果的判定.教师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进行了验证.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

  五、生活实践活动

  1.马上要过节了,中班的弟弟妹妹要用纸筒做节日礼物,可是这个纸筒不好看,他们要请你们帮个忙,用彩纸把纸筒外面包起来。想一想需要多长的彩纸就可以正好把纸筒包起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

  好,一起来做一做吧。

  2.评价。

  看,这两个纸筒包的怎样?(一个彩纸多出来了,一个没有全包住)

  怎样就正好了?(要量准确了)

  对了,我们要把彩纸在纸筒上量准确了,再剪下来粘贴,就可以正好包住了。

  3.现在一起把漂亮的纸筒送给弟弟妹妹吧。

  (评析:学以致用。幼儿学会了圈的测量方法.怎样运用在生活中?于是设计了为纸筒装饰的环节。纸筒其实就是一个立体的圈.要测量出彩纸的长度,这就用到了圈的测量的方法:围一圈或滚动的测量方法。本环节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思想。)

  六、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尺、吸管、小棒等测量工具,让幼儿用不同测量工具进行圈的测量。

  (评析:不同的测量工具有不同的测量方法。绳子是一种柔软的测量工具,可弯可直,而尺、吸管、小棒等不能弯曲,用这样的测量工具怎样对圈进行测量,值得幼儿深入探索。同时,幼儿可以用尺进行精确测量,进一步提升了测量的能力,更引发了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市河阳中心幼儿园)

  点评专家

  江苏雀丹阳市教牺发展中心教研员

  顾丽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吴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闻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如何知道不同圈的大小?这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会问到的问题。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在数学活动中,有效运用已有的经验,和幼儿一起探究,尝试用多样测量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1.幼儿活动兴趣浓厚,探究过程积极投入。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活动中,教师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玩玩、看看、说说中探究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两个圈的大小?丰富的操作材料,为幼儿积极、大胆探索提供了保证。教师每一次的启发、设问和等待,都较好地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每一次的撂索都为下一环节的探索活动积累了经验。活动中,教师大胆放手,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体现了傲中学的理念。

  2.教学手段有效多样,巧妙解决活动重难点。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用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帮助幼儿不断积累探究的能力。在解决重难点上,教师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改变了教师在科学活动中比较死板的教育理念:“老师说你做”或“老师说你学”的现象。课件形象生动,能牢牢转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较好地把教师难以表述的道理形象有趣地展现在幼儿眼前,为幼几创谩了多感官的外部刺激。教师还把幼儿在活动申获得的经验运用于生活实践,真正体现了生活及教育的本真。

  摘自:《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xx.06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天气冷暖情况,自己增减衣物。

  2、了解让身体变暖和的方法,照顾自己。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热豆浆一杯。

  2、手偶一个。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手偶表演引出活动。

  1、幼儿观看老师进行的手偶表演:天凉了,一个小朋友对自己说:“到户外活动一会就会暖和的。”于是这个小朋友在户外跳绳,踢毽子,不一会感到有点热了,将外套脱下,拿出手帕擦擦汗。休息一会说:“赶快穿上衣服吧,当心受凉。”最后他开开心心的去好朋友家做客。

  2、教师:刚才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到户外活动?感到热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感到凉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

  二、天气变了,提醒幼儿要随时增减衣服。

  1、教师: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深秋的天气和夏天比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我们感到冷,该怎么办?(让幼儿知道,天气冷了要多穿衣服,可以戴手套,围围巾等。)

  3、教师:天气凉了我们还可以做什么让自己变暖和呢

  三、请幼儿到户外活动后进教室谈谈感受。

  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教师提出户外活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教师:去户外户外活动有什么感觉?

  3、教师:如果感觉热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请幼儿喝热豆浆,感受天气冷了喝豆浆也会变暖和。

  教师:喝了热豆浆有什么感觉?

  五、结合幼儿用书,总结热和冷时该怎么办。

  1、教师:看第10页的图,操场上的小朋友在干吗?活动后身体有什么感觉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教师:感觉热了小朋友该怎么做的?

  3、教师:看第11页的图,小朋友感觉怎么样了?可以怎样做就变暖和了。

  师生共同总结:感觉冷和热时应该做防御和调节措施。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 篇6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联系幼儿生活实际,创设了幼儿熟悉的游戏情境。整个活动紧扣活动目标展开,让幼儿在乘汽车活动中初步感知对应,在编排汽车座位号时巩固对6以内序数的认识,在给水果娃娃找座位中灵活运用点数对应的方法,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在环节设计上,我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和自主学习的需要。首先,幼儿的操作题卡各有不同,比如,在编排汽车座位号时,有的汽车卡需要增添3和5两个座位号,有的缺少146三个座位号等;又如,在给水果娃娃找座位时,有的需要增加或去掉花朵,有的出现重复,需要灵活调整,等等。这种同中有异的设计为每位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机会,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实践,充分体现了幼儿操作探索在前,教师提升推进在后的理念。

  此外,我还为幼儿创设了多个互动机会,比如,幼儿之间相互验证座位号,讨论如何才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怎样帮助水果娃娃找到座位以及怎样为水果娃娃重新设计花衣服等,这些师幼、幼幼互动的环节,不仅可以使教师及时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而且有利于引发幼儿之间相互学习,使数学活动变得更有趣、更有效。

  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巩固对6以内序数的认识,感知并灵活运用点数对应的方法。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体验自主操作的快乐。

  准备:

  1.幼儿人手一块挂牌(分成四种颜色,上面分别贴上数字1~6),椅子24把,分成四组,分别充当4辆汽车(其所贴图片的颜色及数字与幼儿挂牌上的一致)。

  2.幼儿人手一份用塑料垫板做成的汽车模型卡(上面共有6个座位,但座位号不全,每位幼儿的汽车模型卡基本上不同)。

  3.幼儿人手6张水果图片(上面花朵的数量基本上各不相同,有少部分重复),贴花纸若干套。

  过程:

  一、准备出发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旅行吧!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幼儿每人胸口挂着颜色和数字不同的挂牌,代表车票。)

  二、乘汽车

  师:停车场到了,停车场里一共有几辆汽车?这些汽车是一样的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有四辆汽车,每一辆汽车的颜色不一样。

  师:你能根据自己车票的颜色和数字找到座位吗?大家去试一试。

  师:你们都找到自己的座位了吗?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到?

  师(小结):可以先根据车票的颜色找到相应的汽车,再根据车票上的数字对号入座。

  (析:在这一环节,有些幼儿还无法将车票上的颜色和数字与汽车的颜色和座位号建立对应关系,这时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在观察和互动中感知并理解对应。)

  三、编排汽车座位号

  师:有一些水果娃娃也想坐上汽车和我们一起去旅行,可是它们的汽车上有些座位没有座位号,要请你们帮忙编上座位号。我们来看看,水果娃娃坐的汽车上面有几个座位?

  幼:一共有6个座位。

  (教师和幼儿一起验证,提示幼儿从车头往车尾方向数。)

  师(小结):原来车上一共可以坐6个水果娃娃。

  师:你能帮忙把水果娃娃汽车上的座位号补充完整吗?

  幼儿将数字卡贴到相应的座位上。数字卡是用即时贴制作的,只要撕去后面的纸就可贴到用塑料垫板做成的汽车模型卡上,如果发现贴错了,可以重贴。

  师:你们可以互相检查一下座位号是不是都贴对了。

  (析:这一环节是让幼儿巩固和运用前面已经形成的序数概念,教师可以多提供几套数字卡,以便幼儿发现出错后及时纠正,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幼儿互相发现问题,促进同伴间相互学习和提高。)

  四、给水果娃娃找座位

  1.第一次操作、探索。

  教师出示两张水果图片(其中一张上面有4朵花,另一张有5朵花)。

  师:瞧,水果娃娃都穿上花衣服准备出发了,现在我们可以帮水果娃娃找座位了。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两个水果娃娃身上的花朵数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幼:一个水果娃娃身上有4朵花,另一个身上有5朵花。

  师:那你想怎样给它俩安排座位呢,为什么?

  幼:我想让一个水果娃娃坐4号位,因为它身上有4朵花,让另一个水果娃娃坐5号位,因为它身上有5朵花。

  师(小结):原来你们是按照水果娃娃身上花朵的数量来给它们安排座位的。还有许多水果娃娃还没有找到座位呢,就请你们按刚才的方法去试一试吧。不过一个座位上只能坐一个水果娃娃,要让汽车上的座位坐满,让所有的水果娃娃都有自己的座位。

  幼儿操作、探索:根据水果娃娃身上花朵的数量在汽车模型卡上找到它们的座位。

  (析:在这里,教师并没有指导幼儿具体该怎样操作,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幼儿在观察、思考和实践中感知点数对应。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支持,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幼儿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做好了铺垫。)

  2.第二次操作、探索。

  (1)发现问题。

  师:你的水果娃娃都找到座位了吗?有什么问题吗?

  幼:我发现有两个水果娃娃身上都是3朵花,可是3号座位只有一个。

  幼:我的汽车上剩下6号和4号座位空着,可剩下的两个水果娃娃身上都是5朵花。

  幼:我的1号座位还空着,可是我找不到身上只有1朵花的水果娃娃。

  (2)交流讨论。

  师:有些水果娃娃不小心穿错了花衣服,那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水果娃娃都找到自己的座位呢?

  幼:我们可以想办法,给穿错花衣服的水果娃娃重新设计一件新衣服。

  师(小结):那你们就按自己想的办法再去试一试,只要水果娃娃身上花朵的数量和座位号相同,水果娃娃就有座位了。

  (3)幼儿操作、探索:在水果娃娃身上减去或增加贴花。

  (4)再次交流讨论。

  师:现在你的水果娃娃都找到座位了吗?你想了什么好办法?

  幼:我把一个水果娃娃身上的花拿掉1朵,变成了4朵花,它就可以坐到4号位了;给另一个水果娃娃身上添上一朵花,变成了6朵花,它就可以坐到6号位了。

  幼:我发现最后只有5号座位是空着的,可剩下的这个水果娃娃身上只有3朵花,我就给它添上了2朵,变成了5朵花,它就可以坐到5号座位上去了。

  幼:剩下最后一个水果娃娃身上有3朵花,我给它去掉2朵,变成了1朵花,它就可以坐到1号座位上了,汽车上的座位就全部坐满了。

  (析:幼儿通过第一次操作、探索发现了问题,对此教师没有急于解答,而是通过开放性的提问引导幼儿集体讨论,帮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探索。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幼儿灵活地运用点数对应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这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并且中班幼儿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此环节中,教师需重点关注能力较弱的幼儿,使他们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一起去旅行

  师:你们帮助所有的水果娃娃都找到了座位,开心吗?原来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很开心,那现在我们就和水果娃娃一起出发吧!

  在音乐声中,师幼一起去户外做游戏。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容易塑造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玩沙工具、水若干桶、纱布、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1、运用沙子宝宝的秘密这个话题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

  师:我们今天要和沙子宝宝交朋友。沙子宝宝呀,最喜欢和知道它秘密的小朋友玩。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找一找沙子宝宝的秘密吧。

  2、运用各种工具,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感官感知沙的特性。

  (1)用纱布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水桶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3、组织幼儿积极讨论玩沙活动中的发现。

  小结:所以我们小朋友在玩沙的时候不要把沙子拿来扔,避免沙子飞到眼睛里。

  4、再次玩沙,引导幼儿用水把沙浇湿,观察沙子遇水后结块的变化。

  往沙箱中倒入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的区别,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小结:沙子可以和水一起玩,那么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利用水和沙子一起做游戏。

  5、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小组造型,体验干沙和湿沙的任意造型。

  幼儿自由分组玩沙,教师适当引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作品。

  6、评价幼儿的表现。

  你们今天表现都很棒,都找到了沙子宝宝的秘密。沙子宝宝说下次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呢!

  活动反思:

  联系生活揭示科学知识的意义。要做到科学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不仅是学习课题来自生活,还应该引导幼儿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了科学知识可以为生活服务。这样做,可以拉近幼儿与科学的距离,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 篇8

  设计背景

  上学期,我班新增了一些幼儿喜欢的管子玩具。有一天,我发现几个孩子这样玩管子:一个孩子用嘴透过管子往另一个孩子的头上吹,另一个孩子的头发被吹飘起来了;一个孩子把好几个管子连接在一起,把一个弹珠放进管子,弹珠从另一头滚出来了:一个孩子把一块积木也放进了管子,可是积木落下去一半,却出不来了《纲要》强调,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的这些行为不正是在进行哪些东西能穿过弯管的探索吗?于是我决定利用管子玩具,让幼儿在假设猜测、不断探索中,了解事物的相关特性。

  活动目标

  1.能结合已有经验提出假设,乐意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

  2.通过实验获得物体穿越弯管需要具备的特性,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喜欢操作,大胆交流,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之一。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弯管玩具,螺帽(直径小于弯管的直径)、毛线、较长的硬钢丝、沙子、手电筒。

  2.教学材料:大记录表一张(图一),小记录表(图二)人手一张,笑脸、哭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弯管拼搭

  教师:看,这是小朋友们平时常玩的管子玩具,请你们用两分钟的时间赶紧搭一根弯管,比比谁搭得又快又有创意。(幼儿拼搭,教师计时。)

  教师:举出你的弯管让所有的小朋友看到,说说你搭的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给予回应。)

  2.预测假设

  (1)寻找弯管共同点

  教师:你们搭的弯管各不相同,真有趣呀,可仔细观察一下你们的弯管,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地方?(幼儿仔细观察,允许和同伴小声交流。)

  小结:弯管的造型无论怎么变化,中间都是空的。

  (2)预测

  教师:弯管的中间都是空的,像一条弯弯的隧道,今天来了许多的小东西,它们想钻到弯管的身体里去旅行!看看,有哪些小东西?(出示统计表,表上有空气、沙、毛线、电筒、硬铅丝的图片。)

  教师:这些东西能穿越弯管隧道吗,它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先来猜一猜!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些笑脸和一些哭脸,笑脸表示能够穿越,哭脸呢?(不能够穿越)

  (3)统计

  教师:请你们想一想,猜一猜,哪些东西能穿过弯管,哪些东西不能穿过弯管,把笑脸和哭脸贴到相应的表格里。(幼儿把自己的猜想结果贴到前面的大记录表上,笑脸表示能穿过,哭脸表示不能穿过。)

  教师:我们看一下小朋友的猜测结果,你从表格上看懂了什么?(点数表格上笑脸和哭脸的数量,把总数写在最后一栏,初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分析表格。)

  3.验证、记录

  (1)教师:小朋友有不同的意见,那它们到底能不能穿越弯管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验证一下。

  教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请你们去做个实验.然后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到统计图上,能穿越的打,不能穿越的打。不要忘了每一样东西都要试一试哦!

  (2)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过程及问题,提醒幼儿及时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4.交流实验结果

  (1)空气:空气是流动的,所以能在弯管子里通过。还有哪些东西是流动的,也能穿越弯管呢?(风、水、声音、气味等)

  (2)沙子:颗粒比较小,能在管子里滚动、穿过。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东西呢?(米、小豆等)

  教师:怎样可以快速地穿过弯管呢?(个别幼儿试验后教师小结:放入沙子后,晃动弯管,更容易快速穿过。)

  (3)毛线:线在穿越的时候还需要一点技巧呢!要抖一抖才能够顺利穿越。为什么线能穿越弯管呢?

  教师小结:因为线是细细的,软软的,那为什么老师还要在线上面绑一个螺帽呢?(因为可以增加它的重力,使它能够更加方便地穿越弯管。)

  (4)光:它只能到哪里啊?

  教师:手电筒照出来的光是直射的,所以不能穿越弯管。

  (5)钢丝:因为长钢丝是直直的、硬硬的,不能拐弯,所以不能穿越弯管。

  教师:有什么办法让它穿越弯管吗?(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人们动了很多脑筋帮助它们穿过弯管。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宝贝(出示钢丝弹簧),钢丝变成螺旋形的样子后,可以伸到长长的弯管里帮助清理堵塞在弯管里的垃圾了!

  小结:通过实验,小朋友发现流动的、小颗粒的物体可以比较容易穿过弯管,但是一些不能一下子就穿过弯管的东西,想想办法,可能也会穿过弯管。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科学角试一试,怎样让光穿越弯管。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

  2、通过照镜子和参与照镜子游戏,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3、乐意照镜子,积极参与照镜子游戏活动,对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并用过镜子。

  2、物质准备:镜子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1、出示镜子,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瞧!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自由摆弄镜子,探索、感知镜子的特征。

  让幼儿自主玩一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镜子的认识。

  3、“照镜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教师:镜子里有什么?动一动镜子,你还看见了什么?

  教师:瞧一瞧,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照镜子做各种表情和动作。启发幼儿说说:照镜子时,你发现什么?

  3、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师;你在哪里见过镜子?还有谁用过镜子?

  4、引导幼儿开展“照镜子”的游戏活动。

  5、想幼儿介绍“照镜子”游戏的玩法,启发幼儿想一想: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人,老师做什么,小朋友应该什么?

  鼓励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人的动作的一致性,体验照镜子的快乐。

  活动反思:活动开始让幼儿自由的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初步探索、感知了镜子的特征。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都非常的感兴趣。对着镜子做着各种各样的表情和动作,但是让幼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的时候,幼儿还不能表达。最后的“照镜子”游戏活动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通过游戏体验了照镜子的快乐。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收集生活中的各种饮料并能大胆地介绍自己的“产品”。

  2.尝试自制饮料并记录操作中饮料的量,知道适当的果汁才能冲出好喝的饮料。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饮料包装盒

  2.果汁、小勺、纯净水、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介绍、交流

  师:你带的什么饮料?什么味道?它是怎样制成的?

  2.制作饮料

  (1)讨论怎么制作饮料。

  要求:可以先放水再加果汁,每加一勺尝尝味道,觉得什么时候味道最好,就把你加的量记录下来。

  (2)尝试制作并记录。

  3.共同分享

  用吸管尝尝谁制作的饮料最成功,得出最好喝的饮料用了多少水加了多少勺果汁。

  活动生成及建议

  活动可以继续延伸到让幼儿自制果汁,尝试榨果汁,了解果汁不但可以泡制还可以鲜榨,鲜榨的更有营养。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 篇11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自己身体有哪些部位可以动。

  2、能用纸人偶创造性地摆出各种造型。

  【活动预备】

  画有人体轮廓的大纸六张:关节处用圆钉固定,身体各部份可以动的约人偶,幼儿人手一个;彩笔。

  【活动过程】

  1、幼儿分组操纵。

  发问: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哪些地方可以动?

  幼儿分成五个小组,每组一张人体轮廓图。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运动情况,将身体可以动的部位,用笔标记在人体图的相应位置上。

  2、集体讨论。

  将五幅图展现出来,请各个小组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探索的结果。

  师生共同讨论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动,由老师在空白的人体图上标出。

  3、幼儿自由操纵。

  幼儿自由操纵纸人偶,用它摆出各种的动作造型。

  与同伴交换自己所摆的动作,可以相互做一做自己、对方摆的动作。

  小编精心推荐

  活动策划书 | 活动方案

分享

热门关注

超市春节活动策划方案(汇总8篇)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幼儿园半日活动方案通用

幼儿园活动方案

2023年512护士节活动策划方案

512护士节活动

2023年小学元宵节趣味活动方案

元宵节趣味活动方案

关于幼儿园一日活动方案2000字汇总

幼儿园活动方案

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8篇

幼儿园活动方案

[收藏]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1500字

幼儿园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设计系列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设计

幼儿园趣味活动方案11篇

趣味活动方案

幼儿园优秀活动方案模板11篇

幼儿园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