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大全(通用24篇)

2023-04-07 11:41:45

  作文是占据语文试卷很大一部分分数的,自己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心里会很有成就感。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围绕主题去展开,切记离题,你平常有写作文的习惯吗?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各位收集并分享了“记叙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记叙文大全(篇1)

  在我的家里,养了一株矮小的含羞草。它的茎纤细,叶子是羽毛状的,只要一碰它,它的叶子就会合拢,头就会下垂,真有意思!【评:介绍了含羞草的外形和特点。】

  双休日聚会时,朋友们都争着去拨弄它。这天早晨,我又去拨弄它几下,奇怪了,含羞草的叶子怎么没有合拢啊?大概是天气冷了吧,但是我立刻把这个想法否定了。记得前几天,我在其它地方碰到一株含羞草,它的叶子很快就合拢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评:发现了新问题:含羞草不“害羞”了。】

  我找来一本关于植物的书查看,这才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含羞草的小叶柄、大叶柄与茎轴相连的地方叫叶枕。叶枕内部细胞含有水分,当我们碰叶片时,叶枕上部细胞内的水分便流到别的细胞空隙去,叶枕上部就褶皱起来,于是,含羞草就出现了含羞的现象。但是由于我们经常的连续碰它,它的叶枕内的细胞液都流光了,当还没有补充过来的时候,就会出现不羞的状态。【评:从书中找到了答案,原来含羞草不“害羞”,还有着深奥的科学知识。】

  几天都不再碰它,(再去碰,它就会害羞了。)一个礼拜后,含羞草又能开始害羞了。【评:果然如此,过段时间,它又“害羞”了。】

  含羞草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预测地震。含羞草在平常,白天的时候,它的叶子会张开,晚上闭拢,如果晚上张开,那就能告诉人们将要发生地震了。【评:害羞草能预报地震。】

  没想到一株不起眼的植物,也蕴藏着许多科学知识。(通榆县第二实验小学五年一班胡煜涵)

  评语

  小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含羞草不“害羞”的现象,原因是什么呢?小作者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最终找到了科学答案;小作者很爱学习,懂得的知识很多,还知道含羞草鲜为人知的特殊功能——预防地震。这正如文中所说:“没想到一株不起眼的植物,也蕴藏着许多科学知识。”

记叙文大全(篇2)

  绿,生机和希望的象征

  想必大家还记得著名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的这句话:“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生命就都结束了,我也得离开这个世界而去了。……酷爱生活的女画家约翰西,患了肺炎濒临大限时,“害怕在她轻轻抓着这个世界的手越来越乏力的时候,她会真的像一片轻轻的、纤弱的叶子那样,随深秋的寒凤飘逝而去”。

  初读这篇小说时,少年不识愁滋味,对主人公那仿佛病态的痴语我并不以为然,而正是在人类对绿色顶礼膜拜,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电脑、绿色冰箱,绿色建筑被人们广为崇尚的今天,重读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才感悟到,这分明是一个寓言故事,约翰西的心语,分明是谷世之言,大籁希声。绿色环境是健康自然的一种象征。

  绿色能带给我们生机、带给我们活力,而绿色校园中的“绿色”也就不只是一种颜色那么简单。走进我们如今洋溢着书香味的校园,你会被那迷人的风景所吸引。高大现代化的教学楼,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鲜艳夺目、争奇斗艳的花卉。漫步在校园里这一派绿景下,会使你感到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校园中的绿色风景,对我们同学是极其有益的。不是吗?一节课后,站在走廊上看看校园中的绿,让我们大饱眼福,也使精神达到更高、更好的状态!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又可以在校道上走走,看看周围的景物,不是有置身花园之感吗?由此校园的美好可见一斑。所以,我们就应该让校园中的绿色永存。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必然为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无限的乐趣。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共建绿色家园,同护地球母亲,让我们行动起来,将绿色作为我们校园生活的主旋律。

记叙文大全(篇3)

  Hello,大家好,我是一个大头娃娃存钱罐,一天,小主人过生日,她的小姨把我买下来,送给她。从此,我和小主人就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

  我的外表很美。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个樱桃小嘴。抱着黄色的抱枕,穿着粉红色的裙子坐在那。我还有粉色的卷卷头发,紫色的蝴蝶结。我还有一个表示智慧的大脑袋,羡慕吧!

  只要把我的头发拿起来,白头皮就会露出来。我的头皮上还有一个长约1厘米,宽约0·5厘米的小长方形的缺口。那是用来放钱的`。我的裙子下面还有一个圆形的盖子,打开之后可以装钱也可以拿钱。

  由于我是陶瓷做的,所以非常脆弱。小主人的妈妈就给我在脖子上涂了胶水。防止我的头掉下来以后,我就英年早逝了!

  我的内部里面是空的,是为了装钱。可以存硬币,也可以存纸币。我的头可以存好多钱。

  有一次,小主人看见我有点摇摇欲坠,赶紧把我拿下来。小主人把我拿在手里,觉得真重呀!她看了看我的内部,开心的笑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的身体里有好多钱。小主人自言自语道:可以买好多好吃的了!我一听,瞪圆了眼睛。并把里面的钱晃得很响。小主人一看我,心虚地低下了头。原来,小主人曾经把钱放在我的身体里是为了买书。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爱上了我,心动不如行动。快去买吧!

记叙文大全(篇4)

  作文,许多人一提好他就心烦,我们班上就有很多人为它烦恼,但在初三的时候,我们班换了一个语文老师--蔡老师.他拯救了我们班的写作能力.他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老师不一样,提高了大家的兴趣,有许多的活动.还有他让我们自己改作文.

  那天的晚自修,第二节的时候我正在努力地做着作业,蔡老师示意我走上讲台,老师是跨年段教学,那时他正给初二的同学改作文.他微笑地说:你帮帮这位同学改一下他的作文,可以从三个方面下手:一是考虑这篇作文的小标题拟得好吗?二是能否在文章的开头加个题记或在结尾加个后记,如果要加那要怎么写?三是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要加以订正?

  虽然,我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个任务,可也是硬着头皮那着作文来到自己的座位上,我知道老师是要训练我的写作能力,我不能让他失望.看着手里的作文,想起以前老师说过的评改作为问的方法:一通读全文,看内容是否与中心提纲相符......回想着老师的每一句话,但真要改下去,便无从下手,

  怎么办呢?只好改了..一开始很不顺利总觉得有更好的词语可以用,但有想不出来.慢慢地..越改越顺利,不知不觉过了一节课作文也改完了.当我把作文交到老师手里的时候他对我说:改得不错嘛!我真的很高兴,老师还告诉我:其实改别人的作文也就等于在学习写作,在评改中不断地进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作文,是表达自己心声的途径.评改他人的作文,不仅是帮助他,也是帮助你自己.

记叙文大全(篇5)

  记叙文阅读技巧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戏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旨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言气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17.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 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18.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19.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20.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1.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2.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1)肖像(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6)正面描写(7)侧面描写(8)场面描写(9)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3.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5)突出、深化主题。

  24.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5.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限定不能直接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2)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语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等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26.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7.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7.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8.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29.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0.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31.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2)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32.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33.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34.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35.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 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36.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

  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37.探究如何整体感知?

  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

  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在解题过程中,能往中心上靠的,尽量往中心上靠,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

  议论文阅读技巧

  (一)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

  ②开头

  ③篇末

  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二)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

  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三)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例证法)②道理论证(引证法)③对比论证

  ④喻证法

  ⑤归谬法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四)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

  ②本论(分析问题)

  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Ⅰ总分总

  Ⅱ总分

  Ⅲ分总

  ②递进式。

  (五)议论文的语言:准确、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六)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论据;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七)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八)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九)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十)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 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说明文阅读技巧

  一、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说明文分类:

  1.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二、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列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9.摹状貌:可达到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三、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四、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 明内容),使读者„„。

  六、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若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严密性。

  典型题实战典型题实战

  一、语文考试制胜秘诀:1.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

  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2.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三、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四、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五、口头表达题(如询问、交谈、电话交流等场景对话)

  1.称呼:准确,体现人物关系;

  2.结合提示语境,表意必须明确;

  3.语气必须符合身份,切忌成人化、打官腔;

  4.注意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

  六、仿写句子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七、谈感受

  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

  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a、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c、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中考古诗文默写

  根据课文原句填空或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3.《十则》中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6.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光明前景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8.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何陋之有)。

  10.《岳阳楼记》中直接表达作者宏伟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2.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让人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善者而改之)。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16.描写琅琊山早晚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7.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顺手,诚如杜甫所说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8.《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悲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9.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原句)

  20.《陋室铭》表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1.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原句)

  2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塞奇特景色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中的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25.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示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语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26.《爱莲说》中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表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

  2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2.《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4、《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5.《爱莲说》中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高尚品质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也)。

  36.《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

  37.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

  38.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引用的孔子说的一句话是“何陋之有?”

  3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全篇主旨的原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1.《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作者指出在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得道”。

  4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

  44.《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5.《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6.“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47.《出师表》中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开张圣听),第二条建议是(赏罚分明)。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4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 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49.《岳阳楼记》中说明“古仁人”胸襟阔大的句子是“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0.《岳阳楼记》中,作者用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来表现两种不同的心情。

  51.从唐、宋诗人所呤咏的物候,可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的诗说明北方地区八月份就草木凋谢,大雪纷飞了„„

  52.《桃花源记》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53.今年美国失去了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席位,这件事证明了借“人权”干涉别国内政是不得人心的,也证明了孟子说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是合乎科学论断的。(《孟子二章》

  54.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主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用《二章》)中诗句》

  55.写出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例:满目青山夕照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6.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57.陶渊明《饮酒》中写菊花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8.《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5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相间,互相映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60.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 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1.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6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

  6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4.“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的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李白)和(杜甫),“风骚”原来指《诗经》里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65.《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亦忧”指的是(处江湖之远)。(用原文句子填空)

  6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联想美妙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7.朱自清的《春》和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特点的句子分别有“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8.朱自清《春》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写尽了春草的质感、颜色和活力。

  69.(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7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二章》)

  7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六则》中孔子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72.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概括出相应成语。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茅庐)B.《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蔡桓公的悲剧是由于(讳疾忌医)造成的。

  C、《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无人问津)。

  D.《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73.古代人留下了许多咏莲的诗文,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4.《鱼我所欲也》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75.《墨池记》中作者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76.(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7.(沙场秋点兵)、五十弦翻塞外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8.杜甫《望岳》中表现作者宏伟远大的抱负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9.李白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80“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前头万木春)。

  82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83.《蒹葭》一诗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84.《君子于役》一诗中描绘乡村晚景的诗句是“(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85.《陌上桑》中侧面衬托罗敷貌美的诗句是(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qiào]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86.《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

  87.《归园田居》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88.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89.《望洞庭湖增张丞相》一诗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急于服务社会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 有羡鱼情)”

  90.王维《使至塞上》有一对偶句,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2.《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93.《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曲经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 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95.《左迁至蓝关于侄孙湘》一诗中,表明韩愈被贬的态度和主张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96.《秋词》中,赞美秋景生春光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9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8.《观刈麦》中,诗人自责的诗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99.《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0.《无题》一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常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101.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102.苏轼《浣溪沙》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句诗蕴含事在人为的道理。

  103.《游山西村》这首七律诗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104..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来: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⑵(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105.从课内或课外找出两句

  ⑴描写花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

  竹外桃花三两枝

  ⑵描写山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⑶描写水的诗句:桃花潭水三千尺 气蒸云梦泽

  ⑷描写鸟的诗句: 山光悦鸟性 千山鸟飞绝

  106.在古今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你写出两个,并写出作者.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07.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⑴床前明月光。⑵秦时明月汉时关。

  108.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109.古代诗词中,写春雨的句子很多,请你默写出两句(所写的句子中须含“雨”字,如“清明时节雨纷纷”。)(渭城朝雨浥轻尘);(斜风细雨不须归);(巴山夜雨涨秋池)。

  110.初中课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记叙文大全(篇6)

  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是不是疑惑不解呀?哈哈~,看了下面的介绍你应该就知道了!

  这个“懒人锅”大约长3分米,宽2分米,是个圆柱体。它有着雪白的“大衣”“大衣”正面是个长方形的“大口袋”,“大口袋”上有很多神奇的按钮呢!除了“大口袋”,“大衣”上还有很多简洁的小花。“懒人锅”的“秋衣”是黑色的,其实就是内胆。“|懒人锅”还有一顶洁白的帽子呢!这顶帽子上有一个凸出的东西。开盖时,只要用手一压它,然后再一扭,盖子就开了。

  你们可别小看这个“小东西”,它的作用可大哩。“大衣”上的“大口袋”其实就是机关。“大口袋”上的机关大约有十几个哩,上面有开关键、烧、烤、烹、煮、炖、蒸等按钮。这个“懒人锅”做出的饭也可香了!每天不管早上还是中午、晚上我都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美食!“懒人锅”做的饭也可快了!每天我都不会迟到,大部分功劳还是它的呢!

  你们大概已经猜到“懒人锅”是谁了吧?其实他就是---高压锅。你们肯定也想知道它为什么叫“懒人锅”吧?我这就给你揭晓谜底!因为这种锅的功能很多,而且不用费太多功夫就OK了!所以这种锅适合工作忙的人用,“懒人锅”这个名字就是这样由来的。

  你喜欢这个多功能“懒人锅”吗?

记叙文大全(篇7)

  几只虾吵得很厉害

  仿佛几个冤家

  就因为多说了几句

  就吵个没完没了

  这些目光短浅

  心胸狭窄的虾啊

  无论旁人怎么劝解

  就是不肯善罢甘休

  吵着闹着打着

  他们来到水面

  波纹一圈又一圈

  提醒了岸边的男孩

  一只网兜暗暗逼近

  虾们还在唇枪舌剑

  忽听“哗啦”一声

  他们全部被抓

  刹那间

  虾们恍然大悟

  就是因为不懂得谦让

  才失去了宝贵的自由

  水中的伙伴们浮上水面

  伤心地目送他们远去

  心中无限感慨

记叙文大全(篇8)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上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是我在幼儿园,最喜欢唱的儿歌——《小燕子》。

  小时候,我在幼儿园唱完这首儿歌,妈妈接我回家时候,我就问妈妈:“燕子不是黑色加白色的吗?为什么儿歌里面唱的是‘小燕子穿花衣’呢?”还记得,妈妈说:“因为儿歌把燕子美化了。”

  我继续问妈妈:“什么是美化了?”妈妈说:“就是赞美燕子的意思。”其实,我还是不理解,为什么燕子穿的是黑白衣,儿歌里唱的是“花衣”?

  还记得,第一次记忆中有燕子是在奶奶家。每个周末,幼儿园休息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回阳泉玩,然后中午吃饭时候去奶奶家。奶奶家大门口的房檐角落里有一个泥土块,燕子不停地飞来飞去,每次飞回来一次嘴里就叼着一粒泥土。我兴奋地站在奶奶家的大门前,大声喊道:“妈妈!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它在干吗?”

  妈妈走上前来一把抱住我:“宝啊,这是小燕子,它在给自己盖房子。走,去吃饭!”我匆匆忙忙吃了几口,就跑出来继续看小燕子。燕子很可爱,勤劳地盖着自己的小屋子,妈妈说叫“鸟窝”。后来,又过了一周,我再次回到奶奶家的时候,就看到一个黄土色的鸟窝。我兴奋地尖叫:“啊!妈妈,鸟窝。燕子的鸟窝终于建好了!”我的声音很大,所以惊动了鸟窝里的燕子,只见里面有两只小燕子伸出脑袋来看我。记得当时,我听到它们的叫声,开心极了!奶奶家的月季花开得很美丽。爸爸告诉我这就叫“鸟语花香”。

  从此以后,每次回奶奶家,都能看到两只可爱的小燕子。只是,一到冬天,燕子就不见了。我伤心地站在鸟窝下面哭,不肯吃奶奶做的饭。妈妈说:“别伤心,等春天了,它们就会回来。”

  后来,奶奶家的老院子要拆迁了,月季花不见了,鸟窝也不见了,小燕子再也没有回来,后来,老院子也不见了,变成了楼房。燕子去哪了?我很伤心。妈妈说:“燕子不喜欢奶奶家现在的.环境了,所以就不飞回来了。”

  原来因为环境改变了!看来以后我们要从我做起,创造环境,爱护环境,小燕子才会回来。

  小燕子,希望你年年春天来这里。

记叙文大全(篇9)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 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 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⑵类型: ①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 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 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 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 概念使用准确,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点拨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以其内容的科学性、结构的条理性、语言的简明性,成为中考阅读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考查说明文的阅读要点通常有:说明对象及特征、概括说明的内容、分析说明的顺序、辨析说明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品味说明的语言。

  答题点拨一:怎样概括说明的内容?

  概括说明的内容,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根据题目要求,从题目或关键词句中,捕捉、筛选和概括有效信息。具体说来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筛选法:摘录文中的关键语句。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或承上启下的过渡句。(2)综合概括法:有的文段没有直接表明中心的句子,需要综合全文的内容,小结段意,最后将它们归纳概括。概括要抓住主要内容,做到准确完整、简明扼要。答题方式:

  1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 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 程序说明文: ××操作(实验、制作)的过程。答题点拨二:怎样解答说明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对说明方法的考查,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辨析说明方法。要能分辨出全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辨出指定段落或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注意:有时为了说明事物的某一特征,兼用几种说明方法,答题时要考虑周全。(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要对各类说明方法的基本作用有大致的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答题方式:

  1 列数字:以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人们对所说明的事物有具体的了解。

  2 举例子:运用恰当的典型事例说明了××,使说明事物的特点更鲜明,内容更充实、具体。

  3 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了××(对象的特征或某一方面)。

  4 打比方:运用通俗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或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5 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什么是××(说明的对象),使读者对××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6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总的格式为: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或是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的内容),使读者××。

  答题点拨三:怎样解答说明文中的语言题?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抓住关键性语句的中心语,如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语境中要领悟其用语的准确性。(2)抓住文中使用的修饰限制性词语。如文中使用的数量词、副词、形容词等是怎样恰如其分地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中心语的。考查类型主要有两种:A型:文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B型:文中加点的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题方式:

  A型:用了“××”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或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B型:不能,删掉“××”词,句子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一)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 :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 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2、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

  (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5、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1)、朴实无华(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16、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7、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8、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9、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20、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21、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22、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23、给文段拟题:(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24、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25、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26、文段中事例的概括:(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7、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1)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28、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9、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30、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32、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3、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35、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照应可以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

  3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37、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3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39、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记叙文大全(篇10)

  今天参加了一个课外生物活动,活动中领队要求我们一组人合作,做一个蟾蜍骨骼标本。

  活的蟾蜍,抓在手中,看着它那鼓鼓的眼睛和有疙瘩的皮肤,真是有点吓人。但是,你去解剖它,做成骨路标本,还是很有趣的呢。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来介绍一下做法。

  第一道工序是解剖。

  第一步;处死。办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乙醚麻醉它;另一种是用探针破坏它的中枢神经--先用刀在它的胸部划“T”形,划一横时要注意不能弄坏胸骨,接着用探针在脊椎里多钻几下,钻的时候要轻,免得弄断脊柱。这时,被破坏了中枢神经的蟾蜍就已经不省人事了。

  第二步:剥皮。先从胸部向下撕,再从头向背部往下撕,这样便完好地剥下了一张皮。如果任意去撕,就会撕坏皮下的骨骼,这样做出来的标本就不完整了。

  第三步:除内脏。用刀剖腹,小心地取出内脏。再用水洗洗它的身躯,这样蟾蜍身体内部解剖后的结构就一目了然了。

  第四步:去肌肉。将洗净的蟾蜍放入开水中烫5分钟,取出后除去大块的肌肉。接着先用铜丝把脊椎穿好,再剔肉,免得剔好后,脊椎骨对不起来。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除去前后四个爪子的碎肉时要加倍小心,不要把爪子弄散了。还要注意的是,头骨要完整,不要拆散。但两块骨头下有黑色物质,要先取下骨头,挑去“黑物”,然后用胶把两块骨头粘好。

  就这样,蟾蜍的骨骼标本做好了,看着这标本,心中涌出的成就感真不小。

记叙文大全(篇11)

  现在,草莓已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时令水果,但它那奇特的身体、艳丽的颜色,尤其是它那美味可口的滋味,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

  草莓,又叫红莓、地莓、凤梨、洋莓等,它的外形呈心形的,鲜美红嫩、果肉多汁、酸甜可口、香味浓郁,不仅色彩还有一般水果所没有的宜人芬芳,是水果中难得一见的色、香、味俱全者,因此常被人们誉为“果中皇后”。

  草莓一般在清明前后成熟,成熟的时候,高高地挂在地上,躲在翠绿的枝叶后面,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低下了头。一走进田里,扒开叶子后,便看见那么可爱的草莓。草莓大的像桃子,小的像鸡蛋心,上面还有一粒粒棕色的“芝麻点”镶嵌着,下面还有几瓣嫩绿的小叶子托着,拿在手中一看,多像一盏红彤彤的小红灯笼呀!闻一闻,一股香甜甜的气味直往鼻子上钻,让人馋得直流口水,草莓又似一张小巧玲珑的瓜子脸,清秀迷人。

  不仅如此,草莓的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此外还有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葡萄糖、蛋白质、脂肪、铁钙、磷等,所以人们又管草莓叫“美容果”。草莓中所含的胡萝卜素是合成纤维A的重要物质,具有明目养肝的作用。它还含有果胶和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消化,通畅大便。草莓对肠胃道和贫血有一定的滋补调理作用。草莓除可以预防坏血病外,对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也有较好的功效。草莓是鞣酸含量丰富的植物,在体内可吸附和阻止致癌化学物质的吸收,具有防癌作用。美国把草莓列入十大美容食品。据研究,常吃草莓对皮肤、头发均有保健作用。草莓被德国人誉为“神奇之果”。除此之外,草莓还可以减肥,并且具有润肺生津、清热凉血、健脾解酒等功效。

  草莓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多吃也不会受凉或上火,是老少皆宜的食品。

记叙文大全(篇12)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

  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

  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

  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

  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

  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

  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

  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

  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①、事例(含概括事例):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

  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引名言,讲道理: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③、运用比喻证明观点 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名言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

  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答: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补充论据 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中心论点的识别: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四看论据证明的观点

  5、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6、开头的内容:(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强调„„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

  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7、议论文题目分析:

  一、作用分析 1点明论点、2交待论题、3点明议论由头

  方法: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一般是论点,如:珍惜××,学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列短语一般论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想和做,成与败

  题目中有谈、论、说、议的一般是论题。

  二、效果分析 点明文章论述的内容,明确了文章论点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提出了论点等。

  8、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

  很强的针对性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

  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9、议论文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10、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1)语言特点;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2)语体特点。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

  为例子进行分析。常用句式: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1、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3)、针对生活中的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等。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12、文段结构作用:(1)、引出下(全)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9:“结尾的作用”回答。

  13、启发思考类题目:

  一、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二、把文章中心换个角度阐述一下即可。

  三、注意联系实际题必须联系实际。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 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 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

  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6.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G、倒叙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____,这里指____,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一、内容上 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结构上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

  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

  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

  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6. 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7. 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①时间推移法②空间变换法③稳步换景法④分门别类法

  18. 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 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19.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B、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

  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

  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

  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0.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1.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2.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3.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4.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5.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6.语言赏析或广告:

  类型

  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

  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

  类型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

  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

  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

  品味其妙处)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

  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

  27.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

  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

  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

  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30.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31.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

  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2.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33.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

  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记叙文大全(篇13)

  在我家的花坛里,种着三叶草、鸡冠花、月季花、菊花、芦荟。远远看去,芦荟特别引人注目,它的叶子有长有短,就像一只只深绿色的小手,又像一把把战士的利剑,好不威武!

  我走近一看,叶子上有许多小白点,像谁不小心打翻了颜料盘,白色的颜料溅在它的叶子上。这么可爱的芦荟,我忍不住用手摸了摸,“哎呦!”被叶子上小刺刺得叫了起来。“好啊,这叶子居然敢刺我,看我不把你给拔了!”我伸手拔了下来,看着那长满刺的叶子,这刺是干嘛用的呢?难道跟仙人掌一样是叶子变的,可芦荟不是有叶子呀!

  我上网查询,芦荟原产于非州北部,在适者生存下,表皮坚硬角质化,增强本身保水功能,抵御北非炎热干旱,维持生长发育的需要。刺是在它发育中长出来的,其作用是使叶片两边闭合紧固,不致开裂流失水份。我总算弄明白,原来芦荟长刺是它本身需要。

  芦荟具有药用价值,外敷可以治烧烫伤、刀伤、擦伤、蜂蜇伤等,食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芦荟是多么有趣的植物啊!

记叙文大全(篇14)

  环保问题,已经是一个很长久的话题了,也许有一部分人有了这些意识,但是这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还想要一个环境,那么都行动起来吧,环境是我们的家,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因为环保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吧,假如你是地球,在开始,你创造了人类这种生命,多少也会感到有点自豪。后来,人类的大脑经过不断的进化,科技的不断发展,还有人类的逐渐增多,种种东西的不断加速,使“你”的绿色逐渐减少,“你”慢慢慢慢就有了种种包袱,供给“你”舒服的绿色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我想你还可以在进一步的换位思考,把这种能让你快乐和舒服的绿,换做你生边某一种幸福的事,这种幸福的事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我想你肯定有些气愤吧!要是我这个暴脾气的话,肯定会想把人类全都搞死!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可是,至少地球没有像我这样去做。但他也给了我们一些“小小的”惩罚,这小小的惩罚对我们来说已经很大了,但,这仅仅是小小的。

  但是,地球末日并不只是这区区一小点绿,而是要大家都要种绿啊!我想有人肯定会想:地球垮了,换个星球不就好了吗?反正我们科技那么发达。我告诉你,我也这样想过,可后来,我断定了自己是个“无情无义”没良心的人。我告诉你,你这样想也和我开始一样,没良心!你好哇你,用完了一个星球,换一个,这个好好的星球被你糟蹋了!这个星球它怎么想???那再说,我们又用一个星球,在挑起一场战争来划分,然后再动用核武器,呵呵,那个时候,人因该炸死的差不多了,好啦,那再换一颗星球,在糟蹋,再换,在糟蹋……宇宙哪有那么多星球给我们糟蹋?要是你乐意,那你就慢慢糟蹋去吧,我不会咋样。我至少不会做这种缺德事。

  要是我们还是一味的再浪费资源,再乱砍滥伐,再不加节制的开采资源,再乱丢垃圾,那么最后迎接我们的是我们人类自己的眼泪。

记叙文大全(篇15)

  我家有一块雕刻得十分精细的小石雕。这块石雕是“龙蟠凤逸”之像。

  石雕全长约15厘米,高8厘米左右,宽2厘米有余。小石雕左边是一条正在盘旋飞翔的龙,右边是一只展翅腾飞的“百鸟之王”——凤凰。

  飞龙龙头高昂,细长的龙须似乎在空中不停的上下飞扬。两只龙目炯炯有神,注视前方。一对角斜耸在光滑的龙额两端。一股清泉从半开的龙口内喷出,溅起朵朵可爱的水花。而那长而矫健的龙身在缕缕云丝中若隐若现。强健的龙爪在龙腹前的云彩上一伸一缩,显得十分刚猛有力。龙尾在云彩的掩饰下,绕至凤后。飞龙身上的片片龙鳞勾刻得清清楚楚。龙的神情、外形及动作与人们心目中威武的神龙几乎一模一样。

  凤凰,这传说中最美丽的神鸟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看,那一双丰满的大翅膀展开着,似乎在高飞,也好像在欢舞。凤头雕得细致入微,一勾一画都令人赞不绝口。凤嚎小而精巧。凤冠既像一块洁白的美玉,又如一块玉锦在风中飘扬。凤凰的腹部像覆盖着柔软的羽毛,看上去十分丰满。在这里你会发现凤凰没有凤足,这是因为据说凤凰在飞时把凤足收入羽毛之中。凤凰身上最美的地方要数凤尾,虽然石雕通体呈白色,但凤尾长长的甩在空中,划出一道亮丽风景。我想,凤凰若上了色,那定会光彩夺目。

  在龙凤的`间隔处,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是由一丝丝一缕缕的素云点缀着,缭绕着。我实在想不出雕刻家究竟用了什么办法把云雕刻得这么复杂,把龙凤雕刻得这么可人。

记叙文大全(篇16)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 问文章体裁?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 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5. 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6. 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 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F、开门见山。G、倒叙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16.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17. 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 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①时间推移法 ②空间变换法 ③稳步换景法 ④分门别类法

  19. 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20.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1.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22.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3.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4.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25.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7.语言赏析或广告: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

  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答:A、能或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30.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31.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

  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2.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33.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34、五、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叙述: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她是一个青年教师,刚由外地调来不到半年,课讲得很好,虽然说话带点口音,可学生喜欢她。

  说明: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绘。

  作用:(1)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2)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也常在议论文中与议论交叉使用。(3)常用于应用文。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作用:(1)是议论的主要表达方式。(2)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划。

  作用:(1)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抒发感情。(2)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3)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划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 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 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 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 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 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1)、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2)、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3)、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 概念使用准确,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记叙文大全(篇17)

  美是无处不在的,每个地方、每个时段,当你用心去观察,你都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是那么美!

  当你走在大街上,看到正在为各种募捐箱里投掷自己的爱心的老人、孩子――这时你感觉到的,是不是美呢 当你坐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小学生为老人让座时,老人及周围的乘客对他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时你感觉到的,是不是美呢 当你看到风雨中被压弯了腰的小树苗被“红领巾”一次次扶起时,你感觉到的,又是不是美呢??所以,美是高尚的品德,是每个人所拥有的爱心,美在我的身边。

  美有许多的表现形式,还有一种美,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当你快乐时,与你一起分享快乐的人;当你难过时,在你身旁安慰你的人;当你成功时,眼角里有泪花的人;当你失败时,眼神里有鼓励的人??不管他(她)是你的朋友、老师、父母或其他,他(她)带给你的,你所感觉到的――是的,就是美。

  有人认为美是无限的风光,是画家的风景画,是音乐家谱写的乐章。可是这样的美是抽象的美,而实实在在的美――永远在你的心中!

  其实,美是画家的画笔,是音乐家的一个个小音符,是组成壮观美景的每一个部分乃至一棵小草。有时美就是这样微不足道,可是它带给你的却是无比的享受。所以――美在我们的身边。

  朋友,不要再长途跋涉的寻找美的真谛,也不要冥思苦想美的真正含义,美是很实在的东西,千万不要把它抽象化。试着向募捐的人、让座的人说声谢谢吧――是他们给你以美的享受;试着向你的亲人、朋友说声谢谢吧――是他们给你以美的感觉!

  地球上的每个生物都拥有美,可能你一时疏忽,就发现不了它,每一种美都蕴含了无限的意义。你发现了美,可以说你很幸运,可是发现不了美的人们,不是很痛篇二:小手机说明文

  手机 hi,大家好!我叫米妮。我是一部红色的卡通小手机。

  我的身材小巧玲珑,可别看我小,我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哟。我身长约11厘米,宽度大约6厘米,厚度大约3厘米。我有一张约为1.44寸的小脸,我的眼睛两旁是扬声器和

  摄像头。我的脖子上是拨号键、挂机键、确定键和取消键。我的肚子上是0~9数字键。别光看我的外表,我的肚子里还很有货哟。他们是锂电池和电话卡、内存卡。

  别看我长得可爱,但我也要告诉你,我也是会有点“小脾气”的,那就是——辐射。要怎么防止被我伤害呢?尽量不要将我贴身携带,可放在书包里。通话时,不要离耳朵太近。我不能和水亲密接触,否则我会生病的哟。

  好了,大家应该对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吧。如果你喜欢我,就来和我交个朋友吧。我不仅辐射小,而且造型可爱,有很强大的功能,还很实用!千万不要错过了哟。

记叙文大全(篇18)

  飞上云天 在世界各民族的宗教和神话中,一种人类所不具备的能力被赋予了诸神。那就是——飞行。

  人类飞翔的梦想源于振翅高飞的鸟。达 芬奇通过对鸟类的长期观察,设计了模仿鸟类翅膀运动的扑翼机。据说,他的一个助手曾经用它试验飞行,结果……三百年后,德国工程师李林达尔设计的扑翼机,也没让人像鸟一样飞翔,但他却从中发现了滑翔机飞行的奥秘。 现在我们知道,鸟的飞行需要强健的肌肉、高效的心脏和轻巧的骨架。与鸟类相比,人在这些方面的机能远远无法胜任飞行的要求。

  比如,鹰的心脏占体重的8%左右,而人的这个比例仅为0.5%。因此人类即使插上双翼,也很难飞上云天。 小型无人飞行器升空比载人飞行器上天要简单得多,现在,人们仍然乐此不疲。中国人的祖先什么时候发明了风筝史书上没有确切记载,但从它的名称上看古人已经很清楚风在飞行中的作用,但从它最初的名字“纸鸢”上我们可以知道,古人把风筝看做会飞的纸做的鸟。 会飞的“孔明灯”是中国古代的发明,法国人蒙哥尔费兄弟从中受到启发,开始研究热气球。1783年的一个秋日,蒙哥尔费兄弟的热气球载人缓缓升空,之后又安全着陆。 这是轻于空气的载人飞行器首次成功施放,从此气球开始盛行。 人们把热气球送上了天,却不能使它避免风的摆布。控制气流和提高速度的尝试收效甚微,这是轻于空气的飞行器面临的一大难题。

  19世纪50年代,蒸汽机的加盟为飞行器带来了功率强大的机械动力,飞行的可控性大大增加了。1852年9月,一艘飞艇从巴黎起飞,它以蒸汽机带动螺旋桨推进器,创造了可操纵飞艇的首次飞行。之后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出现,再一次推动了飞艇技术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飞艇进入了全盛时代。然而一系列飞行事故却使得飞艇家族带着昔日的荣光,走向没落,渐渐地被飞机所取代。

  “竹蜻蜓” 是我国古老的玩具之一,今天仍是孩子们认识飞行的"启蒙教练”,追溯起来,它可以被看做是重于空气的机械飞行器的起点。被誉为“航空之父”的英国人乔治?凯利一辈子都对竹蜻蜓着迷。他的第一项航空研究就是在1796年仿制和改造了“竹蜻蜓”,并由此悟出螺旋桨的一些工作原理。他的研究推动了飞机研制的进程。 (留空时间12秒钟飞行距离36米)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行者”1号飞机终于起飞了,它是人类历史上有动力、载人、持续、稳定和可操纵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第一次成功飞行,正是这样一次飞行,让人类迈入了航空史上的新纪元。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人类历经漫长等待,更有无数的先驱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借助探索者铺就的长长跑道,我们终于融入了蓝天的怀抱。

  挑战速度 热气球带来随风飘荡的轻松,飞艇满载自在悠闲的情趣,而飞机则让人获得风驰电掣的快感,速度——使飞行充满魅力。 一台四缸水冷活塞式发动机让人类的飞行梦获得了起飞的速度,那时人们感兴趣的是飞机能否挣脱地球的引力。双翼机、三翼机的设计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升力。 很快人们的兴趣转向速度,1909年一个飞行竞赛在法国设立,一架双翼机以每小时74公里的速度夺得第一。这一地位不久就被单翼机取代,风洞实验向人们证明,双翼机的设计不利于速度的提高。人们认识到,动力和外形都会影响速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速度有了惊人的提高,1914年飞机速度的最高记录为165公里/时,战争结束时,这一速度已经提高到560公里/时。飞机外形也向流线型发展。当二战开始时,双翼机为速度更高的单翼机让出了天空。二战中速度最快的飞机是美国制造的P-51野马战斗机,它的最高时度超过了700公里,在这一速度上活塞式发动机已经显得力不从心。速度的提升有待新动力出现。 二战后期,德国制造了第一架喷气战斗机HE-163,在燃料火箭发动机强大的推动下, 它以900公里/时的速度呼啸而来,让其他飞机望尘莫及。 新动力让飞机有能力与声音展开赛跑。此时人们却遇到了一个看不见的障碍。当飞机接近音速时,如同碰到一堵墙壁,速度急剧下降,机身剧烈抖动,飞机仿佛脱缰的野马一样无法控制,这就是——音障。 在机头加装了长针的试验机将去刺穿那无形的屏障,同时后掠机翼的设计将减小飞机在音速时的阻力,成功与否有待飞行实验去验证。1947年10月14日,B-29将试验机X--1送上7600米高空,美国试飞员耶格尔驾驶着试验机X-1在强烈的震颤中成功超越了音速,开启了超音速时代的大门。

  音障的突破导致众多超音速飞机诞生,如美国在1954年推出的超佩刀F-100时速可达1200公里。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等,1959年,美国研制了著名的RS-71黑鸟战略侦察机,它的飞行速度达到3.2倍音速,至今还是最快的军用飞机之一。它还是第一架突破热障的飞机。热障是由于飞机以两倍音速飞行时,飞机外壳与空气强烈摩擦导致温度急剧升高而产生的现象。

  它会降低金属结构强度,毁坏机内仪表和零件,使飞行员无法忍受。而黑鸟以它特殊的设计,保证在超音速飞行中的安全。 军用飞机的超音速飞行让老百姓无缘见识,协和客机则使普通人人有机会亲身体验超音速飞行的乐趣。协和飞机能以两倍音速飞行,它划过长空的飘逸姿态,足以使人们终身难忘,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能乘坐这样的飞机去体验速度之美。

记叙文大全(篇19)

  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有许多美丽的故事。今天,我就来讲件高兴的事与大家分享。

  每天都是妈妈送我上学放学,东北的冬天特别寒冷,前几天,我看见妈妈的耳朵冻得通红,我心里有些难过。要是妈妈有一个耳包就好了,我有了一个想法,一定要给妈妈买个耳包,那样她就不会挨冻了。我把妈妈给我的零用钱都攒起来,一分也舍不得花,攒了一个星期有十多块钱呢。这个周日,妈妈带我去商场买东西。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小百床前,我一眼看到了耳包,粉红色的图案,上边绣着几多小花,心想妈妈一定会喜欢的。趁着妈妈看衣服的功夫,我掏出事先放在兜里的零花钱,还不忘跟售货员阿姨讨价还价,不光买了对耳包,还买了个口罩。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回到家里,我把买来的礼物拿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您每天送我上学辛苦了,这是我送给您的礼物。”妈妈惊讶地看着我说:“姑娘,你哪来的钱呀?”看着妈妈疑惑的眼神,我赶紧解释说:“妈妈,那是用您给我的零花钱买的,您带上这对耳包就不会冻耳朵了。喜欢吗?”妈妈听了高兴地抱起我,亲了一下我的脸蛋说:“乖女儿,你可真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呀,妈妈的宝贝长大了!”

  这个耳包虽然不是啥贵重的东西,但是这是我对妈妈的爱,妈妈高兴我更高兴。

记叙文大全(篇20)

  蜜蜂,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一种小昆虫。百花盛开的季节里,它的踪影随处可见。要说起蜜蜂,那还真有不少知识呢!

  蜜蜂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群体。平时只见蜜蜂独自在花间寻觅,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待你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蜜蜂是过着群体生活的昆虫。蜂群通常是由一只蜂王和一二百只工蜂组成的。它们平时看上去寥寥无几,若是聚在一块可谓铺天盖地!说它分工和谐是因为蜂王(母蜂)只负责产卵。

  据统计它一昼夜可产1.5万到2万粒卵。现在可明白蜂群如此之大的原因了,有这个“超生冠军”在还愁无蜂可见吗?其余的是工蜂,它们担负采集花粉、花蜜,酿制蜂蜜,哺育蜂儿,词喂蜂工的职责,而且还要负责修造巢房,守卫蜂巢,调节蜂巢内的温度和湿度。唉,多繁重的劳动!我可真有些为小工蜂担心了。

  蜜蜂是勤劳的小昆虫。就说工蜂采花蜜吧。年年花开时节,工蜂忙得早出晚归,有时还趁着月色釆花酿蜜。蜜蜂要酿成一公斤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到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11周。啊!

  多么惊人的数字,多么艰辛的劳动。可当我们品尝蜂蜜的香甜时,又有多少人会想到这是小蜜蜂付出巨大劳动换来的成果呢?

  说到此,一个疑问又摆在面前。蜜蜂是怎么知道什么植物在哪里开花呢?别急。据可靠材料“透露”:它们先是派出许多蜜蜂出巢四方侦察,回来把侦察的结果告诉它们的同伴。这样,它们在漫无边际的大自然中也可随时知道花蜜藏在何处了了。此时,我们不得不赞叹它们的“才智”了。

记叙文大全(篇21)

  我们小区附近有一个公园,公园里鲜花盛开,绿树成荫,草地芬芳,景色优美。 走进公园,眼前出现了一个大池塘。池塘里长着许多茂盛的荷花。春天,荷叶是嫩绿嫩绿的,十分新鲜;夏天,荷叶变得碧绿碧绿,粉红的荷花竞相开放。远远望去,好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色霞衣的仙子坐在荷叶上,十分美丽,令人心醉。 池塘里还有许多小虾米和小鱼,它们时而“跳龙门”,时而互相追逐,时而跳起“水下芭蕾”。 往前走,眼前又出现了一片大草地。草地上撒落着许多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在绿茵茵的草地间,显得十分五彩缤纷。草地四周长着许多大树,有杨树、梧桐树、香樟树、银杏树??它们像一排排列兵守卫着美丽的草地。 继续往前走,一个绿化迷宫映入眼帘。这个迷宫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是碧绿碧绿的。要是你

  在天气暖和的春天到迷宫里玩耍,迷宫里鸟语花香,里面还有许多昆虫会陪伴在你周围。 当你走另外一条小路回去时,又会看到一个大花坛,花坛里一年四季都鲜花盛开。春天有美丽的蝴蝶花,夏天有朝气蓬勃的太阳花,秋天有含苞怒放的菊花,冬天有不怕严寒的小野花。神采各异,各领风骚。 每个人离开公园时都会依依不舍,缓步而行。若你来过这个公园,必然也会时不时的挂念它。

记叙文大全(篇22)

  生活中,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好处。人有人的好处,动物有动物的好处。安静有安静的好处,吵闹有吵闹的好处。白有白的好处,黑也有黑的好处。说到这黑还真有好多好处呢!

  我就生活在一个黑地方,虽然大家都笑话我生活在这个黑地方,但是我觉得生活在什么地方没关系,只要快乐就好。我的一家都生活在一个煤炭围绕的地方,这里很黑,在公路上一辆车奔腾而过,如果有人在边上站着,可以把他变成黑人。

  在这个黑地方我们一家人在这快乐的生活。在煤炭厂有煤炭时,我和我的妈妈悄悄的去捡煤炭。那一天,我的妈妈早早就起来了,我的哥哥也很早就起了。我起来时,妈妈去捡煤炭,哥哥在玩游戏,我换了衣服去找我妈妈,我也想尝尝捡煤炭的滋味。

  来到妈妈捡煤炭的地方,只见妈妈在捡煤炭,妈妈见我来了就叫我去家拿挑落来挑,我急忙跑到家去拿了挑落来给妈妈。妈妈把煤炭放进挑落里把煤炭挑回家。这样反复了好几回。最后,妈妈说我们换个地方,这的煤炭没了。我就和妈妈去了另一处。

  我们来到了一个沟沟里,沟沟的上面有一辆装机在来回的运煤炭,我们就躲在沟沟里捡。捡煤炭可好玩了,煤炭里有黑色的水分,把不是煤炭的也变得像煤,所以我们要好好分辨煤和石头或假头子。因为里面有水分,所以有深的地方就会旱下去。到了晚上,煤炭捡了差不多了,妈妈就去骑三轮车来拉。到了一个有水处,我们就向三轮车里泼水,让煤炭更加干净,妈妈负责泼水,我和我的哥哥把裤脚捡起,进去捞蝌蚪养。

  这就是黑地方的好处和快乐。

记叙文大全(篇23)

  桥,有许多种,独木桥、石拱桥、长江大桥、立交桥,你也许会不屑地说:“不就这几种桥吗?”可你认识这些桥吗?我来带你参观参观吧!

  独木桥,是桥的祖宗,是最古老的桥,大概我们这时代的人谁都没见过吧!独木桥距离现在有几万年的历史。是一根木头简单制成的,有时甚至将一棵大树直接砍下来,横在两岸,做成独木桥。虽然过程方便,可并不耐用。独木桥缺点多多的,窄,每次只能通一人;爱滚动,有时,人走在上面,像走在滚桶上,玩杂技。弄不好,就摔下去了……这就是独木桥。

  石拱桥,是爷爷辈的,它虽然也有缺点,但比独木桥好上一百倍。它坚固结实,不像独木桥容易烂掉,断掉;它宽,能行很多人,不像独木桥窄,只能行一人;它的桥洞里还能行船,桥洞和倒影组成了一个圆圆的月亮;对了,石拱桥还很安全,有护栏,独木桥却没有,容易让人滑落入水;石拱桥还很美观,比如赵州桥有1300年历史,老寿星至今完好无损,桥身上的两条腾云驾雾的巨龙依然活跃地抢绣球。优点讲完了,该讲讲它的缺点了,石拱桥只能建在小河上,现在的大江上都没有建石拱桥,于是,它退休了。

  长江大桥上场了,长江大桥是儿子辈的,它雄伟壮观,石拱桥、独木桥没法比,既能通车,又能行人,底下还能通大轮船呢!简直就像一个钢铁巨人横在江面睡觉。可能,你们都想到了一首诗,伟人的《水调歌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钢铁巨人”也有缺点,只能从这边那边,太普通,所以立交桥又登上台了。

  立交桥,你们都知道,我就不多介绍了。

  这“桥”,你们都了解了,再见喽!

记叙文大全(篇24)

  植物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那芬芳扑鼻的味道能使人心旷神怡。在众多植物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芦荟了。他虽然没有牡丹那样富丽堂皇,也没有荷花那样洁白无暇,更没有大树那样高耸挺拔,但他那顽强的生命力和其药用价值深深的打动了我。

  芦荟长得并不出众,它的叶子从里往外长。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展平的,大的叶子就往里凹,或许是害羞吧!侧面看像一个盆景,正面看像君子兰,可就是多了一点刺。芦荟的叶片有粗有细,有大有小,大的中包含着新的小的叶片。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叶片布满一些小麻点,像是芦荟像太阳微笑。而主枝有时候还会分成分枝,也有叶片。

  芦荟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一次,我们一家去旅游,忘了给芦荟浇水。当我再回家的路上想起它时,急得心都要蹦了出来。可回到家里一看,我吃了一惊,怎么十天没浇水它也没死?我心中暗暗的佩服它那无言而有顽强的生命力,尽管我很讨厌它的刺。

  芦荟不仅顽强,还有药用价值。把芦荟的汁取出来,可以止痛消肿;妈妈用它做美白,因为它可以美容;把芦荟放在屋里还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哩!

  我喜欢芦荟,喜欢它朴素端庄的外表;喜欢它全身是宝,无言周到的呵护着我们;更喜欢他神奇的坚强不屈的品格。使我明白了:美,一旦与顽强相结合,便坚不可摧。

分享

热门关注

五一文案短句温柔汇总35条

五一温柔文案

五一自拍文案集合

五一自拍文案

五一快乐的文案温柔精选32句

五一快乐温柔文案

五一周边游文案收藏

五一周边游文案

五一文案短句温柔(精选44条)

五一温柔文案

记叙文(通用12篇)

写真善美的记叙文通用

真善美记叙文

以爱为题写记叙文通用8篇

以爱为题写记叙文

感悟记叙文5篇

感悟记叙文

远方记叙文精选(7篇)

远方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