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与学生沟通的艺术和掌握,从哪些角度去准备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欢迎阅读我们为您准备的“圆锥侧课件”相关信息,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圆锥侧课件【篇1】
教学内容:
《圆锥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利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圆锥的体积。体验到计算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是最简便的方法。
2、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估算能力,评价能力,更好的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到计算圆锥体积的不同方法。从而理解计算公式v=1/3sh,并感受到计算公式的简便。
教学难点:能利用不同方法计算不同物体的体积。知识的活学活用。
教学准备:
1、个学生一组,每组各有量杯;量桶;一升的容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器皿;大米,沙子或水;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若干。
2、教学软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新。
1、首先教师手中拿一圆柱体问:“同学们,老师想知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你们能帮助我吗?”
(学生踊跃举手说明。可以先测量出圆柱的半径与高。再用圆周率乘半径的平方得到底面积,最后乘以高就可以了。)
2、教师表示赞同,并抓住这一契机拿出于刚才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问:“那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圆锥体,它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你们知道吗?”(学生齐答不)那你们想不想研究呢?(学生齐答想)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该怎样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以旧引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圆锥与圆柱的联系,而且还能体验得到新知的亲切。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动手操作,测量圆锥体的体积。
要求:每组同学,利用桌面上的工具(量杯,量桶,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容器,大米,沙子,水,1立方分米小方块)测量出自己组内的圆锥体的体积。测量物体是容器的厚度不计。
〈全体学生在动手操作,互相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巡回指导。课堂呈现小组探究学习的热烈场面。〉
3、分组汇报不同的方法。
〈学生在汇报时可边讲解边示范〉
方法一:可以利用量杯。首先把圆锥体容器内装满水,然后把它倒入量杯内,我们看到水面的刻度就是水的体积也就是圆锥体的体积。
方法二:利用手中的一立方厘米的小木块进行估算。
方法三:受《曹冲称象》的启示。利用一生的容器。把它装满水后将圆锥体放入,溢出水后拿出圆锥体。这时看容器空出来的地方为长方体,用一立方分米减去长方体的体积就可以得到圆锥体的体积了。
方法四:把圆锥体内装满大米、沙子或水,然后将它到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里。发现到了3次正好到慢。也就是说,圆锥体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三分之一。用字母表示为:v=1/3sh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研究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讲解第四个方法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质疑,在操作此过程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圆锥体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2)学生再次在小组内操作探究。
(3)汇报结论。
(4)微机演示。
当等底不等高时,当等高不等底时,当底和高都不相等时,出现的结果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探究与微机演示,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圆锥体与圆柱体之间关系。加深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4、评价以上各种办法
同学们的结论是用公式计算比较方便。
三、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一)
1、各小组量一量,算一算自己组内的圆锥体的体积。(测量,计算时都要保留整数)
2、汇报结果。
先测量出圆锥体的直径,算出底面积。再测量出高,算出它的体积。算式:1/3x[3.14x(10/2)x10]≈262立方厘米(忽略厚度,即把溶剂可看作体积)
(问题二)
1、现知道手中的圆锥体每立方厘米约装0.9克大米,计算这个圆锥体容器可装多少克大米?
2、汇报结果。
用每立方厘米装大米的克数乘圆锥的体积。算式:0.9x262≈236克
3、验证计算结果
用称称一称,比较一下结果。
4、讨论两次结果为什么不同。
由于测量时厚度不计,计算时是近似值。都存在误差。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计算等环节,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及估算的能力。〉
(问题三)
利用圆锥体积公式计算。
(1)r=2cm h=6cm v=?(2)d=6m h=5mv=?
(问题四)
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或容积。(直说出计算的方法即可)
1、用什么方法计算出葫芦能装多少水?
2、胡萝卜的体积怎样计算?
3、不规则的零件体积计算?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及策略,培养创新能力。〉
四、总结全课
说说你的收获,鼓励学生学习知识要活学活用,大胆动脑,勇于创新。
圆锥侧课件【篇2】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老师出示铅锤):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2)学生发言:(把它放进盛水的量杯里,看水面升高多少……)
(3)教师评价:这种方法可行,你利用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铅锤的体积,间接地求出了铅锤的体积。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4)提出疑问:是不是每一个圆锥体都可以这样测量呢?(学生思考后发言)
(5)引入:如果每个圆锥都这样测,太麻烦了!类似圆锥的麦堆也能这样测吗?(学生发表看法),那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究解决这类问题的普遍方法。(老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自己想探索的需求,情绪高涨地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大胆猜测:
(1)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通过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2)圆锥和我们认识的哪种立体图形有共同点?(学生答:圆柱)为什么?(圆柱的底面是圆,圆锥的底面也是圆……)
(3)请你猜猜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学生大胆猜测后,课件出示一个圆锥与3个底、高都不同的圆柱,其中一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请同学们猜一猜,哪一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关系最密切?(学生答:等底等高的)
(4)老师拿教具演示等底等高。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
(5)学生用上面的方法验证自己做的圆锥与圆柱是否等底等高。(把等底等高的放在桌上备用。)
2、试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我们通过试验来研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
(1)课件出示试验记录单:
a、提问:我们做几次实验?选择一个圆柱和圆锥我们比较什么?
b、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试验,做好记录。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
你们的试验结果都一样吗?这个试验说明了什么?
(4)老师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装红色水演示。
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把圆柱装满水往圆锥里倒,几次才能倒完?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学生拿小组内不等底等高的圆锥,换圆锥做这个试验几次,看看有没有这样的关系?(学生汇报,有的说我用自己的圆锥装了5次,才把圆柱装满;有的说,我装了2次半……)
(6)试验小结:上面的试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小组内讨论后交流)
(这说明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也可以说成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3、公式推导
(1)你能把上面的试验结果用式子表示吗?(学生尝试)
(2)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圆锥的体积公式及字母公式:
(3)在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条件最重要?(等底等高)
进一步强调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存在这种关系。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真正去体验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出示例2:现在你能求出老师手中的铅锤的体积吗?(已知铅锤底面积24平方厘米,高8厘米)学生尝试解决。
(2)提问: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3)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
2、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出示例题:
底面半径是3平方厘米,高12厘米的圆锥的体积。
(2)学生尝试解答
(3)提问: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v=1/3兀r2h来求圆锥的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出示例3: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5)提问
4、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v=1/3兀(d/2)2h来求圆锥的体积。
设计意图:公式的延伸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应用,培养了学生活学活用的本领。
圆锥侧课件【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练习八第4一10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能应用圆锥体积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
预习作业: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2、圆柱的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
3、练习八第4题、第6题、第7题和第8题
教学过程:
预习效果检测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2、圆柱的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
3、把一个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相当于圆锥的()倍。
二、基本练习
1、提问:1)同学们想一想: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①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
②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2、完成练习八的第4题。
让学生仔细读题,并独立完成习题。
引导同学相互讨论,并说出解题思路。
3、完成练习八的第5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中的图形,并凭自己的感觉猜想哪个圆柱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相等。
教师提醒学生:底面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并不等于底面面积之间的倍数关系。请学生起来回答猜想的答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利用已知的条件进行计算验证。
老师和学生一起找出正确的答案是:底面直径9厘米,高4厘米的圆柱。
4、完成练习八的第6题。
让学生仔细读题,并完成第一小题。请学生起来说出解题的经过和步骤。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能削成最大的圆锥应是与这个圆形状的木料等底等高。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第(2)小题。
让学生自由发言,并板书讨论出的有关数学问题再让大家起进行解决,比如:削去的木料体积是多少?
削去的木料体积是圆锥体积的几倍?
削去的木料体积是整个木料的几分之几?
…………
5、完成练习八的第7、8、9题。个别板演,全班齐练,小组讨论,集体评讲与小结。
6、完成练习八的第10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内对测量和计算的方法进行讨论,选择最优方法,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验。
7、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仔细读题并在小组内讨论解题的方法。请学生起来说出小组讨论的结果,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推想:当圆锥的高是4.2厘米时,如果圆柱的高也是4.2厘米时,那么圆锥与圆柱的体积比是1:3;因此圆柱的高必须是4.2厘米的2倍,也就是8.4厘米。同理,圆柱的高是4.2厘米时,圆锥的高必须是4.2厘米的一半,也就是2.1厘米。
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想必大家对于圆锥体积公式的运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些细节问题都能够很好的注意,你能告诉大家你学习的收获吗?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补充总结。
三、当堂达标检测
1、《补充习题》相关练习;2、反馈纠正。
教学反思:
圆锥侧课件【篇4】
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第25~26页,例2、例3及练习四的第3~8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与不等底等高的圆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1/3Sh
拿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进行实验。为什么倒3次不能刚好倒,和刚才不一样呢?
强调:“等底等高”。
问: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
练习: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
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5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说明:不要漏乘1/3,计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 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
②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③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第七课时教学反思
课件演示
俗话说“眼见为实”,所以相对于课件演示而言,教师在全班演示会更直观,结论也更具信服性。
俗话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相对于看教师演示与自己亲自动手实验,亲身经历探究印象会更深刻。
课堂如果以4——6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全班至少得有9套以上教具。可我校现有教具数量不够。如果要求学生课前自制教具,他们暂时无法制作出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所以只好改为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仅用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是不严谨的,所以课堂上必须让学生历经多次不同实验后才能得到正确结论。根据学校现有教具,今天我准备了两套不同大小的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作为器材。在实验中,我不仅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将圆锥内的水倒3次可以注满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同时,还让他们看到圆柱内的水再反倒回等底等高的圆锥时要倒3次。不仅自己示范演示,也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最后,我还用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做实验,强调实验结果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因为实验环节落实较好,全班作业正确率高。
圆锥侧课件【篇5】
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在内容和要求方面没有大的变化,实验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使得教材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变化:
(1)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通过列举大量现实生活中具有圆锥体特征实物直观引入,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的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当学生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具体如此特征的实物,从而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加强了对图形特征,体积、方法的探索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更侧重于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体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实验教材加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有关自主探索和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
(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学情分析:
加强了学习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材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猜测,再通过实验和推理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如:联系圆柱体公式鼓励学生猜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体积的教学是按照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的思路设计的,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试验和推理,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发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与圆柱不等高不等底的圆锥,沙子和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援助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出示圆锥的几何图形,学生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3、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公式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1.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1)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沙子和水
(2)实验要求
做一做:实验时先往圆锥里装满水往圆柱里倒,直到把圆柱里得倒满水为止。
比一比:实验前比一比援助和圆锥底面和高的关系。
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试验,边实验边做记录
3.学生汇报试验结果
4.分析数据,做出判断
观察全班数据,发现了大多数情况下圆柱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沙和水
5.进一步观察分析,什么情况下圆柱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沙和水
6.教师强调:只要是等底等高的就存在上面的现象。
7.师演示(实验)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板书:V圆柱=3V圆锥或V圆锥=1/3V圆柱
8.你们能用字幕表示他们的关系么?
V圆锥=1/3V圆柱=1/3sh
9.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二)解决实际问题
导言: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学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解决一下实际问题。
出示例3:
(1)指名读题,分析题意
(2)指两名同学板演,其他齐做
(3)汇报,说解题思路
(4)拓展:如果就给出这堆沙子,没有任何数据,说说你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三)质疑
三巩固练习
(一)实战训练营:填空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
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的圆柱体体积的(),所以圆锥体的体积()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原来圆柱体积的(),削去部分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
4、一个圆锥体体积是5.4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二)数学门诊部:判断对错
1、两个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他们的体积也相等.()
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3、圆柱的体积一定大于圆锥的体积。()
4、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体积,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1/3。()
(三)求下列圆锥的体积
1、底面半径是2cm,高是8cm
2、底面直径是2dm,高是5.8dm
3、底面周长是6.28cm,高是7.6cm
4、高是16dm,底面直径是高的5/8。
(四)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圆锥形小麦堆,底面周长是31.4m,高是4m,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50kg,那么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
(五)维训练题
一个圆锥形的小麦堆,量得其占地面积是12平方米,高是1.8米,把这堆小麦装入一个粮仓里,正好站这个粮仓容积的2/15,这个粮仓得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练习四3478题
板书设计圆锥体的体积
V圆柱=3V圆锥或V圆锥=1/3V圆柱
V圆锥=1/3V圆柱=1/3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