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的想法,我们最好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做个记录。心得体会的格式主要由三部分来构成,包括标题,正文和结尾,想要了解“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我们已经为你整理好了,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1】
近期,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陆续播出,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反映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从中我们看到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如何不忘初心,从严治党,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7月24日,中共中央决定对同志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人民日报对此发表评论员文章《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文章指出,这一决定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也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充分说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不管是中共中央对违纪同志的立案审查,还是专题片中展示的全党“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扣接着一扣拧,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一体推进,整体提升”的共同行动,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的决心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句话朴实而又真切的表明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理念。只有不断增强全党的纪律意识,严字当头,加强纪律建设,才能使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实效,才能确保党有效发挥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改革的深入推进保驾护航。“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改革正在进行时,从严治党在路上,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惟有顺应时代潮流,积极革新,才能在发展路上行稳致远。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2】
7月23日晚。央视一套播出大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第七集“强军之路(上)”。
一个半世纪前,就是在南海之滨的深圳湾的海域,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古老的中国跌入苦难的深渊。历史的警钟仿佛大海的涛声久久回荡——强国必须强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这支从历史的战火硝烟中一路走来的队伍,向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发起新的冲锋,向世界一流军队迈出坚实步伐!
一部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的历史。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党指挥枪”等一整套建军原则制度,到抗战时期实行精兵简政;从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调整体制编制,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百万大裁军,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改革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
一支军队,只有勇于变革,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一支军队,根本职责就是利剑在手、枕戈待旦,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历史的规律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到哪一步,国防实力就要跟进到哪一步。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军事力量。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要知道从哪里来,更要知道向哪里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为了设计和塑造军队未来,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使它成为历史性、突破性的改革,为今后20年、30年国防和军队发展打下基础。
新一届中央军委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前进,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夺取军事竞争主动权。党中央决定将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盘子,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牢牢把握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个指向,牢牢把握积极稳妥这个总要求。谋民族复兴伟业,布富国强军大局,立安全与发展之基。一场浴火重生、开新图强的历史性变革,在中国大地蓬勃展开。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3】
7月25日晚8点,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播出后,引发黔江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建设”等成为大家热议的高频词。
《党的自我革新》主要回答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满新的挑战,要不忘初心,积极应对。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面对党内腐败,中国共产党有拿起手术刀给自己动刀子的勇气,狠抓“八项规定”落实,纠正“四风”,拍“苍蝇”打“老虎”。扎紧制度的笼子,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做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在前行的道路上,加大反腐力度,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一体推进,整体提升,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句话,讲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马喇镇高炉村党支部书记田景衡说,看完专题片后,真切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各级党组织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推动中央八项规定落地生根,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找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职责定位,严明党的纪律,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看得见、听得到,群众感受特别明显。”在收看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后,邻鄂镇邻鄂村党支部书记李洪林为专题片点赞。他说,加强党的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好党员职责,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近年来,邻鄂村党支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转变基层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将党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民生实事等工作为重点,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下一步,邻鄂村党支部将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脚踏实地,干事创业,带头发展农业产业,带头服务群众,绝不辜负组织信任和群众期望。
“作为一名党员,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城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段凯说,看完专题片,一个更为明显的感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制度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党内法规体系日趋完善,不断扎紧的制度之笼,全面推动党的建设、从严治党等越来越有规可循、有据可依。落实到基层,全区各个部门狠抓八项规定落实,坚决纠正“四风”,风清气正的氛围十分浓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实干意识,把全面从严治党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争做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合格党员。
“党内正气在上升,党风政风在好转,社会风气在上扬。”家住黔城水井湾的市民高芙蓉说,“党中央推出的一系列从严治党、正风反腐的举措,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干部作风的转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已成为过去式,现在无论到哪个部门办事,工作人员的态度很好、办事效率很高。各个办事大厅的“一站式”服务,更是让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群众只跑一次,就能将事情办好、办实,不得不为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点赞。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4】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三集《人民民主新境界》开篇中,习近平总书记反驳西方“历史的终结”论指出:“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这个“中国方案”不是想当然的先制定,然后比照落实的,而是中国人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浴血奋战换来的,并朝着共同的方向继续努力修改和完善,最终达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人民民主的新境界。这个“中国方案”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它没有现在的经验和模式,也没有书面的文字和图表,更多的是通过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探索实践和深化改革,最终形成完善的“方案”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不断强调这个被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的重大判断。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到深化落实,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到中国梦的引领,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中国的未来绘就了发展之路,为“中国方案”明确提出了有力的措施,更加细化了时间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让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历史新阶段。今天,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复杂的现实,中国道路也仍然处于成长、成熟和改革的过程中。所以,我们既要坚定地支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改革,更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启全国改革模式,把改革落实到“最后一公里”,让百姓有获得感,真正达到人民民主新境界,把一个成熟的“中国方案”呈现在世界面前。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5】
人说四十而不惑,xx年恰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四十年流光溢彩、熠熠生辉,这四十年春秋正隆、岁月如歌。我为伟大的祖国取得的成就而骄傲,我为自己是一名党的基层工作者而自豪。
四十而不惑,一方面因为共产党人坚定着伟大的信仰。心中有信仰,党员人数从四十年前的3600余万名发展到今天的8900余万,这其中凝聚的是人心,汇聚的是力量,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一个胜利到另一个胜利。心中有信仰,四十年来共产党人面对困难始终不屈不挠、负重向前,航母出海、航天载人,国之利器就是我们的底气;一带一路、亚洲投行,国之崛起靠的是我们的软硬实力。我们取得的成绩不胜枚举、更来之不易,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背后是共产党人坚定着信仰、带领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群众一步一步拓土开疆、乘势远航。四十而不惑,另一方面因为共产党人坚定着正确的方向。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到即将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4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走出一条适合我们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经挫折坎坷,依然风雨兼程。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只是万千党员中的一员,或许无不足道,但我依然想用赤诚的心踏实工作、发挥价值,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聚焦司法改革、聚焦社会公平正义,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司法改革红利正在逐步释放。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司法机关是老百姓平常打交道比较多的部门,是群众看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如果不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就不会相信司法机关,从而也不会相信党和政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不仅要做到案子本身必须是公平正义的,更要做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要通过司法民主、司法公开、公众参与等多种举措,让人民群众看到公平正义是怎么产生的。“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当前司法领域仍存在司法不公、公信力不高、执行不力等问题,削弱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感。想要更有效地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症结,让人民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
而今,以员额制为抓手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这四项根本性、制度性改革措施,在司法责任制这块基石之上,为法治中国建立起了更加符合司法规律的体制框架。司法改革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赞成票、赞成率不断攀升,20XX年赞成票2529票、赞成率87.9%,20XX年赞成票2560票、赞成率89.54%,20XX年赞成票2606票、赞成率91.83%,创下了1990年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启用表决器以来获得的最高赞成票和赞成率。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只有完善的法制体系与依法治国的决心相互结合,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作为司法工作者,我们将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个过硬”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7】
在第三集中,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围绕“人民民主新境界”这一主题,旗帜鲜明地阐释了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路径的重要意义,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立足新时期、解决新问题,对国家治理体系进行孜孜探索、改革创新。全片立意深远、论证充分,结合丰富详实的历史资料,旨在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具体而言,本集作品围绕“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三大内容,分析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以及依法治国的深刻含义,传递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信心与决心。
在第三集中,论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江苏省睢宁县人大代表的《民情日记》让人印象深刻。为说明人大代表如何才能“代表民意”,创作者聚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层实践,将镜头对准了人大代表的《民情日记》。日记本上的字字句句不仅记录了代表们了解民情、聆听民意的全过程,也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于人大代表的信任与期待,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重要见证。
在中国,“人民当家做主”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人大选举之外,以“协商”调和矛盾、求同存异、扩大共识,也是体现主人翁精神的方式之一。创作者尤为关注党的十八大有关“协商民主”的阐述和论断。20XX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首次出现在党代会的重要文件中,为新时期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此,作品围绕“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回顾历史、立足当代,用以说明权力必须依循法律的轨道,才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若是置法律而不顾,则必然祸害国家、祸害人民。今天,随着社会公众的法制意识不断提升,也在倒逼政府必须进一步依法行政,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依据法律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才能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维护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综上所述,本集作品集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描绘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盛世图景。我们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使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新阶段。为迎接党的十九大,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坚定改革决心、积累改革成果,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引领我们坚定不移地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彼岸。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8】
为全面总结和展示改革的进展和成就,中央组织拍摄了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该片将从7月17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并在融媒体平台同步推出。昨晚播出第一集《时代之问》。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央组织拍摄并推出这部政论专题片,价值意义非比寻常——
第一,它是改革实践的全景再现。该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谋划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重现改革图景,可以坚守初心、继续前进。
第二,它是改革进程的权威梳理。该片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权威性的梳理与总结,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无论是《时代之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民主新境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延续中华文脉》,还是《守住绿水青山》《强军之路(上、下)》《党的自我革新》《人民的获得感》,都以大量同期声对改革进行更为深刻更为系统地解读。梳理改革历程,可以廓清谜团、提高认知。
第三,它是改革深化的强大引擎。该片从国内和国际视野出发,透过历史、当代和未来的时空坐标,讲述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决策过程和习近平总书记改革理念的形成轨迹,系统阐释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这将进一步鼓舞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改革正确方向,保持改革定力和韧劲,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把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为两个百年目标注入强劲动力。注入改革动力,可以鼓舞士气、助力前行。
以首集专题片《时代之问》为例,该片以大量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改革、部署改革、亲力亲为推动改革的珍贵画面,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决策亲历者的生动讲述,再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轨迹。回顾20XX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部署、总动员,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从此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大幕徐徐拉开。尤其是,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说,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他还说,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高屋建瓴的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正是在总目标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协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突破口;注重法治引领,以制度创新促根本变革;以落实为关键,注重顶层基层齐头并进;不断给人民群众带来扎扎实实的获得感。也正是在这个总目标指引下,中国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起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今天的中国,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伟大觉醒和根本路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循前人伟业继往开来。这是当今时代最为嘹亮的主旋律,这是当今时代最具意义的新长征。我们现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谋划部署党的十八届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就是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时代之问》回放了去年(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历史场景。就是在那次讲话中,习近平十提“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对“初心”做了明确地阐释。他告诫全党:“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就清楚表明,“初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初就树立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忘初心,就是不忘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从这点出发,强调并竭尽全力“将改革进行到底”,完成时代担当和历史使命,既是对初心的提醒,也是对改革的推进,《时代之问》不啻是一曲全面深化改革的赞歌。
将改革到底的心得体会【篇9】
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于17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第一集《时代之问》是整部专题片的开篇,也是总论,不仅有大量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改革、部署改革、亲力亲为推动改革的珍贵画面,还有全面深化改革决策亲历者的生动讲述。
《时代之问》系统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勾勒了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要领域改革框架,概括总结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生动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改革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笔者认为,如果用一个字来对《时代之问》作答,那就是“改”字当先。
为何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在“发展起来”之后,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消极腐败现象多发等问题也大量积聚,成为发展路上的“硬骨头”,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风险。面对这一局面以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回应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期待,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以笔者看,这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提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因。
改什么?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看,其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因此,这场改革不仅是对改革的深化,而且是一次“全面”的深化改革。就是要改革政治体制弊端;改革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生产效率提高的体制机制;改革影响民生改善、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运行制度。简而言之,就是要改革那些与时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机制,建立适应现代化建设,适应新常态
把握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为谁改?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等是近年来老百姓反映最突出的问题,而改革恰恰是从这些问题着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正是对为谁改而最有力的回答。
怎么改?全面深化改革如何才能改得准、行得稳?这正是这场改革的关键。既是全面的改革,但重点突出,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牵引其他领域改革的“火车头”。在15个改革任务中有6个是经济改革,占了所有改革任务近一半。如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上,抓住问题症结,把“改”的重点放在“推动经济转型”、“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通过改革让经济体制完善起来,释放出经济发展的强大活力。近年来,司法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户籍改革、国企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取得的成功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继续推进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怎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仅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能力和智慧。“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正是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重要遵循。
改成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纵观近年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推进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民生事业改革,为城乡二元化格局破题。等等这些已为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方向。当然在改革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并不是改革带来的,而是改革不彻底、不到位所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
现在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改革越往后难啃的“硬骨头”越多,因此,越发在这个时候,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越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依靠人民,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时代之问》是开篇,字字句句是改革。在其对近年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展示中,让人既看到成绩的来之不易,又增强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力量,进一步坚定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