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有计划的制定教案是教师事半功倍的关键,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为您提供有关“小数点移动的教案”的一些重要信息出国留学网小编有备而来,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复习,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建立整数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比较35.67 3.567 365.7 3567这几个数的大小。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这4个数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
下面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缩小100倍) 0.506(缩小1000倍)
50.6(缩小10倍) 0.0506(缩小10000倍)
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扩大10倍) 372(扩大1000倍)
37.2(扩大100倍)
通过上题,说明我们可以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师强调:
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的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即右移就扩大,左移就缩小;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的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的倍数是1000倍
特别是注意,右移位数不够时,要在末尾用0补足,左移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二、巩固练习
填空。
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 )倍,得( )。
2.把4.3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 )( )倍,得( )。
3.2.94去掉小数点,就( )( )倍,得( )
4.0.06变成0.6,小数点向( )移动( )倍,原数( )( )倍。
5.把30缩小( )倍是0.05。
6.把1.436扩大( )倍是1436,缩小( )倍是0.01436。
7.把5.423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原数( )( )倍。
小数点的悲剧
有一著名宇航员独自驾驶连萌一号在太空中作业,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中,突然飞船发生了不可解决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检查员的疏忽点错了重要数据的小数点。在人生最后两个小时里,这位勇敢的宇航员没有悲伤,而是坚持工作着。最后他在与女儿诀别时说:我要告诉你,我亲爱的女儿,我也要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中每一个数,每一个小数点,不要再让小数点的悲剧发生了!连萌一号消失了,这场小数点的悲剧结束了,但是请同学们牢记住这位宇航员的话吧!
三、课后小结:
板书: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向左缩小 0.004米=( )毫米 向右扩大
0.04米=( )毫米
0.4米=( )毫米
4米=( )毫米
教学反思:复习课重在那些零散的知识用一条线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系统。本节课更象练习课,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且利用这个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练习题就更好了。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8册P16、17第一单元小数的例5、例6,本课的知识点包括: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课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的第4、5题。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关数的认识的范畴。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与复名数相互转化的重要基础,又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其他版本教材:
人民币模型长度模型面积模型
综合各版本教材的设计理念,决定为学生提供多种直观模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总结归纳这些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四年级又进一步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这些内容。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并真正地理解规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能更准确地把握学情,我在课前进行了前测,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能够根据小数的意义,将小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可以借助模型发现变化规律,而一旦脱离了具体模型学生就会遇到困难。因此可以确定具体形象的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定为以下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正确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提供直观模型,是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发现规律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集体协作精神;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掌握经历观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探究过程。
五、教学准备:学具袋(人民币、直尺、10×10的方格纸、数位顺序表)、小数点卡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主要环节及分析:
(一)创设情境,质疑引趣,提出猜想。
上课开始,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在菜市场里,人们走到一个摊位前看了看,没买就走了。我非常好奇,走过去之后也没买。
(出示图片:错误的价签)
摊主也奇怪啊,怎么没人买呢?于是摊主也走到摊位前,一眼他就看出了原因,原来是小数点被蹭掉了,于是他赶快进行了修改。
(出示图片:加了小数点的价签)
看到前后两个价签,学生会产生疑问“咦,怎么一个小数点就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可能会想到,加上小数点后,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就便宜了。
(课件演示:提炼出小数3.5 35)
这时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并思考:小数点位置有什么变化?这个变化使这个数的大小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如果再加入一个0.35,又有什么变化呢?(课件出示:0.35)
如果反过来看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看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可以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但是到底能让小数扩大多少或缩小多少呢?
在学生产生一连串的质疑后引出课题。
(板书:小数点卡片贴在黑板上,板书“移动”)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在新课的导入环节,有意识地设疑、激疑、制造一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
(二)直观模型,验证猜想,总结规律。
这一环节是指导学生动手,学会观察的重要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探究小数点移动一位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课件出示:0.01 0.1)
师:根据刚才我们的发现,如果从0.01到0.1,小数点位置有什么变化,引起了小数大小怎样的改变?
(这时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大胆去猜想。)
你怎样来证明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
师:选择学具,先自己想一想要怎样证明,然后动手做一做。最后在小组内和自己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这时学生打开学具袋,里面有人民币、直尺、方格纸、数位顺序表这些学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他喜欢的学具,然后动手操作探究规律。在探究的过程中会有学生能很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利用手中的学具发现规律。有些学生很可能没有头绪,当他听到其他同学的想法时,会受到一定的启发,要么发现规律,要么重新选择学具,换一个方式来探究。
之后进行小组汇报。
人民币模型:学生可能会有如下的回答
生1:我把1角看成0.1,把1分看成0.01,10分就是1角,所以10个0.01就是0.1。那么0.01到0.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扩大了10倍。0.1到0.01,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缩小了10倍。
师:缩小了,就不能说是10倍了,大家想想还可以怎么说就准确了?
生1:0.1元是1角里有10个1分,10份里的1份,就是110 。所以可以说向左移动一位,就是原来的110 。
生2:把1角平均分成10份,1分表示这样的1份,所以说1分是1角的110,因此从0.1到0.01,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原数的110 。
生2:1分就是0.01元,1角就是0.1元。1角是1分的10倍,所以从0.01到0.1,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小数扩大了10倍。
生3:0.01元是1分,0.1元是1角钱,1角里面有10个1分,所以0.1元是0.01元的10倍。也就是从0.01到0.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就是原数的10倍。反过来看,从0.1到0.01,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就是原数的110 。
以上是学生使用人民币模型进行探究的过程,还有学生使用的是直尺。
学生指着尺子,可能会说:
生1:1厘米是0.01米,1分米是0.1米,1分米=10厘米,也就是说0.1米是0.01米的10倍,0.01米是0.1米的110 。所以说从0.01到0.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了10倍。反过来看,从0.1到0.01,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原数的110 。
生2:1毫米可以用0.01分米表示,1厘米可以用0.1分米表示,1厘米=10毫米,所以10毫米也可以用0.1分米表示。所以说从0.01到0.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了10倍。反过来看,从0.1到0.01,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原数的110 。
接下来还有使用面积模型探究的。学生会根据以上的思路,通过比较面积单位总结出规律。
以上三种模型在表示数量关系时更具直观性,学生在小组合作时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教师要在学生叙述中规范学生的表述,使学生清楚地理解数量关系。
因为学生的能力有差异,在选择学具时会有所不同,数位顺序表很可能并没有学生使用。那么在学生汇报的最后教师可以提问:用数位顺序表可以验证这个规律吗?然后结合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首先在数位顺序表上填数,学生看着数位顺序表可能会说:
生1:0.01和0.1的计数单位挨着,进率是10。所以向右移动一位,就是扩大10倍,向左移动一位就是原来的110 。
生2:0.01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1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这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所以从0.01到0.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了10倍。反过来看,从0.1到0.01,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原数的110 。
到这里学生对小数点移动一位,小数的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已经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而且在使用数位顺序表进行验证时,更能突出位值变化,才是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形象向抽象概括的过程,做到数形结合,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有效地突破难点。
这时教师小结: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一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找学生说,同桌互相说。)
探究小数点移动两位、三位……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这时学生对小数点移动一位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探究过程印象非常深刻了,此时提出问题:那么从0.01到1,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从1到0.01呢?
学生有了之前的探究经验,完全可以仿照之前的过程来叙述小数点移动两位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时补充板书。
然后指着板书,问:那么小数点移动三位呢?四位……学生一定能很快地说出来。
最后进行归纳和整理,让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完整地叙述。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明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根本原因,即“位值制”和“十进制计数法”,沟通“规律”与“小数的意义”、“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等知识之间的联系,真正实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都可以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方法。
(三)多层训练,灵活运用,巩固规律。
一、填空。
1、把25.73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得到0.2573。
2、把2.875的小数点去掉是(),这时就扩大到原来的()倍。
3、把0.12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把()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0.0068。
4、把0.008扩大100倍是( ),把9.5缩小原数的( )是0.0095。
这道题属于模仿练习,是学生对照例题,加深对规律理解的过程,同时在本练习中继续巩固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的问题。
2、判断:
①0.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原数就扩大了1000倍。
②3.69扩大2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③把23.0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5位后,再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变成了230.5。
④去掉1.04的小数点,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判断相对于模仿练习有了一些变化,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对规律的理解与运用。
3、填一填
这道题是为了后面例7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做的铺垫。
4、拓展提高:
一个小数戴面纱。
小数点乱搬家,左跳五位右跳仨。
气喘吁吁停住脚,组成小数0.698。
快快动脑想一想,揭开面纱认识它。(69.8)
一首儿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儿歌中还蕴藏着今天学生们所学的知识。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既要对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非常清楚,还要运用到逆推的方法,运用今天所发现的规律进行两次变化才可以。
(四)反思总结,回顾整理,提升认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或者你还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让学生讲收获是对整节课的一个回顾与整理,可以帮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请学生说说有哪些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生生互动,效果会比教师总结要好。
七、板书设计
八、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数学学习要重视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处理好“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关系。这不仅是要学生记住知识,更是让学生知道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数学的基本原理。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做了以下三点:
(一)横向、纵向比较,了解本课内容在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各版本教材的处理方法。
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综合使用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开放地使用学具,借助直观模型,亲自感知,经历“规律”的形成过程,突出“知其所以然”这个环节,从而使学生真正地“知其然”。
(二)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
本课教学是通过提出猜想-模型验证-汇报交流-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这些过程呈现的。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也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
(三)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
教学多媒体课件、丰富的学具,让学生经历了将直观模型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为学生的探究过程搭设了桥梁,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一定的数学学习的能力。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中,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过程。
导入新课
师:学校最近准备盖一个礼堂,供我们学校的师生使用,现在同学们看到的这幅图就是电脑为我们学校设计的,同学们看后想说什么?
生:(1)真漂亮!
(2)太好了,我们也能坐在这样的礼堂里上课了。
(此处的目的:是想通过看礼堂情境图,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初步感知
师:下面让我们走进礼堂去看一看里边的情况:(课件出示礼堂内部情境)边演示,教师边介绍:这个礼堂准备建长30米,宽20米,在礼堂前面的墙壁上挂一块长3米 、宽2米的屏幕,地面上准备铺长0.3米、宽0.2米的地砖……看到这里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这个礼堂的地面、屏幕、地板砖都是长方形的。
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1)礼堂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屏幕的面积?
(3)地砖的面积?
……
师:请同学们快速计算一下:礼堂的占地面积、屏幕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生:汇报:(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板书)
(1)礼堂的面积为:30×20=600(米2)
(2)屏幕的面积为:3×2=6(米2)
师:怎样计算地板砖的面积呢?
生:0.3乘0.2
师:0.3乘0.2的积是多少呢?该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试一试怎样计算0.3乘0.2的积。
(此处的目的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全班每一个学生有动脑思考的时间、空间,为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做准备。)
师:四人一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各自的想法和办法,你们小组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反馈)
生:(1)我们小组是把0.3米变成3分米,0.2米变成2分米,
3×2=6(平方分米2)
师:请你们小组说一说为什么把0.3米、0.2米要变成3分米,2分米呢?生:因为0.3、0.2是小数,我们不会计算,变成3和2就可以计算了。
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们小组试着用画图的方法去做,做一半不会了。
(学生迁移第一节的画图知识,但遇到了困难)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没有了。
(此时的学生遇到了困难,他们用求助的眼光看着老师,急切地想知道解决的办法。)
师:老师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出,你们遇到了困难,那老师和大家共同解决好吗?
生:可以。
师:课件演示图形。
师:6个小格表示多少?
生:0.06或6/100
师:说明“0.3×0.2”的积是多少?
生:积是0.06。
师:以上两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0.3乘0.2的积,还有其它方法吗?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式子:
礼堂面积: 30×20=600(米2)
屏幕的面积:3×2=6(米2)
看一看长与长之间、宽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小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反馈)
生:(1)我们小组发现:这两个长方形的长有关系,从30→ 3,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缩小10倍。
(2)我们小组发现宽从20→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宽缩小10倍。
师:同学们对这两个式子中的长、宽进行了比较,现在我们比较一下(1)和(2)两式的面积,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指板书:30 × 20 = 600
3 × 2 = 6
生:面积从600→6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面积缩小100倍。
师:同学们的发现非常正确,你们能不能用刚才推理的方法,比较一下(3)式和(2)式,看一看它们的面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
生:从(2)→(3)长.宽分别缩小10倍,面积就应该缩小100倍,所以0.3×0.2=0.06
师:从刚才的比较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了乘数变化积也变化。
师:小结:
刚才我们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分别计算了“0.3乘0.2”的积都是0.06。
巩固练习
师: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做一做P45的试一试,做完之后同座两人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全班反馈交流)
师:重点追问:“0.4×0.3”的积是多少?怎样得到的?
生:与(1)式比较,4和3分数缩小10倍,所以,积“12”也应缩小100倍,是原来的1/100,所以等于0.12。
师:“0.13乘0.2”的积是多少?
生:与(1)式比较从13到0.13缩小到原来的1/100,到0.2缩小到原来的1/10,所以积应缩小到原来的1/1000,积是0.026。
师:继续完成P45填一填,完成之后独立思考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全班反馈交流)
师:说一说填的结果。
生:报结果。
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一样。
师:能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生:如“0.13×0.2”第一个乘数中是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一位小数,积就是三位小数。
师:你们与他们的发现相同的吗?
生:相同
归纳小结
以后我们计算小数乘法时,就可以把小数看成整数去乘,然后在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从右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了。
如“0.3乘0.2”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板书乘法竖式)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一、预习作业
=9mm =90mm =900mm =9000mm
分析9、90、900、9000之间的变化
二、复习导入比较大小
( )
( )
问: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为什么大小不同?板书:(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三、新知探究
从上题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1、马小虎做的记录
哪些数据有问题?
这两个数据有什么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了?
正确的该怎么写?
观察、小结:小数点位置变化,小数大小也变化
2、游戏
想把这个小数变大,小数点如何移动?谁来试试?小数点越往哪个方向移动,小数越大?板书:小数点右移,小数变大想把这个小数变小,小数点如何移动?谁来试试?小数点越往哪个方向移动,小数越小?板书:小数点左移,小数变小用手势表示方向与大小变化
同桌合作,一生说一个小数,另一生变化
3、课本主体图
(1)板书:9m从这四个数据看,小数点依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变大,用来表示长度,说明金箍棒越来越长。为了更清楚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把这几个数据用mm来做单位。看预习作业,完成板书。
=9mm =90mm =900mm =9000mm
(2)从上往下观察:
把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米=9毫米)
师移动米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米=90毫米,原数扩大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板书:米=900毫米,原数扩大l00倍)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9米=9000毫米,原数扩大1000倍)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师: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
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loo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3).刚才是由上往下观察(画↓),如果我们由下往上观察(板书↑),小数点相当于往哪边移动?(向左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会有怎样的变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l000倍......(板书)
(4)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在书上补充完整)
(5)强调: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l000倍......
四、练习
1.练习:P45做一做
小结: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l000
2、课本第46页第1、2题。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
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数点位置的右移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这一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谈话:知道这是什么吗?想知道存折里还剩多少钱了?数目的顺序是这样的(贴卡片),只要你在合适的位置加上小数点,你就能猜到这笔钱的数目,你能用卡片摆出来吗?
交流汇报。
激趣:你真厉害,猜中了。
2、孩子们,老师给你们的数字相同,排列顺序也一样,怎么就能摆出这么多数的?小数点所在的位置重要不重要?
引导:在这里,能得到不同的小数,是因为小数点的位置不同,也就是说,在一个小数里,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没有规律呢?如果有规律,那规律又是什么呢?我们来一起研究研究。
揭示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例2:6.05乘10、100、1000各是多少?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学生用列式,计算器计算,并口答。
(2)板书:
6.05×10=60.5
6.05×100=605
6.05×1000=6050
(3)引导观察比较:得到的结果和原来的6.05比,小数点的位置有了怎样的变化?
移动小数点,进行演示。
提问: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如果用6.05乘10000呢?等等。
提问: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和这里的什么的个数有关系?
引导小结:6.05乘10、100、1000……,原来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4)猜想:是不是所有小数乘10、100、1000都有这个规律呢?
谈话:我们需要来验证这个猜想。请读大屏幕上的要求。
(5)归纳:
a、交流汇报,积累多样性的具体例子。
b、提问: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的例子,都证明了一个什么规律啊?
2、巩固移动规律。
(1)、谈话:这个规律你掌握了吗?呵呵,想不想用这个规律来玩一玩?请看大屏幕上的要求。
集体汇报、交流(选择代表性的)。
(2)、谈话:觉得刚才的考验太简单了?那老师来出个题目给你们做做。(出示p70练一练的题)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谈话: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是原来的小数乘10.
3、教学例3
谈话:同学们,其实学了这个规律,还可以让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出示例3中表格,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谈话: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让我们做什么事情?
(3)你打算怎么做?
(可能情况:a、直接得到结果,问:你怎么想的?为什么向又移动三位?b、乘1000,问:为什么要乘1000?怎么想的?怎么办呢?)
(4)谈话:不比一比用计算器计算和运用规律解决谁更快捷吗?
(5)运用这个规律来解决问题,方便吗?我们是怎样从大单位到小单位来进行换算的?(确定进率;小数点右移相应的位数)
真的这么简单?那再试两题怎么样?出示试一试。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谈话:你们学的还真不错啊,好象难不住你们啊?我就不相信了。在来考考你们。
1、提问:你能快速口算吗?出示练习十二第5题。
提问:0.24升=( )毫升,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第6题。
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有谁知道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月球上会轻很多呢?
3、完成第7题。
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四、全课小结及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规律,是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的,如果向左移动又会是什么情况呢?
教学反思:
这节课最为重要的是两点,一是通过学生的验证,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树大小变化的规律;二是使学生熟练掌握移动小数点的具体方法。同时,这节课的准备,还需要带领孩子回忆单位进率的知识。
本节课,我在导入过程中,应用生活中常见的存折结余款,让孩子猜测,体会小数点位置变化引起数的大小不同来引入,孩子有兴趣,也很容易明白。在规律探索过程中,通过对一个小数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它大小变化的现象,经过猜想及验证,层层深入,有条不紊的进行归纳,并形成最终规律:小数点移动的位数和0的个数相等,可以说在规律探索中,学生是真正参与并理解了。在移动小数点的方法上,我用移动卡片小数点,和画出移动轨迹的方法,从感受移动,到体验卡片移动,到独立移动小数点有层次的进行教学,学生对于怎样移动小数点的方法是掌握了。本节课中,还进行了三个活动,注意了生成资源的利用。
本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比如教师语言稍嫌罗嗦,学生的发言比较小心翼翼,探索过程还需要组织的更加有效,和学生的交流,特别是反馈学生的发言能力还要加强,这样就能节省一些时间,也就能保证练习的完成了。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1页“小数点移动”。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点移动的方法。
2)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3)通过观察、概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
教学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二、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自我介绍这一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老师准备教学电脑课件。
三、说学法
本节课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自我探究、闯关等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迸发知慧的火花。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3多层训练,巩固规律——4自我检测,反馈评价——5课堂总结,故事升华等。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小数点的自我介绍让他们明白小数点在小数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奥秘”,(2)以孙悟空招收徒弟为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以听“孙悟空棒打妖怪”故事,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从故事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听故事的良好习惯。(3)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1)给学生明确的探究指向:0.0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向哪边移动?移动了几位?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等等。 (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十分明了,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等等。(有了前面规律的认识,这一环节学生能比较快速的解决问题。)在这节课,我让孩子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互教互学互长。
3、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我以孙悟空招收徒弟为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所学知识得以巩固。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我会填,我真行——我会辨,我真棒——我会说,我真牛这样的多层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自我检测,反馈评价。让学生及时检测自己一节课的收获,查漏补缺。
5、课堂总结,故事升华。
我以总结孙悟空招收的徒弟,将课堂推向高潮,再以《小数点的悲剧》这一故事警诫学生要认真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6、说板书设计:
板书: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奥秘
原数 小数点 原数
缩小到 左移 . 右移 扩大到
1/10 一位 10倍
1/100 两位 100倍
1/1000 三位 1000倍
……
位不够 0补足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归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正确应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化简下列小数。
0.430 0.034000 40.0500 36.0400 23.400 7.10 3.40300 235.05000
2、把下列数化成三位小数。
56 87.3 675.04000 6.34 59.2 7.09 5.37 6.78000 4.0500
答案:1、0.43 0.034 40.05 36.04 23.4 7.1 3.403 235.05
2、56.000 87.300 675.040 6.340 59.200 7.090 5.370 6.780 4.050
二、新课引入
1、引用孙悟空与牛魔王打斗中金箍棒数据的变化图(课本P43),观察数据0.009m=9mm 0.09m=90mm 0.9m=900mm 9m=9000mm。
2、得出结论。
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
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
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
……
三、例题讲解
例一:下面各圈里的数同圈上的数比较,有什么变化?
解:0.372×1000=372 0.372×10=3.72 0.372×100=37.2 同圈上的数相比较,圈里的数乘以了十的倍数。
506÷1000=0.506 506÷10=50.6 506÷100=5.06 506÷10000=0.0506 同圈上的数相比较,圈里的数除以了十的倍数。
例二:(1)把0.07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2)把3.2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各是多少?
解:(1)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就是乘以几。
0.7×10=7
0.7×100=70
0.7×1000=700
(2)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就是除以几。
3.2÷10=0.32
3.2÷100=0.032
3.2÷1000=0.0032
例三:小明有1万元人民币,想要兑换成美元。经过了解知道: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0.1563美元。你知道小明一共可以换多少美元吗?
解析:1万元人民币就相当于1元人民币×10000,所以能换的美元也就是0.1563美元×10000。可以根据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来计算,成10000就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0.1563×1000=1563(美元)
随堂练习
1、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4.8 0.735 12.6
2、把下面的数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93.5 500 9999
答案:
1、48 480 4800;7.35 73.5 735;126 1260 12600
2、9.35 0.935 0.0935;50 5 0.5;999.9 99.99 9.999
课后小结
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可以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
课后习题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把0.08扩大100倍是0.08。 ( )
(2)三位小数比两位小数大。 ( )
(3)2缩小100倍就是2÷100。 ( )
2、填空
(1)把3.2的小数点去掉,它的值扩大 倍。
(2)4.26扩大 倍是4260。
(3)22.9缩小 倍,才能得到0.229。
(4)把 扩大10倍是0.5,把 缩小100倍是2.32。
(5)把0.32缩小10倍是 ,再扩大1000倍是 。
(6)把200缩小 倍是0.2,再缩小 倍是0.02。
(7)把0.7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结果是 ;把0.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是 。
3、列式计算
(1)10个0.05是多少?
(2)3.26的100倍是多少?
(3)80除以1000的商是多少?
(4)95缩小100倍是多少?
板书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它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它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它的1000倍。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8
反馈:初步应用规律具体说明小数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向右(左)移动而变化的。
完成105页“做一做”及106页上面的“做一做”。
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下面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缩小100倍) 0.506(缩小1000倍) 50.6(缩小10倍) 0.0506(缩小10000倍)
教师强调: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looo倍……
4.引导初步解决问题。
应用上面的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可以了。
(1)试把0.654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启发学生得出:把0.654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6.54;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65.4;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得654。
(2)同理把43.9缩小10倍,l00倍各得多少?
43.9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4.39;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0.439。
(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 )( )倍,得( )。
(2)把8.7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 ),这个数就比原来( )倍。
(3)把142.5缩小10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 )。
2.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各扩大多少倍?
3.下面各数,如果把小数点都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等,小数的值扩大(或缩小)10
倍、100倍、1000倍等。
2.掌握一个数乘以(或除以)10、100、1000等,只要把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等。
3. 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解决移动小数点时数位不够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计算等活动,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通过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理清思路,熟练规律,并渗透归纳、整合的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1.口算:
0.1810= 4.310=
0.18100= 4.3100=
0.181000= 4.31000=
2.利用小数点移用的规律计算
计算 结果
93.0710 930.7
93.07100 9307. 这里的小数点能省略。
93.071000
93.0710000
93.0710 9.307
93.07100 0.9307 小数点前无其他数时,应补上0。
93.071000
93.0710000
总结: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注意:(1)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在左边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还要添一个0。
(2)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不能搞错。
[在小数点移动规律的运用中解决移动小数点时数位不够的问题]
3.下面各小数和8.73相比较,大小有什么变化?
8.73 87.3 0.873 0.00873 8730
10
8.73 87.3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是这个小数乘10。
10
0.873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是这个小数除以10。
总结:
1.判断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如果是向右移动,就是8.73乘10、100、1000如果是向左移动,就是8.73除以 10、100、1000
2.观察小数点移动几位,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是乘(除以)10,100,1000,(移动的数位和0的个数相同)。
[经过二部分的对比训练和比较,使得规律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
4.在( )里填写适当的数。
10 1000
30.07 ( ) 0.062 ( )
10 100
3.732 ( ) 37.32 ( )
5.填空: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
(3)把21.3( )是2130,把( )除以10就是0.72。
6.在 内填、,( )填适当的数。
3.8 10=38 47 100=0.47 0.0081 100=8.1
17.5 10=1.75 62.7 1000=0.0627 0.084 100=8.4
5.27 ( )=527 10 ( )=0.01 3210 ( )=32.1
0.063 ( )=63
7.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应注意什么?
【通过对比练习和综合练习的设计使得知识点得到了强化,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解程度,又增强了实践运用中的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10
设计说明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问题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此,本节课设计如下:
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课件出示不同的小数,使学生初步感受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也不同,为引出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例1时,紧紧围绕孙悟空怒打妖怪这一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金箍棒大小变化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2.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究为核心。
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猜测规律,在合作中探究规律,在交流中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
3.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突出趣味性。
首先,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其次,设计有趣味、有梯度的练习题,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0.285 0.2850 2.85 0.28500 285 2850 0.0285
师:请把上面相等的数找出来。
(0.285=0.2850=0.28500)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相等的?
(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出来的)
师:不相等的数有哪些呢?
(生自由回答)
师: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2.引入新课: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使小数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做好准备,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西游记》吗?(喜欢)《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一个神奇的宝贝,叫金箍棒。(播放根据情境图制作的动画,主要展示金箍棒的变化过程)
师:在观看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孙悟空的金箍棒在不断地变长,0.009m→0.09m→0.9m→9m)
(板书:0.009m→0.09m→0.9m→9m)
师:观察这几个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师: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长短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金箍棒四次变化的长度都改写成用毫米作单位的整数来比较。(完成课堂活动卡)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教师板书:
0.009m=9mm
0.09m=90mm
0.9m=900mm
9m=9000mm)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从上往下观察。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生2:从下往上观察。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学数学,小数点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11
一、教学内容:人教社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78—81页。
二、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1)把6米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分别是多少米?
(2)把6000厘米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分别是多少厘米?
2.填空。
0.05元=()分0.007米=()毫米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0.0040.40.04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二)导入新课
师:[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记录。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数据对不对?
[生齐笑]
生1:李华的身高不对。14.5米比房子还高。
生2:陆文刚的身高也不对。[用手比]0.139米只有这么高。
生3:王小林的身高是对的。
师:两个错的数据错在哪里?
生[齐]:小数点写错了位置。
师:是的。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三)进行新课
1.探究规律。
出示例1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看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明题意]
师: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还可以继续向右移动。
师:[出示米尺]先看原来的数0.004米的实际长度,在米尺上指出来。
生:[在米尺上指认]0.004米是4毫米。
[板书:0.004米=4毫米]
师:那么,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也请指出它们的实际长度[指米尺]。
生: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是0.04米,[在米尺上指认]也就是4厘米。[师插问:是多少毫米?]40毫米。[板书:0.04米=40毫米]
生: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0.4米,[在米尺上指认]也就是4分米,400毫米。[板书:0.4米=400毫米]
生: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是4米,也就是4000毫米。[说明有米尺的4倍长]
师:把第二、第三、第四个式子同第一个式子比较,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小数的大小是怎样变化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变大了。
师:你们善于发现规律,很好。谁能说得更准确一些,小数在怎样变大?
生: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它就扩大了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它就扩大了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它就扩大了1000倍;[教师在板书上用箭头标出,注明扩大10倍、扩大100倍、扩大1000倍]
师:请同学们注意数学言语的准确性。应该说“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扩大100倍、扩大1000倍、”不要说“扩大了”。
[指名学生对照板书说明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
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1题,下面的数,去掉小数点,各扩大多少倍?
0.70.250.0060.5062.43.72
[指名口答]
师:在例1中,如果从第四个式子起,依次往上看,小数点的位置怎样移动?小数的大小怎样变化?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生:从下往上看,4米变成0.4米,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4米变成0.04米,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4米变成0.004米,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在板书上用箭头标出变化情况]
全部板书如下:[箭头用彩色粉笔画]
[指名学生对照以上板书说明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缩小的规律]
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2题下面的数,小数点都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各缩小多少倍?
3.542.82.09600193.5
[指名口答]
生:老师,我想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先让学生议论]
师:[出示教具]
[教师演示,当小数点移动时,数位顺序随之移动。学生一边读数,一边体会算理]
2.小结规律。
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生:[略]
师:请阅读课本第78—79页。
3.应用规律。
出示例2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师:把一个数扩大几倍,就是把这个数进行什么运算?
生:把一个数扩大几倍,就是把这个数乘以几。
师:对,请列出算式。
[指名板演,列式:0.08×10=
0.08×100=
0.08×1000=]
师:可是我们还没有学习小数乘法运算,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用向右移动小数点的办法。
师:对!根据上面的变化规律,如果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行了。
[指名学生写出上式的得数]
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4题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得数。
2.87×103.9×1000.003×1000
0.563×100.148×10012.5×1000
[全班试算,师生共同订正]
出示例3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师:把一个数缩小几倍,就是把这个数进行什么运算?
生:把一个数缩小几倍,就是把这个数除以几。
师:对!请列出算式。
小数点移动的教案 篇12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小组合作、拓展规律——巩固深化、拓展应用——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好动、喜欢动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因此在新课依始,我就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小数点搬家(板书),利用“喜羊羊快餐店”通过价格的变化吸引顾客的情节,把学生溶入到故事中(板书:4.00元0.40元0.04元)。接着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数点向哪边搬家?快餐店的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时学生都会带着疑问与好奇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会说:小数点向左边搬家了,快餐店价格便宜了,来的客人会越来越多了。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以下三个阶段:观察讨论阶段、归纳总结阶段、实践应用阶段。
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这一环节我采取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来进行学习。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可能会有以下答案:
(1)从元、角、分间进率分析:
4元是4角的10倍,4角是4分的10倍,4元是4分的100倍;
反之4分是4角的十分之一,4角是4元的十分之一,4分是4元的百分之一。
(2)从计数单位分析:4.00元是4个1,0.40元是4个十分之一,0.04元是4个百分之一。
结合前面的发现,我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位置怎样移动?小数的大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有了前面观察讨论阶段做铺垫,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4.00 元到0.40元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小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4.00元到0.04元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两位,小数就会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此时学生对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会缩小这一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也只局限于价格上,而这时教师的引导就应该发挥作用,把学生的发现上升到一个普遍性的规律: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板书);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
接着我追问学生: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又会怎样变化呢?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说出:缩小到原来的千分之一。如果向左移动四位、五位呢?学生都会轻松作答(……)[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思维的延伸和拓展提供了广阔、自主、多元化的平台,这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建立正确的表象,学生不但享受到了数学的乐趣,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1)淘气的小数点总是在28.5中蹦来蹦去,你能说出下面数与28.5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2)帮小数点搬家:53.8÷1053.8÷10053.8÷1000
(此题的第一小题学生会完成的很顺利,但在计算53.8÷100时,一部分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数位不够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解决。因为在教材的情境设置中已蕴涵了这个信息,学生会发现4.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时,0.400.04已出现了用0占位的方法。加上学生在学习小数的读写法时已有了“哪个数位没有数字可用0来占位”的知识支撑,学生很快就会想到用0补位的方法,从而得出结论:小数点在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位。)
在这一环节,我接着小数点搬家这一话题提出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
问题一:自从小数点搬了两次家后,“喜羊羊快餐店”的客人可多了,喜羊羊着实高兴了一阵。可是月底一算帐却亏本了,为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小数点向左移动,钱越来越少了,价格便宜,当然不挣钱了。
问题二:可做买卖也不能亏本啊,怎样才能扭亏为盈呢?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一定的购物经验,会马上想到,小数点向右移,使快餐价格上升。
问题三: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猜一猜:小数点向右移动,原小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很容易会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在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后,我乘胜追机,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知道同学们有了新发现,淘气的小数点又来了,你能说出下面各数与0.0493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更多相关的小学数学说课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