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马海丽)申请留学准备过程中,有人认为活动规模越大越好,头衔越高越好,有人认为孩子参加比赛越多越好,拿奖越多越好,或到大企业实习才有用。有关人士认为,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重在是否真心热爱所参加的活动,并真诚付出。
耶鲁大学的招生网站上,对申请人的课外活动要求,学校明确表示:走出教室,投身于外面的世界,参与到课堂以外的集体中去(如学生社团等);一旦决定做什么事,好好花时间、花心思,真心热爱,真诚付出。
多所国外院校的录取委员印证了上述要求。“持续做一件事,比泛泛做很多事情更能体现诚意。”普林斯顿大学前录取委员比尔先生如此表示。这也提醒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有指向性、有目的性。
前途出国留学顾问闫晓哲认为,学生可从兴趣、目标和资源着手,策划最适合自己的活动,并付诸实施,为日后完善文书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可开展的活动很多,如讲演,调查,开课,办体育竞赛,策划专题采访,为学校拉赞助,号召周围的人和自己一起针对特定群体做实事等,都是不错的想法。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能丰富知识和经历,更能培养责任感,提升沟通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兴致盎然、全心全意地做事,体验到追求自己所爱的快乐和热情,并用这种快乐与热情来感染别人。这也是申请文书能撼动人心、让自己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闫晓哲提醒,绝大多数活动的类别都大同小异,区别就在于学生独特的视角和出发点。在环保社团挂名两年,不如认真推广“少用一个塑料袋”三个月。号召保护小动物,不如为小区里的流浪猫发起募捐猫粮活动。在大范围内锁定一个具体而精准的目标,热诚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并且深入、持久地完成它,这样的经历足够展现自身素质。具备这些素质的学生也是录取委员最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