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报告

2023-05-05 10:21:05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篇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企业管理方法、手段以及工作效率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无法很好地完成员工工资管理工作。提高公司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是更新管理者的思想,增强对管理活动的科学认识。基于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建立一个通用工资管理系统,该系统为提供了查询、增加记录、删除等功能,功能比较的齐全,并对工资进行了统计如津贴管理、报表统计等。基本上能满足管理员和公司的要求。

  此次数据库课程设计的主要设计如下:

  原理分析、程序设计过程、程序实现和程序调试以及数据库的设计。

  需求分析、概要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和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

  随着企业人员数量增加,企业的工资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早期的工资统计和发放都是使用人工方式处理纸质材料,不仅花费财务人员大量的时间且不易保存,往往由于个人的因素抄写不慎或计算疏忽,出现工资发放错误的现象。早期工资管理多采取纸质材料和具有较强的时间限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

  的蓬勃发展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迅速完善,各个行业都在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手段,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提出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对企业体系无论是在行政职能、企业管理水平以及优质服务上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设一个科学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是该企业运用现代化技术创造更多更高的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工资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财务管理也是如此,由于企业职工人数较多,每一位职工的具体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各项工资条款的发放,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对企业和员工的工作都带来许多的不便。基于以上原因,企业工资管理系统使用电脑安全保存、快速计算、全面统计,实现工资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

  员工薪资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计算机对员工的各种工资信息进行日常的管理,如查询、修改、添加、删除以及存储等,迅速准确地完成各种工资信息的统计计算和汇总工作,针对系统服务对象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企业工资管理系统。企业工资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大功能:

  (1)对单位人员的变动进行处理。一个单位的职工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调出、有调入、也有职工在本单位内部调动。因此,设计系统是应考虑到这些情况。

  行个别、部分和批量修改,同时,能对各职工的工资进行计算,即计算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及实发金额等。

  (3)查询统计功能。要求即可以单项查询,比如查看某个职工的工资情况等;也可以多项查询,比如某个部门所有的员工的工资信息。

  (4)对用户管理功能。一个系统的应用有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他们对系统的权限受到限制。

  (1) 本系统使工资管理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各种查询要求代替了原来了人工查询,即节省了人力,又减轻了员工的工作量,最重要的是由计算机操作,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避免人为的错误,方便管理。

  (2) 本系统设置了系统数据备份功能,定期的系统备份可以在数据库受到意外的或有意的破坏的情况下,系统得以恢复,减少损失。

  (3) 本系统的界面设计简洁明了,采用了流行的菜单设计,对于不是计算机专业的管理人员,只需阅读操作说明书,就能方便的使用本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篇2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无线麦克风

  目录

  1.绪论………………………………………………………………………………………2 1.1摘要………………………………………………………………………………………2 1.2开发环境介绍……………………………………………………………………………2 2设计目的和意义……………………………………………………………………………3 2.1设计目的…………………………………………………………………………………3 2.2设计意义…………………………………………………………………………………3 3需求及分析…………………………………………………………………………………4 4设计方案……………………………………………………………………………………5 5设计原理及电路……………………………………………………………………………5 5.1设计原理…………………………………………………………………………………6 5.2电路工作原理……………………………………………………………………………6 5.3原理电路…………………………………………………………………………………7 6.Multism仿真实现…………………………………………………………………………10 7.实物实现…………………………………………………………………………………12 8设计心得……………………………………………………………………………………13 9.参考文献…………………………………………………………………………………14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无线麦克风

  1.绪论

  1.1摘要

  高频电子线路系统地介绍了通信系统,特别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最基本电路及他们的功能,给出了定性及定量分析这些电路性能的方法。这些电路包括了发射机及接收机中的选频放大电路、混频电路、功放电路、振荡电路、调制及解调电路、锁相环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及频率合成电路。

  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与能力目标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晶体管工作于高频时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微变等效电路,掌握高频单元电路的线路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技术要求及一些典型集成电路的实际应用,并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足够的实践技能,以及使用先进仿真软件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掌握电子、通讯技术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但应该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本课程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 1 .在分析问题的方法上,由常用基本电路入手,讲清基本原理,然后适当综合,再应用到实用电路的分析中去。. 注意与实践课的配合,在理论课中讲清基本原理、典型电路和基本应用电路,在实践课中学习有关电路的测试、调整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器件的参数选择等。.增加必要的例题和实用电路的分析。例题着重于问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方法的介绍,对电路实例的分析则力求由浅入深。

  2设计目的和意义

  2.1设计目的

  (1)了解无线调频话筒的构成,并设计一小功率调频无线话筒。(2)理解和掌握无线调频话筒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3)根据给出的技术条件和指标,设计无线调频话筒。(4)能够独立搭接电路、掌握调试技术。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无线麦克风

  (5)增强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到实践制作当中,做到了学以致用。

  2.2.设计意义

  (1)针对目前市场上无线话筒鱼龙混杂,一般消费者消费又无法分别的现状,这次课程设计专门要设计一款无线话筒,这款话筒采用调频的方法发射信号,频率比较稳定,发射距离比较远,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且在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视性价比,这主要是为低端消费者考虑的。

  (2)如果本次课程设计可以成功,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调频无线话筒的原理,也会增加我们探索无线电的兴趣。如果设计不成功或达不到要求,本次课程设计也会使我们明白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需要多加练习,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实践。总之,这次课程设计会帮我们提高很多。

  3.设计要求

  (1)发射频率76-90mhz(2)采用调频模式

  (3)频率偏移75khz(4)电源电压3.6-6

  4设计原理及电路

  4.1设计原理

  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话筒(咪头)先将自然界的声音信号变成音频电信号,这个电信号会去调制电子振荡器产生的高频信号。最后,高频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我们将发射频率设计在FM收音机波段,因此可以配合任何FM收音机接收到该高频信 3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无线麦克风

  号,并从该高频信号还原出声音信号,从而完成各种用途。

  4.2电路工作原理

  话筒先将声音信号变成音频电信号,这个电信号会去调制电子振荡器产生的高频信号。最后,高频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我们将发射频率设计在 FM收音机波段,因此可以配合任何FM收音机接收到该高频信号,并从该高频信号还原出声音信号,从而完成各种用途。

  话筒MIC采用的是驻极体小话筒,灵敏度非常高,可以采集微弱的声音,同时这种话筒工作时必须要有直流的偏压才能工作。

  4.3原理电路

  其中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声音信号接收部分,第二部分为振荡电路部分,第三部分为前后匹配耦合部分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无线麦克风

  5参数计算

  5.1电感L的计算

  在本电路中,最关键的是就是电感L的计算,因此在理论部分我们着重放在电感的计算上。首先我们根据电路原理图画出交流通路

  再根据交流通路画出简化后的震荡部分

  (a)(b)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无线麦克风

  (c)其中(a)为输入装置的电路

  (b)为利用CA置换C1~C4(c)为利用CB置换C5和CV

  5.2确定电感L的线圈数

  我们利用诺模型可以确定线圈的形状。由之前我们计算的L=0.24 μH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无线麦克风

  假定线圈匝数n=5 直径D=10mm 因此由下图可以得到 绕线长度l=6mm

  5.3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首先画出直流通路图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无线麦克风

  这一部分是直流通路,用于计算和确定静态工作点,这样就需要计算出Vb,Ic,Ib,Vce.5.Multism仿真实现

  仿真的波形图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无线麦克风

  我们是按照80MHz的中心频率来计算的,在实际得到的仿真波形中可以算的频率在80MHz~85MHz之间(周期通过肉眼不能完全准确的确定)。

  因此说仿真的得到的波形是我们所预期的,仿真部分所得结果比较完美,但仔细看稍微有点失真,这或许与我们所选级联电容等有一定关系,但总体来说波形不错。

  6.实物波形检测

  如下为我们实际测量得到的波形图

  其中每段波形右边较粗的部分既为FM调频的表现,因此不管是从所得频率方面(87.95MHz,因为为自己手工绕制的电感有些许误差,但小于10%,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还是从波形的调制方面我们实际测试所得结果也是十分满意的。

  7.实物焊接

  所使用的焊接图如下(焊接之后发现图中有缺连部分,之后的总结中会提到)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无线麦克风

  焊接后所得到的实际电路板如下:

  红线和蓝线为电源接出线,用一段导线做天线。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无线麦克风

  在最终的实际收听中我们得到的中心频率为88.9MHz与测得的88.95MHz可以认为相同(可能电感在触碰过程中有细微变化)

  在测试收听距离时,因为我们没有专门设置几级放大电路,因此收听距离最远在8米左右(用两节5号电池测试)。

  9参考文献

  1.铃木宪治,高频电路设计与制作,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第一版。2.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0.7,第二版。

课程设计报告 篇3

  城市路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定周期的信号机、多时段且具有无电缆协调功能的微电脑型信号机以及联网式自适应多相位智能型信号机。具体采用哪种类型,应根据其应用场合及特点加以确定。其中,第一种类型以其成本低,设计简单,安装及维护方便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讨论的城乡交通灯控制系统就属于该种类型。该交通灯控制系统主要由时间发生器电路、光电检测电路、控制电路等几个部分组成。其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本网网收集整理)

  时间发生器电路由一片74191、时钟脉冲产生电路和几个门电路构成,其中时钟脉冲产生电路如图2所示。时钟脉冲产生电路用一片555定时器业构成多谐振荡器,设计脉冲周期为4s,其计算公式为:T1=(2R2+R1) Cln2=0.7×5.7MΩ×1μF,以此信号作为74191的CP。74191的四个状态输出端QAQBQCQD可用四个门电路进行译码。当QAQBQCQD=0000时,电路输出低电平信号给D触发器和控制电路的IO输入端;而当QAQBQCQD=1000时,电路输出高电平信号给黄灯驱动电路。74191接成减计数工作状态,LD信号由控制电路的O1提供,应将置数输入端A、C接高电平Vcc,B、D端接D触发器的输出端,还可根据D触发器的不同输出状态置入数5和数15。

  控制电路主要由单稳态触发器、RC电路和反相器构成、电路如图3所示。该电路有两个输入端和三个输出端。当QAQBQCQD=0000时,输入端IO为低电平,此时信号将直接经O1输出给LD以进行异步置数,因此74191的0000状态持续时间很短暂。输入端I1由光电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提供,当有车辆时,输出低电平;无车辆时输出高电平。输出信号O1=I1,而输出信号O2而由I1经反相器、RC电路和一单稳态电路得来。O1的作用是当乡间道无车辆时,保持主干道绿灯亮,乡间道红灯亮。当主干道绿灯变亮并检测到乡间道有车辆(即I1=0)时 ,O2触发单稳态电路并维持主干道绿灯亮66s,即T2 = RCln3=1.1×6MΩ×10μf=66(s)。

  光电检测电路由光源和光电三极管构成,该电路可根据需要选择现成产品,如CP850系列的CP851,该器件的光电传感器输距离可达15m。

  交通灯控制电路由一个D触发器、一个三输入或门和两个反相器组成,其电路如图3所示。D触发器的作用是在乡间道非常繁忙时,对红绿灯的转换进行控制。三输入端或门的作用是当乡间道无车辆和主干道绿灯刚亮而乡间道就有车通过时维持主干道绿灯亮时间大于60s。

  由于红绿灯的功率较大(十几瓦),一般集成门电路无法驱动,因此需要设计一个特定的驱动电路,该电路可用功率管和高驱动能力的电源构成,具体电路如图4所示。功率管及电源大小可根据交通灯的功率进行计算。电路仿真时,可用一小灯泡直接接在

  根据交通灯控制系统的逻辑电路,笔者采用加拿大交换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Electronics Work Bench(简称EWB)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4]。在众多的电路仿真软件中,EWB的工作 界面非常直观。仿真过程中,用光电检测器来模拟现场的各种情况,结果表明,该系统完全可以达到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 篇4

  软件调试:按要求输入梯形图,转换成指令表,并进行语法的检查,正确后设置正确的通信口,将指令读入到指定的可编程控制器ROM中,进行下一步的调试。

  运行调试:在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正确的基础上,打开三菱FX2N-48MR可编程控制器的“RUN”开关进行调试;观察运行的情况,看是否是随时按下停止按钮可以停止系统运行,或者等待100个脉冲后,系统是否停止运行。

  根据以上的'调试情况,本彩灯循环点亮的PLC控制系统设计符合要求。

  五、设计心得:

  通过这次对彩灯循环点亮的PLC控制,让我了解了plc梯形图、指令表、外部接线图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关于PLC设计原理。有很多设计理念来源于实际,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虽然本次课程设计是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彼此还是脱离不了集体的力量,遇到问题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多和同学讨论。我们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不停的讨论问题,这样,我们可以尽可能的统一思想,这样就不会使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没有方向,并且这样也是为了方便最后设计和在一起。讨论不仅是一些思想的问题,还可以深入的讨论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处理问题要快一些,少走弯路。多改变自己设计的方法,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好要不停的改善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方便自己解决问题

  六、参考文献:

  史国生.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孙振强.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设计报告 篇5

  一、电力拖动课程教学现状

  电力拖动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高。由于新知识的不断积累增加、课时的相对减少,以前的教学方法不太适用现在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前的教学方式存在的主要弊端有:第一理论学习内容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理论知识只是死记硬背,很难达到活学活用的要求,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学生做理论习题不能达到提高专业水平的目的。学生做作业没有实践操作的机会,缺乏实际感受,很难提高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第三,实习教学落伍,使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传统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要独立自主进行,学生理论学习不全面,到实习时不能很好利用理论知识,也就不可能用理论来辅助实习训练。

  二、对口单招电力拖动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实施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确立上课要点。上课时,教师将所授课教学要点,采取适当方式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目的地听课;第二,引导学生达标。这是教学目标实施的关键。首先要能完整地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情境化。然后对教学重点知识点,教师精讲,安排学生多练,并引导学生质疑,增强反馈信息能力。

  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活动中的做也要适当利用讨论、练习等方法。只是要把这些方法结合到实践上来,要求教和学要与实践相辅相成,要与实际生活有联系。在具体措施上,我们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张学生多提问题,注重教学中的讨论,让学生积极学习,多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一般具有猎奇心理,奇特的东西、生活中常出现的自己又不能理解的问题,经过老师适当引导后,往往会引发其强烈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创新点、寻找相关课题的例题,使之有新鲜感。

  三、对口单招电力拖动课程的复习要点

  首先为学生做好心理调节,重视教学的生动性。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电力拖动课程的学习以及考试影响非常大,故需老师极其重视学生的心理调节。不同时期,学生所蕴含的心情是不相同的:复习伊始,学生满怀热情,自信满满,尽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向自己提出了较苛刻目标。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视为第一阶段心理调节的关键点。一直到中期,学生踏进了学习上的“高原状态”, 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衰退,疲劳感渐渐增强。这个阶段需增加危机意识的说教;而逢后期,高考近在眼前,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加,忧虑、焦躁、不安的心态表现出来。此时需尽早进行心理疏导,尽力使学生放下包袱,令他们能轻松走上考场。

  而说到课堂教学,假如能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着眼,明确方向,建立目标,完全可以得到较好的成绩。伴随素质教育的改革,教学方式不应该被“填鸭式” 的讲课所约束,还需有自学、习题、辅导、讨论这些不同的教学形式。

  四、结语

  实践—理论—再实践一体化教学方针的设计符合自然辩证法的准则,也符合学生的普遍认识。在教学过程中, 可根据具体问题,对此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和增加,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结果。通过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实践—理论—再实践一体化教学方针具有以下好处: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二是用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强调了操作训练,使学生能掌握扎实的书本知识; 三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关键地位,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目标,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完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实际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课程设计报告 篇6

  扩频实验报告

  学 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通信工程 组员: 12211008 吕兴孝 12211010 牟文婷 12211096 郑羲 12211004 冯顺 任课教师: 姚冬萍 1实验四 扩频实验

  一、实验目标

  在本实验中你要基于labview+usrp平台实现一个扩频通信系统,你需要在对扩频技术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编写程序,完成所有要求的实验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会让你对扩频技术有更直接和感性的认识,并进一步掌握在labview+usrp平台上实现通信系统的技巧。

  二、实验环境与准备

  软件环境:labview 2012(或以上版本);

  硬件环境:一套usrp和一台计算机;

  实验基础:了解labview编程环境和usrp的基本操作;

  知识基础:了解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介绍

  1、扩频通信技术简介

  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抗干扰通信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在电磁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扩频技术在诸多通信领域都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扩频技术简单来讲就是将信息扩展到非常宽的带宽上——确切地说,是比数据速率大得多的带宽。在扩频系统中,发端用一种特定的调制方法将原始信号的带宽加以扩展,得到扩频信号;然后在收端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解扩处理,把它恢复为原始的窄带信号。

  扩频系统之所有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是因为接收端在接收到扩频信号后,需要通过相关处理对接收信号进行带宽的压缩,将其恢复成窄带信号。对于干扰信号而言,由于与扩频信号不相关,所以会被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使之进入信号带宽内的干扰功率大幅下降,即增加了相关器输出端的信号/干扰比。因此扩频系统对大多数人为干扰都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22、发射端程序简介

  本实验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两个主程序,其中发射端主程序top_tx的前面板如图1所示。

  图1 发射端程序前面板

  前面板上部的选项卡控件中可以配置各项参数。在硬件参数部分中可以配置usrp的ip地址、载波频率等参数;在信号参数部分中可以配置调制方式、设配采样速率、成型滤波器等参数;在信道模型参数部分中你可以选择不同的信道模型并设置噪声功率;在右侧你可以设置扩频码的长度。在前面板下方为显示界面,包括发送信号的时域/频域波形以及星座图和眼图。

  发射端的程序框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主程序框图左侧的transmitter子程序完成发射信号的生成、扩频、调制等功能,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

  3图2 transmitter的程序框图

  3、接收端程序简介

  接收端主程序top_rx的前面板如图3所示。

  图3 接收端程序前面板

  与发射端程序类似,接收端主程序前面板上部为各项参数的输入,例如硬件参数、扩频参数、同步参数等。前面板下部显示生成的图形,包括星座图、眼图、信噪比/误码率曲线等。接收端端的程序框图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主程序框图右侧的receiver.vi子程序主要完成发射信号的接受、同步、解扩和解调等功能,程序框图如图3所示。4 图3 receiver.vi 的程序框图

  matched filter子程序完成匹配滤波;其中rx init子程序是接收机的初始化;

  synch子程序使同步模块,完成收发同步;channel estimated子程序完成信道估计;equalize子程序的作用是信道均衡;strip control子程序用来删除控制信息,即训练序列;decode子程序实现信号的解调;de-dsss子程序用来实现解扩;error detect子程序的作用是计算误码率。

  接收端主程序框图的其他部分主要用来完成usrp的配置、计算信噪比/误码率曲线以及生成所需的图形。

  四、实验任务

  1、ds-ss.vi子程序

  ds-ss子程序的作用是对信源进行直接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其原理是利用10个以上的chips来代表原来的0或1,使得原来较高功率、较窄的频谱变成具有较宽频的低功率频谱,这种特性类似于噪声功率谱,因此接收端只有知道正确的扩频码才能进行正确的接收,进而增加了传输的可靠性。它是一种数字调制方法,具体说,就是将信源与一定的pn码(伪随机码、chip)进行同或运算。例如,在发射端用11000100110代替1,用00110010110代替0,这个过程就实现了扩频。上述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扩频的实现过程

  前面板:

  图6 ds-ss前面板 ds-ss程序框图:

  图7 ds-ss程序框图

  实验步骤:

  1、首先产生所需长度的伪随机序列(pn序列): pn序列(pseudo-noise sequence)即伪噪声序列,这类序列具有类似随机噪声的一些统计特性,但和真正的随机信号不同,它可以重复产生和处理,故称作

  pn码最见的用途是在扩频系统中用来扩展信号频谱;伪随机噪声序列。此外pn 码也可以用来作为信源信息。

  图8 mt generate bits输入输出

  其中total bits为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总长度、pn sequence order用来设定pn序列的循环周期(如果pn sequence order设为n,则周期为)、seed in指定pn序列生成器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默认为0xd6bf7df2);output bit stream为伪随机序列的输出。

  此外mt generate bits函数还有user defined模式,在此模式下函数可以 根据用户自定义的输入序列生成所需长度的循环序列。其输入输出如图9所示:

  图9 user defined模式的输入输出 其中user base bit pattern为用户指定的序列,控件会不断循环用户指定的序列output bit stream为生成序列的直到输出序列的长度达到total bits所设定的值。输出。

  本例中用到了三个mt generate bits函数,分别用来生成保护序列、同步序列和信息序列。

  2、利用产生的序列对信源序列进行扩展:

  图10 扩频模块

  输入信源bit码、pn扩频码、误差;输出扩频码、误差。

  72、de-dsss.vi子程序

  de-dsss子程序的作用是在接收端实现对信号的解扩。解扩操作即扩频操作的逆过程。继续使用上面的例子,当你在发射端用11000100110代替1,而用00110010110代替0后,在接收机处只要把收到的序列是11000100110恢复成1,而00110010110恢复成0,这就是解扩。上述过程如图0所示。

  图11 解扩的实现过程

  前面板:

  图12 de-dsss前面板 de-dsss程序框图:

  图13 de-dsss程序框图

  五、实验步骤:

  1、产生所需长度的并与发射端相同伪随机序列(pn序列),同ds-ss;

  2、然后利用产生的序列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

  输入:将信源与pn序列通过“数组大小”模块返回其长度,相除得到的商作为搜索深度;输入经信道传输后的扩频码、与发送端同步的扩频序列以及误差。输出得解扩后码序列以及误差。

  3、实验验证

  在ds-ss子程序中,你可以手动输入一串0/1作为信源序列,并设置好pn序列的长度(设为n)。单独运行ds-ss子程序,观察输出的序列长度是否扩展了n倍,并注意输出序列中pn码是否与相应的0或者1对应。验证成功的话便表明你的ds-ss子程序编写正确。并利用类似的方法验证de-dsss子程序的正确性。

  然后验证发射端主程序是否能正确的发射我们想要的扩频信号。首先正确的连接usrp并合理的配置发射端的各项参数,运行程序。

  然后你可能会看到如图

  9至图所示的发射信号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

  图14不扩频的时域信号

  图16扩频后的时域信号

  图17扩频后的频域信号 图15不扩频的频域信号

  10可以看出经过扩频的发射信号与不经过扩频的发射信号相比,在频域上进行

  了展宽,在时域上变得更加密集。这与扩频的基本原理相符,说明发射端的设计基本正确。

  在接收端,我们需要使得参数能够与发射端匹配,这样才能正常的接收。特

  别需要注意capture time、packet length和rx sample rate这几个参数,你首先需要理解它们的意义,这样才能够正确的配置它们。如果你在发射端没有修改默认参数的话,接收端的默认参数恰好能够与发射端匹配。你需要同时运行发射端和接收端程序,在发射端正确运行时观察接收端能否正确接收。程序会计算当前信噪比下的误码率,并逐渐增大信噪比、最终得出一条信噪比/误码率曲线,如图3-4-11所示。你可能需要稍等一段时间才能够看到程序运行完成的结果。在接收端程序运行的同时,你可以进入receiver子程序中的ber detected子程序,在里面观察当前信噪比接收到的数据数和误码数,如图3-4-12所示。

  图18误码率曲线 图19运行时的数据显示

  然后你可以尝试改变收发端的各项参数,观察不同参数对运行结果的影响。最后你需要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六、实验结果 qpsk: 将usrp连接电脑,更改ip地址等参数。频率使用915mhz避免干扰。如下图20: 11 发送端前面板调制参数以及发送星座图发送时域波形如下图21:

  发送端眼图和发送端频域波形如下,眼图的尖锐程度和发送频率有关,如图22:

  接收端的硬件参数和误码率如下图,如图23:

  接收端眼图如图24所示: bpsk: 调制参数如下: 14bpsk:发送端硬件参数

  发送端星座图:

  接收端眼图:

  接收端星座图及误码率曲线(信噪比较低):

  五、实验扩展

  1、解释接收端同步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及其利用的基本原理。

  (1)初始同步,或称粗同步、捕获。它主要解决载波频率和码相位的不确定性,保

  证解扩后的信号能通过相关器后面的中频滤波器,这是所有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2)跟踪,或称精同步。

  接收机对接收到的信号,首先进行搜索,对收到的信号与本地码相位差的大小进行判断,若不满足捕获要求,即收发相位差大于一个码元,则调整时钟再进行搜索。直到使收发相位差小于一个码元时,停止搜索,转入跟踪状态。图3-4-5同步流程图

  图3-4-6跟踪流程图

  2、扩频通信技术除了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外,还具有哪些优点?逐一例举出来并简述扩频技术具有这些优点的原因。

  (1)易于重复使用频率,提高了无线频谱利用率

  无线频谱十分宝贵,虽然从长波到微波都得到了开发利用,仍然满足不了社会

  17的需求。在窄带通信中,主要依靠波道划分来防止信道之间发生干扰。为此,世界各国都设立了频率管理机构,用户只能使用申请获准的频率。扩频通信发送功率极低,采用了相关接收技术,且可工作在信道噪声和热噪声背景中,易于在同一地区重复使用同一频率,也可与各种窄道通信共享同一频率资源。所以,在美国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扩频通信无须申请频率,任何个人与单位都可以无执照使用。

  (2)抗干扰性强,误码率低

  扩频通信在空间传输时所占用的带宽相对较宽,而接收端又采用相关检测的办法来解扩,使有用宽带信息信号恢复成窄带信号,而把非所需信号扩展成宽带信号,然后通过窄带滤波技术提取有用的信号。这样,对于各种干扰信号,因其在接收端的非相关性,解扩后窄带信号中只有很微弱的成分,信噪比很高,因此抗干扰性强。在商用的通信系统中,扩频通信是唯一能够工作在负信噪比条件下的通信方式。

  (3)隐蔽性好,对各种窄带通信系统的干扰很小

  由于扩频信号在相对较宽的频带上被扩展了,单位频带内的功率很小,信号湮没在噪声里,一般不容易被发现,而想进一步检测信号的参数如伪随机编码序列就更加困难,因此说其隐蔽性好。再者,由于扩频信号具有很低的功率谱密度,它对使用的各种窄带通信系统的干扰很小。

  (4)可以实现码分多址

  扩频通信提高了抗干扰性能,但付出了占用频带宽的代价。如果让许多用户共用这一宽频带,则可大大提高频带的利用率。由于在扩频通信中存在扩频码序列的扩频调制,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码型的扩频码序列之间优良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在接收端利用相关检测技术进行解扩,则在分配给不同用户码型的情况下可以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提取出有用信号。这样一来,在一宽频带上许多对用户可以同时通话而互不干扰。

  (5)抗多径干扰

  这两种技术在扩频通信中都易于实现。利用扩频码的自相关特性,在接收端从多径信号中提取和分离出最强的有用信号,或把多个路径来的同一码序列的波形相加合成,这相当于梳状滤波器的作用。另外,在采用频率跳变扩频调制方式的扩频系统中,由于用多个频率的信号传送同一个信息,实际上起到了频率分集的作用。

  (6)能精确地定时和测距

  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速度是固定不变的光速,人们自然会想到如果能够精确测

  18量电磁波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传播时间,也就等于测量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在扩频通信中如果扩展频谱很宽,则意味着所采用的扩频码速率很高,每个码片占用的时间就很短。当发射出去的扩频信号在被测量物体反射回来后,在接收端解调出扩频码序列,然后比较收发两个码序列相位之差,就可以精确测出扩频信号往返的时间差,从而算出两者之间的距离。测量的精度决定于码片的宽度,也就是扩展频谱的宽度。码片越窄,扩展的频谱越宽,精度越高。

  (7)适合数字话音和数据传输,以及开展多种通信业务

  扩频通信一般都采用数字通信、码分多址技术,适用于计算机网络,适合于数据和图像传输。

  (8)安装简便,易于维护

  扩频通信设备是高度集成,采用了现代电子科技的尖端技术,因此,十分可靠、小巧,大量运用后成本低,安装便捷,易于推广应用。

  3、伪随机序列有许多种,例如m序列、gold序列、m序列等。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产生伪随机序列,并用其实现对信号的扩频。

  (1)m序列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伪随机序列,m序列每一周期中 1 的个数比 0 的个数多 1 个。状态“0”或“1”连续出现的段称为游程。游程中“0”或“1” m序列的一个周期(p=2^n-1)中,的个数称为游程长度。游程总数为 2^n-1,“0”、“1”

  各占一半。2个彼此移位等价的相异m序列,按模2相加所得的序列仍为m序列,并与原m序列等价。

  (2)gold序列gold码序列是一种基于m序列的码序列,具有较优良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产生的序列数多。gold码的自相关性不如m序列,具有三值自相关特性;互相关性比m序列要好,但还没有达到最佳。是由两个码长相等、码时钟速率相同的m序列优选对通过模2相加而构成的。

  4、适当的在系统中添加干扰,以验证扩频的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强扩频通信系统扩展的频谱越宽,处理增益越高,抗干扰能力就越强。简单

  地说,如果信号频谱展宽10倍,那么干扰方面需要在更宽的频带上去进行干扰,分散了干扰功率,从而在总功率不变的条件下,其干扰强度只有原来的1/10。另外,由于接收端采用扩频码序列进行相关检测,空中即使有同类信号进行干扰,如果不能检测出有用信号的码序列,干扰也起不了太大作用,因此抗干扰性能强是扩频通信的最突出的优点。19 20

课程设计报告 篇7

  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在大学的时候学校曾经开设过《教育技术现代化》这门课程,关于Photoshop的一些基本功能键粗略的了解一些,但并未深入学习。参加工作后,在工作过程中,才发现以前学的东西过于肤浅,无法应付实际要求,特别是在做设计和处理图片时,感觉难以得心应手,特别是打开平面软件时,有点力不从心,有时甚至一筹莫展,不知道如何动手。在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社会,要想在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在各方面完善自己。对平面设计进行系统的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在认真对比许多相关专业培训学校后,我选择了武汉清美。

  在武汉清美的日子里,我认真跟着老师们学习photoshop的教程,一节节的学下来,虽然还不能与高手的水平相比,但与自己初学时相比,感觉自己的PS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对PS的各种应用技巧有了较深的认识,对照片处理、艺术设计、照片合成、鼠绘的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PS的热情也日益高涨,想想在在以后自己的实践中,自己的PS技能一定能更上新台阶。

  时光飞逝,紧张的课程培训就要快结束了,但我对photoshop的兴趣越来越浓了。学无止境,社会也学校,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我相信自己在武汉清美里学到的知识一定会让我在社会这个大舞台里一展宏图的。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不要求多高深,案例特效多眩目,只求掌握原理。这次武汉清美学习是个好的开端,我会继续我的photoshop学习之路。最后非常感谢老师的耐心教导,还有同学们对我的帮助,这都是我学习动力的巨大来源。

课程设计报告 篇8

  在我们整个软件工程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

  在项目要进行自由分组后,我们的项目小组便诞生了。我们小组由3个成员组成,在相互商量后我们也确定了我们组的项目,是做一个校园文件管理系统。我们也随即做了分工,。我们的项目也正式开始了。

  需求调研和分析对于软件开发过程至关重要。我们在开发时如果不进行调研和分析,那么对于后来的项目进展将产生致命的后果。我们在项目的开发中便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开始自己随意的计划整个系统的设计,然后报给老师,老师作为一个客户并不是全部认同,随后我们也必须按着客户的要求更改我们的设计报告。我也明白了,再做一个系统时,必须随时和客户保持沟通,随时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想要什么功能。如果我们不去和客户沟通,不去调研客户的需求,做出来的系统即使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很好,很完美的产品,但是如果客户不认同,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还要返工去修改,费时费力。所以在做任何一个项目时,前期的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都是必须的,这是在做一个项目的基本,是关系成败的重要一环。

  对于一个项目,它的需求设计也非常重要。在我们的文件管理系统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出现的这些问题很多都是非常棘手的,我们为了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我们不得不在工程代码上改了又改,在数据库里增表、删表、加数据、减数据,当然,在文档里也要做出相应的修改以适应新的功能。还好,我们能及时地发现问题,通过相互沟通讨论,问题也得到了解决。通过总结,我们也意识到,我们大家在做需求分析和进行需求了解时仅仅考虑了一些基本的功能,而至于管理员和客户之间的联系,以及具体的一些流程我们都没有深究,而导致我们到后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修复之前没有考虑周全而带

  来的问题。如果我们的需求设计能够比较清晰和完善,那么我们在开发过程中便会很明白的知道我们应该实现什么样的功能,在数据库里应该怎样建表,以什么方式插入数据,从而可以避免反复修改工程的问题,也能避免出现可能毁坏整个工程的问题。整个工程的需求设计对于一个项目的顺利进展至关重要。

  对于文档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我在这次项目开发过程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档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是很有用的,文档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文档也不能太多,太过繁琐,如果是那样就不太好了。首先我们要明确开发过程中为什么要写这些文档,文档的最根本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沟通。一个项目或产品可能需要延续很长的时间,开发过程中可能需要很多的环节,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很多的解决的方法,这时,我们需要文档的帮助,我们需要有一个东西来记录,我们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声音。文档只不过是一个准绳,将开发中的各个树枝树叶扶正。如果,这个准绳太多太紧,大树可能会发育的很高很直,但是就是有些畸形,如果这个准绳太少太松,大树可能就会变成灌木丛。文档的多少、繁简是有度的,绝对不能说越多越好。我觉得,文档需要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理论,因为解决问题的理论是在文档形成中做到的。文档完整即可,每一份文档说明一个问题,无需将多个文档的内容放在一个文档的里面。除了重要阶段形成文档,其它部分都只是讨论或者说是想法。不要让文档成为累赘,如果真是这样,我认为就是该考虑写这些文档的必要性的时候了。 我们在文档的时候,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要写这些。

  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也同时遇到了许多程序接口问题,页面和功能相结合的问题,数据库建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源于我们项目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不足。我深刻认识到,在项目开发时,项目小组中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要在功能方面作出修改,那么程序人员和页面人员及数据库人员就必须相互沟通,共同对整个程序作出相应的修改,这样才能避免最终整合时出现问题。

  在这十个周里,我还对软件工程有了新的理解。在我以前的理解当中,软件工程,无非就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或一个团队集中在一起进行编写代码的工作,以实现开发出所用的软件。但现在我明白了,软件工程的作用,就是告诉人们怎样去开发软件和管理软件。具体地讲,它表现在与软件开发和管理有关的人员和过程上。所以,软件工程就不仅仅是单一的编程过程了。它包括了系统分析->建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编码可以理解为编程,这个只占总时间的20%左右。编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在这次项目里我完成了许多工作,在界面设计上我完成了,首页、全部的商品页面、全部的用户页面及部分管理员页面的制作,在后期项目整合过程中修改了功能和界面结合时出现的'bug,还有数据库插入数据及解决数据库集中整合时出现的问题。这些工作我都顺利完成了,虽然并不能算是非常的出色,但也算是尽力了。现在看到自己辛劳的成果,我感到很欣慰。

  当然,在这次项目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如现在的网站开发技术还不够强,在和小组成员相互沟通上还不够积极等。我希望以此为契机,在将来的项目开发中能做得更好。

课程设计报告 篇9

  专 业: 飞行器设计 学 号: 39051623 姓 名:黄星 指导老师: 张铮

  综合运用有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独立地解决专业范围内比较简单的具有典型性的设计任务,为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在专业工作解决更全面而复杂的技术问题打好基础。

  1、矩形板和孔的位置与形状:

  设计说明:在一定载荷P下,构件宽度、孔径和空边应力集中系数的关系:

  在载荷、板宽和孔径都不变的条件下,沿板构件的纵轴线再打一个孔,孔的位置和孔径大小对原孔孔边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进一步,可以再打第二个孔、第三个孔…再进一步,孔可以不打在纵轴线上,如何设计孔的位置和孔径大小?

  2、梯形板形状:

  设计说明:当载荷不变,板构件形状改变时(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一个孔及多个孔在考虑上述应力集中条件下的设计,其中,板构件的宽端尺寸不变时,窄端尺寸与应力集中系数的关系?

  3、双向载荷长圆孔:

  设计说明:如板构件受到双向拉力,纵向载荷是横向载荷的2倍(这是机舱段机壳常规的受载情况),原圆孔改为长圆孔(即原圆孔沿横向直径隔开,加入一等宽矩形段,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这是机窗的基本形式),如何设计孔径和矩形边长,实现长圆孔周边等周向(切向)应力(或基本等切向应力)?

  ANSYS13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真实条件的应力状态。 软件所设的各种参数:单元类型:QUAD 8NODE183

  单元设置:PLANE STRS W/THK 设定杨氏模量:E=2*105 μ=0.3 板及孔的长度单位为mm 应力单位为MPa

  模型为100x200 孔位于中心(0,0),初始孔径大小20 加载:底边约束Y方向的约束,自由端加载-1的均布载荷 孔径大小为自变量,从20开始往下逐渐减小,仔细观察构件的应力分布图及读取孔边最大应力值

  因为半径小于6时,应力集中系数的变化率小于1%,故近似认为r小于等于6时,孔径对圆孔应力的影响忽然不计,此时可把100*200

  的平板看作是无限大的。而且r=6时,应力集中系数为3.0666,非常接近理论值,说明实验时的网格划的足够密,之后的模拟实验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要想减小孔边应力集中系数,我们可以采取改变中心孔的应力场分布的方法。从单孔的应力云图可以看出,在孔边沿载荷方向应力会出现很大的降低,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启发:在中心孔的附近打孔,而且我们能够预测,在竖直方向打孔的效果将会是最好的。下面是各种打孔情况的实验。

  划分网格时,每一个孔边平均分为160份,矩形板长边平均分为40份,短边平均分为20份,既保证孔边 1附加孔在斜方向

  上面的实验很好的符合了我们预测,只有在竖直方向打孔才能很好的降低中心孔边的应力集中系数,

  显然,由对称的思想可知,在中心孔竖直方向对称打孔可以更好的减小中心孔的应力集中系数,

  布在竖直方向时,附加孔孔径及与中心孔孔心距对中心孔的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

  实验采用ANSYS的优化设计算法,设置两个参数附加孔半径R和孔心距Y,设置R的范围为(1-5.9),因为孔径太小时对中心孔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可以忽略,但是附加孔径大于6的'话,由一个孔的模拟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孔径越大,应力集中系数也越大的规律,此时附加孔的应力集中将比中心孔严重,不符合题目要求。

  Y的范围为(7.5-36) Y太大时由圣维南原理可知附加孔对中心孔的影响也可不计。

  Z为中心孔边与附加孔边的最小距离。

  设置将每次实验的最大应力赋给变量PAR,PAR的收敛精度设置为0.005

  采用一阶算法,循环次数设置为30。第一次优化结果如下:

  心孔已经被附加孔破坏,也不符合要求。增加一状态变量:中心孔边与附加孔边的最小距离Z。设置Z的范围为(0.2-24),这样就能保证附加孔不破坏中心孔了。进行第二次优化,优化数据如下: 第二次优化计算结果

  从图和表中我们可以看出22、23组循环系列得到的结果很接近,

  且为所有最优系列的最小值。

  (5.2717 5.3875); Y (11.604 12.137),此时能获得最优的应力集中系数。通过选取在些区域里的点进行实验,发现应力集中系数也在上述范围内,与我们的结论很好的相符。

  PLNSOL, S,EQV, 0,1.0 /显示等效应力云图 *GET, PAR, PLNSOL, 0, MAX /取出最大应力值并赋给目标变量PAR

  OPVAR,R,DV,1,5.9, , /设置R的范围为1-5.9 OPVAR,Y,DV,7.5,36, , /设置Y的范围为7.5-36 OPVAR,Z,SV,0.2,24, , /设置Z的范围为0.2-24 OPVAR,PAR,OBJ, , ,0.005, /设置PAR收敛精度为0.005

  在减少梯形窄边宽度的时候会引起梯形板上圆孔边应力增大,但是却能有效减小板的重量,当这个应力增量还在我们应许范围内的时候,我们却能减少大量的材料,从而达到使板重量减轻,

  我们用重量相对于初始情况下的减小量与应力相对初始情况下的增加量之比来衡量结果的优化程度,该值越大则表明增加相同的应力的情况下减重越明显。

  首先对方形板的情况进行实验,获得初始值。平面板的大小为200*200,孔半径为10.

  网格划分:孔边平均分为200份,与孔相连的边按0.08的比例各分为80份,其它各边则平均分为80份。网格如下图

  边处而不是在孔边,这种情况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当窄边为46时,最大应力在窄边下,如下图:

  在24-100之间,为了保证所加载荷不变,故在窄边加的压力值设为变量-100/X。为了不使窄边宽度很小的情况下其网格过密,设置窄边网格数为变量40*X/100。

  S /为相对初始情况下的面积减少值; T /面积减少值与初始面积之比; DPAR/应力增大值;

  W /重量相对于初始情况下的减小量与应力相对初始情况下的增加量之比。

  采用零阶算法,步长为1,进行优化。得到71组数据,如下表。

  部分命令流如下:

  *SET,S , 0-200*x /设置变量S *SET,T,S/40000 /设置变量T *SET,DPAR,(PAR-3.34364)/3.34364 /设置变量

  *SET,W,T/DPAR /设置变量W K,4,X,200,,

  FLST,5,2,4,ORDE,2 FITEM,5,9 FITEM,5,-10 CM,_Y,LINE

  LSEL, , , ,P51X CM,_Y1,LINE CMSEL,,_Y

  FLST,5,1,4,ORDE,1 FITEM,5,3 CM,_Y,LINE LSEL, , , ,P51X CM,_Y1,LINE CMSEL,,_Y

  LESIZE,_Y1, , ,40*x/100, , , , ,1 SFL,P51X,PRES,-100/x,

  按比例划分网格 参数化划分网格 /参数化设置载荷 / /

  *GET, PAR, PLNSOL, 0, MAX /取出最大应力并赋给变量PAR

  此问题为板受到双向拉力,纵向载荷是横向载荷的2倍(这是机舱段机壳常规的受载情况),原圆孔改为长圆孔。

  选择板尺寸为400*400,对于实际机舱问题等,孔的半径为10,中间矩形半高度设为变量Y. 设置Y的范围为(1-40)。将最大应力取出并赋给变量PAR, 最小应力取出并赋给变量SPAR,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之差赋给变量 DPAR。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用变量DPAR来量化孔边的应力平均水平。 采用四分之一模型,孔边平均分为120份,矩形半连长平均分为80份,其余各边分为100份。网格如下:

  纵轴为横向约束,横轴为纵向约束。

  纵向加载-2的均布载荷,横向加载-1的均布载荷。 采用ANSYS优化零阶方法,步长为1,部分结果云图如下:

  对上表数据进行处理:

  从上图可以看出ANSYS优化的最佳结果为Y=16,此时应力云图如下:

  好,可以用拟合的函数来计算未实验点的最大应力值,并保证足够的精度。

  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之差和矩形半高度的拟合后,方差为0.0058,拟合效果也很好,我们仍可以用拟合的函数来评估未实验点的应力的平均水平,通过计算在Y在(15.5-18)范围内,DPAR取得最优值,故得到最优区域为(15.5-18)。

  部分命令流如下:

  *SET,y,30 /设置变量Y初始值 BLC4,-10,0,10,Y

  PLNSOL, S,EQV, 0,1.0 /显示应力云图 *GET, PAR, PLNSOL, 0, MAX /取出最大应力值并赋给变量PAR

  *GET, SAR, PLNSOL, 0, MIN /取出最小应力值并赋给变量SAR

课程设计报告 篇10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交通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而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核心就是对十字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的控制。因此,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把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研究的重点放在城市交通干线和区域的控制上,可是控制效果并不明显。人们对十字路口交通信 号的控制方法大致有如下两种方式:其一是建立城市交通流的数学模型,提出优化算法,但由于十字路口不同时刻车辆的流量是复杂的、随机的和不确定的,所以数学模型难以建立,控制策略中的最优目标也很难实现,且算法复杂、计算量大,实践证明控制效果不理想,实时性较差;二是根据模糊控制的方法,根据十字路口交通的车辆数确定某一相位的绿灯初始时间和绿灯延长时间,对交通灯的控制实现了一定的模糊化,但是在控制过程中相位转换的顺序不变,因而面对我国城市如此复杂的'交通系统,难以保证其灵活性和实时性。因此,结合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真正适合我们自身特点的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十字路口的车辆平均延误时间,提高了路口通行能力,从而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

  当前世界广泛使用的最具代表性却有实施的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有英国的TRANSYT与SCOOTS交通控制系统和澳大利亚的SCATS系统。在信 号机的发展过程中,自适应理论一直受到各研究机构的欢迎,比如上面所说的SCOOTS与SCATS系统。最近几年,国外仍偏向于引进自适应理论来对交通控制系统进行研制,特别是美国有十几个大学或研制机构正在研制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制的RHODES.   我国交通领域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基本是从新中国建国之后,随着各方面的条件的成熟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才建立及健全交通系统的。城市交通是一个高度综合而又复杂的问题,必须从政策,机构,体质,管理,收费价格,基础设施和投资各个方面同时入手解决。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交通的需求急剧增加,也对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以及运行,在广泛借鉴和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应当建立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交通系统。

  交通灯系统的红绿灯LED显示功能;

  ②交通灯系统的LED时间倒计时显示功能;

  ③交通灯系统的左转提示功能;

  ④交通灯系统的紧急情况发生时手动控制功能;

课程设计报告 篇11

  课程设计的要求和内容(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

  虚拟仪器技术是测试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融合了测试理论、仪器原理和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高速总线技术以及图形化软件编程技术于一身,实现了测量仪器的集成化、智能化、多样化及可编程化,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虚拟仪器的原理及开发技术,掌握虚拟仪器软件平台LabVIEW的基本的编程方法及调试技术,并结合计算机声卡来完成一个信号发生器与时频分析仪的设计。

  具体要求与内容:

  1. 具备数字存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分析仪三个主要功能模块;

  2. 可以通过前面板交互界面实现示波器与信号发生器功能切换;

  3. 采集数据可以在单次和连续两种方式进行切换,采集的数据可以进行存储,类型可以在WAV、BIN和TXT三种类型进行切换,数据存储要求用子VI实现;

  4. 对于信号发生器,要求可以叠加各种噪声,要求可以改变信号相关参数,同时能够实现两个以上信号叠加为一个复合信号;

  5. 时频分析仪应该能够完成大部分时域和频域分析,可实现信号分析前的加窗或滤波器操作,可以对原始数据和结果数据进行保存,示波器的各个参数灵活可调并且可以将已存数据重新载入进行分析观察。对于音频信号可以选择性的进行播放。

  虚拟仪器技术概述

  虚拟仪器技术就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灵活高效的软件能帮助您创建完全自定义的用户界面,模块化的硬件能方便地提供全方位的系统集成,标准的软硬件平台能满足对同步和定时应用的需求。这也正是NI近30年来始终引领测试测量行业发展趋势的原因所在。只有同时拥有高效的软件、模块化I/O硬件和用于集成的软硬件平台这三大组成部分,才能充分发挥虚拟仪器技术性能高、扩展性强、开发时间少,以及出色的集成这四大优势。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实验室虚拟仪器集成环境)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又称G语言),它是由美国NI公司推出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也是目前应用最广、发展最快、功能最强的图形化软件集成开发环境。使用这种语言编程时,基本上不用写程序代码,取而代之是程序框图。

  时钟显示的结构

  本课题设计的是一个数字电子时钟。通过获取电脑的系统时间,并分离出给数字,在通过布尔显示显示。数字的显示主要是7个长条的布尔显示组成,原理与7段数码管相似。7段数码管显示不同的数字主要通过其7个布尔不同的真假值控制,将0-9对应的7段布尔显

  示值对应的局部变量存入条件结构的十个不同分支中,然后再把条件结构与截取时间字符连接来过去时间并显示.

  设计过程用到的控件和函数

  在制作数码管电子钟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一个显示控件,四十二个长方形LED组成的数码管,四个圆形LED组成的两个“冒号”,和一个圆形的按钮,其中LED和按钮都是布尔控件,这些控件都是放大前面板的。而前面板是图形化的人机界面,模拟数码管电子钟工作的过程。在程序框图上,用到一个获取日期/时间(秒)、一个格式化日期/时间字符串、八个截取字符串、一个While循环、六个条件结(Case结构)、十六个常量、四百十二个局部变量、四十二个真常量、四十二个假常量等等。

  设计过程:

  一,在程序框图放上一个获取日期/时间(秒),获取和返回计算机当前时间的时间标识。如果计算机当前时间是“上午 08:45:57 2010-12-30”,那么获取日期/时间(秒)同样显示“上午 08:45:57.59 2010-12-30”。计算机的时间格式是什么,获取日期/时间(秒)就显示什么样的时间格式。

  二,在程序框图放上一个格式化日期/时间字符串,在“时间格式字符串”创建常量并写上“%X”,如果计算机当前时间格式是“上午10:25:31”,那么格式化日期/时间字符串显示“上午10:25:31”,

  若计算机当前时间时间格式是“08:45:57”,那么格式化日期/时间字符串显示“08:45:57”。计算机的时间格式是什么,格式化日期/时间字符串就显示什么样的时间格式。

  三是在程序框图放上八个截取字符串,把它们排成一列,按从上往下的顺序,在第一个截取字符串的偏移量处创建一个常量,因为要截取时的十位上的数字,而我们的计算机的时间格式是“上(下)午 XX:XX:XX”,如“上午 11:40:12”,所以在常量上写上“5”;在长度(剩余)处创建一个常量,写“1”,表示截取一个数字。而剩下的七个截取字符串,从上往下依次在偏移量处创建一个常量,并顺序写上“6、7、8、9、10、、11、12”(包括了两个冒号),在长度(剩余)处都创建一个常量和都写上“1”。

  四,在前面板放上七个方形指示灯,把它们排成数码管的形状,并调成合适的大小,为了美观,要把它们的标签去掉。

  五,在程序框图放上一个条件结构,编辑条件结构,使有0、1、2、3、4、5、6、7、8、9共十个分支。编辑0分支,在0分支里放上七个局部分量,分别与前面板的七个方形指示灯对应,然后放上一个真常量和一个假常量,真常量控制六个方形指示灯的亮,假常量控制一个方形指示灯的灭,将条件结构的布尔输入端子与其中一个截取字符串的输出端连接,当截取字符串输出“0”时使得数码管显示“0”的形状;其它分支类似于这样的编辑,使得截取字符串输出“1、2、3、4、5、6、7、8、9”时数码管显示“1、2、3、4、5、6、7、8、9”的形状;这样的条件结构总共有六个(相应的前面板也要总共有六个数码管),分别与截取字符串的输出连接,显示时、分、秒,并设置所有的“0”分支为“默认”。

  六,在前面板上放上两个圆形指示灯,组成冒号的形状。然后在程序框图上放上一个等于的关系运算比较符,它的一个输入端与一个截取“:”的截取字符串的输出端连接,另一个输入端创建常量,填上“:”,当运行时会变亮(变红色)。时间格式的另一个冒号也是这样操作的。

  七,把第五、第六步所创建的东西放入一个While循环里,在前面板上放上一个圆形的指示灯,把它转换为输入控件,在程序框图上与循环条件相连接,当圆形指示灯变“绿”时数码管停止工作,当变“红”时数码管开始工作。

  八,在进行上面的操作时要时时注意前面板的数码管的排列和修饰,注意程序框图各个控件的排列的调整。还要不时的运行程序,以检验做得怎么样,随时发现错误,及时修改。

  制作完了数码管电子钟,命名为“数码管电子钟.vi”,打开轶件时数码管电子钟一般不会立即工作,因为圆形指示灯是绿色的,还要点击一下圆形指示灯使它变“红”,这时数码管才会工作。

课程设计报告 篇12

  [1]何悠.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实现方案分析[J]. 数字技术与应用,(10):18-19.

  [2]秦风元. 基于51单片机的交通灯设计[J]. 时代农机,2017,44(12):126-127.

  [3]贾皓宇.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J]. 电脑迷,(02):99.

  [4]王刚. 基于单片机AT89S51交通灯的仿真设计[J]. 价值工程,2018,37(17):131-132.

  [5]潘琳. 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J]. 信息化研究,2018,44(03):74-78.

  [6]钱进.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智能控制分析[J]. 山东工业技术,2018(19):123.

  [7]郭玉秀. 基于单片机的十字路口交通灯的设计及仿真[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08):66-68.

  [8]胡瑞楠.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系统设计[J]. 通讯世界,2018(08):252-253.

  [9]武玉升.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仿真设计[J]. 电子世界,2018(21):118-119+122.

  [10]贲艳波.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的设计[J]. 南方农机,2018,49(21):145.

  [11]高婷婷,郭宁,史红娟.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系统仿真研究[J]. 当代化工研究,(09):26-27.

  [12]郭占苗. 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交通灯设计[J]. 工业控制计算机,2017,30(06):138-139.

  [13]林田卓. 基于51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电子世界,2017(12):184.

  [14]淡海英,杨聪.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十字路口交通灯设计与分析[J]. 电子测试,2017(13):9+8.

  [15]郑丽敏. 基于单片机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6):56-57.

  [16]于希辰.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数显交通灯设计[J]. 科技资讯,2017,15(27):39-40.

  [17]郝庆妮,吴继侠,张姣.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器设计[J]. 电子制作,2017(21):69-70+82.

  [18]陈君. 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设计[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1):260-261.

  [19]冯谷军,罗文,田嵩. 基于单片机的语音元素在智能交通灯设计中的应用[J]. 科技展望,,25(26):136-137.

  [20]杨宁,阳泳,江世明.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设计与论述[J]. 电子世界,2016(03):52-53.

  [21]陆海全,李志军,闫非凡,吴江龙.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3):51-53.

  [22]张维. 基于单片机的可编程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J]. 电子设计工程,2016,24(04):171-174.

  [23]王明哲. 基于89C51单片机的现代交通灯设计[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7):254-255.

  [24]王婷,李晖. 基于单片机移动交通灯的设计[J]. 电子制作,2016(09):29+34.

  [25]周文谊. 基于单片机虚拟串口实现交通灯远程控制仿真[J]. 科技风,2016(18):237.

  [26]蔡姗姗.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交通灯设计与仿真[J]. 天津科技,2016,43(09):42-43+45.

  [27]王麒贵. 基于单片机的LED模拟交通灯设计[J]. 电子制作,2016(21):8-9.

  [28]万良生. 单片机在城市智能交通灯控制中的应用[J]. 门窗,(09):409+411.

  [29]李娜,虎号,牛晓飞. 基于单片机交通灯设计的实践教学[J]. 宿州学院学报,2014,29(12):125-126+135.

  [30]王希娟,李娟娟. 基于Arduino单片机的`交通灯倒计时显示器设计[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22):281+283.

  [31]张晓军,陆兴华.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J]. 电子测试,2014(S2):10-11+20.

  [32]汤拓. 基于51单片机的交通灯设计[J]. 中国新通信,2015,17(06):110.

  [33]马云鹏.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设计[J]. 企业导报,2015(06):180-181.

  [34]聂辉.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智能控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08):30-31.

  [35]李秀苹. 基于51单片机交通灯电路的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2015(15):105.

  [36]王语园,张鑫. 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J]. 福建电脑,2015,31(07):101-102.

  [37]徐燕燕,晏波,刘云. 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多功能交通灯设计与仿真[J]. 南方农机,2015,46(08):52+54.

  [38]王洋.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分析[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8):20.

  [39]何正言,田得良,庄卓文,黄江辉,叶晓靖. 基于信号校验技术的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终端[J]. 电子设计工程,2015,23(19):181-185.

  [40]赵明,杜坚,秦连升.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J]. 信息通信,2014(01):82+85.

  [41]崔巍,曹新亮,陈羽.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可控交通灯设计[J]. 信息技术,2014(02):84-86+90.

  [42]刘新英,高玉雪.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2014,22(03):174-177.

  [43]王贯安.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J]. 硅谷,2014,7(07):24+37.

  [44]高偲航. 基于单片机AT89S51自制数码显示交通灯[J]. 电子制作,2014(08):15-16.

  [45]姚龙水,王永飞.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J]. 电子世界,(23):17-18.

  [46]徐鑫,杨利亚,周磊,胡允森,郑建领. 单片机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J]. 电子世界,2013(23):23-24.

  [47]肖传清. 基于单片机控制交通灯的设计[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22):32-33.

  [48]卢文汐.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J]. 科技促进发展,(S1):15+14.

  [49]熊丽萍,张翠云,马广原.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J]. 机电工程技术,2013,42(03):80-82.

  [50]刘静. 利用单片机实现对交通灯的模拟控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08):30+32.

  [51]黄英. 单片机智能交通灯设计[J]. 无线互联科技,2013(06):138.

  [52]欧玉荣,张力,王虎,王正玉. 基于51单片机与nRF905收发器的无线智能控制交通灯的设计[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01):54-57.

  [53]陈刚,鲁俊婷. 基于AT89S51单片机控制的交通灯管理系统[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01):50-51+54.

  [54]吴国文.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J].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05):144-146.

  [55]覃娴. 基于单片机的新型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J]. 福建电脑,2012,28(04):153-154.

  [56]郭海丽. 基于Proteus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J].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04):126-128.

  [57]李栋,章冠,郭建强.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倒计时显示方面的研究[J]. 信息技术,2012,36(07):125-127.

  [58]张菲,徐菲澳,葛贞笛. 基于单片机交通控制系统的探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2(22):119.

  [59]淡海英. 基于单片机AT89C51控制的十字路口交通灯系统设计[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8):319.

  [60]刘德新,周志文,张卫丰. 基于STC89S52单片机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及应用[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03):38-41.

分享

热门关注

宣传月活动应急预案12篇

宣传活动应急预案

保证合同汇集9篇

保证合同

实习心得银行3000字(汇总8篇)

实习心得银行

清明节的活动7篇

清明节活动

程序员转正申请书1000字9篇

程序员转正申请书

课程设计心得

课程设计心得

课程设计心得模板

课程设计心得

课程设计总结系列

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课程设计心得通用11篇

课程设计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