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复习指导:有关地域性问题试题特点

2012-06-06 17:57:57 有关高考
近年来,在文科综合测试中,“区域性问题”试题在考查学科间综合知识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占有相当大的份量,成为影响考生文综成绩的一大问题。那么,什么是“区域性问题”试题?它有什么特点?在高考文综复习备考中应如何进行“区域性问题”的复习呢?
    所谓“区域性问题”试题,是指以某一区域为阐释的对象,考查学生对相关的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掌握情况的试题。它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以“现实问题”立意。
文综测试中的区域性问题试题总与现实问题密切相关,如2004年全国文综卷(Ⅱ) “东北问题”就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实问题相关; 2003年“三峡移民问题”、2005年全国卷(II)“河西走廊的开发问题”就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现实问题有关。又如2005年全国文综卷(I)“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问题”就与世界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和我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密切相关。
2、以能力测试为主。
区域性问题一般都是通过提供新的情景,要求考生依据新的背景材料来解决问题。如以“河西走廊开发”中有关历史学科的部分为例,第一问必须把新的情景与历史上的重大史实建立联系作答。第二、三问有关三国时期西域的情况,教材中从未讲过,必须依托文字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历年来区域问题材料的呈现方式,还有地图、图象、统计数据等,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
3、围绕某一区域问题形成政、史、地三科的有机整体。
以2005年全国文综卷II “河西走廊的开发”一题为例,该题共7问,前三问属于历史学科,第一问考查西汉开拓疆域的重大事件;第二问考查这种开拓给当地经济方式上带来的变化;第三问考查这种开拓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但是开发不能超越当地的自然条件的承载力,所以第四、五问从地理学科的角度设问:河西走廊的自然条件是什么?超过承载力会出现什么问题?在分析了河西走廊的地理特点及开发利用这一地区的历史经验教训后,第六、七问再从政治学科的角度,要求学生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说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总之,围绕着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构思,使史、地、政三科围绕一个中心形成有机的整体。
    针对上述这些特点,在文综复习备考中要搞好区域性问题的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着眼现实,理解有关区域性问题的内涵。
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都是与区域性问题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建议。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要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所以,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圈等,以及东北亚(朝核问题、朝鲜半岛统一问题、中日关系、中俄关系)、南亚(中印关系、印巴关系、巴基斯坦问题)等仍是今年区域问题复习的重点。
  2、根据不同区域内容复习相关学科主干知识,以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
仅仅知道与现实问题密切相关的区域还不够,还需要对区域性问题的来龙去脉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这些现象和事件,突出综合性,体现时代性。在对某个重要区域的现实问题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就涉及到各个具体学科相关内容的复习问题了。根据高考试题的特点,在复习中必须结合区域问题的有关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例如有关“中部崛起”的现实问题,首先,从地理上要明确所谓中部地区是指晋、豫、鄂、湘、赣、皖六省,了解中部地区的资源、气候、区位等情况;其次,从历史角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可以复习古都洛阳、开封(河南)繁荣与衰落的历程及其原因;复习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中部地区。通过这两个问题,就能够以一个区域展示历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改革开放中区域的不平衡发展的过程,从而通过追溯历史达到对现实问题的更深理解。如果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整合中部地区的历史,中部六省中河南曾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中心,武汉则是近代化典型地区之一;再次,从政治学科角度,除了要理解“中部崛起”的现实意义,明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统筹区域发展,促进东中西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充分发挥中部发展潜力、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还要把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如经济常识中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哲学常识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意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关系,普遍联系(因果关系、整体和部分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内外因辩证关系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等;政治常识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性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等。
3. 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类社会的活动总是以某个区域为载体的,区域也是人类为了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进行开发、利用、改造的对象。由于区域内涵的丰富性,问题的复杂性,对某个区域有一个完整地认识需要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因而受到学科间综合命题的青睐。由于文综考试以“能力立意”为主,注重对能力的考查,一般是提供新的情境,要求考生依据新的背景材料解决问题,所以,在复习时,要学会重新整合政治、历史和地理三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围绕着问题展开探究,将所学知识放在新的情境下分析、运用,能达到开阔视野和提高技能的效果。我们在进行“区域性问题”复习时不应该仅仅罗列有关知识点,而应该立足“现实立意”、“问题立意”,把政治、历史、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和对现实的理解、新的理念结合起来,尽可能提供新的情景,渗透能力的培养,养成多种角度看待区域问题的习惯,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文综有什么答题技巧

高考文综答题

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考试

高中地理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考地理

高考文综答题模板总结

关于高考文综

高考文综多少分正常

高考文综多少分

高考文综怎么快速提高

关于高考文综

高考文综题型及技巧

高考文综

高考文综是哪几科

高考文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