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案(通用10篇)

2023-05-10 15:37:47 生物教案

生物教案(篇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分四个方面

  (一)首先是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开始的,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和动物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之后进行的教学,为后面真菌的学习作了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其次是教材内容

  虽然学生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因此,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启发他们进入微观的环境中去。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学习本节课是为后面讨论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了铺垫的作用。

  (三)再是课程标准: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而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是生物科学的最终目标,《细菌》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下的第八个一级主题生物多样性的内容,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领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在二级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最后是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以上内容,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课时目标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尝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二、说学生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植物、动物、细胞结构和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因此,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图片,制作多媒体动画效果,让他们对细菌有一个感性认识。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性原则,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挑战,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表达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实施这节课的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四、说学法:

  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疑难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出结论,突破重难点。

  五、说教法过程及策略

  (一)新课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问:在你吃饭前,妈妈总是先让你洗手去,这是为什么呢?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通过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提出问题“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你了解细菌吗?”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在学生自学期间,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大概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细菌的发现:从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问:细菌从哪里的啊?是谁先发现了它们?(列文虎克、巴斯德)巴斯德是怎样从实验中总结细菌是本来就存在的呢?(鹅颈瓶实验),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通过交流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微小,只有用高倍镜或电镜才能看到。所以,在这里设计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类总结,再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具体举出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例子,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接下来提出三个问题,首先提出“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课件上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一一指认对应的结构名称,以加深学生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能力,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最终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把三种细胞的结构图放在一张幻灯片中让学生们比较,并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比较讨论也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推理的能力,又突破了本节难点。

  3、细菌的生殖:这里除了呈现细菌分裂生殖的电镜照片,还插入了细菌的生殖过程的视频,并在这部分设计完成书中的技能训练,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节的难点,让他们知道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使学生对细菌生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接着再介绍芽孢的形成,强调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然后讨论:为什么细菌的分布十分广泛?学生讨论完后教师总结:(1)进行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2)能形成休眠体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3)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极易被各种媒介携带,之后再设计学以致用-走进生活这个环节,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三个问题,用细菌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起到检测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是否达成的作用。

  (1)自然界中,为什么不会有大量的动植物遗体堆积?

  (2)为什么食品放在冰冷的地方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3)外科医生在手术前,都要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是以杀死细菌为标准进行消毒的吗?

  (三)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总结,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检测基础知识学习情况,最后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体现生物学价值。

  六、说板书设计

  1、细菌的发现

  荷兰人—列文虎克—显微镜

  法国人—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

  3、细菌的生殖

  方式: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生物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有关开花和结果的知识,在教材中,占一节课的内容,知识高度浓缩,突出了花与果的关系以及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这给教师和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本课怎样才能突破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知识概念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思考与接受,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结论、自己获取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把握课文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开花和结果现象比较熟悉,但对花的基本结构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如何形成知道得并不多,尤其是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比较复杂抽象,如果单凭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可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模型、多媒体课件等,使抽象知识形象化,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另外由于季节原因,找不到正在盛开的桃花,一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平时见到的被子植物的花,二是让每生准备一支康乃馨,三是结合教科书以及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彩图进行联想和观察。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教材及学生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说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花习惯

  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难点: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四、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教具模型、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具模型桃花的模型;实物教具指各类果实种子等。(学生自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知识点小标题分别是: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这三个小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要把它们串成一条线才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经过认真分析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课文重点是花与果的关系。若在导言中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开花和结果”提出问题,学生很自然就会提出:“开花和结果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这些问题恰是本课要学生解决的重点问题,而在上课伊始阶段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自主进行探究。

  为了使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地探究性学习,我把每个小标题改为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你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称吗?”“从花到果要经历哪些重要过程?”“果实和种子由什么发育而成?”这些问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使他们能更有兴趣地带着问题学习。

  在课文第一个知识点“花的结构”中有一个“观察与思考”的学生活动,其中要讨论两个问题:1、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2、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这两个问题在学习了花的结构之后,学生不一定能完全正确回答。此时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答案,而是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在学完后面两个知识点后,再次讨论这两个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基本能回答出正确答案:1、子房发育成果实。2、对于繁衍后代来说,花的雄蕊和雌蕊都重要。我再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雄蕊和雌蕊都重要?在植物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这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粉和受精的知识。

  六、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个环节:导入

  1、多媒体展示几种美丽的花朵—(向日葵、月季、桃花)以及桃花落后枝满桃的情形,并同时提出问题,向日葵的花漂亮么?月季?桃花?这些花很美丽,只是为了赏心悦目么?对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呢?植物开花到结果必须经历哪些过程?自然界中也有一些花并不漂亮,并不能吸引昆虫,那么这些花怎样传粉和受精呢?

  说明:首先学生被那些美丽的图片吸引住了,从开花到结果非常感性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对提出的问题加以思考,很自然联想到花开的美丽更重要是为了吸引昆虫为它传粉,这又为传粉和受精的提出打下了基础。同时提出自然界中也有一些花并不漂亮,并不能吸引昆虫,那么这些花怎样传粉和受精呢?这为后面的学习传粉的方式打下基础。

  第二个环节:新授

  Ⅰ.提出思考的问题:你知道花的各部分结构么?

  说明:采用问题的形式给出知识点,使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

  1、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知识点的要求,并展示桃花的模型。

  观察和思考

  对照图观察桃花的模型,观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讨论:(1)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

  (2)对于植物的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

  2、指导学生观察花的顺序,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

  3、、赛一赛: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花的各种结构,比赛辨认花的基本结构,并利用可拆开的桃花模型重点认识雄蕊和雌蕊的结构。

  4、讨论:四人一组,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归纳总结提出的两个问题。

  说明:这两个问题在学习了花的结构之后,学生不一定能完全正确回答。此时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答案,而是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在学完后面两个知识点后,再次讨论这两个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基本能回答出正确答案:1、子房发育成果实。2、对于繁衍后代来说,花的雄蕊和雌蕊都重要。我再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雄蕊和雌蕊都重要?在植物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这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粉和受精的知识。

  5、小结:通过观察可以看出,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组成,雌蕊、雄蕊是一朵花中最重要部分。

  Ⅱ.从花到果实要经历哪些过程?

  说明:通过标题让学生思考,花到果实必经的途径——传粉和受精

  1、多媒体展示雌蕊的放大结构,并出示阅读提纲。

  2、讨论交流阅读结果,在总结传粉方式时,用多媒体展示玉米用风传粉(即风媒花)和桃花用昆虫传粉(虫媒花),使学生对自然界中花的传粉方式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

  3、受精过程十分抽象,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使学生对受精的过程更易理解。

  4、小结: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出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Ⅲ.果实和种子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1、多媒体展示花到果实的过程。

  2、讨论后总结果实和种子的由来。

  3、拿出自备材料,区分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

  3、小结: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子房发育成果实。

  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Ⅳ.分析推理:

  我们吃的玉米,常会看到玉米穗缺粒现象,向日葵子粒也会出现空瘪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怎样预防?

  说明:不仅可以引出人工辅助授粉,而且让学生有一种熟悉感,让他们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讨论并总结:玉米穗缺粒现象,向日葵子粒也会出现空瘪的现象,主要是传粉不足造成的,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人们常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第三个环节:课堂小结。

  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归纳为主,老师主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为下一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四个环节:检测反馈

  Ⅰ.判断

  1、花冠是花最明显的部分,也是花最主要的部分。( )

  2、只要有雌蕊就能结出果实和种子,因为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

  3、一般情况下,一枚雌蕊的子房中只有一个胚珠。( )

  4、受精完成后,除雌蕊以外,花的其它部分全部凋落。( )

  说明:让学生区分明确易错、易混淆点。

  Ⅱ.拓展和延伸:

  1、一朵豆角花里有6个胚珠,若6个胚珠都能发育成六个种子,至少需要花粉( )

  A、1个 B、6个 C、3个 D、12个

  2、有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指的是( )

  A、外果皮、内果皮和果实 B、外层种皮、内层种 皮、种子

  C、果皮、种皮和胚 D、果皮、种皮、种子

  3、如果在开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把桃花乙去掉雄蕊,都用塑料袋分别罩起来,扎好袋口。其结果是( )

  A、甲不结实,乙结实 B、甲能结实,乙不结实

  C、甲、乙都结实 D、甲、乙都不能结实

  七、课后反思:

  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多,也较枯燥,怎样才能使学生不觉得“闷”?我认为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运用多种媒体非常重要。在讲解“传粉和受精”时,请“小老师”上台讲解,使学生有新鲜感;在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让学生观看视频,使学生看到平时看不到的生命现象。活动多样化,能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他们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书本的充分运用,媒体不能滥用,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本自学的,就给时间他们阅读自学,在书中寻找答案。

  新课标还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花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态度。如上课伊始给学生欣赏美丽的鲜花照片,再听着美妙的音乐,欣赏花开的过程,学生不仅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在看“果实的形成”视频时,有一段话教育学生“在品尝美味的果时,别忘了说声感谢你,花朵”;在上课结束时,让学生齐声朗读“当我们欣赏着美丽的花,品尝着香甜的果时,别忘了平时要注意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生物教案(篇3)

  一、说教材

  《 》是济南版___年级生物第___单元第____章的第___节。该单元以_______为主题展开。

  本节课

  根据本章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依椐新课标中 “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的要求,我从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2、

  3、

  根据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立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方式的的目标,我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教法以“启发式谈话法” 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为主, 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依据新课程改革改变学习方式的的目标我具体的学法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学习:

  1、教师提出问题

  2、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生物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阳光、温度、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2、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非生物因素的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归纳总结

  四、《教法》

  以“一案三为主”为模式的学案导学教学方法

  五、《学法》

  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观看视频《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导入:自然界中的环境因素多种多样,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生物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学习《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二)、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读学习目标

  (三)自主研学、合作探究

  1、出示自主研学一,分组让学生回答。

  2、展示图片和资料,分析是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的影响:

  (1)阅读黄粉虫幼虫资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展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

  (3)小组长领着同学们实施计划,让学生画实验记录表

  (4)学生分组实验,把黄粉虫幼虫放置后,静置五分钟,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黄粉虫幼虫在两种环境中的个体数量,把实验数据填在记录表中。(等待5分钟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实验:1、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2、为什么要用10条黄粉虫幼虫做实验?只用1只黄粉虫幼虫做实验行吗?为什么?)

  (5)五分钟后,学生统计实验数据,求出平均值。

  (6)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7)表达交流: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黄粉虫幼虫有影响?

  4、出示自主研学二,分组让学生回答。

  5、展示图片,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学生畅谈收获,教师展示主要内容,并进行感情升华

  (五)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写一篇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倡议书

  (六)巩固练习:分组比赛练习

  (七)评选表演优秀小组,鼓励其他小组。

生物教案(篇5)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河北少儿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主要讲述了食物链、食物网等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为本章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本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生物圈做了铺垫。所以本章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

  从知识基础上来说,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本节内容是以上部分的自然承接,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太大困难。从经验角度上分析,学生会吃与被吃有一定了解,但对于食物链和食物网却不完全清楚,自然会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以及学生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

  2.通过观察“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图片,提升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体会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关注人体自身的健康。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食物网中食物链的计数。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能够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从讲授、多媒体直观教学等方面人手,引导学生学习,而在学法上,我将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场景,提问学生该场景涉及到的生物及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观察得出螳螂、蝉、黄雀、树;蝉吸取树的汁液,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它们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接着我将进行补充:可以用大树→蝉→螳螂→黄雀的链状结构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最后追问学生什么是食物链?生物上如何定义?从而引出课题——《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新课教学

  1.食物链

  我组织学生进行谜语竞猜:一片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草莓。我将追问学生又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学生得出杨梅。随后继续提问学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请学生尝试用链状结构来正确书写它们之间的关系。师生总结得出草→羊→狼。

  接着我会讲解: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引导学生根据所写食物链,组织同桌两人为一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食物链由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组成?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

  (3)通常怎样书写食物链?

  (4)可以用线段代替箭头吗?箭头的指向是一定的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题答案为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它们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第二题为起点是生产者,一般是绿色植物。第三题为用箭头来表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箭头的方向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第四题学生说出不能,因为箭头代表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其方向总是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我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最后我会总结: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条食物链。各条食物链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如草食动物要吃多种植物,每种肉食动物也有多种捕食对象,所以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

  随后提问学生若生态系统中的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在一起,会形成怎样的结构呢?进而进入食物网部分内容的学习。

  2.食物网

  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尝试将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线连接起来。当学生完成后,让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结合教材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1)这些食物链为什么会出现交叉?形成了怎样的结构?

  (2)你是如何数出该图中的食物链条数的?

  学生思考后得出数食物链的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不能中途停止。我最后进行总结: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3.生态系统的功能

  我会展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示意图,提问学生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什么?能量流动具有怎样的特点?接着讲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那么如果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这些有毒物质是否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呢?

  4.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的积累

  我会播放淡水生态系统中鱼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视频。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独立思考:

  (1)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

  (2)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怎样?

  (3)这些有毒物质来自于哪里?

  通过问题串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上,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提升

  提问学生生物链中缺少生态系统的哪些成分?在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的基础上,还能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不断扩充,增加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四)课堂小结

  我会总结: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将会威胁人类自身。所以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地球的生存,让我们珍惜环境吧!

  (五)布置作业

  我将组织学生以生物兴趣小组为单位去调查生活中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的事例,查阅资料讨论后给出有效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下节课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讨论。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节课我采用了提纲式的板书,旨在清晰明了地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生物教案(篇6)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义三大部分内容;它系统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我们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制定教学目标的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

  ①识记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②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呼吸作用意义。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能力目标

  ①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的基本能力和探究精神。

  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④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领会呼吸作用的实质。掌握呼吸作用的物质、能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计算能力。

  ⑤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中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能通过事物的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②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生物呼吸的有关知识,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限于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认识水平,对呼吸作用的过程几乎未涉及。高中学习呼吸作用,重点放在使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上,可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呼吸作用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基础。学生认识呼吸作用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过程、

  突破策略:1、通过资料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通过提问、读书、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出。

  3、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不足。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现又缺乏直观教具,是学生对其理解困难的又一原因。

  教学难点:1、实验设计过程 2、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突破策略:1、分析实验设计过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利用投影片形象地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反应式,使学生清楚须有“能量”栏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3、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和相关呼吸作用的运算法则

  课时安排:2课时

  二、 说教法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在课堂活动中起主导、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所以本课采用比较法、直观教学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阅读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阅读、计算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1、 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 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

  2、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知识。

  3、 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初步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原则和方法,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创新性。

  建议同学们联系各种亲身体验,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过程。联系课件,并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讨论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以有氧呼吸为主,明确基本概念、场所、条件、产物、氧化的程度、能量的来去等,接着以同样的方法对无氧呼吸进行列表比较,最后联系生命活动和日常生活识记呼吸作用生理意义。

  指导学生学会形象思维,结合投影片和第二章中“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的相关内容,形象地分析、记忆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及其反应机理。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无论是人类还是细菌,如果能量供应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结束。那么,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产生和提供能量的呢? 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新课。

  提出课题:细胞呼吸

  探究新课:

  (一)、区分呼吸(运动)与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归纳呼吸作用概念

  (片2)1、“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什么区别?(图片)

  2、“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什么联系?(图片)

  3、细胞呼吸和有机物的燃烧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4、是不是所有的呼吸作用都是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呢?能不能举几个例子?

  5、综合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同学们能否归纳呼吸作用的概念?

  (片3) (从“反应物、产物、场所、条件、本质、方式等多方面归纳)

  细胞呼吸是指糖类等有机物在细胞内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进行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二)、以酵母菌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研究呼吸作用的有关特性;

  (片4)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依赖外来的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以出芽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在有氧、无氧的环境中均能生存。(简单介绍此片:图1、2、3)。

  (片5) 首先我们看一段小资料 同学们能否从这段资料中,提取出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信息?

  学生:(同学们可能分析出:)酵母菌产生了CO2、酒精

  教师:(此时教师要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酵母菌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CO2和酒精的呢?根据酵母菌的介绍(有氧、无氧均能生存)酵母菌产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环境中产生的呢?

  教师:科学结论的得出,均是通过实验探究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嘛!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证明或推翻这位同学的分析。

  在设计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注意几点: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依赖外来的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其生活方式与动植物有一定的不同。我们就应该根据具体的生物对象,采用不同的实验技术手段。(可转回片4)

  2、 科学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与原则:(讲解实验变量与无关变量)

  3、在检测观测指标时,应根据具体的观测指标采用具体的实验措施:CO2、酒精可通过其化学性质来的鉴定。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酒精的鉴定需在黑板上写出)

  (片6) 展示科学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

  (片7) 教师:我们来分析一下完整实验步骤(与此同学的实验过程比较)

  (三)、归纳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片11) 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探究的过程,能否归纳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1、观察现象:面包松软,啤酒的形成均与酵母菌有关

  2、提出问题:酵母菌的产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3、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最可能假设:

  4、设计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操纵实验变量;科学检测实验的观测指标;限制好无关变量

  5、实验结果预期

  6、实施实验,

  7、得出结果,对比分析,判断假说真伪、结果与预期相符,证明假说正确。

  8、得出结论;

  (四)、再探究: 再探究一:(一)(二)(三)(四)(五)

  (五)、本节课小结:

  (六)、关于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和有关实际应用,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讲解。

  (七)、作业:以哺乳动物(小白鼠)、植物(小麦、金鱼藻)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来研究呼吸作用的有关特性。

  (八)、以植物种子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来研究呼吸作用的有关特性;

  1、操纵实验变量:活种子、死种子

  2、科学检测观测指标:(在黑板上写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观测指标的分析。)

  A:观测指标为消耗的有机物量(物理学方法)

  B:观测指标为消耗的氧气量(物理学方法、化学方法)

  C:观测指标为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物理化学方法结合)

  D:观测指标为温度变化(物理学方法)。

  (九)、板书:

  第二课时:

  提问: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提问:有氧呼吸怎样进行?

  (一)有氧呼吸全过程

  出示课件:(展示有氧呼吸过程图)由学生先自学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提出问题要求分析并讨论:

  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

  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别来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 从何而来?

  ③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

  ④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⑤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⑥C6H12O6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再请学生讲述,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既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情况及反应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的原因,以解决学生中的疑难。

  展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过程图;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有氧呼吸 场 所 反应物 产物 释放能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讨论:总结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总反应式(关键词:氧气、酶、彻底、分解、大量)

  通过以上处理,使得有氧呼吸呼复杂、抽象的过程变得形象、具体,既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二)无氧呼吸全过程

  提问:苹果、香蕉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回答:酒味。)转入无氧呼吸的学习

  展示: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提出要求:阅读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自学无氧呼吸过程、产物、能量的释放、概念、发酵等,教师只起组织、提示、引导和归纳性总结的作用。

  (三)、有氧、无氧呼吸的比较

  提出问题:讨论并分析:1、为什么无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

  2、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3、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异同?

  展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4、那细胞呼吸有什么意义呢?学生阅读;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联系动植物和人体的其他代谢过程加深理解

  (四)、巩固练习:展示:知识目标检验小结:让学生自行检验有无达到知识目标.

  (五)、课后探究课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农村有家庭酿制甜酒酿的技术,请同学们组成合作小组一起探究甜酒酿的酿制过程并能提出相关问题继续探究。(如:①加酒药前为什么先要使米饭冷却?而后为什么还要保温?②加的酒药是什么?③既然是酒为什么会甜?④在瓷坛内的米饭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⑤酿制甜酒酿时,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为什么?⑥可用大豆制甜酒酿吗?等等问题)

  (六)、板书设计(略)

  五、效果预测:

  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探究引入,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引起加强学生有意注意,通过比较归纳,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师的点评与总结一方面统一了认识,给学生一个较为正确的可供参考的观点,另一方面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能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预测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后的探究性课题将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使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如何观察却不知道,所以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明确如何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植物细胞,并归纳总结出植物细胞结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归纳整合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绘图技能。

  (二)、教学目标: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以及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了解出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依据:学生初次接触细胞实验,不会使用实验工具进行装片观察,而且学生也从未看到过细胞。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依据:能否归纳总结出植物细胞结构并绘制出植物细胞结构图的前提。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过细胞,因此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复习上节课内容,创设情境导入。

  (2)、讲授新课:如何制作临时装片。

  (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4)、练习。

  (5)、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多媒体、实验探究、设疑质疑法相结合。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并采用复习、展示导入、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与情境导入:

  1、显微镜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2、显微镜的使用分哪几个步骤?

  3、观察老师准备好的玻片标本,挑起学生观察微小细胞的欲望。

  二、制作临时装片

  1、多媒体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准备:

  擦:必须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目的是避免杂质出现于视野中。

  滴:滴加清水时应适量:过多,水会溢出;过少,制片容易产生气泡。

  (2)制片:

  撕:撕取少量的洋葱鳞茎叶内表皮,不要将叶肉一起带下来。

  展:充分将取下的洋葱表皮展开,避免重叠。

  盖:盖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边缘,然后将另一侧缓缓放下。(防止气泡产生)。

  (3)染色:

  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时适量:多了,会溢出来污染实验台;少了,染色不充分。

  吸:吸水纸应有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均匀扩散到盖玻片下。使染色充分。

  复习巩固记忆步骤。直到能在脑中回放出各步为止。

  2、学生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学生练习,老师指导,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取材,多做几组)

  3、学生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学生观察,老师指导)。

  三、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师生互动:植物细胞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让学生明确:

  (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2)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

  (3)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部位。

  (4)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5)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

  师生互动:讨论:如何给细胞下定义?

  明确: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科学家们经过研究知道,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基本结构是一样的。它们一般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各种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四、技能训练:绘植物细胞结构图

  强调绘图要领:

  1、真实;

  2、规矩:大小、位置、点线结构(明暗要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较暗处点较密)要规矩;

  3、完整:名称标注齐全。(标注要尽量在左侧,标注要对齐。)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2、植物细胞的结构。

  六、作业布置:

  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生物教案(篇8)

  一、说教材

  《群落的结构》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与群落》中的第三节。这节分为两课时,第2课时是探究活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我所讲的是第1课时,这节课内容包括群落的概念、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群落的结构》在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为“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依据课标,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说出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及什么是丰富度

  (3)举例说出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识别数量坐标图所表示的种间关系

  (4)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说出群落中动植物垂直分层分布的原因和意义,水平分布的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群落结构特征的学习,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

  教学难点

  1.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

  四、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使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对抽象的概念、生物学术语能更快、更准确的理解。例如: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中动物的分层现象等,有时不容易观察到,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可以让学生看到这些生物现象;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本地没有的多种生物群落,如热带雨林群落,冻原群落等,为学生运用概念解决未知的群落问题提供素材。

  2.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获取信息、解开疑惑,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讲练结合法

  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学生讨论难以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老师进行深入、详细地讲解。学完一个知识点后立即进行对应的练习,可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五、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不断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群落概念的学习中,让学生结合图片小组讨论,理解概念的内涵,然后再由学生尝试归纳概念,教师再进行纠正。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学习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

生物教案(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题目是《生物入侵者》。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预期效果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生物入侵者》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篇课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生物入侵者”标题生动形象,引起读者注意,文章开头引出说明对象,然后是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然后写出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世界各国对此采取的相应措施,这是通过逻辑顺序来说明的。思路清楚、层次分明。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与生物入侵相关的生态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

  3、体会文中说明方法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

  2、在掌握“生物入侵者”概念的基础上,明确说明顺序,讨论说明方法,品析说明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我国生物入侵的严峻形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理清说明顺序;

  2、把握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生物入侵这种现象。

  二、说学情

  对教材进行分析并且了解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根据我了解本班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我觉得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回答问题等方面有条不紊,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体现了本班学生的素质很高,完成了我设计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怎样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呈现出一种自我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教学互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采用了朗读法,多媒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要想获取文中的信息,必须通过朗读对课文的感知来了解。

  演示法:本文有许多生物入侵者学生没见过,通过演示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入侵者对人类的危害。

  合作交流法:学生可把疑难问题解决,通过探究发现一些真理,获取更多的知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一起交流,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说学法

  这节课中主要以自学与合作探究这两种方式为主,在上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本课的内容,生字词的音、形、义,我也调查一下学生对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在这节课,我没有检查文中的生字词,我重点安排学生独立勾画文中每段的中心句,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的好处或作用,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一些答题技巧和方法,这样一来,既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合作探究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阅读此类文章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怎样理解“入侵”和“生物入侵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在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三、把握内容,理清顺序;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哪些生物入侵者?它们有什么危害?

  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分别是什么?

  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四、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它们的表达效果。

  1)通过圈点勾画,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说明方法。

  2)可用文中“”这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的特点。

  五、跳读课文、赏析语言

  1、文中哪些词、句子用得好?

  2、文中有些字词可否删掉,为什么?

  六、质疑问难,领悟主旨。

  1.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2.师提出问题突破文中的难点。

  3.师生共同探究本文的主旨。

  七、展开辩论,表明观点。

  针对“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生物学家和生态学界的人士持不同的态度,你赞同谁的观点?

  1,学生分甲,乙两组展开讨论。

  2.师生点评,归纳小结学生的态度和观点。

  八,拓展延伸、链接生活

  1、生物入侵者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或看到过?说说他们有没有给人们带来危害。

  2、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

  九、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让我们共同努力抵抗“生物入侵”!

  让我们用心关爱我们的大自然。

  六、说预期效果

  本节课按照我的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从教学实践看,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好,归纳能力也很强,教学环节的展开还算流畅,今后在教学中需要加强的是: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把文本挖掘更透彻些。

生物教案(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在实验前介绍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学生对消化系统已经有了感性认识,紧之后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在亲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结构到功能、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本实验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案例,它隐含着生物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有利的一面:

  学生经过生活体验对牙齿与舌的功能有一些感性认识,明白唾液腺分泌唾液。

  经过以前的学习,部分学生已领悟了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生命的奥秘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不利的一面:

  1、实验操作技能欠缺。

  2、探究本事欠缺,体此刻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还有必须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的含义。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本事目标:

  经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和决策本事,培养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经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经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必须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本事。

  教学难点:

  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本事,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四、教法学法

  教法

  1、经过学生咀嚼馒头的情境引入,从而提出探究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2、从分别设计牙、舌以及唾液对馒头的消化的单一变量对照到合并探究多个变量的对照。

  3、采用自我反思,交互式评价方式分析实验失败原因,使学生深刻领悟探究方法的内涵。

  学法

  1、学生根据体验馒头味道的变化,自主提问,作出假设。自主设计实验,经过实验现象观察得出相应结论。

  2、自我反思,交互式评价方式分析实验失败原因,深刻领悟探究方法的内涵。

  从而使启发诱导式的教法与探究式的学法和谐共振。

  五、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鉴于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本事弱。挑选部分学生实验前简短培训,了解实验原理,操作要领。在实验中让这部分学生去带动其余学生,让实验落到实处。

  情境引入

  品尝馒头,要求进行较长时间咀嚼,感受馒头味道的变化,从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探究实验

  ⑴提出问题:

  馒头是怎样变甜的呢?

  ⑵作出假设: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唾液的作用有关。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引导分析在口腔中使馒头变甜的相关因素,然后做出合理的假设,不仅仅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活跃气氛,更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科学做出假设的方法---即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中做出合理假设。

  ⑶制定计划:

  a、提示:

  ①设计一组实验,有的只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

  每个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把难点进行分解。本探究涉及到两个探究因素,让学生同时对两个探究因素设计对照试验,有必须难度,让每个组选择一个因素探究,降低了难度,学生跳一跳是能摘到桃子的。

  ②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没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后构成的麦芽糖是有甜味的。

  ③淀粉遇碘变蓝,但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④口腔的温度大概是37℃。

  b、思考:

  ①怎样模拟舌的搅拌、牙的咀嚼,唾液的参与以及口腔的温度?

  ②你选择的是什么因素对淀粉的消化?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怎样确保仅有变量不一样,其它条件都相同?

  ③怎样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学生说出方法后,教师提议:滴加4滴稀碘液后置于温水中水浴加热,观察颜色的变化情景。)

  设计意图:这3个思考题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弄清了问题①③,不需要教师做任何强调,学生就能明白该实验有的组要把馒头切碎,要搅拌,以及整个实验要坚持在37℃下进行,滴加碘液等具体操作的原因;问题②是引导学生控制变量,顺利设计对照实验的核心问题,学生只要清楚了这个问题,设计出合理的方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c、分组讨论设计(要求图示说明,图示板演)

  一大组:牙齿和舌头作用实验方案;

  另一大组:唾液的作用实验方案;

  d、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整合

  为了让学生突破难点顺利掌握从探究一个因素上升到同时探究两个因素的方法,我采用先易后难,先分解后整合的策略。具体过程为:教师根据学生板演图,把两组对照实验中相同实验组合为一体,适时点拨:为了提高效率我们能够把两个因素放到一齐同时进行探究,只要先把实验组设计出来,各对照组只要变量与其不一样,其它条件相同即可。由于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到达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e、完善实验设计

  ⑷实施计划

  ⑸得出结论

  ⑹表达交流

  小组汇报实验完成情景,反思实验失败的原因,交互式评价。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做下铺垫。

  进一步探究:

  为什么强调在37℃条件下进行实验?你能设计实验来说明温度对淀粉消化的影响吗?

  兴趣小组展示课前做好的处于60℃条件下的实验现象,从而使学生明白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存在影响。

  课堂小结

  1.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3.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舌搅拌与牙齿咀嚼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课后反思

  1、未雨绸缪,有的放矢。实验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教师实际操作对实验能到达的效果了然于心。

  2、鉴于淀粉的分解过程无法直观感受。将原实验设计中后滴加稀碘液改成先滴,经过颜色由蓝变浅蓝、再变成黄色来感受淀粉分解的过程。

  3、由研究单一变量提升到同时研究多个变量的探究。

  4、增加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拓展学生的思维。

  可是,由于学生知识储备的原因,在实验操作上有些方面不规范。

分享

热门关注

早起的正能量的句子

早起正能量句子

护理见习报告13篇

护理见习报告

安全管理的心得热门12篇

安全管理心得

退宿舍的申请书怎么写900字精选

宿舍申请书

夏天吃西瓜的文案汇总

吃西瓜的句子

孩子们教案通用10篇

孩子们教案

精选生物实习报告(通用10篇)

生物实习报告

大班教案龟兔赛跑通用10篇

大班教案龟兔赛跑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通用10篇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参考]最新《穷人》教案1500字(通用10篇)

穷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