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调研报告集锦11篇

2023-05-16 11:40:27 人才调研报告

  据您提出的要求,我已经为您收集了以下内容:人才调研报告。请注意,此网页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常言道,“实践出真知”,随着人们自身素养的提高,写报告已经不再罕见。通过写报告,我们可以培养严谨、客观的科学精神。

人才调研报告【篇1】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提高人才应对政策,促进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我局组织人员于5月上旬先后深入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卫生监督所、县疾控中心、走马乡卫生院等六个单位,就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把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才基本情况

  截止20xx年12月底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4所(个),其中:公立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乡镇卫生院、分院16所、村卫生室548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1个,民营医院1所、个体医疗诊所(社会办医)41所;共开设床位731张,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1.7张;现有卫生人员152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28人,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76人,初级职称456人,未取得专业技术职称77人。另有乡村医生367人。调研单位情况详见各单位报告。

  二、近年在人才培养上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走人才兴昭、强昭之路,是发展壮大昭平卫生事业的必然之路。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大投入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硬件建设发生根本性变化,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如何提高卫生队伍专业素质,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要求,我们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增加卫生人才数量和提高卫生人才素质。一是在人才培养上采取了重要的措施。采取“引智、引人、引技、引项”的办法和选优、选专、选高、选特的措施重点培养,重视对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的培养,提高了卫生技术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形成了学历、专业、年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人才梯队。二是采取了县、乡镇内调济、人才流动中心招聘、外出进修、岗位自学、上级对口支援免费技术培训和在职培训、传、帮、带等形式为乡镇级卫生院、分院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人才。近3年,送出区内外培训人员30余人次,在职培训254余人次。三是有计划地组织了25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疑难病例会诊、巡回医疗、健康教育和“三下乡”活动。四是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技术骨干”和“中医农村适

  宜技术”培训项目。逐步使乡镇卫生院、分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80%。五是利用卫生厅科技培训项目,对各乡镇的每个村一名乡村医生进行了急诊急救技术、农村合理用药知识和有机磷农药中毒防治知识的培训,有效提高了乡村医生医疗保健技术和服务水平。六是各卫生单位每年有计划的选派无学历或低学历医务人员脱产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提高人员专业知识层次。梧州市人民医院响应万名医师下基层服务的号召,派出各科医疗骨干对昭平县人民医院对口服务,支持山区医疗卫生工作。七是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县中医院建立中医药特色专科,培养专科专病服务人才,促进了人才成长。拓宽了服务范围。八是加大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力度,县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乡镇医疗机构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经过不懈努力,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才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夯实,人才队伍不断加强,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工作措施不断强化。有效的支撑了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服务保障。

  三、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五个方面:一是卫生管理者对医疗卫生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臵,对人才工作缺乏规划,缺乏主动性,在人才的教育、培养、引进、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和行动,人才工作相对落后滞后;二是人才严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人才政策和人才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进出的体制性障碍还未从根本上打破,人才环境还不尽如人意,聚集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还不强;四是人才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现象同时存在;五是人才队伍学历普遍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普遍偏高,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后继无人。下面,从五个方面具体谈谈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

  1、引进人才困难,主要是没有吸引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主要是工资待遇,人员编制无法解决,医疗条件差,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

  2、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我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所处地域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工资、待遇相对偏低,子女教育等生活不理想,此外受体制的影响,人员编制身份不能确定,造成部分人才外流。

  3、人才总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高、中级人才短缺,大本以上学历

  人员较少,研究生以上人员没有,接受普招毕业的医学类大中专生比例不高,相当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属成人、自考等毕业生,大部分属工人身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尤为突出。

  4、各单位的编制配备不规范,编制数严重不足,造成所调研五个的单位普遍存在借调其他单位技术人员工作的普遍现象。借调人员由于编制及待遇多年无法妥善解决,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均受到直接的影响。

  5、调研的几个单位的人才培养、引进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制定。目前对人才只重使用,不重培养。从20xx年至今,部分机构的中层干部除增加了几个工作人员外,几乎没有大的变动,没有进行任何转岗、换岗,也没有对外进行流动交流。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长期固定在一个岗位工作,容易导致思想的固化、惰性的滋生,也十分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意见和建议

  1、创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优势,增强地方吸引力。要借鉴先进地区的人才引进经验,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尽可能地制定优惠政策,以政策吸引人。

  2、优化软硬环境,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一要放手让高层次人才干事业。将他们安排到适合他们发挥才能的岗位上,在科研经费、设施等条件方面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二要从政治上关心他们。对贡献突出的高层次人才要予以提拔重用,给他们压担子,尽最大可能发挥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三要落实好福利待遇。以优厚的福利待遇回报他们的突出贡献;四是坚持用人不疑的原则,对选中的高层次人才,工作上要关心、支持他们,让他们放心大胆地施展才华;五是建议县人民政府对高层次人才推行优惠政策,不受编制限制享受现正式职工同等身份待遇;六是加大感情投入,以情动人,使他们愿意来,留得住。

  3、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增加高层次人才总量。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作为人才兴县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要编制合理的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加大培养力度,鼓励本地人才参加学历教育和其它形式的继续教育,或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签订协议回来效力等形式,培养“永久牌”高层次人才。通过以上方式,增加高层次人才总量,建立起一支能够支持本地经济卫生事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4、积极发挥县医学会的作用,通过县医学会组织全县卫生人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引进技术,开阔视野,共同切磋技艺,相互合作,共谋发展。

  (二)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存在问题

  1、引进人才不易。一是目前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存在着脱离实际的高期望值,不愿到乡镇卫生院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卫生院工作。二是当前乡镇卫生院经营状况普遍不佳,没有资金用在引进人才上,这就进一步降低了乡镇卫生院对院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更不用说已事业有成的在岗优秀卫生技术人员。三是有的高一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愿意到基层卫生院服务,但乡镇卫生院没有解决各种福利待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四是乡镇卫生院的编制出现严重不足。

  2、培养人才困难。一是人员紧张。一人多职,派出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往往会打乱卫生院的全盘工作;若派出学习人员过多,碰到突击性任务,就会出现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人员紧张,往往使卫生院管理者放弃或压缩进修人数。二是经费紧张。外出进修、学习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目前基层卫生院亏损现象异常普遍,财务状况十分严峻。在职工工资都无法完全落实的前提下,也就不可能拿出经费来保证医务人员的进修、学习。三是定位困难。基层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常抱着这样的想法:“外出进修不学疑难病诊疗方法,就学常用诊疗方法,倒不如不去进修。再说,高新技术在乡镇没条件开展,一般技术也就这些。”因此,进修定位非常困难,定得过于普遍,职工兴趣不大,缺乏积极性,且进修时工资奖金比在单位正常上班少,职工都不愿去;定得过高,则学不致用。四是内部传授困难。目前活跃在基层卫生院医疗一线的.业务骨干,年龄普遍偏大。他们中有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专毕业生,基本功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有的是子承父业,擅长于治疗某一方面的疾病或拥有家传的秘方、验方,在当地百姓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在传授医术方面还远远不够。乡镇卫生院的医师梯队建设严重脱节,中青年业务骨干极其缺乏。

  3、留住人才更难。一是技术留不住人。卫生院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医疗水平普遍较低,有技术有水平的专业人才要想在卫生院有所作为非常困难。因此,一旦有大医院召唤,很少有人能抵得诱惑。二是待遇留不住人。一直以来,卫生院生存艰难,财力有限,入不敷出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过分提高医疗技术骨干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是不可能的。虽然在实行绩效工资后,医疗技术骨干的工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卫生院退休人员工资、防保经费、发展经费都得自行筹措,卫生院要想留住优秀人才,经费无疑成了最大障碍。三是感情留不住人。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团队、绝佳的氛围,但卫生院显然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

  既缺少医院文化建设,也缺少团队协作氛围。目前基层卫生院职工的劳动强度和数量参差不齐,但工资资金的差距十分有限。长此以往,难免影响业务骨干的积极性。

  建 议

  1、建立有吸引力的人才机制。要用战略的眼光来构建人才的引、培、留机制,加快人才的梯队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心甘情愿到基层来创业、来发展。同时要大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让引进的人才有足够的空间施展才华。虽然目前财务有限,但如果再不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下工夫、投经费,基层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制定培训计划,形成层级培训,每年乡镇卫生院都要负责对所管村医进行培养,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工作需要选派优秀青年医务人员到市、县级医疗机构培训。进修期间派出单位要保证参培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2、规范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目前一些基层卫生院还存在大量的作为职工子弟顶替进入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基本上既没专业学历,也无技术职称。上述人员的存在,一方面占用了卫生院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临床一线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卫生院的发展。因此,尽快地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着力营造“能者进、能者上、劣者下、劣者出”的用人氛围,进一步精简人员,提高在编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人才有序竞争机制的建立,是卫生院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3、积极争取农村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为农村培养适宜性人才,使适宜技术在基层得到广泛应用,为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简、便、捷、廉”的医疗服务。

  4、制定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待遇无疑在人才的挽留方面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能者多得、惰者少得,拉大两者之间的差距,充分调动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打造卫生院内部文化特色,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的同事关系,使人才愿意留下来。

  (三)对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

  一是局机关干部没有参加过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机会少,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基本上都未参加过管理知识的培训,管理知识、管理经验有待增加和丰富。

人才调研报告【篇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迅速壮大,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带动了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但是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和改进。

  一、目前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民营企业人才队伍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据对武陵区20家重点民营企业的调查,民营企业近年来迅速做大做强,对人才特别是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与需求十分强烈。但企业内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市场配置供给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也反映十分集中。截至2004年底,20家民营企业拥有职工1991人,从职称结构看,拥有各种职称的270人,其中高级职称为37人,中级职称121人,初级职称为112人,高级人才比例明显偏少。二是民营企业吸纳、培养、使用人才的机制不够健全。用人理念上存在急功近利思想。相当多的企业家在观念上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只重产出,不求投入,表现在人才的使用上″只用不养″或″重用轻养″,人才教育培训投人不足,使人才的自我发展、提升空间受到限制。人才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科学的人才管理办法。在人才选拔任用上存在不重业绩,而看与企业主的亲缘关系的现象。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方面还存在不足。在薪酬方面,据调查,我区民营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年均薪酬2—4万元。在保障方面,与外地相比差距较大,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区的民营企业人才普遍存在″打工″的思想,企业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三是党委政府在推动民营企业人才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近年来,虽然区委、区政府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对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政策措施、引导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民营企业人才政策落实不到位。

  二、加快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党对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区委、区政府要加强对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制定目标明确的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对民营企业人才队伍的宏观管理与指导。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

  2、创新人才政策,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人才成长环境。出台更加灵活优惠的人才政策。在经济收入、技术入股、物质精神奖励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形成人才″洼地效应″。要健全民营企业人才保障体系。要关心民营企业人才家属就业等问题,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要加强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定工作。要完善民营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指导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实践,积极推进和规范股权制、期权制、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激励政策。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考评机制,保证企业内部公平。

  3、强化政府服务功能,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人才服务社会化。要提高政府服务水平。集中精力创新行政体制,强化服务功能,使政府职能、政府行政行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要加快人才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应用现代化人才管理手段,建立具有我区特色的、贯通全国的统一开放的人才信息网,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共享,要分门别类建立人才信息库和专家信息库,为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信息服务。

  4、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构筑民营企业教育培训新体系。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要通过各部门,邀请国内外专家,定期组织相关企业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形成政府、用人单位、个人等多方负担的教育培训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机制,与国内外名校合作建立自己的培训学院。要面向市场,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鼓励企业创办重点行业实验室,解决我区重点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吸引培养一批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中高级人才。

人才调研报告【篇3】

  农村实用人才一般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掌握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经营创新能力,能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在农村经济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他们活跃在广大农村,扎根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就如何发挥好农村使用人才在农村产业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我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现状

  据调查统计,我县现有农村实用人才510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从人才类别来看,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手工业、人畜医疗、外出务工及其他,其中种植业172人,养殖业362人,加工业239人,商饮服务、营销人员1169人,人医、兽医人员441人,个体私营企业67人,能工巧匠1675人,其他行业941人。这些人被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或者被称为“土专家”、“田秀才”。

  总的来说,一是数量多,分布广。数量多达5106人,分布在全县各地经济条件较好的牛寨、兴隆、落雁和区位优势较强的盐井、普洱、柿子等的实用人才相对较多。二是拔尖、关键人才少。就目前的县情决定了人们发展经济选择的空间小,种植业覆盖全县,从事第一产业的较多,而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的紧缺、关键人才极少。三是没有机构和制度去有序管理。四是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高中文化的占20,初中文化的占55,小学或没有文化的占25。

  二、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农村实用人才长期活跃在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因此他们的经营范围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为生产者无形的订单,成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挥棒。二是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成立专业协会,运用产业化的经营形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的创新,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目前,我县各类经营、生产性质的协会已有14个,拥有会员300余人,社员467人。有的已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三是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村实用人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在学了一技之长后,主动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场,带动本地农民外出务工,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20xx年,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达到6.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3亿元,其中有较大部分外出务工者属于能人带动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斩头露角,他们常年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摸爬滚打,带领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是推动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从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看,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管理难度大。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现有村级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普通农民多,居住分散,管理力度大。加上目前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与农村对人才需求的脱节,存在着学非所用的现象。一方面造成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实用人才、实用技术、技能的短缺现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是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我县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都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经验积累,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绝大多数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甚至部分是文盲,大多数年龄偏大。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

  三是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多数农村实用人才小农经济意识、保守思想重,加之没有激励机制,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另外,在农村实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四是结构不尽合理。从事种养业的多,而从事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流通的人才少,尤其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较多,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特别是创业型人才严重缺乏。五是资金投入不足。六是规模小,带动性不强。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培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一是在培训对象上,要实行多层次培养。对象选择上按工种和行业特点,对种养大户进行重点培训,技术人才强化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要打破传统观念,拓展培训对象。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不拘一格,但求实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农村实用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外出打工返乡优秀青年、农村外来的各类经纪人队伍、优秀的部队转业军人等都是农村新型人才,明确了只要是对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起到积极示范带动作用的一律纳入培养范围。二是在培训内容上,要实行多样化培养。要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突出重点,把握实际,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制定重点培养内容及规划,同时明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类别和数量。三是在培训方式上,要实行多渠道培养。

  利用“高校”培训,要争取与农业大学联合,组织种养大户及致富能人等参加学习,并充分利用好农大毕业的待业青年,发挥他们的才智,鼓励他们创业。要利用“活动载体”培训,充分利用“三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开展科普知识培训。利用“基地”、“示范点”进行现场感官性培训,利用科技示范点、种养大户现场培训的方式,通过讲解和现场参观,更加直观地对大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要注重“走出去”考察学习的方式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

  (二)建立市场开发机制。建立市场化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机制。结合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以优势产业带动或以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要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市场农户”等的形式,由公司、协会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将技术、人才、市场结合起来开,发农村实用人才。

  (三)加强管理服务,引导农村实用人才自我开发。对农村实用人才实行优惠政策,在开展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推广,科技服务,申报科技奖励等方面,提供辅助资金和农资资料。在教育、考察、学习、培训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保护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成果、知识产权以及取得的合法权益,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采取农民自筹、政府资助、社会力量支持的办法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一是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对农村实用人才在开发农业产业上,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信贷、用地、品种、技术、信息等的支持。二是在政治待遇上给予肯定。对年纪轻、文化素质高、技能技术过硬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加强锻炼,带领村民致富。三是荣誉上激励。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创先争优”、“农村十佳优秀实用人才”等创评活动,树立典型,加强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开展每年一次的奖励表彰大会,授予荣誉证书,增强其荣誉感。

  (五)成立机构,强化管理。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积极把农村实用人才吸收到党团组织及村组领导岗位上来。县乡要成立领导机构,做到有机构、有人管。

人才调研报告【篇4】

  人才引进工作调研报告

  地级××市组建以来,市委、市政府将人才引进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将人才引进工作调研报告如下:1998年8月、2000年1月相继出台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的补充意见》,市人事局还于2000年11月颁发了《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

  高层次人才享受的优厚待遇作了具体规定。

  吸引人才易,留住人才难,人才流失的现象在许多地方并不少见,地级××市创立伊始,也遇到了这种现象。市卫生局组建后,碰到一位从事肿瘤研究的硕士研究生要求调出,原因是北京某肿瘤研究所以优厚的待遇、家属和子女户口进京为条件,要挖走这位研究生。经过了解得知,该研究生颇有报效家乡之心,但是所在医院缺乏应有的科研条件、工作环境,使他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卫生局领导及有关几个科室的负责同志先后数十次找这位研究生促膝谈心,真诚地希望他留下来,为××地区的肿瘤防治工作发挥作用,并承诺为他创造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提供必需的科研条件,努力解决其工作、学习、生活上的种种困难。求贤若渴的精神感化了这位研究生。该同志心情舒畅地投入到肿瘤研究工作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去年又被选送到芬兰国进修学习一年。

  各单位下决心以诚留才,让高层次人才人尽其用,全市上下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促进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良性循环。不少外来人才不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出佳绩,而且成为人才引进的好帮手。在我市建设局工作的耿博士,在武汉点将台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上现场宣传,一下子就为我市有关用人单位吸引了1名博士、4名硕士,令许多自认为条件优越的地方和单位刮目相看。一些武汉大学的研究生通过他们已经在泰工作的师兄师姐介绍纷纷来泰应聘。正如他们自己所说,该所高校已经形成了××的人才同向效应。

  “××是个新兴城市,发展潜力巨大,引进人才的政策优厚,引进人才的心也特诚。”刚刚举行的南京秋季高级人才洽谈会上,一位姓范的高工站在××人才招聘团摊位前,自发地向在场的应聘人才宣传。

  据了解,这位范工是南京人,1999年曾参加首届××高科技人才洽谈会,后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但用人单位求才若渴的举动一直让他感动。这次他在报纸上看到我市参会的信息,就主动到场帮助我市宣传人才引进政策,并表示现在已经可以到××工作了。在他的现场宣传下,徘徊在双登集团摊位前的3名硕士研究生最终将目光锁定了该公司,双方顺利达成试用协议。

人才调研报告【篇5】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近几年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人才需求也比较旺盛,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巨大的人才供需差距使得物流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社会上的热门专业,自XX年北京物资学院和西南交通大学开设物流管理以来,国内已经有218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类专业。

  一、我国现阶段物流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权威部门统计的数据,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在今后几年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我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且,地域不同,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不同,总的来说南方及东部沿海城市物流业发展较快,内地发展较慢,其发展的主要特征是:(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占71%,第三方占21%;成品销售物流中,43%的执行主体是公司自身,21%是第三方,36%是两种形式兼用。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74%为供货方,13%由第三方执行,公司自主的比例为13%。(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是传统的国有交通运输与仓储大型企业实行资产重组与流程再造,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二是民营的物流公司不断扩展,呈稳步发展态势。三是不少大型制造企业也把业务延伸到流通领域,建立专业的物流公司,向第三方物流发展。四是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加快在中国建立网络。(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4)物流产业发展正在引起全社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仍未建立,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的体制阻碍了现代物流应有的跨地区、跨行业、网络化特征和优势的体现,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未来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1、物流人才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且地区间存在差异。

  根据权威部门统计的数据,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在今后几年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未来15年内,人才缺口达600余万人。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物流业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长,给我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物流业提供了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我国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标志。

  物流人才需求量和种类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发展物流产业最早的地区,也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带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我国空中航线最为密集和繁忙的地区。航空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的城市。这些岗位要求物流人才能熟悉空运业务的相关知识,拥有一定的空运经验,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等。

  长三角地区近年来物流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继珠三角之后又一重要的物流基地。长三角地区在港口、航海贸易方面占据优势地位,长三角地区对海运、报关、港口贸易方面的人才需求要比其他两个经济地区多。这些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有一定的从业证书,熟悉现代国际贸易、海运知识,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环渤海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以及辽宁、河北、山东省,成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物流业竞争力与其他两个地区相比,仍然很弱。物流业的发展侧重于铁路公路运输、仓储、采购。注重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工作经验。对于中高层部门经理则还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

  2、初级人才和一般操作工是当前物流人才需求的主流。

  物流人才按等级来分,大致可分为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初级物流人才和一般物流操作人员四类。高级物流人才位于企业的高层,主要负责企业整体目标的制订,起着总指挥、主持大局的关键作用。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占招聘企业招聘岗位的9%,招聘单位对这类人才的要求相当高。中级物流人才主要负责企业具体事宜的计划与指挥,一般的经理和主管属于中级物流人才。例如物流部经理、营运主管等。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占招聘企业招聘岗位的47%,招聘单位对此类人才的工作经验要求一般为5年左右。初级人才和一般操作人员属于执行层。他们负责具体事宜的操作。偏重于体力劳动。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占招聘单位招聘岗位的44%,招聘单位对于此类人才的工作经验要求一般1-3年。此外,一般只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熟练运用办公软件,英语四级等。

  三、调研结论

  1、扩大招生规模,满足社会需求。

  物流人才是当前我国紧缺的人才之一,且随着经济和物流行业的发展,社会需求量还将扩大。社会巨大的需求量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机遇,我们要借国家近两年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契机,加快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同时搞好软件及硬件配套措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笔者获悉,目前江苏省大部分高职类院校都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但都处于起步阶段,招生规模小,但都在努力探索,细分培养方向,扩大招生规模,如江苏南方科技学院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至今,招生人数增加到120人,毕业后虽然就业率还可以,但从事物流工作的只有一半左右,且大部分在小的货代公司或快递公司工作,就业质量不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扩大招生规模,满足不断人才需求的需要,还要确立专业方向,培养“又专又精”的人才。

  2、确立培养初级人才和操作工人的目标。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培养合格熟练的操作人员正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因此,我们要确立培养初级人才和操作工人的目标,在三年的学校教育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劳动部门举行的职业鉴定大赛,使每个学生都有拿到物流专业的资格证书和上岗证书,使学生工作后马上就能实际操作,避免工作后的再培训。

  3、加快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从事物流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具备从事物流工作所应有的能力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构建是一个关键环节。为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建设上,使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环境保持国内先进性;按照物流企业的需要,改革实践教学内涵,丰富职业培训项目;使实验实训环境既具有教学和培训能力,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功能上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发展。强化与现有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合作,同时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开发和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使其持续稳定并良性运行。

人才调研报告【篇6】

  1、 调查对象: 兰州市人才市场

    2、调查目的:

  1) 通过考察、调研,了解室内设计专业在太原市的人才需求及就业前景

  2)通过了解市场对室内设计的人才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人才缺口,努力朝该方向学习

  2) 了解室内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2、 时间:xx年3月

  4、调查方式:

  实地考察,参加人才市场招聘会,与企业招聘者的简单交谈,查阅浏览报纸网络的信息

  5、调查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更好地了解现时期室内设计人才的市场需求及就业前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要求,了解室内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对太原市人才市场进行实地考察,参加现场招聘会,与企业招聘者简单交谈,以报纸,网络调查为辅,了解企业对市场对室内设计人才应聘者的具体要求,为一年以后的毕业就业做好准备。

  6、招聘要求:

  1) 全日制院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或相关专业大学以上学历;

  2) 1-2年以上家装设计工作经验;

  3) 有美术基础,精通设计软件(AutoCAD 3dsmax Phtoshop等),精通材料及施工工艺;

  4)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进行团队之间的交流配合;

  5) 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可以处理突发事件,能承担较大的工作压力;

  A能力要求分析:

  入行门槛比较低,能力更重于学历。室内设计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从业人员整体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具备职业资格持证上岗的并不多,真正科班出身的更是少数。30%的企业看重应聘者的业务能力,30%的企业看重应聘者的组织协调能力,15%的企业看重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10%的企业关心应聘者的职业道德与忠诚度,10%的企业看重应聘者的环境适应能力,5%的企业对应聘者的压力承受能力有较高要求。从调查的数据来看,企业最看重的是应聘者的良好的业务能力和协调能力能给工作提供帮助。

  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时,普遍要求毕业生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更多地掌握交叉学科的知识,对文化修养的培养,和对个人品的提高,注重的是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与交际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

  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录用持有与应聘岗位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除关注毕业生是否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外,对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相应的工作经验要求更高。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思想品德、敬业爱岗、团结协作、团队精神等方面要求较高;同时希望毕业生能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

  B 人才学历的要求分析:

  10%的企业选择应聘者是要求应聘者学历为研究生以上,45%的企业选择应聘者的学历为本科学历以上,40%的企业选择应聘者是要求应聘者学历为专科以上学历,只有5%的企业选择应聘者是要求应聘者学历为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从以上数据看,企业对应聘者的学历比较看重,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办事的基础,也能在以后的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7、室内设计就业前景:

  随着城市建设和房地产的不断升温,室内设计专业(建筑装饰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建设设计师)的就业形势近年持续走高。由于设计师的就业前景与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并且随着国家工程制度的日益完善和人居环境要求不断提升,未来室内设计这一专业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室内设计师就业前景及基本能力要求需知

  A.就业机会众多,选择余地大。房地产、建筑公司、装饰公司、设计公司、展览展示公司、设计公司、家具行业。高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设计人才,专业设计人才一直是招聘热门。近年来,买房、装修,已经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考虑生活环境的舒适与品位,装饰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室内设计人才需求自然旺盛。一些装饰公司甚至不愁没活儿,只愁没人。

  B.入行门槛比较低,能力更重于学历。室内设计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从业人员整体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具备职业资格持证上岗的并不多,真正科班出身的更是少数。

  C.收入水平比较高,属中上收入阶层。设计师收入来源丰富,薪酬结构是“底薪+业务提成+设计提成”,年薪十万元并不遥远 。

  D.发展空间广阔,就业机制灵活。关联行业均可就业,也便于兼职和创业。整体来说,室内设计属于朝阳产业,有很不错的就业前景。

  E.知识系统实用,专业特长突出。具备了深厚美术素养、扎实理论基础、超强手绘及电脑表现技法,熟悉实战流程的精英毕业生深受行业青睐。

  8、室内设计,装饰行业目前就业情况。专家给说说具体情况,分析一下目前市场

  室内设计目前不是很景气,虽然买房子的人很多,但

  第一,很多人没有想请设计师的想法,自己的房子还是喜欢自己倒腾

  第二,很多卖场都有买材料免费设计的设计师,这样就让设计师很难做

  第三,买房子已经让很多花费了所有继积蓄了,还有很多贷款买房的,很多有已经没有钱请设计师了

  室内设计现在提倡轻装修重装饰,也就是软装,这将是室内设计未来的发展动向,已经有很多室内设计师在学软装设计,随着人们口袋里钱的增加,要给家里设计的想法肯定会慢慢流行,而软装设计也将会成为设计的主流。

  小结

  室内设计是一个高薪的行业也是一个自由的行业,当然这是跟个人能力分不开的,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室内设计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行业,它要求设计是具备一定的设计理论知识、创新思维能力、良好的艺术素养、深厚的文化修养、较高的个人品位和手工制图能力外,还要掌握装饰材料、施工工艺制图标准以及相应的行业规范。我们平时要着重具体实际方案的设计操作,避免纸上谈兵,加强与同学的相互交流。熟练掌握每一门技能,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

人才调研报告【篇7】

  一、调研的背景、对象和方法

  (一)调研背景

  会计专业是职业类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由于各行各业、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随着我国大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多和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开始变化。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也在逐步下降,中职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很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还束缚在上世纪90年代的框架体系中。本次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调研吴江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会计专业设置情况及人才培养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吴江市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包括课程标准),据此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调查对象

  调查的对象:以企业为主,其次为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企业选取我院毕业生安置率较高的10家中、小型企业,毕业生选取20xx、20xx届30名学生。

  (三)调研方法和形式

  本次调研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形式采用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这次的调研,目的是希望能够对今后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在实务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会计行业发展的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一)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新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普通会计技能的专业人员已开始无法适应快捷的企业发展,而具有“管理型”的会计人才却属于极度紧缺的人才行列。

  有关专家说,目前会计行业处于低端人才不缺,高级人才告急的阶段。出纳、普通会计员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要找一个有过硬的专业背景,手中拿着国际认可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相关行业中“滚打”过几年的人才却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那么,怎样的会计人才才能算是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不是一定就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才算高级会计人才?真正合市场“胃口”的会计人才大都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凭,有3—5年的“实战”经验,并持有过硬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本科文凭并不是必需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宝。但对于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求有2~3年工作经验为宜,可见工作经验对于应聘的重要性。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来看也就是实务能力,这不仅要求我们中职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我们会做,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我们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其实这只要通过一定的实习实训是可以做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会考虑招收。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企业认为现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的有:1.实践经验,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者,还要对审计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2.实务经验、职业规化及能力与职位的定位。3. 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加以解决,安于现状,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议和见解。

  事实说明,应届毕业生尽管在开始时在应聘会计、审计等岗位时有一些弱势,但发展的机会客观存在,只要自己踏踏实实从基本的核算工作干起,摆正心态,准确定位,工作几年后自己不就是人才市中最具竞争力的群体了,毕竟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二)会计人才需求结构中,中高级会计人才稀缺。

  一直以来,在热门职业排行榜里很难找到会计的踪影,难道企业真的不需要会计了吗?新增企业数是越来越多,国家的总体投资规模是越来越大,可是各媒体招聘会计人员的数量就这么几个?其实深入观察不难发现,初级会计人员太多了,连年饱和。数据统计表明,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比中高级职称及其他高证书的人数多。目前在人才市场上,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再加上一般会计人员企业一般通过内部员工推荐,所以人才市招聘的数量就更少了。中高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就目前每年的供需比来看,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高级会计人才的紧缺就更严重了。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跨国企业及一些外国企业家纷纷在华设立公司,这就需要大量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本土高级财务人才。这一点也让我们充分看清市场需求的变化方向。

  三、企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据中国财会网显示,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表明,截止20xx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300万户,同比增长20%,增加近35万户。按此增长速度分析,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增加了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二)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达到了25家,占调查中小企业总数的58%。学历需求的比例构成如图5所示:

  (三)岗位需求情况

  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8%、20%、42%。岗位需求情况如图6 所示:

  (四)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业务素质:

  财会人才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要成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业务素质的不断深化尤显重要。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广泛的知识面

  企业认为光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只有涉及广泛才可能从账本里解放出来,

  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会计毕竟只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也应相当熟悉。调查中企业一致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他实际上不懂会计”,改革开放的中国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会计工作是实践知识的应用,因此,会计人员应是综合性的人才,他需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及时地吸收反馈,例如金融、证券等知识。

  (3)掌握会计电算化,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计算机现已广泛地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将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使会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分析预算、统筹等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差错,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掌握计算机应用这一能力。

  其次,企业认为财会人才掌握外语知识是我国财会工作与国际财会制度接轨的基础性条件,它可以帮助我国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探讨一些可行性方法,尽早参与国际经济事务。 能力要求:

  1、较强的实践能力

  财务人员经过实践检验,动手能力差不行。当前,我们财务人员越来越感到对于会计这样一个实用性经济学科,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社会需求量比较大,市场竞争的情况下,相应的,应注重对理论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更新知识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便在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情况千差万别,自然不可能有一统天下的具体方法,会计工作,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一特点,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科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自身思想观念。光靠输血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造血的功能。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一个企业的财会部门掌握着它的经济命脉,财会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关口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不仅要同本单位人员交往,而且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这些已经十分明确的显示出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发生的变化,它将社会活动能力纳人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合格的从事财务会计或审计工作的人员,企业认为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平衡协调能力,这是由其职业在现代社会或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其与社会、企业其他有机组成部分之间的微妙关系所决定的。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生存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四、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一)会计专业方向分析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就业的行业包括制造业、商业、房地产业、金融银行业、饮食业、酒店宾馆业等归纳这些行业的会计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一是盈利性企业内部核算管理性质的会计工作;二是行政事业单位(非盈利性单位)内部核算管理性质的会计工作;三是盈利性企业对外经营性的会计工作,这主要表现在银行业。由此应该将会计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银行会计。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绝大部分知识能力被企业会计内容覆盖,技能方面与企业会计没有区别,所以决定去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专门化方向。最近的从财经网和一些相关的报道中了解到,现在社会上很缺乏资产评估方面的人才,由此最后确定,会计专业开设企业会计、银行会计和资产评估师三个方向,其中企业会计针对的岗位重心是小企业会计,银行会计针对的岗位重心是银行柜面出纳,资产评估师重心是大专会计班的考证。

  会计专业这三个专门化方向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在会计基本知识、

  操作技能等方面两者是一致的,但在具体业务上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企业会计主要是内部管理方面的核算,银行会计主要是对外经营业务方面的核算,资产评估师要求执业人员既具有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又具有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这些共同点所需掌握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将成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依据,而其不同点将成为专门化方向课程的依据。

  (二)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分析

  根据本次调研,一般企事业单位和银行系统会计人员的工作项目主要有:出纳、审计、总账、报表、成本核算、工资核算、纳税核算、往来结算、资产管理、财务分析、银行柜面出纳、银行信贷、银行结算、统计等,这些工作项目形成会计专业对应的基本职业岗位群a 在这些岗位群中,有些只适合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如审计、总账、报表、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能够适合中职学历层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是一些理论知识要求不高、技能操作要求比较熟练的岗位。目前适合中职学生的会计类岗位主要有:单位出纳员、银行柜面出纳员、会计信息录入员、统计员、工资员、成本核算员、仓库保管员等。

  (三)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会计证管理制度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我国国内的会计资质考试可以按照难易水平和参加人员的素质大体分为三个级别:一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二是会计职称证书考试;三是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证书考试。

  1.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考试时间: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一年组织两次。

  考试科目: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包括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考核由上海市财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近几年中每年约有3万人报名参加考核,合格率约40X~右。

  具备条件:报考者应具有高中毕业(含技校、职校)及财经中专结业证书、专业证书以上学历。 免试条件:其中具有财经类专业中专毕业以上学历者可免考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电算化两门科目。

  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会计职称考试)

  考试分类:考试分为初级资格考试和中级资格考试。

  (1).初级资格考试

  报考条件: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有2年会计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均可申请初级资格考试。初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考生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两个科目的考试,才可以取

  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

  (2).中级资格考试

  报考条件: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A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B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C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

  D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E取得博士学位。

  中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资格考试成绩实行单科累计制,单科合格成绩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有效,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标准均以考试年度当年标准确定。凡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取得以上三个考试科目合格成绩者,均可取得中级资格。

  此外,目前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已由评审制转变为考试制。

  3.注册会计师考试

  报考条件:有高等专科以上学历者,且具有会计、统计、审计、经济中级以上专业资格的中国公民。

  免试条件: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可申请免试一门专长科目。申请者应在报考期内填报免试申请表,经省考试委员会及有关部门审核确认并报请上级考试委员会核准后,方可免试。

  考试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考试形式为闭卷。

  4.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cPT)。

  这是一种类似于注册会计师,但主要以税务相关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会计类资格考试,取得中专以上学历并从事税务相关工作规定年限者均可报名参加。

  5.注册资产评估师

  考试科目:《资产评估学》、《经济法》、《财务会计学》、《机电设备评估基础》、《建筑工程评估基础》五门考试科目。

  报考条件:

  A.取得资产评估相关专业(经济管理、财务会计、工程技术,下同)中专学历,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七年。

  B.取得资产评估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五年。

  C.取得资产评估相关专业本科学历,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三年。

  D.取得资产评估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一年。

  E.取得资产评估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F.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但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经济、会计、审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并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六年。

  以上证书中面向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书、珠算等级证书,还可以增加“点钞”、“账簿书写”、“传票翻打录入”等技能考核。

  五、关于会计专业的思考与建设

  通过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专业会计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一)校企合作,制定和优化培养方案。

  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我们要经常聘请了校外专家以及院内骨干教师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会议,针对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做了相应调整。

  (二)加强实习实训方面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校内建有实训室,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切实体会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感受会计的岗位环境和岗位能力需要。签有校外4个实习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校内实践教学的不足,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送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等实习基地考察、实习,培养和锻炼了实践技能。

  (三)加强校企合作,共享人力资源。

人才调研报告【篇8】

  截止20XX年底,全县共有各类人才18870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9%。从行业看,其中:党政人才 1356 人,占人才总数的7.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941人,占10.3% ;专业技术人才6437人,占34.1%;农村实用型人才4673 人,占24.8%;技能人才2615人,占13.9%;社会工作人才1848人,占9.8%。从学历看,研究生学历21人,占人才总数的0.1% ,大专和本科学历8034人,占人才总数的42.58%,中专及高中学历1905人,占人才总数的10.1%。高中以下学历8910人,占人才总数的47.22%。从职称看,高级职称367人,占人才总数的1.94%,中级职称2294人,占人才总数的12.2%,初级以下职称4293人,占人才总数的22.8%。

  分类别统计:党政人才1356人。从职级看,县处级37人,占2.7%,乡科级837人,占61.7%,科员及以下482 人,占35.5%;从学历看,研究生学历19人,占1.4%,大学本科学历503人,占37.1%,大学专科学历693人,占51.1%,高中及以下学历141人,占10.4%;从年龄上看,30周岁以下92人,占6.8%,31-35周岁77人,占5.7%,36-40周岁295人,占21.8%,41-50周岁624人,占46%,50周岁以上268人,占19.8%。此外,全县科级以上干部中,女干部126人,占14.4%,非党干部41人,占4.7%,少数民族干部1人,占0.1%。

  经营管理人才1941人。从学历看,大专以上学历792人,占40.8%,中专及高中491人,占25.3%,初中及以下658人,占33.9%;从职称看,具有高级职称的78人,占4.0%,中级职称的352人,占18.1%,初级职称的466人,占24%。

  专业技术人才6437人。其中正高职称的10人,副高301人,中级2091人,初级4035人。从行业看,教育类3229人,工程类117人,卫生类642人,农业类73人,乡镇企业(非公经济)类1802人,其它574人;从学历看,大学本科以上203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大学专科3926人,大学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达到 31.6%。

  农村实用型人才4673人。其中生产能手1417人,经营能手1093人,村级管理人才1411人,能工巧匠613人,其他139人。

  社会工作人才1848人,其中:男性1248人,女性600人;中共党员1218人,占65.9%;从文化程度看,本科219人,占11.85%,大专351人,占18.99%,高中及以下1105人,占59.8%。中专168人,占9%。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104人,31至40岁407人,41至50岁878人,51岁以上458人。

  技能人才2615人。从职称看,技师465人,高级工1047人,中级工1103人。

  我县人才状况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人才总量逐步增长。近年来,我县人才数量稳步上升。到底,我县人才总数达到18870人,比的17900人增加970人,增长5.4 %。

  二是人才素质逐步提高。从人才职称看: 、20、20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数分别是2144 人、2209、2294人,年均增长率3.5%。人才的高学历和高、中级职称比例明显提高。我县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市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功臣3名、科技企业家4名、拔尖人才3名;拥有市级专业技术人才3人,市级经营管理人才3名,市级农村实用人才4名,省级专家3名,市级产业英才2人。高层次优秀人才有所增加。

  三是人才结构渐趋合理。从人才职称结构看,年,我县人才的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比例为1:4:8,逐步向1:3:6的“金字塔”式合理结构模式靠近。从人才的专业、行业分布看,我县人才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上。2012年,分布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教育人才3229人,占18.8 %;乡镇企业人才1802人,占10.5 %;党政人才1356 人,占3.7 %。这三部分合计占到33 %。从人才年龄结构看,人才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35岁以下人员比重占到30.4%,45岁以下人员比重占到74.2%,50岁以上人员仅占12.9%,均比过去有了质的提高和变化。中青年逐渐成为人才队伍的主体力量。

  四是人才工作领域逐步拓宽。在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基础上,相继开展了农村实用型人才、技能人才、社会管理人才等队伍建设,组织实施了系列化人才工程。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

  五是人才环境逐步优化。随着我县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公平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初步形成,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落实市县各种人才扶持奖励政策,对各条战线涌现出的专业精通、成果显著、成绩优异的优秀人才的重奖,充分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同时我县不断加大人才资金投入,营造了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六是人才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人才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尤其是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业新品研发、实用技术研究以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近五年,全县取得科技成果10项,其中2012年3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实施,加快了我县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充分体现了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一大批党政人才已成为优秀领导者和管理者。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企事业单位技术与管理的“领头雁”。 在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大多作为本单位中层以上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成为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培养实用人才等方面的排头兵,在企业创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强化人才教育培训,丰富人才工作载体,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统筹使用人才,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管人才。

  一是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我县人才工作坚持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成立县人才工作领导组和办公室,并由人才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人才工作的综合协调和联络服务。形成了县委直接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高度出发,先后制定了《县中长期人才发展实施意见》、《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为人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探索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县委不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及时掌握联系对象的基本情况、个性特点及专业特长、思想和工作动态、人才作用发挥情况,帮助解决困难落实政策和改善环境。把人才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范围,从制度上给予了保障和支持。今年以来,我县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开展争创“人才工作十强县”、 “人才工作先进县”和“人才服务专员”等活动,印发《人才工作任务要点和分解及考核办法》,完善人才培养、教育、管理、服务、激励的一系列工作制度,筑巢引凤,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促进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有效发挥。

  2.创新方式,强化培训育人才。

  在人才工作中,我县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培训机构的“主阵地”作用,积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首先是明确培训规划。各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人才队伍培训计划,明确了人才培训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培训内容和工作要求。其次是灵活施教。本着人才需求和创新工作需要的原则,以各级培训基地为龙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在线学”相结合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人才进行培训。县委党校、县职业学校、农广校、农村实训基地等发挥各自优势,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培训。每年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120余个班次,培训人才9000余人次。其中党政人才基本得到普遍轮训。通过组织宽领域、多形式的培训,极大地拓宽了人才的视野,丰富了知识,锻炼了队伍,增强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3.创造条件,丰富载体引人才。

  我县不断丰富人才工作载体建设,为人才发展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目前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个,先后接纳30余名高学历人才进站工作,博士后工作站引才聚才的孵化功效逐渐增强。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创新型示范企业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共计23家。其中昌鑫生物研究所、平定陶瓷研究所、刻花瓷实验基地、煤炭气化实验基地、激光器应用研发中心、贝特瑞负极粉研发中心、长青陶粒砂科研中心等企业技术机构已成为我县人才聚集、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同时我县以实施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快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智力。通过交流会引才、项目带才等多种途径,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集聚。近三年来,共引进各类人才700余名,及时为各行业补充了一批骨干力量。

  4.营造氛围,注重宣传塑人才。

  我县把人才宣传工作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的进行了宣传。一是阵地宣传。充分借助报纸、电视、广播和专题专栏等阵地,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政策规定、工作举措、实践成果,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人才观念,强化人才意识。二是嫁接宣传。将人才宣传工作同经济工作的宣传紧密结合。在对外推介引进项目的同时,广泛宣传人才政策,吸引各地优秀人才集聚,投身到我县各项事业中来,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典型宣传。大力宣传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通过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人才奉献创新精神,塑造人才锐意进取、勇争一流的形象,在社会上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5.提升功能,优化服务留人才。

  我县坚持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并重、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积极优化服务内容,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创新人才公共服务方式,科学规范服务程序,努力构建崭新的人才服务格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服务保障。 一是变“单一”为“多元”,实现由常规到特色的转变。按照人才服务信息化的要求,全面规范梳理业务职能,将各项业务职能纳入“平定人才网”,将过去主要提供人才招聘信息服务拓展为提供政策咨询、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人才培训、人才招聘等全面的信息服务,通过网络平台为办事群众和单位提供服务。二是变“坐等”为“上门”,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紧紧围绕全县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组织开展“送政策、引人才、送服务、解难题”活动,20XX年以来共计下发人才服务政策咨询卡1216份,解答政策业务方面的咨询问题76个,帮助昌鑫生物有限公司、大地石油压裂支撑剂公司等重点企业引进急需人才468名。三是变“求快”为“求好”,实现由重效率到重效能的转变。按照公共人才体系化建设标准,综合运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9项服务制度,加强考核,跟踪问效,力求各项服务又好又快。同时积极参与山西省人才服务合作网络,有针对性地加强区域合作,与北京、河北、山东、深圳等地先进地区人才中心建立合作联系,推动了区域之间的人才服务合作、人才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为我县人才资源配置发挥了主渠道和基础性作用。

  6.统筹结合,多措并举用人才。

  我县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有效盘活人才资源,最大限度的挖掘现有人才资源潜力,不断提高人才使用工作水平。一是做好人才选拔,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突出以能力和业绩为主的用人导向,真正把优秀人才选出来,放到合适岗位用起来。二是完善薪酬分配形式,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实现工作业绩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使分配向优秀人才倾斜,保证人才既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又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将人才个人利益和单位长远利益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三是紧密结合实际,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围绕我县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重点培植壮大的新兴产业和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使用好各类人才,积极用项目吸引人才,以人才领办项目,给他们压担子、定目标、定任务,在实践中锻炼人才,提高人才的本领。同时为人才开展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使他们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促进人才作用的发挥,促使各类人才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竭诚尽力。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县近几年来在人才工作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就全县人才工作整体而言,目前还不能满足和适应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

  1.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

  从人才总量上来看,我县现有的各类人才总量18870人,只占我县总人口数的5.9%,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远不能满足我县各项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创新型、复合型较少。如专业技术人才中,大专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只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31.63%,而大专以下学历的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68.4%。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适用人才、技能型人才紧缺。

  2.人才分布失衡,结构不尽合理。从人才分布上来看,人才大都集中在县城和一些人口较集中的乡镇,党政机关、学校和医院等事业单位,企业拥有人才量过低,分布不均衡。如教育、卫生行业类专业技术人才总数为3871人,占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60.19%;工业类、农业类专业技术人才分别占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1.8%、1.13%,与我县新型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大县目标很不相称。党政人才80%以上集中在县直单位,一些边远乡镇人才年龄老化,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年轻干部断层,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从专业结构上来看,一些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如我县农技人员中传统产业方面的人才多,而且知识结构单一,服务面狭窄,整体素质不高,具有示范型、带动型的实用人才较少,不能很好适应农民技术多样化需求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人才开发的投入不足、力度不大。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健全。政府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开发、引进和培养投入不高,力度不大,对人才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跟不上,人才层次提高慢。政府依靠政策导向、行政手段控制人才总量和布局,显得相对乏力。

  4.人才市场基础建设较为薄弱,人才资源配置效应还不够明显。目前我县的人才交流平台主要是设在县人社局的人才交流中心,但场地、设施等硬件建设滞后,业务开展广度不深,信息化程度不高,为各类人才供需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仍有差距,对各乡镇乃至全县的人才交流带动作用还不够。

  5.人才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还未完全形成,一些富余人员出不去,一些紧缺人才因没有编制进不来,影响了优秀人才的选拔任用。现行的考评考核体制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分配未能向优秀人才有效倾斜,部分人才外流,尤其是一些优秀骨干教师和医疗技术人员流失。

  1.环境不够理想。一是硬环境不足。从我县整个经济来看,经济总量规模小,发展速度还不快,缺少能牵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在人才报酬、福利、待遇、出路、激励机制等方面缺少吸引力,影响了我县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开发和引进和使用,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本地人才的向外流失。二是软环境不优。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为人才排忧解难的力度不够。

  2.人才观念滞后。一是一些部门和单位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只重视人才的引进,却忽视对其进行培养使用。二是人才本身的观念跟不上。相当部分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企业,更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认为只有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才算是真正就业。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是我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以更开放的政策,更灵活的机制,更有力的措施,广泛吸纳和大力培养各类优秀人才。

  (一)树立科学人才观,进一步更新人才观念。

  各级各部门要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平定发展靠人才”的思想,不断提高对人才工作的认识。各级领导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优先的地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长抓不放。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全县各级各部门全力配合,各司其职,按国家、省、市、县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和完善适合我县人才工作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同时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电讯和专栏专版专题等传播方式,广泛宣传,让人才政策真正达到用人单位熟悉、组织人事干部精通、各类人才了解、全社会共同落实。在社会上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二)积极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一是明确人才工作目标责任。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的目标责任制,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定期进行考核。二是完善人才工作政策。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尽快制定各类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办法或细则。如《党政人才能力建设实施意见》、《高技能人才开发实施意见》、《现代农业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意见》、《招才引智奖励办法》,《乡土人才开发管理实施意见》、《盘活存量人才规定》、《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办法》等。立足我县实际,着力加强煤电化工、种植养殖、医疗卫生教育、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急需人才政策的落实。三是完善人才竞争机制。不断完善竞争性选人用人制度,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才应大胆破格提拔任用,充分调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推进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适合企业特点的人才选拔、任用、激励、监督机制。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改革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用人制度,解决能进能出的问题,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管理纳入劳动合同管理、由编制管理为主逐步过渡为经费管理为主,人事关系实现社会化管理,变养人为养事,真正做到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改革分配制度,解决能高能低的问题,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严格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积极推进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配套改革,全面提高事业单位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创新人才考核评价、奖惩激励、流动管理机制。通过岗位责任考核、业绩量化评估等举措,建立起与人才工作业绩紧密联系,能者上庸者下,末位淘汰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机制。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积极开展平定县杰出人才、拔尖人才、优秀企业家、创业之星等各类评选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政府给予表彰,予以重奖,创造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对急需的高级专业人才实行来往自由,不转工作关系,采取兼职等方式,用高薪聘请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签订协议或合同,以解决各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五是加大人才资金的投入。设立县人才基金,用于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奖励等。今后人才资金的投入要随每年县财力的增长而增长。同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人才开发事业。建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企业等用人单位发挥要主体作用,增加对科研开发的投入。各类社会组织设立人才发展、资助、定向培养等基金,用于人才资本投资。要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和工作队伍建设,做到“编制、职责、人员、经费”四到位,为开展人才工作提供坚强保障。六是切实关心爱护各类人才。要落实好联系人才制度、人才定期体检、津贴补贴的发放等制度。

  (三)加强人才能力建设,提高人才综合能力素质。

  1、党政人才。一是以执政为民为主线,培养党政人才的政治品质,引导教育党政人才勤政务实、廉洁自律,保持执政为民的本色,体现立党为公的要求;二是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提高党政人才的业务素质;三是以教育体制创新为动力,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党政人才终身学习的体系。

  2、经营管理人才。一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资格培训,建立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梯队;二是加强企业专业技术骨干的继续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三是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开发培养力度,建立“政府调控、行业指导、企业自主、个人自愿”的教育培训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才的社会权益保障制度,对经商办企业的人才在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3、专业技术人才。一是建立和完善在职学习、带薪学习制度,鼓励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学术深造,骨干技术人员到同行业技术单位实践,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二是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企业、农村自主创业,引导人才向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重点行业流动,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运用。

  4、技能人才。一是加快短缺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一批劳动力市场急需和短缺技能人才,缓解供需矛盾;二是积极开发利用现有技能型人才,提升现有技能型人才的技能结构和层次,形成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才的梯次配备;三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并以企业为依托,建立技能人才实习实训基地。

  5、农村实用型人才。一是依托“新农村建设”、 “三级联创”等,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把村干部培养成科技带头人、致富能手,实现能人治村;二是扎实做好绿色证书培训,培养一批新型技术农民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农产品营销人才、田专家、土秀才;三是加强农村技能型人才培养,推行“订单培训”,加大农村劳务输出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大批农业技能人才。

  6、社会管理人才。全面加强对我县各类社会管理人才的规范管理和引导发展,抓好现有各类社会管理人才的职业规范、服务技能的培养提高。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和创优社会服务的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管理中普法调解、社会救助、就业指导、婚姻介绍等各类社会管理人才。

  (四)强化管理措施,加大人才培训工作力度。

  一是强化政府统筹,继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在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中,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发展和农民工技能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全面提升我县人口文化科学素质。二是以我县各级各类人才培训机构为龙头,建立人才培训网络,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每年有计划对各类人才开展系统的规范化、制度化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三是选送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实力雄厚的单位进修深造,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四是选派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任职,鼓励他们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丰富实践经验,推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推动知识转化,提高实际能力。

  (五)克服区位瓶颈,不拘一格引才引智。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平定实际出发,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合过程中,要有选择地实行人才重点突破,广开渠道,简化手续,减少环节,开通引进人才智力的“绿色通道”,着力解决经济建设中的人才瓶颈问题。组织实施“千人百县”服务基层项目工程,将我们急需的人才引进来,用起来。要重点引进高层次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高新技术人才、适合行业需要的高级技术工人。特别对紧缺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等高精尖人才,加大引进政策的刚性,敢于突破常规,舍得花钱,面向全国全省高薪聘用。积极推行“人才持股”的股份制模式,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合作、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咨询服务、成果转让、参与收益分配等方式方法引进人才。实施“人才家园”工程。凡来平定兴业、创业的各类人才,本人及家属子女、直系亲属的户口可以同时办理。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社保医保、子女入学、住房购置等方面给予常住人口同等待遇。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体现不同特点的工资分类管理机制和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进一步扩大企事业单位内部分配的自主权,鼓励分配向富有实绩、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六)广泛沟通联系,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

  积极制定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优惠促回归、亲情感召促回归、环境优化促回归”,实施“凤还巢”工程。对那些为家乡发展出点子、支持家乡发展的和返乡创业的平定籍人士,应大力宣传,努力激发其热爱家乡、奉献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带回资金、技术和项目,推进平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七)拓宽资源平台,健全人才市场体系。

  一是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健全以平定人才市场为龙头,县直主管部门和乡镇为骨干,用人单位和村为基础的三级人才网络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同时做好与国家、省、市人才市场的衔接,在用人单位与人才之间构建起“金色桥梁”,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二是切实抓好我县人才库和高层次人才业绩档案建设,为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抓好拔尖人才、科技带头人、优秀知识分子的选拔活动,并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健全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及时准确反映我县人才需求状况,为各类人才择业和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四是做好“人才服务专员”试点工作。实施产学研结合工程,充分利用晋京科技合作平台,加强外引内联,组织推动企业、农业基地与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对接,探索新的合作方式,进行多种技术合作,争取提高产学研合作引进重大科技项目落户平定。

人才调研报告【篇9】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工业企业问题清单制度〉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将前期企业走访调研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

  在全市工业大会召开后,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传达贯彻,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规上工业企业调研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经商局,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开展走访调研

  从4月4日至4月15日,分4个小组,由县领导带队,园区管委会、政府办、安监局、环保局、经商局、所在乡镇等单位参加,对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现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此次调研活动,共走访企业51户,收集到困难或问题97条,其中,非市场因素70条,主要集中在土地问题、资金问题、办理两证问题上。

    三、认真执行纪要

  根据调研走访情况,针对收集疏理的企业困难和问题类别,对非市场因素部分,按一企一策要求,县政府共出台了19份纪要,分别予以安排落实。庚即,各部门按照纪要要求,逐个对企业问题进行解决。截止目前,我县已解决困难和问题60余条,其余困难和问题正在协调解决中,无请求市政府协调解决事项。

人才调研报告【篇10】

  一、行业规模及发展目标

  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初步统计,20xx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14700亿元;其中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含幕墙)6200亿元;住宅装饰装修产值8500亿元。按照《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预测,到20xx年,我国建筑装饰工程产值将达到21000亿元,其中公共建筑装饰装修8000亿元,住宅装饰装修达到13000亿元。

  建筑装饰行业虽然拥有较大的产值规模,但存在着行业组织化程度低、技术等级低和人员素质低的现实问题,成为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实现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建筑装饰行业就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全面提升行业运作质量,基本措施和要实现的目标分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工厂化加工,现场装配式施工,实现行业的技术升级。

  2.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提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以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升行业的社会地位,改善行业形象。

  4.以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高从业者队伍素质。

  5.以文化创意、设计创作,带动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6.以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高行业的国际化竞争能力。

  7.以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作用,推动行业的内部合作与创利能力的提高。

  8.以集成、整合既有技术和二次研发,建立行业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实施以上措施和实现相应目标中,必然需要一支爱岗敬业、受过正规教育、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才队伍支撑,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建筑装饰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优质化。我国每年完成公共建筑装饰工程项目350万个左右,其中合同额超过200万元的大约80万个;完成住宅装饰装修项目大约在20xx万个。从设计、施工、选材、配饰等环节分析,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建筑装饰装修需求带有很强的钢性,特别是住宅装饰装修,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但由于长期以来,行业管理关系没有理顺,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桎肘,影响到行业的正常秩序。因此,理顺行业管理关系,是更好的促进人力资源优质化的基础。

  二、行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与供给

  建筑装饰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根据中国高等院校学科设置的统计,全国有近200所高等院校开设有与行业相关的专业,在校生约为20万人,每年毕业生约5万人。当前行业内共有受过专业系统教育的人,总数约在120万人左右,其中从事创作及技术工作的人数约为80万人。

  按全国行业从业人数1200万人计算,受过系统教育的约占10%,主要集中在设计和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层面,按照行业发展的要求,现在需求人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端人才:主要需求有文化创意、设计创作能力的设计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带领团队进行自主研发的科技人才。按行业17万家企业和当前技术水平和急需解决的技术瓶颈测算,设计人才需要5万人、管理人才需要15万人(其中国际商务与工程管理人才3万人),科技人才需要5万人。这部分人才需要在行业内,经过10年左右时间的锻炼,在大、专毕业生中培养。

  2.其他人才:主要需求是设计的细化、深化人才,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大约需要50万人左右;企业管理中各种职能实现的人才大约需要20万人左右;项目管理人才,大约需要30万人左右(其中境外工程项目管理人才2万人左右);科技人才,大约需要50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机械、化工、电子、智能化专业;营销人才,大约需要10 万人左右(其中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人才1万人左右);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施工人员,大约需要500万左右。

  由于建筑装饰行业是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行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进入的技术门槛很低,行业内部竞争激烈,造成行业内人才流动性很大,人才使用很不规范,复合型人才、高端人才的培养难度极大。

  三、当前国内院校的专业设置

  高等院校是培养行业人才的主要基地。由于建筑装饰属于边缘学科,形成的时间又很短,所以专业名称非常杂乱,现在与行业有关的专业名称包括:环境艺术、室内设计、建筑装饰、景观设计、艺术设计、公共设计、时尚设计、空间设计、实验艺术、影视美术设计等。主要设置在设计与艺术学院内。当前主要院校相关专业设置状况如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部设置环艺系(设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两个专业)、工业系(设展示、交通工具、工业类产品设计三个专业)、染服系(设染织、服装设计两个专业)、装潢系(设书籍装祯,商业装祯两个专业)、工艺美术系(设玻璃、漆艺、金属工艺、编织设计四个专业)、陶瓷系(设艺术陶瓷、日用陶瓷设计两个专业)。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设建筑、室内、景观设计三个专业)、设计学院(设视觉传达、数码媒体、工业设计、时尚设计、摄影五个专业)、城市设计学院(设信息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三个专业)、造型学院(设油画、壁画、版画、雕塑、实验艺术五个专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工业设计系(设汽车、工业产品两个专业)、艺术设计系(设环境、视觉、数字媒体三个专业)、建筑学系(设建筑学、历史建筑保护两个专业)、景观学系(设景观规划设计、旅游规划管理两个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设计与艺术学科(设置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环境与景观设计、公共设计、广告设计六个专业)、影视学科(设影视、数字多媒体两个专业)。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设产品、家具、展示、室内、景观艺术设计五个专业)、装饰艺术系(设金工手饰、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同时该院有视觉传达设计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系、服装设计系。

  其他与建筑装饰行业配套的专业建筑学、风景园林、城市规划、电气工程、智能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及应用、给排水、水务,市政、建筑环境与设备、热力工程、制冷、空调、工民建、土木工程等,分别在其他理工类学院设置;投资经济、建设经济、企业管理、财会、统计等专业,一般在文科经济类院校设置,有些大学在扩张中,经济类专业也有在理、工类院校设置。

  四、当前人才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

  当前,建筑装饰行业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品质退化、高端人才培养困难,教学形式传统等主要障碍,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将有助于人才培养和聚集速度的加快。

  近几年,社会普遍反映设计师水平的退化。主要表现为设计作品雷同或相似;对高端需求无法满足设计需求;原创作品罕见等。同时,对新进入行业项目管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品质,也越来越表现出品质下降,无论是在组织管理能力还是在敬业精神上,都越来越难适应当前行业的需要。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我国高校教学机制中的问题,如近亲繁殖、师生比例失调、课程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与行业脱节、思想陈旧等管理体制中的问题。

  提高院校培养人才的品质,关键是处理好静心学习和接触市场、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力、秉承传统与创作活力之间的关系。要通过校企合作、校间合作、系间合作和国际合作等形式,加强师资交流和学科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业认知水平的基础,加大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的力度。要以社会、企业现实的项目、课题为载体,融合多学科的知识,结合工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创作能力,增强其动手实战技能。

  高端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使人们能够在争鸣中提高,在思想不断解放中,吸取新的营养,这就需要有一个公平的社会评价体系、和谐的学术辩论平台,奖励或鼓励原创的激励机制,尊重创新、创作的社会风气,在以民营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就尤为重要。

  企业家,特别是大企业家在培养、汇聚高端人才中具有关键作用,要敢于放权,善于授权,给人才更多的展现、锻炼的机会和空间。要有发现人才的睿智,科学使用人才的技艺,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气魄,才能加强高端人才的生成。要有战略发展目标,、策划和设计课题,合理调配人才攻关,特别是组织有志青年人才发挥作用,才能在企业发展、市场开拓的过程中,造就了高端人才。

  建筑装饰行业教育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但教学基础建设滞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特别是教材建设很不完备。要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加快学科基础建设,着力培养具有复合型人才发展潜力的教育资源整合,形成人才一专多能的教育体系,为行业尽快解决发展瓶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输送人才。

人才调研报告【篇11】

  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需优先发展。近几年来,我市确立“以人为本,教育为先,成才为根,创业为要”的教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教育事业初步实现了量的扩张、质的提高、结构优化和效益提高,教育发展成果惠及了百姓,改革创新经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认可,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也得到了加速和加强。到20xx年底,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由20xx年的40.1%、85.9%、94.5%提高到81.1%、95.9%和97.7%。进入“十一五”,要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教育产业集聚城,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教育人才队伍作保障,更需要优秀教育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制度。我们将围绕教育发展目标,全面启动教育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建设一支数量适当、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努力构建教育人才高地,滤布全力加快教育产业集聚。

  固本培源,打造教育人才团队

  目前我市专任教师达到48048人,这支队伍水平多高、素质怎样直接关系到全市教育的现在和未来,我们将实施“四大工程”,全面固本培源,积极打造教育人才团队。

  一是素质培训工程。

  当前,“回到学校”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世界性选择。我们将着力强化校本建设,积极落实以实践为导向的“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全面开展师德修养、新课程、教育科研、教学基本功等培训,切实培养既有理论水平,更有实践经验的教育专家和教育名家。到“十一五”末,评选三千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全市每个乡镇都有名教师,努力培养一批国家级科研型教师和省级特级教师。在推进校本培训的同时,切实加强非校本培训,强化教育人才的专业引领。我们将充分发挥教育系统高校多、专家多、科研单位与人员多的优势,积极开展专家学者讲学、科研单位与学校共建、科研人员进校等活动,不断引领教育人才专业发展,全面提高专业水平。“十一五”期间,实现在职教师全部轮训一遍,其中市级培训20000人,省级以上培训3000人。

  二是学历提升工程。

  多途径、多方法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进修,特别是高一层次的学历提升。积极争取支持,利用市内外高校资源开办在职教师本、专科学历教育。到“十一五”末,使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其中小学和初中45周岁以下的教师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4%以上;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2%以上。

  三是对口支教工程。

  建立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示范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一帮一”制度。所有城区学校的教师和教干,年龄在45周岁以下,没有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都要参加一年以上的支教工作。同时,从农村学校选派一批专任教师到城区学校“学教”。在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选派教干挂职交流,组织名师送教,定期开展送课、送专题讲座下乡活动,开展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全面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

  四是团队塑造工程。

  教育发展需要教育人才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力量,我们将通过“我校的教育理念”、“我的教育信念”、“教育需要热爱”等系列专题,全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教育共同远景建构,形成热爱教育、奉献教育、发展教育的团队精神和勇于创新、拼搏进取、善于学习的团队文化,积极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育人才团队。

  招才引智,优化教育人才资源

  针对我市教育发展加快,教育人才供给不足、结构还不尽合理、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的实际,我们将切实加大引进教师、引进学生、引进投资的“三引进”力度,扩大开放,全面出击,招才引智。一是筑“巢”引“凤”。积极优化我市教育发展环境,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全市教育办学水平,用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发展水平吸引人才。二是待遇“引”才。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引进人才的奖励政策,吸引更多的高层次教育人才汇聚___。三是扩大开放。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培训师资,加速骨干教师成长的同时,积极聘请国内外专家到我市从事教学和培训活动,促进我市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外”才和“外”智的引进,不断壮大和优化全市教育人才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才高地建设。

  完善制度,发挥教育人才才智

  有了人才,关键在用。用人对了头,一步一层楼。在人才资源开发和建设中,关键要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才尽其用的良好机制和制度。针对教育系统人才多和需求量大的实际,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创新,不断激发教育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开创教育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育人才中心运作体制,充分发挥教育人才服务中心职能,开展政策咨询、转岗培训、教育系统人事代理、人事托管等服务工作,并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推动校际、区域、公民办之间教师的合理流动。

  二是完善用人机制。

  按照“教师不调配,进市场;校长不任命,搞竞争”的思路,全面推行和完善以“科学设岗、以岗定酬、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人事代理、人事仲裁”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形成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中小学师资和人事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干选拔任用制度,校长和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公推直选、平等竞争、择优聘任。通过平等竞争,择优聘用,让能者上岗,弱者离岗。

  三完善激励制度。

  以评激励。健全和完善特级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评选和考核工作,让教师有成就感、成功感。以待遇激励。改革分配机制,实行结构工资制和特级教师、名校长、名教师特殊津贴制,全面落实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分配制度。以情激励。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大力实施民主管理、情感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分享

热门关注

疫情期间清明节祭扫活动9篇

清明节祭扫活动

新年团拜会致词优选5篇

新年团拜会致词

七夕爱情真诚语录24句

七夕爱情真诚语录

零食文案汇集200句

挫折的短励志句子

挫折励志句子

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集锦

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调研调研报告热门11篇

调研调研报告

人才调研报告怎么写8篇

人才调研报告

产业调研报告(集锦7篇)

产业调研报告

白酒调研报告集锦7篇

白酒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