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读书心得 篇1
今天我看了一组关于防溺水知识的图片和视频,学习了一些关于预防溺水的知识,也看了那些触目惊心的图片,感慨万分。那些揪心的画面,悲痛欲绝的哭泣声,萦绕在我的耳边,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炎炎夏日,清凉的河水会诱惑很多的同学去痛快的洗个澡。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看似平静温柔的水面却暗藏杀机。那淙淙的河水诱惑着你,当你跳下去的时候,却又张开血盆大口准备把你吞掉。如果你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走了,有没有想过你们的父母?
俗话说的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前几年,在我们村里就发生了一件令人悲伤的事。一群孩子在无防护措施,没人看管的情况下下河游泳。突然一个孩子,慢慢的沉下去,当岸上的孩子找来大人施救的时候,那个孩子已经奄奄一息了。不管怎么摇动,怎么做人工呼吸,孩子就是不醒。孩子的父母伤心欲绝,在一旁的我忍不住哭了。这不是天灾!是人祸!是他们自己缺乏安全知识,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惨痛。
同学们,有时候危险总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发生,所以酿成了一个个惨不忍睹的事件。现在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无比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认真听老师和父母的教诲,减少悲剧的发生。我们不愿意看到一个个的生命被无情的流水带去,我们更不愿意看到那悲痛欲绝的一幕幕。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珍爱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充满欢笑!
家长教育读书心得 篇2
当孩子说起或询问一件事情时,最好的反应通常是不要针对事件本身,而是要针对事情暗示的联系。
六岁的弗洛拉抱怨说,最近她收到的礼物比哥哥的少,她的妈妈并没有否认她的抱怨,也没有对弗洛拉解释说哥哥年长,应该收到更多的礼物,她也没有保证纠正这个错误。她知道,孩子真正关心的是他们和父母关系的深度,而不是礼物的大小和数量。弗洛拉的妈妈说:“你担心我爱你是不是跟爱他那样多?”她没有再多说一句话,而是紧紧拥抱了弗洛拉,弗洛拉惊喜地笑了。这就是这段谈话的结束,而它原本可能会变成一段无休止的争论。
许多孩子的问题的真正意图,是他们对放心的渴望。对于这样的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向孩子保证我们对他们永久不变的爱。
当孩子讲起一件事时,不要就事情本身回应他,而是要就孩子对这件事的感受作出回应,这样通常比较有效。七岁的格洛里亚回家时心情很不好。她告诉父亲,她的朋友多丽是如何从人行道被推到积满雨水的沟里去的。她的父亲没有追问事件详细的情形,也没有威胁说要惩罚冒犯多丽的人,他就女儿的感受回答了她,他说:“这件事一定让你很不舒服,你当时一定对做这件事的男孩子很生气,现在你还在生他们的气呢。”
对这些话,格洛里亚深有感触地回答说:“是的!”当她的父亲说:“你担心他们也会这么对你吗?”格洛里亚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让他们试试!我会把他们一起拖下水,那一定会溅起水花呢!”她想像着那幅画面,然后大笑起来。这段谈话以开心结束,它原本可能会成为一场应该如何帮助多丽自卫的、毫无用处的、冗长的说教。
当孩子回到家,不停抱怨他的朋友、老师,或者生活时,最好顺着他的语气回应他,而不要先试图查明事件的真相。
十岁的哈罗德回到家就开始发脾气、抱怨。
哈罗德:多么痛苦的生活啊!老师说我是骗子,只是因为我告诉她我忘了家庭作业,她冲我嚷嚷,她确实在嚷!她说她要给你写条子。
妈妈:你今天很倒霉。
哈罗德:确实是的。
妈妈:在全班同学面前被叫做骗子一定让你尴尬极了。
哈罗德:确实很尴尬。
妈妈:我打赌你心里一定骂了她几句!
哈罗德:是的!你怎么知道?
妈妈:当有人伤害了我们时,我们通常都会这么做。
哈罗德:我感觉轻松多了。
当孩子发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人经历的一部分时,他们会感到深深的安慰。传达这种安慰的最好办法就是理解他们。
当孩子对自身做评价时,通常不要只是以赞同或不赞同来回答他,而要用具体的细节来表达超出孩子期望之外的理解。
一个孩子这样说:“我的算术不好。”如果你告诉他:“是的,你对数字的反应很糟糕。”这样说是没多大帮助的,驳斥他的观点也没有用,或者给他一些肤浅的意见,如“如果你再用功一点,会好一些的”也没有用,这些轻率的好意只会伤害他的自尊,这种直接的教训只会降低他的自信。
你可以用诚挚和理解来回答他说的“我的算术不好”,下面任何一句回答都行:
“算术是一门很难的课程。”
“有些题目很难解答。”
“老师的批评不会让算术变得容易些。”
“算术让人觉得自己很愚蠢。”
“我敢断定你一定希望快点下课。”
“下课时,你会感觉安心的。”
“考试时一定特别难熬。”
“你一定很担心不及格。”
“你一定很担心我们会怎么想。”
“你一定很担心我们会对你失望。”
“我们知道有些课目是很难的。”
“我们相信你会尽力的。”
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说,当她拿着不及格的成绩单回家,她父亲用如此理解的态度跟她说话时,她几乎要晕倒,她在心里说,我一定要对得起父亲对我的信任。
只要时间一长,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听到自己的女儿或儿子宣称:“我很笨。”父母当然知道他不笨,于是他们开始说服他,让他相信自己是聪明的,就像下面这位父亲做得一样:
查尔斯:我很笨。
父亲:你不笨。
查尔斯:我就是很笨。
父亲:你不笨。记得你在夏令营时多聪明吗?辅导员认为你是最聪明的人之一。
查尔斯:你怎么知道他怎么想?
父亲:他告诉我的。
查尔斯:是么,那么他为什么总是说我笨?
父亲:他只是在开玩笑。
查尔斯:我是很笨,我知道,看看我在学校的分数。
父亲:你只是需要更用功一点。
查尔斯:我已经用功多了,但是还是一点用都没有。我没长脑子。
父亲:你很聪明,我知道。
查尔斯:我很笨,我知道。
父亲(大声地):你不笨!
查尔斯:我就是笨!
父亲:你不笨!笨蛋!
如果一个孩子说自己很笨,或者很丑,或者很坏时,我们无法说出一些话或做一些事能让他立刻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一个人对自己根深蒂固的看法,通常无法直接改变。就像一个孩子对他父亲说的那样:“爸爸,我知道你是对我好,但是我还没蠢到把你的话当真的程度。”
当孩子表达了对自己消极、否定的看法时,我们的否定和反对对他没什么帮助,他们会更坚定地确信自己的看法,我们能给予的最大帮助是告诉他,我们不仅理解他的感受,还理解他的特别的暗示。例如:
伊凡:我很笨。
父亲(认真地):你真的那么觉得么?你不觉得你很聪明?
伊凡:不觉得。
父亲:那么你心里一定很难过?
伊凡:嗯。
父亲:在学校里,你一定非常担心时间,担心不及格,担心分数低。当老师叫你回答问题时,你一定很慌乱,甚至即使知道答案,你也无法正确说出来,你怕你的话听起来很愚蠢……老师会批评你……同学会笑话你。所以,很多时候,你宁愿什么也不说。我想你大概记得你说了什么而大家笑话你的情景,这让你觉得自己很愚蠢,同时也觉得受到了伤害,很生气。(这时,孩子可能会告诉你一些他的经历。)
父亲:看,儿子!在我眼里,你是优秀的,只是你自己有不同的看法。
这段对话可能并不会使孩子立刻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但是可能会在他心里埋下怀疑的种子,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无能。他可能会在心里想:如果爸爸理解我,认为我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可能我并不是那么没用。这段谈话产生的亲密可能会让儿子要努力地无愧于父亲对他的信任,最终,他会逐渐发现自己身上的许多优点。
家长教育读书心得 篇3
前天下午,女儿放学回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本简装的《家长必读》递给我说妈妈,请您抽空好好的读一读这本书,读完之后要写一篇读后感哦!看着她坚定的小眼神,我立刻放下手中的《儒林外史》,郑重地接过这本书,认真地拜读起来。
翻阅了几页便惊喜地发现这本貌不惊人的书,可蕴藏着极为深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本书是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作为研究基础融合了教育实践中的各类案列,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把教育理论与实际揉为一体,真不愧为一本操作性极强的教育指南。捧着书细细品来,每一章节都能引起我的共鸣,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中年级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过种种困惑甚至是迷茫,常常感叹究竟什么是正确的教育模式,又该如何教育好我的孩子?在这本书中,我惊喜地找到了教育应有的姿态。
首先,教育是平等与尊重。不论是书中提到的习惯养成又或是性格培养的关键都是平等与尊重,这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最近深圳宝安虐童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反思其背后的原因,不难看出,孩子在某些家长的眼中并非独立的个体,而是自己的附属物,以至于受到何种对待完全取决于自己。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打着爱的旗号家暴孩子的事件屡禁不止。试想这些被如此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继续成为施暴者,并将这种教育模式代代相传,又或是成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不断地伤害自己或他人。这种教育模式不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绝对不是我们要的教育。家暴是极少数个例,但大多数家庭也少不了责骂、体罚式教育,理由多半是因为孩子不听话,潜台词是他们应该听话,因为是我们养育了他们。大文学家胡适说过:我对他只有抱歉,决不居功,决不市恩。至于我的儿子将来怎么对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我决不期望他报答我的恩,因为我已宣言无恩于他。孩子与父母本就是平等的,养育他们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被尊重的需要。平等地对待他们,如同对待我们的同事、朋友,让他们体会到与家长是平等的,才可能会认真的对待自己、平视自已,主动肩负起自我成长、自主进步的责任,也才会具备我们期待的自尊心与责任感。只有家长们放下语言或非语言的暴力,真正开始学着平等并尊重自己孩子的那一刻起,教育才开始真正生效。
其次,教育是理解与包容。书中提到孩子性格培养要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书中列举了国母宋庆龄和民族英雄林则徐儿时的小故事。我也深受启发,在我看来他们优秀的品质养成除了个人聪颖好学,更离不开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在遇到问题产生分歧时,他们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哪怕在家长眼中是错误的决定。然而他们的父母没有强迫其改变观点顺从自己,而是给了他们最大的理解和尊重。充分的理解让他们得以更加平和、客观地看待问题,也塑造了他们睿智机敏、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现在很多家长,包括我在内,遇事都会很急躁,见不得孩子犯错,总想着让他少走弯路,少摔跟头。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其特殊性,家长的经验之谈,对于孩子未必是最有效的。要理解他们有认知自我的需要,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要放手让他们勇于实践,探索未知;要包容允许他们犯错,给他们犯错的机会和改正错误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是旁观者,却也是引导者。离开父母温暖的羽翼,孩子们才能在风雨中自由翱翔,那时他们会更明白,正是家长理解与包容,让他们学会成长,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
最后,教育是自省与提高。书中的很多章节都提到了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也是父母的镜子,这是心理学中很著名的镜像理论。儿童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模仿他认可的人乃至生活中常见到的人,最常见的就是父母与家人。父母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而父母的言行里,也藏着一个孩子未来的模样。也这正是我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因。想让孩子成为爱读书的人,看看自己是否常常与书为伴?想让孩子的体能优异,想想自己有没有常常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想让孩子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想想自己有没有在困难面前坚强不屈,勇往直前?如果没有,那我们首先该做的是自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孩子是我们一面最清晰的镜子,看着他们身上的种种问题,我们应当冷静的想想,这些问题来自何处,是不是我们身上的?很让人惭愧,答案多半都是肯定的。
找到这些问题根源,我们才有提高的可能。除了自省,家长们还可以和孩子共同探讨自身还有哪些被忽视掉的问题,收到的回复可能会让我们惊讶!只有家长们诚恳的接受错误并加以改正,孩子们也才更容易接受自己存在的问题。想让他们成长,先从家长们自身做起吧,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给孩子们做出前行的榜样。
洋洋洒洒地说了很多个人的感受,作为一名家长我深知教育的不易,我也是一名一直摸索在教育道路上的小学生。很感谢这本书,它让我在艰难的行进中找到了方向,也很感谢我的女儿,把它递到了我的手中!
家长教育读书心得 篇4
读着《爱的教育》,我思绪万千;合上《爱的教育》,我心潮起伏。这本书没有大事情,不讲大道理,只是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叙利亚、齐齐勒等等。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感情的涟漪。
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师如此细腻的用行动教会孩子怎样去爱。看看他们,想想自己,生活中的我好象少了些耐心,多了些浮躁;少了些宽容,多了些挑剔;少了些鼓励,多了些批评经常拿出一副家长的样子来,大有说一不二之势让孩子无条件服从,不能细致地去感受一颗童心。总是感觉孩子已经上学了,长大了,应该懂事了。经常拿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当孩子达不到要求时,就认为是孩子没有认真的对待这件事,没有专心的去做,进而去批评孩子甚至是打骂孩子,却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又是否能真正做到,做的更好。虽然我们在物质生活上给予孩子很多,甚至应有尽有,但是却没有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去,没有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孩子对我们的爱怎么会不打折呢?
孩子就是孩子,她不是成年人,要以对待孩子的态度去对待她,去爱她,去尊重她,孩子原本是可爱的,在其成长的路上真的需要爱的精神,爱的教育,教会孩子学习,让她拥有爱心,让她懂得做人。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老师,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在不经意间的流露,可能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我相信自己不会再象以前那样对待孩子了。我会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把我当成朋友,而不是只会训斥她的妈妈。我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正直,诚实,自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以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要学会爱自己,更要爱他人,要学会尊重、关爱、友善、感恩,让爱在孩子的心里扎根,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自由、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高尚、纯洁、美好的典范读本,带来我的情感激荡与精神享受远甚于孩子,感谢这一份爱的作业!
家长教育读书心得 篇5
做好榜样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这期的教育视频看完之后,作为家长,我对如何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塑造榜样的力量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我们都知道,孩子到这个世界上来之后,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什么样,孩子就会模仿成什么样,所以孩子是否优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否能够发挥好榜样的力量。要想发挥好榜样的力量,我认为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行动上言传身教。针对这个方面如何能够做到言传身教,相信每位家长都有每位家长的做法,都有针对不同孩子独特的、行之有效的言教之法,我就不拓展开来讲了。但是,我认为父母如何提高自身例如自律、坦然、坚毅等素质和品质,是孩子在将来成长过程中,慢慢地才能从父母身上感受到的。这些品质是我们做家长的在日常教育孩子过程中,需要和孩子同步提高,共同深造的。
二、思想上平等相待。我们虽然自认为比孩子懂更多的道理,比孩子经历过更多的世事,但我们绝不能认为我们所认识到的世界、看世界的角度一定是对的。我们应该和孩子交朋友,教育孩子的同时,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世界,这样一来可以给我们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世界;二来可以让我们能够更容易理解孩子日常生活中,产生一些特殊言语或行为方式的原因。填鸭式的教育,并不会把孩子变得比我们更强,只会让我们培养的孩子以我们为天花板。
三、处事中端正观念。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最重要,也是最不容易直接传授给孩子的品质,那就是我们作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面对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做法。有些父母考虑问题从面子出发、有些从个人利益出发、有些从整体利益出发,还有一些坦然接受与世无争。其实无论哪种做法都不为错,但是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就要注意自身在处事的过程中是否会让孩子跟着我们学习那种处事的观念,否则就是学其表而未学其里。
家长教育读书心得 篇6
观看本期的家庭教育,让我懂得了以下几点:
一、家庭教育莫用补偿心理教养孩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补偿心理,可能会反而让孩子无法接受,适得其反。因为父母想要得到的东西,可能并不是孩子想要的;父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会让孩子心生反感;对孩子有求必应,会导致孩子溺爱成性,以自己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和精神负担,失去学习兴趣、动力和信心。
对父母来说,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切围绕孩子转,只要孩子学习好了,考上名牌大学,出人头地,就心满意足,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甚至甘当孩子的保姆,放弃自己的工作。
我们父母不要以为自己的愿望是为孩子好就是好的,补偿心理要不得,最可怕的礼物送不得,切莫用补偿心理教养孩子。
二、最好的教育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通过学习让我明白,父母要与孩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这是家庭教育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也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作为父母要多抽时间陪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要树立向孩子学习的理念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负有教育孩子的主体责任,要始终把教育引导孩子成长成人成才作为天职。但是也要看到,我们的孩子可爱可敬,值得父母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是一个个有思想的独立生命体,尽管人生尚未成熟,仍然充满着生机活力,在学习、生活中展示出很多优点、亮点、特点。
孩子也许有这样的缺点,那样的不成熟,但肯定都有这样的优点,那样的优势,作为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虚心学习孩子的优点。要读懂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欣赏孩子,放下身段,以孩子之长补自己之短,促进自己的成长。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