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氧气教案12篇

2023-05-16 12:38:08 化学氧气教案氧气教案

  栏目小编精心推荐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化学氧气教案”。当老师整理主要的教学内容到教案课件中时,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激发学生智力和学科兴趣的重要工具。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朋友们!

化学氧气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讲解]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引言]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

  回答: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展示]一瓶氧气

  [讨论提纲]

  1.说出氧气的色态

  2.氧气有气味吗?

  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

  [讲解]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

  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

  3氧气比空气重

  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领悟

  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板书]一、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

化学氧气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的品质。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份氧气引入新课。

  【引言】化学上学习和研究一种物质,一般都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着手。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什么叫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引导学生看书】根据物理性质的要求引导学生看书P11

  【归纳板书】1、通常状况下:

  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2、标准状况下:

  密度为1.429克/升,(空气密度1.293克/升)。

  3、加压.降温条件下:

  淡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投影】课堂练习

  1、液态氧为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变化。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碳的燃烧

  【实验】【实验1-2】【引导学生观察】

  【归纳板书】现象:①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 :C + O2 === CO2

  【板书】2. 硫的燃烧

  【实验】【实验1-3】

  【归纳板书】现象: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 + O2 ==== SO2

  【板书】3. 磷的燃烧

  【补充实验】磷的燃烧

  【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黄白色光;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4P + 5O2 ==== 2P2O5

  【板书】4.铁丝的燃烧

  【实验】【实验1-4】

  【归纳板书】现象: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黒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 + 2O2 ==== Fe3O4

  【问题讨论】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

  或在集气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解释】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板书】5、铜.铝也可以燃烧

  【板书】6、石蜡的燃烧

  【实验】【实验1-5】

  【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

  ④瓶壁上有水雾产生。

  化学方程式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小结】

  【作业】P141.2

  【教学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归纳,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归纳、认识反应的本质。

  重点、难点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及对反应基本类型的判断。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初步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点燃

  【投影提问】写出碳、硫、磷、铁、石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

  点燃

  【学生板答】化学方程式:C + O2 === CO2

  点燃

  S + O2 ==== SO2

  点燃

  4P + 5O2 ==== 2P2O5

  3Fe + 2O2 ==== Fe3O4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板书】三、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

  【归纳板书】Ⅰ、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Ⅱ、特点:多变一

  Ⅲ、表示方法:A+B→AB

  【投影】练习:

  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B )。

  A、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B、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C、碱式碳酸铜 加热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锌+稀硫酸 → 硫酸锌+氢气

  点燃

  2、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C )。

  A、C + O2 &

  shy;=== CO2

  点燃

  点燃

  B、S + O2 ==== SO2

  点燃

  C、2C2H2+5O2==2H2O+4CO2

  D、4P + 5O2 ==== 2P2O5

  【板书】2、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讨论】1、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1、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石蜡的燃烧。

  【板书】四、氧气的鉴定

  【讲解】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定.现象:木条重新燃烧

  【实验】鉴别氧气和空气

  【板书】五、氧气的用途

  【讲解】 性质 依赖决定 用途

  【投影】 医疗

  供给呼吸 登山、潜水

  航空

  氧气的用途

  气割、气焊

  支持燃烧 炼钢

  宇航

化学氧气教案 篇3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创设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部分,相对较为独立;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气体制取的实验,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抽取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

  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识氧气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

  [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

  [生答]

  1. 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2. 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3. 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4. 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师生共同分析]

  l 反应原理

  l 仪器装置

  l 验满方法

  l 收集方法

  [师问]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交流]

  l 电解水

  l 从空气中分离氧气

  l 光合作用

  ……

  [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老师总结,引出下文]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可制取氧气呢?根据老师提供的探究报告,请同学们来探究一下。

化学氧气教案 篇4

  一.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二.             重点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

  四.教学用具 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 ),其次是( ),还有( ),( )和,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

  【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问题引入】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可以放给学生看)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确认目标】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

  【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

  【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教师】既然化学性质要在化学变化中方可表现出来,我们就来进行如下实验。

  1.  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

  2.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化学氧气教案 篇5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3.2 制取氧气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催化剂的概念,知道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2.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4.掌握根据已知的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二、过程和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和制备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分解反应。

  对催化剂和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所起催化作用的理解。

  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回答)。我们在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使用了许多瓶氧气,有谁能告诉老师,这些氧气是怎样制得的呢?(停顿一会儿,让学生回答)下面我们就来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学习一些相关的化学知识。

  1.实验室制氧气

  这些氧气用什么来制取呢?

  制取氧气首先要选择含氧的物质。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大量氧气。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A

  出现少量气泡,带火星木条没有明显现象

  缓慢产生氧气

  B

  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快速产生氧气

  C

  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快速产生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在通常条件下能非常缓慢地放出氧气,在加热或加入二氧化锰等物质后会迅速地放出氧气。

  ②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包括: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图甲所示)和气体的收集装置(如图乙和丙所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就能进行反应,选图甲作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选择乙(排水法)、丙(向上排空气法)。

  ③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可简记为:查→装→定→收。也可用谐音“茶庄订售”来协助记忆。

  “查”:连接装置,检查其气密性;

  “装”:将少量二氧化锰→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依次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收”:收集氧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

  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选图甲作发生装置(与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取装置不同);收集装置选择乙(排水法)或丙(向上排空气法)。

  ③操作步骤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其实验操作步骤可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也可用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来协助记忆。

  “查”:连接装置,检查其气密性;

  ↓

  “装”:将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

  “定”: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左右处;

  ↓

  “点”:点燃酒精灯→预热→对药品进行加热;

  ↓

  “收”:在导气管口冒出的气泡均匀且连续时,收集氧气;

  ↓

  “离”:收集完氧气后,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

  “熄”:熄灭酒精灯。

  棉花作用:防止药品被冲入导管内,阻塞导管。

  2.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1)催化剂的概念: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A

  出现少量气泡,带火星木条没有明显现象

  缓慢产生氧气

  B

  b1→b2→b3

  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快速产生氧气

  b4→b5

  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快速产生氧气

  C

  c1→c2→c3

  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快速产生氧气

  c4→c5

  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快速产生氧气

  很有趣哦!若不断地向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会不断地进行下去,发像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而且如果在实验前准确地称出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再称量,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改变。

  ①催化剂可简单地理解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二不变”是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②催化剂是针对具体的反应而言的,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能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如二氧化锰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是生成物。

  ③在某个化学反应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催化剂。如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既可以选择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也可以选择氧化铁、硫酸铜溶液及红砖粉末等作催化剂。

  ④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并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⑤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可能发生了变化,但可以重复使用。

  ⑥催化剂参加了化学反应,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应算作反应条件,故写反应表达式时放在箭头的上方,如过氧化氢水+氧气。

  3.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特征:“多变一”,可用通式:AB→A+B表示。

  4.工业制氧气

  (1)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①操作过程:

  空气液态空气(约-200

  ℃

  ②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微观解释

  小贴士:液氮的沸点-196

  ℃,液氧的沸点-183

  ℃。液氧存放于蓝色钢瓶里。

  (2)膜分离技术制取氧气

  操作过程:空气含氧气较多的富氧空气含氧90%以上的富氧空气。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工业上以空气为原料制取氧气的本质就是将氧气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分离开来,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装置的连接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保证成功制取气体的前提。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的压强所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水柱的形成或上升、液面的下降与升高等)来判断气密性的好坏。根据制取气体装置的不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主要有:

  (1)空气热胀冷缩法:如下图所示,此装置的检验方法是:连接好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若有气泡冒出,并且当松开手后,水又回升到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

  (2)注水法:如下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将止水夹夹在胶皮管处,从长颈漏斗注水,一段时间后,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6.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1)氧气的检验就是根据氧气的特性,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根据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进行确定。

  (2)氧气的验满是判断集气瓶内是否已经收集满氧气。收集方法不同验满的方法也不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把集气瓶扶正,瓶口逸出气泡→已收集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已收集满。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都用带火星的木条,但放到的位置不同:检验→插入瓶中;验满→放在瓶口。

  7.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关系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它们是一对相反的过程。判断、区分抓特征。

  区别

  联系

  化合反应

  “多变一”,一种生成物

  都属于反应基本类型,两者是并列的关系,互不从属

  分解反应

  “一变多”,一种反应物

  明确化学反应的分类依据,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明晰它们之间的关系。

  8.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如何选择装置

  实验室通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由于反应物状态的不同和反应条件的不同,就决定了反应发生装置不同。

  (1)实验室常用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有两类:固液(或液液)常温(不加热)型装置(如图AB所示)和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图C所示)。

  选择装置方法:

  解答有关制取气体装置问题时,首先分清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然后选择适当的装置。

  9.控制变量,探究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性质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变量可以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逐一进行探究,然后再总结出结论。

  催化剂不是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它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能决定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如形状)在化学变化前后往往会发生改变,但是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是不变的。

  探究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性质,需要证明该物质的三点:(1)能改变某一反应的速率;(2)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3)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除催化剂的种类外,还有温度、浓度等,要想证明某一种因素的影响,要依据控制变量法,在同样条件下,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

  一、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如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时所用的二氧化锰。

  二、实验室制氧气

  1.反应原理

  2.装置要点

  (1)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

  (2)导管不宜伸入试管内过长;

  (3)铁夹要夹在距试管口1/3处;

  (4)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

  3.操作步骤

  (1)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之平铺在试管底部;

  (3)固: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点燃酒精灯加热;

  (5)集:收集气体;

  (6)移:将导气管移出水面;

  (7)熄:熄灭酒精灯。

  4.收集方法

  (1)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稍大。

  5.验满的方法

  取一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6.操作要点

  (1)实验结束,应先移去导气管,后移酒精灯,以防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2)如果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一团玻璃棉,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溅入导管;

  (3)制备出的氧气应瓶口向上正立放置在桌面上。

  催化剂的作用非常大,它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从今天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二氧化锰参加了反应,形成易分解的中间产物,反应后二氧化锰又恢复原先的组成,性质及质量都没有改变,但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度。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时,用排水法收集,反应中可能有少量氯气逸出,因而使制得的氧气带有刺激性气味。

  例1下列有关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

  B.过氧化氢可以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快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

  C.过氧化氢溶液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才会产生氧气

  D.加热能使过氧化氢迅速产生氧气,所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必须用酒精灯加热

  例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例3下列有关工业制取氧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沸点的不同,控制温度使其分离

  B.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制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

  D.工业制得的氧气加压储存在蓝色的钢瓶里

  例4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1)向试管中装入固体粉末时,可先使试管平放,用纸槽(或药匙)把药品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

  (2)组装该装置时,下列仪器与用品的组装顺序是②④③①(填序号)。

  ①试管②铁架台③酒精灯④木块

  解析:将粉末状固体加入试管时,可利用药匙或纸槽;组装装置时,一般从下到上,铁架台可固定仪器,先放好,然后将木块放在铁架台上,放上酒精灯,以利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为标准,固定试管。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反应物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B.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化合反应

  C不加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就不能分解生成氧气

  D.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较低温度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B.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

  D.使用催化剂可增加产物的质量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前取2g二氧化锰,实验结束后,从剩余物中能回收二氧化锰的质量为(C)

  A.大于2g

  B.小、于2g

  C等于2g

  D.无法判断

  4.下面是某同学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作用和催化剂催化特点所做的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

  I.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带火星的木条伸人试管;

  (2)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人试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4)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3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

  (5)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Ⅱ.实验现象及解释:

  实验编号

  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1)

  带火星木条未复燃

  过氧化氢常温下不易分解

  (2)

  带火星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

  (3)

  带火星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

  (4)

  带火星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仍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

  Ⅲ.实验结论:

  (1)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所起的作用是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二氧化锰在反应过程中,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2)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化学氧气教案 篇6

  一.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重点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四.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五.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

  【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红磷的燃烧实验

  【问题引入】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可以放给学生看)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回答】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确认目标】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

  【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

  【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板书】1、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

  【学生活动】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教师】既然化学性质要在化学变化中方可表现出来,我们就来进行如下实验。

  【板书】2、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发白光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回答】二氧化碳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板书】(1)碳+氧气二氧化碳

  (C)(O2) (CO2)

  【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

  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为什么

  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

  描述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

  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

  【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

  【结论】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缓慢氧化生成的红色的氧化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板书】(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O2) (Fe3O4)

  【演示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问】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在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回答】防止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化学氧气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氧气的制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实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材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该物质的性质。

    氧气物理性质教学建议

  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个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以便在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即观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对照的作用。使记忆更牢。

  物质的物理性质,其观察和描述的顺序与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关,最突出的是颜色,其次是形状,再是嗅觉、味觉,这样自然的形成一个描述物理性质的习惯顺序。

  关于溶解性,由于学生尚不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对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溶解,只能先认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氧气微溶于水的事实,可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如许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或者让学生想想办法,做个家庭实验,如:用封闭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养鱼的效果对比。

  氧气等气体的沸点和熔点都很低,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难想象到的低温,教师应争取使学生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氮做为改进教学的设想。或者至少也应争取看到录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厂都有生产,液氮在一般大医院用于冷冻疗法。)

  在气体密度教学上,注意①怎样测定气体密度?它与固体和液体有什么不同?②不同密度的气体为什么是混合均匀而不分层?

  氧气化学性质

  关于化学性质,必须通过观察实验来完成。

  为排除氮气的干扰,做在纯氧和在空气中的对比实验,以此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和氧气反应。

  在观察实验时,引导学生想到,在没有点燃前,这些物质不和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再观察能否持续燃烧,及燃烧现象;继而观察在纯氧中的燃烧现象,最后是对生成物的检验。

  在演示中最好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与实际反应有机结合起来,为学习化学反应方程式打点基础。也可把有关的元素符号、化学式注在下面,超前记忆,分散教学难点。

  为便于总结分析,将对比实验表格化。从不同角度得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在总结氧化反应的定义时,应注意:

  ①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并没有说是氧气。这里告诉学生,以后还会学到不是直接与氧气起化学反应的氧化反应。

  ②演示实验反应剧烈,应向学生指出,定义中并没有包含,可列举铁锈生成的例子。这样使学生学会准确的掌握概念内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于氧气的用途

  有关物质用途的教学应该在突出其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本节教材把氧气的用途安排在氧气性质之后,也正是体现用途取决于性质的逻辑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化学教学要尽量做到学以致用,尤其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更应倍加重视基础学习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例如,为什么氧炔焰既能用于焊接又能用于切割金属?焊接与切割两者有什么本质不同?(教学时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看到实物或实际操作表演,可能的话,在课外活动时让学生亲自操作一下更好。)

  氧这一章有丰富的联系实际的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并提出问题。只有肯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才能开阔思路。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讲解或推荐课外阅读参考资料,或课外组织“氧”的专题报告会……

  总之,这种既不超越大纲,又不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所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实验演示建议

  1、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最好选用长条片状的木炭。可以先用镊子或坩埚夹住木炭,加热到发红,再放到燃烧匙里。红热的木炭应该由上而下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如果一开始就伸到瓶底,木炭燃烧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把瓶中部和上部的氧气排出,木炭就不能顺利燃烧。鉴定二氧化碳用的澄清石灰水,要用新制的和浓度较大的。因为放置久了的石灰水,会因其中的氢氧化钙已跟空气里的二氧化碳起反应而失效。浓度小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开始时显浑浊,不久便又会因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而变得澄清。

  2、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所用的燃烧匙内务必垫一层石棉绒(或石棉布),因为高温时疏可以跟铜、铁等金属直接化合生成硫化物,如果不设法使硫跟金属匙隔离,燃烧匙用不了几次就会被腐蚀坏了。另外,硫的用量不宜过多,如果氧气的体积是250毫升,则硫黄的用量以不超过0。5克为宜。从瓶里取出的燃烧匙,如果仍有燃着的硫,可以把匙随手浸入事先准备好的水中使之熄灭,以免二氧化硫弥散。燃烧匙内剩余的硫黄能很容易地随所铺垫的石棉一起抠掉,若抠不掉也可把它放在通风处,让硫黄燃烧完。

  3、铁丝在氧中燃烧的实验,最好选用拧在一起的一束细铁丝。从铁窗纱上拆下的铁丝(用砂纸打去漆和锈)比较好用。如用一根细铁丝,最好把它绕成螺旋状。无论是一束还是螺旋都是为了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以利于铁丝在氧中“持续”燃烧。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燃烧时伴随的放热现象,不要等待铁丝燃尽,就可以把铁丝从氧气瓶中取出,向学生展示铁丝端处倒挂着的红热的熔融小铁珠,这能十分形象地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会放出光和热。

  点燃铁丝的最简便方法,是用一段火柴杆引燃。在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之前,光点燃系在铁丝端上的火柴杆,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以免木杆太长而消耗过多的氧气。

  为了防止铁燃烧时较大块的熔渣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除集气瓶中预留些水或铺些细沙外,还应注意切勿使燃着的铁丝靠近或接触瓶壁。(本实验是讲述氧炔焰进行气割的最好根据。)

  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与已做过的几种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在氧中燃烧的区别,在于它不属于化合反应类型。为此,必须突出它反应后有两种生成物。

    演示实验的总结分析

  为了便于对系列演示实验的总结分析,除去并列它们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之外。还可以将以上实验的可比部分表格化,这种表格化了的描述,将会对学生增长抽象概括能力提供方便。

  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

  反应物

  发生反应的条件

  反应现象

  生成物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木炭跟氧气

  点燃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气体。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碳黄跟氧气

  点燃

  持续燃烧放热,有隐约可见的淡蓝色火焰,无烟。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二氧化硫

  红磷跟氧气

  点燃

  黄白色火焰,伴随放热和大量白烟。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易溶于水。

  五氧化二磷

  铁跟氧气

  点燃

  灼成红热,离火后变冷。

  用木条引燃后,能持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将铁丝熔成小球,生成黑色固体。

  四氧化三铁

  蜡烛(主要是石蜡跟氧气)

  点燃

  黄白色光亮火焰,火焰分层,放出热量,稍有黑烟。

  火焰十分明亮,分层,放出热量,瓶壁有雾珠,还有无色气体生成,能使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对比表列碳、硫、磷、铁跟氧气起反应的情况,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例如:

  (1)未点燃的物质放在纯氧气中,一般并不发生燃烧现象;

  (2)物质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无火焰、有的冒烟、有的不冒烟,烟和焰色却各有不同;

  (3)在空气中原来不能燃烧(或不能持续燃烧)的物质,在纯氧气中却能燃烧起来,且燃烧得十分剧烈;

  (4)前四个实验都是某物质跟氧气相互起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新物质。

  以上的综合、归纳不仅能为以后学习燃烧与灭火储备感性材料,而且便于从不同角度得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二个基本概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借以说明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而二氧化锰加热不能产生氧气,但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从面引出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学生通过对一系列实验的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能够初步理解两个概念即可。在初中教学中,对催化的原理不必做深入的讲解。

    在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中,教材重点介绍了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因为氯酸钾的分解反应比较简单,并且通过这种方法的讲解,可以使学生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这两个重要化学概念。但是,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实验操作难以掌握,如混入易燃杂质会引起爆炸,所以,在后面的学生实验中,教材采用了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方法。这个反应较平稳,易于控制。

  在空气的工业制法中,教材从空气的组成成分出发,由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引出分离出液态氮,余下的为液态氧的方法。

    教学建议

  关于演示实验的操作,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如注意药品的纯度、研细颗粒时要研杵慢压,不要研磨。

  关于观察演示实验,要引导学生观察氯酸钾的物理性状和加热到什么程度才有氧气放出,及放出氧气的速率如何。观察二氧化锰的物理性状,加热程度及是否有氧气放出。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混合加热时与前二者的不同,即能迅速放出氧气。帮学生认识氯酸钾在什么条件下放出氧气,以理解催化作用是上好这节课的基础。如果可能,可事先安排课外小组,做一个用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以制取氧气,并将二氧化锰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对其质量加以测定的实验。请小组代表配合这部分教学作汇报,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里,质和量都没有变的事实,从而使学生形成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概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学会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做演示实验时,如果条件许可,也可让学生多动手,以使他们观察的更仔细。

  关于氧气制取的实验,要讲清以下问题:仪器如何连接、如何检验装置气密性、如何装入固体药品、试管口为何下倾、怎样用酒精灯给药品加热、有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何要先撤导管后移灯等。

  关于催化,催化是个难度较大的课题,在此只能据实验现象做简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它的定义。也可据教学实际情况,介绍一些有关催化剂的应用,及一反应可以有多种物质做催化剂,可在具体的生产中选用效果最好的催化剂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于工业制法,通过讲解讨论,使学生弄清空气液化和分离的基本原理,知道液体空气的分离是属物理变化。但在教学中不必将物理、化学知识划出互不相关的界限。

化学氧气教案 篇8

  3.2制取氧气

  教学目的了解催化剂的概念。直到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

  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和制备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和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所起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学用具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量筒、带导管的橡皮塞、带铁夹的铁架台、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3%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火柴、小木条、棉花。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提问]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多变一)

  实验室制氧气反应原理的两个文字表达式有什么特点?

  [板书]三.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AB → A + B

  [提问]前面有哪些反应是分解反应?

  氧化汞 + 氧气

  HgOHgO2

  [引言]工业上需要大量的氧气时,是不能再用实验室的方法制取

  [阅读]P.17 “氧气的工业制法”

  [板书]四.氧气的工业制法

  空加压液氧(沸点-183℃)液氧 蒸发

  气降温液氮(沸点-196℃)氮气

  1.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2.原理:利用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控制温度使其分离

  [小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布置作业]练习:P.78/ 1.2.3.作业:抄写“分解反应”概念两遍。

  P.78/ 4.

化学氧气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氧气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新课,它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化学知识,讲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化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性,使学生乐学、好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手段:本节课设计投影机辅助教学,利用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充满乐趣,并且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空气中按体积计算氧气占21%,工业上就是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空气制取氧气的。那么医院用的氧气是不是利用空气制取的呢?如果不是化学实验室里是怎么样把氧气制取出来的呢?又是怎么样收集的呢?设置这些问题是为同学们创造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性趣。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汾当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

  2、新课讲解: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安排学生阅读课体第17页,氧气的工业制法。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速度,说明制取氧气的速度慢,时间太长。加热二氧化锰又说明受热不产生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制取氧气。而且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说明了二氧化锰的作用。导出了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一重要的概念。让同学们总结回答。这样增加了对综合知识的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通过氧气制法的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便能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来制取一些气体,并运用这些知识在科学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向学生简单扼要的介绍氧气的应用,使学生知道一些氧气的化学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建设家园的教育。

  3、归纳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4、反馈练习:

  为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设计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习题。而且变化比较灵活,来激发学生的性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化学氧气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及对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的制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实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材分为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该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教学建议

  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个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以便在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即观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对照的作用。使记忆更牢。

  物质的物理性质,其观察和描述的顺序与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关,最突出的是颜色,其次是形状,再是嗅觉、味觉,这样自然的形成一个描述物理性质的习惯顺序。

  关于溶解性,由于学生尚不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对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溶解,只能先认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微溶于水的事实,可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如许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或者让学生想想办法,做个家庭实验,如:用封闭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养鱼的效果对比。

  等气体的沸点和熔点都很低,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难想象到的低温,教师应争取使学生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氮做为改进教学的设想。或者至少也应争取看到录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厂都有生产,液氮在一般大医院用于冷冻疗法。)

  在气体密度教学上,注意①怎样测定气体密度?它与固体和液体有什么不同?②不同密度的气体为什么是混合均匀而不分层?

化学氧气教案 篇11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氧气的制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这部分内容在课标中是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和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包含的内容,它在教材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气体制备的起始,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启后:为第六单元中《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做铺垫,因此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气体制备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动手操作中体会实验原理、装置的制约关系,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氧气用途,能用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氧气;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会取用固体药品、知道固体加热的方法。液体的取用。通过其它学科及前面知识的学习,对氧气比较熟悉,但不知道在化学实验室里用什么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观察实验和常见仪器的操作的技能,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设计思想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考试中,也是重点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会倾听、分享。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带铁夹)、脱脂棉、酒精灯、集气瓶、水槽(四套)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关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现在回忆一下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室制备氧气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和加热氯酸钾。教

  师:很好,请三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下相应的文字表达式。(学生板演加以评价)

  制备气体需要实验装置,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制备气体的装置分成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下面就共同看看我们实验室中有哪些装置!

  提 问:前四种装置与最后一种相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前面四种没有酒精灯加热,最后一种酒精灯加热 教 师:对了,我们根据这样的不同,将发生装置分成两大类:固热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其实从名字上就可以判断我们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思考下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教 师:对了,我们在选择发生装置的时候考虑的就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接着看收集装置!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收集气体的方法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因素呢?

  学生回答:考虑的是气体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教 师:是的,排水法适用的是不易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用的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这是我们介绍的制备气体的装置。

  想一想:若以加热高锰酸钾为例来制备氧气,我们应当选择哪些实验装置呢?

  学生回答:因为高锰酸钾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固固加热型的;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也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

  好的,今天我们就以高锰酸钾为例来看看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具体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装置如图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重点讲解】: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3)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4)加热时先预热,再用外焰对着药品处集中加热。(5)试管内导管刚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6)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7)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8)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因为刚开始收集到的是空气)

  (9)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3.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品(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加热

  (5)当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6)先把导管移出水面(7)再熄灭酒精灯

  老师演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引导学生利用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记忆。

  【提问】

  (1)收集完氧气后,如何验满?(2)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 4.验满方法: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5.检验方法:

  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学生分组实验:请按照以上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备一瓶氧气,并验证其为氧气。(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适时引导、指导实验操作)学生小结本节内容,教师总结!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第3课题的内容,主要就是如何制备氧气,这一块的内容在今后的考试当中会多次出现,而且高锰酸钾制氧气也是初中化学实验考查必考的实验之一,所以这节课就是想学生能够动手做一下实验,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能是经验不够,整个课堂的氛围不是非常活跃,今后在调动课堂氛围方面要继续努力!

  这节课中,时间的分配上有些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时间用多了,使得学生实验的时间显得仓促了,这点要改进。学生分组实验中,我只安排了“制备一瓶氧气并验证”,实验内容少了,应该多加些内容,比如氧气和铁丝反应、氧气和硫反应等。

  总的来说还是要多学习多听课,汲取他人长处,从而获得更多的进步!

化学氧气教案 篇12

  一、说教材

  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把它放在第二章第二节,以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是教材编写的成功之处。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内容——氧气的用途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从能力培养来说:通过看图认识氧气的用途开始,到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到闻氧气的气味,再到观察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从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说: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及应用。

  二、说教法

  根据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情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氧气的用途和物理性质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2、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氧气是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的正常感观习惯,指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自主阅读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观察以及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正确习惯顺序。

  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碳、硫、铁与氧气的反应事实,归纳得出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再一次得到升华

  总之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具体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正确的思维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1、讨论激趣,明确目标,引入新课,了解用途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并查阅有关氧气用途的资料。

  新课引入:

  问题:我们生存所必须的气体是什么?同学们请想一想氧气除了可供给我们呼吸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它还有哪些应用?同学们可将事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

  通过两个问题的讨论,结合课本上的插图,学生们已经集中了注意力,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目标,同时也对课外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

  2、自主学习,了解物理性质

  (1)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本34页内容---------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书上所描述的物理性质,有哪几点你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或事实来证明?

  (2)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如何闻氧气的气味。

  (3)指导学生描述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都是从色、嗅、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几方面进行研究的。

  这样经过自主学习、讨论证明、观察实验等方法既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对氧气物理性质的记忆。

  3、实验探究,掌握化学性质

  (1)问题1: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大家肯定在想了,氧气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2)问题2: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怎样进行这些实验?实验过程中我们应注意观察什么?

  (3)以木炭为例通过观察实验完成下表第一栏:

  表一、物质和氧气反应(课本35页)

  同时连续完成硫燃烧实验和铁丝燃烧实验,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表格一的剩余部分,教师进行指导。

  (4)最后要向学生说明铁丝与氧气反应的集气瓶内事先装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

  经过实验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5)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

  4、归纳小结,知识的升华

  (1)教师讲述:为了更好地系统地学习一类知识,我们常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对化学反应我们常根据不同化学反应的共同特征,归纳为多种反应类型。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几个化学反应,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教师陈述: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

  (3)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不至于把两者混淆,用多媒体设计成答题小游戏来完成以下练习:

  指出下列文字所表示的化学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

  (4)问题:今天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和它的用途之间有什么联系?

  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从理论高度认识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同时作为本节课的小结,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论知识,使学生得到意义上的构建。

  5、布置作业,持续学习

  (1)必做题:课后练习4、5题。

  (2)探究题:今天我们研究了有关氧气的知识,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到,请大家通过各种途径,观察身边的现象,以“氧气和我们的生活”为主题准备一份发言稿。

  其中探究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而准备,可以在课外兴趣小组中交流,或在黑板报中登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会观察。

  五、说板书设计

  除了用多媒体逐条展示,完成表格一(见上)以外,再在黑板上列出重点知识,以利于学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加深记忆。

  一、氧气的用途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1)、一般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略大于空气。

  (3)、不易溶于水

  (4)、有三态变化

  三、化学性质:

  (1)助燃性

  (2)氧化性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硫+氧气→二氧化硫

  碳+氧气→二氧化硫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铁+氧气→二氧化硫

分享

热门关注

贷款申请书(分享10篇)

贷款申请书

心情文案分手的句子(精选44句)

心情分手句子

办公文员实习报告(精华10篇)

办公文员实习报告

家长在表彰会上的致辞汇总

家长表彰会致辞

党风廉政建设汇报范文(集锦7篇)

党风廉政建设汇报

挑山工教案12篇

挑山工教案

地理教案(优选12篇)

地理教案

素描教案(收藏12篇)

素描教案

读书选择教案12篇

读书选择教案

安全教案(汇编12篇)

安全教案